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过程

日期:2021-11-21

这是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过程,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过程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过程第1篇

 教学目的

  一、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设想

  一、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

  二、本文语言生动,饱蘸感情,而且意境集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

  三、补充有关背景,以便分析课文。

  四、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简介背景,导入 新课;二、课内预习;三、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 新课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 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加黑字板书,下同)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虐( )待 摩suō( )

  jiǒng( )相 抖擞( ) 颓( )唐

  chóu chú( ) 不能自yǐ( )

  2.口头回答理解·分析中的第一、三题。

  提示:第一题见课文;第三题(C)。

  三、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8节

  1.根据揣摩·运用中的第四题,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提示:

  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

  (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提示:

  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教师讲解: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教师讲解: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教师讲解:

  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

  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

  提示:

  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2.提问: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

  3.小结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揣摩·运用中的第五题。

  2.预习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检查旧课作业 ;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三、总结课文;四、讨论练习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

  检查揣摩·运用中第五题的完成情况,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

  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集体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己。

  3.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朗读、背诵第二部分

  方法:先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当堂能背诵,最后检查背诵情况。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过程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基本信息。

2、明确鲁迅的生平经历。

3、掌握鲁迅的重要作品、作品集,了解主要内容与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

教学难点:掌握鲁迅的重要作品

教学过程及内容:

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任务一: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

关于鲁迅先生,我们了解和学习过他的文章,例如《少年闰土》,相信你在品读作品的同时就对作者进行了初步的了解。那你了解的有关鲁迅的信息有哪些呢?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生平

家族和童年

幸福童年

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他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末年进士,在北京做京官,他的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也是村里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孝顺父母,待人和蔼。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在绍兴当地,向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是非常稀缺的,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鲁迅从小不仅爱画,而且爱买书,但他只买各种画谱,最心爱的东西就是书,从那时候开始就非常的呵护,不许有一点儿污痕或折痕,保护得很好,不准人乱摸,而且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放在他的皮箱里,并放上樟脑,防蛀虫。当然,童年的鲁迅和大多数童年中的小朋友一样,都喜欢热闹,那时候没有电影,没有动画片,鲁迅就特别喜欢看绍兴逢年过节时候的地方戏和赛会,地方戏就是那些扮上花脸,小丑和武生打得很热闹的戏。

家庭变故——家道中落

祖家庭遭遇变故,祖父被关押后的一段时间,鲁迅及兄弟和母亲一起到乡下避难,被人说成是讨饭,这给予鲁迅心理的打击是异常巨大的。回来后又受到族中长辈的欺压,叔祖辈欺负他们这一房做主的鲁迅是个小孩儿,分配时不公平,鲁迅不肯签字,他们就声色俱厉地强迫他签字画押,这也给鲁迅内心留下非常大的伤害。父亲病故后,鲁迅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少年求学

鲁迅的父亲去世,这一年,鲁迅16岁。父亲去世后,家境日益艰难,念不起书,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就是实业,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选择了读书,也真正改变了鲁迅命运的道路,南京水师学堂,矿路学堂是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是当时中国人办的洋学堂,这里会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和英语,出来以后是中国最早的技术人才,当时中国已经有很多人认为要学习外国人的技术,让自己强大起来,把他们赶出中国。在读书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还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渴望出去留学,因他在南京矿路学堂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弃医从文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那时候已经强大起来的日本已经在侵略中国,而且日本人在中国非常嚣张,一个中国留学生到了日本自然会受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及格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老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作为中国人的鲁迅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想,我将来学好一就是给这些麻木的人治病吗?看上去他们都很健康,那些看热闹的人身体并不比在战场上军人的身体要差,我学医有什么用啊?后来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第一要务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在学医的同时,大量阅读时事相关的报纸和有关西方知识思想的书籍和小说等作品,弃医从文后,起初希望通过翻译外国现代作品来唤醒中国人民去争取独立和自由,因此加紧学习外文,并设法办杂志,但它编译的外国小说并无销路,只卖出了十几本,和几位同志办的杂志也很不顺,还没出版就夭折了。

回国工作、创作

辗转各地的工作

鲁迅先生没有因为当时的挫折就放弃,用文学唤醒人民的使命,回国后先后在浙江绍兴等地,当生理学和化学老师以及校长等职务,同时继续尝试小说的创作。1912年,鲁迅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官。之后,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人开始以北大为出发点,开展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那时候,鲁迅把希望都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上海病逝

任务二:掌握鲁迅的重要作品、作品集,了解主要内容与写作风格。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这三部都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狂人日记》就收录在其中,鲁迅写作的目的非常明确,前面我们讲到过,就是为了把熟睡在铁屋子里的人唤醒起来斗争,把铁屋子打开,他希望能够把那些还在麻木地忍受苦难,甚至参与创造更多苦难的国人唤醒起来反抗,因此把小说集取名为呐喊。

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旧事,晚年的鲁迅回忆童年和少年求学时期的事情,我们前面提到的祖母给她讲故事,看漫画的鲁迅,百草园里的虫子,三味书屋里的枣子等等,都是出自朝花夕拾,这部作品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常识来记住。里面除了记忆童年趣事,也写了很多有趣的人物,例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

散文诗集《野草》

《野草》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鲁迅先生说,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这本书里。取名野草,主要是取其顽强的生命力,散文诗就是他的每一篇都很短,而且有诗歌的感觉,意境很深,但形式上仍然是接近散文的。

板书设计

走进鲁迅

鲁迅简介

家族和童年—少年求学—弃医从文—回国创作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当堂检测

鲁迅,原名 ,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 》《彷徨》《故事新编》。

《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里面记述了鲁迅的很多童年趣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出自鲁迅之手,小说借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朽坏。

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鲁迅的作品( )

《孔乙己》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阿Q正传》 D.《寄小读者》

作业布置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过程第3篇

一、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二、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三、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要点难点

  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写作背景

  本文的发表、结集和写作背景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看,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无论是在1924年的女师大事件中,还是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当然,这也就更加触怒了封建军阀,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在许寿裳等友人的敦促和帮助下,先是暂避在西城锦什坊的莽原社里,后又辗转住进几家外国医院,最后于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鲁迅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正如9月14日给正在广州的许广平的信中所说;”此地北伐顺利的消息也甚多,极快人意。”

  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这正如《故事新编·序言》中所说:“直到1926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这时我不愿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中出土了”。《朝花夕拾》小引中还有如下说明:“……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挤出集团之后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

  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鲁迅在厦大期间写的后五篇回忆性散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此前在北京期间写的前五篇回忆性散文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段落大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

  ,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写作特点

  课文说的是“我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园”,里面植物、动物很多,在童年鲁迅来说,有趣的事情很多,如果不能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势必写得杂乱无章,百草园为什么说是“乐园”,读者也就很难从记叙中获得清晰的感受了。

  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

  文章像是一位精明热心的导游,引导我们对百草园的环境和童年时代鲁迅在这里充满情趣的活动,一步步地有了深切的`了解。

  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写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幅幅生活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幅幅画面,按照作者的思路,是有其内在联系排列在一起

  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内容上合乎逻辑、顺乎情理的承前启后,同时作为一篇好文章,在形式上也要求有相应的过渡文字,起到结构全文的粘合剂的作用。

  文章第一段,以回忆的口吻,简洁概括介绍百草园的位置、规模、名称、变迁、景观,特别点出“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么,“乐”在何处呢?带出下文。第二段写乐在夏季。第三段,由“长的草”不去,因为相传有“赤练蛇”,为下段写美女蛇搭了“桥”。第四、五段正好写乐在关于美女蛇的奇妙传说。这传说写完,第六段稍加议论,作为前面的收束。第七段,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一句起步。关键是“比较”二字,跟谁比呢?显然,是跟刚刚写完的夏天的百草园比。于是第七、八段写雪地捕鸟之乐。一直到第九段将被送进书塾而无限留恋地告别百草园一虫一鸟,一草一木,几行动人的抒情,完成转而记叙三味书屋生活的过渡。

  作业练习

  1.选出下面字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竹筛zhúsāi签赏jiànshǎng

  绣像xiùxiàng

  B.菜畦càiwā渊博yuānbó

  脑髓nǎosuí

  C.确凿quèzáo盔甲huījiǎ

  蝉锐chántuì

  D.秕谷bǐgǔ锡箔xībó倜傥tìtǎng

  2.选出下面加黑字注音、解释不全对的一项:

  A.人迹罕至(hàn稀少)

  人声鼎沸(fèi水开)

  B.拗过去(ǎo用力弯曲)

  敛在盒里(liǎn放)

  C.攒成小球(cuán凑在一块)

  高枕而卧(wò睡)

  D.总而言之(yán说)

  无处觅食(mì寻找)

  3.选出下面全是形声字的一项:

  A.拥肿轻捷木莲珊瑚

  B.机关斑蝥消释戒尺

  C.和蔼绅士宿儒方正

  D.油蛉蟋蟀莲房弹琴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6.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阅读文段,回答7—8题。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

  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7.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A.撑放系拉B.支撒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过程第4篇

 一、情境导入

  1.听老师说一段肖像描写,猜猜他是谁?

  “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从这段肖像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生回答)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对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进鲁迅,走近他的作品,走近他笔下的人物。板书:走近鲁迅(齐读)

  二、回顾课文

  1.在第五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对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清大家把课文翻开,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从这一单元中你对鲁迅有那些了解?(生翻书,回顾、举手汇报)

  2.全班交流:

  (1)生评、补充、鲁迅名字的由来

  (2)作品

  (3)别人的评价

  三、课外阅读汇报

  1.鲁迅的作品很多,他的小说:语言精粹,凝炼而又含蓄,主人公大多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他的散文在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籍着深邃的思想;他的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尖锐泼辣,大家以后读初中、高中、大学时会更多的学习到这类作品。

  2.课前老师曾布置大家专门读读鲁迅的小说,那么你能说说你读过鲁迅的那篇小说,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深刻?(生汇报)

  3.作为一代宗师鲁迅先生他笔下的人物特点突出,性格鲜明,这与他对人物进行细致的肖像描写是分不开的,在读鲁迅小说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把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的句段画下来,现在请大家按照小黑板中的要求再读原文:

  出示阅读要求: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肖像描写的语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几个特点来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自读,练习说一说)(指生读)

  4.全班交流,谁来读你画的肖像描写的句子,说说体会?(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点拨)

  (1)孔乙己:穿长衫而站着喝酒,身材高大而不能自食其力,年龄很大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这一段精彩的肖像描写,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征。这就是肖像描写的一个作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板书: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你还画出哪些肖像描写的句子?

  (2)祥林嫂:

  师:五年的时间,在正常状态下生活的人,外貌是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的,但是祥林嫂却是从面容、肤色、神情、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不看人物的身世,我们从外貌变化上来看,也能猜出她苦难的人生遭遇,这就是肖像描写的另一个作用:表现人物的生活境遇。 (板书:表现人物的生活境遇)其实鲁迅笔下还有一个人物两次的肖像描写。

  (3)闰土: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聪明能干

  中年闰土:木偶人

  A、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描写,不难看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B、由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其实文中也交待过这其中变化原因?你找到了吗?

  中年闰土之所以变成“木偶人”的样子,完全是时代造成的,所以这段肖像描写又展示了时代及地域特征。(板书:展示时代及地域特征)

  5.总结: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个个都像活在我们的面前一样,而又无一不切合他们性格特征,生活境遇,无一不折射出时代的地域的特色,无一不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些特点在人物的肖像描写都能体现出来。

  反之,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你在平时的习作中又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呢?(生:脸上……)

  那么,在以后的人物描写中要怎样突破这种公式化,脸谱化的描写呢?

  师小结:

  (1)在以后的人物描写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要先想清楚这样描写要先想清楚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是否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等……

  (2)肖像描写中要选择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衣着等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描写,不要泛泛而写,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特点。

  (3)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动态的刻画。

  四、拓展练习

  1.从鲁迅先生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中我们受到很多启发,那么在习作中你能根据特定德尔人物或特定的环境选择合适的习作素材吗?

  2.老师这里有两道练习,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习题(一)

  (一)选择

  1.描写一位生病的老爷爷你会抓住下列哪些方面来写:

  A神情 B 动作 C衣着 D语言 E眼神 F面容 G肤色

  是的,肖像描写就是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给你一分钟,可以和同桌交换一下意见。

  (二)如果给你一个标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些素材呢,要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呢?

  A张老师朴实无华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我不吃学校的午饭,张老师主动找我谈话,让我试着吃一次

  C我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了,老师主动找我谈话,我很惭愧。

  D张老师浓眉大眼,爱抽烟,嗓门特别大

  E张老师当班主任以来,在班上成立了美术小组,还要我们每天看报纸,我们被他搞得忙坏了,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F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G张老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还关心我的生活,真是一位好老师。

  五、总结延伸

  1.要表现人物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肖像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特征。

  2.这节课我们走近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从他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我们体会到肖像描写的精妙,鲁迅的作品中还有更吸引人的情节,一对父母为了给儿子治病,花钱买来蘸了人血的馒头当药吃,糊里糊涂的阿Q,被送上了断头台,还在后悔画押认罪时的圆圈不圆……

  想知道这些故事的前因后果吗?那就接着走进鲁迅的小说中去一探究竟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