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

日期:2021-10-2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篇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田鼠太太的项链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能按照物体的一些特征寻找出相匹配的算式题。
  2.通过故事讲述,了解和体会故事的含义。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的PPT
  2.加减法算式题若干,数字0
  3.教师教具1和2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动物们都为过冬在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小朋友们知道小田鼠过冬前要做些什么准备么?(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田鼠过冬要储备粮食)

  二、故事讲述
  1.出示PPT1,讲述故事第一段(秋天快过去的时候……它找到了很多粮食)
  要求小朋友帮助田鼠太太数一数有多少粮食(8袋大米,7个玉米,6瓶花
  生仁)提问:“你是怎么数的”“还有更加简单快速的数法么?”
  教师小结:数数的方法有很多种,作为大班的小朋友我们在数数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又简单又快速的方法,不能像以前一样一个个的数了。
  2.出示PPT2,讲述故事第二段(趁天气还没有冷……和我换条新裙子)
  提问:“田鼠太太会把粮食拿去换新裙子么?为什么”
  再次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走了4袋大米,3个玉米,3瓶花生仁,提问“还剩多少粮食,帮助田鼠太太一起来算一算”。
  要求幼儿看图片用算式提来表示:大米8-4=4,玉米7-3=4,花生仁6-3=3(在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出示相应的算式题)。
  3.出示PPT3,讲述故事第三段(田鼠太太穿上漂亮的礼服……换回一条新裤子)
  提问“田鼠太太这次会把粮食拿去换新裙子么?为什么?”
  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走了4袋大米,2个玉米,2瓶花生仁,提问:“田鼠宝宝急的哭了,想让小朋友帮助一起算算还剩多少粮食?”
  幼儿看图片一起用算式题来表示剩余的粮食:大米4-4=0,玉米4-2=2,花生仁3-2=1(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也出示相应的算式提,并请幼儿一起来说说读读)
  4.出示PPT4,PPT5讲述故事第四五两段(田鼠太太走在大街上……换回一条新鞋子)
  提问:“田鼠太太还会将粮食去换新鞋子么?为什么?”
  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了2个玉米,1瓶花生仁,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田鼠太太还剩下多少粮食,并用算式题来表示(教师出示相应的算式题)
  5.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看图片用算式题来表示粮食是如何一步步变成“0”的
  大米:8-4-4=0 玉米7-3-2-2=0 花生仁:6-3-2-1=0
  6.出示PPT6,讲述故事最后一段(在刮着北风下着大雪的冬天……)
  提问:田鼠宝宝已经饿的哇哇大哭,小朋友可以帮忙想个好办法帮助田鼠宝宝找点吃的么?用什么办法?
  (引导幼儿用换来的新衣服裤子和鞋子再去换回粮食帮助田鼠一家过冬)
  出示教具二,请幼儿帮助田鼠太太重新用新衣服裤子和鞋子换回所需的粮食,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换?
  教师小结:对田鼠太太来说,冬天它最需要的是粮食,而不是糖果。我们已经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在做一些选择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最重要的东西。今天我们帮助了田鼠太太又换回了自己最需要的粮食,我相信田鼠太太它们一家可以过一个既温暖又幸福的冬天了!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目测的能力已经比较的强,从一个个数,一行行数,最后再提出要求的来数,这对他们的数数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本次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看图片来理解减法算式和如何来运用减法算式,这似乎对本次活动中的幼儿来说是个难点,因为在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理解。通过此次教学,作为教师可能更多的是要先对幼儿的认知度和学习程度有一个大的理解才能设计好一堂好的课程。当然课前教师的准备必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小熊当老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熊当老师》的内容,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才能学到本领。
  2.复习9和10的分解与组合及9的加减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才能学到本领复习9和10的分解与组合及9的加减法。
  活动难点: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才能学到本领复习9和10的分解与组合及9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故事、人手一套1——10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小熊当老师》
  1.听故事《小熊当老师》
  2.教师:故事里讲了什么?你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
  3.教师:刚开始小猴、小兔、小猪分别说1+1等于几?为什么?1+1到底等于几?

  二、再看故事,理解加法的意义
  1.教师再次欣赏故事。
  2.教师:你们觉得他们这样上课对吗,为什么?小猪为什么后来没弄清楚1+1到底等于几?你们今后做小学生,应该怎样上课?

  三、加一加,算一算
  1.分一分,根据课件内容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分解和组合。
  2.算一算,教师根据课件内容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10的相邻数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根据大一班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带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等环节,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课题。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1:师讲故事《找问题。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0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 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教学反思
  1、活动<<10以内的相邻数>>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数字“0”》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故事探索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卡若干、直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0”的含义
  ㈠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
  ⑴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⑶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⑷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形状。
  ⑸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⑹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⑴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0的减法。
  1.出图,师出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
  2.出图,荷叶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3.树上有2只鸟,2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寻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察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知识面。

  (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

  三、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收拾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游戏。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还比较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领孩子一起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认识“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认识“0”的环节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 “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经验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认识: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后在探索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反思活动,我发现: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参与活动;游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游戏玩法,从中学到知识;在探索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行“闯关”游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超级擂台赛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统计活动感兴趣。
  2、尝试对比赛的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最佳守卫》PPT、投票工具。
  2、学具:四项比赛的记录表、总的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观看PPT),阅读绘本。
  2、师提问:
  (1)瞧!广告上写着什么?
  (2)为什么要聘请守卫呢?

  二、体验统计的益处和乐趣。
  师:广告一贴出来,就来了许多小动物来报名,你们瞧!
  师提问:
  1、来了几位小动物前来应聘?
  2、这么多动物来了,但只聘请一名守卫,那可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讨论)
  师:我们来看一看山羊公公选择了什么办法?(超级擂台赛)
  3、什么叫超级擂台赛?(幼儿自由讲述)
  4、有哪些很厉害的比赛项目呢?(观看PPT后幼儿自由讲述)
  师:这四场比赛只有山羊公公一个人做裁判,来也来不及,想请小朋友帮忙一起做裁判好吗?但是作为一名小裁判我们首先要知道每场比赛的裁判标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幼儿相互讲述)
  师:现在每场比赛的裁判标准我们都知道了,你看山羊公公还为我们准备了裁判用的记录纸,小裁判们赶快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比赛项目去记录吧!(幼儿分组进行)
  5、了解擂台赛的各比赛项目,请幼儿做裁判,尝试对比赛的结果进行统计。
  幼儿分成四组,分别选出举重、跑步、接飞盘、身高获胜的动物。
  (1)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比赛记录成绩,统计出每个项目获胜的动物。
  (2)每组选一名幼儿宣布比赛获胜的动物。
  (3)统计“身高比赛”、“举重比赛”、“接飞盘比赛”这三个项目的总成绩。

  三、揭示结果明白道理
  意图:揭示结果,幼儿感悟
  1、幼儿帮助小羊投票,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公布结果,展开讨论
  重点提问:最后,谁获得了胜利?为什么小羊们都选猎狗呢?
  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不比大猩猩灵活,力量不及狗熊,但是它会动脑筋,做事认真。所以才会过了一关又一关,最终获得胜利。

第6篇、大班数学排队买票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有的幼儿在排队时特别活跃,不能快速进行排队,在排队行进过程中总是左右摇摆,使队伍歪曲,且学生在摆动过程中易摔跤,发生意外。

  活动目标
  1、学会遵守幼儿上学规则,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2、为小动物的排队编号,试利用图片编故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遵守排队秩序,学会安全排队。
  难点:看图片编号,试编一个合乎情理的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教学用书A 《排队买票》
  教学挂图《排队买票》

  活动过程
  1 看挂图,看一看图片里有哪些动物?
  --- 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 小鸡、小狗、小猪、小兔、小松鼠、长颈鹿、小老鼠、大老虎
  2了解图中发生了什么。
  ---他们在哪里?干什么?
  ---游乐园,排队买票,去游乐园玩。
  3给小动物们编号。
  ---看小动物们排队,给队伍排号,看看谁排第几?小鸡是第几啊?
  ---第一。
  第二是……?
  ……
  ……
  --- 长颈鹿是第几呢?
  ---(七嘴八舌答案毫不统一)
  ---不知道了我们就一个一个数。(老师指学生数)
  ---1、2 、3 、4 、5 、6 、 7 。
  ---现在知道长颈鹿排第几啊?
  /---第7。
  ---最后一个是小狗。
  ---以后我们不知道数字后面是几了,就从头数一数,这样就知道了。
  再看图片说一说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
  ---小狗要先买票,他欺负小鸡。
  ---那后来呢?
  ---长颈鹿把他调到后面去了。
  ---小朋友看图片讲一讲这个故事。(老师引导幼儿讲故事)
  ---听了小朋友的故事我们排队的时候可不可以插队?
  ---不可以,应该好好排队,一个一个地买票。

  教学反思
  幼儿在学习中理解能力其实很高,有的超出了教师的设想,他们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较成熟。教师应考虑到目前儿童的认知水平,适当提高对幼儿认知水平的情景假设。使教学最大程度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回应出乎老师的意料,他们能准确把握课本中的图片所提供的含义,并将其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少数认知水平发展缓慢的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课文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慢慢认识到课文背后的意义——遵守规则,不能随意破坏规则。从而教师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则,交通规则,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习惯。
  通过本课程我应该及时纠正自己对幼儿认知水平的认识,针对本班不同儿童的发展设计课程,使每个儿童通过学习都有收获,有所发展。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强教学组织策略的学习,使幼儿在学习中既能收获知识,又能收获快乐。
  以后再上本课我希望能在课程中加入一个排队的游戏,让幼儿能及时学以致用,同时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第7篇、大班数学熊妈妈几点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2、理解故事情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改编不同的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可移动的磁性教具,幼儿用图画《愚蠢的熊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出示单个的熊妈妈、小熊、马蜂磁性教具,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等看完图片后你们就知道了。"
(二)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教师不按顺序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后,找到图片顺序,并通过提问让幼儿观察讨论,"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呢?"
  2、在幼儿初步了解图中内容后,教师又引导幼儿观察图中角色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熊妈妈看见马蜂在叮咬小熊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脸上露出怎样的表情?又是怎样做的?小熊后来怎样了?熊妈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表情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三)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让幼儿进行结伴讲述。幼儿讲述时,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大胆而清楚地讲述事件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细致描述熊妈妈和小熊的表情、动态及心理活动。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进行连贯讲述。
(四)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并引导幼儿指出教师讲的与刚才小朋友讲的哪里不一样,重点帮助幼儿理解熊妈妈看见马蜂叮咬小熊时的心理感受,讲述熊妈妈采用什么办法去赶跑马蜂?结果怎样?
(五)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教师提出新的问题:"熊妈妈怎样做才能既赶走马蜂,又不会伤着小熊呢?"
  让幼儿思考,然后让幼儿将思考的结果大胆运用已获得的讲述经验讲述出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除了出现常见的用奶粉瓶喂娃娃喝奶的镜头,我还提醒他们在未娃娃喝奶前,还需用手背试试温度,适宜的温度才能让宝宝喝,孩子们很快都掌握了这一动作,然后我创设娃娃哭了的情境,询问幼儿娃娃怎么了?孩子们说:“饿了”我说:“奶粉已经喝饱了,猜猜看还会是什么原因?”很快他们就猜到了尿尿了,我说:“对呀,娃娃不仅尿尿了还拉臭臭,好臭啊,怎么办?”“给他换尿布。”“谁来?”结果上来一男一女,男孩子在宝宝的屁股上抹了几下,我问“这是干嘛?”“洗屁股”,我笑了,可定了爸爸的细心照顾,接着轮到女孩了,女孩拿起尿不湿放在娃娃的屁股下面,接着折上来,把宝宝两腿边的可伸缩的皮筋刺毛毡粘好 ,像一个真正的育婴师,了不起。大家一起给这对爸爸妈妈鼓掌。接着我又从孩子们收集物品的框里找出用布做的尿布,问,“这是什么?”“围兜、尿布”“这是尿布,谁会给娃娃用,换上。”答案是喜悦的,真有一女孩上来,给娃娃换好了,同时也把尿布固定好。说实话,我是以为孩子们肯定不会的,就这样一说,打算打算自己示范给孩子看的,岂料他们出乎我的意料,给我大大的惊喜。
  通过这样的体验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更能激发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自己的妈妈的情感。同时也更是让我印证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小孩不小”。相信孩子们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可以自己学习和创造的。

相关文章

《大班德育教案20篇》:《大班德育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德育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语言区域活动教案30篇》:第1篇、大班语言摇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

《大班体育足球教案20篇》:第1篇、大班健康我喜欢的体育运动——足球教案反思【主题由来】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成了我班幼儿议论预防非典的一个重要主题。如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