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慎用“幼儿管理幼儿”》

日期:2022-05-2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师教育随笔《慎用“幼儿管理幼儿”》,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慎用“幼儿管理幼儿”》

1、大班教师教育随笔《慎用“幼儿管理幼儿”》

  目前,有的教师在自己有事需暂时离开时,会有意无意地指派一名幼儿去管理其他幼儿。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弊端的。

  首先,这一做法会在无形中助长“小总管”,在同龄幼儿中盛气凌人的威风。其次,在幼儿中树立这样一个“小总管”,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他们的心理上会感到不平衡,致使他们不愿意或者不敢接近这位“小总管”。而“小总管”的心理上也同样会感到不平衡,会产生孤独感,继而为了发泄不满而对其他幼儿动手或动口。

  事实上,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也缺乏正确处理幼儿间矛盾的能力,因此,往往会造成幼儿间的一些不必要的纠纷。而且,教师随意离开幼儿,即使是短暂的一会儿,幼儿也随时会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因此,我认为,教师们应慎用“幼儿管理幼儿”这一方法。

2、大班幼儿教育随笔《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经常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干不好”、“老师,我不会画”,我认真观察这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特点:1.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2.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会说“我不会”,“老师,怎么弄呀?”“我学不好。”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勇气。3.在自选活动中,总是挑选最容易的任务。4.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5.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6.极少提出意见建议,有分歧争论时,较易退缩、让步、放弃主见。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在作业或游戏中途,有时会旁观和闲逛,忘却目标。7.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家庭中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总是竭尽全力为其解决困难,什么都包办代替,又或者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对自己缺乏信心。

  孩子在幼儿时期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愿望,什么都要自己来,虽然常常自不量力,但这种“我自己干”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寻求自我肯定的需要,这时我就巧用妙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1. 心理暗示法

  当孩子对某件事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时,我总会对他讲,你能做好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么事都能做好。平时我也经常对他们进行肯定,在这种长期的积极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2. 独立完成法

  有时,我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比如插图、计算操作活动、穿鞋等等。如果孩子自己做了,无论结果怎样,我都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经过自己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并且逐步建立和增强独自做事的信心,从而更加乐于自己独立去做事。

  3. 示范法

  幼儿模仿性强,尤其爱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当有些事情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时,不要责备他们。我就通过示范,让他们感到这些事情并不难,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敢于尝试。

  4. 让孩子自己选择法

  允许孩子做出简单的选择,比如对他说:“今天你是到积塑区去还是到折纸区活动?”当没有选择余地的事情出现时,应该坚持正确的要求,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也会对他必须做的事有信心。

3、幼儿园教师小班教育随笔《幼儿教师应慎用“反语”》

  教师的言行,是幼儿学习的典范。这一点许多教师都懂得。但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却往往会不经意的违背“幼儿教育要以正面为主”这一原则,习惯性的说一些幼儿听不懂得的“反语”,给幼儿的行为和身心健康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班里的小朋友正津津有味的吃点心。先吃完的幼儿静静的坐在一旁。忽然有一位小朋友发出了“唉”的一声叹息,这声虽轻,但还是被细心的老师听见了。老师走过来,微笑着对那个小朋友说:“点心吃完了?你是吃累了吧!”就这么一句成人眼里十分简单的话竟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些不管是吃好点心还是没吃好点心的幼儿,嘴里都发出了叹息声,一副副十足的疲倦样。老师看到情形,便意识到自己刚才不慎用了“反语”,于是他马上认真的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们在吃点心的时候,嘴巴不能说话,不然要吃到气管里去的。”这下子孩子才停止了叹息。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不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那对这些幼稚的孩子该造成怎样的影响啊!

  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但经验贫乏,是非分辨不清,对不良的行为也爱模仿。尤其是幼儿教师的话,幼儿会毫不怀疑全盘接受。因为在幼儿心中,老师是最伟大的老师的话被他们奉为“金科玉律”。因此,对于这类“反语”,幼儿不但不理解,反而认为这是老师要他们做的。另一方面,即使有个别幼儿能“领会”老师的“反语”,但他们会认为这是老师在讽刺他们。这既有损教师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也会伤害幼儿在和别的幼儿交往中,会学着老师的样说一些“反语”去挖苦别人。因此,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是一定要注意以正面教育为主,切不可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如果教师由于疏忽,“反语”已经出口,并对幼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要及时像幼儿解释清楚,消除不良影响。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愿从事幼儿教育的园丁们在工作中慎用“反语”!

4、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

  所谓创造教育,简而言之是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具体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素质、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而言,创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通过创造性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素质,为造就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

  近年来,幼儿创造力的理论探索、培养开发成了研究热点。虽然幼儿创造教育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有所拓宽,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急功近利,过分炒作,认为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间,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使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幼儿创造教育的“基础性”,认识到幼儿生活中的处处创造,不仅研究语言、思维领域的创造性,而且还研究艺术、社交活动、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但是幼儿创造教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的描述阶段。在许多教育者看来,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训”出来的。所以,人人都谈幼儿创造教育,个个都谈如何培养、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口号化,形式化的推广某种方法。实际上,这样会使幼儿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强制达到,致使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空间。

  误区之二:把创造力的培养等同于创造技能的培养。

  面对新世纪创造教育的要求,许多幼儿园在实施教育的活动中,均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作为不可缺少的目标,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的片面理解以及受到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影响,往往不顾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只一味地强调创造教育就是在原来教育的基础上搞点小发明、小制作。强迫孩子动手“加工”已做好的成品或者搞一些动手能力的评比,借以展现幼儿的“创造力”。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便会称孩子为创造天才,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差和不会“加工”的孩子,会被老师批评:“看你笨的,不会创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做,你还能干什么!”这样断然地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划等号,只会颠倒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精神在培养幼儿创造力中的地位。

  误区三:把创造思维等同于求异思维。

  在幼儿创造教育中,老师为了培养幼儿“标新立异”的创造力却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地追求求异思维。笔者曾经去一所幼儿园见习,当时在上美术课,老师正教幼儿画小兔子,黑板上挂了一幅范画,所有的孩子都开始画了起来,老师在巡回指导时有些刻意地要求孩子画出与范画不一样的画:“红红,你怎么和老师画的一样,你不会自己想一个别的样子!”“亮亮,你怎么和丽丽画的一样,快改了!”。老师对与和别人不一样的画,在评价时,会大大鼓励,表扬幼儿,而对于相似的画,则反应平平,甚至有些埋怨,这难道是我们的创造教育吗?未免有些太刻意了,这样只会将“求异”变为一种目的,一味强调求异思维也会导致教育的偏要。

  幼儿天生就具有创造性,他们的行为和做事情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当学龄前儿童进行发散思维的时候,他们的创造力应该得到鼓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具体帮助幼儿表现和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

  ●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帮助幼儿适应变化。使幼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验证自己想法时不遭到孤立,能够在与周围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中,显示出创造性的潜能。

  ●帮助幼儿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很容易能回答得出来的。这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出现,从而激发创造力的发展。

  ●鼓励幼儿去寻求多种答案。使他们能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合这种情景的回答。

  ●奖励表现出创造性的幼儿。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创造性的观点以及大胆、出奇的想象是受大人重视的。

  ●帮助幼儿体会创造带来的快乐。要让幼儿发现,在做某些事情时,自己能找到答案是件有趣的事情。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积极地参与活动,使其创造的智慧和结晶在环境的刺激下激活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当孩子由原来喜欢质疑到“没有问题”,由入学时的“问号”到毕业时的“句号”,无不说明幼儿创造能力是能够开发也是最容易受压抑和挫伤的。让我们珍惜这种创造的存在,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迈好这关键的一步,使孩子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5、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教师应与幼儿多聊天》

  大班的孩子是一群六岁的孩子了,已经懂事了,他们完全可以象一个小大人似的与你交谈,这种交谈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的交谈。

  带大班的老师应该多和孩子聊聊天。通过聊天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走进幼儿的心灵。通过聊天,我们可以知道幼儿在想什么,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通过聊天我们还可以帮助幼儿改掉平时不容易改掉的不良习惯。

  旭林是一个懂事的小朋友,但是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爱在嘴边玩唾液,平时经常提醒他,可他总改不掉这个习惯,自己一个人时就爱玩唾液,班里有好几个小朋友开始模仿他了。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我说到了这个,并和他一起分析这样玩唾液的坏处。这一次他好像听懂了,幼儿园教育随笔不停的点着头,并答应保证改掉这个坏习惯。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仔细观察,他真的没有再玩过唾液,现在他基本已经改掉了这个坏习惯。这使我领悟到,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聊天。

  多与孩子聊聊天,还可以让我们多一份童心,添一份童趣,永远保持一种孩子般快乐的心境!

6、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老师“错”了》

  我和孩子玩数字接龙游戏,为了活跃气氛,我当起了小选手,故意把数字5接到数字3的后面,结果,绝大多数孩子判断不出对错。我正感到纳闷时,两个孩子的对话传入了我的耳朵,“老师连接错了,老师怎么会错呢?”“教师是不会错的,你别胡说了”。我这时才明白,原来是我在孩子们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影响了他们的判断,我想:不能让这一现象再继续下去了,我得想个办法。我趁机给他们讲了我小时候也常做错事,但我爱自己做事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老师也有不懂的东西。这时,有的幼儿提出来:“老师,你把接龙放错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小朋友,“你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从此,我发现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得更融洽了,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自信了。

7、大班教师教育随笔《慎用“幼儿管理幼儿”》

  目前,有的教师在自己有事需暂时离开时,会有意无意地指派一名幼儿去管理其他幼儿。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弊端的。

  首先,这一做法会在无形中助长“小总管”,在同龄幼儿中盛气凌人的威风。其次,在幼儿中树立这样一个“小总管”,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他们的心理上会感到不平衡,致使他们不愿意或者不敢接近这位“小总管”。而“小总管”的心理上也同样会感到不平衡,会产生孤独感,继而为了发泄不满而对其他幼儿动手或动口。

  事实上,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也缺乏正确处理幼儿间矛盾的能力,因此,往往会造成幼儿间的一些不必要的纠纷。而且,教师随意离开幼儿,即使是短暂的一会儿,幼儿也随时会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因此,我认为,教师们应慎用“幼儿管理幼儿”这一方法。

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40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40篇第1部分  命令的口气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与自己的父

《大班优秀教育随笔3篇》:第1部分 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但是他们大都却说:“我最想郑以乐了。”我表示很悲

《幼儿教师随笔大班19篇》:第1篇幼儿教师随笔大班  一天在做操作册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子谦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并且正确的做出来,接下来在阅读课中,他也能很快的掌握呢,真不错。我看到后,表扬说:"子谦这么棒,都能读出来了,并且学的速度非常快,进步这么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