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科学优秀20篇教案

日期:2021-04-0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科学优秀20篇教案,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科学优秀20篇教案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溶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发现溶解和沉淀现象。
  2、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1套塑料容器和托盘(油、洗衣粉、积木、泥土、果汁精、洗洁精、水彩颜料、石头等)
  2、搅拌器(一次性筷子代替)、塑料杯子、小鱼网
  3、大实验记录卡、记号笔
  4、课前分好组(分配好组长)

  活动过程:
  一、实验活动:感知溶解和沉淀现象
  1、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材料。提问:请你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东西?(幼儿回答)启发幼儿想一想: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把猜想的结果标记在记录卡上。(幼儿观察与自己编号对应的材料,组长记录)老师也想听听大家是怎么猜想的?(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记录卡记录)
  2、幼儿分组实验,请幼儿将与自己编号对应的材料放入装有水的塑料容器里,用搅拌器(筷子)充分搅拌后(1号幼儿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大家发现现在的水和原来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如:颜色变了,水变得浑浊了,有了泡沫了,上面还浮着一层油等)请大家在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引导幼儿说出:因为有的材料溶解了。)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容器里还剩下什么材料了?请小组长帮忙吧容器中剩下的材料捞到盆里,然后找一找,什么材料不见了?(捞出来后,请幼儿观察、回答什么材料不见了)
  教师小结:就像大家刚才看到的,当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不见了,这种现象就叫“溶解”。(同时出示字卡“溶解”)那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看看哪些材料溶解了?哪些材料没有溶解?我们用标记来给它记录下来。溶解了的材料用“”表示,没有溶解的材料用“”表示。(幼儿一起回答,教师记录)
  总结:通过咱们大家一起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材料能溶解,比如像:(√)能溶解到水中;什么材料不能溶解,比如像(×)就不能溶解到水中。因为泥土不能溶解到水中,所以就会沉淀到水底,形成沉淀现象。

  二、实验探索:怎样就溶解的快  
  在下面老师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块肥皂放到水中,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完全溶解。用的时间太长了,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肥皂溶解的快一些?(幼儿回答,如:搅拌、切碎、加热等)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幼儿动手实验)

  三、延伸活动:
  人们很聪明,利用物体溶解的原理,还制作了许多东西。看!这个大家一定都玩过吧?(出示“吹泡泡水”)这个泡泡水就是肥皂、洗洁精、洗衣粉溶解在水中制成的。在我们教室的活动区里,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材料,我们一起回去制作吧?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科学教学必须为幼儿创作主动猜想,大胆实验,总结结果的机会,其中,师生间适当的应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提出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尽量避免幼儿回答错误,这中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作型,而且还使幼儿容易产生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我们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幼儿围绕某一话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通过有兴趣的谈论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问题。因此在讨论时教师应与幼儿同样热情的参与其中,并以平等的态度围绕话题提问,征求意见或表达自己的某些体验。在幼儿科学的探究中,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发现了物体在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活动中,在猜测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时,我发现幼儿个个兴趣高涨,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想法,争论的非常激烈,于是我适时引出下一个环节:做实验论证。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在幼儿做实验时,我通过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是他们对物体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有了认识。

第2篇、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反思

   相关知识:
  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通过电能发光发热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刚开始时孩子们并没有实验成功,但每个孩子都在轮流的努力尝试着实验,并且期待着成功,在实验中孩子们都能体现出合作的精神,最后大家在一个小朋友尝试成功中收到了启发,各组中都纷纷让小灯泡亮了起来,孩子们很开心也很兴奋,有的鼓掌有的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但我知道这并不是课堂“失控”了,是孩子们对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来了,不足的是材料的投放还是有些欠缺,如果能够多准备些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更加有利。

第3篇、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传播的方式。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同搜集有关种子传播的知识。
  2,认识苍耳,莲蓬,蒲公英等植。物。
  3,各种植物种子图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提问:
  1,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还有那些植物种子也是靠风传播的?                   
  2,苍耳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还有哪些植物种子也是靠人和动物传播的?                   
  3,豌豆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还有哪些植物种子也是靠弹射传播的?                   
  4,除了儿歌里说的,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式?
          
  三,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说出它们的传播方式。 
        
  四,播放PPT课件《种子的传播》,引导幼儿说出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1,  靠风传播。
  2,  靠人和动物传播。
  3,  靠自身力量弹射传播。
  4,  靠水传播。    
     
  五,幼儿玩游戏《看谁举的对》              
  幼儿每人一张植物种子图片,听老师口令举起来,比如老师说;“靠风传播的种子在哪里?”拿着蒲公英种子图片的幼儿就举起来。

  活动延伸:
  教师把种子图片投放到科学区,幼儿可以按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幼儿对本节活动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与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有很大关系,因为苍耳等这些幼儿比较陌生的植物如果不提前了解,大多数幼儿都不认识,带着问题听儿歌,幼儿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出示图片使扩大了知识的外延,观看PPT课件加深了幼儿对传播方式的认识,玩游戏使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将种子的传播方式制成表格让幼儿记录。

第4篇、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幼儿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报纸、宣纸、牛皮纸的不同承受力并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记录表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纸条提水”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纸力量也不同,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活动难点:
  尝试改变纸的力量。

  活动流程:
  感知了解“纸的材质”---猜测验证“纸的力量”---尝试改变“纸的力量”---拓展延伸“纸制品的方便”。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纸条(报纸、宣纸、牛皮纸)、矿泉水若干;有柄小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教师操作材料:报纸做的购物袋一只;有柄小筐一只;矿泉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材质是不同的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纸:报纸、宣纸、牛皮纸,这三种纸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 师幼小节:它们的颜色、用途不同,有的软软的、薄薄的,有的硬硬的、粗糙的,它们的材质是也不同的。
  3. 如果用这三种纸来做购物袋,谁能装最重的物品,为什么?
  (环节自评:报纸、宣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性接触到的物品,此环节加上牛皮纸后直点主题式的导入,鼓励幼儿再现对报纸、宣纸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这三种纸的材质不同,形成新经验。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测和假设。)

  二、纸条提水实验:找出承受力最大的纸
  1. 究竟谁做购物袋最合适呢?我们来做个“纸条提水”实验。
  2.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取一张纸条,两手提起装有水的小筐,看看这张纸最多能提几瓶水(从装一瓶水开始),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每种纸条都要试一试。
  3.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4. 分享孩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那种纸条提的水最多?
  5. 师幼小结:每种纸的材质不同,他们的力气也不同,报纸和宣纸比较薄,容易破,做购物袋不合适,牛皮纸最坚韧,力气最大,那么,最适合做购物袋的是牛皮纸。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重点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验证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最大力量的纸的兴趣。教师实验前的要求明确具体、方法简单到位,促使幼儿养成边实验边记录、从少到多逐渐递增等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态度,并在集体分享孩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答案,让全体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三、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
  1. 如果老师想用废旧的报纸做购物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增加报纸的力量,使它也能提起7瓶水,甚至更多。
  2.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放入更多瓶水。
  3. 分享孩子实验结果: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提了几瓶水?
  4. 师幼小结:纸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把纸条叠在一起或扭一扭增加纸的力量,那就能提更重的物品了。
  5. 教师演示自己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能放几瓶水。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难点环节,幼儿凭借已有经验,最先想到多拿些纸条的方法来增加纸的力量,在讲述理由的过程中,难点得以突破:重叠加厚可以增强纸的力量。经验提升内化后,幼儿又想到扭转纸条的方法也能增强纸的力量。最后,教师利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进行演示,不仅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而且回归生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 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材质的纸,它们做成的物品都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你们见过吗?
  2. 下次请你们老师再用其他不同的纸跟你们做实验吧!
  (环节自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生活是基础的源本,利用生活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此环节帮助幼儿做到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促进在生活中发展与成长。)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第5篇、大班科学活动浮与沉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洗脸、刷牙、漱口……我们都必须用到它。虽然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水的浮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有一天,在洗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个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马上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塑料袋漂在谁上面呢?”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一现象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于是我抓住了这一契机设计了这一活动《浮与沉》。本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索、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并让孩子们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 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三、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很感兴趣,在通过实验验证时我说一个幼儿放一个,应该让幼儿自己放物品更能调动积极性,应多进行此类活动。在科学角应投放沉与浮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

第6篇、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也迎面而来,如交通安全,用水安全、用电安全等等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向我们教育者发出了挑衅的讯号,让我们不得不去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因而我选择了用电安全教育这块内容,从了解建立电路着手,进行用电安全教育,逐步深入。
 
  活动目标:
  1、 通过小实验了解要使灯泡发亮,需建立一条电路。
  2、 初步认识用电的安全,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线 电池 小灯泡 图片
  2、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 建立电路
  1、 材料介绍,引发问题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 实验展示
  4、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为什么小灯泡这样会亮?

  二、 安全教育

  三、 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了电线可以导电、通电,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那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呢?让我们下次再来一起探索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投入的积极性也很高,都能了解正确的连接方法基础上举一反三,如王泽小朋友的多节的电池连接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两节电池中间,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上,实验成功灯泡亮了。还有应湘业小朋友的正负互换的连接方法等等,孩子们都进行了很好的认识了解。最后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身实验过程中的小触电了解到了电线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同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它当心它不要随意地去玩弄它,懂的基本的如何保护自己。

第7篇、大班科学活动水的变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水蒸气变水”的现象。
  2、观察实验,讲解自己的发现并提问。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
  2、幼儿收集关于雨、雪、露、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有关常识。
  3、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昨天,我们在活动室内放置了一杯水,并且记录了水的高度,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观察一下,水有什么变化。  
   
  二、实际操作部分      
  (一)、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1、幼儿讨论:水到哪去了?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孩子要敢于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去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达到沸腾,请幼儿观察正气上升的现象      
  3、提问: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到哪去?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    
 
  (二)、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为了让孩子“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1、出示玻璃片,请幼儿摸一摸玻璃片,再摸一摸热水杯,说出哪一个凉。      
  2、把玻璃片盖到热水杯上。      
  3、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现象?(对着冷玻璃哈气)      
  小结: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理解“水”的奇妙变化      
  (增加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通过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 
    
  四、活动延伸      
  (一)、请幼儿继续探究水遇冷又会变成什么?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      

  (二)、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说说与水的好处和危害      
  (通过扩展部分,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使孩子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知道了水的本领很大,它能够不断变化,又有那么多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抽象和填鸭式教学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
  2、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
  3、在这次活动中,小朋友观看了课件,通过观察,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第8篇、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活动建议:
  本活动可以放在大班上学期进行,活动应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进行,以方便教师进行指导。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9篇、大班科学奇妙的手电筒教案反思

   活动分析:
  在上一个主题网《我的生活》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科学活动《灯的秘密》,对于电灯为什么能够亮起来十分感兴趣。在本次活动中,我借用了手电筒这个孩子们常见的生活用品,帮助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究和试验论证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安装方法。了解手电筒的简单结构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运用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问法、操作法、探究法进行突破。活动的难点是认识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科学探究、操作论证等方法,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突破难点。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手电筒人手一个、小筐五个、多媒体课件一个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谁可以给我们带来亮光?”
  2、操作探究:“手电筒里都有什么?”
  这是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得出结论。
  3、设置疑问:“手电筒为什么能够发出亮光来?”
  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积极的讨论。
  4、操作验证:
  (1)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观察,学习两节电池的安装方法。
  5、知识扩展:初步了解多种高科技的手电筒和电池。
  6、活动延伸:“是两节电池连在一起亮还是三节电池连在一起亮?”

  活动反思:
  在进行了上次活动《灯的秘密》之后,孩子们对电的有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电灯、电线、钨丝等相关知识。的确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一次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本次活动中97%的孩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从活动目标的制定来看:有两点优势,其一与以前相比目标制定得更加清晰,层次分明,其二目标的制定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由于本班幼儿从小班开始一直进行着科学实验活动,运用着各种实验方法,所以本次活动培养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又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开始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活动过程的制定和实施来看:暴露出以下几点不足:
  1、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环节进行的还不够透彻。比如在幼儿拆开手电筒之后还应该引导幼儿全面的说出手电筒的材料,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而活动中却漏说了手电筒了还有开关、玻璃片等。
  2、应该在吃透孩子上多下功夫。活动前设想的是孩子们会把手电筒完全拆开却没有想到很多孩子并没有这样做,导致了后面的安装手电筒这一环节进行得不好,没有达到预想的后果致使75%的孩子并没有操作安装手电筒的过程。
  3、活动进行中的灵活性还应该再加强。看到孩子们没有把手电工拆开就应该及时的提醒孩子们或进行正确的示范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避免不该出现的问题。
  4、心理素质和对待活动的认真态度还应该进一步提高。
  本次活动较之以前相比也有进步的地方:例如活动的层次清晰了,更注重观察在科学活动中的分量,能把一节电池单拿出来引导幼儿进行较细致的观察,为后面的引导幼儿观察两节电池相联的方法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取长补短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0篇、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并进行交流。
  T:现在我请你们用调羹试试,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来?哪些不能取出来?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和黄沙放进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但是它们都能用调羹取出来。红糖咖啡粉放进水中,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盐和冰糖放进水中,虽然颜色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充分的搅拌最后看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调羹取不出来。
  水宝宝把红糖、盐、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这些物质也溶在水中取不出来,还把水宝宝的颜色、味道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叫“溶解”。
  石头、黄沙和芝麻油能取出来吗?
  石头和油 ,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T: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设计活动时候,想给孩子们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点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11篇、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第12篇、大班科学物体的自由下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由落体现象,探索不同物体下落时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2、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3、体验观察带来的不同发现及下落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恰当的词汇说出不同物体下落的不同状态,如:直直的,飘下来的等。
  活动难点
  用线条记录实验的结果,如:直线、曲线、绕圈等。

  活动准备
  1、纸条、羽毛、树叶、小降落伞,雪花插片和小木珠。
  2、在秋天里,幼儿观察过树上的树叶落下的样子。
  3、幼儿实验记录表(记录表的表头上已事先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画好了各种物体的图标),人手1支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对物体下落形态的猜想。
  1、师:我们已看过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掉下来时是摇摇摆摆的,那么其他东西下落时,是什么样子的呢?
  2、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描述其他物体从高处下落的样子。

  二、通过实验,初步感受物体下落时的不同现象。
  1、教师出示纸条、羽毛、树叶等实验材料。
  2、师:这里有许多东西,我们一起玩一玩,看一看,它们下落时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其他东西落下来是,是什么样子的呢?
  3、教师交代实验和观察的方法:自选一样物品,将它举过头顶,手松开,眼睛一直盯着物体,观察它从上往下落的状态。
  4、幼儿自由选择2~3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教师注意观察幼儿选择的实验物体和实验方法,帮助幼儿克服影响实验干扰因素)
  5、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降落伞是直直地掉下来,有的却是飘着下来的呢?我们试一试吧!(幼儿和教师一人抓住一个小降落伞)看看,抓在小降落伞的什么部位它就可以飘下来了。

  三、师幼谈论、交流,发现物体从高处下落的状态是不同的。
  1、师:刚才我们都去玩了这些东西,请你说说,你选的是什么东西,(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它是怎样落下来的?(幼儿示范操作并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全体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落下来的现象,如“我发现羽毛是摇摇摆摆落下来的,木珠是直直地落下来的”等)
  2、教师小结:我们发现有的物体是摇摇摆摆落下来的,有的是转着圈落下来的,还有的是……每个物体落下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

  四、幼儿再次实验,并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
  1、师:如果将小降落伞飘飘荡荡落下来的样子画出来应该怎样画?请你用手试着比画。木珠又是怎样落下来的呢?(引导幼儿用绕圈、左右折线、直线、曲线来表现)
  2、请幼儿介绍自己记录的方法。
  师:请你先选一样东西试一试,然后再去选择画有这样东西的记录表,吧你看到的现象用线条画下来!
  幼儿再次实验,鼓励幼儿选择第一次实验中没有尝试过的物体进行实验,教师与幼儿商量记录的方法,并与幼儿完成实验记录。
  活动延伸:让幼儿继续收集各种,观察和记录它们下落的不同状态,并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其用身体动作和线条大胆进行表征能力。

  活动反思
  在此次的科学活动中,以幼儿的操作记录为主,幼儿对于能够子互操作的活动都跃跃欲试,在操作的过程中,(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都十分的积极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幼儿占住一件是实验用的降落伞来玩,其他幼儿无法进行实验,有的幼儿操作过程中江石子往上抛,容易伤到其他幼儿,因此在操作活动的时候,教师尤应注意强调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幼儿能够正确操作,看到真实的实验现象。
  而幼儿在做操作记录表的时候,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加大,有的幼儿很快地画好了实验记录表,而有的幼儿则不知道要画什么,在记录表上随意地涂、画。因而针对该类幼儿,应在平时积极鼓舞他们参加美术是的活动,锻炼他们用勾线笔画画的能力,使各个领域的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使幼儿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第13篇、大班科学溶解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水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课件。
  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活动难点:
  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活动流程:
  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趣
  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实验
  (一)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表示它还在。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
  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
  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6、提问
  (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
  (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迁移运用
  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

第14篇、大班科学活动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第15篇、大班科学活动水和油的小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3、棉签、白纸教具的准备中,控制好有色颜料水的浓度,以便可以在清水中更好的体现出它的色彩。选择深色系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清晰的观察出透过水和水杯展现出的影像。      
  学具的准备需要为每位幼儿准备好一套实验工具,让每位幼儿都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其中的乐趣。清水和空盆的提供可以每桌一个,大家共用。透明的水杯以选择底部较稳的杯子为宜,以免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后,将水洒出。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      
  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      
  幼儿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于水的了解,小朋友们从小班开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触和认识。所以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师进行,幼儿进行总结归纳,在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结果能用语言进行总结的技能。  
    
  二、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设计意图:玩水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当幼儿们看到桌子上的勺子和水杯时,早已按捺不住伸手一试的冲动。为了让孩子能将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科学实验中,所以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尝试盛水、倒水的小乐趣。在帮助幼儿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特性同时,也为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做好相应的练习准备。  
    
  三、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      
  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水与有色水的混合,让幼儿理解了相互融合的意义。同时为下面的另一个新词汇“分离”做好铺垫。     
 
  四、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
  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设计意图:油水分离的实验是本节活动设计的重点,所以在活动中所占时间长一些。首先由幼儿进行观察油的特征,其次进行猜测混合后的变化,再次进行操作得出正确结果,最后由幼儿总结,老师说出油和水不能融合的秘密。所有过程由全部交由幼儿操作进行,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了他们爱动脑、爱动手的能力体现。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要画一幅有趣的画,工具是棉签和油。请小朋友在白纸上用沾了油的棉签画一幅你喜欢的画。在吹干以后,用刚才我们融合在一起的红色、黄色颜料刷在白纸上,看一看完成后的作品会有怎样的奇妙之处。      
  设计意图:利用油水分离的方法,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更为直接的体会到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乐趣。  
    
  六、探索活动寻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油和水的一些工具,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第16篇、大班科学平衡实验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第17篇、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是大班幼儿,他们都有探索或发现兴趣和愿望结合实际年龄特点,课程主要培养幼儿主动 动手能力。本土的环境激发幼儿动手,提问等引导方式设计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水的秘密,对水的变化感到好奇。
  2、能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和水的溶解现象,大胆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扩大对幼儿思维现象力。
  2、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杯凉开水,小勺一个,冷水一盆,白糖,果汁粉,奶粉等。
  2、大班科学活动书,下册

  活动过程
  一、交流活动。
  幼儿自由交流对水的认识。

  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看看水是什么颜色;闻闻水是什么气味;尝尝水是什么味道;用小勺绦满水,观察水会怎样。想一想,用手能抓住水吗;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的,透明的液体。

  三、 感知活动。
  会 变的水。幼儿实验;勾兑各种各样的水,提供幼儿实物,让他们在操作中感知水的溶解现象。讨论;你变出了什么水?是怎样变出来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四、操作活动。
  找一找,圈一圈。引导幼儿看大班科学活动书 下册 第16页,找一找哪一杯是水,并做上记号。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把它圈出来。了解水的作用,知道节约用水。

  五、活动延伸。
  水的变化;1;做冰块;有条件的孩子可用冰箱自制冰块,观察水遇到冷的就会结冰,冰遇热变成水的现象。2;水开了;在家观察水遇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现象。3;会变的水;用图画记录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反思
  教师和幼儿的就紧密配合,使本堂课上的非常成功。在策略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今后还需要好好的改进。

第18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图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活动过程:
  1、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2、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3、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4、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反思:
  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第19篇、大班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殊性质,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2、学会用记录表格形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
  3、幼儿通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做到节约用水。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核心要素:
  观察、比较;操作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活动前一天让幼儿观察水的特性,即常温下水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以流动的液体。教师与幼儿一起,把装满水的冰格放进冰箱里,并感受冰箱里的温度。
  2、电热锅一个、每人一个盛有热水纸杯、冰块每人一块
  3、记录表格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支
  4、教学课件:水的三态变化动画 ——《小水滴变变变》  
  5、若干个节约用水标志。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老师将活动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冰格取出来,发给每组的小朋友。让孩子们观察和触摸,说一说水的变化,冰的特点,以及水在什么情况下能变成冰。
  师:小朋友看一看,放在冰格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幼:水变成了冰。
  师:水为什么会变成冰?
  幼:因为放到冰箱里,冰箱里很冷,水被冻住,就变成冰了。
  师:你们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冰,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
  幼:冰是凉凉的,硬硬的,不能像水一样流出来。
  教师总结:水遇冷变成冰。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冰不能流动。

  二、实验、观察:
  1、教师与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将水放在电热锅里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师:水遇冷变成冰,那水遇热会变成什么?
  幼:能变成烟;能变成气儿。
  师:那我们就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水遇热到底会变成什么? 师:现在电热锅正在给水加热,小朋友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水沸腾时,幼:冒气儿了;冒烟了。
  师:老师告诉小朋友,你们看到白色上升的气体,那是水蒸气。也就是说,当水遇热时会变成水蒸气。
  2、教师拿出凉的锅盖,让幼儿触摸,说说有什么感受。
  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有个锅盖,你们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锅盖好凉啊。
  师:老师想问问小朋友,如果老师把凉的锅盖拿到水蒸气上方,水蒸气会有什么变化呢?
  幼:不知道;水蒸气不见了。 师: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3、教师将凉的锅盖放到水蒸气的上方,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变化。
  幼:水蒸气变成水滴流下来了。
  教师总结: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后又变回了水。
 
  三、分组实验操作:
  师:小朋友知道,水遇冷能变成冰,那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当冰遇热会变成什么?
  幼:冰能融化。
  师:那小朋友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冰遇热会变成什么?幼儿将冰块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里,通过实验,观察冰的变化,并利用记录表格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束后,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让幼儿用语言叙述出来。

  四、活动总结:
  师:实验做完了,小朋友表现的很棒。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动画片,名字是《小水滴变变变》。小朋友要认真看,看看谁能回答出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
  教师播放课件——动画片《小水滴变变变》。引导幼儿认真观看,结合实验,回答出问题,从而巩固幼儿的知识点。
  幼:小水滴变成水蒸气,飞到天上去了。
 
  五、活动延伸:
  师:刚才我们一起在实验中发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秘密:水遇冷变成冰,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关于水的其他奥秘你们还知道吗?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水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
  幼:我们可以用水洗手、洗衣服;口渴的时候要喝水;用水来浇花;小鱼生活在水里…… 师:如果有一天没有水了会怎样?
  幼:没有水,我们的衣服脏了也不能洗;我们会口渴;小花也会干死的;小鱼也会死的……
  师:水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离不开水,那我们就应该去珍惜水。(教师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我们一起将节约用水标志粘贴在盥洗室内,提示幼儿要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幼: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并能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记录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触,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本活动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智能、艺术智能、语言智能、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幼儿能够多元化的发展。个别幼儿虽然能很好的将自己观察到过程和结果,用记录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进行表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多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0篇、大班科学活动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斜面与滚动现象,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引导幼儿分析操作录表并概括实验结果,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
  3.体验与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图1)。
  (1)制作材料
  废旧1号电池人手一个;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人手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人手四张;透明胶、水彩笔、剪刀等。
  (2)制作方法
  a.将1号废旧电池横着包在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中间;
  b.两头用两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封口;
  c.在另两张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上画上两个可爱的娃娃,剪下来贴在卡纸中间。
  2.同等长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样高度的水彩笔盒子若干,铅笔,吸管,粉笔,记录单等。  
 
  活动过程
  1.设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请幼儿自由地在板子上玩电池娃娃,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只要用力一推,电池娃娃就会在板子上翻跟头,很有趣。
  (2)教师:如果不用力推,怎样使电池娃娃从板子的一头很快地滚到另一头?
  幼儿讨论并合作尝试,交流探索后的发现:只要把板子的一头用积木或水彩笔盒垫高,然后把电池娃娃放在高的一头,就是不用力推,电池娃娃也会很快地从板子高的一头滚到另一头。
  (3)教师分别请几位幼儿进行演示:有的幼儿用一盒水彩笔盒子垫在板子的一头,有的用了两盒,也有的用了三盒,这样就出现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滚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速度一样吗?
  幼儿:可能是一样快;也可能是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也许是从低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
  教师出示记录表(表1),引导幼儿用水彩笔盒数的多少来区别斜坡的高低,并记录自己的猜想。(在相应的表格中打“√”)
  (2)教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快,还是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快?或者是一样快呢?
  幼儿:可以两个小朋友一组来做实验,只要把电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两块板子上,同时松开手,让屯池娃娃从高的一头滚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结果了。
  (3)幼儿合作实验,教师提示幼儿:两位小朋友要同时松开手,并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后要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图2、图3)。
  (4)幼儿交流、讨论实验情况
  教师: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你们的猜想和实验结果一样吗?有什么发现? 幼儿:我们两人每人拿一个电池娃娃,同时松开手,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和我们猜想的不一样。
  幼儿:我们两人轮流玩的,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分别拿一个电池娃娃,两手同时松开,另一个小朋友记录。我们也发现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结果越明显。有时候我们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科学的实验才能知道答案。
  3.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从斜坡上滚下来后继续滚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1)教师: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电池娃娃从斜坡上滚下来后不会马上停下来,还会继续向前翻跟头。
  师适时追问:那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继续滚动的距离是一样的吗?
  幼儿猜想:可能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远,也可能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远……
  师: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结果呢?
  幼儿:让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木板上滚下来,量一量,比较一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结果了。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测量工具?怎样来量?
  幼儿:可以用大头针、筷子、木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师:测量工具要一样长,量的时候要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3)幼儿合作实验,师提示幼儿数清楚分别用了几根吸管,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表2),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实验。
  (4)分析记录表,交流实验情况(图4、图5)。
  教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样做实验的?从记录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1:我们比较之后发现,从高坡上滚下来用的吸管多,从低坡上滚下来用的吸管少,所以电池娃娃从高坡上滚下来后继续滚动的距离远。
  幼儿2:我们没有用吸管量,而是先让电池娃娃从高坡上滚下来,在电池娃娃停下来的地方用粉笔作个标记,然后再让电池娃娃从低坡上滚下来,在电池娃娃停下来的地方也用粉笔作个标记,比一比,我们就知道电池娃娃是从高坡上滚下来继续滚动的距离远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用的两种方法都可以,实验结果也是一样的。我们发现斜坡越高,电池娃娃继续滚动的距离越远。

  延伸活动
  1.提出进一步设想:如果用不同型号的电池做出不同重量的电池娃娃,从相同的斜坡上滚下的速度一样吗?继续滚动的距离又会怎样呢?
  2.鼓励幼儿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并尝试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设计记录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是以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为基本目标的探究式科学活动,也是高结构化的科学活动。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自制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探究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自主表达。其次,通过“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一一“记录”,让幼儿通过猜想与验证、测量与比较、分析与总结、交流与表达来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幼儿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纲要》理念以及科学教育“做中学”、“玩中学”的思想。

相关文章

《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活动课,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3篇》:第1篇、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镜子教案反思设计意图: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一次,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区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在摆弄各

《大班教案社会大全10篇》:第1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少数民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