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钢琴课教案大全200篇

日期:2021-10-1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钢琴课教案大全20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钢琴课教案大全200篇

第1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梨子小提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情节,体验故事情感。
  2.认识乐器小提琴,感受故事的温馨、柔美的情境。
  3.尝试用舒缓、轻柔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表现柔缓、祥和的意境。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彩带(幼儿每人一条)、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出示梨子(果盘、刀)。
  ——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梨子)
  ——你们想知道梨子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
  ——那我们来切看看。看,它的样子像什么?(教师将梨子纵剖面,及时给于孩子们肯定的回答)
  ——有只小松鼠它也捡到半个梨子,它把半个梨子当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观看故事课件,分段观察理解故事内容。
  ——欣赏第一段,提问:小松鼠把半个梨子当作什么?
  ——提问:森林里有了小提琴之后会变得怎么样了呢?我们继续来看一看(欣赏第二段)。
  ——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小提琴后,小狐狸怎么做啊?它对小鸡说了什么?小狮子对小兔子说了什么?小动物们听到琴声,都跑到哪里去了啊?拉呀,拉呀,天上谁也来听了啊?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完整地说:“拉呀,拉呀,星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
  ——正当大家都听得很高兴的时候,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一粒东西。你们猜猜掉下来什么东西啊?(幼儿自由猜)
  ——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我们一起来看看。(继续欣赏第三、四段)。
  ——欣赏后提问:小提琴上掉下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种子在泥土里很快长成了什么?(长成大树)。大树上结出了许多许多的······梨子,这些梨子被小动物做成了什么?
  ——森林里有了这么多的小提琴,会变得怎样呢?(越来越快乐,到处是音乐)
  3.配乐完整地欣赏故事。
  (1)听小提琴曲
  ——嘘,听什么声音响了?(小提琴手慢慢拉着小提琴出场)
  (2)小提琴手出场介绍,认识小提琴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
  ——这么好听的音乐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小提琴)
  ——简单介绍小提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提琴长什么样子?(这是小提琴的弓,用来拉的,教师做动作;这上一小提琴的弦,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提琴上一共有几根弦。 四根)。
  ——听了小提琴演奏的音乐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啊?
  ——小提琴演奏的音乐是怎么样的啊?(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啊?是慢慢的,很悠扬的,很缓慢的)
  (3)教师配上音乐完整地将故事讲一遍。
  ——现在许老师跟小提琴合作,小朋友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再把故事听一遍。
  ——我的故事配上好听的音乐是不是更好听了啊?
  (4)教师带领幼儿用梦幻般的朗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我要来学拉小提琴。我把中指变成琴弓来拉呀拉。(教师边拉边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丽又安静。” )语气抒情。
  ——你们和许老师一起拉拉小提琴吧。我们一起边拉边说
  ——我的故事配上音乐是不是更好听了呢?
  4.迁移提问 :如果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把音乐送给谁?
  ——请几个幼儿详细回答你想把音乐送给谁?为什么?再请几个幼儿简单回答想把音乐送给谁。
  ——如果没有小朋友举手回答,教师可先示范:我要把小提琴送给***,因为***。
  5.听音乐律动。幼儿手拿丝巾,教师引导其听着音乐做柔美的动作。
  ——你们今天表现这么好,老师也带来了礼物送给你们。(助教分发丝巾,伴有音乐)。
  ——我们一起听着小提琴演奏出来的好听的音乐,拿着漂亮的丝巾来跳舞吧!(教师及时表扬幼儿自己窗边出来的动作,教师也及时自己示范:我有一个漂亮的动作,你们看)
  ——请小朋友们跟我一样,我们一起来拉拉小提琴,把音乐送给这些老师们吧。(音乐起)

  活动反思:
  设计分析:
  这是一堂选自《建构式幼儿园课程》中的一堂以语言为主的整合课程。《梨子小提琴》是赵冰波先生的一篇优秀的美文,我们的课堂设计没按原来语言课的基本程序,而是加进了音乐律动的环节,让幼儿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充分的互动起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舒缓、温馨、柔美的意境,整个课堂气氛上下来觉得很轻松,比较活泼,与孩子们的互动较好!原本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加深幼儿对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们设计了课堂中真人表演的环节,但由于表演者受伤而取消。
  策略分析:
  1.如何帮助幼儿进入柔美、温馨的故事情境。
  我选择海顿的《小夜曲》,一首小提琴曲来进一步帮助幼儿体味祥和、安静的情景。小提琴的声音比较悠扬,这首音乐烘托了整堂课的气氛。在表演故事时,整个故事的处理与表达都选择了优美、安静的气氛以及较慢的速度来表述。
  2.如何提升幼儿情绪感受。
  故事完整欣赏后的迁移提问:“你最想把音乐送给谁?”让幼儿们体验到了分享与友爱的气氛以及加深这种美好的情绪感受。包括讲故事时,每个环节的神态和不同的语言状态,都是为了引领幼儿体验不一样的情感。
  自我总结:
  在设计环节及备课时有个矛盾的地方,即第一个环节——出示半个梨子。这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只是整堂课的一个引子,不应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可这有个发散性思维的提问:“它(半个梨子)像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多:象门,汤匙、琴、船、爱心、锅等。开课时我匆匆结束这个话题的讨论,当时主要是为了不让第一个环节影响本堂可主要内容的及时开展以及目标的完成,我停止了孩子们漫天自由的想象。这种行为不知道可不可取。
  通过这次“一课多研”公开棵的观摩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备课很重要。备课时是要把每个环节都详细的记录在案,每句话包括提问都精心设计,并且要熟记每句课上想要表达的话,以及你的教态和每个动作都要经过不断地练习。在试教中,我暴露的缺点多多,出现了很多细节问题,都是我平时一上课时没有意识到的,如:环节过渡时口头禅太多,讲故事时与幼儿的眼神交流,脸上表情要丰富,学会用语言吸引幼儿,以及提问的内容范围太大等等。经过黄老师等许多老师对我认真细致的指导以及对个别环节的修改,我才变得自信许多。想上好一堂课需要不断地集众人的力量探讨、修改以及自己认真的备课才行。这堂课让我获取了许多课堂经验,也端正了备课的态度:我认为只有认真详细的准备,才能上出质量!

第2篇、中班音乐活动雷雨来了(自制乐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自制乐器表现雷雨的情景。
  2、发展幼儿想象力、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雷雨图片,废旧物品

  活动过程:
  1、 幼儿边看图片边谈论雷雨的情景。
  2、说说雷雨天不同情景的各种声音。
  3、小组合作,按画面内容自制乐器表现雷雨的情景。
  (1)雨声――饮料瓶中放入沙子。
  (2)闪电――塑料薄片。
  (3)雷声――空饼干盒。
  4、幼儿自主表现。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3篇、大班音乐活动小乐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敲打小乐器,知道不同乐器会发出不同的音色,并让幼儿辩听音色。        
  2、学会为画面配音响。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三幅画面、小乐器。

  活动流程:       
  认识小乐器→听辩音色→为画面配音响

  活动过程:       
  1、认识小乐器。      
  师出示各种小乐器,让幼儿说说小乐器的名称及特征。      
  小铃、三角铁、串铃一组;木鱼、圆舞板一组;沙球、铃鼓、大鼓一组。       
  2、引导幼儿听辩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       
  请幼儿逐一探索小乐器的敲击方法,并请幼儿说说小乐器的声音,请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是哪种小乐器发出的声音。       
  3、引导幼儿为画面配音响。       
  师出示三幅画面:一幅是旭日东升,一幅是电闪雷鸣,另一幅是小雨沙沙,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画面的打击乐器配上音响。

  活动反思:
  打击乐器演奏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活动。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拿起乐器就喜欢敲敲摇摇,因此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幼儿注意力的养成,对其形成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求学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尝试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从打击乐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乐器演奏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介绍蛙鸣筒。
  5. 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第5篇、大班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重点复述故事第一部分,根据要求合理的展开想象,并随音乐朗诵。
  2、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的生活,体验故事中温馨、宁静、友好的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实物小提琴一把,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提琴,引出课题。
  1、教师提问:这是什么乐器?看起来象什么?
  2、想听听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吗?

  (二)、播放舒曼的《梦幻曲》,为故事的讲述创造氛围,让幼儿感受小提琴曲的美。
  1、听了刚才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三)、教师配乐完整的讲述故事,体验故事的情感。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四)、教师出示挂图,再次配乐完整的讲述故事?
  1、小松鼠用什么做了一把小提琴?为什么?
  2、小松鼠用这把梨子小提琴演奏出了怎样的音乐?(故事里是怎们说的?)
  3、狐狸听到优美的琴声,它对小鸡说了什么?
  4、狮子听到优美的琴声又是怎么做的呢?
  5、狐狸和狮子为什么不捉小鸡和兔子呢?
  6、如果没有音乐,森林会是什么样呢?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节比较经典的大班语言活动。为了让其更加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学习,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我做了一定的修改。从活动的实施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还是较高的,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始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还注意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提问都比较有价值、有意义。

第6篇、中班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作品中的温馨、有爱的情感色彩。
  2、知道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图片  
  2、音乐   
  3、视频

  活动重难点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温馨、有爱的情感色彩
  2、调动幼儿原来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艺术氛围,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小提琴,仔细聆听,并说出感受
  提问:音乐好听吗?             
  (幼:好听)  
  你听了心情怎么样?             
  (幼:很高兴)
  你做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幼:小提琴)
  森林里的小松鼠,也用梨子做了一把小提琴,拉出了好听的音乐。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后,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教师结合配乐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里都讲了谁和谁?  
  (幼:有小松鼠、狐狸、小鸡、狮子、小白兔)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出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①  教师讲述一、二段故事
  提问:小松鼠用什么做成了小提琴? 
  (幼:梨子)出示半个梨子的造型与小提琴对比,引导观察梨子造型与小提琴的相似之处。
  狐狸听到了琴声,对小鸡说了什么?
  (幼:我不抓你了,我要去听音乐)
  狮子听到了琴声,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幼:我不追你了,我要去听音乐)
  梨子小提琴真好听,都有哪些动物来听音乐?
  (幼:狐狸、狮子、小鸡、小白兔、星星和月亮)
  森林里变得怎么样?
  (幼:又美好又安静)
  小结:小提琴的声音真好听,动物们都爱听音乐,连凶猛的动物也不做坏事了。连星星和月亮也来听音乐,森林里又安静又美好。
  ②  教师讲述故事后两段
  提问: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 (幼:音符) 小松鼠怎么说?
  (幼:这是小提琴上掉下的一个音符) 真的是一个音符吗?
  (幼:不是,这是一粒种子)出示梨子种子长出的绿芽与音符对比,引导幼儿理解绿芽与音符的关系 小绿芽长成了一颗大树,树上结了许多梨子,这些梨子为什么都被用来做成了小提琴呢? 
  (幼:因为梨子做的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好听)
  为什么说森林到处都有快乐呢?
  2、播放视频,让幼儿在次完整欣赏并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3、扩展谈话,经验迁移
  提问:你听过什么好听的音乐?你喜欢什么音乐?为什么?
  小结:有好的事物要学会分享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给父母分享一下这个好听的故事。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赵冰波先生的一篇优秀的美文,我们的课堂设计没按原来语言课的基本程序,而是加进了音乐律动的环节,让幼儿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充分的互动起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舒缓、温馨、柔美的意境,整个课堂气氛上下来觉得很轻松,比较活泼,与孩子们的互动较好!原本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加深幼儿对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们设计了课堂中真人表演的环节,但由于表演者受伤而取消。

第7篇、大班音乐教案:乐器大家玩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
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
3、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
1、听音乐入场
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
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
   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
3、布置音乐岛
   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
1、 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
(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
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
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
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
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
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第8篇、大班音乐活动水之乐(自制打击乐器-水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演奏自制打击乐器(水杯)带来的快乐。  
  2、理解水杯内置材料影响其音色。  
  3、能看懂图谱(另附)并进行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1双筷子、6只水杯、1桶水;4张分谱、1张总谱课件;  
  幼儿探究材料(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布、黄豆等)。 
  
  活动过程:  
  一、探究与八音盒近似的音色。  
  教师出示八音盒,让幼儿倾听八音盒的音色。  
  幼儿用筷子敲击各种材料(纸盒、塑料积木、石头、木头、玻璃杯等),寻找与八音盒最接近的音色。  
  幼儿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玻璃杯的音色最接近。  

  二、探究如何改变玻璃杯的音色。  
  1、可敲击玻璃杯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变化。  
  2、可在玻璃杯内放人物品(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等)。  
  3、探究当玻璃杯内放置不等量的水时产生的效果。  
  4、教师鼓励幼儿在6只杯子里倒入不等量的水,通过筷子敲击倾听效果。  
  5、幼儿表述自己的探究结果:每个杯子产生的音色、音高均不同。  
  6、请幼儿将6只杯子(水量不等)按序排队。找找水最多的杯子、水最少的杯子敲一敲,听一听。
  
  三、教师依次出示分谱,幼儿尝试理解图谱并演奏。  
  1、提问:X像什么?(小朋友手上的筷子)像什么?(桌子上的水杯)  
  (水杯从高到低,表示在6只杯子上滑奏)  
  (水杯从低敲到高,同上)  
  2、演奏总谱(4张分谱合起来)  
  第一次,幼儿单纯敲击水杯,无教师伴奏。  
  第二次,加入教师伴奏。  
  教师小结:往杯子里加点水,用筷子一敲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其实都能成为动听的乐器,希望小朋友能找到更多天然乐器。  
  延伸活动:  
  幼儿寻找身边哪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改变、加工便能成为动听的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9篇、中班音乐活动听乐器做动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学习游戏玩法,听辩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动作。   
  3. 能在活动中感受愉快的情绪。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1. 教师逐一敲奏乐器并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乐器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看它们是谁?   
  2. 交代玩法:   
  教师敲奏一个乐器,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这个乐器的声音。   
  3. 让幼儿学做游戏:   
  先幼儿听辩声音来做动作。   
  再让幼儿背对教师单靠听觉来做动作。   
  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10篇、大班语言梨子提琴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年龄段的孩子,思维发展迅速,敢于创新。而且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他们的双手日渐灵巧,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乐意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小松鼠想法和创意的巧妙。
  (2)大胆想象,并探索、表现自己的想法。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梨子提琴》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各种蔬菜(黄瓜、胡萝I、、萝卜、紫茄子、香菜等),水果(苹果、橘子、生梨、芒果等)
  塑料刀具,剪刀,牙签,一次性桌布,抹布等
  各种常见乐器的图片(吉他、小提琴、单簧管,等等)
  小提琴音乐

  活动过程:
  (1)解读封面
  一封面上你看见了什么? (认识“提琴")
  一通过封面,猜猜这个故事大概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欣赏、理解故事
  ①出示第2~6面:
  一小松鼠吃完了半个生梨,剩下的半只,他舍不得吃,猜猜他会干什么?
  一如果是你,你会用这半只生梨做什么?
  ②出示第7~8面:
  一这些是什么?做哪些事情的时候需要这些工具?
  一小松鼠用半个生梨做成了什么?
  小结:做一件事情前,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先画出来或写下来,做一张设计图。
  (3)大胆想象、表现
  ①认识各种乐器。
  一小松鼠用半个生梨做成的小提琴,不但给大家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帮助小动物们变成了好朋友。你看到过小提琴吗?你还知道哪些乐器? (结合图片认识各种常见乐器,重点在外形上,知道它们共同的名称“乐器”)
  ②一起来做小小设计师。
  一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还有各种小工具,你先想一想:准备设计什么?
  一想好了,可以像小松鼠一样,先制作一张设计图。
  一你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先商量商量。准备好了,就行动吧。
  ③播放音乐,幼儿开始探索制作(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创意作品秀
  ①介绍自己的作品。
  一介绍你们的作品:用什么做成了什么?
  一你想把它送给谁?为什么?
  ②出示第8面~结束。
  一小松鼠也把小提琴做好了,他会干嘛呢?
  一小松鼠拉起了提琴。啊,琴声真好听,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香味,传得很远很远,美妙的事情发生了……(幼儿自己欣赏ppt)
  一你看到了什么?
  一谁听到了美妙的琴声?然后发生了什么事?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小结:美妙的梨子提琴声让小动物们不再争吵、打斗,真好!
  一你自己做的乐器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如果你是小松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用什么办法?

  活动反思:
  故事中的小松鼠用生梨制作了一把特别的小提琴,当琴声响起的时候,森林里发生了美妙的变化……当看到这一幕时,我们不由得为小松鼠大胆、独特的创意而喝彩。在故事的情境中,幼儿可以像小松鼠一样,将各种水果和蔬菜制作成想象中的各种物品,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表现出来。同时,我们也发现小松鼠在面对同伴间互相争吵、打斗时,利用拉小提琴的方法缓解、消除矛盾这种做法非常巧妙。启示幼儿当面对困难时,可以用很多方法去解决,只要你肯动脑筋。

第11篇、中班音乐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经常看见幼儿踩着大人的鞋悠闲地晃来晃去,不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玩得非常开心,因此我萌发了设计这个活动的念头。我想来自幼儿身边的物品幼儿更有感性认识,让幼儿乐于探索、兴致盎然的物品更具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3、尝试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  室外环境
  2.  报纸、挂历纸、 硬纸板、木板、塑料布、铁盒、铁盖、塑料瓶等
  3.  音乐磁带一盒、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
  1、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教师:今天你穿谁的鞋子?幼儿:(我穿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姐姐的运动鞋、奶奶的布鞋、妈妈的靴子……)
  2、教师:我们穿上大鞋从活动室走出来有什么感觉?幼儿:(脚上感觉非常松、很暖和、很舒服、很爽;踏起来声音很响;脚有些穿不稳当;人变高了;觉得有些站不稳好像要摔倒;像走在小山坡一样、像踮着脚尖走路)
  3、教师:我们去踏踏地上的物体,听听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有没有一样?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不同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4、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感觉怎样?
  幼儿:(踏在铁盒、铁盖上,像铃铛、打雷的声音;踏在塑料袋、报纸、挂历纸上,像小雨、蛇爬行的声音;踏在木板上,像打鼓的声音、地震的声音;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踏在铁盖上,像开枪的声音……)
  分析:幼儿穿上大鞋很兴奋,对不同鞋子的讲述准确,对穿上大鞋的感觉描述丰富,对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描述生动有趣,出乎常人的意料。
二、游戏引导
  1、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将幼儿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归类,进行声音节奏练习。
  如: 打鼓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
  小铃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丁零零  丁零零  丁零零
  小马跑步 驾驾驾  驾驾驾  驾驾驾
  2、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并发出相应的声音。
  分析:幼儿对声音节奏练习兴趣浓厚,练得十分投入。
三、自由创编
  1、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真好听,你还能不能编出更好听的节奏型呢?小朋友可以互相学学,也可以邀请老师参加。
  2、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并将幼儿创编的节奏型及时记录下来。
  分析:由于教师对幼儿创编节奏型的记录,满足了幼儿创编的成就感,幼儿乐此不疲,创编出的节奏型多种多样。
四、成果分享
  1、自由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和朋友创编的快乐,相互交换节奏型踏节奏。
  2、教师:你们的大鞋都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我们来表演一下,让幼儿边看记录的节奏型边踏节奏。
  分析:由于是自己创编成果的展示,幼儿很有主人翁的感觉,很得意。
五、兴趣延续
  1、延续幼儿的兴趣,充分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大鞋都会唱歌,我们合在一起来唱一唱。让我们快乐地动起来吧!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踏大鞋合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来表现。
  2、区角活动延伸:
  探索区——继续探索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
  音乐角——继续创编节奏型,尝试自己记录,或穿上大鞋合着音乐表演。分析:配上音乐,幼儿边表演边踏节奏,十分合拍。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择幼儿生活中天天接触的物品---鞋子,作为活动的主题,是一个帮助幼儿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找找、穿穿、摆摆、试试、、说说、唱唱、画画,爸爸妈妈和自己的鞋子,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鞋子的大小,体验穿大小鞋的不同感受,使幼儿知道穿适合自己脚的鞋子才是最好的,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帮鞋子配对、学会了歌曲《大鞋和小鞋》,并设计自己喜欢的鞋底图案,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将活动的要求用自己的亲身示范来强化并传递给幼儿,使得幼儿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第12篇、大班美术活动折风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对边折折叠风琴的方法。
  2、学习看折叠图。
  3、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折叠图。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回忆和老师在一起弹琴唱歌的快乐,引出折叠风琴的课题。
  2、看老师用正方形纸叠一架风琴。
  3、出示折叠图,指导幼儿看懂图样,进行折叠。
  4、鼓励幼儿折叠中边对齐,角对正的细致认真态度及学习看图折叠的努力精神。
  5、大家弹琴唱歌,唱所学过的歌。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折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折纸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观察、想象、概括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13篇、大班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铁、并熟悉三角铁的音色。
  2、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敲击乐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够辨别两种乐器同时敲击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沙锤、手铃、响板。
  2、物质准备:沙锤、手铃、响板、三角铁、四种乐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新乐器
  1、教师在幕后敲击乐器,请幼儿倾听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朋友来了。”
  2、教师敲击一种乐器,请幼儿猜想一种结果,依次出示敲击的乐器。
  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乐器朋友,请你们听一听是哪种乐器来了。”教师敲击三角铁,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乐器!
  3、“小朋友们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小朋友摸一摸它的材质,(铁的)!听一听它的声音,(清脆的)!所以它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三角铁。”
  4、请小朋友自由敲击三角铁乐器。

  (二)玩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
  1、请幼儿分两次倾听沙锤、三角铁、手铃、响板的声音。在幕前敲击一次,在幕后敲击一次。
  2、游戏一: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粘贴在教室的四个方位,代表乐器的家。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3、规则:请幼儿倾听教师幕后敲击的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4、游戏二:分别将四张乐器图片不重复的两两分成一组,粘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教师依次介绍乐器家的方位。
  5、规则:教师在幕后同时敲击两种乐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相对应的两种图片家中,等幼儿站好后,教师出示敲击的乐器,猜对的幼儿教师给一个大拇指鼓励。鼓励后游戏继续玩。猜错的幼儿,教师再次敲击该乐器,请幼儿再次倾听。继续玩游戏。

  (三)游戏结束

第14篇、大班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优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温馨、柔美的意境和音乐的神奇、美妙。
  2、 丰富词汇:甜蜜蜜。
  3、 能用恰当的语言续编、仿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4、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 认识小提琴,了解小提琴悠扬的音色特点。
  2、 轻柔的音乐如《梦幻曲》、小提琴曲,《梨子小提琴》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5幅、动物头饰各两个。

  活动过程:
  1、 出示画有半个梨子的图片,请幼儿进行想象,提出问题:你能用它做什么?小松鼠会用梨子做什么,引出故事。
  2、 利用教师教学资源或挂图分段讲述,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 从开头讲至“传出很远很远去”,请幼儿说一说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了什么。
  (2) 继续讲至“小兔子听音乐会觉得暖和些,”请幼儿说一说,美妙的音乐传进了动物们的耳朵里,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不追了?它们怎么说的?鼓励幼儿戴头饰进行合作表演。
  (3) 继续讲至“都可以做提琴呢!”请幼儿说一说小音符会掉到哪儿去,掉到土里会怎样。鼓励幼儿发散思维进行续编。
  (4) 讲述至最后,引导幼儿进行概括,并试着给故事起名字。
  3、 完整欣赏故事,理解内容,感受音乐的神奇美妙。
  (1) 建议提问:为什么动物们听了音乐后不再追来追去了?
  (2) 教师播放轻松的音乐,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的作用。
  小结:原来音乐还这么神奇呀!能吸引人,能打动人,还能改变人。在生活中就有一种利用音乐进行治疗的办法,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对治疗疾病有帮助。
  4、 请幼儿仿编故事合作表演,进一步体验作品的内涵。
  (1)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可能会听到这美妙的音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2) 请幼儿选择小动物头饰,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鼓励小组互相讨论,提示幼儿扮演什么,怎么演。要求表现动物们听到音乐的前后变化。
表演开始,森林里一片混乱,老虎在追小兔,狼抓住了一只小羊。突然,小松鼠拉起了小提琴,好听的音乐传进了动物们的耳朵里,凶猛的动物们安静下来了,老虎不再追兔子了,大灰狼放了小羊,把它揽进了怀里。
  (3)、给幼儿推荐“神秘园”的音乐,鼓励幼儿多听音乐,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舒畅、明亮。

  活动延伸:
  1、 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16——19页,感受故事的温馨、柔美的意境。
  2、 在生活环节播放《梨子小提琴》音乐。

  活动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故事动画片,在讨论音乐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时,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时,孩子们积极回应,飞扬说喜欢植物大战僵尸的音乐,慧慧说喜欢钢琴的声音,彭东海说喜欢去海边时大海螺里的声音,还有的小朋友要把最喜欢的歌曲唱给大家听,原来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样的快乐啊!

第15篇、大班音乐我会做乐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几演奏特点,知道它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大胆尝试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对用乐器演奏各种音乐产生兴趣,喜欢欣赏音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各种乐器若干;幼儿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钟表店》导入。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提问: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是怎样来的?
  告诉幼儿音乐是用各种乐器演奏后录制合成的。
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你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是什么样的?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2、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教师示范弹奏一段音乐或请一位幼儿上来演奏。
  3、让幼儿观察桌上各种乐器,请幼儿热一一辨认,教师尝试弹奏乐器或让个别幼儿上来触摸、弹奏某些乐器。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几种常见的乐器。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画面上有哪些乐器?你知道是怎样演奏这些乐器的吗?
  2、教师小结:乐器有民族和西洋乐器之分,民族乐器是演奏民族音乐的,它们大多数是管弦乐器,西洋乐器是演奏西洋音乐时常用的,它们多数是琴键乐器,但是,无论是什么乐器,只要合理地运用,都会弹奏出悦耳的音乐,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因为是欣赏各种各样的乐器,我觉得单单用眼睛看图片太笼统了,虽然没有让孩子亲眼见识每种乐器的条件,但是我可以让他们听听这些乐器美妙的声音啊!所以,整节课,我用用优美的音乐贯穿始终,给孩子以美的享受。
  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乐器、音乐很感兴趣,我想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一定会得到良好的熏陶与发展。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生活化。这次集体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糖果的认识,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第16篇、大班手工钢琴变变变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折纸示意图,折出一系列相关的造型。
2、通过看图示以及示范,掌握折房子、钢琴和小猪头的基本技能。
3、对折纸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彩色正方形纸人手4张、剪刀、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钢琴变变变——房子
1、通过猜谜语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又高又大,四脚朝下,嘴巴有牙,肚里说活。
2、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展示仪放大的幼儿用书,了解画面上的折纸步骤示意图。
师:图上有什么?正方形是怎样变成小房子的?
3、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边尝试折出小房子,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折、拉出左右两边对称的房子形状。
4、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出门、窗子、烟囱等,贴在小房子上。
5、让幼儿将小房子贴在《我们的房子》专栏中。
二、活动二:钢琴变变变
1、猜谜语,引出主题。
师:一个大怪物,牙齿几十颗,肚里吞钢丝,嘴里会唱歌。
2、引导幼儿探索在折房子的基础上,折出钢琴的基本造型。
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放大的幼儿用书上的折纸示意图。
①师生共同看图示折出小房子。
②观察折钢琴的示意图,引导幼儿根据图示上面箭头的提示,分别将纸向上折,两边向中间折,打开等。
3、师生一起边看图示,边折纸,教师进行适当的语言提示,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4、让幼儿玩一玩弹钢琴游戏,鼓励幼儿自弹自唱,感受折出钢琴的快乐。
三、活动三:钢琴变变变——小猪头
1、鼓励幼儿自己观察折纸示意图,说说:猪头是怎么变出来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图示,边折纸,指导幼儿折出③④⑤步骤,提醒幼儿每折一步,一定要压平整。
3、教师重点示范最后一步难点:将折好的⑦步,从中间向两侧拉开,再用一只手在外面从中间向里压,整理出最后小猪头的形象,指导幼儿伸进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上下动一动,小猪头张开嘴巴啦!
4、让幼儿自主玩一玩折纸,充分体验折纸的快乐。

第17篇、大班语言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梨子小提琴》是一则融文学欣赏与音乐欣赏为一体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充分感受被音乐旋律与意境的美 所打动并激发真、善、美的情感。设计该活动时,我把优美的意境贯穿始终,以此来激发孩子 的阅读兴趣。设计该活动时,首先由老师带领孩子共同阅读,起到引领作用,然后由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故事的情节发展,同时还鼓励孩子运用表演这一形式来阅读,并理解故事。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讲讲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会自主阅读图书内容,大胆讲述并积极参与表演。
  3、激发孩子孩子真、善、美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幼儿用书每人一本,《梦幻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半个梨子,激发兴趣。
  ——看,这是什么呀?是怎样的梨子呢?你觉得这半个梨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幼儿发散性想象)
  ——这半个梨子到底可以做什么呢,秘密就藏在这本大图书里,想看吗?

  二、师幼共同阅读1—3副图,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第一副图:在什么地方?是谁?看到了什么?这里的字宝宝是怎么讲的呢?(及时表扬、鼓励)
  ——第二副图:小松鼠把梨子背回家后,是怎么做的?
  ——第三副图:小松鼠把梨子全部吃完了吗?还是怎么样的?(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小松鼠真的把半个梨子做了一把小提琴,拿树枝和自己的胡子,做成一把琴弓,小松鼠在树旁拉起了小提琴。听——音乐来了(电脑中播放《梦幻曲》音乐。
  ——你觉得这音乐怎么样?(优美、美妙)

  三、幼儿自主阅读4—6副,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小松鼠美妙的琴声真好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香味,传得很远很远,这时候,森林里谁来了,会发生什么事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每人一本小书,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轻轻地讲讲,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和伙伴商量,也可问老师,好吗?
  ——幼儿自主阅读,师巡回指导。
  ——(书宝宝要休息了,等幼儿全部安静好了再开始)森林里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那这件事在哪一页呢?请小朋友来找找看。
  ——它们在干吗?(大狮子在追小白兔,小白兔边哭边跑)它是一只怎样的大狮子?小兔子吃掉了吗?为什么?谁愿意把这副图完整的讲一讲呢?
  ——那我们来把这一段惊险的事表演一下,现在我就是凶猛的大狮子,你们做害怕的小白兔。(同时播放音乐,第二遍再交换角色)
  ——森林里还有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下一副图片)并请个别幼儿表演。
  ——小松鼠拉呀拉呀,美妙的琴声越传越远,小动物们都赶来听音乐了(师翻到最后一页)还有谁也来听了?
  ——这半个梨子的故事好听吗?那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呢?

  四、师幼完整阅读图书。
  下面我们再来完整地看这本书,并且大声的讲出来,好吗?

  五、延伸活动:小松鼠拉呀拉呀,突然一粒小黑子掉下来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猜测)那我们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把它画下来,好吗?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节比较经典的大班语言活动。为了让其更加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学习,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我做了一定的修改。从活动的实施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还是较高的,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始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还注意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提问都比较有价值、有意义。

第18篇、大班语言《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读有关名词的文字,学会小段文字。
  2、培养幼儿阅读文字的兴趣,并积极认读常见的文字。
  3、让幼儿感受童话的意境美。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文字卡片,卡片上写有:梨子、小提琴、小松鼠、狮子、兔子以及相关的小图片(正面图、反面字)
  2、用文字写好整个一个故事内容。
  3、制作一本大书、一只梨子、一把水果刀。
  4、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在草地上捡到了一样东西。问:是什么?还是半个梨呢,象什么?还有半个梨被谁捡到了呢?原来是被小松鼠捡到了,它不认识梨。它捡到梨会怎么做?
  2、请幼儿和动物做朋友。
  (1)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呀?
  (2)老师分别出示小松鼠、狮子、兔子等相关小图片,幼儿认识小动物。
  (3)这些小动物我们都认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遍:小松鼠、狐狸、狮子、兔子,认读汉字。
  3、出示大书,老师讲故事。
  问:好听吗?小松鼠把梨子当成了什么了?又做成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回答)
  4、老师边分段讲书,边翻大书让幼儿一页一页读。
  (1)小松鼠做好了小提琴,在松树上拉小提琴。(幼儿认读:小松鼠拉琴)
  (2)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认读:狐狸追小鸡、狮子追小兔)
  (3)当琴声飘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它们怎么样了?它们对小鸡、小兔说了什么?为什么狐狸和狮子不追小鸡和小兔了?
  (4)晚上,小动物都来到松树下听音乐,听着听着都陶醉了。
  (5)请幼儿给故事起名字。(出示汉字卡片:梨子小提琴,幼儿认读)
  5、幼儿看图书(小书)。
  (1)动物朋友在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呢,它们就藏在这本书里,请你一页一页仔细看并把它们找出来。
  (2)幼儿看图书、找汉字。
  6、幼儿认读整个故事。(文字)
  (1)你是看什么讲述这个故事的?
  (2)我们一起来看着文字讲这个故事。(师生共同认读文字故事)
  老师小结:许多小朋友都很能干,都能看着文字讲故事了,请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节比较经典的大班语言活动。为了让其更加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学习,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我做了一定的修改。从活动的实施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还是较高的,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始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还注意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提问都比较有价值、有意义。

第19篇、大班音乐身体乐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一、进一步区分对身体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认识。
二、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三、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一、各种打击乐器4-5件。
二、音乐伴奏带、录音机。
三、嘴巴、手、脚图片标志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1、教师逐一出示并操作打击乐器使其发出声音,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样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2、教师小结:双响绑和三角铁是老师用不棍和铁棒敲一敲发出声音的,沙锤和串铃是老师用手摇一摇发出声音的。
二、认识身体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发出很多好听的声音的,也是一件乐器。
1、认识“嘴巴”乐器。
A、引导幼儿用嘴巴发出多种声音:弹舌头、搓上下唇、弹上颚等。
B、播放一段音乐,用嘴巴乐器来为音乐伴奏。
(2、3)环节为:认识“手”乐器和认识“脚”乐器,方法同1环节。
三、表演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1、集体自由选择嘴巴、手、脚中的一种乐器为音乐伴奏。
2、集体自由结合几种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3、游戏:看指令,选乐器。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和你们来玩游戏了。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标志,分别是:嘴巴、手、脚。等一下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要边听音乐边看我举起来的是哪种身体乐器,而且你们要按照老师的标志去选择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游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请部分幼儿参加游戏,其他幼儿观看。
第二次请全体幼儿参加游戏表演。
四、亲子同乐。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身体乐器来为音乐伴奏,现在我们请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来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吧!(放音乐,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第20篇、中班音乐小乐器捉迷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小乐器进行游戏和演奏活动。
  2.通过感知对比,尝试听辨四种乐器的声音,并在游戏和演奏活动中正确运用。
  3.能看懂图谱,迅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并运用所听出的乐器进行演奏。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认识铃鼓、沙锤、响板、碰铃四种乐器,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熟悉乐曲《郊游》。
  2.物质材料的准备:铃鼓、沙锤、响板、碰铃四种乐器若干。音乐播放器、帷幕、四种乐器图样标记。地面用彩色粘贴布置成田字格状,分别贴上标记。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乐曲《郊游》演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引入。
  1.以与藏在帘子后面的小乐曲做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听辨的兴趣。
  2.教师分别敲击乐器,幼儿进行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二、听辨乐器声音,与小乐器做游戏。
  1.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与小乐器交朋友。
  2.教师在幕后敲击某种乐器,请幼儿辨别,判断后站在贴有它标记的家中。
  3.听辨过程中让幼儿自由交换手中的乐器,感受每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形式。
  ★先后敲击某一种乐器。
  ★同时敲击某两种乐器。
  ★同时敲击某三种乐器(根据幼儿接受情况而定)。

  三、在音乐背景下,听辨乐器并随着音乐旋律敲击乐器。
  1.听音乐《玩具兵进行曲》,教师先后敲击不同乐器,幼儿听到那种乐器的声音就演奏相同的乐器。
  2.不停变换敲击乐器的种类,逐步加大听辨的难度。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同时敲击两种不同的乐器。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同时敲击两种声音相似的乐器。
  ★在音乐背景下,轮换敲击和同时敲击乐器。

  四、看图谱,合奏乐器。
  1.看图谱,请幼儿根据图谱上的标记为乐曲《郊游》配伴奏。
  2.进行打击乐表演。
  3.在演奏打击乐《郊游》中,引导幼儿理解和听指挥进行演奏,注意休止符。

  活动延伸:
  1.继续接触有关符号、节奏、音符的游戏活动。
  2.投放多种打击乐器,鼓励幼儿利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听辨出铃鼓、碰铃、沙锤、响板四种乐器的声音。活动的难点是,能迅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并运用所听出的乐器进行演奏。目标定位是,听辨能力是音乐中比较关键的能力,也是进行音乐活动的基础。因此此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各种游戏,听辨、区别乐器声音,并尝试在演奏活动中运用。在活动材料方面,我选择了四种乐器,涵盖了高中低三个声部,使得音色有所区别。
  整个活动都围绕和小乐器捉迷藏的游戏情景,使活动充满神秘感和情趣,活动中设计了田字格,使幼儿在有趣的占格游戏和器乐合奏中完成目标,实现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节一:听乐器声音,猜乐器名称(说出乐器的声音特性,说说声音像什么?激发幼儿想象力,调动幼儿生活经验,进一步提升对乐器音色的感知。环节二:与小乐器交朋友,选择乐器玩听声音找家游戏。(幼儿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听到幕后的声音就站到相对应乐器的家中(占格)。这里逐步加大听辨的难度,从一种乐器单独敲击--两种乐器同时敲击--同时敲击四种乐器。幼儿在过程中不断与同伴交换乐器,体验各种乐器声音性质的不同。环节三:在音乐背景下,迅速听辨乐器并有节奏的随着音乐敲击。(在第二个环节上难度有所提升,不光要听辨乐器音色,更要听乐器旋律和节奏。)环节四:看图谱,合奏乐器。(提升经验,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开展,孩子们在"听"、"辨"、" 玩"、"练"等有趣环节中,不断获得新的音乐经验。

第21篇、大班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2、学会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并进行故事创编,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主动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梨子小提琴》的图书(人手一本)
  2、图画纸、蜡笔等

  活动过程:
  1、出现“梨子”,“以梨子有什么用”引入课题;
  2、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阅读故事:提醒孩子要一页一页地翻书,不懂的可以问老师或同伴;
  3、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1)谁,捡到了什么?它用它做了什么?(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2)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小提琴后,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3)为什么大家都有了梨子提琴,大家在森林里干什么?(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4、请个别能力强的孩子上来讲故事。

  活动延伸:
  画画,编故事。
  水平一:要求孩子能选择故事内容来绘画并进行讲述;
  水平二:要求孩子能在原有图书画面的基础上画出新的图画,并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水平三:能主动地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活动反思:
  由于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引起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大家也都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一页一页地翻书阅读。在延伸活动中,大多数孩子能在原有图书画面的基础上画出新的图画,并创编新的故事情节。如岱逸小朋友,他把森林画得很美,而且狮子后面不只跟着小鸡,还带来了小老鼠等。但尚有个别孩子虽画得好、编得好,却未能主动地讲给同伴听。总的来说,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也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22篇、中班音乐活动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波尔卡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石头及辅助材料制作石头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快乐。
2、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石头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3、选择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石头。
2、各种纸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
3、与音乐匹配的节奏卡一张。
活动重点:运用石头与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的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演奏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演奏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石头及辅助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师:"我们小朋友搜集了好多石头和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制作石头打击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用石头及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的制作。
2、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石头打击乐器制作、演奏参考:
①两块石头互相敲打
②将一些石头放入纸盒中摇晃
③将一些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
④将一些石头放入易拉罐中摇晃
⑤将一块石头或两块石头(同时或交替)在纸盒(塑料瓶、易拉罐)上敲打等。
3、指导做好的幼儿用自制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三、讨论活动: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的石头打击乐器以及制作方法。
2、请幼儿演奏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其它幼儿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四、石头打击乐演奏。(音乐自选,以节奏鲜明为宜)、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1、互相交换石头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活动评析:本节课气氛好,选材新颖。师幼互动很好,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乐。本节课在准备上面也比较充分。觉得如果在后面快节奏的地方把碎石头换成两块石头的话,效果也许会更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节奏的效果都会比较好。

第23篇、中班节奏打击乐活动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 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 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
(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第24篇、中班语言活动故事-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作品中,温馨、友爱的感情色彩。
  2、能与同伴两两讲述。
  3、知道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
  2、音乐磁带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教师出示水果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出示图片,分段观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友爱和温馨。
  (1)  小松鼠在干什么呢?
  (2)  小松鼠捡到了梨子会怎样呢?
  (3)  小松鼠为什么要做成小提琴呢?
  (4)  森林里有了小提琴会怎样呢?
  (5)  动物们听了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6)  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
  (7)  树上结了许多梨子,为什么都做成了小提琴?
  3、幼儿看图两两讲述故事。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参与讲述。
  4、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
  5、给故事起名字。
  6、跟录音集体讲述。
  7、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交谈。幼儿讨论:假如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干什么呢?
  8、师生共同表演《快乐舞》。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节比较经典的中班语言活动。为了让其更加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学习,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我做了一定的修改。从活动的实施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还是较高的,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始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还注意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提问都比较有价值、有意义。

第25篇、大班语言活动梨子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和平,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和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感受音乐的美。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提琴
  活动前准备: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进入活动室,组织安静。

  活动过程:
  1.导入:用提琴曲导入主题,为故事的讲述创造氛围,让幼儿感受小提琴曲的美。
  (1) 你喜欢音乐吗?
  (2) 音乐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3) 听,这段音乐主要由哪种乐器演奏的?
  2.完整欣赏故事。(设计意图:让幼儿对故事有一个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分析故事奠定基础。)
  3.让幼儿说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打破以往教学常规,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说出来,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
  4.结合画面,详细分析故事内容。(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边提问边讲述,教师与幼儿是互动的。)
  (1) 小松鼠发现了大梨子是怎样做的呢?
  (2) 让我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美妙的音乐吧!
  (3) 狐狸听见了什么?它会对小鸡说什么呢?
  (4) 狮子听见音乐,它回怎样做呢?
  (5) 种子落到地上会怎样?
  (6) 假如你是小松鼠,看到那么多的梨子,你会怎么做呢?
  5.表演故事。(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
  6.热爱和平,喜欢分享。(设计意图:发展幼儿想象力、思维力,激发幼儿热爱和平、与人分享的情感,从而升华主题。)
  (1) 如果没有音乐,森林会是什么样呢?
  (2) 如果你听见了音乐,你想干什么?
  (3) 小松鼠用音乐给大家带来快乐,你怎样给别人带来快乐?
  7.用小提琴模仿演奏。(设计意图:亲身体验,再次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首尾呼应。)
  结束语:
  小朋友的想法真好,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和平,充满爱。今天,我们在音乐声中感受了快乐,让我们做一个小小演奏家,把音乐送给大家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第26篇、大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身体乐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有趣的身体乐器

活动目标:
一、进一步区分对身体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认识。
二、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三、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4-5件。音乐伴奏带、录音机。嘴巴、手、脚图片标志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1、教师逐一出示并操作打击乐器使其发出声音,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样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2、教师小结:双响绑和三角铁是老师用木棍和铁棒敲一敲发出声音的,沙锤和串铃是老师用手摇一摇发出声音的。
二、认识身体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发出很多好听的声音的,也是一件乐器。
1、认识“嘴巴”乐器。
A、引导幼儿用嘴巴发出多种声音:弹舌头、搓上下唇、弹上颚等。
B、播放一段音乐,用嘴巴乐器来为音乐伴奏。
2、3环节为:认识“手”乐器和认识“脚”乐器,方法同1环节。
三、表演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1、集体自由选择嘴巴、手、脚中的一种乐器为音乐伴奏。
2、集体自由结合几种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3、游戏:看指令,选乐器。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和你们来玩游戏了。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标志,分别是:嘴巴、手、脚。等一下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要边听音乐边看我举起来的是哪种身体乐器,而且你们要按照老师的标志去选择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游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请部分幼儿参加游戏,其他幼儿观看。
第二次请全体幼儿参加游戏表演。
四、亲子同乐。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身体乐器来为音乐伴奏,现在我们请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来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吧!(放音乐,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表演)

第27篇、中班音乐听乐器做动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学习游戏玩法,听辩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动作。
3. 能在活动中感受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1. 教师逐一敲奏乐器并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乐器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看它们是谁?
2. 交代玩法:
教师敲奏一个乐器,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这个乐器的声音。
3. 让幼儿学做游戏:
先幼儿听辩声音来做动作。
再让幼儿背对教师单靠听觉来做动作。
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28篇、大班音乐活动大提琴演奏-天鹅之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天鹅之死》是圣桑写的;感知大提琴演奏发出的浑厚的声音。
  2、通过音乐感知生命的意义,教育儿童热爱生命。
  3、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狂欢节》中《天鹅》的音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
  1、感受大提琴的声音特质;
  2、知道天鹅是美丽的、圣洁的以及对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难点:
  1、理解《天鹅之死》的音乐;
  2、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自编动作,从而大胆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欣赏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鹅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说天鹅的死亡.
当大、中班的幼儿听到老师说天鹅之死时,几乎同时发出“啊!?”,言外之意:天鹅死了?天鹅怎么死的?音乐还有表现死亡的?
  分析与措施:他们压根就没想大、小提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而大班的幼儿依然是上音乐课时的高高兴兴的快乐样子。老师让幼儿大胆发言。
  老师播放幻灯片.
  片一: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白天鹅被猎人打伤了,伤的很厉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
  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动翅膀飞向天边。
  片三: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站立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起来,离开湖面。她渴望活下来,生命在呼唤着,她奋力与死神拼搏.
  片四:她终于奇迹般地展翅旋转飞翔起来了,生命的光辉重新闪现。
  片五:但由于她的伤实在是太严重了,白天鹅慢慢地、缓缓地弯屈身体,倒在地上,渐渐地合上双眼,她浑身发出一阵阵颤栗,似闪电扫过她全身。
  片六:最后,她在颤抖中竭尽全力抬起一只翅膀,遥遥指向天边,她多想活下去。然而,死神降临她身上,她慢慢地闭上双眼,默默死去了。

  (二)老师边放幻灯片边讲述着天鹅的故事,全班安静极了,鸦雀无声.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地看着,认真地听着.大班的幼儿也渐渐的不笑了.
  当幻灯片放完,全班一片静寂.几秒钟之后,突然,华锎小朋友(大班)站起来大声说:“那个猎人太坏了,一定要让警察把他给抓起来.”焦宇洋小朋友(中班)也表情严肃的说:“我妈说天鹅是高贵的,是国家保护动物.” 分析与措施: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宽,天性又很善良。老师表扬了他们。

  (三)师:这段音乐是音乐家圣桑写的,演奏乐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反复播放前8小节)
师:你觉得大提琴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四)请幼儿欣赏芭蕾舞《天鹅之死》,同时老师朗诵幻灯片的解说词。

  (五)请小朋友随天鹅之死的音乐,把美丽的天鹅、受伤的天鹅、 渴望活下去的天鹅表演出来。

  (六)请陈老师(业务院长)表演《天鹅之死》,同时老师第三次讲天鹅的故事。

  (七)师:请小朋友们像陈老师那样,勇敢的大胆的随着音乐,表演《天鹅之死》
  小朋友认真看着陈老师的表演,听着天鹅之死的故事。
  分析:他们通过感官的看和听,进一步加深了对天鹅之死的音乐的理解。
  措施:当陈老师随音乐舞蹈起来,同时用眼神、手势,示意幼儿舞动起来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始了天鹅之死的表演.孙家雯(中班)把两臂高高身举起,表示天鹅想飞.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老师用眼神对表演的幼儿给予赞美。

  (八)师: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
  大班的哥哥王润盟说:“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老师问:“哥哥说的对不对呀?”弟弟妹妹一起说:“对!”
  分析与措施: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老师继续引导幼儿爱护大自然。

  变化与延伸:
  (1)制做《天鹅湖》图画
  (2)剪纸――天鹅
  (3)涂色――月夜天鹅湖
  准备:
  (1)兰色电光纸或瓦棱纸
  (2)兰色皱纹纸若干
  (3)白棉花一包(做天鹅用)
  (4)黄电光纸
  (5)胶水
  (6)红水彩笔
  (7)黑水彩笔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比较困难的研究课题.我想,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涉及到情感、智力、个性及社会性(包括责任感)等幼儿心理发展的全部领域。而幼儿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见的音乐操作活动来感知、欣赏音乐,特别是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儿童感知、理解音乐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这同时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收集各种直观的教学资料,投放多种材料进行教学.针对教育对象的现有状况及发展需要提出目标,避免过高、过全;过低、过偏。具体内容、程序和方法都围绕目标提出,使活动朝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

第29篇、大班音乐乐器大家玩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3、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1、听音乐入场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3、布置音乐岛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1、 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第30篇、中班打击乐: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

中班节奏打击乐: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

 温州市第一幼儿园   徐好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 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 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 [中国幼儿园教案网:www.qinzibuy.com]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第31篇、大班音乐活动美妙的琴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美妙音乐,乐意用语言、动作表达、表现。
2、尝试在音乐伴奏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散文诗
活动难点:大胆表演散文中的角色
活动准备:
FLASH;拉琴画面以及梁祝音乐。
活动过程:
看看听听阿姨拉琴
【第一环节通过图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看阿姨在干什么?(出现画面)
2、让我们来静静地欣赏阿姨拉琴:好听吗?你听了小提琴唱歌有什么感觉?
幼儿可能A:很好听
教师可回应:音乐是很美妙的。
幼儿可能B:想睡觉
教师可回应:听音乐让我们很舒服。
幼儿可能C: 想唱歌跳舞
教师可回应:我也有这种感觉呢,你一定想跳一个最美丽的动作。(教师可边说边展示一个动作)
3、再次欣赏:听了这么温柔、这么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
【幼儿可能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比较激烈的动作,因此这里的策略是先让幼儿有一个感受和体验:先让幼儿说一说,个别幼儿做一做,然后再一起来试一试 】
1)听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
【此时教师要关注幼儿在音乐中的表现,是否投入到音乐中,可观察幼儿的动作表现,用语言轻轻鼓励个别幼儿】
2)老师可找找看看大家在干什么呢?
小结:小提琴唱歌是很温柔,很优美动人的。
过渡:听听小动物们听到美妙的音乐会怎样?
感受理解散文诗
【此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环节,通过倾听、观看来理解散文诗。】
1、听音乐倾听老师朗诵:
谁在听美妙的音乐呢?
2、观看FLASH: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美。
1)小动物们听到音乐都怎么了?
【此时幼儿可能是说不全的,教师可提示幼儿如:那么小兔听到音乐怎么了?】
2)再次观看FLASH:可一起跟着动画说说念念
3、为什么它们听到音乐都停下来了呢?
小结:原来阿姨拉琴真好听,小动物听到音乐都被吸引住了,都停下来欣赏了。
扮演角色表演
【以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巩固散文诗,让幼儿体验表演的乐趣。】
1、听优美的琴声,师生共同表演
现在我们也来扮演小动物们,看看你们听到美妙的音乐会怎么样呢?
2、分角色表演
表演前可问问幼儿你是谁
关注幼儿表演前是否大胆自信
四、拓展
美妙的音乐真好听,想一想:还有哪些乐器宝宝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活动反思:
歌曲《美妙的琴声》旋律歌唱性很强,学生容易熟悉旋律,但是欣赏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会唱歌曲,而是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从歌词和曲谱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情感体会。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对歌曲的整体分析和速度上的区别。
在进行分段欣赏教学之后,这节课的效果很好,学生从旋律上就基本能把握住歌曲的情绪,了解了基本欣赏的方法,知道从歌词和曲谱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感受音乐,并区分音乐的段落欣赏,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

第32篇、中班语言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
  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已对作品的理解。
  3、学习认真倾听故事,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梨“的挂图,提问:“你捡到了梨,你会把它用来干什么”
  2、幼儿倾听故事内容,启发提问:
  (1)、小松鼠捡到了梨把梨做成了什么?
  (2)、狮子、狐狸为什么不吃小动物?它们去干什么?
  3、结合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故事童话。
  (1)、为什么小提琴上掉下来叫音符?
  (2)、种子发芽了为什么也叫音符?
  4、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说这个故事,学习用语言动作来表现故事的内容。(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参与讲述。)
  5、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交谈。
  幼儿讨论:假如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干什么呢?
  6、活动结束,教师小结,着重评价幼儿倾听的事的习惯。 梨子小提琴

  活动反思:
  故事《梨子小提琴》是这样为幼儿描绘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狐狸、狮子、小鸡、小兔、小松鼠等等。狐狸很坏,他喜欢欺负小鸡;狮子很凶,他喜欢追小兔。但是,有一天,当他们听了一种好听的音乐以后,就再也不欺负别人了。”故事很美,它蕴涵着柔和、宁静的柔情意味,而舒曼的《梦幻曲》也舒缓、柔丽。两个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在其艺术魅力上却惊人地相似——都能起到净化心灵的效应。让孩子们陶醉在小提琴独奏曲柔美、婉约的意境中,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愿意说,乐于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该故事短小、篇幅清晰,容易记忆。为此,我打算引导孩子学习复述故事,学习故事里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展开创造性的想象。鼓励幼儿在欣赏故事、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发表个人见解。
  1、优点:
  教师在教学的挂图上采用了新的手法,教师将各种小动物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背景图上,幼儿被这样的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在活动中特别的认真,也感受到了童话的美丽,幼儿的倾听也比较好。
  2、存在问题:
  幼儿比较快的掌握了故事的情节,活动的后半部分教师没有必要帮助幼儿说这个故事了,可以让幼儿独立进行表演。
  3、原因:
  本人太过于注重活动的结果,没有大胆地放手让幼儿去尝试,给孩子们的空间不够。
  4、对策:
  利用区域表演时间,鼓励孩子继续大胆表演,并为孩子提供道具、服饰、音乐磁带等。

第33篇、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振动—铃铛乐器

来源:烟台开发区金色年华幼儿园    蒋盼盼
 
【活动目标】
  了解用不同材料所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活动准备】
  瓶子、米粒、豆子、图案贴纸(用于装饰瓶子)、背景音乐《白龙马》、乐器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童话故事导入。圣诞节到了,小企鹅和金丝猴收到了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小企鹅受到了一盒巧克力,金丝猴也收到了一个包装很漂亮的礼物,高兴地打开看,原来里面装着一个普通的瓶子,他有点太失望了。圣诞老人笑呵呵地说:“金丝猴,你可别小看这个瓶子,它叫“铃铛乐器”,他很神奇呢!接着,圣诞老人唱起歌来,还不停地摇动瓶子伴奏。金丝猴一看,原来这是用瓶子制作的“铃铛乐器”啊,金丝猴开心地笑了起来。小朋友我们也来做一个吧!
  二、认识材料:瓶子、漏斗、米粒、豆子、图案贴纸。
  三、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1、先把瓶盖拧开,然后借助漏斗把大米倒进瓶子,然后拧上瓶盖。听听声音。
  2、再取一个瓶子打开瓶盖,借助漏斗把豆子倒进去,拧上瓶盖。摇动几下,听听声音。
     3、用图案贴纸装饰小瓶子,变成小乐器。
  四、伴奏《白龙马》:组织小朋友用今天做好的铃铛乐器边演奏,边聆听声音的变化。
  五、播放乐器幻灯片让孩子认识一下:钢琴、古筝、小提琴、架子鼓。
 
【活动延伸】
  实验材料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延伸:更换瓶中的不同颗粒物,聆听声音的变化。

第34篇、幼儿园音乐: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

幼儿园中班音乐: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

温州五幼      陈王苗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石头及辅助材料制作石头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快乐。
2、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石头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3、选择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石头。
2、各种纸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
3、与音乐匹配的节奏卡一张。
活动重点:运用石头与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的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演奏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演奏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石头及辅助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搜集了好多石头和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制作石头打击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用石头及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的制作。
2、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石头打击乐器制作、演奏参考:①两块石头互相敲打②将一些石头放入纸盒中摇晃③将一些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④将一些石头放入易拉罐中摇晃⑤将一块石头或两块石头(同时或交替)在纸盒(塑料瓶、易拉罐)上敲打等。
3、指导做好的幼儿用自制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三、讨论活动:[幼儿园教案网www.qinzibuy.com]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的石头打击乐器以及制作方法。
b、请幼儿演奏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其它幼儿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四、石头打击乐演奏。(音乐自选,以节奏鲜明为宜)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互相交换石头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第35篇、大班社会各种各样的乐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几演奏特点,知道它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大胆尝试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对用乐器演奏各种音乐产生兴趣,喜欢欣赏音乐。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各种乐器若干;幼儿打击乐器若干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钟表店》导入。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提问: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是怎样来的?
  告诉幼儿音乐是用各种乐器演奏后录制合成的。
  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你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是什么样的?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2、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教师示范弹奏一段音乐或请一位幼儿上来演奏。
  3、让幼儿观察桌上各种乐器,请幼儿热一一辨认,教师尝试弹奏乐器或让个别幼儿上来触摸、弹奏某些乐器。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几种常见的乐器。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画面上有哪些乐器?你知道是怎样演奏这些乐器的吗?
  2、教师小结:乐器有民族和西洋乐器之分,民族乐器是演奏民族音乐的,它们大多数是管弦乐器,西洋乐器是演奏西洋音乐时常用的,它们多数是琴键乐器,但是,无论是什么乐器,只要合理地运用,都会弹奏出悦耳的音乐,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因为是欣赏各种各样的乐器,我觉得单单用眼睛看图片太笼统了,虽然没有让孩子亲眼见识每种乐器的条件,但是我可以让他们听听这些乐器美妙的声音啊!所以,整节课,我用用优美的音乐贯穿始终,给孩子以美的享受。
  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乐器、音乐很感兴趣,我想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一定会得到良好的熏陶与发展。
 

第36篇、大班音乐器械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刺激幼儿前庭平衡觉;
2、有助于提高幼儿注意力;
3、强化上肢,颈部力量。
教学重点:刺激幼儿前庭平衡觉,提高幼儿注意力。
教学难点:能够长时间坚持标准动作。
教学准备:铃鼓、皮球、大龙球、独脚椅、平衡台、桶、*环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入场,去器械。
2、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问候活动蹲拍铃鼓报数
(三)、器械训练
1、教师出示皮球: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的游戏:爬地推球。
2、现在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动作。
3、教师示范:俯卧于墙前50厘米左右,双腿并拢,双手抱球于胸前,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将球向墙推出,注意肘部离地,双脚绷脚面。
4、现在请某某小朋友为大家示范,教师边讲解边强调动作要领。
5、幼儿练习推球100下,教师逐个指导。
6、"小朋友们做得真棒,现在大龙球也要和小朋友们做游戏,请小朋友们取独脚椅坐成一圈,小朋友们要坐稳,双手放在膝盖上。"教师取大龙球"大龙球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坐得稳,大龙球撞到也不会倒!"
7、"下面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在做什么?"教师示范俯卧椅上,双手支地,双腿向后伸直,保持平衡,双脚脚尖支地,请一个小朋友做示范,教师同时介绍五脚椅、四脚椅动作。
8、幼儿听口令做五脚椅、四脚椅,教师逐个指导。
9、"现在老师可以变成三脚椅,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先做示范,然后幼儿做,教师指导。
10、"现在我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接力传球》"
(四)、整理游戏听音乐取*环*
(五)、结束活动击掌鼓励。

第37篇、大班主题名称会唱歌的乐器教案反思

活动由来:
最近几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的时候,总喜欢去表演区玩打击乐。这天,支雨晨一只手拿着串铃,一只手拿着铃鼓,他摇了一下串铃,然后藏在背后,问其他小朋友:“什么乐器响了?”有的小朋友说:“串铃,串铃。”有的说:“不对,我听着是铃鼓。”“串铃的声音小,铃鼓声音大”“撞钟的声音和这个也不一样”“我还能听出钢琴的声音呢。”“我姐姐还会弹电子琴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种乐器名称,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兴趣很大,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乐器知识,于是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制定了“会唱歌的乐器”的探究性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了解常见乐器的名称,明确乐器的分类。分辨乐器的声音。
2、鼓励幼儿大胆演奏,感受合作的乐趣。
问题板块:.
1、什么乐器会唱歌?
2、它们长的一样吗?
3、乐器怎么唱歌的?
主题壁报:
1、常见乐器图片。
2、介绍各种乐器的光盘。
各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美工区:投放各种废旧材料,供幼儿制作小乐器。
表演区:投放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
图书区:印有各种乐器的图片的书籍。
家园合作:
1、请家长带领幼儿听一场音乐会,并带来照片。
2、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件小乐器带来,放在表演区供幼儿演奏。
3、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乐器的资料。
资源利用:
请乐团的幼儿家长,带来各种乐器实物供幼儿感知,并请他们实地演奏乐器,供幼儿欣赏。
主要活动:
1、我见过的乐器
2、乐器找家
3、什么乐器在唱歌
4、乐器唱歌真好听
活动一:我见过的乐器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使幼儿掌握常见乐器的名称。
2、熟悉常见乐器的声音。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相关知识经验,
常见乐器实物:电子琴、钢琴、吉他、二胡及各种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
幼儿喜欢玩各种乐器,但幼儿对乐器的名称并不了解,对有的乐器的声音也分辨不清,为了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教师设计了这次谈话活动。
师幼互动:
一、组织幼儿参加“乐器联欢会”,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乐器家族要开联欢会,很多乐器都来参加。瞧,他们来了”
二、提问:“那你们还见过什么乐器?”丰富幼儿与乐器有关的相关经验。
教育反思:
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单一,因此在谈论所见过的乐器时涉及面比较窄,教师准备的实物,可以拓宽幼儿的话题。
请幼儿尝试着演奏一下各种乐器效果会更好。
活动二:乐器找家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乐器的分类,并能说出常见的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名称。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故事磁带、常见的西洋乐器实物和民族乐器实物
设计意图:
在区域游戏时,常听见幼儿说:“我哥哥会弹琴”“我爷爷会弹二胡”“我姐姐还会弹小提琴呢”幼儿在语言上搭配不当,不光是幼儿语言经验的缺乏,更重要是幼儿不了解乐器的分类,由此教师设计了以故事贯穿的科学活动。
师幼互动:
一、创设情景,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呜呜的哭声:“谁在哭呀?”出示钢琴的图片,“他为什么哭呀?”播放故事录音。
二、提问:“故事里的钢琴为什么哭呀?”“钢琴应该和谁是一家呢?”
三、丰富幼儿有关民族乐器的相关经验。
教师:“以前,我们中国没有钢琴,在一百多年以前钢琴被人们从英国带到我们国家,所以我们把它称为西洋乐器,请你们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还有哪些乐器是西洋乐器?”
教育反思:
这是一节有关乐器分类的科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让幼儿讨论,并给幼儿流下悬念,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搜集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名称,促进家园合作。增强幼儿学习兴趣。
这种资料比较多的活动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幻灯片效果会更好。
活动三:什么乐器在唱歌
活动目标:
1、熟悉并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
2、鼓励幼儿大胆演奏常见的打击乐器。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磁带常见的的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
幼儿喜欢玩打击乐,因为它演奏简单,幼儿容易掌握,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它们的音色,并选择出相应的乐器,增强幼儿把乐器与声音的对应的能力。为幼儿提供音乐,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演奏。
师幼互动:
一、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
播放游戏音乐,音乐停,幼儿闭上眼,教师演奏一种乐器,请幼儿猜什么乐器在唱歌。
二、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什么乐器的?”引导幼儿仔细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
三、教师提供一段音乐,幼儿自愿选择乐器,自己演奏乐器,教师用录音机录下来,再播给幼儿听。
教育反思:
利用音乐游戏,帮助幼儿分辨常见打击乐的音色,幼儿容易掌握,请幼儿合作演奏打击乐教师录下来再播给幼儿听,幼儿不但有成就感而且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也有很大提高。
活动四:乐器唱歌真好听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学习编图谱。
2、幼儿通过操作掌握打击乐正确的演奏方法。
活动形式: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常见的打击乐器实物,磁带,录音机,绘画纸,水彩笔
设计意图:
幼儿虽然喜欢玩打击乐器,但对打击乐的正确演奏方法,了解并不深入。教师设计这个游戏活动为的就是让幼儿通过编简单的图谱,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演奏。
师幼互动:
一、请幼儿听音乐,引导幼儿仔细分辨,乐曲中用什么乐器。
二、请幼儿用乐器为音乐赔伴奏。帮助幼儿,将音乐用符号表示出来。
撞钟:两个圆圈
串铃:小点
铃鼓:三角
响板:正方形
三、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画出了图谱,带领幼儿数节拍,并一起演奏。
教育反思:
幼儿在表演区进行打击乐的练习,教师方便指导,但作为一次游戏活动的内容有些多,多幼儿掌握起来有些困难,可以分两次进行,效果会更好。在幼儿和音乐之前可以让幼儿先欣赏着段音乐,并练习数节拍。
思维接力棒: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也可以作乐器呢,试一试,什么部位演奏的声音最好听。你还知道什么物体也可以当乐器(如:葫芦、空玻璃瓶等),试着敲一敲,听一听。

第38篇、大班音乐乐器大家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3、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3、地垫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1、听音乐入场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3、布置音乐岛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1、 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第39篇、大班语言公开课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
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已对作品的理解。
3、学习认真倾听故事,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梨“的挂图,提问:“你捡到了梨,你会把它用来干什么”
2、幼儿倾听故事内容,启发提问:
(1)、小松鼠捡到了梨把梨做成了什么?
(2)、狮子、狐狸为什么不吃小动物?它们去干什么?
3、结合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故事童话。
(1)、为什么小提琴上掉下来叫音符?
(2)、种子发芽了为什么也叫音符?
4、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说这个故事,学习用语言动作来表现故事的内容。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着重评价幼儿倾听的事的习惯。
活动反思:
一、适宜行为:
教师在教学的挂图上采用了新的手法,教师将各种小动物以简笔画的形式
画在背景图上,幼儿被这样的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在活动中特别的认真,也感受到了童话的美丽,幼儿的倾听也比较好。
二、不适宜行为:
幼儿比较快的掌握了故事的情节,活动的后半部分教师没有必要帮助幼儿说这个故事了,可以让幼儿独立进行表演。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三、原因:
教师较注重活动的结果,没有大胆地放手让幼儿去尝试。
四、对策:
利用区域时间,鼓励幼儿继续表演,为幼儿提供好道具,音乐磁带等。

第40篇、中班主题听乐器做动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学习游戏玩法,听辩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动作。
  3. 能在活动中感受愉快的情绪。
  4.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各种小乐器活动过程:
  1. 教师逐一敲奏乐器并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乐器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看它们是谁?
  2. 交代玩法:
  教师敲奏一个乐器,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这个乐器的声音。
  3. 让幼儿学做游戏:
  先幼儿听辩声音来做动作。
  再让幼儿背对教师单靠听觉来做动作。
  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41篇、大班语言识字活动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读有关名词的文字,学会小段文字。
2、培养幼儿阅读文字的兴趣,并积极认读常见的文字。
3、让幼儿感受童话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文字卡片,卡片上写有:梨子、小提琴、小松鼠、狮子、兔子以及相关的小图片(正面图、反面字)
2、用文字写好整个一个故事内容。
3、制作一本大书、一只梨子、一把水果刀。
4、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在草地上捡到了一样东西。问:是什么?还是半个梨呢,象什么?还有半个梨被谁捡到了呢?原来是被小松鼠捡到了,它不认识梨。它捡到梨会怎么做?
2、请幼儿和动物做朋友。
(1)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呀?
(2)老师分别出示小松鼠、狮子、兔子等相关小图片,幼儿认识小动物。
(3)这些小动物我们都认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遍:小松鼠、狐狸、狮子、兔子,认读汉字。
3、出示大书,老师讲故事。
问:好听吗?小松鼠把梨子当成了什么了?又做成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回答)
4、老师边分段讲书,边翻大书让幼儿一页一页读。
(1)小松鼠做好了小提琴,在松树上拉小提琴。(幼儿认读:小松鼠拉琴)
(2)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认读:狐狸追小鸡、狮子追小兔)
(3)当琴声飘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它们怎么样了?它们对小鸡、小兔说了什么?为什么狐狸和狮子不追小鸡和小兔了?
(4)晚上,小动物都来到松树下听音乐,听着听着都陶醉了。
(5)请幼儿给故事起名字。(出示汉字卡片:梨子小提琴,幼儿认读)
5、幼儿看图书(小书)。
(1)动物朋友在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呢,它们就藏在这本书里,请你一页一页仔细看并把它们找出来。
(2)幼儿看图书、找汉字。
6、幼儿认读整个故事。(文字)
(1)你是看什么讲述这个故事的?
(2)我们一起来看着文字讲这个故事。(师生共同认读文字故事)
老师小结:许多小朋友都很能干,都能看着文字讲故事了,请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节比较经典的大班语言活动。为了让其更加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学习,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我做了一定的修改。从活动的实施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还是较高的,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始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还注意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提问都比较有价值、有意义。
运用生动而形象的PPT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将《我和你》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其中,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和童话的的意境美。通过听、看、想、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
设计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内涵,有了对自己角色的正确感知,孩子们表演的时候显得更投入、更能将角色特点表现出来了。此时的我扮演着大树和孩子们一起表演,和孩子一起感受到了故事表演所带来的乐趣。

第42篇、中班音乐有趣的打击乐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2、搜集各种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并能大方的介绍。
3、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各种纸盒、橡皮筋、各种瓶盖、各种饮料盒子、种子、瓶子、石子、各种种子、纸片、木块、沙等
2、节奏卡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游戏活动
活动内容:
一、导入活动
1、  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从家里搜集了好多的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
一、  制作打击乐器
1、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  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3、  提高多种节奏表现形式让先做好的幼儿进行练习。
4、  讨论活动:
a、介绍自己做的打击乐器,
b、引导幼儿说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  游戏:我们来做演奏家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相交换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第43篇、中班语言公开课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作品中,温馨、友爱的感情色彩。
2、能与同伴两两讲述。
3、知道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
2、音乐磁带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教师出示水果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出示图片,分段观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友爱和温馨。
(1)  小松鼠在干什么呢?
(2)  小松鼠捡到了梨子会怎样呢?
(3)  小松鼠为什么要做成小提琴呢?
(4)  森林里有了小提琴会怎样呢?
(5)  动物们听了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6)  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
(7)  树上结了许多梨子,为什么都做成了小提琴?
3、幼儿看图两两讲述故事。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参与讲述。
4、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
5、给故事起名字。
6、跟录音集体讲述。
7、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交谈。幼儿讨论:假如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干什么呢?
8、师生共同表演《快乐舞》。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赵冰波先生的一篇优秀的美文,我们的课堂设计没按原来语言课的基本程序,而是加进了音乐律动的环节,让幼儿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充分的互动起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舒缓、温馨、柔美的意境,整个课堂气氛上下来觉得很轻松,比较活泼,与孩子们的互动较好!原本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加深幼儿对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们设计了课堂中真人表演的环节,但由于表演者受伤而取消。

第44篇、大班音乐公开课身体乐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AB两段不同的音乐,感应AB曲式。
  2、尝试乐器演奏,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道具准备:彩色沙巾若干、手摇铃人手一个、配套音乐和挂图。
  2、情感经验准备:有观察云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二、音乐律动。
  1、个别体验:
  A、教师带着幼儿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的动作。
  B、跟着音乐,前后、左右摇摆。
  2、两人一组牵手。
  在听到A段音乐是请幼儿到处逍遥的走动,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就请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着,左右摇晃
三、造型游戏,感知音乐。
  配合音乐,教师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乐时伸出长长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处走;B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摇摆。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介绍乐器,并激发多种演奏方式的创编。
  2、A段敲奏手摇铃,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摇晃。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发现幼儿对A段歌曲学习比较困难,而且不乐意跟着表现歌曲,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会跟着拍子做上下、左右摇摆的动作;B段的爵士乐比较活泼,加上让幼儿共同配合表演荡秋千这一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情绪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气氛非常活跃,看到孩子们生动有趣的表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这节活动总体来说很适合我们的孩子。
  在用纱巾变动物造型的时候,孩子们一拿到纱巾时都很高兴,拿着纱巾摆来摆去的,当老师提出要求--用纱巾变动物(大象)造型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纱巾做出大象长长的鼻子,并随着拍子摇摆,只有1个孩子没有参与表演,变小鱼的时候幼儿就觉得有些困难,有的幼儿会把纱巾放在身体后面当鱼尾巴左右摇摆,有的幼儿则不会(如:苗嘉豪、李佳俊,这两个孩子本身在动作协调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动)。虽然这是课前准备时让幼儿练习过,但由于幼儿协调能力等的限制,对幼儿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组织活动时间较长,个别幼儿已经不耐烦,坐不住了,所以在积极引导这一块做得不够好。

第45篇、大班语言课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作品中温馨、友爱的感情色彩。
2、探索并尝试用与作品氛围相匹配的语言和动作表演故事。
3、知道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准备;挂图一张、音乐《梦幻曲》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配乐故事《梨子小提琴》。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
教师随着故事有表情的讲述故事,老师已经把故事讲完了,那么你在故事里听到些什么?你听完故事后有什么感受呢?
2、出示教学挂图,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友爱、温馨的感情色彩。
刚刚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听到的故事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图上是怎么说的呢,出示教学挂图与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并且提问:
(1)、小松鼠为什么要把梨子切开来做成一把小提琴呢?
(2)、森林里有了梨子小提琴,怎样了呢?
(3)、狐狸、狮子......听到了琴声,说了什么?
(4)、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
(5)树上结了许多许多的梨子,为什么都作成了小提琴呢?
3、老师与幼儿一起看图画讲述故事,并随着故事进行表演故事,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参与表演活动。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着图画试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故事会讲了,那小朋友们会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着表演吧。
4、梨子小提琴真好呀,那么“假如你有小提琴……你想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迁移已经学习的经验,扩展想象并交谈。
5、:教师小结:有了梨子小提琴,森林里到处都能听到音乐,到处都有快乐。小朋友,你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快乐吗?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蹈吧,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享受温馨、友爱、快乐的氛围。
故事: 梨子小提琴小松鼠捡到了一个大梨子,它把梨子切开来作成了一把小提琴。
琴声传的很远、很远。这样好听的音乐,森林;里从来没有过。
狐狸听到了琴声,对小鸡说;“我不捉你了,我要去听音乐了。“狮子听到了琴声,对兔子说;“我不追你了,我要去听音乐了。”
动物们都来到了松鼠下,听小松鼠拉琴。拉呀……星星也来了,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一粒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小松鼠说;“这是小提琴上掉下来的一个音符。”
第二天,地里长出了一棵小绿芽,它多像一个小音符呀!
小绿芽很快长成了大树,树上接了许多许多的梨子,这些梨子呀,都被做成了小提琴。森林里到处都可以听到音乐,到处都有快乐。
活动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故事动画片,在讨论音乐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时,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时,孩子们积极回应,飞扬说喜欢植物大战僵尸的音乐,慧慧说喜欢钢琴的声音,彭东海说喜欢去海边时大海螺里的声音,还有的小朋友要把最喜欢的歌曲唱给大家听,原来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样的快乐啊!

第46篇、大班情景阅读公开课:梨子提琴

幼儿园大班情景阅读公开课:梨子提琴

(一)内容简介
    小松鼠捡到了一只黄黄的生梨,他吃掉了一半,把舍不得吃的另一半做成了一把梨子提琴。当小松鼠拉起提琴,好听的、带着香味的琴声响起,美妙的事情也发生了:狐狸不再追小野鸡了,他要听音乐;狮子不再追小白兔了,他也要听音乐。小动物们都来听音乐了,优美的琴声让大家陶醉了……

(二)主题分析
    故事让我们随着小松鼠的梨子提琴声,漫游在美丽的森林中,目睹小动物们在琴声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追杀没有了,争吵消减了,大家都来听好听的音乐。
    在这样的音乐之旅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与神奇。音乐——让世界更美好!

(三)情节分析
    小松鼠捡到生梨,在森林中,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故事就在这样的平凡景象里开始了。
    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吃,除此之外,没想到小松鼠却有新的创意——做一把梨子提琴,在渐行渐进间,故事开始峰回路转。
    最引人入胜的,是当小松鼠拉起梨子提琴时,森林里的小动物发生的诸多改变,在意想不到的事情转折之中,故事逐渐进入高潮。
    大家被琴声所陶醉,在意犹未尽间,帷幕徐徐被拉上。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小松鼠俨然是一个绅士、音乐家:他捡到生梨后,戴上了围裙,开始了他的创作;当提琴做好了,他又戴上了礼帽陶醉地拉起了梨子提琴。
    狐狸追赶小野鸡时的贪婪——聆听提琴声时的和蔼;狮子追赶小白兔时的凶狠——聆听提琴声时的平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不昭示着音乐的力量与神奇。
    当最后,狐狸和小野鸡并肩而立、狮子和小白兔驻立静听,这些本是对手的动物们,却因为美妙的音乐而平静相守,音乐的力量之大,让我们叹为观止!

(五)图画分析
故事一开始的画面就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静谧的森林里,星星和月亮相映成辉。小松鼠建在松树上美丽、舒适的城堡之家,吸引着孩子们阅读。
    画面色调柔和,给人宁静、舒缓的感受,一如那悠悠的提琴声,沁人心脾。
    柔和的画面上,几个活泼的音符似随风飘荡,潜入大家的心田,让我们仿佛也听到了那优美的琴声。
    画面对景物近实远虚的处理手法、同色系颜色深浅的错落有致,使画面立体、写实,让孩子身临其境。
    大面积的淡米黄,雅致、舒缓,使画面上白天的森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夜晚通透的湖蓝色运用,又将小读者引入宁静、祥和的森林之夜。这样的雅致、宁静让读者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和小动物们一起开始了美妙的音乐之旅。

(六)语言分析
    故事用散文的语言带领大家和小动物们一起,开始了美妙的音乐之旅。
    故事中出现的“咔嚓咔嚓"等象声词,让孩子们一起来感受小松鼠制作提琴时的快乐与期待。反复出现的汉字“提琴",让大家认识了乐器的名字。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意图
    故事中的小松鼠用生梨制作了一把特别的小提琴,当琴声响起的时候,森林里发生了美妙的变化……当看到这一幕时,我们不由得为小松鼠大胆、独特的创意而喝彩。
    大班年龄段的孩子,思维发展迅速,敢于创新。而且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他们的双手日渐灵巧,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乐意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故事的情境中,幼儿可以像小松鼠一样,将各种水果和蔬菜制作成想象中的各种物品,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表现出来。
    同时,我们也发现小松鼠在面对同伴间互相争吵、打斗时,利用拉小提琴的方法缓解、消除矛盾这种做法非常巧妙。
    这也给了大班的孩子一个启示:当面对困难时,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去解决,只要你肯动脑筋。

2.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小松鼠想法和创意的巧妙。
(2)大胆想象,并探索、表现自己的想法。

3.活动准备
    ·《梨子提琴》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各种蔬菜(黄瓜、胡萝I、、萝卜、紫茄子、香菜等),水果(苹果、橘子、生梨、
芒果等)
    ·塑料刀具,剪刀,牙签,一次性桌布,抹布等
    ·各种常见乐器的图片(吉他、小提琴、单簧管,等等)
    ·小提琴音乐

4.活动过程
(1)解读封面
一封面上你看见了什么? (认识“提琴")
一通过封面,猜猜这个故事大概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欣赏、理解故事
①出示第2~6面:
一小松鼠吃完了半个生梨,剩下的半只,他舍不得吃,猜猜他会干什么?
一如果是你,你会用这半只生梨做什么?
②出示第7~8面:
一这些是什么?做哪些事情的时候需要这些工具?
一小松鼠用半个生梨做成了什么?
小结:做一件事情前,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先画出来或写下来,做一张设计图。
 (3)大胆想象、表现
 ①认识各种乐器。
 一小松鼠用半个生梨做成的小提琴,不但给大家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帮助小动物们变成了好朋友。你看到过小提琴吗?你还知道哪些乐器? (结合图片认识各种常见乐器,重点在外形上,知道它们共同的名称“乐器")

[NextPage]

 ②一起来做小小设计师。
 一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还有各种小工具,你先想一想:准备设计什么?
 一想好了,可以像小松鼠一样,先制作一张设计图。
 一你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先商量商量。准备好了,就行动吧。
 ③播放音乐,幼儿开始探索制作(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创意作品秀
 ①介绍自己的作品。
 一介绍你们的作品:用什么做成了什么?
 一你想把它送给谁?为什么?
   ②出示第8面~结束。
   一小松鼠也把小提琴做好了,他会干嘛呢?
   一小松鼠拉起了提琴。啊,琴声真好听,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香味,传得很远很远,
美妙的事情发生了……(幼儿自己欣赏ppt)
    一你看到了什么?
    一谁听到了美妙的琴声?然后发生了什么事?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小结:美妙的梨子提琴声让小动物们不再争吵、打斗,真好!
    一你自己做的乐器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如果你是小松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用什么办法?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小松鼠的梨子提琴声不但消除了小动物间的争吵,也让整个森林陶醉了……
    音乐是动听的,是有魔力的。大班的孩子对乐曲有了一定的感受能力,能初步区分风格各异的音乐,并乐意用各种乐器来表现。
    他们已经有了合作意识,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游戏。因此,让他们和同伴一起,用各种乐器来敲敲打打,就像小松鼠一样,慢慢让美妙的音乐来感动大家吧!
2、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小松鼠提琴声的美妙与魔力。
    (2)尝试和同伴一起,用乐器玩玩、学学。   
3、活动准备
    ·《梨子提琴》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节奏谱若干: ×× ×× I ×× ×0 I ×× ×× I × — I
                    × 0 ×× I × 0 ×0 I ×× ×× I × — I
                    0 × 0 × I ×× ×0 I ×× ×× I × — I
       
    ·乐器:小鼓、沙球、小铃等(三个不同的乐器可以成为一个组合)
    ·五线谱(上有音符)
    ·一段提琴乐曲(最好与节奏谱的节奏一致)
4、活动过程
    (1)观察封面,引出话题
    一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一看到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
    一提琴是一种乐器,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还知道哪些乐器?
    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提琴的故事。
    (2)有魔力的提琴声
    ①出示第2~8面:
    一你听到过提琴声吗?小松鼠的提琴声响起来了,快听! (师生共同欣赏提琴乐曲)
    一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怎样?
    ②出示第9面~结尾。
    一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这么美妙的音乐,会怎么样呢?
    一在好听的提琴声中,森林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为什么听到提琴声后,狐狸不再追小野鸡了?狮子不捉小白兔了?
    小结:原来,好听的音乐可以让争吵消失,还可以使我们的心情放松,让大家都陶醉,真是神奇!
    (3)小小演奏家
    ①幼儿自选乐器和节奏谱练习。
    一音乐好听又神奇,我们也来做小小演奏家,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吧!做小小演奏家先要把本领学会。这里有许多乐器,你可以选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这是节奏谱,每一个都可以试一试、练一练。
   ②幼儿演奏表演。
   一谁来表演一下?
   一一首好听的音乐需要好多乐器一起来演奏。我们一个人演奏已经学会了,要不要试试和好朋友一起演奏,这样音乐就更好听啦。
    一自己选一个或两个和自己乐器不一样的好朋友,一起来演奏。
    一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选择不同的节奏谱一起演奏。
    一哪一组来表演一下?
    一如果全班一起来演奏,会怎样呢?我们来试试。
    (4)延伸活动
    一演奏要不停地练习,音乐才更好听。让我们慢慢练吧。
    一(出示五线谱)这又是什么呢?

(三)活动拓展
    1.在教室的活动区域和家里,给幼儿提供各种蔬菜和水果,让幼儿想象、探索和表现。
    2.将节奏谱与乐器投放在教室里,玩玩练练。
    3.还可以搜集各种生活废旧物品,
击乐的快乐。
幼儿可以利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等时间,玩如可乐罐、饮料瓶、奶粉筒等,让幼儿探索打

(四)阅读区的活动
    在阅读区投放故事书和空白的记录本,幼儿想象、绘画——美妙的音乐声让大家(小动物、小朋友)变了,并大胆讲述。
    (王红裕)

第47篇、大班童话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作品中温馨、友爱的情感色彩。
2.探索并尝试用与作品相匹配的语言和动作表演故事。
3.知道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准备:
1.实物:梨子
2.课件《梨子小提琴》
3.小动物头饰
4.事先有了解小提琴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梨子)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梨子象什么?如果把梨子切开,你们看看象什么?
2.(出示小松鼠)师:有一天,小松鼠捡到了一个大梨子,它把梨子切开,变出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还能发出音乐呢,你们听。
欣赏《梦幻曲》一遍,提问:小松鼠用梨子变出了什么?你觉得梨子小提琴拉出的音乐是怎样的音乐?你听了想怎样?
3.教师结合课件,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小松鼠拉起了梨子小提琴,动听的音乐响了起来,小动物们听了,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一看。
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好听在什么地方?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小松鼠是怎样拉小提琴的?请幼儿模仿。
(2)狐狸听到了琴声,它是怎么说的?说话是声音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会这样说?
(3)狮子听到了琴声,它是怎么说的?说话是声音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会这样说?
(4)教师小结:琴声真好听,动物们都爱听音乐,就连凶猛的动物也不做坏事了。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听音乐?它们又会怎么说呢?
(5)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
树上结了许多梨子,为什么都被做成了梨子小提琴呢?为什么森林里到处都是快乐呢?
5.组织幼儿表演故事。
师:我们也来做森林里的动物,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吗?
请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教师提出表演注意事项。
小动物会说些什么话?说话时声音是怎样的?它们会做些什么动作?什么时候你会出来听音乐。请小朋友大胆地表演出来。
6.提问:假如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做什么?
请小朋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或者同伴,或者用画画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梨子小提琴》是一节比较经典的大班语言活动。为了让其更加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学习,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我做了一定的修改。从活动的实施效果来看,目标达成度还是较高的,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始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还注意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提问都比较有价值、有意义。

第48篇、中班美术小钢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折的方法用正方形手工纸折钢琴。
  2、引导幼儿想象钢琴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正方形手工纸。
  2、步骤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范例,吸引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钢琴)2、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手工纸)3、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折成的吗?
  二、学折钢琴。
  1、教师出示步骤图,请幼儿仔细看每一步折法,教师指导。
  2、幼儿自己依照步骤图折叠,教师适时指导。
  3、教师重点指导长方形打开成三角形这一步,提醒对折要领。
  三、钢琴的声音。
  1、钢琴做成了,你们都会弹吗?
  2、钢琴是怎么弹的?请幼儿说说。(左、右手一起弹)3、钢琴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自由说)4、教师演示弹奏真钢琴,让幼儿听一听钢琴悦耳动听的旋律。

 

第49篇、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大狼喝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铃鼓,了解使用不同的演奏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故事《大狼喝粥》的情节变化,探索铃鼓演奏的不同方式。
3.在教师眼神和动作的提示下,在不演奏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铃鼓(最好是小号铃鼓)。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
3.幼儿用书:《大狼喝粥》(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大狼喝粥》的投影图
1.教师:这是谁?它在干什么?
幼儿观察投影图,知道大狼在喝粥。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大狼是如何喝粥的。
教师:大狼是怎么喝粥的呢?是快快地喝还是慢慢地喝?是一小勺一小勺地喝还是大口大口地喝?反馈幼儿的发言,并引导幼儿用音乐和手部动作来表现。
二、幼儿欣赏教师讲述《大狼喝粥》的故事
1.教师讲述《大狼喝粥》的故事,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教师:大狼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呢?(哗啦啦)大狼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粥的呢?(舀一勺,咂三下)大狼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喝粥的呢?(舀一勺,喝一口)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幼儿模仿教师做大狼三次喝粥的不同动作。
三、教师出示铃鼓,与幼儿讨论如何用铃鼓表现大狼三次不同方式的喝粥。
1.教师: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用铃鼓做大狼喝粥的碗。
2.教师:大狼快快地喝粥,怎样让铃鼓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呢?
幼儿讲述一种方式,教师就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这种动作。
3.教师:大狼舀一勺,咂三下,怎样用铃鼓发出这种声音呢?
幼儿讲述几种方式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并带领幼儿集体空手练习。
4.教师:大狼舀一勺,喝一口。可以怎样让铃鼓发出这种声音呢?
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舀一勺,咂三下"的演奏方式并加以改编。
四、教师边讲故事,边示范演奏铃鼓。
五、幼儿学习用铃鼓表现三种不同的喝粥方式。
教师带领幼儿用铃鼓逐一练习三种不同的演奏方式。
六、幼儿和教师一起用乐器--铃鼓讲述大狼喝粥的故事。
教师在演奏前提出要求:不演奏时,每个人的铃鼓都不能发出声音。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注意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遵守这一规则。
活动延伸:
可以将铃鼓放在区角里,并提供录制好的《大狼喝粥》故事磁带,满足幼儿听录音演奏铃鼓或自己跟着录音边说边演奏的需要。
教学材料:
故事大 狼 喝 粥大狼最喜欢喝甜粥啦!
大狼在姥姥家喝甜粥,甜粥太好喝啦!大狼啊呜啊呜快快地喝,太烫太烫啦!大狼伤心地大哭起来。(大哭声)大狼在自己家喝甜粥,甜粥太烫啦!大狼舀一勺咂三下,妈妈说大狼你吃得太慢了!大狼委屈地小声哭起来。(小声哭)大狼在幼儿园喝甜粥,老师说:轻轻舀上面一勺,轻轻吹,慢慢喝一口,啊,真甜呀!大狼照着老师的话试了试,又试了试……啊,真的很甜很好吃!嘻嘻!嘻嘻!大狼开心地笑起来。
活动反思: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艺术表现。《大狼喝粥》是幼儿园打击乐活动又称为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大班幼儿对声音比较好奇,喜欢自己敲敲打打,所以本次活动符合幼儿行为的发展特点,能够使幼儿体验并追求打击乐器演奏过程中不断保持和变化的乐趣,同时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协调合作的乐趣。
一、情景导引直观形象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源,而感受幼儿生活趣味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班幼儿都喜欢小动物,“大狼”幼儿比较熟悉,此次活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大狼喝粥”的故事来引出幼儿难懂的节奏类型,用端碗喝粥:一口一口慢慢喝等动作直观形象帮助幼儿理解三种节奏。而这一环节吃饭是幼儿已有经验、拍准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是幼儿的基本能力、对敲敲打打感兴趣和喜欢有声音的物体是大班学习特点,围绕这几方面来实现目标的,由此孩子们喜欢并理解,积极和老师一起喝着甜粥,幼儿学的很像,自然渗透着节奏类型,所以在活动开始部分就可以看出幼儿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接着采用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来整理巩固不同的节奏,大部分幼儿能够边看图谱边做端碗喝粥的动作,这也为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铺垫。
二.多种感官自由表现
行动是幼儿的重要学习方式,简言之“做中学”。幼儿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都受思维的引导,现有的行动总是在拓展、深化幼儿原有的经验,只有幼儿不断运用原有经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为了让幼儿再接再励,让喝粥的节奏随着鼓点使幼儿全身动起来:点点头(一口一口慢慢喝);拍拍腿(尝一口,1、2、停);蹲下并逐渐起来双手举高(啊呜啊呜全喝光);踏踏脚(一口一口慢慢喝);扭扭屁股(尝一口,1、2、停);甩甩胳膊(啊呜啊呜全喝光)等多种感官让幼儿创造性地去表现去理解,确定身体的部位和动作来喝粥,幼儿在玩中学的会很开心很放松,同时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从课堂效果来看,幼儿非常愿意用身体的部位来表现喝粥的方法,本环节幼儿在基本掌握喝粥的节奏后,还可以让幼儿自己来想象、尝试、表现。
三.铃鼓表演 尽情释放
小铃鼓的出现把整个活动推上了高潮,看每个幼儿手拿铃鼓时的好奇和想要探索的神情,我就明白他们喜欢这个朋友。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多观察、握握手、贴贴脸的方式来和小铃鼓打招呼,效果确实很好。然后根据幼儿对三种节奏型的已有经验,音乐与铃鼓相结合完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随着音乐中“停”的歌词,幼儿手中的小铃鼓立刻很安静不发出一点声音,这个时候我看到有的幼儿在老师的提示下还摆出了可爱的造型,没想到幼儿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看来同伴间的表演与创作能够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在后续的学习中,更深入地渗透正确敲铃鼓的方式---掌根的部位,加上动作的美感,更有助于幼儿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结束部分抱抱铃鼓的画面幼儿很投入、很感人,送铃鼓回家让幼儿依依不舍,情感培养和常规的培养自然渗透、润物无声。
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反思与提炼,结合幼儿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发展,做一个爱孩子、孩子爱的好老师。

第50篇、中班音乐公开课小乐器捉迷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中班上学期的操作体验材料中为孩子们配备了小乐器,色彩鲜艳、造型有趣的铃鼓和小沙锤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玩弄着这个新鲜的玩意,在敲敲打打中体验着快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设计了和小乐器捉迷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听"、"辨"、"玩"、"奏"等有趣环节中,不断获得新的音乐经验,也为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打击乐器的音色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兴趣,为打击乐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小乐器进行游戏和演奏活动。
  2.通过感知对比,尝试听辨四种乐器的声音,并在游戏和演奏活动中正确运用。
  3.能看懂图谱,迅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并运用所听出的乐器进行演奏。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1)认识铃鼓、沙锤、响板、碰铃四种乐器,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熟悉乐曲《郊游》。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铃鼓、沙锤、响板、碰铃四种乐器若干。
  (2)音乐播放器、帷幕、四种乐器图样标记。
  (3)地面用彩色粘贴布置成田字格状,分别贴上标记。
  (4)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乐曲《郊游》演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引入1.以与藏在帘子后面的小乐曲做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听辨的兴趣。
  2.教师分别敲击乐器,幼儿进行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二、听辨乐器声音,与小乐器做游戏1.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与小乐器交朋友。
  2.教师在幕后敲击某种乐器,请幼儿辨别,判断后站在贴有它标记的家中。
  3.听辨过程中让幼儿自由交换手中的乐器,感受每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形式。
  ★先后敲击某一种乐器。
  ★同时敲击某两种乐器。
  ★同时敲击某三种乐器(根据幼儿接受情况而定)。
  三、在音乐背景下,听辨乐器并随着音乐旋律敲击乐器1.听音乐《玩具兵进行曲》,教师先后敲击不同乐器,幼儿听到那种乐器的声音就演奏相同的乐器。
  2.不停变换敲击乐器的种类,逐步加大听辨的难度。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同时敲击两种不同的乐器。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同时敲击两种声音相似的乐器。
  ★在音乐背景下,轮换敲击和同时敲击乐器。
  四、看图谱,合奏乐器1.看图谱,请幼儿根据图谱上的标记为乐曲《郊游》配伴奏。
  2.进行打击乐表演。
  3.在演奏打击乐《郊游》中,引导幼儿理解和听指挥进行演奏,注意休止符。
  活动延伸:
  1.继续接触有关符号、节奏、音符的游戏活动。
  2.投放多种打击乐器,鼓励幼儿利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听辨出铃鼓、碰铃、沙锤、响板四种乐器的声音。活动的难点是,能迅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并运用所听出的乐器进行演奏。目标定位是,听辨能力是音乐中比较关键的能力,也是进行音乐活动的基础。因此此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各种游戏,听辨、区别乐器声音,并尝试在演奏活动中运用。在活动材料方面,我选择了四种乐器,涵盖了高中低三个声部,使得音色有所区别。
  整个活动都围绕和小乐器捉迷藏的游戏情景,使活动充满神秘感和情趣,活动中设计了田字格,使幼儿在有趣的占格游戏和器乐合奏中完成目标,实现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节一:听乐器声音,猜乐器名称(说出乐器的声音特性,说说声音像什么?激发幼儿想象力,调动幼儿生活经验,进一步提升对乐器音色的感知。环节二:与小乐器交朋友,选择乐器玩听声音找家游戏。(幼儿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听到幕后的声音就站到相对应乐器的家中(占格)。这里逐步加大听辨的难度,从一种乐器单独敲击--两种乐器同时敲击--同时敲击四种乐器。幼儿在过程中不断与同伴交换乐器,体验各种乐器声音性质的不同。环节三:在音乐背景下,迅速听辨乐器并有节奏的随着音乐敲击。(在第二个环节上难度有所提升,不光要听辨乐器音色,更要听乐器旋律和节奏。)环节四:看图谱,合奏乐器。(提升经验,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开展,孩子们在"听"、"辨"、"玩"、"练"等有趣环节中,不断获得新的音乐经验。

第51篇、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大提琴演奏天鹅之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天鹅之死》是圣桑写的;感知大提琴演奏发出的浑厚的声音。
  2、通过音乐感知生命的意义,教育儿童热爱生命。
  3、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由来及设计的思路:
  孩子喜欢各种动物,他们总是把动物作为活动的主角,动物的各种声音为他们带来全新的感受,走进动物的世界去聆听,会使人感到与大自然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本班结合音乐教研,设计了主题活动轨迹:声音知多少?(一)生活与声音(二)动物与声音(三)美丽的乐音。
  环境布置:
  1、主题轨迹2、天鹅组图活动准备:《动物狂欢节》中《天鹅》的音乐重点:
  1、感受大提琴的声音特质;2、知道天鹅是美丽的、圣洁的以及对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难点:
  1、理解《天鹅之死》的音乐;2、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自编动作,从而大胆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欣赏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鹅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说天鹅的死亡.当大、中班的幼儿听到老师说天鹅之死时,几乎同时发出"啊!?",言外之意:天鹅死了?天鹅怎么死的?音乐还有表现死亡的?
  分析与措施:他们压根就没想大、小提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而大班的幼儿依然是上音乐课时的高高兴兴的快乐样子。老师让幼儿大胆发言。
  老师播放幻灯片.片一: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白天鹅被猎人打伤了,伤的很厉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动翅膀飞向天边。
  片三: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站立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起来,离开湖面。她渴望活下来,生命在呼唤着,她奋力与死神拼搏.片四:她终于奇迹般地展翅旋转飞翔起来了,生命的光辉重新闪现。
  片五:但由于她的伤实在是太严重了,白天鹅慢慢地、缓缓地弯屈身体,倒在地上,渐渐地合上双眼,她浑身发出一阵阵颤栗,似闪电扫过她全身。
  片六:最后,她在颤抖中竭尽全力抬起一只翅膀,遥遥指向天边,她多想活下去。然而,死神降临她身上,她慢慢地闭上双眼,默默死去了。
  老师边放幻灯片边讲述着天鹅的故事,全班安静极了,鸦雀无声.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地看着,认真地听着.大班的幼儿也渐渐的不笑了.当幻灯片放完,全班一片静寂.几秒钟之后,突然,华锎小朋友(大班)站起来大声说:"那个猎人太坏了,一定要让警察把他给抓起来."焦宇洋小朋友(中班)也表情严肃的说:"我妈说天鹅是高贵的,是国家保护动物."分析与措施: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宽,天性又很善良。老师表扬了他们。
  (三)师:这段音乐是音乐家圣桑写的,演奏乐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反复播放前8小节)师:你觉得大提琴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四)请幼儿欣赏芭蕾舞《天鹅之死》,同时老师朗诵幻灯片的解说词。
  (五)请小朋友随天鹅之死的音乐,把美丽的天鹅、受伤的天鹅、 渴望活下去的天鹅表演出来。
  (六)请陈老师(业务院长)表演《天鹅之死》,同时老师第三次讲天鹅的故事。
  (七)师:请小朋友们像陈老师那样,勇敢的大胆的随着音乐,表演《天鹅之死》
  小朋友认真看着陈老师的表演,听着天鹅之死的故事。
  分析:他们通过感官的看和听,进一步加深了对天鹅之死的音乐的理解。
  措施:当陈老师随音乐舞蹈起来,同时用眼神、手势,示意幼儿舞动起来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始了天鹅之死的表演.孙家雯(中班)把两臂高高身举起,表示天鹅想飞.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老师用眼神对表演的幼儿给予赞美。
  (八)师: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
  大班的哥哥王润盟说:"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老师问:"哥哥说的对不对呀?"弟弟妹妹一起说:"对!"分析与措施: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老师继续引导幼儿爱护大自然。
  变化与延伸:
  (1)制做《天鹅湖》图画(2)剪纸――天鹅(3)涂色――月夜天鹅湖准备:
  (1)兰色电光纸或瓦棱纸(2)兰色皱纹纸若干(3)白棉花一包(做天鹅用)(4)黄电光纸(5)胶水(6)红水彩笔(7)黑水彩笔
活动反思
《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

第52篇、中班美术会变的风琴教案反思

教学目的:
1.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叠风琴和簸箕。
2.认识折纸图示符号,学会按步骤.要求折叠。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教学准备:
图示步骤,正方形纸每人两张,电子琴,范例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唱歌的时候老师要弹琴,小朋友也喜欢弹琴,对不对?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架风琴,它和我们教室的琴可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入活动)
2.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观察。
3.小朋友想不想折一个风琴啊?(幼儿:想)在折风琴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种折纸符号。(出示黑板画,知道:-----表示要折的线,-----(虚线)表示中心线,→表示要折的方向)4.观察一下黑板上老师画的折叠步骤,风琴怎么叠?(按折纸符号幼儿自己理解)
5.看老师做一次,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6.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用正方形纸按照折纸步骤,认清折纸符号,自己试一试。(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7.小朋友真聪明,拿好自己的风琴,看一下折出来的风琴还会变成什么?(拉开风琴变成簸箕)
8.让我们弹着自己做成的风琴,唱一首好听的歌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弹折成的风琴唱歌,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53篇、中班语言梨子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情节,体验故事情感。
2.认识乐器小提琴,感受故事的温馨、柔美的情境。
3.尝试用舒缓、轻柔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表现柔缓、祥和的意境。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彩带(幼儿每人一条)、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出示梨子(果盘、刀)。
——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梨子)
——你们想知道梨子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
——那我们来切看看。看,它的样子像什么?(教师将梨子纵剖面,及时给于孩子们肯定的回答)
——有只小松鼠它也捡到半个梨子,它把半个梨子当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观看故事课件,分段观察理解故事内容。
——欣赏第一段,提问:小松鼠把半个梨子当作什么?
——提问:森林里有了小提琴之后会变得怎么样了呢?我们继续来看一看(欣赏第二段)。
——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小提琴后,小狐狸怎么做啊?它对小鸡说了什么?小狮子对小兔子说了什么?小动物们听到琴声,都跑到哪里去了啊?拉呀,拉呀,天上谁也来听了啊?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完整地说:“拉呀,拉呀,星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
——正当大家都听得很高兴的时候,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一粒东西。你们猜猜掉下来什么东西啊?(幼儿自由猜)
——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我们一起来看看。(继续欣赏第三、四段)。
——欣赏后提问:小提琴上掉下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种子在泥土里很快长成了什么?(长成大树)。大树上结出了许多许多的······梨子,这些梨子被小动物做成了什么?
——森林里有了这么多的小提琴,会变得怎样呢?(越来越快乐,到处是音乐)
3.配乐完整地欣赏故事。
(1)听小提琴曲
——嘘,听什么声音响了?(小提琴手慢慢拉着小提琴出场)
(2)小提琴手出场介绍,认识小提琴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
——这么好听的音乐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小提琴)
——简单介绍小提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提琴长什么样子?(这是小提琴的弓,用来拉的,教师做动作;这上一小提琴的弦,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提琴上一共有几根弦。 四根)。
——听了小提琴演奏的音乐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啊?
——小提琴演奏的音乐是怎么样的啊?(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啊?是慢慢的,很悠扬的,很缓慢的)
(3)教师配上音乐完整地将故事讲一遍。
——现在许老师跟小提琴合作,小朋友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再把故事听一遍。
——我的故事配上好听的音乐是不是更好听了啊?
(4)教师带领幼儿用梦幻般的朗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我要来学拉小提琴。我把中指变成琴弓来拉呀拉。(教师边拉边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丽又安静。” )语气抒情。
——你们和许老师一起拉拉小提琴吧。我们一起边拉边说
——我的故事配上音乐是不是更好听了呢?
4.迁移提问 :如果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把音乐送给谁?
——请几个幼儿详细回答你想把音乐送给谁?为什么?再请几个幼儿简单回答想把音乐送给谁。
——如果没有小朋友举手回答,教师可先示范:我要把小提琴送给***,因为***。
5.听音乐律动。幼儿手拿丝巾,教师引导其听着音乐做柔美的动作。
——你们今天表现这么好,老师也带来了礼物送给你们。(助教分发丝巾,伴有音乐)。
——我们一起听着小提琴演奏出来的好听的音乐,拿着漂亮的丝巾来跳舞吧!(教师及时表扬幼儿自己窗边出来的动作,教师也及时自己示范:我有一个漂亮的动作,你们看)
——请小朋友们跟我一样,我们一起来拉拉小提琴,把音乐送给这些老师们吧。(音乐起)
活动反思:
设计分析:
这是一堂选自《建构式幼儿园课程》中的一堂以语言为主的整合课程。《梨子小提琴》是赵冰波先生的一篇优秀的美文,我们的课堂设计没按原来语言课的基本程序,而是加进了音乐律动的环节,让幼儿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充分的互动起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舒缓、温馨、柔美的意境,整个课堂气氛上下来觉得很轻松,比较活泼,与孩子们的互动较好!原本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加深幼儿对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们设计了课堂中真人表演的环节,但由于表演者受伤而取消。

第54篇、大班语言优质课梨子小提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温馨、柔美的意境。
  2、能用恰当的语言续编部分故事情节。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梨、小提琴独奏曲《梦幻曲》的磁带,故事挂图《梨子小提琴》。
  2、幼儿用书第2册第16—17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梨,引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观察梨,想象半个梨向什么。
  2、请幼儿欣赏配乐故事,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故事,配合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梦幻曲》,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问题:说一说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动物们不再追来打去了?
  (2)再次随音乐欣赏故事,体会故事和音乐带来的意境。
  3、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讲述并仿编故事。
  (1)请幼儿两人一组,分别讲述故事。
  (2)请幼儿仿编其他动物听到音乐后的表现等情节,讲给同伴听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选自《建构式幼儿园课程》中的一堂以语言为主的整合课程。《梨子小提琴》是赵冰波先生的一篇优秀的美文,我们的课堂设计没按原来语言课的基本程序,而是加进了音乐律动的环节,让幼儿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充分的互动起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舒缓、温馨、柔美的意境,整个课堂气氛上下来觉得很轻松,比较活泼,与孩子们的互动较好!原本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加深幼儿对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们设计了课堂中真人表演的环节,但由于表演者受伤而取消。

第55篇、大班美术钢琴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让孩子认识钢琴的形体,并需要孩子学会仔细观察。
  训练幼儿眼手的准确性,协调性,以及空间方位的知觉性。
  学会正方形向中心反复折叠的方法。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帮助别人。
  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教学重点、难点
  会按照老师所示范的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折叠。
活动准备
  玩具钢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出范玩具钢琴,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想不想有一架自己的钢琴?
  那我们就自己来折一架钢琴吧!
  二
  教师讲解示范
  1引导幼儿说说钢琴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折成的。
  2教师用一张纸像变魔术似的折出一架钢琴。让孩子们兴趣更浓。
  3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折纸步骤图,并学会理解。
  ————表示要折的线。-------------表示中心线,即要对折的地方。
  ←表示方向。
  4
  再接着教师根据步骤进行示范。
  孩子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起了一架架钢琴。
  5
  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重点知道方向。
  6
  及时表扬折好钢琴的幼儿。
  7
  还鼓励先折好钢琴的孩子去帮助还没有折好的孩子,或需要帮助的孩子。
  三
  作品展示
  1请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放在桌子上,看看折得像不像。
  2看谁折的线条最平整。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用步骤图折纸比以前的示范法折纸孩子的问题要少了很多,这样的方法应该要容易明白些吧。孩子们的表情告诉我,我选的题材贴近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很是喜欢。
  活动中我采用教师示范、幼儿跟学的教学模式。给孩子的探索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应考虑到大班孩子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应该先引导幼儿看步骤示意图大胆折出钢琴,,这样其效果定会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反复折叠是折钢琴的重难点,我通过示范、相互交流,个别辅导但成功的作品没有意想的多。
  活动后留给我的思考很多:1、如何让幼儿在折纸时把握好线条的平整。2、教师的引导语能让能力弱的幼儿听起来简便、易懂。3、如何让幼儿掌握反复折叠及朝不同的方向去折纸这一技巧。这些都是我探讨的问题。
活动设计背景
  我发现我班的许多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就拿着纸在折。他们喜欢折纸
  折纸是典型的寓教于乐的益智活动。再加上用的材料也简单,农村的孩子都能够找得到。

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科学教案公开课大班100篇》: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指纹说课稿教案反思一、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

《幼儿安全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轮滑安全我知道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玩轮滑的安全注意事項,学习轮滑安全儿歌。  2、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玩轮滑的安全规则。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