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谢谢你,好吃的面包

日期:2022-04-1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谢谢你,好吃的面包,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谢谢你,好吃的面包

1、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谢谢你,好吃的面包

  每年的4月2日起我园都会开展图书节系列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度最高的就是“苗苗故事剧场”。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培养其创编故事的能力是语言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而《谢谢你,好吃的面包》中以叙事性语言为主的特点,恰恰为幼儿创编故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创编故事《谢谢你,好吃的面包》  在本次创编活动之前,孩子们以组为单位投票推选此次要创编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选择的图书都是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和对话都比较多的。这与他们的已有经验有关。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促进已有经验更大的提升,我向幼儿推荐了《谢谢你,好吃的面包》这本图书。开始我也有些顾虑,是不是牵着孩子走了?但是我又考虑到,当幼儿的经验达不到时,教师的引导如果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在开展创编活动时,我极力想把孩子们向我的预先设定引导,由于内容的局限性,我提了很多个封闭性的问题,孩子们反应平平,没有任何语言活动中该有的兴奋和各抒己见,活动进入了瓶颈。这时,“园本教研”成为我打开瓶颈之门的钥匙,在教研之后,我重新设计了活动内容和提问,扔掉自己的剧本,用心倾听孩子们想说什么。  我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面包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在这个问题的导向下一步步深入,引发出更多的与此有关的问题。幼儿的思考如下。  在孩子们对脉络很清晰的状态下,我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请你来把面包的制作过程演出来,我们可以怎么演?”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对孩子们的答案是有一定预设的,可他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大家很快达成了一致。如下图。  我的第三个问题针对孩子们研讨出的角色提出:“角色一共就这么几个,可是我们班有32个小朋友,该怎么演呢?”接着我又提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这些角色的出场顺序是什么?”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非常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连平时不与同伴交往的沛文,也主动选择了月亮的角色。  区域活动中的小组创编活动  区域活动中,我们分角色创编对白和动作,播种农夫因为人员少,想象力有限,还特意邀请了小麦组的成员跟他们一起创编。轮到小麦组时,峻峻突然说:“我们想滚着上。”我很好奇:“为什么要滚着上呢?”峻峻说:“因为麦子是椭圆形的啊,农民伯伯种它们的时候它们一定是滚着的。”峻峻示范过之后,其他的麦粒觉得非常有趣,纷纷滚起来,可是在滚的过程中却总是撞在一起。这时轩轩又提出了按照个头给麦粒排队的想法,达成一致后他们又试了一次,纷纷表示比上次感觉好多了。  所有角色的对白和动作都在区域活动中分小组完成了。他们在创编对白时相互帮助,妥协与坚持并存。与其说是在小组中学习,倒不如说是在分组游戏,孩子们一致的感受就是:玩儿得太开心啦!就连平时不爱与人交往的沛文,也发出了阵阵笑声。  分组制作道具  设计道具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麦粒组的轩轩说:“麦粒是土黄色的椭圆形,就用土黄色的纸把我们全包起来吧!长成麦苗的时候我们就从纸里钻出来。”其他的麦粒纷纷表示赞同。在把小麦包起来的时候,很多角色都来帮忙了。包好之后,麦粒发现一个问题:全包上之后身体动不了了,没有办法滚着上场。可麦粒又特别喜欢这个动作,怎么办呢?经过协商,他们决定不全包起来,腿上包裹一层黄色的纸,身上穿黄色的衣服,这样远看就是一个整体了。我再次为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惊讶。  小农夫哲哲提出了让小麦们在舞台上真的喝水、吃肥的想法,于是大家一起想出了用喝水水壶倒水,用咖啡色的m豆做肥料的设想。  分组制作的时候他们相互帮助,三天的时间,孩子们已经基本把自己的服装和道具准备好了。  排练并发现问题  在排练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比如上场顺序和舞台站位问题,这些问题在孩子们的商讨中一一解决。整个表演越来越顺畅。  太阳月亮交替站立,其他角色以太阳月亮的起落为信号上场。小麦滚上场后用表演区的黄沙当土覆盖在他们身上。所有的演员上场先绕场亮相,之后在小麦的旁边站立,既能让全场观众看到他们,又不影响小麦。  孩子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能够创编并表演已经很棒了,但能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他们各方面能力都是一个新的提升。整个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记录者和总结者,活动真正的主人是孩子们,他们大胆设想、勇于尝试,让表演变得更加完整。在最后他们提出了想用真的面包在舞台上开面包派对的想法,于是我们联系家长,开展相关“嘉宾有约”活动。  大家一起做面包  小楷妈妈是一个国际学校的小学部语文老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了解得比较深入。在接到邀请后,她认真准备,积极与我沟通确定细节,包括分几组、怎么分、对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她都考虑得非常周到。因为孩子有食品制作的前期经验,所以在使用食品秤时还算顺利,此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孩子自己看配方,最后大部分孩子都能在引导下弄清楚做面包的先后顺序。  吐司分享完之后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老师,我们只能做这么大的吐司,切开分享吗?我们能不能做像面包店里那种一个一个的小面包来分享啊。”于是我和小楷妈妈协商,把5个面包机留下来继续供我们探究。我们开始了多次的做面包实验。  第一次:我们把面包机设定在发酵档,发酵完成后把面取出来,供孩子们造型。不足之处是,完成发酵后,面没有发得很饱满,孩子们在自己取面做造型的时候大小不一,以至于烤出来的面包有的糊了,有的还不太熟。  第二次:在面包机显示发酵完成之后,我们又继续停留了两个小时才打开盖。面发得非常好。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等长的火腿肠段,让孩子缠绕做香肠面包,一是增加乐趣,另一方面也控制了孩子们的取面量。这次面包做得非常成功,孩子们开心极了,不过他们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不可以在上面撒点儿芝麻啊?”“我们能不能做带馅儿的面包?”  第三次:这次除了为孩子们准备基本的材料外,还为他们准备了果酱、豆沙馅、刷子、蛋液和芝麻。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孩子们做起来特别得心应手,大小适中,馅料丰富。孩子们跟别的班小朋友分享的时候都带着自豪感。可问题又来了:“我们什么时候把面包拿上舞台?”“用什么装?”“用哪只手拿?”“谁给舞台上的小朋友递面包?”“开完面包派对请观众吃的时候大家从哪边上场从哪边下场?”根据孩子们的问题,我们一一进行了实验,最终才有了完美的方案。  第四次:这次是为正式演出而制作的面包,孩子们小心翼翼非常认真。想到第二天的演出要给大家带来这样的惊喜,他们就兴奋不已。  苗苗故事剧场演出  正式演出时突发意外:洋洋生病了,大雨一角暂时空缺。小楷自告奋勇:“老师,他的动作、台词我全都会,我来替他吧!”  演出非常成功,孩子们像在舞台上玩儿着游戏,轻松自然,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正是因为孩子们的全程参与,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老师孩子们才能临危不乱地从容应对。“老师让我来吧”这句话源于自信,更多的来源于此次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太好玩儿啦!还想再玩儿一次。”这个活动在幼儿心中是“玩儿”,是“游戏”。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历时一个月,我和孩子们围绕面包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作为老师的我也完全没有“生拉硬拽”的无力感。我和孩子们在活动中都似乎忘却了“表演”的任务,认真地体验,尽情地玩儿。  孩子们在“玩儿”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我们去小学参加图书跳蚤市场的路上,一个孩子喊了一句“今天天气真正好”,马上有其他的孩子编出一首顺口溜:“我到小学去买书,带着我的十块钱,买完图书吃面包。”还自夸道:“真是好诗啊!”  儿童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比如,孩子们之所以能够用完整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创编故事,得益于他们大量的阅读;孩子们能够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制作面包,得益于他们食品制作的经验;他们能够想到舞台站位和观众的反应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大型活动经验……  最后,园本教研对我自身的提升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促进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表演形式上就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导演,孩子也不再是教师手下的演员。当我真的放开手“让孩子做”的时候我看到了奇迹,原来孩子们真的可以完成而且可以比老师做得更好!摘自:《学前教育》2017.02

相关文章

《幼儿大班教学随笔3篇》:幼儿大班教学随笔第1篇  教育幼儿不撒谎  大班的孩子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时期,常常把想象力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园的教师和父母应帮忙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年龄阶段,但当孩

《大班保育随笔3篇》:大班保育随笔第1篇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人类奠基的教育,教师要运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订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时的给幼儿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要让孩子们持之

《大班教师随笔3篇》:大班教师随笔第1篇  命令的口气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与自己的父母讲话也用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