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及板书设计

日期:2021-09-22

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及板书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及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及板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 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 适当引导 检查预习

  二、鉴赏步骤

  (一)知人论世(3分钟)

  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 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他天性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作者在奔波劳累的官场生活中倍感不适与厌倦,强烈渴望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官,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辞赋《归去来兮》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时期。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公布答案)适当补充

  (二)诵读感知(5分钟)

  活动二:

  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

  (指导: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把握节奏,语调得体。)

  2.听录音,感受名家配乐诵读

  3.齐读诗歌

  (三)眉目传情(3分钟)

  活动三: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归”,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情境复原(25分钟)

  活动四: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从诗中分别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

  1.从何而归?(2分钟)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尘网、樊笼:喻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悔恨。

  误落尘网:足见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厌恶。

  “三十年”实为“十三年”(29岁-41岁)实际夸大了数字,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除此之外,还能明显表达诗人这种厌恶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喻自己。

  它们均失去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被束缚失去自由,暗示作者在官场失去自由。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两个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本性难变,鸟要回到山林中,鱼要回到江河中,诗人要回到田园中。

  2.为何而归?(8分钟)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质,本性。

  丘山:田园

  为何要出仕?

  明确:①养家糊口;②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而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这样看来,“少无适俗韵”也许是陶渊明归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最关键的原因。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的信息。(提示:点题的是哪句?)

  “守拙归园田”,如何理解?

  言外之意:不归园就不能守拙。“守拙”:守住愚拙,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的不良影响而迷失本心。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前八句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官场) 思归(归隐田园)

  教师范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八句。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每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读前做朗读指导,注意语速、重音、节奏和情感。尤其是注意语速,让学生学会拖音朗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读诗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3.归向何处?(13分钟)

  明确:“守拙归园田” 归向园田

  提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象有何特点?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让学生自由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八句,对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赏析这几句诗,看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来描绘的?

  景语:

  意象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以动衬静)

  意境 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

  情语:回归田园的喜悦、轻松、怡然自得。

  (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田园生活

  分析:(前四句为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正是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光景。这些描写看似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奇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开阔、自由。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富丽,却有郁郁葱葱的榆树柳树的绿限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于堂前竞相斗艳,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前四句为近景,后四句为远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祥和的感觉,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扰。从近景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逐渐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进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诗人流露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充满了生活气息,请同学们根据作者写景的顺序和手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用散文的笔法,加入适当的想象,注意描写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也可结合陶其他的诗句。)

  4.归去如何?(2分钟)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学生找出后齐读,思考作者归隐后心情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回归田园的自由、安逸、喜悦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热爱田园生活。

  三、朗读比赛(5分钟)

  活动五: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诗歌后,找几个学生赛读,教师进行评价。(这一步骤必不可少,既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这也是整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应该是先整体感知,然后分析,分析后没有及时整合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2分钟)

  活动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耕生活那么贫穷落后,可是在作者的眼中却那么的美好?

  在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补充,那就是作者心中有诗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才算是诗意的面对生活?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生活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高中学习生活的诗意,学会诗意的面对自己的生活。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 写一篇300——500字的小作文,描写高中生活的诗意。下节后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景语:

  意象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以动衬静)

  意境 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

  情语:回归田园的喜悦、轻松、怡然自得。

  (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及板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讨论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题

二、 知识回顾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五柳先生传》:不慕荣利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结陶渊明特点:志趣高尚 厌恶官场 乐于归隐

三、 研读全诗

(一) 朗读全诗,读出诗情(全班读、教师范读)

(二) 研读诗歌,品味真情

以“归”字为核心研读全诗

1、 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2、 从何而归?(尘网、樊笼)

3、 归向何处?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怎样的?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

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要求:要素齐全,想象合理,描绘生动

4、 归去如何?

鉴赏“复得返自然”,体会重回大自然的自在、自得、自乐之情。

(三)小结诗歌,回味归情

四、 讨论

我们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五、 布置作业

从《归园田居》五首和《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不少于1000字)

六、 结语:构建自己的心灵家园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学反思

广雅中学 魏虹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名篇,对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 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我在上课时紧扣一个“归”字展开,如为何归、从何归、归向何、归去何,从“归”来鉴赏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教学思路较清晰,重点比较突出,流程也很顺畅。但这节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处理引发了我的一些反思,归纳如下:

反思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立

这节课的预设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二是探究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归园田居》是一首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高一学生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统的诗歌鉴赏常识,所以高一诗歌教学不能像高二高三那样规范系统,必须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基于这些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就教学效果来说,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立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对于学生今后规范地鉴赏诗歌架起了一座桥梁。陶渊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已学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饮酒》、《归园田居》其三等篇目,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设置了讨论环节,让他们就“陶渊明的归隐”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继续探究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反思二:关于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归园田居》上课时间为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知识回顾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回顾、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但课堂的重点在鉴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鉴赏诗句和描绘整体画面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如学生不一定能鉴赏出田园风光的美,描绘画面可能顺序不当、想象不足或流于翻译诗句等,这些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的。教师虽然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具体的点拨要很到位,这点,我在上课时的处理是有待提高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适当预设,及时点拨,注重教学的生成过程。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每一种不同的教法可能都有得有失,感谢这次能有这样的机会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希望今后能不断探索各种教学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及板书设计第3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陶渊明的语言风格,理解词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及羡慕田园生活,同时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那么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积极发言)那么关于陶渊明我们也已经不陌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丽和他深刻的情感。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3)然后提问“陶渊明从那几个方面写作本首诗歌的?”

明确: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三)深入研读

问1: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明确:作者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问2:第二个层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

明确: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然后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写田园风光之一部分,体味淡然的平凡。

问3: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这样一幅田园风景图?(同学自主发言描绘)

明确: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小组讨论分享,教师指导)

问4:最后作者发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呐喊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疑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

试着朗读最后一句,读出感情。然后听朗读音频,加深对情感的品味。

(四)拓展延伸

问1:“千古平淡之宗”是对陶渊明语言风格的整体评价,你认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同桌之间相互谈谈,请同学起来回答)

明确: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

问2:多媒体呈现钟嵘的评价,然后结合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每个人的评价代表一个时代,片面的,我们应该吸收学习。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在配乐朗读中结束本课。

作业:查找“魏晋风流”的相应资料,下节课“品赏魏晋风流”探讨。然后熟读成诵本首诗歌。

五、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爱田园—个性、思想

田园美—虚淡、静穆超俗不羁的品质

平和、淳朴闲适愉悦的心境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案的设计,把握住了诗歌的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一个朗读,一个是情感的赏析。在最开始的时候通过朗读,直接把握了诗歌的语气和大致的情感走向,其次是整个过程中有穿插着多次的朗读,这样能让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住陶渊明的诗歌情感,虽然在之前同学有接触过陶渊明的其他诗歌的情感,但是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上,我把情感具体细化。另外就是语言风格,高中的学生,应该注重语言风格等文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整个拓展延伸,围绕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提出了两个探讨的问题,可以方便学生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所以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整个教案在整个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实现最开始设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所以在以后会改进和提高。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及板书设计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难点

  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1)

  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幻灯2)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

  陶渊明

  背景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后世称誉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

  2、补充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一同学来朗读。

  三、整体感知:(幻灯6)

  四、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

  1、师:(幻灯7)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学生明确:"归"字

  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

  讨论交流后明确:

  (1)、(幻灯8)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思考: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

  思考:还有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2)、(幻灯9)为何归来?

  明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思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明确: 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3)、(幻灯10)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幻灯11)归去如何?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3、(幻灯12)明确结构美。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自然。

  五、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1、(幻灯13)请大家边联想、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 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

  六、理解情感,把握形象:

  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读全诗并思考:

  1、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2、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洁身自好、甘于清贫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七、课堂小结: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他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

  2、课外合作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400字左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