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20篇教案

日期:2021-02-2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数学20篇教案,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数学20篇教案

第1篇、中班数学活动数字找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1——10数与物相应。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以不同颜色圆点卡片与数卡1——10.

  活动过程:
  (一)认识1——10数字。
  1、教师将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3、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4、 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你能用你的数字卡片来找朋友吗?
  5、教师:为什么这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6、 教师:那你们还知道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

  (二)体验物体与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10数字卡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我们身边有没有物体与我们的数字卡片一样?。
  2、 教师指着4的卡片,提问:这个数字是几?请找出物体与它相应。
  3、教师:1个数字能找到不同物体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
  4、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5、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游戏:找朋友。
  1、教师: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
  2、 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应德物体卡。
  3、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队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图片卡,然后交换玩。

  活动反思:
  今天我对我园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节数学《数字找朋友》的活动,重点是:认识1——10的数字。体验操作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活动中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来看,我本人认为这节活动还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纲要》中说: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一开始就可以先出示一个数字1——10的数字,然后请10个小朋友来排队,一开始可能由于习惯的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排成一排的现象,这是可以让幼儿变换队形,改成让孩子们不按顺序,都有好朋友拉手的我们就叫这个数字。然后再引导幼儿以图片的数量对对,即,有一个没有好朋友拉手的就是不是与这个数字相应。如此一来就很直观的让幼儿认识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什么是数字,什么是物体的数量。接着,再让幼儿来操作,进一步用操作材料来感知什么是数字和数量,并与周围的同伴说说。所以一节好的教育活动,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知识储备。   
  数学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索,运用各种感官、亲子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也遇到了困难,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是帮孩子来摆弄,而是要教会孩子们自我点数检查、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对孩子们进行鼓舞与肯定,这样他们才更会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2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坐火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达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两个箭头标志、1-6数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可高兴了!因为他们要去旅游啦!看!他们排着队伍来了。
  2、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1)师:小动物们还请来了一个神奇的标志,你们认识它吗?(它是箭头,箭头表示方向。)
  师: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几位?(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1位,所以我们给小兔贴上数字号码1。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4位的是谁?(你真棒!)那么我们该给小鸡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猪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猪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狗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狗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6位的是谁?那么我们该给小猫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3位的是谁?那么我们该给小猴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2)我们的箭头可调皮了,看它跑到哪里去了?(它跑到了这边)
  师:大家一起动动小脑筋,从这边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几位?我们该给它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猪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猪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狗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狗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4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6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3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3)讨论:为什么小动物的数字号码不一样呢?每个小动物都有两个数字号码呢?
  (4)师小结:原来从不同的方向数过去,小动物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小动物的数字号码就不一样。
  3、幼儿操作
  师:看!接小动物的火车开来了,(出示火车图片)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你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从车头到车尾)哪个小朋友的数法不一样呢?(从车尾到车头)
  那么第一节车厢在哪里呢?(哦,原来靠近车头的这节车厢就是第一节车厢。
  第一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在哪里呢?(哦,第一节车厢里的第一个座位就在这里。)
  第二节车厢的第二个座位在哪里呢?(哦,原来第二节车厢里的第二个座位就在这里。)
  (1)幼儿操作:帮小动物乘火车
  师:火车就要出发了,小动物想请我们帮他们安排一下位置,可是小猫有一个要求她说:“我有点晕车,想坐在第一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小猪也说:“我有点胖,我想坐在最后一个位置”。其它小动物呢都没什么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帮小猫和小猪选择座位,再帮其它小动物选择。请小朋友把垃圾放在盒子里,不要乱扔。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先完成操作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我请ⅩⅩ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里的第几个位置。”
  (4)教师评价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仅能帮小动物安排座位,还能准确说出小动物的位置。
  4、结束:游戏“开火车”。
  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去旅游了,我们也跟着小动物们一起去旅游,好吗?快排队
  (我的汽车就要开,开哪里?谁来开?)ⅩⅩⅩⅩ,从前往后数,你排在什么位置呢?向后转后再请幼儿说出自己的位置。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第3篇、中班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过规律排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具备粗浅的规律排序经验,已掌握了 AABAAB、ABBABB的排序能力,本次教学活动既在帮助孩子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习新的排序规律。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2、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3、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难点: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活动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分类垃圾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分类垃圾箱的种类和功能。
  2. 分辨可再利用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

  活动准备
  1. 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
  2. 幼儿搜集废纸、塑料瓶、饮料罐及废旧电池,带到幼儿园。
  3. 点心时间吃剩的果皮等食品垃圾。
  4. 《美丽村》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2 - 13 页。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一起观看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向幼儿提问:
  你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吗?(废纸、塑料、金属。)
  你和家人也把垃圾分类吗?(自由回答。)
  老师可从以下网址下载香港环境保护署有关家庭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第 9 个宣传片)
  向幼儿说明:这是生活在香港的人们在进行垃圾分类,那么,我们是怎样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呢?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2 - 13 页,与幼儿讨论:
  图上有四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两个“可回收物”垃圾箱里边分别应该放什么样的垃 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
  应该把什么样的垃圾放在写着“其他垃圾”的垃圾箱里面?
  3. 请幼儿把带来的废纸、塑料瓶、饮料罐、废旧电池和吃剩的食品垃圾分类放好,摆在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4. 老师告诉幼儿:塑料、金属和废纸,可以回收后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各地都有专门的废品回收站来收购这些有用的垃圾。
  5. 请幼儿调查自己居住的地方及附近有没有分类垃圾箱,自己和家人是否使用过,然后回幼儿园向大家介绍。

  活动评价
  能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
  能说出哪些是可循环再生的垃圾。

  活动反思
  通过对中班幼儿上的这一节课,该班幼儿基本能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颜色、大小上分类掌握较好,但是在形状、以及用途上掌握较困难。

第5篇、中班数学活动空间方位辨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空间方面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让幼儿通过游戏去自由探索空间方位的神秘,我就结合中班整合设计了以下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辨别物体的空间位置,并能正确数出7以内的数量。
  2、培养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1、2)、范画(1、2)、7以内数量的图片,录音机、录音带《火车开来了》、课前教会幼儿唱《小猫歌》和会玩躲小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听音乐入室:《火车开来了》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小朋友,看这里有很多椅子,我们找个位置坐下来。”
  3、 游戏:躲小猫 “等一下老师和你们玩“躲小猫”的游戏,老师来做猫妈 妈去抓小猫,你们做小猫去躲。猫妈 妈找不到你们的话,等一下你们要告诉猫妈 妈“你刚刚躲在哪里的什么地方?”

  二、 辨别空间方位:
  1、提问:“有哪只小猫告诉我,你刚刚躲在哪里的什么地方?”
  2、出示范画(1):
  (1)、“谁来告诉我,你在图片上看到什么,?有多少?”
  (2)、出示蝴蝶和蜗牛图片:“谁也来了,它在哪里呢?有多少?”
  3、出示范画(2):“它是谁啊?” 今天喜洋洋也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三、游戏:拼一拼
  1、我这里有一些数字宝宝,等一下我会把数字宝宝放在喜洋洋头不同的方位,让你们根据所给的来拼。如:教师在喜洋洋头的上面放数字宝宝2,我就在操作材料中找出与数2相同数量的拼在喜洋洋头的上面。
  2、幼儿拼一拼:
  3、请个别幼儿来说说成品,教师小结。

  四、写一写
  1、出示范例:“今天老师出了一些题来考考小朋友,看看你们今天学的空间方位懂了多少。”
  2、教师示范。
  3、 幼儿做题:

  五、活动结束:火车开来了 小朋友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本领,我们一起去当小老师教一教弟弟妹妹吧。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第6篇、中班数学活动纽扣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幼儿用书第18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它又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们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手脑结合,才能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第7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猴分水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摘了三盆水果。你们看一下梨子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柿子有几个?

  (二)小猴分水果
  (1)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吃。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师:小猴想给每只小兔分一只,你们数数看小猴拿来了几只梨子?一只小兔子没有梨子该怎么办呢?
  幼:再让小猴去拿一只。
  师小结:每只小兔分一只梨子,梨子少的时候我们要加上梨子,这样小兔和梨子才能一样多。
  (2)看!小猴来到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猫?
  幼:有6只小猫。
  师:小猴拿来了几个苹果呢?该怎么分呢?
  幼:拿掉一只苹果。
  师小结:每只小猫分一只苹果,苹果数量比小猫多的时候我们要拿掉苹果,这样小兔和梨子才能一样多。

  (三)幼儿自己操作
  粗心的小猴也想把水果分给其它小动物品尝一下,你们能帮帮它吗?每个小动物只能分一只水果,少了你们要添上,多了需要你们拿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

第8篇、中班数学活动猫捉老鼠(圈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能动脑筋操作,按实物的数量圈出相应数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8,老鼠、绳子、弓箭、枪的图片若干。
  2.幼儿操作单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8
  1.我是黑猫警长,你们是小黑猫警长,我们今天来玩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2.看,我都准备了哪些工具?(出示绳子图片)数数有几根绳子?你是怎么数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还有什么工具?(出示弓箭图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个又是什么工具?(出示枪的图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8)
  4.8像什么?刚才8把手枪可以用8来表示,8还可以表示什么?
  5.教师小结:8表示8样物品。

  二、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1.接下来我要选择捉老鼠的工具,我选绳子,先看看我手上的数字是几?那我可以选几根绳子?
  2.小黑猫警长每人选一种工具,看看你椅子底下是数字几?你就选几个。
  3.我来看看小黑猫警长的工具选的对不对。
 
  三、能动脑筋操作,按实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1.下面,我请个小朋友来侦探下,有几只老鼠?
  2.那要圈出数字几?拿好你们的工具,我们一起来消灭它,要瞄准哦,不然老鼠会跑掉的。
  3.我们来看看后面有多少老鼠要消灭。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展示操作,教师和幼儿共同检验做的是否正确。
  6.聪明的猫警长们,让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消灭老鼠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猜、想、说、验,培养估计的意识,使幼儿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易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9篇、中班数学活动点心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复习数字6—8,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感知9以内数量,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铅笔、橡皮、小积木若干、保鲜袋若干(贴有数字)6—9数字卡片一套;
  2、分别画有四种不同点心的卡片四张,每张卡片上均有九个点心;点心筐四只。教师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 数点心。
  1、逐条出示画有点心的卡片,请幼儿说出点心名称并点数。
  2、这些点心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3、出示数字9,幼儿认读。
  4、9可以表示9个点心,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 包装点心。
  1、 点心屋的营业员阿姨请小朋友帮忙把点心装进袋子里。(要求:袋子上是数字几,就装几个积木)。
  2、 幼儿将各种点心分别按袋子上的数字逐一装进袋里,然后看看装得是否正确。
  3、 老师随意得抽三包,集体进行检查。

  三、 点心装筐。
  1、点心装好了,要分开放到篮子里,瞧,这里有四个篮子,每个篮子上面都贴有数字,看一下数字娃娃是几?你的袋子上是几就装到几的篮子里。
  2、请个别幼儿示范,再集体将点心包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3、老师请四位家长当营业员,每人拿一个篮子,检查孩子是否放对。
 
  四、 幼儿操作活动。
  1、(出示教师作业纸)点心送好了,要请小朋友涂五角星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2、教师对操作题进行讲解示范,幼儿进行集体操作(幼儿活动材料)。
  3、做玩了以后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帮你检查一下。

  活动反思:
  一开始,就让幼儿说说你们在幼儿园都吃过哪些点心啊?贴近了幼儿的心理,抓住了幼儿人的思维,让幼儿就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再让幼儿根据杯子上的提示,自主选自己喜欢的点心,巩固了对9以内的认识,轻轻松松的学会了案9以内的数量分类。最后以买点心的游戏结束活动,幼儿情趣高涨,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玩中体验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10篇、中班数学活动卡片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物品的两个特征分类。
  2. 尝试自己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大的和小的红、黄、蓝、绿色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块。
  2. 小篮子。
  3. 分类提示标志。

  活动过程                        
  1. 出示形状卡片,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 老师先将两个分类提示标志贴在一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标志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卡片放入篮子。
  3. 将其他的分类标志两两贴在每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其中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4. 请幼儿尝试自己制定包含两个特征的分类标准,并把相应的分类提示标志贴在小篮子上,对卡片进行分类。

  活动评价
  能按物品的两个特征来分类。
  能按自己制定的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第11篇、中班数学活动一起来投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理解数字4的实际意义。    
  2、玩投球游戏,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球4个、1——4的数字卡、1——4的数字点卡、箱子一个、黑板

  活动过程:
  1、把4个皮球在地上排成一直线,请幼儿数数有几个皮球。
  2、请幼儿各取一个皮球,数数有几位小朋友,然后在小朋友身上贴上1——4的数字卡,然后按照数列进行排序。
  3、请幼儿轮流吧皮球投入队伍前面的纸箱。幼儿一边投球一边数数。    
  4、所以幼儿投球后,一起数数箱子里的之前数量,并将纸箱里球的数量的点卡和数字贴到黑板上。
  5、再次进行游戏。
  6、结束活动,游戏《我说你取》。
  教师任意报一个数字,请幼儿取相应的点卡或数字贴到黑板上,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认读或点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给纸球照相方法加深幼儿点与数对应的印象。这样幼儿对点数数字卡片很感兴趣,多次数量对应点数非常积极的参与。对于数字4,所有孩子都认识了,通过游戏活动《我说你取》可以看出部分孩子能直接取出正确的数字和点卡,大部分孩子取点卡还需要通过点数后才能取正确。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安排到每一个孩子都投球,对于第二目标:玩投球游戏,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没有达到。

第12篇、中班数学活动2的分解与组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中认识2的分解与组合。
  2.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制做玩具灭火器两个。
  2. 与幼儿数量相同的多类玩具,每类两个。
  3. 小黑板、数字卡2、数字卡1 多个。

  活动过程                         
  1. 出示玩具灭火器,向幼儿提问:
  这是什么工具,什么会人使用它?
  共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卡2。
  2. 认识2 的分解。把两个玩具灭火器分给两名幼儿,向幼儿提问每人手中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让两位幼儿分别取 1 个数字卡 1 ,引导幼儿明白两个灭火器分给两个小朋友就是每人 1 个,也就是 2 这个数可以分成 1 和 1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 2 的组成形式(即 2 分为 1 和 1)。
  3. 认识2 的组合。请两位幼儿把玩具灭火器和数字卡还给老师,引导幼儿明白两个小朋友的灭火器合起来又成了两个灭火器,1 和1 合起来就是 2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 2 的组合方式(即 1 和 1 合成 2 )。
  4. 请幼儿说出刚才的过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2 的分解与组合。
  5. 给每个幼儿发两个玩具和相应的数字卡2、1,让幼儿操作2 的分解与组合,老师进行指导。

  活动评价
  1.理解2 的分解与组合。
  2.能利用玩具进行2 的分解与组合操作。

  活动反思
  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第13篇、中班数学活动整理游戏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并按自定的标准来分类。
  2. 与同伴合作整理游戏区,培养收拾玩具的习惯。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事先确定要整理的游戏区,如:建构区、娃娃家。
  2. 篮子。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一起检查游戏区是否整齐,提议整理游戏区,把玩具分类放好。
  2. 与幼儿讨论怎样把玩具分类,例如:
  按颜色分类;
  按类别分类;
  按玩法分类。
  3. 与幼儿达成共识后,老师协助在篮子外贴上标志或指示语,如“洋娃娃”或“红色的玩具”等。
  4. 幼儿自愿组合分成几组,分别负责整理不同类别的玩具,请幼儿分工合作把玩具分类放好。
  5. 玩具分类整理后,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检查各个篮子,看玩具分类是否正确,表扬幼儿将游戏区整理得非常干净整齐,并谢谢幼儿的帮助。

  活动评价
  能把游戏区的玩具分类放好。
  能与同伴合作整理游戏区。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它又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们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手脑结合,才能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第14篇、中班数学活动纽扣的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第15篇、中班数学活动我的脸上有什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加深对1和2的数的理解。
  2. 完整地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美并尝试仿编。
  3. 能画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 “1”和“2”数字卡片。
  2. 自制《我的脸上有什么?》儿歌大挂图。
  3. 图画纸、彩笔、水笔。

  活动过程
  1. 出示“1”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手指着脸上数量是 1 的器官。
  2. 出示“2”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手指着脸上数量是 2 的器官。
  3. 出示《我的脸上有什么?》儿歌大挂图,请幼儿在( )内贴上适当的数字,然后一起念儿歌:
  我的脸上有什么?
  (  )个嘴巴会唱歌。
  (  )个鼻子闻气味。
  (  )只眼睛水汪汪。
  (  )只耳朵在脸旁。
  4. 引导幼儿在原来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基础上仿编儿歌,在仿编中,引导幼儿关注器官的数量和功能。如1个嘴巴哇哇叫,1 个鼻子闻东西,2 只眼睛看世界,2 只耳朵听声音,等等。
  5. 请幼儿画一张自画像,表现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完成后,向同伴讲述,并交换欣赏。

  活动评价
  能数出1和2的数量。
  能流畅地念儿歌《我的脸上有什么?》。
  能画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 

  活动建议
  可以让幼儿将仿编的儿歌内容画下来,然后由教师为画配上诗句,做成《幼儿创编诗歌集》,投放在图书区中,让幼儿随时翻阅。

  活动反思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第16篇、中班数学活动谁吃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和少。
  2. 进一步理解6 以内数字的次序。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6鱼形数字卡两三套。

  活动过程
  1. 先玩游戏“超市大赢家”:教师请两名幼儿到超市去抢购某种物品,在相同时间内看谁拿得多?教师敲鼓计时,鼓声停止后,请幼儿一起点数分别拿的是几件,比较谁多谁少?
  2. 再玩游戏“小猫钓鱼”:全班分两组,每次每组派一位幼儿(小猫)出来抽(鱼形)数字卡,比较两张卡数值的大小。取得较大数值的幼儿(小猫)可“吃掉”对方的(鱼)数字卡。假如双方抽的数字相同,便重新抽卡。活动依此类推,最后看哪一组得卡最多。
  3. 活动完成后,请一位幼儿出来,把1-6数字卡由左至右顺序排列。

  活动评价
  能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能顺序排列1-6。

  活动建议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数的概念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更多具体的情境,如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或故事情境,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和认识数字。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17篇、中班数学活动有故事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发现故事中角色数量的不同,感受故事独特的趣味。
  2.  试着根据数量排列故事图片,讲讲故事。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场地布置 幼儿坐月牙形、四张桌子、一块黑板
  2.  幼儿操作用卡片(幼儿人手一份)
  3.  PPT课件(体现故事的顺序和倒叙)

  活动过程:
  一、角色知多少(发现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角色)
  重点提问:故事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呢?          
  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小结:故事角色的数量是不同的,不同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

  二、情节知多少(发现故事中角色的数量变化,体会角色间的关系)
  1.  从1到6的故事 重点提问:故事中的角色谁先出来,谁后出来?          
  发现故事中特别的地方了吗?
  小结:故事中角色的数量是从少到多,数字是从小到大。
  2.  从6到1的故事 重点提问:故事还有一种说法,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故事中角色的数量可以从少到多,数字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多到少,数字从大到小。

  三、故事知多少(尝试根据数量的不同,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重点提示:故事中的角色是一个一个出现的,而且每次出现的角色总是和前一个角色有关系。
  小结:故事角色数量的变化,就变出了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出现每个角色只有一个的画面)      
  猜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活动延伸:
  图片可以投放到游戏中,孩子们自己排图片,自己编故事。

  活动反思: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第18篇、中班数学活动故事创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4以内物体数与量的对应。
  2. 看图创编故事,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老师提前把《我的家》幼儿用书第 10-11页的图画制成故事图卡多套。
  2. 发给每位幼儿一套1 - 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 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客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2. 老师出示故事图卡讲故事,并请幼儿数数图中人物的数量。例如:
  他是希希的爸爸,(问:图中有多少人?答:1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爸爸和妈妈结婚了。(问:图中有多少人?答:2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妈妈生了希希,(问:现在这个家有多少人?答:3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后来家里又来了姨妈的孩子,一个小妹妹。(问:现在希希的家有多少人?答:4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
  3. 每组发一套图卡,请幼儿根据图卡内容合作创编新的故事。
  4. 老师帮助幼儿把人物的数量写在图卡上方,并把故事文字写在图卡下方,然后把图卡装订成书,放在图书角,让幼儿自由翻阅。
 
  活动评价
  能用数字1 - 4正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与小朋友合作根据图卡内容创作故事。

  活动反思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19篇、中班数学礼物送给好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子记录的方法统计送各种礼物的人数。
  2.能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礼物图片、统计表每组一张,大统计表一张、铅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我给妈妈送礼物。
  1.教师:小朋友,平时妈妈照顾我们非常辛苦,你们想不想送一份礼物给妈妈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礼物?请幼儿看看礼物,一共有几种礼物?(8种)8种礼物,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8)
  2.那谁来说说,你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
  3.幼儿挑选一样自己最想送给妈妈的礼物。

  二、计礼物数量。
  1.你选了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2.我们每个小朋友送的礼物都不一样,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围巾的有几个人,送项链的有几个人呢?幼儿说一说。
  3.出示统计表
  (1)师:老师请来了一张统计表帮忙。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统计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呢?
  (2)幼儿认识统计表:上面一排是礼物,下面是统计人数,中间的这一段格子是让你把礼物贴到礼物标记的下面。比如:你们组有一位小朋友选了包包送给妈妈,就把礼物贴在包包的标记下面的格子里。另一位小朋友选了项链,那他应该把礼物贴在哪里呢?(项链下面的格子里)等你们组所有小朋友的礼物都贴好之后,选一位小朋友用点子记录送各种礼物的人数。记录在下面一排的格子里。
  4.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5.展示小组统计表,教师再统计。
  (1)看看,第一组小朋友的统计表,送妈妈围巾的有几个人呢?送项链的有几个? 第二组小朋友来说说看,你们组的统计结果。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第三组小朋友的统计结果。
  (2)除了看礼物,还有什么办法知道第四组有几个人送了围巾,有几个人送了项链呢?(教师将礼物部分用白纸遮掉,引导幼儿看点子)
  (3)我们全班送妈妈围巾的一共有几个人呢?我这里有一张大的统计表,我们一起把每组统计的结果都汇总到这张大的统计表上吧。
  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全班送花朵的有几个人。记录在哪里?试试看。点子汇总好了之后,教师用数字统计。
  (4)比较一下,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多,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少?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记录了送每种礼物的人数,有了统计表,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我们班里有几个人选了围巾,几个人选了项链,有了统计表可真方便!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第20篇、中班数学活动剥豆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 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3、第二次剥豆,请个别幼儿剥豆数数,并作记录。
  4、两次一共剥了几粒豆,将两次剥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在记录单上写上数字。

  二、幼儿剥豆数数,并用符号和数字记录。
  1、介绍记录单,请幼儿说说记录单的每一个格子里写什么?
  2、讲解操作要求:每个幼儿两结豆荚,把第一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 圈画在记录单的上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第二结豆荚里 的豆子数用圆圈画在记录单的下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
  将两结豆荚的豆子总数用数字表示写在左边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将记录单贴在指定位置,交流评价,纠错。

  三、装豆子,巩固对数的感知。
  1、蔬菜批发市场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去送到批发市场 吧,请四名家长扮演批发市场的老板。
  2、幼儿根据袋子上的数字装豆送豆,“老板”作产品检验。

  活动反思:
  《纲要》中提出: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情景,运用数学能力。我们老师可以将生活为缩影创设情景,同时利用日常在生活不断渗透数学。

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40篇》:《大班语言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语言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安全教案大班100篇反思大全》: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针对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认知差,自我防范意识弱的特点,设计此次活动。因为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平时要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