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与反思16篇

日期:2021-12-1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小班教案与反思16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学反思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教案与反思16篇

第1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大雨与小雨》,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动作或歌声等)表现对强弱力度的理解。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相关ppt,各种自制乐器,幼儿有观察和聆听过大雨和小雨的情形及声音。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复习歌曲《太阳喜欢》。

  今天的天气真正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小朋友们拍手唱。我们来唱一首什么歌?《太阳喜欢》

  二.欣赏歌曲旋律,感受强弱不同。

  1.这首太阳的歌曲真好听,我们的雨朋友也不甘示弱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雨的歌吧!仔细听,里面还藏有一个小秘密呢?

  2.教师弹奏钢琴,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你从这段旋律中找到雨朋友了吗?里面藏了一个什么秘密呢?(大雨和小雨)

  什么时候是大雨?什么时候是小雨?(声音响的是大雨,声音轻的是小雨)

  三.欣赏ppt,进一步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1.让我们来看一看你们找到的小秘密是不是大雨和小雨呢?

  2.请幼儿欣赏ppt,进一步感知大雨和小雨的强弱不同。

  3.提问: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四.多种方式表达强弱力度

  1.动作表现

  (1)大雨和小雨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我们能不能用动作也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呢?

  (2)鼓励引导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对大雨和小雨的不同感受。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4)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2.乐器表现

  小乐器也想来和大雨小雨做朋友。它是想和大雨做朋友还是和小雨做朋友呢?

  请幼儿自选乐器,并能讲述自己选择的理由,尝试表现大雨或小雨。

  五.学唱歌曲

  1.大雨和小雨到底都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范唱,幼儿倾听。

  3.大雨和小雨唱了些什么?他们唱歌的声音一样吗?

  4.我们也一起来唱一唱吧!请幼儿随ppt演唱歌曲,重点表现出强弱对比。

  六.手指游戏:下雨了。

  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淅沥沥,淅沥沥,雨点雨点真调皮。两只小手做雨伞,雨点落在雨伞上,啪啪啪,啪啪啪,小伞小伞遮住我。两只小手做小船,雨点落在船浆上,哗啦啦,哗啦啦,小船开进大海里。

  活动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第2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体育教案:小鸭与狐狸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灵敏和协调,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中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趣。针对我班幼儿在按方向跑、躲闪跑和动作灵活等方面能力较弱的现象。我着手设计了体育活动《小鸭与狐狸》,在活动中,以狐狸捉小鸭为主线,把游戏渗透到练习按方向跑和躲闪跑的体育活动中。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听信号按一定方向跑和在一定范围内躲闪跑,练习动作的灵敏性。

  2、初步具备机智勇敢、互相协助的品德。

  (二)活动准备

  1、红、黄、绿三色塑圈(比幼儿人数少二~三只)。

  2、小朋友戴上头饰扮小鸭子(有红、黄、绿三色蝴蝶结的头饰,每人一只)、教师戴上挂饰扮鸭妈妈、另请一位教师戴上头饰扮狐狸、赶鸭棒一根。

  3、录音机、磁带(音乐三段:小鸭律动音乐、小鸭玩耍音乐、狐狸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开始局部: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来到草地上做休息、鸭走、鸭叫、扑翅膀、喝水等动作。

  (评:幼儿戴上头饰后,马上进入了角色,听音乐做动作时非常投入。)

  2、基本局部:

  (1)游戏:小鸭找家,练习听信号按一定方向跑。

  ①第一次找家:听信号找家。

  师:小朋友们,你们跟着妈妈出来玩高兴吗?让我们先来看看家在那里呀?幼儿兴奋地指着家的方向。

  师:妈妈要看那只小鸭能找到家。教师发出信号,幼儿飞快地去找家,教师看到没有找到家的幼儿:哟!还有两只小鸭还没找到家,看看有没有空房子了。教师帮他们一起找,可是没找到。

  师:他们多可怜呀!我们该怎样协助他呢?

  幼A:我们帮他们造家。

  幼B:请他们和我一起住吧……(许多幼儿就大声地招呼没有找到家的幼儿和自身一起住。)

  师:啊!现在小鸭子们都有家了,真好!

  (评:教师有意少准备了几个家,通过引导,幼儿乐意招呼没有找到家的同伴和自身一起住。游戏中,幼儿都表示出了乐于助人的行为,同时,也体验到了协助同伴的快乐。)

  ②第二次找家:找家时要意识到互相协助。

  师:小朋友们,玩时要注意平安,因为和近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假如狐狸来了,该怎么办呢?

  幼A:我们一起用石头砸它。

  幼B:我们马上跑回家躲好……

  师:回家会比较平安,记住要互相协助。现在,先和妈妈一起做游戏:小鸭小鸭真可爱,扁扁嘴巴呷呷呷,摇摇摆摆来走路,跟着妈妈一起玩。(狐狸音乐响起,狐狸来了。幼儿争相迅速地找家,还会互相招呼同伴一起住。狐狸没捉到小鸭,只好走了。)

  ③第三次找家:按自身蝴蝶结的颜色找对应颜色的家。

  师:狐狸走了,我们可以出去玩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自身漂亮的蝴蝶结是什么颜色的?

  幼A:我的蝴蝶结是红色的。

  幼B:我的是黄色的。

  幼C:我有绿色的蝴蝶结……

  师:下次找家的时候,你们要按自身蝴蝶结的颜色来找家,红色蝴蝶结的,就找红色的家。现在,先和妈妈一起玩。(狐狸音乐响起,幼儿迅速按蝴蝶结的颜色找家。狐狸没抓到鸭子,就走了。)

  (评:教师以鸭妈妈的身份参与游戏,幼儿围在教师身边,一起跳舞、念儿歌,情绪特别愉悦,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能一一听在耳内,记在心间。第三次找家时,幼儿不只能按自身蝴蝶结的颜色来找家,还能意识到要互相协助。活动中师生融为一体,在充溢童趣的游戏之中徘徊。)

  (2)游戏:小鸭躲狐狸,练习在一定范围(半径为3~4米的圆圈)内躲闪跑。

  教师和幼儿一起走到池塘(半径为3~4米的圆圈)边,并跳入池塘中。

  师:啊!池塘水真清呀!池塘水,清又清,小鸭小鸭爱游泳;东游游,西游游,扑扑翅膀真高兴。(狐狸音乐响起,狐狸拿着赶鸭棒走到池塘边。有个别幼儿显得有些紧张。)

  师:小朋友们!水里也很平安,只要你们在池塘里灵活、勇敢地躲来躲去,不要被狐狸赶到岸上去,妈妈也会维护你们的!(幼儿在圆圈内躲闪跑,教师适时地维护躲闪能力弱的幼儿。)

  (评:教师扮演的鸭妈妈一边鼓励小鸭们要灵活些,一边作维护状。个别能力弱的小鸭明显表示出动作不灵活,快要被狐狸赶到岸上时,妈妈就会适时上前,轻轻地拉一把,使小鸭脱离危险,使狐狸捉不到小鸭。小鸭庆幸自身没有被抓住,游戏热情再次高涨。这样躲闪跑的动作有了更多的练习机会,幼儿躲闪跑的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结束局部:

  师、生:哦!狐狸走了,我们战胜狐狸了,可以快乐地游泳、捉鱼吃了?教师和幼儿一起在池塘里做游水、吃鱼、扑翅膀等动作。

  师:天快黑了,小朋友们,我们该回家了。听音乐,小鸭和妈妈一起回家。

  三、活动反思

  1、良好游戏环境的创设、有趣游戏情节的构思,为本次活动的胜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幼儿在游戏中充溢乐趣地锻炼身体、提高技能。在活动中,时而兴奋、时而紧张、时而又欢呼雀跃,对体育活动活动充溢了兴趣。

  2、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在练习按一定方向跑的过程中,每一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次,单纯要求幼儿听信号找家;第二次,融入了品德行为要求,针对小班幼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去考虑、关心他人的现象,我故意少准备了两个家,旨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要求幼儿找家时意识到要互相协助;第三次在上两次的基础上要求幼儿对应跑,就是按自身头饰上蝴蝶结的颜色找对应颜色的家。这样就防止了重复游戏的枯燥乏味,不同的要求使幼儿始终对活动充溢了兴趣。

  3、注意个别差别,提高每个幼儿的游戏积极性。

  小班幼儿之间动作的差别性是非常明显的,教师能注意个别差别,在游戏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同时以鼓励的口吻和细小的动作,使能力差的幼儿同样坚持耐久的游戏积极性。如:当狐狸拿着赶鸭棒到池塘边赶鸭子,个别能力弱的小鸭明显表示出动作的不灵活,妈妈就会适时上前协助。这一方面提高了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同时使幼儿躲闪跑的动作有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4、配上与活动情景相匹配的音乐、儿歌,使整个活动更为活泼生动。

  小鸭子们在玩耍、游戏时念上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同时配上轻松、跳跃的音乐,小鸭子们玩得更带劲了;狐狸出来时,又配以低沉的音乐,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第3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能听信号活动。

  2、能双脚跳。

  活动准备:

  平衡木、弓型门、萝卜、磁带、小河、沙包、大灰狼、小白兔、帽子。

  活动过程:

  1、今天天气特别好,兔妈妈带你们拔罗卜,你们高兴吗?我们先跟着兔妈妈排好队,做一下准备(放音乐),先听音乐走队,边走边说歌谣,走走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说话,不回头,走个圆圈象皮球。然后再喊口号,锻练身体,保卫祖国,锻练身体,迎接奥运。

  2、听音乐做小动物模仿动作。

  3、现在兔妈妈要带你门去拔萝卜,我们要跳过小河,走过小桥,钻过山洞(老师先示范),然后象小兔子一样双脚跳到草地上拔个大萝卜再双脚跳着把大萝卜送回家。老师观察幼儿并边指导边带幼儿一起跳。

  4、老师纠正动作并指导幼儿再做一遍,拔完后出现大灰狼,兔妈妈带小兔赶紧跺回家,大灰狼很可怕,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打跑

  5、在做一便,大灰狼又来了,兔妈妈准备了许多大石头,咱们拿石头把大灰狼打跑,鼓励幼儿真勇敢。

  6、教师组织幼儿拿沙包一物多玩。

  活动反思

  1、我为幼儿制定的双脚跳的目标幼儿基本都能完成。

  2、首先幼儿的兴趣性很高,自始至终幼儿都有极高的兴趣性,另外,老师所配的.音乐也有感染力,能提高整个活动的兴趣性轰托气氛。幼儿在欢乐的乐曲中开展体育活动即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真正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在游戏中,大多数幼儿都能完成双脚跳的动做,但我发现有的幼儿不太会双脚跳。如李饶。徐博发等个别幼儿还应多关注这样的孩子。

  4、出忽老师的意料,许多幼儿看到大灰狼没有恐惧感。他们都很勇敢。只有李静莹,发发喧喧有一点害怕。

  _ 儿童网

第4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教学要求: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例5的情景图,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橡皮的单价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

  二、探究

  1、教学例5。

  师:按照刚才同学们的回答,0.3和0.30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板书:0.3=0.30,在等号上加“?”),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0.3=0.30?

  (小组内互说,再集体交流。注意引导出三种方法:在课前应准备方格图、数位顺序表。)

  2、教学试一试。

  出示:比较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大小

  师:猜一猜哪个最大?

  让生在刻度尺上找一找,得出结论(板书:100毫米=10厘米=1分米)

  师:能不能把这三个数量用“米”做单位表示出?

  追问学生:你能比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为什么?(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100米=0.10米=0.1米

  3、总结和归纳。

  问: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揭示小数性质的内容,同时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问:那整数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去掉小数中不在末尾的“0”可以吗?(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如果去掉的不是末尾的“0”,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4、教学例6。

  出示例6的情景图,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答案。

  问:为什么有些“0”不可以去掉?

  说明: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5、教学试一试。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除了可以把小数化简,还可以根据要求把小数进行改写。(出示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说说改写的依据,为什么添“0”的个数是不同的。(重点评讲学生的错例。)

  6、练一练。

  (1)学生练习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2)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后提问:为什么第一组两个数是相等的,而第二组两个数不相等?

  三、应用。

  1、判断: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它的大小不变。()

  (2)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它的大小不变。()

  (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它的大小不变。()

  2、练习六1

  让生独立完成,组内互查,

  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说说理由。

  3、练习六2

  练习后问:问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0连起来?

  4、练习六5

  练习后说明:用“元”做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用两位小数表示。

  四、总结。

  说说这课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六3、4

  课后反思:

  由于在课前对学生考虑的不够周全,本以为依据已推导出的两条小数等式学生会轻而易举的得出小数性质内容的,但没想到在课堂上举手的学生不多,而且回答时不是很到位,比较零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从两条小数等式中得出结论,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反复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导致后面的练习题没有全部在课堂上完成。反思这堂课,在当时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推导,让学生照样子再写出一些类似的等式,在仿写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到它们之间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得出变化的规律。

第5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四甲五年级备课组

  [案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在研究什么知识呢?

  生(七嘴八舌自由说):我们在学分数,在学通分,约分……

  师:那好,请你在老师发你的白纸上,任意写两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先自己思考有多少种方法比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比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

  1、学生先自主探究。

  2、再四人小组交流。

  三、小组汇报:(教师通过巡视,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1、师:这两个分数,你们是怎么比的呢?

  生:我们组采用了两种方法:

  ⑴我们采用通分的方法,可以把分母化成相同,分母相同的话,可以比出大小来了。

  ⑵我们还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利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来比。

  另一生(迫不及待要补充):我觉得既然化成分母相同可以比大小,那么也可以化成分子相同来比大小。

  师(故作惊讶状):哦,那怎么化呢?

  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哦,你真会动脑筋!那这种方法我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

  生:叫通分子吧。(其余学生认同)又有一生要补充:还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比:

  从图上一看就知道大小了。

  师:是啊,真是一种直观的方法。而且你的美术功底也不错,画的线段图真漂亮!(受表扬学生很开心)

  2生:我们组除了采用通分母、通分子的方法外,我们小组又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方法。

  师:哦,是吗?又有一种特殊方法啊,其他同学想不想听呢?

  (学生都特别好奇)

  生:用1-要比较的分数,也就是说离1还差,而离1还相差。因为>,所以反过来说要大。

  (有学生还是懵懂状态)继而教师点拨:如何才能更清楚的让大家明白呢?

  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

  师又问:那这两个分数能不能采用化小数的方法比呢?

  生:不行。因为6除以7除不尽。8除以9也除不尽。

  (教师沉默不语)

  有一生动笔后反驳:行的,除到能比出大小就可以了。比如=6÷7=0.85……=8÷9=0.88……在十分位上就能比出大小了。

  师(微笑):你真有研究精神!

  3、生:我们写的这两个分数,一约分就能比大小了。其他通分、通分子、画图的方法也行,但是我们认为约分最简单了。=;=。因为<,所以<。

  师(点头赞许):其他同学感觉呢?

  (学生都能感受到在这一题中约分的简便性。)

  4、生:我觉得我们组中的这两个分数,一看就知道大小了。

  师:有这么简单的方法吗?

  生很自豪:因为,3是6的一半,是取了单位“1”的一半,而5比9的一半要多,说明是取了单位“1”的一半要多一点。所以肯定要大。

  (老师和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小竞赛:看谁比得快。

  ○5○5○7○6

  五、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1:我发现通分在任何一道题目中都能用。

  生2:我知道了比分子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除了通分外,还有很多方法。

  生3:我觉得比分数的大小,应该先观察,然后找到最简便的方法。不要一拿上来,就去通分。

  [反思]

  用亲切的谈话导入本节新课,

  让学生感觉轻松自然。同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任意写分数,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从学生课堂表现看,有学生无从入手,不知道怎么写;有学生能写出两个分数,但比较方法比较单一;也有部分学生,既能写出利于研究的分数,也能思考出多种方法比大小,但不够全面。有这样的表现是课堂的真实,课堂原本是由知识能力不同、个性不同的学生组成的。

  采用先自主再小组合作的方式,我觉得比较好。因为没有学生个人静心、深入的思考,就无法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想法。没有学生自主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只是流于形式,只是小组中几个好学生的表演。有了学生自主的思考,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小组交流中,他会带着问题认真听。

  记得冰心老人说过一句话:“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地得到开发,个性才能最大地得到张扬,创新意识才能最优化地得到培养。当然这里所说的“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指在有组织地、有计划地指导下的“自由”。

第6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

  出示教材的平面图

  师:你能根据平面图中的信息提两个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并口头列式。

  生:房间面积是多少?3.6×2.8

  生:阳台的面积有多大?2.8×1.15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何共同点?

  生(齐答):都是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方法

  1、估算

  师、你能先估计一下:这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生、比6平方米多。因为我把3.6米看成3米,2.8米看成2米,两个因数都看小了。

  生、比12平方米小。因为我把3.6米看成4米,2.8米看成3米,两个因数都看大了。

  生、在9平方米左右。因为两个因数中一个因数看大了,另一个因数看小了。

  2、探索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在6平方米到12平方米之间,或者在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生、尝试竖式计算

  ……

  反思:

  对于计算教学,以前我总感觉到: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会算。就自认为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但这样教学下来,发现学生在作业中计算正确率不高。在执教《小数乘小数》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出示的平面图,启发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出算式,接着并没有急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而是让学生先估计:房间、阳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了结果。这时教师问:如果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得数多少?学生意识到笔算,然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认知经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己尝试笔算,通过比较估算与笔算的结果,学生自然感觉到哪种笔算方法是正确的。作业的反馈发现,效果很好。从此,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估算的好习惯,估算、笔算是一个缺一不可的计算过程。

第7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师:再过几天我们学校五年级同学要到张謇故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挑选饮料,做好准备工作。(出示:超市部分饮料或矿泉水的价目表)

  师:每位同学为小组中的同学挑选一种饮料。(小组中有四人,应买同样的四份。)你们能算出购买这种饮料应付的总钱数吗?

  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生1:我选的是每瓶1.5元的矿泉水。1.5+1.5+1.5+1.5,一共花了6元钱。

  生2:我买的是每瓶2.2元的绿茶。我是这样想的,22角乘4得88角,也就是8.8元。

  生3:我买的也是每瓶2.2元的绿茶。2元乘4是8元,0.2元乘4是0.8元,一共要花8.8元。

  师:你怎么知道0.2乘4等于0.8元呢?

  生3:把0.2扩大10倍是2,2乘4等于8,所以0.2乘4就等于0.8。

  生4:我买了橙汁饮料,每瓶2.8元。列式2.8×4。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我先算出28乘4等于112,再把112缩小10倍,就是11.2元。

  生5:我买的是蒙牛酸酸乳,每包1.6元。我也是用竖式计算的,只是在列竖式时用1.6乘4而不是用16乘4,方法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

  师:我们还想听一遍。

  生5:先把1.6看作16,16乘4的积是84,然后再把84缩小10倍,点上小数点。

  师:今天我们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6: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小数扩大10倍变成整数,按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算出积,然后把积再缩小10倍,得到正确的结果。

  师:如果每位同学最多可用3.5元,算算两个小组同学应花多少元?

  学生解答后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得数末尾的“0”怎样处理。(学生讨论后,同意应先点小数点,再划去“O”。)

  师:那么全班同学老师至少应该准备多少元钱?

  生7:用3.5元乘48人,应准备168元。

  生8:每组4人,用14元,共12组,应准备168元。

  师:在计算小数的乘以整数时,一般是按生6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较方便,也不容易出错。

  (反思)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运用现实的生动有趣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始,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饮料”的情境,即每位学生为小组中的四位同学选择一份饮料,并计算出自己所选择的饮料的总价。由于每瓶饮料的单价大都是小数,每组买的都是四份,所以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由于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就是学习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浅层面上。本节课,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购买各种饮料并计算出应

  付多少钱,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三、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理解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整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右边对齐而不是和小数点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O”。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

第8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走进儿童的生活,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拓展他们心灵的空间。

  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师,当我面对同一节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教学时,只因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使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出现不同,从而在三个班教出了三个不同的结果。面对这三个不同的结果,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

  第一次探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好大的一个家》主题单元中的第一课,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我国的民族认知和民族团结教育。第一堂课的教学,我按照传统的做法,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和教参,直到自认为所有的内容都吃透了,也准备充分了,才走进课堂。我预料: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民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生活中没有人为民族挂牌。因此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学生的提问。上课了,我用问话的形式开了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民族’这个词吗?”

  生:“知道!”

  “你喜欢哪个民族?”

  生:(沉默,茫然,没有回答)

  “那你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威海族的。”

  生:“中国族的。”

  ……

  孩子们没有任何疑问,也没有任何兴趣,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于是,我费尽了口舌,从民族的生活习惯到民族的风俗文化,自认为很尽力、很到位、很清楚地讲了一节课,但从学生的表情看,“民族”留给孩子们的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遥远的感觉,他们并没有获取知识的快感和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认知。我知道我失败了。

  后面还有两个班要上这一课,我应该怎么办?

  第二次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使学生成为“乐之者”,才能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对孩子的巨大吸引力。我重新备课,利用网络技术下载了大量的民族生活图片,并精心选取了几个人口较多的民族(蒙古、维吾尔、藏族、傣族、朝鲜)风俗的音像片段,经过剪裁重新组合,还利用这些资源,制成了精美的拼图游戏。把整堂课设计成教师提供资料、学生有选择地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的学习过程。

  新的一课开始了——

  “哇!——”,“啊!——”在一片惊叹声,几十双小眼儿不由自主地瞪得圆圆的,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

  “真美!”

  “真好!”

  “蒙古人接待客人真有趣!”

  “维吾尔族人的房子真漂亮!”

  “傣族人的孔雀舞真好看!”

  ……

  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用动感的画面,多变的音响把人的思维、情感带入某一时空,实现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和认识,这是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当孩子们的眼前出现美丽的葡萄架,一望无际的草原,奔腾的马群,热闹的泼水节,隆重的望果节……“民族”的一切都在撞击着他们的心灵。

  孩子们坐在电脑前,迫不及待地点击着画面。

  拼图游戏开始了,几个小脑袋这一堆、那一簇地凑在一起,嘀嘀咕咕、指指点点,不一会儿,成功后此起彼伏的低呼声又充盈着教室的每一角落……

  信息技术带来的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这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对民族知识的探究。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里有一份激动:我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一堂课上得确实很成功!

  回到办公室,我兴奋地回味着刚才课堂上的一幕幕情景,高兴之余,我心里掠过一丝疑问:难道这一课就真的这么好吗?就没有一点遗憾和不足吗?能称得上是一堂完美无缺、经得起推敲的课吗?我重新审视这堂课。

  我发现,孩子们在这堂课中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惊喜和好奇,而其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却没有被凸显出来,“品德”与“生活”两个词被淡化。

  第三次探究

  我重新进行思考:课标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是什么?这一课的编写目的又是什么?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达到了这一要求?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我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我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吗?还有哪些地方资源没有被我充分利用?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这篇文章编写的目的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对于国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正确地进行交往,才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这才是我们这一课的核心。而这一点,我原来忽略了。于是,我豁然开朗:原来我这一堂课的轰轰烈烈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的翻版,我不过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罢了。我还有一个班的课要上,我决定再次重新设计这堂课。

  我查阅了威海族方面的有关资料,发现威海有46个少数民族居住,我回想我所接触的少数民族,我们班的学生中就有从延边地区来的朝鲜族,我们在华联门口繁华的街道上,还常常会看到从新疆来卖葡萄干的维吾尔

  族人和卖土特产的西藏人……我找到了设计灵感。

  新的一堂课又开始了。我精神焕发地走进了教室。

  “小朋友,林老师是汉族人,每到春节,我们全家人都要凑到一起包饺子吃。到了元宵节,要吃汤圆……你呢?能告诉我,你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我也是汉族的,过春节我们家还要剪窗花呢!”

  生:“我也是,过春节一定要吃鱼!”

  ……

  “有没有不是汉族的小朋友?”

  生:我是鲜族的。

  “能给我们说说你们家里人都爱吃什么?过什么节?怎样过节吗?”

  生:我家爱吃打糕。过节时大家要凑到一起比赛打秋千,还要比赛走,是顶着一个大坛子走……

  从自己、自己身边的人认起,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了解、认识民族,这让孩子们感到“民族”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真切的感受让孩子轻松地理解了“民族”这个词。

  接下来,我又贯穿运用了上节课的多媒体精华,最后,我还特意增加了一个环节:

  “小朋友,如果现在你到了蒙古族,主人为你唱了祝酒歌,献了哈达,你会怎么做?

  (一生表演接受哈达,敬天地后喝酒的动作)

  “如果你到了傣族,人们向你身上泼了一大盆水,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感到很幸福,泼的水越多,说明他们送给我的祝福越多。”

  “如果有别的民族的人到我们威海来,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生:“请他吃威海的大虾!”

  生:若是回族的,不能用猪肉招待客人。

  生:“带他游刘公岛!”

  ……

  一份亲情增加在孩子们的心中。这时音乐响起来:“56个民族,56枝花……”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此时的歌声已分明融入了孩子们的幸福和自豪,孩子们的心灵空间被拓宽了。

  体会和感悟

  一堂课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结果,这使我感触很深。我理解到,越是生活的,越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帮助孩子们学会“做人”,才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品德对一个孩子来说,影响着他一生的成长。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教师,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

第9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景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饿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小数,那关于小数,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有所了解了,能告诉老师,你们已经掌握了那些关于小数的知识了呢?

  二、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

  1、生活中,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小数,在你的本子上写一个。

  2、老师先来说,我在学校小卖部里了解到,一块橡皮0.3元,一个信封0.05元,而一本数学本要0.48元。(板书三个小数)你们呢?

  3、结合板书介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说明两位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认识的。

  4、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说明是从小数点开始,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5、会读了吗?考考大家!出示练习小黑板。(读下面一些小数,并说说是几位小数)

  6、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小数。回忆一下,0.3元是多少钱?用分数表示是一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那0.05元呢?又是多少元?写成分数又是几分之几呢?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说明5/100还可以写成0.05)

  7、0.48元又是多少元呢?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呢?说说你的想法?

  8、结合板书或补充一些例子,讲解。

  9、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以及他们所对应的分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组织交流、汇报)

  三、迁移教学三位小数,得出小数的意义。

  1、学习了两位小数。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应用到小数,不光是商品的价格,还比如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完成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和高度,把册来年感的结果记录下来。

  2、交流讨论

  17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为什么?写成小数呢?

  3、6毫米呢?写成分数是多少?怎样想的?

  4、教师说明:6/1000米我们也可以写成0.006米(板书)

  5、补充举例:那么8毫米呢?15毫米呢?(板书)

  6、说明:这些都是三位小数,想一想,小数还可能有?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个。说明小数是有无限个的。

  7、下面,在请你观察一下三位小数以及他的分数,你又有怎样的发现?(组织交流)那四位小数呢?结合前面的发现,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于小数和分数的?

  8、汇报。说明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9、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认真地阅读一下数学书的第28、29页,把我们刚刚学会的知识在好好梳理一遍,要知道看书也是一种十分好的学习方式。

  四、巩固新知

  1、对口令

  说明:老师说一个分数,你就对一个小数,老师出小数,你就对分数。

  2、读一读下面的三段话。要求把其中的小数改写成分数,分数改写成小数。

  1、三星佳美超市进行促销活动,下列商品统统惊爆价:清风面纸每包0.6元,金锣火腿肠每根0.65元,0.125升的旺仔牛奶每盒0.95元,2B铅笔每支0.2元。

  2、金丝猴可以说是最漂亮的猴子。他因身披光亮如丝的金黄色长毛而得名,背部毛最长可达63/100厘米。金丝猴四肢粗壮,体长约50/100厘米~82/100厘米,金丝猴最为亮丽,毛色金里透红,十分惹人喜爱。

  3、红腹锦鸡又名金鸡、红鸡,体长1米65厘米,红腹锦鸡是我国的特产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4、天才=1/100的天赋+99/100的汗水。

  五、课堂小结

  结合第

  四句话小结。

  六、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

  课后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心中想着要给大家呈现一节味汁浓郁的数学课,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新知,理解运用,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他们自己交流感悟,得出结论。

  因为是一节概念课,并且这些概念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而且一位小数的认识又是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的,学生遗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新旧知的连接点又少。总之,给我的感觉,这节课不好上。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做了这么几个工作:1、重组了例题。把两个例题分别分解到了“找生活中的数”与“测量活动”中,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想加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两个例题应该不会太难。2、分散了难点。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我教学了小数的读写方法,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知识,并且让他们基本理解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然后再顺势迁移教学三位小数,最后得出小数的.意义,这样对于结论的得出,学生感到不是很难。

  3、重视了学生自己提炼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个小数的意义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得出的,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会有很大的帮助。4、课终的看书活动,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当然,在课堂实施的时候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学生的读数竟然与分数混淆起来,我想这是我对学情把握的不准,忘记了分数也是学生在三年级时学的,应在课前或课中对这些内容做必要的复习与练习。其次,课堂的交流总是这么几个同学在撑场面,如何让更多的孩子真正参与,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呢?数学教学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怎样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关于学习方式,怎样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提出来,恳请大家给予解答。

第10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目标预设: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重点:理解掌握除数的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预案:

  一、导入揭题

  番茄每千克3元,妈妈用去7。98元,买了多少千克?

  如果用来买鸡蛋,可以买多少千克呢?鸡蛋每千克4。2元。

  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何不同?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探索

  估计一下商是多少。

  2.深入探索

  思考:7.98÷4.2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利用商不变规律把4。2从小数转化成整数。

  3.指导竖式书写

  4.学生练习。

  5.验算证明计算是否正确,估算是否合理。

  注意用原数验算

  6.总结: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三、练习深化

  1.练一练第1题(略作调整)

  你能转化下面的除法算式吗?(见练习纸)

  (1)横式移位练习

  学生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2)竖式移位练习

  说说是怎样转化的,提醒学生注意0的处理。

  2.练一练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见练习纸)

  教师巡视,注意纠正错误。

  根据作业情况出示错题让学生改正。(练习十七第2题)

  3.尝试口算

  4.练习十七第3题(见练习纸)

  先算一算,填表。

  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4题上面一行、第五题。

  六、课外拓展

  每日一题:思考题

  教后反思: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在小数点移动规律、商不变规律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遵循“转化”的思想,努力引导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当学生理解了转化的过程后,学生就在转化后的竖式中直接进行计算,不能看到原来的算式。教师在课堂中给予一定的指导。接下来就根据班上的情况,练习横式的移位,竖式的移位。这部分顺利解决后,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第11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意图

  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丧,产生挫败感。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3.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制作转盘,并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设计意图。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适时拿出魔术袋,引出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游戏设3个奖项:一等奖1个文具盒,二等奖1支铅笔,三等奖1粒糖。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让大家继续体验,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第12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活动背景:

  老师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起着决定的作用。人们赞誉老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打开孩子心灵中智慧的大门;人们称颂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他们能够把孩子的生命雕塑得更高尚……培养孩子尊敬老师,在金色九月,秋风送爽,在这个如诗似画的季节,迎来了最值得共庆的日子,为庆祝教师节,开展了“老师老师我爱你”主题教育活动。老师们根据这次的教师节契机,开展了这次活动,中班组的幼儿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他们通过《我为老师做朵花》、《献给老师的贺卡》等活动,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将关爱老师的活动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如通过音乐活动《老师,老师我爱你》、社会《老师的工作》、《教师节》等,引导孩子在唱唱、跳跳、说说、做做中,加深了对教师节的认识,有效激发孩子尊敬老师的情感。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表情的唱歌,体验热爱教师的情感,能表现出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

  歌曲:《老师老师我爱你》

  1= D 3/4

  3455|66 5 -|12 3 3|54 3 -|

  春雨春雨 我爱 你, 你的 歌 儿 甜蜜 蜜,

  老师老师 我爱 你, 你的 话 儿 甜蜜 蜜,

  32 1 6|12 3 5|66 5 3|22 1 -||

  唱得 花 儿 齐开 放, 我们 祖 国 更美 丽。

  教育 我 们 快快 长, 长大 为 国 出大 力。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并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及顿音的唱法。

  活动准备

  1、准备绘图纸、图片。

  2、歌曲磁带、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通过谈话9月10日教师节引出课题《老师,老师我爱你》(小朋友的成长进步离不开老师,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很喜欢老师)。

  二、教师式范

  运用清唱的形式范唱歌曲,让幼儿初步理解歌词,感染愉快情绪,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三、记忆歌词

  通过歌词朗诵与图谱匹配以及身体动作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歌曲,记忆歌词。

  1、通过形象直观性图谱清唱歌曲。提问谈话图中有什么,春雨代表什么——(老师),花儿——小朋友……

  2、幼儿跟教师一同歌词朗诵,并跟唱副歌部分。

  3、运用跟唱、轻声唱、接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形式巩固幼儿歌曲的学习。

  4、教师和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中教师要逐步退出。

  四、幼儿和教师一起探索歌曲的演唱风格。

  1、幼儿用三拍子的节奏形式表现,抒发歌曲的情感。

  2、认识顿音和学习顿音的演唱特点。

  五、师幼共同表演唱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唱,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

  活动反思:

  此次教师节主题活动,促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力。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她所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儿,而在进入幼儿园后的全部生活内 容都是在老师的护理和照料下进行的。每天我们都做着几乎同样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确是那N的重要。使孩子经常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挥成长的潜力。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慈母般的爱心,还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才能受到幼儿的尊敬。 其实,一件平常小事说着容易可做起来很难。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孩子们心中的好朋友、好老师是我的幸福!

第13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设计思路: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活动准备: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活动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

  活动流程: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

  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不能只注重教学的步骤,而没有真正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反思,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教学活动安排,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通过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实践整理,我感知到了活动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为了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理想,我更要有勇气面对我的失败,努力去改正自己的教学失误,切实自己的教学能力,以达到追求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14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设计意图】    当今社会的家庭结构,往往导致很多孩子处于“独我”的教育环境。“不愿分享”,这是十分明显的特点。培养孩子分享不是一天一时就能形成的,需要时间、时机,当然也需要策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一点一滴地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共享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及录像,引导幼儿分析、讨论,了解一些朋友间交往的方法。    2、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友好协商,才能获得友情,感受快乐。    3、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活动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活动准备】    1、信箱背景,信(有画面),摄像机,事先录好的录像(幼儿生活中的一些交往情景),多媒体课件1、课件2。    2、创设四个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人数,准备一些玩具、书等新奇的东西)。    3、墙面布置“快乐屋”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遇事常常自我为中心,做事不顾及他人,交往意识越来越差,交往的能力也不高。例如:不能与他人共同拥有一个玩具,甚至有些幼儿还有很明显的攻击性。(如为了争抢玩具出现打、推、挠、咬等行为。)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得孤僻,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自己呆滞地坐在一旁等;针对幼儿的这一认知发展特点,作为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指导幼儿怎样与朋友交往,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获得认知和体验,感受主动地帮助别人、做事互相谦让,不仅会给对方带去快乐,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了。    【活动过程】    一、出示信箱,引起兴趣:    1、师:“又到看宝宝信箱的时候了,我们来看看今天谁的信箱里有信?”    2、师读信(一封有关幼儿在家里能与客人有礼貌的说话的表扬信),师问:“xx,你听后有什么感觉?”    幼1:说话有礼貌,谁都会喜欢的。    幼2:客人表扬xx,他一定很高兴、很快乐。    3、师:为什么会高兴和快乐?在生活中,小朋友做哪些事情还会感到快乐?”    应对措施:如果幼儿说不出什么是快乐或不快乐的事情,师引导“快乐”一词的含义。    幼1:说话有礼貌,大人们会夸奖我们,说我们是懂事的好孩子。    幼2:老师喜欢有礼貌的孩子,所以我们会高兴。    幼3:帮助小朋友系鞋带,我很快乐。    幼4:小朋友跌倒了,我把他扶起来,我会很高兴。……    评析:《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倾听的能力,并营造幼儿积极参与的语言氛围,在这一环节让幼儿说出自己对信的内容的理解,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引出下一个环节    师:我这里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不知道是快乐的事情,还是不快乐的事情,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1,引导讨论:    1、画面上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两个小男孩正在夺抢玩具枪的课件)    2、他们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明明横眉立目,冬冬流着眼泪)    3、他们这样做会快乐吗?为什么?    幼1:他们都不会快乐的。    幼2:这样做很没礼貌,他们没有互相谦让。    幼3:如果把玩具枪抢坏了,谁也完不成了,他们就高兴不了了。    幼4:如果没有打仗的伙伴了,一个人玩玩具枪也不好玩。    3、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他们,让他们都高兴起来?    实录:幼1: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不应该抢。    幼2:应该大家一起分享玩具,这样才会快乐。    幼3:明明应该让着冬冬,哥哥要学会照顾弟弟。    幼4:明明和冬冬应该好好商量谁先玩,谁后玩,这样就不会打架了。    评析:《纲要》中指出:“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认为,教师应该给幼儿更多的时间来发言,而且应该要求幼儿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初步引导幼儿分析、讨论,了解一些朋友间交往的方法。    4、再次观看课件2(课件内容:明明主动把枪让给冬冬玩,并说:“冬冬你小,还是你先玩吧,冬冬高兴得说声“谢谢”,两人都高兴得笑了。)说一说:“明明和冬冬快乐吗?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解决问题的好多种办法,这说明活动前幼儿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这与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引出下一环节    师:“瞧,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播放录像(提前录好的有关幼儿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1、让幼儿观察录像中有哪些快乐的事情;有哪些不快乐的事情?(录像内容:①一个幼儿主动帮助小朋友系鞋带,并说了一些有礼貌的用语。②小朋友在排队洗手时互相挤③小朋友在活动区里能友好合作④大姐姐把正在哭着的小弟弟送回教室⑤两个小朋友正在吵架,另外一个小朋友给他们说和好了)    2、xx事情为什么是不快乐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幼1:一个小朋友主动帮助系鞋带,他会很快乐,因为他帮助别人做好事了,所以会很快乐。    幼2:洗手时应排队,不排队会很挤、很乱,这样我会很不高兴。    幼3:我们都会说:“对不起、没关系”就会很快乐。……    评析:《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看的录像内容具有一定的判断力,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样通过初步感知及再次渗透,让幼儿了解朋友间的交往方法,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3、在与小朋友玩耍时,都会遇到哪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在此我们会使用哪些礼貌用语。    (师提示:如果你想玩别人东西时,应该怎样做、怎样说…)    评析:幼儿根据上述环节的情感经验,能说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些礼貌用语。    引出下一环节    师:“今天活动室里开设了许多活动区域,想一想应该怎样与小伙伴一起玩。”    四、创设情景,幼儿体验:    幼儿自由结伴,分别到已创设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玩,教师当场捕捉有价值的进行录像。    评析:创设情境让幼儿来体验礼貌交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教师最好也要深入其中,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    五、播放刚才幼儿游戏实况录像,再次讨论:    1、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你们喜欢和谁在一起?快乐吗?为什么?    2、幼儿情景表演    应对措施:如果幼儿表演遇到困难,教师可随机进入角色与幼儿一起表演。    (1)体验想玩别人的东西时,应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要别人东西玩,可以有很多方法解决,关键要有礼貌,征得对方同意,大家一起玩既是快乐的,又会有很多朋友。    (2)想借东西时,应该怎样说?    小结:如果想像别人借东西,必须说一些礼貌的话,这样别人才会高兴的给你使用。    (3)别人遇到困难了,你看见后会怎样做?(模仿一些交往的方法,如礼貌用语等)    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主动地帮助别人,不仅会给对方带去快乐,同时你自己也会很快了。    评析: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情境表演进一步了解一些朋友间交往的方法,体验友好协商,才能获得友情,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受快乐。    【活动延伸】    展示“快乐屋”墙饰    师小结: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一些快乐的事情,如果你的快乐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那么,你将会得到一颗快乐星放到快乐屋里,小朋友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能够依据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创设情境激起幼儿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冲突    2、活动设计清晰,能按预设的活动环节展开教学活动,活动中各环节的过渡自然。    3、努力领悟《纲要》精神,在活动中,力争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积极的、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师适时的提问、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讲述,在整个活动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5、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不足之处:    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不是很好,部分孩子不能说完整话;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干预的有些多,(即给予的命题有些多),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总之,通过活动的教学,既有成功的收获,也有不足。不过,我将不懈努力。让孩子们放飞快乐,尽情的回味着分享快乐的愉悦。通过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第15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活动设计】    薯条是小朋友生活中常见的非常爱吃的食物。于是结合本班撕贴的美术特色,让幼儿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并能够顺着直线撕纸片,设计了此次活动《做薯条》。活动以帮助螃蟹老板做薯条的故事情景贯穿,并品尝自己做的薯条,让幼儿感受做薯条和吃薯条的乐趣。同时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沿着直线撕成条状。    2、体验制作薯条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薯条盒,画有线条的黄色手工纸,自制课件。    【重点难点】    沿着直线撕成条状;撕线条的时候粗细均匀。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PPT:小蟹汉堡店播放语音(蟹老板):欢迎来到小蟹汉堡店,我们这里有美味的汉堡包、果汁、鸡块和薯条。今天的客人好多呀,我们的服务员都忙不过来啦,小朋友们愿意帮帮我们吗?    2、今天的薯条都卖完了,还有好多顾客等着买我们的薯条,你们可以帮忙做薯条吗?    小结:我们一起帮蟹老板制作薯条,客人还等着吃呢。    二、制作薯条,体验乐趣。    1、你们吃过薯条吗?薯条是什么味道?    2、薯条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黄色的长条状)    3、蟹老板还有话要对我们说,播放语音(蟹老板):薯条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每根薯条要一样粗细哦!    4、教师示范撕薯条:看到纸上画的线条吗?我们沿着线条慢慢撕下去,把撕下的薯条装进盒子里。制作的薯条要的时候要直。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享薯条,体验乐趣。    1、薯条都做好了吗?老师要把你们做的薯条送到汉堡店去了(播放PPT)    2、播放语音(蟹老板):真是太感谢小朋友啦,顾客说你们的薯条做得很好吃呢!谢谢小朋友哦!    小结:小朋友,今天帮蟹老板做薯条辛苦啦,现在你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尝尝你们做的薯条啦。    四、作品展示小朋友的薯条。    【教学反思】    对于薯条幼儿都不陌生,在进行谈话活动时,幼儿们能从生活中看到过的、吃到过的薯条展开讨论,说起来是滔滔不绝。通过教师在活动中的启发,在制作中,幼儿能大胆的进行设想,并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装饰,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举手询问老师。整个活动幼儿兴趣浓厚,手工制作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第16篇小班教案与反思

  到了中班,孩子们交朋友的愿望和能力都有了飞跃,大家都渴望拥有朋友。故事《长颈鹿与小乌龟》深受孩子们喜爱,也迎合了中班孩子的心理需要。我根据故事绘制了背景图、角色图,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故事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长颈鹿与小乌龟交友不成功的经历,他两相遇相遇之后想成为好朋友;第二部分讲了小乌龟与长颈鹿想办法较往,终于成为一对一高一矮的好朋友。《纲要》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让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针对这一要求,围绕目标我将活动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第一环节:引出故事名称,产生悬念。故事名称中已经展现了故事的两个主角,一高一矮的长颈鹿和小乌龟该如何交往呢?他们能成为好朋友吗?带着悬念、带着问题引导孩子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环节: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我把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讲述,幼儿听完第一部分后,我按故事发展顺序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并引导幼儿思考:他们想成为好朋友,可是一个那么高,一个那么矮,怎么相处呢?有的孩子说:让长颈鹿把头低下来,然后小乌龟爬到长颈鹿头上和他讲话;有的说:小乌龟爬到高高的大树上和长颈鹿说话;还有的要送给小乌龟高高的梯子……听了故事的第二部分,孩子们喜欢小乌龟为长颈鹿着想、长颈鹿为小乌龟着想,更为他们终于成为好朋友而高兴,听完故事最后一句,孩子们自发的拍起了小手。
  第三环节:孩子们完整的思考故事,体会长颈鹿、小乌龟交朋友不成功的心情,体验他两终于成为了好朋友的快乐。并且引导孩子回到生活中,说说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相处,孩子们都抢着说自己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本次活动孩子们倾听故事认真,语言积极、主动,能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但发言的面还不够广,这一点值得我深思。

上一篇:中班语言活动《胖胖兔减肥》课后反思 下一篇:中班体育《翻滚吧,柠檬宝贝》活动反思 相关推荐
  • 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反思
  • 中班美术活动课后反思
  • 中班音乐《买菜》教学反思
  • 音乐活动《蚂蚁搬豆》活动反思
  • 中班美术手工活动反思
  • 中班数学《我们去郊游》活动反思
  • 音乐活动《健康歌》教学反思
  • 语言活动《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 中班美术活动《伞花朵朵开》课后反思
  • 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反思

相关文章

《幼儿大班教学反思3篇》:幼儿大班教学反思第1篇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歌词作了铺垫,

《大班教学反思3篇》:大班教学反思第1篇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

《中班教学反思三篇》:第1部分从秋天开始在我们幼儿园就可以经常看到到处飘落的树叶,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也经常捡着玩。而在进入秋天给孩子们介绍季节特征时,几个脑袋瓜较灵活的孩子不禁会问:&ldqu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