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别让“对不起”变了味》

日期:2022-05-2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别让“对不起”变了味》,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别让“对不起”变了味》

1、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别让“对不起”变了味》

  结构区玩具很受孩子们青睐,课间除了室外活动,室内活动时,许多孩子都会选择结构区活动。积木、各种插塑、雪花片、大风车~~等玩具,到了孩子们手里,真是脑洞顿开,五花八门的作品不得不让人惊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神奇创造。

  “呜呜呜~呜呜呜~~~”咦,怎么会有孩子的哭声?我迅速寻声望去,史书豪坐在地上,正低声哭泣。而桌子对面的史昊泽趴在桌子上正偷偷的坏笑,不用说,一定是史昊泽搞了恶作剧。我疾步走了过去。“老师,是史昊泽,史昊泽把史书豪的小椅子用脚蹬开,史书豪没注意,就坐摔在地上了。”旁边的小朋友迅速扶起史书豪告诉我。

  “呜呜呜~呜呜呜~~~老师,我的玩具掉地上,我捡玩具,史昊泽就从桌子下面伸脚过来,把我的小椅子蹬开,我就坐摔跤了。”史书豪抹着眼泪委屈的诉说着。“史昊泽,知道搞这种恶作剧会有什么危险么?伤害了小朋友怎么办?”

  “老师,我都说了‘对不起’了。”史昊泽这才止住坏笑,为自己辩解。“这不是说‘对不起’就可以原谅的事,你先站在旁边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接受你的‘对不起’。上课前,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专门组织幼儿讨论了:什么样的‘对不起’,我们才会表示‘没关系’?经过讨论,小朋友们都进一步清楚了:不小心的没有造成任何伤害的,真心表示的‘对不起’,应该回应‘没关系’。例如:轻轻的碰了别人一下,不小心把别人的玩具弄掉在地上并及时捡起来还给别人等。

  不小心的造成任何伤害,及时采取最好的补救行为,并真心表示的‘对不起’,也应该大方回应‘没关系’。例如:把别人绊摔跤了,要及时道歉并扶起,检查是否受伤,妥善处理。端汤洒在别人身上,要及时道歉并检查是否烫伤,妥善处理等。

  故意的恶作剧,有时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那样的‘对不起’,我们不接受。例如:史昊泽从桌子下,伸脚把对面史书豪的小椅子蹬开,就是想让史书豪摔跤。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不把别人扶起来还坏笑,这样的‘对不起’,我们不会表示‘没关系’,而且,如果一直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教育,改正过来。

  后来,在大家的提示帮助下,史昊泽向大家承认了错误,并承诺不再玩危险的恶作剧,大家才原谅了他。

  小家伙们都精灵古怪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原则性的东西,他们就会真的脑洞顿开,仿效性的恶作剧会层出不穷,然后,曲解‘对不起’和‘没关系’的关系,为自己做无罪开脱,让文明礼仪中的‘对不起’和‘没关系’变了味!

2、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别忽略“省心”的孩子》

  那天早上,涵涵很不高兴地来到了幼儿园,她妈妈说,今天早上她就不想来幼儿园,说老师没有表扬她。我很吃惊地问:“涵涵,是这样吗?老师什么时候没有表扬你?”涵涵始终不好意思说,而且把头埋地低低的,我又在回想昨天的情形,也没想到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这时涵涵妈妈说:“就是昨天画画的时候,您表扬了别人……”听了涵涵妈妈的话,我的头嗡地一下,飞快地回忆着昨天的每个细节,心里很是羞愧,为了表示歉意,我赶快摸一摸涵涵的头,并给予她“补充”的表扬。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我心中还是感到很愧疚,涵涵平时很乖巧,温和、安静又懂事,也很少告状,从不给老师惹麻烦,而我表扬的飞飞相对来说就比较淘气,在绘画能力上稍差一些。那天他们一起交绘画作品,我发现飞飞画的作品与以前相比进步特别大,就很好地表扬了他,鼓励他以后继续加油,而涵涵的画总是那么好,所以我就没有评价,因为作为老师,我有这方面的体会:为了维护集体正常的秩序,使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会常常为了那些行为问题较突出的孩子费尽心机,以求得他的转变和进步,但往往忽视了那些安静的、让人省心的孩子。但是在孩子心里,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不关注他,所以上幼儿园都不开心,心里压力大。这些像涵涵一样“省心”的孩子,使我忽略了他们向我传达的“请你关注我”的信息。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每天都会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孩子的情况,并及时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和赏识。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很少关注或者忽视了哪些孩子,及时进步补救。只有关注每一个孩子,才能发现、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需要,才能使每个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3、大班教育随笔《莫让对不起变了味》

  “对不起”这是我们用来表达歉意,而且是表示真心愧疚的话。但现在,由于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的巨大变化,这句话似乎有点变了味了。 我们班葛津辰小朋友,长得十分结实,力气也比其他小朋友大很多,经常利用身体优势“欺负”别的小朋友。刚开始我们也没有太在意,只是让他向小朋友道歉,事情也就这样解决了。可是一次我亲眼看见葛津辰把另一个小朋友推倒在地上,然后再骑在他身上,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我看了很震惊,马上把他拉起来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竟然一脸委屈地说:“我说了对不起的。”在这里“对不起”变了味,意思是说“虽然我打了他,但我说了“对不起”,两个人就扯平了”。 小朋友道歉的时候,经常头也不抬,一边玩玩具,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对不起”。在这里“对不起”变了味:道歉成了对儿童错误的惩罚,而这种惩罚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随口说出的三个字:对不起,只要说完,就啥事也没有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不能对这种现象置之不理,应该想想为什么小宝宝们会产生念头,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帮助幼儿改不好的习惯?这对宝宝今后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宝宝“对不起”的变味有其特殊背景。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有限。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受思维发展水平限制,处于前习俗阶段。儿童说“对不起”经常是由于成人有这种要求,因此他们能够背唐诗、儿歌一样也背下来,但并不知道它具体表示什么意思,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它,也不明白怎么来用它。

4、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会让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同时,当他们遇到危险,感觉到恐惧的时候,父母的怀抱又会带给他们抚慰和保护,为他们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在与父母或抚养者的接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当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只是想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讲,是无法区分家长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得不偿失。

5、幼儿园大班老师教育随笔《“变变乐”》

  “变变乐”是以想象为主的创意美术活动,该活动主要借助一张特别设计的可合拢、展开的折叠卡来进行。这张折叠卡通过四次对折,如同两扇小门,“门”上已画有简单图像(如小蛇),拉开“门”后里面为空白,“门”上的图案(如蛇头和蛇尾)也自然被截开,这样中间的空白处就给了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幼儿可以通过在空白处添画将其变为新的事物。在我园,这个活动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案,而我从研读活动方案到实施活动,经历了不断站在幼儿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否有必要进行集体教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研读这个活动方案时,我首先思考这个活动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集体教学。于是,我先进行了操作体验,发现让大班幼儿仅在个别化学习中借助原有图形进行想象,并用连接的方法表现新图像,有一定难度。后来我又向活动方案的提供者沈老师请教。沈老师和我分享了她自己探究的历程:之前她尝试过将操作材料投放到个别化学习区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多数幼儿难以完成,原因是幼儿没有掌握方法。看来,这一内容有必要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如何引导幼儿打开思路在前期操作体验时,我认识到如果原形过于具象,就会阻碍幼儿的想象。那么如何启发幼儿想象,打开幼儿的思路呢?我首先对原形作了调整,以简单图案为主,去掉细节部分,以帮助幼儿借形想象。同时,我在教研组活动中提出了上述问题。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我分享了他们的策略,比如,教师可通过有效追问进行启发,或让幼儿互相启发,教师还可以创设情景启发幼儿思考。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渐渐有所领悟,活动中,当幼儿思路被局限时,我便通过有效追问或让幼儿互相学习来帮助幼儿打开思路。比如,我问幼儿:“没有身体的小蛇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沉默了片刻,说“像一条折断的蛇”“像毛毛虫”“像蚯蚓”“像小芽芽”等,看来幼儿仍然脱不开小蛇的原形。于是,我首先肯定幼儿的想法,接着追问:“花园里有小芽芽,还有什么?”有幼儿马上说道:“还有乌龟!”幼儿的思路逐渐打开了。我及时鼓励他们:“接着想,还能变什么?”我还有意识地将折叠卡转个方向,如将原本是水平方向的“小蛇”转一转后变为垂直方向的“小蛇”,以启发幼儿换个角度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幼儿尽情表达,大胆想象,理解“变”的方法。

  ●如何解决教师“教”的痕迹过重的问题在第一次组织活动时,我发现不少幼儿参与的兴致不高。教研组的教师与我一同分析原因,认为活动中教师“教”得过多,游戏规则、玩法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没有给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研讨中,有的教师认为美术活动中不教是不可能的,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可能会限制幼儿想象的空间,剥夺幼儿自主表达表现的机会。我的体会是,美术活动中必然有需要教的内容,关键是怎么教。若教师急于向前进一步(急于教),幼儿可能就会往后退一步(不愿思考或懒得思考)。在这里,教师所扮演的应是一名“隐形”推动者的角色。

  比如,在原方案中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游戏规则:一要“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二要把“变”出来的东西画在折叠卡里面。对此我作了调整,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规则:“你们认为自己的宝贝跟别人一模一样的好,还是把宝贝变得独一无二的好?今天我们玩‘变变乐’的游戏,你们觉得是把想变的东西画在折叠卡的外面让别人一眼就看到是什么好玩,还是画在里面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好玩?”尽管规则依旧是预设的,但我改变了表达方式,淡化了“教”的痕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幼儿内化了规则。又如,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我会请同组幼儿说说想变什么,引导幼儿互相听取同伴的想法,从而将自己的宝贝“变”得跟别人不一样。

  ●怎样让分享交流更出彩美术活动中,分享交流环节也是“重头戏”。原方案中教师以集体呈现作品、逐个介绍为主,既花费时间又缺少趣味。因此,我提出了“怎样让美术活动的分享交流更出彩”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们在教研活动时对分享交流的价值作了分析,即分享交流的目的是传递方法、梳理经验、延续兴趣。接着,我围绕这三点对分享交流环节作进一步完善。我通过“变身”游戏让幼儿互动起来。“一二三,变身!”请幼儿互相猜猜同伴变的是什么。幼儿在“变”和“猜”的游戏中感受创造、表达的乐趣,学习“变”的方法。幼儿无论猜对与否,过程都是“好玩”的。

  孩子在发展,我也在成长。我意识到:只有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规律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提高集体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6、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老师“错”了》

  我和孩子玩数字接龙游戏,为了活跃气氛,我当起了小选手,故意把数字5接到数字3的后面,结果,绝大多数孩子判断不出对错。我正感到纳闷时,两个孩子的对话传入了我的耳朵,“老师连接错了,老师怎么会错呢?”“教师是不会错的,你别胡说了”。我这时才明白,原来是我在孩子们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影响了他们的判断,我想:不能让这一现象再继续下去了,我得想个办法。我趁机给他们讲了我小时候也常做错事,但我爱自己做事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老师也有不懂的东西。这时,有的幼儿提出来:“老师,你把接龙放错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小朋友,“你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从此,我发现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得更融洽了,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自信了。

相关文章

《教师随笔幼儿园大班3篇》:教师随笔幼儿园大班第1篇  大一班的音乐活动开始了,我正带领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这时,有两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时,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这个活动单元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行为

《大班调皮孩子教育随笔3篇》:第1部分大班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一个“智力大冲关”的环节。可是,每每到这个环节,教室里的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17篇》:第1篇大班幼儿教育随笔  一天在做操作册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子谦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并且正确的做出来,接下来在阅读课中,他也能很快的掌握呢,真不错。我看到后,表扬说:"子谦这么棒,都能读出来了,并且学的速度非常快,进步这么

推荐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204674,86429,86449,240360,86406,,417992,353126,204262,204313) limit 10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