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科学区教案40篇

日期:2021-03-2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科学区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科学区教案40篇

第1篇、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   
  2、在试试、玩玩、做做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
  3、纸片、剪刀、竹签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1、用“转转转”展览会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够把物体转动起来?   
  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它们的转动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五、动手制作陀螺,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2篇、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水里的动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知道要保护水的清洁环境。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
  2、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问:你知道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2、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幼儿认识水里的动物。
  (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
  3、布置三个环境(海洋、河、池塘),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水生动物,送它们回家。
  4、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放?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续继探索了解有关水生动物的知识。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3篇、中班科学活动刷子用处大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着眼于这一点,进入中班上学期以来,我们找到了纽扣、杯子、刷子这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的且易于收集到的实物作为教育内容,借鉴它们的多样性与实用性不断挖掘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引发幼儿展开思考,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参与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刷子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件小工具,它的种类很多: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等等。不同的刷子不仅外形不同,质地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人们在做许多事情时都会用到刷子,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在此活动中我们试图创设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与实物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比较不同刷子的外形特征,进而了解刷子的多种用途与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多参与劳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刷子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体验劳动的快乐。
  2、探索并了解不同刷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3、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刷子的认识和对刷子的探索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①幼儿和家长、教师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刷子。②认识牙刷,知道牙刷定期就要更换。
  2、材料准备:不同种类的刷子如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废旧牙刷等等;纸箱、颜料、鞋油、痰盂、杯子、梳子及化妆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鞋刷,让幼儿说说鞋刷的作用,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刷子。
  2、请幼儿挑选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刷子,介绍它的用途。
  3、逐一介绍劳动任务(刷墙、洗奶瓶、洗痰盂、化妆等),请幼儿找出最合适的刷子参与活动。
  4、幼儿劳动。
  5、交流讨论自己劳动的方法。
  6、说说废旧牙刷的用途。

  活动延伸:
  1、在主题探索活动区里投放不同用途的刷子让幼儿继续观察并尝试使用。
  2、利用废旧牙刷进行刷画、做牙刷相框等美工活动。
  3、用刷子帮助家人刷鞋、洗杯子,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第4篇、中班科学活动小芽天天长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春天到了,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自然角里,小朋友对各种各样的种子很感兴趣,经常有小朋友问我:“老师,这是什么豆子?”“老师这个豆子是长在哪里的?”……等等问题,于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我班生成了以豆子为研究对象的主题探索活动,让孩子了解豆子的饿种类、颜色、形状、用途等,目前结合季节,我抛出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豆子是怎样发芽的呢?”
  《小芽天天长》是这次主题活动探索活动中的一个内容,活动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亲自尝试种豆子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非常关注豆子的生长情况,很多孩子每天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自己种的豆子生长情况,并很主动的把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通过实验的整个过程,我班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知道了科学现象是无处不在的。

  活动目标
  1、大胆讲述豆芽的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
  2、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种子生长的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贯彻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讲述豆子生长过程及外部特征。
  1、“上星期小朋友都种了一些豆子,谁来说说你种的豆子现在怎样了?”
  2、“谁来说说你的豆子是怎样发芽的?”
  3、“你种的豆芽长的是什么样的?”
  4、“你种的豆芽和别人一样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和小伙伴说一说。”
  5、“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6、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观察上午豆芽是生长在水里的,其实豆芽在土里、沙里也可以发芽,你们回去可以再试一试。”

  二、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1、出示豆芽生长照片
  2、幼儿用画的方式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3、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5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3、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4、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5、小结

  活动反思: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6篇、中班科学活动鸡蛋我爱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观察食物加工的过程,知道鸡蛋是有营养的,吃鸡蛋对身体有帮助。
  2. 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生鸡蛋,电暖锅、棉花糖、巧克力、鸡蛋饼干等食品。

  活动过程:
  1、 出示鸡蛋
  让幼儿预测鸡蛋剥去壳以后是什么样子的?
  打开鸡蛋,看看鸡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 共同讨论
  什么时候鸡蛋才会变成我们平时吃的样子?
  3、 师生一起煮鸡蛋,分享煮熟的鸡蛋,自己动手剥鸡蛋,选择自己爱吃的调料。
  4、 出示几种食品,请幼儿帮助辨别哪种食品中有鸡蛋的成分。
  5、 表现表达,生活中的各种蛋制品。
  6、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7篇、中班科学活动榨果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各种方法来榨取果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3、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工具:小勺、碗、塑料小刀、筷子等。
  2、橙子若干。
  3、中号透明塑料量杯;大号塑料量杯一个。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你们喝过果汁吗?好喝吗?你知道果汁是怎样来的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所看到的工具,并初步设想自己会怎样来运用这些工具来榨取果汁。
  3、幼儿自由分组开始榨果汁。
  (1)教师指导幼儿能够运用工具榨取果汁。
  (2)鼓励幼儿探索出多种方法来榨取果汁。
  (3)提醒幼儿将榨出的果汁放入量杯中。鼓励幼儿能够榨出更多的果汁。
  4、讨论: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来榨果汁最方便,哪种方法榨出来的果汁最多。
  5、品尝自己榨的果汁,享受劳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教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第8篇、中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XX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第9篇、中班科学活动雨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性思维)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第10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脚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大胆表述自己探索发现的脚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脚印。
  2、彩笔(供幼儿描脚印用的)。
  3、四条小路(垫子、地毯、小草、鹅卵石)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二、寻找自己的小脚印
  1、看,这些是什么呀?(脚印)
  2、这些脚印是我们在小班时留下来的,去找找自己的小脚印在哪里?

  三、比脚印,探索脚的秘密
  1、幼儿比脚印
  师:把你们的小脚和你们的脚印比一比,你会 发现什么小秘密呢?
  2、 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小脚怎么样了(脚长大了,脚趾长了,宽了……)
  (根据幼儿讲到的,来认识自己的小脚)

  四、游戏(走小路)
  提供四条路
  1、孩子们来找一找有哪四条路?
  2、请你们光着脚到四条小路上去走一走,感觉怎么样?
  (幼儿自由走小路)
  3、 交流:你走了哪条路,感觉怎样?
  (幼儿自由讲述)
  4、 师小结幼儿讲述内容
  5、 再次尝试,体验走小路
  师:我们的小脚感觉出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样的感觉,小脚还有什么本领呢?
  6、 讨论小脚的用处:(走、跑、跳、踢)幼儿每说出一种,全体幼儿学做

  五、讨论保护小脚
  小脚有那么多本领,我们平时怎样保护小脚呢? (穿鞋、穿袜子、洗脚、剪脚指甲……)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第11篇、中班科学活动美丽的春天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现在是春天的主题,春天又是万物苏醒,气象更新的季节,结合课改精神和“科学认读”的理念与计算活动相整合,设计了这个活动。因为数字1――10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已相当熟悉,而“科学认读”是以感官刺激让幼儿逐步认识汉字,同时,还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或能吸引孩子的内容来刺激孩子的感官,让孩子自由学习,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觉得数字1――10与汉字中的量词的念法相同,但写法不同,还有大小写之分,对于好奇的孩子来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更便于孩子记忆和认读。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感受春天的气息,知道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 
  2、初步了解汉字中也有表示数量的字。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一幅春天的画面,练习纸、记号笔、汉字卡,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1、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啊?(泛讲)是啊,春天是万物苏醒,气象更新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我这里也有一幅春天的画,你们看看有些什么?(幼儿讲述,并找出相应的汉字) 
  2、幼儿操作:你们看到那么多景色,我再请你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把他写在这张纸上。 
  3、师生共同检验:填上数字。 
  4、认识汉字中的大小写数字:我这里还有一些字宝宝,他们说,他们也叫1、2、、、、、、、10,而且,他们还是双胞胎,名字一样,长的不一样,你们认识他们吗?(幼儿操作,幼儿自由选择摆放) 
  5、再次检验: 
  (1)纠正错误 
  (2)整理区分大小写汉字。 
  6、结束活动,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第12篇、中班科学活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  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活动延伸
  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第13篇、中班科学活动玩水(了解水的知识)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带着问题边玩边思考,提高幼儿感受的有意性。
  感受活动的形成概念奠定了基础,但概念的形成还需经过概括和提炼。采用实验的方法突出水的特性,帮助幼儿概括归纳形成概念。
  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既是为了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又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所以活动设计让幼儿从周围的实际生活开始,逐步过渡到通过语言交谈来了解。经过这样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幼儿可能获得许多关于水的直接和问题知识,同时也可激发幼儿探求知识的主性积极性。
  幼儿对水的认识不会停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会不断深入,延伸活动正是在启蒙的基础上进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尤期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方向。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对自然物的兴趣。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水的特性。
  2、难点: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材料:各种玩水的容器。
  2、环境创设:来园或自由活动时让幼儿自由玩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自由玩水活动感受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1、自由玩水:为幼儿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会沉入水底的材料,如弹子、鹅卵石等。让幼儿在来园或自由活动时玩水。
  2、玩玩想想:自由玩水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再玩水。(一直往瓶子里灌水会怎么样?水能不能抓住?水底的东西能看见吗?为什么?)

  (二)、通过小实验归纳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赛:两个幼儿各自往漏的杯子里灌水,然后讨论灌进去的水到哪里去了?还从哪里看到水是流动的?
  2、抓水比赛:让幼儿用抓水的方式往瓶子里灌水,然后讨论用这种方法行不行,为什么?如果要使瓶子里灌满水应该怎么办?
  3、在不透明的两个杯子里一个灌水一个灌豆浆,然后往两个杯子里放弹子,请幼儿思考能不能数出每个杯子里放了几颗弹子,为什么?

  (三)、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水的各种用途。
  1、在幼儿罗里找有水的地方。讨论水的用途。如厕所里有水,厨房里有水,茶桶里有水……。
  2、让幼儿回家与父母讨论,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水,为什么?

  (四)、通过讲述活动让幼儿交流自己获得的有关水的用途的知识。
  1、让幼儿介绍水的用途。
  2、谈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节约用水?

  (五)、通过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探索关于水的其他知识。
  让幼儿回家用塑料杯盛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并观察其变化。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14篇、中班科学活动纸的本领大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在家庭生活中,在幼儿园里,幼儿经常会接触到如玩具盒、鞋盒、水果箱等硬纸板材料,对这类形状不一,大小、颜色、用途迥异的材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想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接触和认识不同的纸。本次活动将幼儿平常非常熟悉的图画纸、面巾纸和硬板纸一起作为操作对象,让幼儿在自由操作中通过比较加深对这三种纸的认识。考虑到小班幼儿在自由操作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整个活动设计成竞赛的形式以增强他们活动过程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图画纸和面巾纸的不同质地,初步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2、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并乐于动脑思考问题。
  3、在竞赛中体验团队的荣誉感和竞赛的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三组操作材料:一组为一筐硬板纸,一组为一筐图画纸,一组为一筐面巾纸。(每组材料中都有一些进行过对折,另有一些画有苹果轮廓)
  2、每小组两个小筐蜡笔,每个幼儿一个粘有泥巴的海洋球。
  3、竞赛记录表一份(教师用)。

  活动过程
  1.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三组小朋友,要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出示教师记录表,“分别是搭房子,给苹果宝宝穿衣服和给鸡蛋宝宝擦脸,看看哪一组会赢!”
  2.完成任务
  (1)比赛搭房子: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动手用本组的材料一起搭建房子。期间教师适当提示对折纸的用途,并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看哪一组的房子建得最快最好。
  (2)比赛给苹果宝宝穿衣服:鼓励幼儿用蜡笔给绘画在纸上的苹果宝宝涂色,看看哪一组的涂色最快最好。
  (3)比赛给蛋宝宝擦脸:鼓励幼儿用本组的材料帮蛋宝宝擦干净脏脏的脸,看看哪一组擦得又快又干净。
  3、每一次小活动结束,教师除评出最好的作品外还要对其他作品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简要地说明和点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辨别不同质地的纸张具有不同的用途。

  活动延伸
  找一找幼儿园里和家里还有哪些纸,它们的质地和用途有哪些。

  活动反思
  1.形式活泼生动新颖 这次活动设计为小组竞赛的形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积极动脑动手的主动性,有效促进了幼儿的主体活动和能力发展。
  2.借助三个小的活动载体,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实践,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明确并加深了对不同纸的认识,明确了不同类型纸的不同作用。
  3.对于每一个小组的作品,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褒扬。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激发了他们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15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飞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探索最佳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

  活动过程:
  一、玩飞盘
  1、 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
  2、 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

  二、探索飞的方法
  1、 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
  2、 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

  三、探索谁飞的远
  1、 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
  2、 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
  3、 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
  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由玩飞盘,探索飞盘的玩法的多样性,然后进行交流,分享好的有趣的玩法,然后教师对幼儿的玩法进行梳理,并且提供场地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玩法。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第16篇、中班科学活动感受四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进一步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
  2、感受季节的不断渐变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歌挂图,大字纸;故事书《魔法奶奶的电话》;写有四季字卡的 纸条,后面有双面胶(人手一套);魔法电话教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 观察魔法电话:魔法电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能拨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爷爷,找找四个键分别在哪里?
  2. 边听故事边通过观察图片,猜想小朋友喜欢某个季节的理由。
  3. 提问:故事里谁喜欢夏天?她为什么喜欢夏天?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老师用简画记录,从而补充故事内容。(其他季节按同样方法提问)

  二、游戏四季轮换拍
  1. 幼儿每人一套写有春夏秋冬的纸条,分别画上四季简易图,将画好的纸用双面胶贴在衣服双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装成季节娃娃。
  2. 听游戏带领着发出的语言指令迅速做出反应,即用手拍贴在身上的图画
  单手拍:如听到“吃火锅是什么季节?”边答边拍身上图片。
  双手拍:如听到“夏天过去是什么季节?再过去又是什么季节?”两手分
  别拍在相应图上,并回答“夏天…….”
  连续拍:如从春天到冬天
  结伴拍他人
  边拍图画边念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17篇、中班科学活动沙教案反思

   活动分析: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时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河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纱窗布代替筛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在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分享关于沙的用途的经验。
  2.介绍沙漏。

  活动延伸:
  1.沙能不能种养植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2.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3.制作“沙雕”。

  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沙,因此在本次的活动里,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高的,但是要怎么在玩当中有目的的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感受沙的特性,就是这本节活动的重点。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18篇、中班科学活动果汁的颜色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幼儿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本次活动就是围绕幼儿的好奇心:果汁到底是多么颜色的?果汁的颜色与果皮是否一样展开的。活动中以帮助别人为导线,激起幼儿想帮助别人、更想知道结果的欲望,调动起幼儿实验的愿望,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以回信的形式结束,不仅使幼儿巩固了知识技能,而且也能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产生相互帮助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苹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
  2、各种水果图片、颜色标记。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图片)、白布、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儿的实验兴趣。
  师: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里写的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哇!有这么多的水果卡片,还有一张信纸,看看上面写得什么?
  1、读信: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很想知道各种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想请你们帮帮忙,告诉我们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2、讨论: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是否一样?
  3、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与他们的果皮是一样的吗?王老师也不太明白,今天我们来做次小小实验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好吗?

  二、幼儿实验了解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水果,一些白布、还有一张实验记录表和一些颜色标记,请小朋友实验的时候一边做实验一边将实验的结果用颜色标记记录到实验表上。
  1、幼儿一边实验一边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回辅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实验记录。
  2、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表。
  3、对有争议的实验结果,教师实验得出正确结果

  三、幼儿再次实验,将水果归类。
  师:这些水果的果汁颜色有的和果皮颜色一样,有的和果皮颜色不一样,那么,哪些是和果皮颜色一样的呢?哪些和果皮颜色不一样呢?我们再一起来做一次实验,一边做实验一边将水果进行归类,将果汁与果皮颜色一样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样的放到一起。
  1、幼儿实验,并将水果卡片归类。
  2、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3、送卡片:将水果卡片送到相应的筐中。(果汁与果皮颜色一样的放一个筐中,不一样的放另一个筐中。
  4、教师小结幼儿的操作结果,表扬鼓励。

  四、给动物幼儿园回信,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我们知道了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呢?我们一起来回封信,告诉他们我们的实验结果好吗?
  1、出好的实验记录表,叠好放进信封。
  2、将归类好的水果卡片分别包好,写上说明装入信封。

  五、延伸活动:
  1、师生一起写回信。
  2、自己动手榨果汁,一起品尝果汁。

  附:
  橙汁和橙皮的颜色都是橙色的,橘子和橘皮都是橘黄色的,奇异果果汁和果皮的颜色都是绿色的。苹果果皮是红色的,梨的果皮是黄色的,葡萄的果皮是紫色的,而它们的果汁却都是无色的。西瓜的瓜皮是绿色的而果汁是红的。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秋天是水果分收的季节,每天孩子们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吃水果时总有幼儿不经意的将水果汁滴到衣服上,孩子们对衣服上的果汁颜色常常争论不休,有的幼儿甚至故意将果汁滴到衣服或手帕上,进行比较,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了满足幼儿的对水果的好奇心和探究水果的热情,同时为了开发幼儿的观察智力、记录智力、细心观察智力、比较智力、与同伴合作智力等。活动中主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验活动得出问题的结论,同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19篇、中班科学活动七彩调色板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时,老师都要求幼儿在使用水粉颜料时,水粉笔不要从这个颜料盒拿到另一个颜料盒,以免将颜色混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班上有小朋友大叫:老师,潘峻把水粉笔乱放。我走过去,正想制止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小家伙却抬头对我说:老师,颜料会变的。小家伙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都看着一瓶黄色颜料因为放进了红色笔,上面都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颜色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小桶(每组一个),每位幼儿一个大的调色盘,人手一支调色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告诉幼儿:“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发生的变化。
  5.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变色,比比谁的颜色变得多。
  6.给幼儿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第20篇、中班科学活动给泥土和石头洗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二、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三、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四、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第21篇、中班科学活动关于狮子的问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狮子的了解,激发喜欢狮子的感情。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狮子的趣事,小红旗若干面。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神秘的口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这里有许多狮子的趣事,我们来进行抢答比赛,看哪些小朋友知道。

  二、师组织幼儿以小组比赛的方式抢答。
  (一)规则:
  1.教师做裁判员,出示问题。
  2.每组有10秒钟讨论时间。
  3.每组幼儿讨论后可请一位小朋友回答。
  4.每回答对一题,小组获一面小红旗。
  5.小红旗多的小组获胜。

  (二)问题:
  1.狮子的尾巴又粗又长,尾端还有一团球状的褐色毛。那么,狮子的尾马有什么作用呢?
  ①沾河里的水喝。②赶虫子。③奔跑时,保持平衡。④散热。 (3)
  2.雄狮常常为争地盘而打架,它们以怎样的方式打架呢?①相互怒视。②大声吼叫。③用利爪攻击对方的脸。④用头撞击对方。 (3)
  3.狮子最喜欢什么气味呢?
  ①花香味。②猎物腐烂的气味。③大象粪便味。④鱼腥味。 (3)
  4.狮子为了不被高山兀鹫抢走剩下的食物,它会使用什么办法呢?
  ①用树叶掩盖。②始终守候,不会离开。③用沙土掩盖。④在食物上撒尿。 (3)
  5.狮子怎样喝水呢?
  ①用舌头表面舔食。②用舌头向后卷着舔食。③用舌头弹着水面喝水。④直接把嘴伸进水里喝水。 (2)
  6.有一头饥肠辘辘的狮子遇到刺猬时,会怎么做呢?
  ①用利爪剥皮吃掉。②吞下整只。③先拔出其身上的刺后再吃掉。④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 (3)
  7.如果狮子和老虎搏斗,谁会赢呢?
  ①老虎的胜算机率会多一些。②狮子的胜算机率要多一些。③相互躲避。④打成平手。

  三、鼓励幼儿回家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关于狮子的一些趣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22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调色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几种颜色,而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所以,设计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说明:能够意识到色彩美是幼儿感受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观的,但是,如果幼儿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会视而不见。因此,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比认识几种具体的颜色更为重要。幼儿时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即时认识活动就成了幼儿自身的需要。
  2.难点: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说明:启蒙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即时效果,而是为了给幼儿今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活动应该定位于让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结果的兴趣。但是对于中班幼儿要通过活动,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准备
  颜料和调色用具。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分散观察。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人的眼饰、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首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教师出示相应的色块,并让幼儿进行颜色的指认和命名活动。然后让幼儿谈谈最喜欢的颜色、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2.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起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让幼儿在空白的玩具、服装、树叶图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3.通过实验活动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调色活动。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教师还可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变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耍七彩风轮,引起悬念,产生求知欲。

  活动反思
  在调色活动中感受颜色的多变,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对色彩的关注,同时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东西,让幼儿对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在配色活动中,也让幼儿对科学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色、配色,幼儿兴趣浓,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但是在给幼儿操作调色的活动时,我没能充分地引导和组织幼儿探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得幼儿的兴趣停留在操作上,没能达到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第23篇、中班科学活动好吃的鱼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常在活动中说到“鱼是我们的好朋友”,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较少,不能很好的理解一句话,也不能将这一句话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起来。所以我们设计这一活动,着重讲解鱼可做成什么食物,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了解鱼对人们的作用,教育幼儿不挑食,要保持水的清洁,保护鱼类。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鱼可做成各种可口的事物,对人们有很多好处。
  2、教育幼儿要吃鱼,不挑食。
  3、使幼儿懂得,“鱼是人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鱼制作成的各种食物,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复习鱼的构造。
  2、“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说鱼是我们的好朋友啊?”引导幼儿说出鱼的各种用途。
  3、“小朋友们说的很好,老师请你们吃东西。”
  逐一出示由鱼做成的食品,请幼儿一边说出各种食物的名称,(幼儿说不出的教师补充)
  4、引导幼儿观察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师简单讲解各种鱼制品的制作方法,使幼儿知道每种食物都来之不易,不应该浪费。
  5、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吃鱼?(使幼儿懂得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们身体所必须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总的来说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实物小鱼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们主动观察小鱼,积极活跃的发言讨论,很好的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第24篇、中班科学活动水娃娃和海妈妈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在画水彩画的时侯,孩子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喜欢或需要的颜色。于是,根据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堂关于颜色混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混合游戏,激起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鼓励幼儿记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着清水的瓶子若干个(上面有可变化表情的娃娃脸帖纸)
  2、可供幼儿记录的水彩笔、记录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初次操作混合游戏的兴趣。
  1、通过“水娃娃”想变成“海妈妈”那样颜色的愿望,激起幼儿第一次操作兴趣。
  2、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同自己的做法。并从其中找出“深浅”两种蓝色进行对比。启发幼儿总结出深浅变化是由于颜料投放的多少而决定的。
  3、师生共同操作改变娃娃脸使幼儿体验到“帮助”的快乐。

  二、教师设疑:“小朋友,除了蓝色,我们还能不能让水娃娃再变成别的颜色呢?”激起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操作时,注意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三、从操作中感受颜色混合的乐趣,并学会把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1、提出问题:“如果水娃娃们穿着这件衣服时间长了,想换一种颜色,那该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并肯定幼儿的讨论办法。
  2、教师先以蓝色和黄色混合为例,带起幼儿探究及操作的兴趣。
  3、鼓励幼儿将自己发现的“颜色的密秘”记录下来。(可以教师先演示记录方法再帮助幼儿共同记录)
  4、参观记录板上记录结果,表扬幼儿并奖给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怀着好奇的心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种兴趣还可以自发的延伸到其它活动中,如:在美工区,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第25篇、中班科学活动泥巴真好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泥,能愉快地学做泥球。
  2.了解泥的显著特征,感受湿泥的粘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用细泥铺成一泥地,人手一瓶水,(上面开一小孔)一个小盆,围兜,各种泥制品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干泥
  1.带幼儿到泥地前,一起来玩泥巴。
  2.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把泥吹一吹,用脚在泥里踩一踩,比较不同。(知道干泥是松松的,软软的。)
 
  二.尝试做泥球
  1.让幼儿自己尝试做泥球,发现做不成泥球,引出要加水。(将水放在一边,不做提醒。)
  2.幼儿加水继续尝试,观察幼儿是否加了适量的水。(不做指导)允许个别幼儿尝试失败。
  3.请做成的幼儿来演示,讲解用什么办法,如何做成泥球。
  4.请幼儿用语言讲述如何做成泥球,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做泥球。故意加过量的水引导幼儿观察。从而引导幼儿发现要加适量的水,才能做成泥球。
  5.幼儿再次尝试: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泥湿了就会粘在手上,粘在一起。
  6.请幼儿将自己做好的泥球放在自己的小盆子里,比一比,看一看谁做的泥球最多,最圆。

  三.尝试讨论
  1.你还在哪里看见过泥?什么东西长在泥里的?
  2.泥可以做泥球,种树,花,西瓜等东西以外,还可以做什么?
  (让幼儿欣赏泥娃娃,泥做的花盆,砖等)

  四.延伸活动
  1.请小朋友回家去一起和爸爸妈妈妈找一找,还有什么别的东西是用泥做的, 带来给小朋友看。
  2.引导小朋友用泥做其他事物。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第26篇、中班科学活动胖胖喝进了盐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
  2、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进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哪些是危险的事
  活动难点: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情境表演“胖胖喝进了盐酸”
 
  活动过程:
  一、 情境表演
  “胖胖喝进了盐酸” 胖胖是一个虎头虎脑,模样长得十分可爱的中班男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胖胖从外面与小伙伴一起玩好,满头大汗地回到了家里。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烧饭,胖胖擦了脸、洗了手,就忙着找水喝。这是胖胖突然发现雪碧瓶里有“饮料”,捧起雪碧瓶就喝了起来……十分庆幸的是胖胖的爷爷、爸爸妈妈都在长海医院工作,而且他们的家也住在长海医院的职工大楼里。因抢救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胖胖又能正常地进食了。事后,经了解才知道,胖胖的妈妈将盐酸拿回来,是为了洗马桶,打扫卫生用的。没想到一时疏忽险些酿成惨剧。

  二、 讨论活动
  1、 胖胖为什么会生病?
  2、 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小结:我们平时不能随意的去碰、去吃一些物品。

  三、 看几副安全教育的图片
  图片一:下雷雨是小朋友在大树下避雨
  图片二:一个人在摸插座
  图片三:陌生人敲门马上把门打开
  说说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那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第27篇、中班科学活动大怪手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扮演司机开车的乐趣,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概念,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
  2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 讲述故事《威威爱大怪手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共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里的大怪手车到底是什么车?(挖土车)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车,你还认识什么车?   
  2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好,现在请听题。”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请问这是什么车?(火车)――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搬家时会用到的车子。(卡车)――你只要上车,告诉司机要到哪里,司机就会打表并送你到目的地。(出租车)――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游览旅行时会坐什么车?(游览车)――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拨打电话119,开来的是什么车?――拨打120,开来的是什么车?――那110呢?   
  3 听声音,辨车子。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放录音)   
  4 学习儿歌《红绿灯》。
  教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小朋友跟着教师念一遍)
  嘀嘀嘀,汽车叫,
  汽车来了我让道,
  过马路,东西瞧,
  走路要走人行道,
  不玩耍,不乱跑,
  安全第一我知道,
  红灯停、绿灯行,
  遵守规则别忘掉。   
  5 演唱歌曲〈开车歌〉。(唱两遍)   
  6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教师:小司机们,我们出发吧!   
  7 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部不是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点滴的逐渐积累。不同角度、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将使幼儿科学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外延不断得到扩展,知识得以迁移和运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断锻炼和发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设计,教师采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个瓶盖,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想象、探索的空间,激发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第28篇、中班科学活动竹子和称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⒉培养幼儿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⒊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⒈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⒉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园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幼儿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⒈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⒉请幼儿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⒊请幼儿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活动评价:
  ⒈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⒉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第29篇、中班科学怎样让球动起来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积极尝试,创造性的想出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2、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功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刺猬球若干;辅助材料(盆子、书、垫板、夹子、勺子、泡沫、小棒等)三、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出示一只刺猬。)这只刺猬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实录:
  A、圆圆的,像大西瓜。
  B、有点像点心店里做的大馒头。
  C、像一个圆圆的山洞。
  D、像转动的汽车轮子。
  E、像一只只蜂巢。
  F、还像天挂的月亮。
  评析:在幼儿的生活中,像球一样圆溜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幼儿的想象空间很大,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充分满足了他们想象表达、大胆创造的愿望。
  2、猜测"当球动起来"的方法。
  引导语:这只小刺猬球一动也不动,如果不用手来帮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刺猬球动起来呢?
  (1)幼儿猜测(2)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想法。
  实录:
  幼1:我可以用嘴吹。
  幼2:我可以用头顶。
  幼3:我想用手拍桌子。
  幼4:我想用脚踢。……评析:虽然是猜测,幼儿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确,但我们关注的是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验证想法。
  幼儿人手一只刺猬球,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的想法。
  4、交流讨论。
  请幼儿大胆的表示、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
  实录:
  幼1:我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弹了一下,球就动了。
  幼2:我是用头来顶球的。
  幼3:我是用一只大大的篮球打在刺猬球上它也会动的。
  幼4:我是用手当扇子扇风,球有一点点动。……评析:在探索让球动起来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罗星的玩法与众不同,他是用一只大大的皮球去碰撞刺猬球的,这一新颖的方法很快的被其他小朋友效仿。还有的孩子验证了自己的一种想法后还积极探索其他的方法,可见,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很强烈。
  5、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都是借助身体进行的,如果不直接用我们的身体,而是借助其他的物品,你会怎样让你的刺猬球动起来呢?
  教师提供百宝箱,鼓励幼儿借助其他物品进行。
  6、交流实验结果,分享经验。
  幼1:我把球放在网兜里,用力甩,球也会跟着转圈。
  幼2:我用小棒子推着小球走的。
  幼3:我把球放在半只雪碧瓶中,我用两只手来回的转瓶口,球也会转动。
  幼4:我是用吸管吹的。
  枰析:在借助其他物体探索"让球动起来"的活动中,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更强烈了。他们纷纷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辅助材料,积极尝试、探索。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新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伴,有的孩子还与同伴合作,如一起用垫板扇球,这样风力大些,球就动了起来。
  四、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创造性表现的非常突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30篇、中班科学谁来保护我的宝宝教案

活动设计意图:
《纲要》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在预设活动“聪明的乌龟”中,班上幼儿在观察乌龟时,一幼儿自豪地介绍说:“乌龟的壳硬硬的,要是有谁来吃它,它就会把身体全缩在里面!”,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动物怎样保护自己”这一个问题上。作为时刻关注幼儿的我,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开展了与之相应的活动“谁来保护我的宝宝”。该活动把《纲要》的要求和“做中学”的理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两者互相促进。活动中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使师生有效地互动起来……
活动目标:
一、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和创造,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令其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一、幼儿听过《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共同收集有关“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图片、VCD;课件制作“蛋宝宝”。
二、实验操作的记录单,幼儿记录用具人手一份。
三、鸡蛋若干个,棉花、胶布、积木、纸盒、网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过加工、制作可以保护物体的材料。
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重难点分析:
一、要实现“幼儿与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我们在活动中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互动关系,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活动的难点之一。
二、在孩子们探索活动中,要“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重点之一。教师应认识幼儿的思维,接过幼儿抛出来的球(活动的突发事件,善于激发幼儿的智慧,与幼儿交流经验,与幼儿共享情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对方的支持。
三、“做中学”重视活动中的集体记录,这集体记录应真正体现教育价值。
活动过程预设:
一、以故事《聪明的乌龟》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思考兴趣。教师:小乌龟真聪明,懂得用自己的壳保护自己,可其它小动物遇见敌人怎么办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它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1、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发现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2、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幼儿将“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
三、在视频上“跳”出一个摇摇晃晃的大鸡蛋(插曲:《老母鸡》,教师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蛋宝宝”上来。发现问题:蛋宝宝没手没脚的怎样保护自己呢?讨论结果:“鸡妈妈会保护它!”、“我在蛋宝宝上边画上老虎,大家见了都怕它!”……
四、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主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关爱、保护蛋宝宝的情感。
1、设置情境,引导幼儿继续寻找保护蛋宝宝的方法。(情境:老师将鸡蛋递给小朋友时,“啪”的一声,鸡蛋掉了、破了!发现新问题:哎呀!画上大老虎也保护不了蛋宝宝!聪明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护它呢?
2、幼儿讨论,将预计的保护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激发幼儿按设想方法进一步探索。
3、指导幼儿探索保护鸡蛋的方法。
1、为幼儿介绍现有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教师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儿进行实验:可以看看小实验的预计记录,了解幼儿的实验设想,再与幼儿一同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不偏离实验走向。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间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
4、师生共同归纳保护鸡蛋的方法,将其整理记录出来(集体记录:文字、绘画等形式不拘)。
A固定的方法(如:将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包裹的方法(如:在蛋的外壳包裹上一层蜡、泥土、网袋等)。
C增加硬度的方法(如:在蛋的外壳加上“护架”)。……
5、请幼儿欣赏叔叔阿姨为保护蛋宝宝的工具及方法。(如:运载蛋的纸蛋槽,箱子,冰箱里的蛋架等)
4、教师对“保护鸡蛋的方法”进行小结:除了这些,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继续动动你们的脑筋,探索发现出新的方法。
五、以轻松活泼的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结束活动。教师:鸡妈妈有了我们帮忙,它的蛋宝宝再也不会受伤了。它呀,将鸡宝宝孵成一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来,让我们来把小蛋儿的门儿打开吧!
延伸活动:
一、可引导幼儿欣赏VCD《动物的自我保护》,不断丰富孩子的的科学小知识。
二、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并将探索到的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记录在小实验活动单上。
三、寻找其它需要保护的物品,开始新的探索。
附:活动评析
一、孩子们是沿着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坚持,很专注地参与,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蛋宝宝上来,从而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能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在不断的操作中,孩子们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发展。
三、在探索“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借助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蛋宝宝破了呢?”,与幼儿有效地互动,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
四、在操作实验前让孩子做出实验预测,预测后再动手做实验去求证。孩子们将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用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不仅通过语言,而且通过某种符号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第31篇、中班科学生活中的夹子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摆弄各种各样的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三、活动难点:
  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小兔家(矮柜、衣架、小兔一家的合影等)。
  2、各种各样的夹子(食品夹、发夹、衣服夹、被子夹等)。
  3、三组幼儿操作材料:一组,用夹子打扮娃娃;一组,把食品分类;一组,晾衣服。
  4、特殊夹子:封袋夹,核桃夹,报夹、锅夹、饺子夹等。
  5、藤编篓,核桃,音乐等。
  五、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家,我们一起帮帮忙吧!
  来,出发吧!(听音乐四人一组搬箱子进入活动室。)小兔家到了,我们把箱子放下来。(幼儿依次放好。)2、师:兔妈妈还没到,我们一起把搬来的东西整理好,给兔妈妈一个惊喜,好吗?
  ⑴、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搬的是什么?(分别出示箱子里的物品。)⑵、(给孩子看食品篓)"哇,有这么多好吃的呀,该摆到哪里呢?""这是小兔的洋娃娃,我们帮她摆到柜子上吧!""哇,还有好多小兔的衣服、被子呢,快去帮她摆放好吧"3、探索实践,了解夹子功用。
  (1)自由选择夹子进行探索并交流。
  师:你们可真棒呀,把搬来的东西都整理好了!老师刚才也搬了一大箱东西,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出示夹子。)你们玩过夹子吗?
  师:请你们来玩一玩夹子,和好朋友说一说这些夹子都有什么用。(注意出示完以后及时盖上箱子的盖子。)孩子玩一玩,说一说,夹一夹。
  师:现在请你们把筐子子里的夹子都夹到身上,(不好夹的拿在手上)回到位置上。
  师:来,每个人多带几个夹子,全部带到位置上。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你拿的什么夹子?有什么用?(可请幼儿到前面介绍。)有意识介绍几种,为分类作准备。
  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来送夹子了。怎么送呢?(出示标记,标记夹在一含篓子上。)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2)尝试运用夹子帮小兔收拾房间,了解不同夹子的功用。
  师:"小兔家有这么多的夹子,要放到哪里呢?"教师引导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合作,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夹子完成任务。(音乐)"你们看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放到了一起,等会儿请你们把相同的食物放到一个盘子里。注意不能用手拿哦!想想用哪个夹子来帮忙。"师:娃娃的头发有点乱,请你们来帮娃娃打扮头发呢,该用哪种夹子呢?
  师:还有这些衣服、被子,你们要找合适的夹子将它们夹到绳子上。
  ⑶师:"现在四个人一组商量一下,你们玩什么,要请哪个夹子来帮忙。"教师请幼儿同伴间商量,请每个组派一个小朋友说一说并找到相应的夹子(分别请各组幼儿去操作。)⑷集体检查幼儿收拾、整理的情况。
  小结:(带幼儿参观)终于收拾好了,小兔家很整洁!
  4、拓展经验⑴教师拿出一大包薯片,作为孩子们劳动的奖励,给每个孩子分享一片。
  (神秘地)出示封袋夹,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师:(悄悄打开夹子)这也是一种夹子,你们认识吗?
  师:你看吃剩下的薯片我们可以把袋子的口封起来,看我!(边说边拿封袋夹封住袋口)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个夹子把袋口封起来?(防止灰尘、不会坏、保鲜等)--咦,这个夹子真神奇!
  ⑵师幼互动,尝试打开核桃。
  师:(出示一个核桃)小兔家还有核桃呢,可是它不知道怎么打开,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幼儿说出摔、拍、敲、咬、踩等,)师:我这儿有个夹子,谁来试试看,能不能用它打开核桃?
  师:这个核桃夹用处可大了!
  (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夹子呢。(出示PPT长长的报夹、锅夹、饺子夹等稍作介绍)--夹子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5、延伸活动:回到家里、到超市去寻找各种各样奇妙的夹子吧。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第32篇、中班科学影子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3、愿意参加探索游戏,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活动过程一、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1.请幼儿猜谜语: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这是谁?
  2.找自己的影子。
  3.相互交流。
  二、找教师影子的位置,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1.教师不断变化方位,请小朋友找一找老师的影子,引导幼儿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2.提问:为什么老师的影子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又在旁边呢?
  3.小结。
  三、引导幼儿变化自己影子的位置,巩固影子与自己方位的关系。
  1.幼儿自己探索。
  2.交流、小结。
  3.集体玩游戏:让你的影子在你的前面(后面、旁边)。
  四、藏影子,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幼儿藏影子。
  2.相互交流。
  3.总结:光照射到物体,物体就有影子。
  活动延伸物体除了在太阳光下有影子,还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影子。
  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33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数字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容易接受。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中班数学--《有趣的数字》。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1-8这8个数字的认识,而且要引导幼儿能够按照物体的大小排序排列并正确感知和判断8以内的数量。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白板课件,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8以内的数量关系。
2.感知数字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3.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游戏。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点击画面,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想去吗?(想去)不过进去后可要用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哦,在他的新家里藏着很多的数字朋友,看看你能找到它吗?"
二、通过展示课件"亮亮的新家",集体复习认识8以内的数字。
1.课件出示:亮亮的新家(1-8的数字隐藏在房间中)
2.观察、发现、寻找数字。
操作提示:幼儿说出一数字,教师点击相应的数字图标,使数字由原来的颜色变成黑色。
3.课件出示:亮亮的新家(黑暗的家)师:"哎呀,停电了,快快找找数字都跑到哪里去了?"(操作提示:教师用聚光灯功能,寻找数字)找到5个数字后,请幼儿从身边操作盒中找出相应的数字贴在操作板的前5格上。
师:刚才看到这个房间里都有哪些数字呢?请你把它们找出来贴在你的操作纸上。
4.课件出示:亮亮的新家。(房间内有数字3.4.5.6.8)教师进行验证。
5.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补贴少的的数字(1.2.7)师:"咦,怎么这里只有5个数字呀?还少了哪些数字?"幼儿自己操作,在操作纸的后3格贴上相应的数字。(操作提示:幼儿介绍,教师根据幼儿介绍用白板笔从我的资源里拖出已经放置好的数字1.2.7)
三、幼儿操作:为数字排队,课件验证。
1.教师语言提示,布置任务。
师:"看看这些数字的排队方法你喜欢吗?那应该怎样排才对呢?"
2.幼儿在操作纸上重新排队,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介绍操作结果。(操作提示: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用白板笔拖动数字至相应的方框中,若幼儿说得不对,则数字在拖到方框时自动弹回原位)
4.课件展示:点数匹配。
师:现在我们给这几个数字送上巧克力,它们可以拿到几个呢?
操作提示:幼儿介绍,教师点击黄色竖条,在黄色竖条内会出示相应的咖啡色圆点,并通过白板笔拖动每个咖啡色圆点,达到点数确认数量的目的。
5.通过课件的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数字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师:看看这一排巧克力,你发现了什么?操作提示:教师从我的资源里拖出已经放置好的大小标记。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这些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师:那么除了从小到大的排序,还可以怎样排呢?(操作提示:幼儿介绍,教师从我的资源中拖出排列好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在分组的竞赛游戏中,帮助幼儿巩固对数量和排序的理解。
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展板,介绍游戏规则。
1.复习对数物匹配的理解。
操作提示:寻找少了的数字,并且匹配相应的物品。
2.巩固对数字排列的认识。
操作提示:已经排列好的数字,找一找少了的数字。
3.教师进行一一验证,发奖。使每个幼儿感受数字游戏带来的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34篇、中班游戏接着跳教案

 游戏目标: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示1--10,发展数概念。
  游戏准备:1-10的数字卡片。
  游戏玩法:看数卡,做动作。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数卡上的数字,做相同次数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身体等。
  提示:此游戏也可用实物卡,点卡等卡片形式。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双脚跳、单脚跳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第35篇、中班科学活动一年四季的变化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一年四季的变化
活动目标:
1、 尝试通过寻找规律进行排序。
2、 巩固对四季主要特征的认识。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知道四季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根据四季的特征摆放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年四季》。
2、四季中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服装、活动、景物等图片。
3、四季筒若干。
活动过程:
1、 找找贴贴:
(出示教学挂图《一年四季》的背景图以及相关的小配件)
——“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季节?”
“这几张图分别是什么季节?请你把这些小图片放到大图里去。”
幼儿分四组,将有明显特征的植物、服装、活动、景物分别置入四张背景图中。
集体观察检验,是否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放置:
如:小蝌蚪放入春天;荷花放如夏天;落叶放入秋天;雪人放入冬天等等。
2、 想想排排:
教师排列出几个系列,请幼儿观察并按规律继续排列。如:荷花、菊花、菊花、荷花、菊花、菊花、游泳、游泳、滑雪、滑雪、游泳……
幼儿自由设计序列进行排列,说出自己设计的规律。
3、 乐乐玩玩:
双双结队玩四季筒。
上午活动二
活动名称:冬天里发生的事情(艺术)
活动目标:
1、练习用力涂色,掌握涂染的方法。
2、用油水分离法画出冬天的雪景。
活动重点:画出冬天的雪景以及人们在雪地里玩的景象。
活动难点:正确掌握涂染油水分离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冬天里发生的事情》、白色油画棒、蓝色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1、 讨论冬天的天气:
回忆冬天下雪的场景,雪地里玩的景象。(大雪仗、堆雪人等)
下雪天景色的主色调。(白、蓝色)
2、 画出冬天的雪景:
——“用白色画冬天的雪人、树、雪花,再用蓝色涂在纸上,进行油水分离。”
幼儿操作。
3、 说说冬天的雪景:
展览作品,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启发幼儿看着自己的作品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活动反思:
  第一:游戏内容的调整游戏一:四季接龙教师交代游戏方法: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就围绕了四季来做游戏。首先,请你们自由分成四组,分好组以后,请推选一名代表到曹老师来抽一张卡片,如果是抽到是"春"字卡片,即为 "春天组",就要一个接着一个说说春天里有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那么抽到"夏"字的,即为"夏天组",一个接一个说说夏天里有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此类推,进行接龙游戏。看哪一组的哪个小朋友说的又快又正确并能坚持到最后。获胜队即得一分。
  游戏二:四季九宫格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看到这个四季九宫格吗?里面藏着许多有关四季的小卡片!请你们每一组的小朋友派一名代表上来挑选一道算式题并当场计算出结果,得一分;第二个小朋友根据答案的结果来"敲"打相对应的九宫格"数字"把里面的小卡片取出来不得分;第三个小朋友请你根据这张小卡片上的提示来说一句话得一分。教师给予幼儿一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游戏三:四季转盘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这次游戏我们要增加难度,也请每组选一名小朋友旋转大转盘,如果当大转盘转到"夏"字的时候,请这名小朋友说一说:…天去,…天来;再请每组的其余两位小朋友,一个接着说:在什么地方,另一个说:做什么事情?(第三次游戏如果有哪一组回答不出可以进行抢答,抢答对可以加一分,抢答错扣一分)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第二: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调整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许多游戏的规则都是教师帮助幼儿硬性规定的,幼儿显得比较被动,及时获奖后也没有感到很兴奋。而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我积极鼓励幼儿自主来商量讨论、分配角色来进行游戏。特别是在评分的过程中,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如: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时引导幼儿讨论:三人如何合作进行游戏(可换一名小朋友上去旋转大转盘与评委)

第36篇、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
活动目的:
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
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
(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小组操作活动。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胡萝卜片、书、积木等,引导幼儿将每类物品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序。
(2)涂色:按图示给图中的物体根据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颜色。
3、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操作作品。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厚薄不同的物体请幼儿排序;并能根据图示进行涂色。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幼儿园、家里和周围环境中厚薄不同的物体。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第37篇、中班情境化教学科学活动按规律排序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颜色的"ABAB""AABB"的模式进行排序,并尝试用语言正确表述。
  2、感受颜色排序的规律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规律图案的迷宫图、米奇留言纸、"做项圈""做手环""做皇冠""做胸花"等分组操作材料、记录纸一张、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观察迷宫图中路的排序规律。
  1、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米奇家玩吧!哎,看看在路上碰到了谁?它怎么了?"
  2、出示迷宫图,引导幼儿发现米奇回家路上"圆形瓷砖"的排列方式。
  3、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这条小路中"圆形瓷砖"的排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小牛为什么找不到它的家了?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它呢?请说一说。
  4、教师根据幼儿反馈的情况,归纳小结:通往米奇回家路上的"圆形瓷砖"是按照"ABAB"来排列的。先确定一种排列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一直坚持下去,这就是规律。
  二、分组操作,制作饰品。
  1、引导语:"谢谢你们帮小牛找到回家的路!现在让我们一同前往米奇的家吧!咦?没人在家,门上有张留言纸!"
  2、出示米奇留言纸:"原来米奇去参加森林里的主题舞会了,这次舞会的主题是"规律排排队",他在留言纸当中写道,朋友们,你们也想参加舞会吗?那就装扮上一种有规律的饰品一起来玩吧!"
  3、提出操作要求。
  ★请小朋友们从箭头指示的位置开始排列操作材料。
  ★可以自己选择一种固定的颜色排序,然后粘贴牢固。
  4、自由分组操作,制作饰品。
  ★引导语:"看看米奇为大家准备了什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饰品开始制作吧!"
  ★一组:做项圈--利用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有规律地做项圈。
  ★二组:做手环--利用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有规律地做手环。
  ★三组:做皇冠--事先确定一种颜色组合,而后在长条上有规律地做皇冠。
  ★四组:做胸花--在排列板上找出已有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排列。
  三、分享环节。
  1、鼓励幼儿说说:今天你选择的是什么饰品?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来制作的?
  2、教师根据幼儿反馈的情况用不同颜色的图形在记录纸上做记录,并归纳小结。
  3、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体态动作进行律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1)在数学区提供形状相同,但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请幼儿跟着排序指令卡给图形排队。
  (2)在美术区投放各种珠子,引导幼儿按照珠子的颜色、形状和大小有规律地串项链、手链。
  2、环境创设:利用幼儿制作的排序作品布置活动室。
  3、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自己设计一条有规律排列的花边送给妈妈。

第38篇、中班游戏打不开的杂志科学2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初步理解杂志打不开的原因。
  2.粗略感受事物间的摩擦作用。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游戏准备两本尺寸和页数都差不多的杂志。
  游戏玩法1.教师向幼儿展示将两本杂志每隔两三页相互交叉叠在一起,用力拉扯打不开2.将幼儿分成两组,在各自的桌子上分别耐心将杂志有序地交叉叠在一起。
  3.交换桌子和书本,每队到对方的位子,派出队里的两名大力士分别抓在书的两方,用力拉扯,假如能拉开对方的书本,对方就算输了。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39篇、中班科学游戏过山车让蝴蝶飞起来吹小球进洞等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感受电线导电灯泡发光、摩擦起电、空气流动等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乐于交流自己游戏的过程与发现,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磁铁的穿透性、排斥性,并进行过磁铁相关科学游戏活动。
  2.物质准备:自制动物电线轨道、电池、灯泡(将其焊接在一起);塑料尺、绒布、蝴蝶花园背景板;各色小球、球场场景;磁铁、迷宫背景图、自制油桶、磁铁小车、停车场场景、贴有回形针的小动物若干。
  游戏过程:
  一.教师介绍本次游戏的内容和玩法,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
  1.介绍本次新游戏。
  游戏一:迷你过山车(电线导线灯泡发亮)。
  师:(出示各种小山车)小朋友坐过迷你过山车吗?这里有哪些形状的山车?小铁圈要当小司机开山车,但是开的时候有一个要求,不能碰到旁边的铁轨,如果碰到,山车就会发出危险的信号,是什么信号你们试一下就知道了。记住,要让铁圈慢慢开山车,千万不要碰到铁轨。可以两个小朋友玩,一个来带小铁圈开车,一个当检查员,发出几个危险信号,检查员就插几个危险标志,看看谁能不让过山车发出危险信号。
  游戏二:让蝴蝶飞起来(摩擦起电)。
  师:(出示塑料棒和飞满蝴蝶的小花园)这是什么?(塑料尺子),你想让它变长魔术棒吗?你可以把它放在不同的地方摩擦,看,可以在布上(教师示范操作),你们还想放在哪里?(头发上、身上)你要用力不断地摩擦,记住要用力要久一些哦,然后对准小蝴蝶和小星星,这根小棒就会变成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它会变出魔术给你看的。你摩擦的越久,你的塑料尺子就更有魔力哦!
  游戏三:吹小球进洞(空气流动)。
  师:你们玩过赶小球的游戏吗?要怎么玩呢?今天我们用吸管来赶小球,可以怎么玩呢?(看谁先把球吹到洞里,谁就获胜。)你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的小球游戏,一会我们来看看哪个颜色的小球进得最多。记住要用有标记的这一头来吹,吹完的吸管要放到篮子里哦。
  2.回顾上次的游戏内容,提出新要求:
  (1)今天磁铁迷宫组添了许多新迷宫,你可以再试试,看看怎样才能更好得用磁铁指挥小动物走迷宫。
  (2)呀,有一些小动物丢到了更大更深的泥洞里,请你继续用磁铁想办法把它们救起来吧,山洞太大了,你能沿着地洞的标志,把小动物救出山洞吗?
  (3)这是什么呀?(磁铁小汽车)今天小汽车要停到车库里,你们能帮助它吗?用什么呢?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玩完后有礼貌地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交换游戏的内容,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与指导:
  (1)观察各组幼儿游戏情况,鼓励幼儿注意游戏的规则,了解幼儿游戏中的问题,予以灵活指导。
  (2)鼓励幼儿玩完一个内容后与同伴协商,交换游戏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在游戏中发现的科学秘密。
  四.游戏讲评,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的秘密。
  师:你今天玩了什么内容,发现了什么秘密?
教学反思:
       由于班里孩子年龄小,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对于集体生活和学习的概念还很模糊,通过本次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了动静交替、整体学习、正面鼓励等一些教学方法。

第40篇、中班科学活动剥花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幼儿活动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  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  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活动材料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  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  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  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反思: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小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美术区域活动教案1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倒影画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很爱美,尤其对镜子比较感兴趣。我想要是能让幼儿将镜子中的事物可能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那有多好啊,加上孩子之前有对称的经验,所以我想在此基础上能否有一点提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