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班会教案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反思

日期:2022-05-13

这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反思,是优秀的班会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保障支撑和部门联动,全面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 号)、教育部等五部门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体艺〔2021〕7 号)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源头管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以义务教育“双减”为突破口,打好减负组合拳,大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大幅压减考试次数,严格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动“五育并举”育人理念落地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丰富校园生活。严格师德师风管理,严防校园欺凌行为,强化校园安全保障,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校本或地方课程,列入课表,保证每班每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少于 2 课时,并将课时安排纳入学校综合考核指标。各校参照《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稿)》,科学系统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保持乐观向上心态,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意识,学会理性应对挫折和困难,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

  3. 分类疏导心理压力。积极营造关心关爱学生心理的氛围,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各地各校要主动采取预防举措,避免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注重关心帮助学习遭遇困难、学业表现不佳、家庭经济困难和人际关系不良等处境不利学生,及时给予个别指导,鼓励同学间开展朋辈帮扶,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压力、提振克服困难的信心。加强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心理危机干预,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4. 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将手机和读物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管理的场所、方式、责任人。严禁教师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注重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和课外读物,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强化保障支撑,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5. 落实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 工作组织保障。 。加强对属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处室与业务负责人,有效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组织、协调及指导作用。指导各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组织架构,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主要领导要履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职责,明确责任部门,推动具体工作落实落细。各地各校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足额经费,统筹用于区域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6.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逐步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 2023 年,全省学生规模千人以上的中小学及具有多校区、多学段的学校要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 2025年,全省所有中小学要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准入、工作职责和教研制度,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和评聘办法,探索更加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特点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2025 年前全省各级教研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7. 完善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制度。 。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定

  期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利用大数据和智能

  技术提高学生心理问题识别精准度。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

  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各校设立校心理危机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动静态结合的心理危机筛查制度,在全员

  心理普查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委员等动态观

  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心理高危学生名单。

  8. 夯实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体系。 。加强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平台建设,到 2025 年,70%的县(市、区)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中心,整合提升服务功能,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督导和危机干预。健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使用及管理、辅导人员工作职责、辅导室值班、辅导预约制度以及辅导档案建立与保管、转介机制等制度,提高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运行实效。充分利用校内课后托管时间,各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9. 加强心理督导机制与网络建设。 。加快建立心理督导培训体系,选派骨干教师定期参加心理督导师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督导师,完善督导机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心理督导分站、督导点建设,完善心理督导网络,充分发挥定期督导、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等功能,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心理危机动态跟踪和干预成效

  10. 精准落实 心理危机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省学生心理危机

  动态识别与干预管理平台的作用,强化重点人群动态跟踪管理,

  实现上报与回访全覆盖。各地各校及时、如实将筛查出来的心理

  高危学生情况上报省学生心理危机动态识别与管理平台,不得瞒

  报漏报。各校与每个家庭每学期直接沟通联系 1 次以上,并将学

  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与经历等作为心理普查建档的重要内

  容。在开学前后、小长假前后等重点时段,组织班主任、心理教

  师等协同开展线上线下家访,摸清底数,全面摸排重点人群心理

  状况。对摸排过程中发现的心理高危学生,要及时处置,做好与

  家长的沟通,动态跟踪,注意全程保密,维护学生权益。

  11. 全面建立 危机 研判与转介制度。各校建立心理危机综合研判制度,定期评估初步筛查出来的心理高危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综合研判能力。强化医教协同,建立精神卫生机构对学校的支持协作机制,为中小学校提供转介服务。对已发现的有重大心理安全隐患并已超出学校工作或能力范围的学生,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转介到相应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12. 妥善做好极端心理事件善后处置。针对校内发生的极端心理事件,各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并在当地教育、公安、政府等部门指导下核实情况、及时处理,做好事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针对可能引发的社会关注,学校要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回应,尽快平息,避免事态扩大。对在网上进行恶意炒作者,争取网信、公安等部门支持,合力做好应对。

  四、强化综合治理,形成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合力

  13. 强化 工作 落实的 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将其纳入现代化学校创建、平安校园考核以及全省教育业绩考核指标。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督导检查力度,落实通报、整改制度,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效有人问。

  14. 健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注重发挥家长监护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确保家庭教育全覆盖。切实加强家校有效沟通,指导学校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校外生活状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预防干预工作。

  15. 构筑 协同 联动 工作 机制 。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属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事件、趋势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商议,积极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成立社会(青少年)心理服务领导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通过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整合教育、卫健、文明办、妇联及其他系统资源,统筹心理教师和精神医生等专业力量,完善各级心理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度,落实职责,提升服务。要借势借力,补短补缺,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学生“五位一体”责任体系,汇聚起共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磅礴力量。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