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说课稿 >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数学说课设计:配对—找朋友

日期:2022-03-3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数学说课设计:配对—找朋友,是优秀的幼儿园优秀说课稿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数学说课设计:配对—找朋友

1、幼儿园数学说课设计:配对—找朋友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为鞋子、袜子、鞋垫配对,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双”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一开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袜子引入,并将袜子儿童化,当作孩子们的好朋友,引起他们的兴趣,愿意去感知、去理解、并积极的响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一是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二是为以下的引导幼儿初步接触儿歌改编这一环节做铺垫。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这一环节设计与第一环节的引导一样,通过师生共同再次感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但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找出二者间的共同点:同样是一双两只,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将数学和语言进行初次的整合。尝试的挖掘孩子身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 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熊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带领幼儿变换活动场地,由教室外到室内,而不会造成幼儿散乱和失去活动兴趣。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邀请小熊一起为鞋垫配对”的游戏,再一次顺利的带领幼儿转换教学地点,由室内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主动帮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配对——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运用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不间断与幼儿进行协调、合作,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师幼交融互动学习状态中,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活动的完成也就能事半功倍。

2、小班数学说课设计:配对—找朋友(含教案)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为鞋子、袜子、鞋垫配对,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双”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一开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袜子引入,并将袜子儿童化,当作孩子们的好朋友,引起他们的兴趣,愿意去感知、去理解、并积极的响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一是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二是为以下的引导幼儿初步接触儿歌改编这一环节做铺垫。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这一环节设计与第一环节的引导一样,通过师生共同再次感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但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找出二者间的共同点:同样是一双两只,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将数学和语言进行初次的整合。尝试的挖掘孩子身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 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熊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带领幼儿变换活动场地,由教室外到室内,而不会造成幼儿散乱和失去活动兴趣。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邀请小熊一起为鞋垫配对”的游戏,再一次顺利的带领幼儿转换教学地点,由室内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主动帮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配对——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运用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不间断与幼儿进行协调、合作,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师幼交融互动学习状态中,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活动的完成也就能事半功倍。

小班数学配对活动:找朋友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3、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找数字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习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4、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好朋友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6到7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情景导入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活动重点: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程序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3:房子图十副七、说过程1、开始部分:通过情景让幼儿找身边的朋友,初步理解”邻居“关系2、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请幼儿帮数字搬家,并提问让幼儿找找他们的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2)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5)拓展部分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八、教学反思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以情节性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感知和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接着,让孩子比较各组相邻数的规律,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中间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这一规律。再者,以操作练习”找相邻数“,验证幼儿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以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个别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最后,进行扩展让孩子找出相邻的邻居。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5、幼儿园数学说课设计:配对—找朋友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为鞋子、袜子、鞋垫配对,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双”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一开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袜子引入,并将袜子儿童化,当作孩子们的好朋友,引起他们的兴趣,愿意去感知、去理解、并积极的响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一是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二是为以下的引导幼儿初步接触儿歌改编这一环节做铺垫。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这一环节设计与第一环节的引导一样,通过师生共同再次感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但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找出二者间的共同点:同样是一双两只,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将数学和语言进行初次的整合。尝试的挖掘孩子身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 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熊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带领幼儿变换活动场地,由教室外到室内,而不会造成幼儿散乱和失去活动兴趣。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邀请小熊一起为鞋垫配对”的游戏,再一次顺利的带领幼儿转换教学地点,由室内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主动帮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配对——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运用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不间断与幼儿进行协调、合作,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师幼交融互动学习状态中,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活动的完成也就能事半功倍。

6、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 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 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 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 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7、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习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8、幼儿园数学说课稿:配对—找朋友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为鞋子、袜子、鞋垫配对,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双”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一开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袜子引入,并将袜子儿童化,当作孩子们的好朋友,引起他们的兴趣,愿意去感知、去理解、并积极的响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一是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二是为以下的引导幼儿初步接触儿歌改编这一环节做铺垫。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这一环节设计与第一环节的引导一样,通过师生共同再次感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但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找出二者间的共同点:同样是一双两只,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将数学和语言进行初次的整合。尝试的挖掘孩子身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 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熊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带领幼儿变换活动场地,由教室外到室内,而不会造成幼儿散乱和失去活动兴趣。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邀请小熊一起为鞋垫配对”的游戏,再一次顺利的带领幼儿转换教学地点,由室内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主动帮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配对——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运用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不间断与幼儿进行协调、合作,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师幼交融互动学习状态中,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活动的完成也就能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

《幼儿园优秀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分合》》:1、幼儿园优秀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分合》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分合活动目标:  1、操作、讨论中,了解4、5、6、各数的分合方法,学习口述这些数的组成。感知数越大,分合的方法越多的规律。  2、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解决新的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我的好朋友—书包》》:1、幼儿园说课稿范文《我的好朋友—书包》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我针对目前幼儿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个别幼儿在墙上、桌子上乱写乱画。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同时,我还发现班上有的幼儿不爱惜自己的书

《幼儿园说课稿《美丽的手型画》》:1、幼儿园说课稿《美丽的手型画》  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手型画》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