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日期:2021-06-15

这是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字词

2、 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板书“痴人”)

二、解读痴人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陶庵国破家亡 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

因《石匮书》未成 好弄笔墨 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

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布衣素食,生计维艰

2、思考: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

②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

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③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

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三、何谓痴梦

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③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四、体味痴情

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体现?

①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悔——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②“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喜——喜而实悲

③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悲——艰辛酸楚

(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

2、 作者与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

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

梦: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

真: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

(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

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

①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②“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作者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③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

五、赏析艺术特色

一、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二、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三、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六、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字词

2、 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板书“痴人”)

二、解读痴人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陶庵国破家亡 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

因《石匮书》未成 好弄笔墨 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

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布衣素食,生计维艰

2、思考: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

②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

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③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

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三、何谓痴梦

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③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四、体味痴情

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体现?

①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悔——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②“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喜——喜而实悲

③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悲——艰辛酸楚

(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

2、 作者与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

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

梦: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

真: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

(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

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

①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②“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作者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③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

五、赏析艺术特色

一、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二、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三、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六、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第3篇

阅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我喜欢坐在离它们很近的地方进入对方的世界,但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B、鲤鱼“科学家”会对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他们认为,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C、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是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起作用,所以它能够被触摸而运动,并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D、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仅因为他们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振动,更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2、下列关于反物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反物质是一种新型物质,其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

B、反物质与普通物资接触就会湮没并猛然释放能量。

C、在云室的条件下才能看到反物质是什么样子。

D、用加速器加速一束反电子就能获得一束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我对此人死之后,他们说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感兴趣。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统一场论。

B、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C、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场,我说服我的父母亲。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1码=0.91米)长的2英里(1英里=1.61米)场的铜线路上,缠绕和安装笨重的线圈,这种线圈将使高能电子的运动路径发生弯曲。

D、妈妈对于我的行动困惑不解。而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需的。

4、根据原文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和爱因斯坦一样,我们都想知道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世界的内在规律是什么,对它的细枝末节我不太感兴趣。

B、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提出了高维数世界的说法,引起了超维空间旅行,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使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C、是因鲤鱼和爱因斯坦让我走上物理学的道路的。

D、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参考答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训练题参考答案:

1、答案:B(错误项类型:自相矛盾。原文是“从不进入”“不被触摸”“不能用”)

2、答案:D。错误项类型:无中生有或绝对化(“用……就能获得……”)

3、答案:C。(A.逻辑错误,原文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B.自相矛盾,原文是“不会”,D.概念混淆,把概数“两万多倍”说成确数“两万倍”)

4、答案:B。错误类型:未然说成已然或是非颠倒(原文是“如果”“一些科学家蔑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