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生活活动教案20篇及反思

日期:2021-08-0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生活活动教案20篇及反思,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生活活动教案20篇及反思

第1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房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房子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自出生后,就每天与房子打“交道” ,首先进出自己家的房子,然后注意到周围的房子,再后来认识到幼儿园的房子.......孩子在成长中不断地看到、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房子,渐渐地对房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见到的不同样式的房子,孩子也会萌发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这个房子跟自己家的不一样)通过本次谈话活动,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各式各样的房子,及房子的共同点及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本节课说授课知识,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常见房子的汉语名称“平房”“楼房”“毡房(蒙古包)”及其相关词语“门” “窗户”“房顶”。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简短语言讲述房子的特点。
  3、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进行讲述。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及认识,使幼儿可以发音清楚说出几种房子的名称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对于房子的构架及组成这些房子内部知识,孩子们还是有点陌生的。所以要 多出示图片及利用本班教师给幼儿用母语加以解释。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房子(平房、楼房、蒙古包)的图片
  2、事先鼓励幼儿观察自己家的房子和幼儿园
  3、将部分房子图片事先贴在主题墙上,便于幼儿观察
  4、多媒体使用的多种房子图片及相关的 “门、窗户、房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参观主题墙上的‘房子’
  教师:“老师带小朋友来参观墙上的‘房子’,你们认识这些房子吗?”
  教师“看看这些房子,他们长的一样还是不一样?”
  幼儿参观后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展示图片,介绍每一种房子的名称 (平房、楼房、蒙古包)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房子名称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图上是什么房子?”
  2、教师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一遍,房子的不同在哪里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呀,你们说了这些房子长得不一样,那现在再仔细的看
  一看,房子哪里不一样呢。”
  通过幼儿观察及教师引导,师幼共同总结出: 平房只有一层,是矮一点的,楼
  房有很多层,高高的,蒙古包一般建在游牧区,是圆形的。 可总结为
  平房平房矮矮的,楼房楼房高高的,蒙古包蒙古包圆圆的。 (加肢体语言)
  3 、游戏 《我问你答》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
  教师“小朋友小朋友你告诉我”
  幼儿 “老师老师我告诉你”
  教师“什么房子高高的”(边说边用肢体动作示意)
  幼儿“楼房楼房高高的”
  ............
  教师可多问几遍,可集体问,可个别幼儿单独问
  4、请小朋友们和教师一起在主题墙前,观察几种房子的相同点
  教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说了房子长得不一样,因为有的是矮矮的,有的是高
  高的,有的是圆圆的,我们现在再一起看一看,房子的哪里长的是一样的?”
  师幼一起找出房子的共同特征:都有 门、窗户、房顶。 教师重点示范“门、窗户、房顶”这些新词的发音,让幼儿看图片说一说。

  (三)结束部分
  教师出示在电视上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不同房子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房子,并用语言及肢体动作描述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集体说完之后教师可循环播放图片,让幼儿们在一起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房子及其组成部分“门、窗户、房顶,活动在自然中结束。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结构区用积木(或纸盒)搭建房子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材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幼儿们也很感兴趣通过本活动的进行,幼儿能分辨出房子的不同种类及其特点“平房平房矮矮的,楼房楼房高高的,蒙古包蒙古包圆圆的。” 只是,上课时, 教学目标中的第三点(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进行讲述。) 这点完成的不太好,我在问个别幼儿问题的时候, 往往是大部分的幼儿都在说,没有做到倾听别人说话,在这方面,我以后也会注意。把每节课都当做公开课去上,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去准备教案,更加完善教学过程。

第2篇、中班主题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2,有改正缺点的容易。   
  3,初步认识到什么是勇敢,能改正自己身上所的缺点,是迈向勇敢地一个台阶。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点、难点:   
  能改正缺点不是说说就改的,并付诸于行动。体验勇敢的喜悦
  
  活动准备:  
  提前教学生唱健康歌,刷牙歌。请个别学生家长。准备课本剧《今天我又迟到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全班小朋友一起唱健康歌,刷牙歌。   
  2,对全班小朋友提出表扬。
  
  二,活动过程:  
  1,对最近班里小朋友的表现提出表扬指出不足。   
  2,都各自说说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   
  3,请家长配合表演课本剧《今天我又迟到了》   
  4,说一说迟到的原因   
  a,懒床   
  b,吃饭哭闹,   
  c,边吃边哭,不想上学,连老师教的舞蹈都没有学到   
  教师小结,因为懒床从而没有按时吃饭,因为担心迟到觉得自己是懒大王哭泣。因此影响了学习。   
  1,请小朋友们讲一讲你以后该怎么做。   
  2,能把自己今天说的话付诸于实践吗?   

  三,活动结束: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使小朋友们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了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能切实做到勇敢的改正。虽然有些难,但是能努力改正这些不良的习惯,就做到了勇敢。  
 
  活动延伸:  
  是小朋友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有益于身心的。能引导教育好孩子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更是家长的义务。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希望家长做好配合工作  
 
  活动反思:   
  1,活动的气氛比较活跃,小朋友的发言也很积极   
  2,家长对于这样的活动还是很支持的   
  3,能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勇敢如何做到勇敢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比较难,所以觉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小朋友的特点

第3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不要乱扔垃圾教案

  设计意图:
  1、通过活动,使幼儿在了解了什么样的垃圾是可以重新利用的,来建立和巩固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在讨论中理解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
  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环保是需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

  活动目标:
  1、懂得什么是生活垃圾,它会污染环境,不利人们的健康。
  2、知道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清洁,感受清洁环境的美。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寻找小区内清洁和肮脏的不同环境。
  2、装垃圾的塑料带若干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引出话题。
  1、说说有哪些生活垃圾。(厨房里的蛋壳、菜叶,瓜皮果壳,吃下来的肉骨头、鱼刺,纸屑、糖纸等。)
  2、引导幼儿谈自己的感受。

  二、讨论:不乱扔垃圾。
  1、你家里把垃圾丢在哪里?
  2、你在马路上看见有香蕉皮之类的垃圾会怎么做?
  3、你和爸爸妈妈出去玩,要是有垃圾了怎么做的?
  4、要是在轮船、公交车上有垃圾了,你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5、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请别的幼儿补充。

  三、组织幼儿实践活动。
  一起去找找哪里有垃圾,将垃圾捡到塑料带子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

  四、回活动室,洗手。教师简单评价,加深环保意识。

第4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各色各样的服装》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较完整的语言介绍服装的特征。
  2.了解服装的多样性,感受裁缝师傅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3.体验作画所带来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羽绒服、棉袄、短袖、裙子等不同的服装,请幼儿穿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参加活动。
  2.纸、记号笔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自己身上的服装,说说服装的特征。
  今天,小朋友都穿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服装上课。谁来说说,你穿的服装样式是怎样的,为什么喜欢它呢?(引导幼儿从服装的名称、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较完整的介绍。)

  二、教师展示收集的服装,欣赏不同款式的服装,感受服装的多样性。
  1.欣赏服装,引导幼儿观察,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服装?是什么颜色的?
  2.比较服装
  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服装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人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服装,不同季节穿不同的服装,冬天的服装很厚,像棉袄、羽绒服等都能保暖;夏天的服装薄,像丝绸、棉布等它们都很透气。而春天、秋天一般穿的是单衣。

  三、了解服装和裁缝的关系。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服装是谁做的吗?
  你们认识裁缝师傅吗,你看到过他们是怎样做的衣服吗?
  小结:裁缝师傅心灵手巧,他们能为大家做出各种各样的服装,让我们穿的服装既漂亮又舒服。

  四、设计服装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也来当当裁缝师傅,来设计一件属于自己的漂亮服装。

  五、展示活动

  课后反思:
  我觉得在上《各色各样的服装》这堂课中,可能是幼儿以前都没接触过有关服装之类的课,所以有些问题都答不上来,(比如:我出示一件夹克衫,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服装吗?他们虽然知道这是春秋季节穿的衣服但不知道它叫什么。)其实我应该在课前让家长在家多收集一些季节的服装供幼儿认识,或者让他们给孩子们说说各种服装的名称,这样可能幼儿在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回答不出服装的名称了。而我在准备上也不够充分,准备的服装太少了,所以也激不起幼儿的兴趣。不过在自己设计服装的这个环节中,幼儿们还是挺积极的,有些幼儿设计的服装都很漂亮。总体来说还是挺完整的,幼儿能通过活动了解服装的不同种类、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将服装进行分类。
  经过这个活动也让我了解到课前做好准备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后我将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每堂课。

第5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动物朋友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的课堂教学尤其要具有儿童的生活特性,让课堂成为生活的再现,让作文与孩子的生活融为一体。创造生动有趣的活动场境,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愉快轻松的氛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2、在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能较详细地讲述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把自己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说完整,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3、能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并学会修改写话。
  4、培养学生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激励学生敢于评价,学会欣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小动物,搜集自己喜欢的动物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感知动物。
  1、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朋友,请同学们说说你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朋友是谁?
  (课件相机出示动物图片:长颈鹿,孔雀,熊猫,斑马……)
  2、你们喜欢动物,动物朋友也喜欢你们,瞧,有几只动物要跟你们做游戏呢!
  (1)猜猜我是谁
  你能根据叫声猜出是谁来了吗?
  课件放音频:公鸡的叫声。
  生:这是大公鸡。
  师:想像一下:公鸡喔喔叫,好像在对我们说什么呢?
  生:公鸡喔喔叫,好像在对我们说:“天亮了,快起床呀!”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接着看下一个是谁在叫呢?它又好像在对我们说什么呢?
  (同样的方法猜、说:小猫青蛙小狗)
  (2)猜谜语
  师:好奇妙的动物朋友,能用自己的叫声告诉我们他是谁,想不想知道,它还能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它是谁吗?那好,听仔细了,动物们可聪明了,编了谜语让大家猜呢。
  ①课件出示: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生:这是大象。
  师: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到动物园看到的大象就是大大的耳朵像扇子,身子很大,像小山,鼻子长长的,像绳子。
  师:你是联系平时看到的大象的样子来猜测的。(板书:可爱的样子)
  ②课件出示:戴副黑眼镜,穿件白背心,家住深山里,竹子当点心。
  生:这是大熊猫。
  师:正确!你又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生:大熊猫住在深山里,而且它吃竹子。
  师:对呀,你对熊猫很了解。“住在深山里,吃竹子。”这是大熊猫独特的生活习性。(板书:生活习性)
  3、小结:动物真的很奇妙,每一种动物都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声音、样子、行为、颜色,喜好,都能告诉别人:我是谁。
  (点评: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设计这样富有悬念性的游戏就能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发挥想像,尽情表达。在不经意间,学生感受到动物独特的外形和有趣的生活习性,老师不仅水到渠成地引入到本次说话写话的主题之中,还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选择了素材,为下面的说写作好了自然铺垫。)

  二、走近动物,具体表达:我朋友真可爱
  1、刺激感官,初步表达。
  (课件出示我的朋友真可爱:各种动物图片)师: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朋友是谁?为什么喜欢它?
  广泛交流,要求学生用一两句完整的话说说。如,我喜欢小兔子,它长着长长的耳朵,喜欢吃白菜。我喜欢孔雀,因为它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很美丽。(师相机板书:生活习性——吃,睡,住,行)
  (点评:感官刺激,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老师创设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平时在阅读中习得的书面语言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被激活。这样多角度的语言训练,势必能让学生笔下的动物更加生动。)
  2、范文引路,具体表达。
  (1)看你们说得这么高兴,老师也忍不住要说一说自己喜爱的动物,想知道它是谁吗?听好了。(课件出示范文,师有声有色地说范文内容。)
  小猫布布——布布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圆圆的头上竖着一对小耳朵,摸上去毛茸茸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两只绿色的小灯泡,胖嘟嘟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神气极了!
  布布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它可聪明了,再狡猾的老鼠也脱不过它的眼睛和爪子。它喜欢吃鱼,常常“喵喵”地叫着,好像在说:“我饿了,我要吃鱼。”
  我喜欢小猫布布!
  (2)精彩点评。
  师:布布可爱吗?
  生(齐):可爱!
  师:老师是怎么把布布说得这么可爱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布布可爱?请你评一评。
  生:我觉得布布这些地方很可爱:圆圆的头、毛茸茸的耳朵、亮晶晶的眼睛、胖嘟嘟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相机点击重点词变成红色)
  师:这些叠词读起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具体写出了布布的样子。
  生:我喜欢这一句:眼睛亮晶晶的,像两只绿色的小灯泡。
  师:谢谢你对老师的欣赏,这是一句比喻句,展开想像使小猫的样子更加生动。
  生:老师还写了“它可聪明了”,“我喜欢小猫布布!”
  师:对,这些词句是夸布布呢!表达了老师对小猫的喜欢之情。
  师:你们再看看,老师写了小猫的哪些部位?
  生:写了小猫的头,耳,眼,身子,尾巴。(师相机板书:头、耳、眼、身子、尾巴)
  师: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在介绍小猫的样子。
  师:对了,我们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的样子时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这样才能说得清清楚楚,听的人才能听得明明白白。
  (3)现在就请你也像老师这样,跟同桌说说你的动物朋友长什么样子,有什么奇妙的生活习性。注意按一定顺序说动物朋友的样子,还要用上好词好句夸夸好朋友,让你的同桌也喜欢上它。
  (4)同桌互说,师参与。
  (5)请同学把你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我家有一点小白兔,全身雪白,像穿了一件白毛衣。它长长的耳朵,两只眼睛像红宝石,三瓣嘴总是一动一动的,四条小腿跑起来可快啦,还有一条短尾巴。它最喜欢吃萝卜和白菜。它是我们家的宝贝,所以我给它取名叫贝贝。
  (6)指名评议。你喜欢他的朋友吗?为什么?哪些词句让你欣赏?
  生1:我喜欢他的朋友,“长长的耳朵,两只眼睛像红宝石。”这只小兔子太美了。
  生2:兔子的三瓣嘴总是一动一动的,他观察得很仔细。小兔子真可爱。
  生3:他说兔子全身白白的像穿了一件白毛衣,很可爱。而且他介绍小兔子样子的时候从头到尾,说得很清楚。
  师:同学们真会评论。是的,只要你能按顺序说清动物朋友的样子,用上好词好句,别人就会喜欢上你的朋友。还有谁能介绍你的好朋友?
  (点评:二年级习作是起步阶段,老师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低年级孩子最可贵的品质是善于模仿,易于向他人学习,老师的下水文,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老师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提示下,观察时有顺序,说话更生动具体,效率也更高,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在交流中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更加清晰。)
  3、拓展空间,说说趣事:我的朋友真有趣。
  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觉到你们非常喜欢动物,我想你和动物朋友之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谁愿意把你和动物朋友之间的快乐跟大家说一说。
  生:我家的小兔子贝贝可好玩了,每天蹦蹦跳跳的。每次我喂它青菜,它就站起来,举起两只前腿,好像给我作揖,向我要吃的。有一次它跳到我床上去,还撒了一泡尿到我床上呢!
  师:那它撒尿在你床上,你生气吗?
  生:我不生气,我很喜欢它。
  师(向大家):他说得有趣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
  生2:我觉得贝贝向我作揖要吃的有趣。
  生3:我觉得贝贝撒尿到床上也有趣。而且,小主人一点也不生气,说明小主人很喜欢小兔子。
  师:是啊,你和你的朋友之间有哪些快乐回忆,小组里也说一说,与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吧。
  学生小组说。
  (点评: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和动物朋友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趣事,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情感达到高潮。)

  三、由说到写,展我风采:我的朋友我会写。
  同学们都想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那好,我们就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工工整整地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喜欢我们的朋友。
  (课件出示:我会写)
  1、提要求
  可以写动物的样子,可以写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可以写你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如果想把这几方面都写下来,那更好。可以先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注意每一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写时别忘了用上好词好句,融入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也喜欢上你的朋友。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点评:写话要求灵活,不作硬性规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快乐地完成写话任务。)

  四、师生修改,群星闪耀。
  1、请写完的同学轻声读读自己的写话,自己修改通顺。
  2、展示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彼此欣赏学习,然后针对普遍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1)小作者读文
  (2)学生评,这样写你喜欢吗?哪些地方让你喜欢?
  (3)有哪些地方你认为不好?你帮他出出主意,改一改。
  师生一起修改错字、不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用错的标点符号。
  (4)现在文章改完了,请小作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小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说说刚才我们怎样修改写话的?
  生1:先读一读自己的写话,看哪些地方不好。
  生2:修改错字,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还有不正确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读一次。[教师板书:读——改(字、词、句、标点)——读
  4、请你们也按这种方法改一改自己的话,再与同桌互相改一改,看一看。
  5、全班交流写话,欣赏美文。
  (点评: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乐于口头表达和乐于书面表达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有些学生会说,但不一定会写。让学生欣赏别人的习作,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找毛病,目的就是让他发现别人的问题,修正自己的不足,起到观人正已的作用。同时,老师引导修改,让学生知道修改作文的方法。当然,让二年级的学生“我手写我心”,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介绍得有条理,较生动有趣即可。只要他们努力了,就一定能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

  五、小结
  写话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快乐吗?你有什么收获?是啊,动物朋友带给我们快乐的回忆,保护动物,和动物朋友友好相处,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点评:语文习作应是孩子们精神家园,这美好的结束即将成下一快乐的驿站。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动物关注的兴趣。)

第6篇、中班主题《买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统计、口算等方法大胆尝试买菜,提高幼儿生活中购物的经验。
  2、知道做事要节省时间,并节约用钱。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蔬菜超市
  2、幼儿前次设计的蔬菜拼盆,采购单,彩色水笔,人手10元假币和一只篮子。
  3、录音:歌曲“买菜”

  活动过程:
  1、 启发引导:
  出示幼儿设计的蔬菜拼盆
  做蔬菜拼盆先要有什么?介绍自己设计的蔬菜拼盆需要买些什么菜。(引导发现:和同伴有一样的菜,在做蔬菜拼盆时买一根黄瓜或一个辣椒也做不完,浪费了。)想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合作买菜
  小组合作,制作蔬菜采购单,协商分配任务。
  尝试买菜:每人10元钱,要求自己计算价钱,付钱在菜旁,取回找的钱。
  每人带好一只篮子,唱着“买菜”歌,愉快地去买菜。
  互相检查。
  3、经验交流:
  你们刚才是怎样商量买菜的?个别小组介绍。
  合作买菜和自己一个人买菜比,哪个好?有什么好处?
  提升经验。

  活动反思:
  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介绍“要买哪些菜”,孩子们总结出需要合作买菜。因此,每个孩子都愿意找朋友合作买菜,基本上组成了3-4人小组。他们会商量制订出“蔬菜采购单”,统计方法运用比较正确,也能分配好买菜任务。多数小组的合作情况较好。如:周xx小组制订的“蔬菜采购单”比较清楚,在分配任务时想到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任务的难易:申xx小朋友计算能力较强,就买两样菜,其他小朋友则买一样菜。在买菜时,他们计算也较正确,交流也很大方。但也有个别幼儿,由于计算能力较弱,买菜时不能正确地付钱、找钱,同组幼儿也没有一起检查出来。所以,交流时,出现错误,我们还要一起帮他们纠正错误,时间耽搁较长。在总结时,我也谈到:以后合作时,要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看来,同伴间的合作能力还需加强培养。

第7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我长大了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照片、录像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
  2.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3.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喜爱自己的情感。
  4.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⑴ 婴儿时期的照片(人手一张)
  ⑵ 婴儿时期用过的衣物、物品、宝宝卡。
  ⑶ 幼儿时期与照片相对应的录像、摄像机、电视机、录像机。

  活动过程:
  ⑴ 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长大了。
  “这里有一些东西,是谁的呢?”
  “请你们来试试,穿一穿,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试穿小时候的衣物等,使幼儿发现现在与小时候的变化)
  “这些是你们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你们会穿不上、用不着呢?”
  小结: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
  ⑵ 认识宝宝卡、比较小脚的变化
  “请你们和小时候的小脚比一比,发现我们的小脚变大了、变胖了。我们小时时候的东西也用不着了,因为我们长大了。”
  ⑶ 对比录像和照片,说说自己的变化。
  1) 身体上的变化
  ① 量身高、体重,通过现场量身高、称体重了解到现在比小时候长高了、变重了。
  ② 吃饭,通过看小时候妈妈喂奶的照片,再看现在自己吃饭的录像了解到自己长大了。
  ③ 牙齿、头发,通过看婴儿期没有牙齿、头上光光的照片,再看现在的小朋友用牙齿咀嚼食物,摸摸自己的头发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教师总结:你们小时候很小、很轻,没有头发和牙齿,每天吃牛奶和稀饭。现在你们长大了、长高了、变胖了,长出了牙齿,会自己吃许多有营养的饭菜。
  2) 学习、生活能力的变化
  ① 穿衣服,通过看小时候妈妈抱着穿衣服的照片,感受到现在我们会自己穿衣。(通过看录像)
  ② 走、跪、拍球,幼儿看录像里的自己在走路、跑步、左右手拍球等,感受到自己长大了。
  ③ 搭积木、画画,通过看录像知道自己会玩各种各样游戏、会画画。
  总结:我们小时候什么事都要爸爸、妈妈帮忙,现在我们长大了,都能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拍球、和小伙伴一起搭积木,还会画画、玩油泥,学会了许多本领。
⑷ 让幼儿知道自己还会长大,学到更多的本领。
  “你们的本领是和谁学的?在哪里学的?”
  “你们还会长大吗?长大了会怎么样 ?”
  (会认识更多的朋友,学更多的本领……)

第8篇、中班主题各种各样的职业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劳动者,感知它们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尊敬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访问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活动过程:
  1.出示父母的照片,介绍父母及父母的工作情况,启发幼儿关注父母的工作。
  (1)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父母或家人的工作情况。
  (2)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父母是怎样工作的。
  2.结合课本第8页,指导幼儿阅读并思考:
  (1)画面上有许多叔叔、阿姨、它们是干什么工作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叔叔、阿姨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你还知道哪些劳动者?
  3.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没有叔叔、阿姨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4.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5.启发幼儿围绕"如何为叔叔、阿姨、爸爸、妈妈祝贺节日"谈谈自己的想法。
  6.组织幼儿组成不同的活动小组,如:做贺卡小组、排练节目小组等,为叔叔、阿姨、爸爸、妈妈祝贺节日做准备。

  活动建议:
  启发幼儿冲废旧的报纸、图书上剪下喜欢劳动者得画片,贴在课本上,说说他们劳动的特点。

第9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旅行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旅行前的准备物品,丰富日常生活经验。
  2、学习整理物品,增强自我服务能力。
  3、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发表自己的意见。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设计:
  最近这几天,孩子们都很兴奋,因为下周六我们就要去秋游了。孩子们除了讨论上海什么地方好玩,还不时商量着要准备带的东西,阳阳说:“昨天晚上,妈妈带我上超市买了饮料。”凝儿说:“我妈妈还给我买了双新跑鞋,,我秋游去要穿的。”雷雷也插上一句:“我还要带上我的玩具坦克车。”“出去玩,不好带玩具的。”雯雯提出反对。“行的!”“不行!”……对呀!出去玩到底能不能带玩具呢?出去玩到底该带什么东西呢?带着孩子们产生的这些问题,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孩子通过探索、讨论、交流、思考等,拓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自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小背包、小零食、晕车药、塑料袋等等
  2、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幻灯片,提出问题:
  师:照片上的人要到哪里去?他们的背包里会带些什么东西?
  2、操作、交流旅行前的准备工作
  (1)师:下周六旅游去你准备带什么?
  (2)幼儿自主选择物品
  (3)分享、交流
  3、交流、学习统计喜欢的旅游景点(延伸活动)
  (1)了解最喜欢、最想去的景点。
  (2)收集、统计最热门的景点。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预设了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旅游去所要带的东西,让孩子在活动中可以自由选择。但由于在活动中没有让孩子事先对这些物品进行了解,把材料进行归类。也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选择的东西都比较单一(如:吃的东西),从而产生不了冲突和问题。当孩子的回答不太理想时,我的回应策略又不能及时跟上,或操之过急,未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确实,预设活动有其自身的优势,目标较易落实,老师把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不可预测的问题。本案例中,幼儿就对教师预设的材料不感兴趣,而此时如果老师还守着预设的计划不放,就会形成预设活动与幼儿兴趣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老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准确判断幼儿的突发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而决定是否要改变原定计划。本次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地将孩子们选择的物品进行统计,使孩子能很明了地看出带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东西没人带?……使活动真正追随孩子的需要,拓展孩子的思维。因此老师在活动中要灵活处理预设与突发事件,既要有预设,又不拘泥于预设,要变硬性计划为弹性计划。

第10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米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第11篇、中班主题活动认识少数民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2、让幼儿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得不同之处,知道要尊重他们的习惯。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教学挂图《少数民族》,《新疆舞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国家。
  1、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我们的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在我们国家还有几十个民族,由于他们人口较少,所以我们一般称他们为少数民族。

  二、认识少数民族的特征。
  1、出示图片:这些人们打扮的漂亮吗?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服饰,这个是维吾尔族的,他们喜欢戴一顶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长裙子,梳很多小辫子,男的穿对襟长袍。维吾尔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冬不拉,还喜欢吃烤羊肉,哈密瓜、葡萄干等食品。
  2、引导幼儿观察蒙古族人的服饰:蒙古人喜欢扎头巾,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许多蒙古族人住在蒙古包里,在草原上牧羊、牧马,喜欢喝奶茶,拉马头琴,还喜欢摔跤、骑马。
  3、帮助幼儿了解内蒙古的一些特产。内蒙古出产羊毛,用羊毛可制成衣服、围巾,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三、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新疆舞曲》高兴地跳舞。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认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动,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比较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处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第12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送货员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现代社会已经是多元化分工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工作职责,每天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工作机会。孩子虽然年龄还小,但是对各种不同职业的工作已经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也在游戏时扮演和表现心目中不同职业的角色,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个工种的性质和特点,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送货员》。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送货员的工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
  2、学看送货单,尝试按送货单的内容送货。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送货员的照片和关于送水员送水的录像。
  房子、送货车、货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送水员的劳动
  1、 观看送水录像,了解送水员如何搬水、蹬车、抬水上楼梯把水送到教室。
  2、 谈论送水员为我们做哪些事。
  小结:送水员的本领真大呀,他们的工作是搬水,有蹬车,最后还把水抬到目的地。

  二、了解其他送水员的工作。
  送牛奶
  1、 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你见过送牛奶的人吗?
  2、 为什么这么早就要送来呢?
  小结:送牛奶的人可真辛苦,为了让我们喝到新鲜的牛奶,早早就送来牛奶了。
  送快餐
  1、这是送什么东西的送货员?
  2、送过来的快餐怎么还会热热的?
  小结:送快餐的人想的真周到,为了让大家吃到热乎乎的饭菜,在送货途中把饭菜保温。

  三、体验小小送货员的工作
  (一)、提供三种颜色的房子和送货单,幼儿尝试送货。
  1、理解送货单上的图示,知道送货单有什么用,怎么样看送货单。
  需要什么货物、需要多少货物、送到几排几座(用数数、序数这个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2、每组一个篮子,篮子里有送货单,按照送货单去取货,并送到相应的地方。

  (二)师生共同验证是否把货物送到了相应的房间,正确者在送货单上盖上红印,表示完成任务。

  活动延伸:
  开展游戏送货公司,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和其他班级合作游戏,根据其他班级幼儿,教师的订货任务,制作并送货。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非常高,丰富了不少知识,同时也体验了各行各业人们工作的辛苦,更加体谅他们,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在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不同工作者们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各种行业的资源。培养孩子尊重和热爱成人的劳动。引导幼儿用感谢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激发了幼儿尊重劳动者的美好情感及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并学会了与人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游戏的情节性和持久性明显增强。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第13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弯弯绕绕教案(附教学反思)

  主题来源:
  进入中班以后,孩子的户外活动场地也变了,我们由原来的一楼到二楼,新的环境变化孩子非常新奇,尤其是对从一楼爬上来的藤蔓—丝瓜,好奇无比。孩子好奇这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它”长着跟弹簧一样的东西?“它是什么?”丝瓜的生长越来越弯曲,孩子们的关注也也越来越浓厚。于是结合孩子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这次的主题活动《弯弯绕绕乐园》。

  主题目标:
  1、认识并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弯曲物品,了解弯曲的必要性,对弯曲的物体感兴趣。
  2、尝试用描述性语言说明各种不同弯曲物品的特征,乐于表达自己探究弯曲物品的过程。
  3、尝试用肢体、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来表现、制作弯曲的物体,体验创造的乐趣。
  4、乐于观察,比较弯曲和笔直生长植物的生长过程,初步尝试简单的记录。
  5、能积极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主题分支
  (一)、找一找我身边的弯弯绕绕---引导幼儿探究身边弯弯绕绕的兴趣。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和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图片、实物,在活动室里布置了相应的环境“找一找,我身边的弯弯绕绕”。孩子们将所有东西拿来,我们将东西呈现出来,发现孩子认识、丰富了经验。结合《纲要》中对环境的创设原则,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们充分将环境与各领域整合---数学领域。幼儿收集了很多弯弯绕绕的物品有方便面,麻花,大树桩,电话线,蛇弯曲的形态,妈妈用的头发,迷宫,滑梯照片等,一起拿到了幼儿园,幼儿从中也发现了规律:有吃的,有玩的,也有动物等。于是结合孩子们将不同的东西区分开:我们分成食物类、动物类、玩具类、生活用品类。这样不仅让孩子直观的观察,更主要的是孩子对数学领域的分类也拓展了经验。后期幼儿又带了很多玩具,他们会和同伴间商讨将玩具细分在哪一类,有的幼儿从家带来了磁铁迷宫玩具,幼儿的发现原来在玩具中迷宫弯弯绕绕的路,能够走很长的路,我们将玩具投放在科学区。通过这一块环境中,孩子们对身边的弯弯绕绕形态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弯弯绕绕有这么多。直观形象的图片和实物使幼儿初步感知了弯绕是富有变化的形态,同时也为幼儿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这不仅加深了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更引发幼儿去想象和创造,使幼儿初步认识到,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创造,弯绕的形态和造型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物体的实用性。在幼儿看和思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捕捉教育契机,适当引导,从而使主题内容得以丰富、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去关注、探究弯曲的形状。
  (二)、它们为什么是弯弯绕绕的----记录幼儿对“弯弯绕绕”的体验。
  随着主题的进展,生成了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是弯弯绕绕的?孩子们观察图片和实物,并用手指顺着弯弯绕绕的物体走着,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同时孩子也产生了质疑:“为什么他们是弯弯绕绕的?”我们乘机引导。发展语言的关键期主要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想说敢说的表达环境。我们将孩子的想法;以图片、照片的形式呈现。从中孩子发现了弯弯绕绕的物体对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如弯弯的马路和直直的山路,弯的更有助于爬山;弯弯的电话线距离拉的很远方便;人得身体可以弯弯的,可以方便我们的活动;活动中幼儿也发现了说龙头和洗澡用的喷头是弯弯的。我们用提问的方式?“如果它们是直的会怎么样?”幼儿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进一步了解到了弯弯绕绕对人得生活密切关系。一次活动美工区中孩子用盘子和毛茛制作妈妈弯弯的头发,并说道:“我妈妈的头发也是这样的。”激发了很多孩子的兴趣,有的幼儿发现了同样长度的毛茛,一个卷弯了,一个直的,通过对比弯的变短了,但是拉直了又是一样的长。孩子对自己主动发现的问题很投入,并且和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想法,我们结合这个,将两个对比的头发展示在墙面上,通过图片、照片对比直观的让幼儿观察和学习。
  (三)我和弯弯绕绕做游戏
  除了展示一些主题有关的图片资料,记录幼儿生活痕迹外,我们鼓励幼儿创造,使幼儿探索表达一个更高的水平。如:户外体育活动和集体游戏中:材料弯曲运动和身体的弯曲活动。幼儿了解到了人的身体可以弯曲,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之间相互探索弯曲的造型来,到集体的探索弯弯曲曲的活动。随着幼儿探索,发现物体的弯曲对生活的重要性,幼儿由物,人的探索落实到自己对弯曲的理解。例如幼儿利用生活中废旧的材料对制作弯曲的线条和形状,装饰不同的物体。《纲要》中提到指导利用身边的物品活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的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我们老师支持鼓励幼儿几级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不同的材料。例如纸张类的和毛茛、毛线、铁丝、瓶子、衣服……
  从最开始孩子对平面物体的制作到后期立体物品的制作,展示孩子原有经验:线条装饰画,刮画,线条装饰瓶子等一系列活动,孩子还会用纸条相互编东西,变成小手,腿,装饰帽子,和可乐瓶子。孩子的想像是无穷无尽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过程中,孩子是快乐的参与,每一次区域活动中都会生成新的问题。瓶子开始的装饰孩子会选择用水彩画线条,到后来孩子发现软陶搓成线条,变成蜗牛线,而且孩子还会变成故事蜗牛去到大海旅行,到天空旅行,到现在孩子会用毛线、毛茛、皱纹纸的线条来装饰,孩子发现用胶水粘不住,寻找很多方法,最后用胶条坐,我们将孩子的学习过程通过墙面来展示,把孩子制作的成品粘贴在“弯弯绕绕大世界”中,并把孩子画的线条展示在“弯弯绕绕写真坊”幼儿经常会看着自己展示出来作品,跟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幼儿相互之间也会得到了一个新的提高。《纲要》中提到要为创设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行赏,共同提高的环境。
  幼儿将自己装饰的画展示在主题墙上,为幼儿树立了自信心。另外,孩子们由于在棋类区每天玩弯弯绕绕迷宫棋子,弯弯绕绕进退棋子,还有我们提供的“救救大熊猫”“我运动我快乐”等进退棋,在活动中幼儿体验了游戏的快乐,达到了在“玩中学”的目的,幼儿知道了,一些社会规则。《纲要》中说到了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我们班级孩子年龄特点,和幼儿日常比较弱的问题,我们创设了“应该怎么做?”主题墙饰,是以迷宫进退棋的方式,两人或多人游戏的互动墙。幼儿日常过度环节会过去玩一玩,说一说。相互之间了解了社会行为,以及下棋规则。回家和爸爸妈妈也设计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迷宫棋,自己提出规则要求。展示在主题墙上,日常孩子之间会相互说一说,从而使自己明白社会行为规则的重要性。幼儿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迷宫的喜爱,爱不释手,每天图书区的爆满,孩子特别喜欢喜洋洋的迷宫以及奥特曼的迷宫,结合几个孩子喜欢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们重要的几张给展示在“弯弯绕绕探索乐”,并把有的迷宫改变方式,磁铁走迷宫,幼儿会在过渡环节爱不释手的玩一玩,走一走,体验到了弯弯绕绕的乐趣。现在幼儿经常会说一些“你看这个是弯弯绕绕的”“我们搭建一个弯弯绕绕的桥”“我做了一个弯弯的麻花”……

  主题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主题活动想适应的环境隐含的教育目的,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然个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布置环境、解读周围世界。

第14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小草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小草,丰富有关小草的认识。
  2、感知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习有关小草的制作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孩子到草地观察小草,获取一些小草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了解小草的特征。
  1、前几天,我们都去草地上玩小草、看小草,谁来说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草名字以及小草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幼A:我喜欢狗尾巴草,因为它毛茸茸的,像小狗的尾巴。
  幼B:这是蒲公英,它的叶子像锯子,花是黄的,以后会变成白色的小绒球。
  幼C:这是一种可以吃的草(荠菜),可以包馄钝吃,白色的小花像满天星。
  幼D:这小草断了,会流出“牛奶”来叫羊奶草。
  评析:幼儿虽未完整的介绍根、茎、叶、花,但都能抓住小草的主要特征,这是难能可贵的,叙述中,有的幼儿用方言说小草的名字,这些有趣而直观的名字,教师没有否定它,而是改为大家根据小草的特点来讨论,给小草起个适宜的名字,再用口语表达。然后让幼儿用手按一按,光脚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再用鼻子闻,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就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小草。
  3、找出你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叫别人。
  4、让幼儿用手在草地上按一按,赤脚在草地上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
  有的幼儿说湿湿的、滑滑的,有的说很舒服,就像走在地毯上,有的说脚地有发痒的感觉。
  5、引导幼儿闻一闻青草的气味,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评析: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是采用灵活和开放的原则,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调动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时候的关系。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幼儿说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饲料是什么?草可以作哪些动物的食物。
  2、观察草坪几周围的野草,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喜欢种草坪?
  幼A:草坪看上去很平整、很漂亮。
  幼B:有草坪的地方很舒服,空气新鲜。
  评析:通过引导使幼儿知道草坪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固土、保湿等作用
  3、让幼儿在草地里找一找,并用已有的经验谈谈草还是哪些昆虫的家,它们为什么选择草丛为家。
  4、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有些小草还能做药材。
  评析:这主要是使幼儿了解到草与人类、动物、环境的生态关系,萌发爱护小草的情感,做出保护益草的行为。

  三、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除草呢?
  幼儿A: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了。
  幼儿B:花园里长出了杂草,花园看上去就不好看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养料,所以,庄稼地和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除掉。

  四、对小草进行创作活动。
  1、将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野草和野花进行盆景制作。尝试简单的插花艺术。
  2、用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进行粘贴活动。
  3、用彩纸折制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
  评析:这一活动环节,通过美工活动自然而然帮助幼儿巩固对小草的认识,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
  1、小草是农村幼儿熟悉的植物,对中班幼儿来说,既要正确认识小草,又要了解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活动教学内容容量较大,有一定的浓度和难度。正因如此,幼儿也因此有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所以活动的内容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
  2、整个活动遵循循渐进的原则,环环相扣,方法灵活,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治了情操。首先,教师把教学的地点由室内迁移到室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新颖、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第二,将知识的传授与娱乐、游戏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线,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第三,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第四,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引导作用,使幼儿观察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3、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第15篇、中班主题马路边的标志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班的主题活动为《我在马路边》,本周是进行的最后一个星期。在前期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小区边的马路上进行了实地观察,发现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车辆充满了好奇,他们能叫出许多车辆的名称,一些不常见的车辆也在同伴的介绍下加以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在观察中,孩子们又发现了马路上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标志,标志又代表什么意思?带着这一个个问题,我将带领孩子们走进标志的世界。
  在这个活动中,考虑到中班上期幼儿刚从中班升上来,注意力较容易分散,所以在活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我都安排了律动,分别为《乘车去》和《我是小司机》,这样他们就能在很宽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再者,考虑到年龄关系,让幼儿认识的标志不能太多、太难,而且活动的提升部分是让幼儿尝试给标志分类,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通过这个活动,相信孩子们不仅能增长一些知识,更能养成从小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个文明的上海小公民。

  活动目标:
  1、 认识马路上与幼儿生活相关联的标志。
  2、 尝试给标志分类。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将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标志布置成一个版面、律动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情景表演:我是小司机
  1、 将教室布置成马路,教师扮演交通警,幼儿扮演司机。
  2、 汽车开在马路上,司机看到前方的标志,判断该怎么开?
  (红灯停、绿灯开、左转弯、不能按喇叭、减速等)

  二、 认识标志。
  1、 出示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标志布置成的版面。
  2、 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收集的标志名称。
  3、 其余幼儿猜猜该标志的含义。
  4、 如果猜错的话请该幼儿公布正确的答案。

  三、 标志分类。
  1、 寻找、讨论这些标志有什么区别?(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2、 不同的标志代表什么含义?
  红色圆形的标志代表禁止,黄色三角形的标志代表提醒。
  3、 幼儿给标志进行分类。
  4、 和幼儿共同检查分类情况,并纠正个别分错的。
  5、 总结:要遵守交通规则。

  四、 律动:《我是快乐小司机》
  幼儿听着音乐,扮演小司机,在场地上进行开车的游戏,看到不同的标志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目标紧扣主题,并且过程清晰。活动中让孩子介绍自己收集的交通标志,由于这些标志都是孩子自己收集来的,同时也是他们关注和最熟悉的,同时创设的这种交流的氛围也比较自由宽松,所以他们大都愿意上前将各种标志较为完整地表述出来,交流的气氛较浓,并且语言很规范(如我带来了什么标志,是一个怎样的图案)。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我的提问还不够精炼,不敢让幼儿多说,不经意中就会替他们说。比如说在某个环节中,当幼儿对“禁止通行”和“禁止驶入”的标志似懂非懂时,有的幼儿已经理解但是还不能正确表述的时候,我就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们了。

第16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最近我们要求幼儿在双休日中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为开展新主题的开展作一些准备。今天是主题活动的第一天,幼儿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便于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

  活动目标:
  1、 互相交流有关昆虫的资料,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2、 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我们的关系。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材料与工具:
  幼儿收集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

  过程设计:
  一、 师提问,引出讨论的主题:
  你们收集到哪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二、 请幼儿自由发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教师作适当的记录。

  三、 展示资料,幼儿互相参观并交流有关昆虫的话题。
  小结:幼儿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昆虫的奥秘。

  活动反思:
  幼儿第一天开展有关于昆虫的知识讨论,兴趣非常浓厚,个别幼儿带来的书籍中介绍的昆虫的知识也较为丰富详尽,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截取有针对性的昆虫开展探索与讨论!

第17篇、中班主题天气预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气象。
  3、增强关注气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各种气象的图片、纸、油画棒、天气预报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话题引入
  1、 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我,我明天想出去玩,但是我不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该怎么办呀?谁能帮帮我。
  2、 哪里有天气预报?
  3、 天气预报里都说些什么东西呢?

  二、听天气预报,讨论天气预报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天气预报,听完之后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天气预报里听到了什么?
  2、你在天气预报里听到了什么?(如果有些内容没有听出来,再放一遍录音)
  3、天气预报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东西?

  三、用画来记录天气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天气除了晴天,还会是怎么样的?
  3、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天气画出来?
  4、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或两种不同的天气,把他画在纸上,让别人看了之后能够知道你画的是什么天气。
  5、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天气。

  四、认识天气预报中一些气象的标志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天气预报中用到的一些标志,我们来看看他们表示的是什么天气。

  活动延伸:
  在教室里设置一块天气预报,请幼儿??流来画当天的天气,将画贴起来

  活动建议:
  1、提问:“天气预报里都说些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太宽泛,可以问“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提问要准确,切入点要小。
  2、科学活动中要避免问题绕来绕去,第三环节中“天气预报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与引入当中那个问题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回答的时候也有幼儿说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去玩。
  3、活动准备方面:把录音改成视频,有一个图像的呈现,这样能更好地提起幼儿的兴趣,天气标志的图片再丰富一些。活动中幼儿有提到雷阵雨之类的,但是这个图标没有呈现出来。
  4、引入的时候,可以先问幼儿“今天天气怎么样”,幼儿说:“晴天”,然后出示晴的标志,紧接着再来看一看其他的一些天气标志,然后再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在看的过程当中可以观察那些天气的标志。活动的侧重点可以放在天气标志的识别上,在认识了之后,再请幼儿来自己设计天气的标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最大的感觉是一开始就没有提起幼儿兴趣,再加上录音声音比较轻,而且只有声音,没有图像,导致后来的活动过程不活跃,提问之后没有回应,没有勾起他们讨论的欲望。在设计图标这个环节,目的应该是让幼儿画出一种气象的标志,但是之前没有出示过那些规范的气象标志,所以在幼儿的绘画中,可能幼儿会用一种画面来表示,缺少标志的意义,所以如果把对标准标志的认识放在前面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18篇、中班主题活动神奇的镜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认真观察,发现是昆虫的外形特征,知道它的生活习惯,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用“我发现了••••••”说出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过程
  1、出发前准备
  (1)提出参观要求及注意事项。
  (2)检查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提醒幼儿入厕。
  2、要求排好队,参观途中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坚持走到目的地。
  3、组织幼儿参观,并注意观察。
  (1)提问:现在什么季节到了?
  (2)你看到了什么?
  (3)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4、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
  5、总结,讨论。

  活动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在镜子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从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19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冬天的取暖用具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据《纲要》中指出:“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通过冬天的取暖用具这个活动的设计,不仅让幼儿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取暖用具及其了解它的发热方法,而且知道了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同事还能促进幼儿关心周围科技产品的兴趣,激发创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知道科技进步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使幼儿积极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
  2.初步了解各种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和使用方法。
  3.让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的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让幼儿了解各种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和使用方法。
  2. 使幼儿积极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
  3. 集体与小组。

  活动准备
  1.电教——取暖用具图片(如手套、暖手炉、空调、热水带等)
  2.教师和幼儿共同手机的各种取暖用具,如手套、暖手炉、热水袋等。
  3.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电教法(看冬天的取暖用具图片,如暖手炉、空调、电热毯等。)激发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及说出他们愿望的思路。
  引出话题;“小朋友们,刚刚你们看见了什么?”让幼儿粉笔讲述图片的名称及引导幼儿将图片归类,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冬天的取暖用具。

  二、基本部分
  1. 了解各种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
  请幼儿介绍自己所带来的取暖用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提问:为什么要有各种各样的取暖用具?(引导幼儿讲述不同的取暖用具具有不用的发热方法,知道他们能带给人们温暖。)
  教师小结:(热水袋用热水取暖,空调用电取暖,火炉使用煤炭取暖,电热毯也是用电取暖——不同的取暖用具有不用的使用方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 引导幼儿按照用具的不同发热方法来惊醒分分类。
  教师提示:如按电器类货非电器 来划分。
  3. 引导幼儿关心新的取暖用具,了解科技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你们还建国什么样的取暖用具?他们又是怎样发热的?

  三、结束部分
  小结:有这么多的取暖用具可供我们在冬天取暖,以后你们还会看到更多的新式取暖用具。想象,长大了想发明什么样的取暖用具?

  教学反思
  该活动选体于幼儿的生活,通过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知道它们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引导它们积极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引起了他们专注取暖用具的兴趣。

第20篇、中班主题活动教案:生活中的筷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我们班的孩子在家基本用筷子吃饭,家长反映说孩子每次吃饭时,会拿着手中的两根筷子做着不同的造型,或拿着筷子敲着桌面,表现出对筷子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想,何不就筷子这种我们最常用的生活用品,设计一节活动希望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知识: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2、情感: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或情境。
  3、技能: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用筷子学会夹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说重点、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筷子以及用筷子夹豆类食材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的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小朋友,生活中我们吃饭的时候,都会用到什么餐具?(勺子、筷子、叉子),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用勺子吃饭,可是我们长大以后,就要用到筷子了,你们想不想用筷子夹到好吃的东西呢?今天老师就跟小朋友一起来跟筷子兄弟做游戏,好吗?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材质和不同花色的筷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摸一摸,并观察筷子都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请幼儿讨论,筷子都有哪些作用。
  2、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筷子除了可以用来吃东西,它还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好看的图形呢?出示课件图片(用筷子摆出的各种好看的图形)请幼儿欣赏。
  3、 把幼儿分成小组,利用桌子上的不同筷子尝试摆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小组摆的是什么图形。
  4、 老师教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手捏在筷子的中下方,不能太低和太高,两根筷子不能分得太远,中指与大拇指碰头,其他手指做辅助。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如何正确使用筷子,那么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这些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开来,放进旁边准备好的小碗中。

  三、 结束部分
  游戏:分一分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把混在一起的花生和豆子分别夹出来,放在旁边的小碗中,教师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的最多的一组胜出。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厨房中各种餐具,看一看都有哪些?并记录下来,来到幼儿园汇报给老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兴非常高,而且幼儿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个别幼儿在家基本不使用筷子吃饭,所以不太会使用筷子这种食用餐具。可是我发现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都很有团结友爱的精神,会作用筷子的小朋友会帮助她旁边不会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任务,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真的值得我高兴。另外,幼儿气氛活跃时应多提一些有启发教育性的问题,另外,平时说话我的语还有些快,但在教学中我会克服这样的习惯,让幼儿能够充分领悟老师的意图,并做到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这样的教学氛围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今后,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害怕孩子们玩筷子时不小心互相碰到或出现意外,这样会束缚孩子们这方面的自由。同时也会避免让活动的激情,影响幼儿学习的动力,把玩作为了主要的目的,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相关文章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10篇》:第1篇、大班社会活动购买食品注意事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买食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通过自己探索、寻找的过程,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出厂期。  3、知道食品的保质期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健康,培养幼儿

《大班主题教案18篇》:大班主题教案18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