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托班14篇

日期:2021-12-1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教育随笔托班14篇,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育随笔托班14篇

第1篇教育随笔托班

  教育随笔: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乐乐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聪明活泼又可爱。喜欢交朋友,课堂上积极发言,空闲时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间。一会儿在寝室,一会儿在活动室,跑来跑去,每天总是这样,有时不光自己跑,还要拽住小朋友一起跑。这多危险呀,这么多的孩子容易撞上,于是我常盯着他的举动,他呢?偏要与我作对似的,不听你的,自顾自跑,因此很累人。

  今天又自顾自的跑起来,我叫他,他也不理,我火冒三丈正准备训他,忽然我看见识字书被别的小朋友散落一地,我灵机一动,就有主意了,平常我常嘱咐他,向耳边风一样,今天我何不改改策略,让他没时间玩呢。主意一定,我就说:“乐乐,今天老师想请你做小帮手,你帮助老师把识字书收拾好,好吗?”没想到他很快就答应了,而且摆放的非常整齐,我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也很安静地坐到了座位上。以后每次小朋友看完的书籍,他都会主动的去把它摆放整齐。

  通过这一小事,我发现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做一个有心人,用多种方法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第2篇教育随笔托班

  为了缓解托班孩子的分离焦虑,稳定孩子在园情绪.开学头几天,我大多组织的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户外游戏。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奔跑,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但很快我陷入了两难:当需要开展一些室内活动时,孩子们不肯进室内,只要一进人室内就又陷入焦虑情绪之中……于是,我思考可否在孩子最喜欢的户外奔跑游戏中加入一些游戏规则,使之自然地转换到室内活动,以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集体意识?“开汽车”系列活动就是这样产生并发展的。

  ●马路上的红绿灯

  孩子们在奔跑时,我也加入进去,边模仿开汽车边说:“我开着车上班喽!”孩子们看后也模仿着我跑了起来。跑了一段后,我说“红灯亮了”,然后踩了刹车,停了下来。身后的孩子们也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我说:“绿灯亮了。可以开车了!”孩子们跟着我又继续奔跑起来。跑了一会儿,我用“车子没油了”为由自然结束活动,将孩子们带人室内进行盥洗、吃点心等一系列室内活动,活动过渡得非常自然。

  加入一些游戏规则后,孩子们玩得更加有秩序了。在孩子们逐渐熟悉游戏规则后,我又加入一些规则,如开车时要小心,不要碰撞到其他小朋友等。

  ●活动室里的马路

  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开车游戏了,有很多孩子从家里带来玩具汽车,在活动室里玩开汽车游戏。为了促进孩子们更好地游戏,我在桌面上设计了马路,还设计了转弯车道等,这样的桌面游戏再次吸引了孩子们。但有些孩子的玩具汽车体积较大,桌面上的空间已不能满足他们继续游戏的需要,我就在活动室地面上创设了大马路情景(如图1):用白色的不干胶设置了有人行道、机动车道等标志的简单的地面马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比较宽畅的空间中玩开车游戏了。在游戏中,我不失时机地渗透斑马线上汽车让行人等交通规则。

  ●活动室里的停车场

  孩子们带来的玩具汽车越来越多,如何停放就成了问题,很多孩子经常找不到自己的汽车。我便和孩子们讨论:“汽车应该停在哪里?”孩子们说要停在车位上,还要停在停车场里。由此,我在活动室里创设了一个立体“停车场”,以方便孩子们停放和拿取“汽车”(如图2)。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感知了车位大小与车辆大小的匹配关系以及停车规则等,有助于逐步建立秩序感,为日后有序地整理物品打下基础。

  ●我的汽车我做主

  在室内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想要把玩具汽车开到室外去。但有几个孩子提出来,如果在室外开,玩具汽车太小了。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后决定:玩具汽车可以在室内开,另外再制作大的汽车在室外的操场上开。因此我组织了一次亲子制作汽车的活动,并有了建设室内室外大停车场的规划(如图3)。这样孩子们可以在室内玩开小汽车,也可以在室外玩开大汽车。

  ●加油站

  在游戏中,我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我的车没油了。”“我们去加油吧!”于是,我开展了“加油站”的活动,还和孩子们探讨如何去加油站加油。现在开汽车成了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他们玩得更开心,也更有秩序了(如图4)。有时,游戏中碰到问题,他们还会自己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

  在持续开展的“开汽车”活动中,我始终从孩子的兴趣着手,满足孩子游戏需求,并和孩子一起探讨、制定了一些游戏规则,制作、创设相应的游戏材料和环境,促进了孩子们游戏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有了集体意识,建立了秩序感,在班级里有了归属感,每天对上幼儿园也充满了期待。

第3篇教育随笔托班

  已经上课几分钟了,可是祥祥小朋友还是沉浸在玩橡皮泥中。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吩咐孩子们收好橡皮泥,洗好小手等待上课了。可是祥祥回到座位后,还是拿出橡皮泥继续玩。虽然我的目光和他交流了几次,可他仍然无动于衷。怎么办?我脑中闪过前不久看到一篇杂志上的文章:上课了,有位小朋友还在玩卡片,老师看见了,抢过孩子手中的卡片扔到窗外去了,结果那个孩子在课堂上哭闹了很久,那个老师的课也无法继续下去了。看完后,我想:那张卡片在老师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快乐之源,如果换种教育方法,结局会怎样呢?

  今天,相似的情景再现,我何不试试呢?于是,我走到祥祥身边,温和地对她说:“先把橡皮泥收起来,下课后老师陪你一起玩好吗?”说完,我很小心地将他捏的橡皮泥收好,放在我的桌子上。’原以为,我这样做能赢得孩子的理解和配合。可谁知,我收起他的橡皮泥之后,祥祥还是哭了,而且越哭越厉害,看到这种情形,我问全班孩子:“你们说,橡皮泥能给他吗?”“不能!”孩子们齐刷刷地回答。见到大家都这样说,祥祥的哭声渐渐平息下来了。足球比分直播

  课后,我和配班的王老师说起这件事。王老师也纳闷儿,说:“今天你的态度很温和啊,他怎么还会哭呢?”我也沉默了,“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正是我要的答案。我百思不得其解,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当时的细节。有了,我知道祥祥为什么哭了?问题就出现在他用橡皮泥捏的那个娃娃身上,那个娃娃还剩一个胳膊捏一下就完全好了,说明,他很想捏好手中的娃娃。不管我说得多么好听,态度多么友好,我收缴了他的橡皮泥,也就剥夺了他做完一件事的权利。我想,如果当时,我让他自己收好橡皮泥,并及时安慰他:“别着急,下课后老师和你一起来完成它。”也许结果真的会是另一个样子。

  是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果碰到类似的情景时,大家不妨试着换一种方式思维、换一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4篇教育随笔托班

  活动区内的图书角是幼儿自主活动时最喜欢的去处。但由于幼儿年龄小、阅读的经验少、自控能力差。因此,每次看完书后,图书角里总是很乱、图书有撕破的现象。为了培养幼儿喜欢阅读、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我决定先教幼儿学会整理图书。

  一、按图书大小分类。

  图书的规格有大有小,幼儿刚开始都没有分类的意识,把大的小的混在一起显得凌乱不堪。于是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书是否一样大,它们仔细看了看说不一样大。我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将三种不一样大的书叠在一起,经过一番整理,他们发现共有三类不同大小的图书。通过分类活动,幼儿对图书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认识封面和封底。

  图书的摆放规则一般都是封面在上,封底在下。可幼儿因为不知道这个规则而将图书放得横七竖八。于是我先教幼儿认识封面和封底,封面一般色彩比较漂亮,图象比较大,还有醒目得书名。所以幼儿一下子学会了区分封面和封底,他们分别检查了三类图书是否都是封面在上、封底在下,发现不是,连忙重新摆正。

  三、给图书定好摆放点。

  给图书分好类,按封面封底整理好。接下来要将他们送回家----图书袋里,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我让幼儿讨论怎样摆放显得既整齐又漂亮,小朋友经过讨论觉得:不大不小的书放在中层、大的书放进书架下层、小的书放进书架上层。刚开始,有些幼儿会放错,但总会受能干的幼儿督促、纠正,慢慢养成了习惯。这样看起来总是很整齐的!足球比分直播

  如今,每当看完图书后,偶有不整齐,几个能干的幼儿总会抢先把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再也不用我费心了。现在,我又逐步将整理图书的经验迁移到整理游戏角、区域活动材料中,引导他们掌握整理物品的要点------分类整理。

第5篇教育随笔托班

  今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大家安静下来看着我,我说:“今天我用眼睛点名”,孩子们又疑惑又好奇,仿佛在问:“眼睛点名怎么点?”

  我笑着说:“我用眼睛看你,对着你眯眯笑就是点你的名字,请你也对老师微笑一下,就算是你在说‘到’好吗?”大家高兴地说:“好!”

  我看着拜苏甜微笑,她也眯起眼给我以微笑,看着丁浩淼微笑,小家伙笑得眼眯成一条缝,小嘴往上翘,可爱极了,看到姜梵宇他咧着嘴,胖乎乎的脸笑得红彤彤,我说:“你们笑起来真好看!老师最喜欢爱笑的小朋友”。他们听了,笑得更开心了。

  当我看到田诗润时,她看着我但没笑,我轻声对她说:“好孩子,对老师笑一下”。她很勉强地露出了一丝的苦笑,我赶紧说:“笑起来真好看!”没想到,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孩子的情绪有所好转,小姑娘平时和同伴交往、游戏时很少看到她笑,她并不是不快乐,只是不会笑。

  点名是一日活动的例行环节,若精心组织,可发挥不小的教育作用,传统点名只是统计人数的一种形式,而通过教师的一个眼神、一脸微笑、一句话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既带给孩子们快乐幸福的体验,又有利于孩子主体意识和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第6篇教育随笔托班

  为了丰富自然角,钱瑞涛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只小白兔,大家对于这个新来的“小客人”都显得很兴奋,一下课就跑到自然角观察起它来,时不时还听见孩子们念起“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翘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可是小白兔放到自然角也要有人来照护它的饮食起居啊,为了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和关心小动物的情怀,又看到孩子们对小白兔的喜欢。于是在班级里我们对孩子进行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平时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来照护自己的饮食起居,那小白兔谁来照护呢!如小白兔吃什么东西了,幼儿园里没有小白兔吃的该怎么办了,顿时孩子们都积极的举手说:“我可以从家里带青菜和胡萝卜给它吃,我也是,我家也有!那谁来清理小白兔的小便和大便了,所以的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要求自己来。于是,我们决定让孩子们轮流来做它的爸爸妈妈,照护小白兔。突然一个孩子举手问我,星期天我们都放假了,那小白兔该怎么办了,谁来照护它了,是啊孩子们听到后开始想起办法来,“你们愿意小白兔到你们家里做客吗我说道,“愿意”小白兔星期天就有了着落,一周下来看到孩子对小白兔的照护,我发觉他们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平时在家不爱劳动的孩子,据家长反应现在回到家都抢着帮家里做一些家务活。

第7篇教育随笔托班

  刚接这个班的孩子的时候,我就听说有好多孩子不睡觉的孩子,开学第一天有个女孩的家长竟然没给孩子带被子,他说让孩子中午坐着就在行了。孩子中午不睡觉,正好有一个小朋友的被子没带回去,我就让她到那先借着躺一下,结果孩子整整睡了一中午。

  不断的我发现确实有几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中午不怎么睡,不睡觉的时候有的抽被子上的线头,有的就手里弄点东西不断的玩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甚至会顶着被子到地上爬,看到这个人状况我行必须帮他们改过来才行。一中午休息孩子下午有精神,中午还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二以免孩子不睡觉中午偷着拿东西忙耳朵什么地方塞容易出危险,所以必须让他们养成一个睡觉的好习惯。

  首先我要求中午睡觉要保持安静,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睡觉条件,这样没人说话有一小部分孩子就会自然的睡着,这个时候还有几个没睡的,宸小朋友我答应她睡醒以后会给他个小贴画,这个孩子喜欢别人表扬她,所以就乖乖的睡着了,这事就剩奥跟周逸了,奥早晚自己的袜子,把袜子套在手上,所以给他拿下来放在我这答应他睡觉起来给他,过来不久他也睡了,就剩下从来不睡觉的逸了。

  这时他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睡觉,问他为什么不睡,他说我就是睡不着。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抱着他,不让他动,过来不久他就受不了了,让我放了他,并且一个劲的说能自己睡着,要睡会觉,看他这样我就放了他,并且告诉他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我就坐在小床旁边看着他睡觉,结果还真的睡了,这一中午我就像是在战场跟这帮小家伙斗智斗勇,不过今天我赢了,心里不免有一点自豪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他们我们要变成一个医生,大多时候要对症下药,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养成好的午睡习惯。

第8篇教育随笔托班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孩子们也在不断的进步、成长着。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让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一些乐于助人的孩子,当老师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争先恐后的一拥而上。但是因为幼儿年龄小,有时往往呈现“越帮越忙”的现象。

  有一次,晨间活动是玩桌面玩具,到了要收积木时,宇轩小朋友不小心把放在筐子里的积木全都倒在了地上,积木掉得满地都是。其它孩子看见了便一拥而上抢着去捡积木,鹏鹏和淘淘也都钻进了桌子底下,结果呢......整理了半天也没打整理好。他们反而在桌子底下玩了起来。我一见情况不对,就立刻把小朋友们都叫了回来,只留下两个小朋友整理积木,她们很快就把积木整理好了。于是我问:“为什么很多人去帮忙整理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整理好,而两个小朋友却能在短期内整理好呢?”孩子们纷纷争先恐后的回答:“因为人太多了”“小朋友们挤来挤去所以放不好”“那若是以后要是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接着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许多办法。

  通过这件事,我们班的孩子都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才不会出现越帮越忙的现象

第9篇教育随笔托班

  我们班有一对双胞胎,一个叫宇运,一个叫宇奥,听他妈妈讲,他们是奥运年出生的。他们呀,都特别爱哭,刚开学的时候每天都哭,并且哭的很高声。渐渐地,他们不再成天哭。但是每天早上都会哭,而下午却比谁都开心。

  每天早上,他们一进园就哭个不停,他们哭的声音太大,我只有更高声的去和他们沟通。在这段时间的相识中,我知道,只要有什么能吸引他,他就会停止抽泣。所以,每次他抽泣的时候,我都转移他的注意力。在我的努力下,他不再抽泣了,但是早上的时候,还会哭一下下。但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不再是哭脸娃娃,而永远是笑脸娃娃。

第10篇教育随笔托班

  一次小朋友们进行户外活动回教室后,有的要喝水,有的要洗手,有的要上厕所。卫生间里忙成了一片。这时,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老师,他推我!应该是我第一个喝水”。“不行,我就要第一个”“哇……”我赶紧走过去一看,原来,许多小朋友都要喝水,大家自觉地排起了队,但由于人多,有些小朋友等不及了。辰辰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来。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处理后我陷入了沉思: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我突然想到了故事《小蚂蚁搬豆》,我觉得故事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一定能够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好榜样。于是我给幼儿讲述了故事,并组织孩子进行了表演活动,鼓励他们扮演可爱的小蚂蚁,同时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喝水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你看我,我让他先倒水。”……

  我觉得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教学活动还是幼儿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细致观察和思考,当我们发现问题后,要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也能起到大作用。

第11篇教育随笔托班

  下午涂色的时候,宝宝们专心致志地涂着,杨钧雅小朋友平时不怎么被表扬到,于是我借着机会拿着她的作业本,“杨钧雅的画最漂亮。”说完我继续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宝宝们争先恐后地给我看作业,“恩,洋洋的作业也最漂亮!”“琪琪的也美丽,真棒!”这时候,听到一声低低地声音,“怎么这么多小朋友的作业都是最漂亮的!”我不禁一振,看着小小噘着嘴,我知道是她“不满”的,于是我拉着她拉到身边,“为什么这样说啊?”“老师上课不是说最好的,只有一个吗?”是啊,我忽然想起来,上“比高矮”这节课的时候,我明确地告诉宝宝,“最”只有一个,如今,我自己却犯这样不经意的错误,我对小小说:“对不起,老师刚才说错话了,每个宝宝都很棒。”

  有些时候,我们对宝宝表扬要有度,不能夸大表扬的力度,正如听讲座时候专家说的,表扬要有技巧,忌讳空、虚、大,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真好,真棒”去取代“最优秀”,即使每个孩子在我们心目中都是最棒的,童言无忌,然而童言也值得我们深思!

第12篇教育随笔托班

  我们是一所寄宿制幼儿园。班上有一个性格平和的小姑娘名叫宝宝,平日里每天由姥姥接送,从不住宿。可是,连日来,姥姥不见了,宝宝也住在幼儿园,情绪很不稳定,常常躲在一边抹眼泪。孩子的反常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和她爸爸妈妈通过电话后,我了解到:一向身体硬朗的姥姥,突然查出了癌症,而且已到了晚期。我很是震撼,在安慰家长的同时,我想得更多的是要和孩子一起共渡难关。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体会让孩子感到更安全

  很快,宝宝的反常情绪同样引起了同伴们的关注。"老师,宝宝又哭了。""可能是想爸爸妈妈了吧。""问她,她也不说。"……

  解读与反思: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很为他们的成长感到欣慰。显然,大班初期的孩子们已从只关注自我,渐渐转向关注他人了。他们关注到了同伴情绪的变化,并试图了解和劝慰她,可当觉得自己的能力又达不到时,只能积极求助老师了。

  我知道,教师的体贴、理解能帮助孩子解决众多棘手的情感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用分散孩子们注意力或鼓励他们高兴的方法,把他们的悲伤降低到最低程度,因为正常的悲伤是必要的。我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和理解孩子的悲伤,给孩子更多的安慰、拥抱,用共情的话语让她感到舒适和安全。同时,还要利用同伴之间的关怀、安慰,让孩子的情感得以释放,并通过集体中正常的生活、游戏,慢慢缓解孩子的悲哀。我们要让宝宝感到周围人是理解她的、关心她的,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与教师的爱,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慢慢地从不安、焦虑、痛苦的内心纠结中走出来。

  于是,趁宝宝去盥洗间的机会,我小声地问孩子们:"最近,宝宝情绪不太好,又不告诉大家为什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们该怎么办呢?"

  等宝宝回来后,我带着孩子们的信任与重托,把宝宝搂在怀里,轻声告诉她,小朋友都很关心她,也非常真诚地想帮助她。这时,孩子们悄悄围了过来:"宝宝,你别伤心了,我把我最喜欢的小熊给你玩。""宝宝,今天我陪你住幼儿园。"……

  孩子们的热情打动了她,宝宝一下子放声大哭起来:"我姥姥住医院了。"

  "姥姥住院了,这可怎么办呀?"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

  琼琼说:"前几天,我姥姥也住院了。我妈妈说,哭是没有用的。后来,我就想,快点让姥姥好起来,快点好,后来姥姥就真的好了。""对,老哭也没有用。"孩子们附和着。

  解读与反思:显然,孩子们在极力地迁移自己的原有经验。渐渐地,宝宝的情绪平稳多了。我赞赏地注视着这群可爱的孩子,孩子们向我报以自信的微笑。在我与孩子们进行眼神交流、心灵沟通时,我们彼此建立了一种默契关系。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提高,其发展更多是教育培养、教育环境影响的结果。情绪调控的学习不同于认知教育,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情感经验的积累。所以,就教育途径而言,老师应更多地考虑周围环境以及整个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关心和理解有助于悲伤情绪的倾诉与宣泄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先后去拉宝宝的手,宝宝虽很不情愿,但还是融入了这个小圈子。

  "宝宝快接球。""宝宝快点儿。"小伙伴们故意把得到球的机会留给宝宝,让我很是感动。他们毕竟是一群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啊,能做到如此为他人着想,是何等可爱。在心里,我再一次为孩子们喝彩,为我们的社会性教育喝彩。

  "老师,宝宝笑了。""老师,宝宝可真棒。"孩子们向我报喜。

  "你们也很棒!"我由衷地说。

  院子里,宝宝不但笑了,而且轻盈地在场地上追逐着小球。一旁的老师高兴地说:"宝宝真应该感谢同伴,感谢我们的社会性课程。"

  解读与反思:半年来,何止是宝宝,孩子们在"比比和朋友"社会性的活动中,不知不觉,都已成长了很多。游戏是让孩子克服悲伤的有效方式。老师应该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他们的真实感受,尽情玩耍,从而体会到克服困难之后的愉悦。

  安排适宜的集体生活积极面对悲伤

  好景不长,一周后的一天,宝宝又满脸泪痕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我明白宝宝为什么伤心。

  孩子们把我和宝宝围在中间。宝宝边哭边说:"老师,我姥姥走了,她真的走了。"虽然这个消息我已经知道,但此时此刻,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我还是震惊了,心里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油然而生,忍不住一下子把宝宝搂在怀里。

  "我想我姥姥,也想我妈妈。妈妈总是哭,我姥爷就跪在楼梯上……"看着眼前满脸泪痕的孩子,我突然感到教育的责任和教师沉甸甸的使命。

  "怎样做才能当姥姥还活着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听姥姥最爱听的磁带,行吗?这样就像姥姥在和我们一起听。"格格的话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思路。"玩和姥姥一起玩过的玩具吧?""也可以看和姥姥一起看过的书。"……"这样我会更伤心的。"宝宝又哭了起来。孩子们都有些不知所措。

  "孩子们,"我打破僵局,"我们都知道,遇到伤心的事,我们哭一会儿是可以的,但哭的时间长了是会伤害我们的身体的。动画片里,大耳朵图图也遇到过和我们一样伤心的事,他是怎么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解读与反思:"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每个人都会死吗?"几乎每个孩子都提这样的问题。五六岁的幼儿开始对生命有了懵懵懂懂的感觉。对于死亡问题的不同认识,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乃至一生的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孩子一旦接受了一些荒谬的说法,极有可能会妨害正确观念的建立。因此,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建立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当他们真地接触到悲伤时,就有能力渡过难关。

  向死而生重新面对新生活

  我为孩子们挑选了动画视频。因为死亡教育不仅要引导我们面对死亡和濒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为生命的过程添加意义。

  视频中,"永远地活下去"几个大字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图图和小伙伴们因担心自己的亲人逝去而寝食不安。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班里每一个孩子的心。看完后,孩子们也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虽然没有长生不死的药,但每个人都可以给别人留下些什么:动听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五彩的世界、可爱的孩子……这些礼物永远都是留给我们的,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们,这样每个人就能永远地活下去。

  "宝宝,你姥姥留下什么了吗?"刚看完动画片,有的孩子就迫不及待地问。

  此时,宝宝已经收住了眼泪,她轻轻点点头:"姥姥不会画画,可姥姥会讲许多好听的故事,我都会讲了;姥姥养的小狗还会表演节目呢;姥姥还留下了爸爸、妈妈和姥爷,还留下了照片……"宝宝不停地说着。

  孩子们感到,只要照顾好姥姥的小狗,讲那些好听的故事,常给姥爷做最爱吃的饭菜,照顾好妈妈,不在宝宝身边的姥姥也一定会高兴的。

  我看看大家亲切地说:"当我们失去最亲的人时,我们会很长一段时间感到伤心,这是很正常的。就像你们读过的故事里,竹节虫比比有一天也悄悄地离开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们也十分伤心,但他们记住了比比的样子,记住了比比曾经是他们的朋友,心情就好多了。"

  孩子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宝宝,我们也要记住你姥姥的样子,记住她是我们的朋友。"

  "对。"我接过孩子们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去的痛苦,那是无法改变的,而且会痛苦很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改变我们的心情,留住有关他们的美好回忆,记住他们曾经是我们的亲人、朋友,这才是最重要的。"

  几天后,宝宝妈妈来园了,虽然依然憔悴、消瘦,但精神却好了许多:"齐老师,宝宝可真长大了,可会劝我了,还老照顾我……"望着母女俩远去的背影,我会心地笑了,那都是孩子们的功劳,同时也感到内心一下子轻松了。

  解读与反思:死亡话题对于众多家庭而言都是亲子交流中难以启齿的,但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必然遇到。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孩子们所提出的死亡问题并非是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孩子们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讨论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精神天地。

  死亡话题的讨论可以给幼儿更多对生命的理解,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逃避和压抑反而会使痛苦延长,甚至会在日后引发抑郁。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包括重新面对自己,才能够将情感重新投入到新的关系中,继续有意义地生活。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孩子们遭遇死亡事件、本能地提出一连串关于死亡的问题,作为他们的老师、长辈,我们应准确地接住孩子们抛过来的球,并积极地给与回应,而不能仅仅悲伤地坐在孩子身边。

第13篇教育随笔托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作为一所百年老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一直具有重视利用和创设环境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借助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重点立项课题的开展,我园教师在创设“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环境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实践,一系列精彩的环境课程案例脱颖而出。“斑鸠孵蛋”的故事便是其中的一个。

  设立鸟类观察箱

  虞永平教授曾经谈到,“一个幼儿园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规律的认识是否到位,对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否了解,幼儿教育观念是否正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其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加以判断”“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每一个事物都在诉说着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文化脉动”。

  我园位于历史悠久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幼儿园里古树蓊郁参天、绿意盎然,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鸟儿的天堂!踏进院子,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不绝于耳,与孩子们开心爽朗的笑声相映成趣。枝头树下随处可见鸟儿捉虫觅食的身影,鸟儿的一举一动都能吸引孩子的目光,这也让我们逐渐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教育契机。

  20l5年,正值百年园庆前夕,我园对户外环境进行了两方面调整。一方面,为了满足幼儿的观鸟兴趣,让幼儿更加方便、系统地了解鸟的生活习性,我园管理者充分利用北师大的院系资源,通过跟生命科学学院及网络中心负责人的反复沟通与协调,最终在幼儿园内的不同树上安装了十几个鸟类观察箱,并在幼儿园南楼门口的墙壁上安装了两台电视机。一段时间之后,专门的鸟类研究人员会检查鸟类观察箱,一旦发现有鸟儿进入的痕迹,就在里面安装摄像头,并通过数据线与南楼大门的电视机相连。这样孩子们通过电视机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观察箱中鸟儿的活动情况了。

  另一方面,为了与园内的自然环境更加协调,更好地体现我园树木繁茂、鸟儿成群的特点,我们还对教学楼的外墙面进行了重新装饰,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设计并进行手绘,形成绿树飞鸟的墙面外观图案。

  开展有关乌的主题活动

  孩子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幼儿园环境的变化很快引起了他们的关注,“我们的墙面好漂亮啊”“墙上画的鸟是喜鹊还是乌鸦”“树上挂的箱子是做什么用的”……于是,围绕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很多班级开展了有关鸟的主题活动。

  中四班开展了《我爱小鸟》的主题活动。一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只小文鸟,全班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孩子们在喂养、照顾小鸟的过程中了解了鸟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鸟巢的特点,并通过给小鸟设计鸟巢、制作“爱鸟宣传卡”等形式呼吁全园小朋友爱护小鸟。

  托一班的主题活动由“关于鸟你想知道什么”的话题引出,以孩子们的问题为主线串起了整个主题活动。在了解鸟的分类、鸟的结构基础上,孩子们的关注点聚焦到鸟蛋上,围绕“鸟蛋长什么样”“鸟宝宝是怎么孵出来的”等问题,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包括乌鸡蛋、大雁蛋、鹌鹑蛋、鹅蛋等多种禽类的蛋,并跟孩子们一起利用孵化器观察、记录鸟蛋孵化的过程。

  托三班由孩子们对鸟类观察箱的兴趣延伸到对鸟窝的兴趣,从而引出了《小鸟的家》的主题活动。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到北师大校园里找鸟窝,跟家长到郊外找鸟窝,在观察鸟窝以及进一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鸟窝的外形、用料以及所在位置等特点。之后,孩子们又在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下用各种材料制作了28个不同的鸟窝,并将它们布置在班级环境中,形成了一个立体、生态的鸟窝展示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成了鸟窝专家。

  在这些主题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尽管不同班级的具体探究点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都是围绕幼儿对鸟儿的兴趣点展开,并且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促进幼儿相关经验的整合。

  玉兰树上飞来珠颈斑鸠

  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则使幼儿对鸟儿的兴趣有了新的聚焦点。2015年4月23日,托三班的老师和小朋友忽然发现窗外的玉兰树上有一只大鸟趴在鸟窝里,更让人惊喜的是,鸟窝里居然还有一枚鸟蛋。

  托三班的老师把这个好消息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快被一位家长确定是一只珠颈斑鸠在孵蛋。这只斑鸠的到来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从窗口看玉兰树里的鸟窝非常清楚,这里的观察条件比观察箱好得多。孩子们有机会能观察到斑鸠孵化的奇妙历程。

  其他班级的老师看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带着孩子们到现场观看这只鸟。外地出差的黄园长也从朋友圈看到了这一消息,在肯定各班教师能及时抓住教育契机的同时,积极思考并为孩子们创造着更好的观察条件。为了方便全园小朋友观察,同时也为了减少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对斑鸠孵蛋的干扰,黄园长第一时间联系了北师大网络中心的老师,在楼道窗前安装了摄像头。就这样,其他班的孩子和老师们不用爬到三楼,也可以在自己班的电视机上清晰地看到珠颈斑鸠孵蛋的实时视频了。

  为了丰富孩子们有关珠颈斑鸠的前期经验,我们又特意邀请了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专门研究鸟的王老师,来给孩子们介绍珠颈斑鸠的外形特征、食性、天敌、筑巢、孵卵等情况。王老师谈到,斑鸠通常一次产两枚卵,斑鸠妈妈和爸爸会轮流孵蛋,斑鸠的天敌是乌鸦和喜鹊等等。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对珠颈斑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南楼门口的电视机的屏幕前总是挤满了小脑袋,孩子们边看边议论着,有些小朋友还会在早晚接送的时候让家长带着自己去三楼看斑鸠,自豪地跟家长介绍自己的发现。

  为了方便家长与幼儿更好地进行沟通,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支持幼儿的观察兴趣,我们还在三楼楼道和南楼门口的电视机旁创设了互动墙饰。

  在三楼楼道,托三班小朋友将有关斑鸠的知识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在墙面上。在南楼门口,除了孩子们制作的介绍斑鸠情况的画报,老师们还创设了“斑鸠生命线”互动版块,希望孩子们能将每天观察到的斑鸠孵蛋的情况记录在墙面上。大家共同参与,最终形成斑鸠孵化过程图。

  斑鸠蛋被吃掉之后

  就在孩子们观察兴趣浓厚、一切都向着最好方向发展的时候,五一小长假期间,微信群里突然跳出一个视频,让大家的美好心情瞬间跌落谷底——留守园里的韩师傅发现斑鸠和蛋都没了。经过调取录像,才发现罪魁祸首原来是乌鸦,它把斑鸠蛋吃掉一只叼走一只,丢失蛋宝宝的斑鸠爸妈也飞走了。

  整个假期,老师们都很矛盾,这个真相要不要告诉孩子?孩子们一旦知道真相会不会很难过?是否会对乌鸦产生偏见……反复思考之后,老师们还是在假期结束后跟孩子们进行了沟通。不出所料,孩子们掩饰不住自己的难过、气愤、与惋惜之情。还好,在老师的引导与组织下,孩子们收获了更多宝贵经验。

  托三班的小朋友们合作创编了《珠颈斑鸠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斑鸠夫妇筑巢、孵蛋以及蛋被叼走的整个过程,也在文末表达了对大自然弱肉强食现象的理解。深受感动的热心家长还将这个故事翻译、排版并印刷成中英文两个版本,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套,作为孩子们成长之路上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

  中三班和中四班则通过“给斑鸠妈妈的一封信”的活动,满足了孩子们安慰、保护斑鸠妈妈的情感需求。“斑鸠妈妈,下次你们一定要找个隐蔽的地方孵蛋,别再被乌鸦吃掉了。”“斑鸠妈妈,希望你还能生两个蛋,我会用网捞住乌鸦,好好保护你和蛋宝宝。”“斑鸠妈妈,你不要伤心,总有一天你会生下另两个宝宝的,我送你一束鲜花,你别难过,开心起来吧。”……一封封纯真质朴、爱意满满的信,折射出孩子们对生命的爱与尊重。

  斑鸠走了,喜鹊来了

  2016年春天,婴三班老师无意间在班级窗外的空调架上发现了一只喜鹊在孵蛋,于是马上在班长微信群里进行了分享。基于对大自然中最真实的生命课程的重视,同时也为了满足2015年孩子们没有看到斑鸠蛋完整孵化过程的遗憾,我们再次进行了摄像头的安装工作。由于位置特殊,这次的安装困难重重,在普通梯子难以够到的情况下,最后辗转找来云梯车,才成功架起了摄像头。

  这一次,孩子们的观察条件更加便捷,不仅可以在南楼外的两台电视上看到实时视频,而且可以通过登录幼儿园内部网络,在自己班级的电脑或白板上看到鸟窝的实时视频。

  对喜鹊的观察仍在继续,尽管每个孩子的观察视角和感受体验会各不相同,但是在关注生命、关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收获却都是最真实可感的,这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生命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善于挖掘周围环境中蕴藏的教育契机,通过创设支持性、互动性的教育环境,开展整合性、趣味性的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我园环境课程的核心目标!

 

 

第14篇教育随笔托班

  幼儿教育随笔:熊和石头人

  在一次体育游戏活动《熊和石头人》中由于这个游戏活动反复进行,孩子玩几次感觉没有兴趣,没有新鲜感,所以,我对这个游戏进行创编:教师和小朋友边走边念儿歌:熊和石头人做游戏,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当念到牙时,教师出示一个手指小朋友们要摆出造型当木头人,如果谁先犯规罚谁才艺表演。进行第二遍游戏时,当教师出示两个手指一个小朋友们要找另一个小朋友两两相抱,谁先犯规罚谁俩才艺表演,当教师出示三个手指时要求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或者手拉手都可以。为了考虑游戏的安全系数,教师最多可出四个手指,同时不断提醒幼儿要轻轻地拥抱在一起。

 

  通过本月反复玩这个游戏,发现孩子不厌其烦,而且每次都找到不同的伙伴,孩子的应变能力较强,而且把数学融入其中,在自控能力及大肢体发展方面得到锻炼,经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当教师组织家中的成员也玩这个游戏或者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家的孩子玩得其乐融融。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352921,417978) limit 3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