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区域活动教案40篇

日期:2021-02-0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数学区域活动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数学区域活动教案40篇

第1篇、中班数学活动比较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五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一样多。
  2、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娃娃;1"5数字娃娃的家;大火车图片两辆;小火车图片人手一个;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复习1"5的数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五个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是他们说小朋友们要想和它们一起玩,必须先完成一项任务。
  师:(出示五座带数字的房子)
  原来任务很简单,小客人家门前没有路,它们想要小朋友们帮它们铺上一条鹅卵石的小路,数目要和房子上的数字一样多。只有全部放对了,小客人才会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感知相邻数
  师:小朋友们都排对了,小客人愿意与你们玩游戏,你们看,它们来了(将1"5的数字娃娃对应在房子上面)
  师:原来是数字娃娃,它们还给我们送来了两列小火车,想让小朋友们给火车装上货物。(出示两列对比火车)
  师:上面这列火车的第一个车厢有几个苹果?下面这列呢?数字娃娃想让两个车厢的苹果一样多,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办法?(引导幼儿使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使苹果一样多)原来上面拿走一个苹果或者下面添上一个苹果,就一样多了。
  3、游戏巩固认识
  师:数字娃娃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完成了它们给小朋友们的任务。现在,它们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了。
  师:数字娃娃送给每个小朋友一列小火车,可火车里的苹果和下面的数字不一样,所以要请很厉害的小朋友来试试看,让苹果和下面的数字一样多。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使用添1去1的方法)
  4、结束
  师:数字娃娃说,中(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它们要住在我们班了。让我们将数字娃娃贴在墙上。

  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第2篇、中班数学活动快乐蛋宝宝(区别圆形和椭圆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圆形的基础上建构椭圆形,能区别出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
  2、能用一种颜色建构椭圆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了椭圆形和圆形、已学过插空心圆。
  物质准备:各色雪花片、范例。

  活动过程:
  1、观察圆形与椭圆形,区别其不同之处。
  出示空心圆形和空心椭圆形的范例
  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不同?
  2、讨论建构方法。(愿意用语言表示。)
  提问:
  怎样把圆形变成椭圆形?
  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尝试,将空心圆形变成空心椭圆形。
  3、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用一种颜色建构,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建构出蛋宝宝的手脚。
  4、评价。
  自由评价:向别人介绍自己将空心圆形变成空心椭圆形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第3篇、中班数学活动漂亮的项链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数的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穿珠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规律。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并运用按颜色或形状等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规律。
  2、引导幼儿幼儿主动、专心地进行操作活动,并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珠子(颜色和形状各异)、绳子、展示架2块、教师自制的项链一条(按颜色排序)、贴绒彩色卡片(与事先穿好的项链相对应)、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戴一条自制的珠子项链(按颜色排序),引起幼儿动手制作项链的兴趣。
  教师交待制作项链的要求:每个小朋友穿一根项链,先把绳子的一头打个结,保证穿好的珠子不会掉,然后一个一个珠子往绳子上穿,这时要动脑想怎么穿才能使项链更漂亮,珠子不要穿得太多,最后把两头打结在一起。
  幼儿分组制作项链,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同时也穿一条按形状排序的项链。
  2、幼儿各自将自己制作的项链挂到展示架上,教师将脖子上戴的项链和刚制作的项链都挂在展示架上。
  请幼儿比一比谁制作的项链最漂亮。
  3、教师将幼儿认为漂亮的项链挂在另一展示架上,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它漂亮?它的排列有什么小秘密?”
  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按颜色、形状排序)每当幼儿说出一种排序的方法,教师就出示一种排序贴绒卡片标志,与幼儿一起分析排序规律,并进行接龙。
  教师小结:哦,现在我明白了!这些项链漂亮,原来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穿起来的,有颜色的变化、有形状的变化。现在请小朋友按颜色的变体规律或者按形状的变化规律再来穿一条项链,看看是不是比原来的更漂亮些了,好吗?
  4、幼儿动手自制项链(幼儿可根据自己能力选用一种或两种方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当提问:“你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
  幼儿穿好后,小朋友之间互相观赏,并对同伴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穿的,并和原来的项链作以比较,让幼儿感到按一定的规律穿的项链更漂亮好看。
  5、幼儿带上自制的项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展示,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结束:
  “小朋友,谢谢你们,为我们加工了这么多漂亮的项链和腰带,下次,我再请你们帮我加工好吗 ?”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序的。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6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如图) 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 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
  (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分。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5篇、中班数学活动乌鸦喝水(空间概念)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枣、蚕豆、、花生、圣女果、桂圆若干。
  ②实物图片三张。
  3、一瓶绿茶,两杯一样多的橙汁、绿茶,乌鸦一只,数字翻牌卡2个。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冬天到了,乌鸦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让我 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这是什么?(小量杯)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幼儿估计、猜测)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4、请你们动手量一量,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4、请幼儿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枣 蚕豆 花生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一)乌鸦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1、出示乌鸦:现在,乌鸦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绿茶,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绿茶)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吧!(引导幼儿想出用粮食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种粮食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绿茶?为什么是黑枣?对,最大的粮食只要几颗就能让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枣子投入瓶中)

  二)比较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
  1、小乌鸦喝了绿茶,又感觉有点饿了,它又找来了两份点心,一份是圣女果,一份是桂圆,可它说不出它们谁大谁小,谁知道?
  2、“谁来帮小乌鸦区分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请幼儿想办法并提供两只一样大的大量杯)
  3、用量杯测量不出它们的大小, 那我们能不能用乌鸦喝水的方法来比比圣女果和桂圆究竟哪个大呢?我们分成两对来接力赛,一边是圣女果队,另一边是桂圆队。你认为圣女果大,能让乌鸦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圣女果队。你认为是桂圆大的,就加入桂圆队。
  4、幼儿竞赛。
  教师讲解规则:每次向瓶里放一个果子,然后翻自己队的数字卡一张,下一个小朋友必须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发。比一比哪一队用最少的果子让饮料满到瓶口。
  5、宣布圣女果和桂圆的比较结果和获胜组。
  谁来说说,哪组的小朋友猜对了,是什么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看上去大,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大的,这就要我们多动脑筋,用聪明的方法来比较。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6篇、中班数学活动图形乐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各种图形,并能按图形的大小、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量。
  3、发展幼儿的利用图形拼图的能力,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图形。大小、颜色、形状、数字标记。

  教学过程:
  1、请幼儿自由选择图形,并描述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
  例:我拿到的是大的红三角形、我拿到的是小的黄色的正方形等等。
  2、找图形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师出示大小,形状标记,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游戏:“十个小矮人”
  (1)幼儿手拉手围个大圆圈,边唱边走。
  (2)唱完歌曲,教师说:“四个小矮人”幼儿自由组合,拿着各种图形进行拼图并学习用语言描述自己拼的是什么。
  4、送图形朋友回家。
  幼儿按颜色标记送图形回家。

  教学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第7篇、中班数学活动6-10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序数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序数6-10,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方向性,能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事先学习1-5的序数。
  物质-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跟教师做开火车动作进教室。

  二、展开
  1、看课件,复习1-5的序数。
  2、学习6-10的序数。
  3、引导幼儿按照从左到右辨认10以内的序数。
  4、引导幼儿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辨认10以内的序数。教师总结:序数有一定的顺序性和方向性。
  5、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辨认10以内的序数。
  6、游戏《排排队》。

  三、结束
  幼儿排队开小火车返回。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序数,为了使幼儿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所以创设了本次活动。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出10以内的序数,并能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让幼儿从不同的方向说出小动物们分别坐在哪一节车厢(或住在哪一层楼),以此辨别10以内的序数,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在准确辨别10以内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方向性,通过教师重点引导和讲解以及游戏的形式进行突破。

第8篇、中班数学活动线的分类、统计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
  2、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
  3、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线若干。
  2、纸、笔每人一份。
  3、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
  1、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线?
  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按颜色、粗细等不同特征来分类。
  师: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可以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我们来试一下。
  幼儿尝试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摆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数数各有几种。
  师: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除了颜色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特点了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师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发现、比较下不断地想到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长、短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并做好分类记录。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教师起启发性作用,主体还是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说出来,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把幼儿观察、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统计图来记录。
  A、幼儿看记录进行操作活动,把所有记录的结果统计出来。
  B、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各种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我把小朋友所说的都记录在黑板上了,现在就要你们想想,帮我设计一个最漂亮的。
  幼:老师我可不可以设计两个。……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提出要求,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在巡回的观察着幼儿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儿有求必答,老师都不去打扰他们,充分体现出幼儿是主体,不再受老师的影响。
  4、教师小结,并找出不同范例,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方法,让大家学习。
  师:这是谁的,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会不同,有的会说得很好、很多,说得很完整,有的却不知道怎样表达,但都要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要肯定他们的设计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活动评价: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线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记得快,所以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教师的语言简而少,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是一节充分以幼儿为主的课。
  6、重要词汇:质地、用途、统计。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9篇、中班数学活动蛋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累并灵活地运用10以内的序数经验。
  2.关注同伴的长处、乐于与同伴友好交往。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星星、座位号、新楼房、方块游戏、幼儿自己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找座位,初步尝试单列序数
  “请你看座位牌,找座位。”

  二、谈话:我的本领大
  “向大家说说你还些什么本领呢?”

  三、游戏:猜本领
  1.“在教室里“我来露一手”的墙面上有着许多小朋友带来的照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本领,今天啊我这又收到了六张照片,你们知道这回是谁?他们又有什么本领吗?”
  2.出示猜迷板
  “请你只能说清你想看哪张照片,不能用手指,说出来大家听懂了,我们就把他打开。”
  教师:我们都是从左到右数

  四、游戏:朋友楼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一幢朋友楼几层楼的房子?”“每层楼有几间房间呢?”
  (一)猜猜住在哪里?

  (二)幼儿找自己的房间

  (三)贴门牌号
  出示门牌号,讲解意思,幼儿贴门牌号。

  (四)幼儿自己组合门牌号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数字,你可以把数字贴在门牌上,告诉大家你是住在第几层楼的第几间房间。”
  2.幼儿操作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

  (五)特殊房间号
  1.有一个朋友,他家住在八楼的第7个房间,他是几零几室呢?
  2.这是个门牌号是第几层楼的,第几间房间?

  五、游戏:猜猜好朋友的家在哪里
  请你们再仔细地看看,每一件房间里都住着谁哦?记住你的房间还有所有好朋友的房间,我直接报门牌号,请你们来猜猜里面住着谁!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0篇、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英语认读数字1―10,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数字的用处大。
  2、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物品;
  2、电脑课件(打电话的情景)
  3、英语儿歌

  活动过程:
  一、 英语儿歌引出。
  提问:说说这首儿歌里有哪些数字?

  二、介绍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
  你收集的材料上有哪些数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此进行提升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药瓶上不仅有保质期,而且还有剂量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用处很大。它可以表示顺序、日期、时间等。如果没有数字,生活就会变得乱糟糟,甚至还会出事故呢!)。

  三、给“哆啦A梦”打电话,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出示三组数字相同但排列不同的电话号码,说说它们有什么秘密吗?怎么知道哪个是“哆啦A梦”的?)

  四、和“哆啦A梦”交朋友。 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大声告诉“哆啦A梦”(人机互动)。

  附:英文儿歌
  One two one two go to the zoo , Three four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 Five six five six give me a ki , Sever eight sever eight put on my hat , Nine ten nine ten clap my hands 。 (此儿歌每句都要重复)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11篇、中班数学活动了不起的“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发展幼儿联系生活情景的联想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空盒子
  2.0---9的数卡。
  3.秒表、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看看有什么。
  1.每人打开一个空盒子,说说里面有什么。“没有”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可以用“0”表示)。
  2.出示数卡“0”,幼儿认读,说说“0”像什么。
  3.请幼儿在空盒里装上喜欢的东西,说说现在是否还能用“0”来表示。

  二.说“0”。
  1.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说说还有什么情况可用“0”来表示等。
  2.可请个别幼儿来表演,如伸出五个手指头,然后藏到背后,可以用“0”表示;拿几张卡片,一一发给好朋友,自己一张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三.了不起的“0”。
  1.“0”可以用来表示没有,还可以用来表示其他吗?
  2.教师参与幼儿讨论并逐一出示数卡、温度计、秒表等,使幼儿知道“0”可以排在任何一个数字后面,就能使该数字增大许多。“0”在秒表中间表示开始,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等。
  3.原来“0”不单单表示“没有了”,还有更多的用处呢。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去找一找爸爸妈妈身上有没有像“0”的物品。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本活动通过教具的操作和游戏形式展开,让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0”的教学经常被忽视,而在蒙氏教学中,“0”的教育格外重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情景游戏的方法,让幼儿熟悉“0” ,了解“0”的意义以及“0”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0”的熟悉得到更高一度的提高。

第12篇、中班数学活动前与后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前和后的相互关系。
  2、通过游戏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飞机标志(幼儿人手一份),红旗,绿旗各一,数字1――4,黑板。
  2、场地上画有四个圆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当飞行员出场
  1、幼儿自由开动,当老师出示红旗时,幼儿停,老师提问幼儿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老师出示绿旗时,幼儿继续游戏。

  二、飞行员表演
  1、教师出示黑板,把不同的颜色与不同数字对应,幼儿根据自己飞机的颜色对应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圆圈站立。请幼儿比较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交换卡片,幼儿再次找相应的圆圈。再次进行比较。

  三、飞行员进入机场休息
  1、根据老师指定的颜色排列顺序,幼儿站成一排(例:黄色在红色的后面)
  2、坐下休息一下,捏捏腿。

  四、改变方位,继续飞行
  教师带领幼儿飞向不同的方位,并提问,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五、整理队伍,飞行员回家
  教师说出颜色的排列顺序,幼儿相应排好队伍,回教室。

  活动反思: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在游戏中进行、在反复练习中建构经验,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

第13篇、中班数学活动形色对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2、用情景的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一个小绿人,红、黄、蓝衣服/裤子各一)。
  2、幼儿每人一个图形宝宝(三角形或正方形)。
  3、教师一套操作材料(二个小绿人,红、黄、蓝衣服/裤子各一,红、黄、蓝色图卡,三角形、正方形各一个。
  4、大分类图一张,√两个,小分类图六张。

  活动过程:
  一、以导游的身份带幼儿去数学王国――图形宝宝家。
  1、找图形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
  2、送图形宝宝回家。重点学会看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分类。

  二、到数学王国――服装店。
  1、引导幼儿观察衣服和裤子的颜色。
  2、请一位幼儿整理服装(其中一件),要做到形色对应。
  3、再次学习看分类图,巩固对分类图的认识。

  三、给小绿人穿衣。
  出示小绿人,老师在分类图操作√让幼儿帮忙给小绿人穿衣。

  四、幼儿分组进行给小绿人穿衣,每组一张小分类图。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14篇、中班数学活动按6以内的数量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能按数量递增(或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物体。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录音机、实物贴绒卡片若干、贴绒数字1―6。
  学具: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印章、笔及印泥。每人佩带一个红苹果、绿苹果、黄苹果挂件(上面贴有数字1--6)。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导入主题。
  1、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它在果园种了许多果树。秋天到了,它种的水果成熟了,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到果园去参观,你们想去吗?(想)那我们一起去吧!(出示图一)
  2、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果树?(梨树、柿子树、橘子树、桃树、苹果树、香蕉树)。那梨树有几个梨?依次问有几个(柿子、橘子、桃、苹果、香蕉)?幼儿:1个梨、2个柿子、3个橘子、4个桃、5个桃苹果、6个香蕉。

  二、给水果排队
  1、果园的水果成熟了,小猴子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6盆水果。(出示图二)第一盆是什么水果?有几个?用几来表示?(幼儿回答)依次类推讲完6盆水果。
  2、小猴请小朋友帮它把这6盆水果按数量顺序排排队,应该怎么排呢?(个别幼儿操作)
  3、师小结:象这样将按1个梨、2个柿子、3个橘子、4个桃、5个苹果、6个香蕉排队的,一个比一个多,我们说是按数量递增(或由少到多)顺序排列的。
  4、出示实物卡片,请幼儿判断那一排的水果数量是按递增顺序从少到多排列的?为什么?并请幼儿按把每排水果都按正确的顺排列。

  三、分组练习
  1、恩,真步错!小猴还带来一些练习题,考考小朋友。
  第一组:按顺序填空格。按题目中的圆点的多少顺序在空格里印上相应的圆点。
  第二组:连线。按题目中给的数字和物品一一对应。
  第三组:看数画圆。按数画出相应的圆形。
  小猴还说如果哪个小朋友全做对了,就请小朋友到他家做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评价。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乘火车去小猴家做客,现在贾老师(黄)、王老师、(红)潘老师(绿)做火车头,请小朋友看看胸前水果标志上的数字,按颜色及从小到大的顺序上火车,我们该出发了、、、、、、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15篇、中班数学活动水果丰收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学习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各种水果,了解1-5的数字。
  2、生活环境创设:室内布置有关1-5数字的图片。
  3、教学具准备: 果园(树上贴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1―5的点子图片若干。
  篮子五只(上面贴有1―5数字的卡车图),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摘水果。
  1.边唱歌边带幼儿到立体水果树前。
  师: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幼儿摘水果
  3.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点卡。
  4.感知5以内数字。

  二. 送水果。
  1.开来五辆卡车,师提问:开来了几辆卡车?
  2.为卡车编号。
  3.幼儿讨论:数量与数字的匹配关系。请小朋友边说边送: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几号车?
  4.幼儿送水果,教师巡查,辅导。

  三. 游戏:摘水果、送水果继续一次。
  1.幼儿摘水果。
  2.引导幼儿再次观察水果上的点卡。
  3.送水果,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4.幼儿运水果。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第16篇、中班数学活动森林小区里的商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体验1-5数序的序列感,理解1-5数的实际意义。
  2. 能尝试与同伴商量,体验合作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场景布置
  2. 货架(图片) 各种货物(水果、文具、玩具、鞋、帽……)数量分别为1-5 数字卡片
  3. 各色串链(分别贴有数字1-5)
  4. 店牌、门牌

  活动过程:
  一、 布置货架(探索、体验有序摆放的序列感)
  1. 我们的森林小区要开商店,我们可以开什么店呢?
  2. [出示各种货物及货架]请幼儿两两结伴,把货物放入货架。放好货物后清点货物、贴上卡片。
  3. 幼儿尝试摆放货物。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
  1) 随意放(引导幼儿体验这样放很乱,买东西不方便
  2) 先将货物分类,把相同的摆放在同一格里。
  4. (以狮子经理的口气)提示:要把最少的货物放在最高一层;怎样让货物看上去整齐?(引导幼儿按序摆放)
  5. 观察:引导幼儿感受到摆放整齐的货物看上去象楼梯一样,下面一层总比上面一层多1个(件、只……),上面一层总比下面一层少1个  (件、只……)

  二、 编门牌号码(运用数序经验)
  1. 森林小区的商店布置好了,可是森林里有这么多家商店,邮递员送信、送报纸可不方便了,他送信都是按照门牌号码来送的,可现在怎么送呀?(启发幼儿为商店编门牌号码)
  2. 随意编------发现号码有重复或漏掉。
  3. 这里有8家店该怎么编呢?(引导幼儿运用数序知识编号后,尝试用接着数的办法为剩下的店编。)

  三、 布置商店(巩固)
  1. 狮子经理送来了礼物,不过我们还要动手来做一做。
  2. 请幼儿穿彩链。(引导幼儿注意彩链上的数字)
  幼儿可能出现:
  1) 将同色彩链按数序穿。
  2) 将彩色彩链按数序穿。
  3) 按间隔色、按数序穿。
  4) 选择半成品:缺少一个补上去。
  3.把穿好的彩链布置在商店门口。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第17篇、中班数学活动动物运动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尝试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学具人手一份,幼儿的个人相片。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今天小动物们要到草地上来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
  (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跑步比赛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小动物们现在在哪个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
  2、猜猜谁会得第一。
  “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3、点击课件第三幅,进行跑步比赛,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好吗?”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乘汽车回家。
  “比赛结束了,我们乘汽车回家好吗?”
  出示课件第四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四、操作活动。
  “一起乘坐汽车,并用序数词说出一句话,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18篇、中班数学活动复习6以内的数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找找,拼拼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的数数及认识数字。
  2、培养幼儿学数的兴趣,发展思维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房子6幢。
  2、动物照片拼图每组一盒
  3、1---6的数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
  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
  b、绿房子里是1、2、3、4、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
  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
  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
  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
  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
  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
  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第19篇、中班数学活动铺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各种多边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来说,图形是非常抽象的的概念,孩子们的生活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第20篇、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实物、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①挂在活动室内、能表示排序规律的彩条若干;②铃鼓一面;③圆形、正方形图形片和花生、豆子图形片若干;④按规律填图的作业纸若干。
  2.学具(人手一份):花生、豆子实物若干;圆形、正方形图形片若干;按规律填图的作业纸若干。
  3.活动区材料:①自然角内放置树叶、花生、豆子;②美术角内准备印画用的泡沫印章、颜料和白纸;③音乐角里准备三角铁、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
  1. 请一名幼儿在贴绒板上按教师口述的顺序(一颗豆子,一颗花生)给豆子、花生排队,其余幼儿在座位上同步操作。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请幼儿在座位上按教师口述的顺序(两颗豆子、两颗花生)给豆子、花生排队,请一名幼儿在贴绒板上同步操作。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二、 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1. 按“正方形的数量不变,圆形数量递增”的规律排序。
  ① 教师在贴绒板上出示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的排序顺序,如图一。
  ② 让幼儿按贴绒板所示的顺序,在桌上摆放正方形和圆形。
  ③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正方形的数量不变,圆形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2.按“正方形的数量递减,圆形的数量不变”的规律排序。
  ① 教师在贴绒板上出示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的排列顺序,如图二。
  ② 让幼儿按贴绒板所示的顺序,在桌上摆放图形娃娃,并就这上次排序与上一次排序的不同之处展开讨论。
  ③ 引导幼儿总结这次排序的规律:正方形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少一个,圆形的数量不变。
  3.引导幼儿进一步体会“排序方向”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中的彩条,寻找彩条的排序规律,如从左向右看。彩条是按“红、黄、蓝、红、黄、蓝”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的,从右向左看,彩条是按“蓝、黄、红、蓝、黄、红”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的。
  4.游戏
  让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铃鼓声和拍手声,引导幼儿发现“铃鼓声的数量不变,拍手声的数量逐次递增”的规律,并在座位上按这一规律做模仿动作。
  5.智力竞赛
  ① 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出示智力题(如图三),每组做一题,并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到贴绒板上操作。
  ② 让幼儿讲述排序的规律,奖给做得又对又快且讲述清楚的小组一面小红旗。

  三、 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区提供的材料,自由设计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活动延伸:
  1. 在户外锻炼时,让幼儿按一定的身体动作规律进行运动,如按“跨步次数不变,跳步次数递增”的规律运动等。
  2.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第21篇、中班数学活动分类记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 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对图形进行分类。
  以集体、个别、小组的形式,学习用两个标记卡记录三角形、长方形的不同点。
  2、学习按标记记录数量
  幼儿一次按标记集体、分组操作记录相应图形的数量(用数字卡表示)。
  3、引导幼儿学习讲述操作结果
  要求幼儿看着标记图,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
  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
  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22篇、中班数学种子排队教案反思

数学活动——种子排队
活动背景: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  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蚕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
“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教学反思
《种子排队》是中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中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
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整个活动中在操作材料准备上也有待更加具体,由于种子非常的容易滚动,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纸上黏贴双面胶或是利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幼儿的操作及老师的点评都会更方便。

第23篇、中班数学活动给小动物的信(感知5-10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影响,正确感知5-10的数。
  2.能理解数的意义,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卡、实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贴有动物头像和数字5-10)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公园里的小动物想请我们去玩,你们高兴不高兴?那请小朋友 想一想带什么礼物给它们呢?
  春姐姐手捧信封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前天我在动物园听动物们说,它们最想看你们把数与实物配对的本领,瞧,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准备的是什么礼物(信封)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与实物的配对
  这个信封上有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信封上是几个三角形就放数卡几)
  请一幼儿到前面来操作。
  2.我们再来看这个信封,上面是数字,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它要我们做什么呢?请小朋友动脑想一想,幼儿相互讨论。(数字是几就放几个实物)
  3.吆,这个信封上有数字,里面放了笔和纸,要我们做什么呢?(要我们看数在纸上画上相应数量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
  1.介绍做法及要求:幼儿每人拿一信封,先看清信封上是几个图形就放几的数卡,是数字几就放几个实物卡。
  2.教师个别辅导。(教师可用抽卡片形式帮助幼儿将数与实物配对)
  3.幼儿互相交流、检查。(说说信封上是是数字几或是几个实物卡,里面就放几个实物卡片或数字几)
  4.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测。(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讲讲为什么这样放,其他幼儿帮助检测操作的对不对,若不对则帮助纠正)
  5.奖励每人一颗五角星。

  四、游戏:送信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全体幼儿到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
  2.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的是否正确
  4.全体幼儿随音乐《逛公园》,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在巧手区、操作区放一些信封、卡片、实物图片,鼓励幼儿积极去探索。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第24篇、中班数学活动感知比6少的数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每人一份1-8的点卡、每人1―6数字卡片其中一张、作业每人一份、铅笔、1―8的数字粘贴纸
  教具:1-8的数字卡和圆点卡、1-8的动物图卡、数字园背景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园。(出示背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出示数字6)看,谁来迎接我们了?(数字6)6可以表示什么呢? (6朵花、6个小朋友……)
  师:6还可以表示6个圆点。(教师在数字6旁边贴上6个圆点卡)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由探索
  (1)交流:比6个圆点少的是几个圆点?
  (2)操作找比6个圆点少的圆点后交流:你找的比6少的圆点卡上有几个圆点。(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相应圆点卡)
  (3) 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圆点、4个圆点、3个圆点、2个圆点、1个圆点。
  2、点子与数的对应。
  (1)师:6个圆点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那么这些比6个圆点少的点子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呢?(请幼儿说)老师请5个小朋友一起来数字园找一找,并贴在能表示它们数量的点卡左边。
  (2)小结:比6少的有5、4、3、2、1
  3、游戏―找朋友:巩固量与数的对应。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找数字朋友,每出示一种动物,相对应的数的小朋友就站起来。
  师:“嘿嘿,我的朋友它是几?”
  幼儿:“嘿嘿,你的朋友它是*!”

  四、作业――找朋友
  出示作业,你看到什么?帮动物宝宝找到数字朋友,贴在动物旁边,然后找出比6少的种类用铅笔圈起来,请老师检查。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25篇、中班数学活动杯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下周二我们就要去上海野生动物园春游了,孩子们每天扳着手指计算着。这几天,围绕着春游进行了一些谈话,做一些有关春游的准备:如春游要带什么东西?春游要注意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面包、水果、署片、火腿肠、饮料、湿纸巾、水……王程磊说:喝饮料会越喝越干,不好,要多喝白开水,我去春游的时候要带一个旅行杯。“旅行杯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关注到了兴趣点后,我及时作出了回应,结合后面“水真有用”这个主题,设计了本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积累和扩展感性经验。杯子的品种非常多,我们不仅需要观察交流各种不同杯子的特征,而且还需要了解各种杯子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杯子的异同,尝试按杯子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杯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杯子,对杯子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相关文字卡片(如保温杯等)

  活动过程:
  一、 分享交流:
  1、这几天,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杯子。你的杯子有什么小秘密呢?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杯子。
  1、 这么多的杯子,你最喜欢哪两个?为什么喜欢呢?
  2、 如果没有杯子会怎样?
  3、 欣赏儿歌:喝水歌
  4、 老师小结:
  人们发明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杯子,出门旅行带一个旅行杯比较方便,保温杯冬天用最合适,塑料杯不容易打碎,而漂亮的卡通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杯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 尝试分类:
  1、你觉得这个杯子的好朋友是哪个杯子?为什么?
  2、给杯子分类并记录。

  三、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杯子泡冲喜欢的豆奶、花茶、枣子等,体验杯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反思:
  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满足了孩子“玩”的欲望,体现了《纲要》的“学中玩、玩中学”,孩子们在不断探索的同时,发展了综合能力,效果较好。

第26篇、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多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大小、颜色、形状的不同自己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2、能根据图形的特征选择相应的标记,丰富对图形的认识。
3、喜欢并能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等图形若干。
2、颜色标记、大小标记、图形标记3、人手一份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引导幼儿用手指做各种图形。
师:你的小手在哪里?你的小手会做图形吗?
师:我说你来做。变变变,变成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二、认识图形的特征师:(出示几张图形)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图形,请你说一说是什么图形?要用好听的话说(个别幼儿说)师:你的箩筐里也有图形(1)    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是什么图形宝宝?(自由说一说,开火车说)(2)    比一比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与同伴的图形进行比较)(请个别幼儿回答)(这里能不能出示大、小标记,顺便用身体动作表示标记?)三、游戏:找朋友。
师:我要来找找我的图形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呢?
(1)出示黄色标记,说一说,这是什么标记?相互打招呼(2)操作 “谁是我的好朋友”,是我好朋友的请你站起来小结:黄标记的家里住的是黄色的图形。
(3)红标记的好朋友是?(红色的图形)。蓝标记的呢?
(4)出示大标记,大标记的好朋友呢?小标记呢?(教师出示两个大的图形,请幼儿找相同的地方,可以用大标记来表示(5)教师出示自己的小的黄色的三角形、大的蓝色的三角形,让幼儿找相同的地方(出示图形三角形标记),教师把图形标记贴在黑板上,谁是我的好朋友?请把你的图形贴在标记的下面。
集体验证是否正确?
小结:小朋友真棒,会按大小标记、颜色标记、形状标记给图形分家。
五、幼儿操作活动导: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宝宝想回家,想请你来帮忙?
重点讲,示范,请幼儿来说六、活动评价1、请一名幼儿说说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观察他做的是否正确。
2、表扬在活动中专心听,爱动脑的幼儿。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

第27篇、中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利用学具学习8的组成。
  2、 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六型学具每人一套、奖券、积木等奖品、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1、 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7的组成
  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3和几?
  生:赵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3和4。
  2、出示红花,让幼儿用学具摆出 8的组成。
  老师拿来了8朵红花,要把它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
  有的幼儿说:“左边1朵,右边7朵 。”――用学具数字摆     
  有的幼儿说:“左边2朵,右边6朵 。”――用学具数字摆
  教师总结:8有7种分法:8能分成1和7、8能分成2和6、8能分成3和5、
  8能分成4和4、8能分成5和3、8能分成6和2、8能分成7和1。
  3、让幼儿观察学具寻找数的组成规律。
  让幼儿观察学具,说出数的组成规律。左边的数是1、2、3、4、5、6、7,右边的数是7、6、5、4、3、2、1,左边的数递增,右边的数递减这叫互补规律;8分成1和7,8分成7和1,叫互换规律。
  4、 领奖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并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1) 交代游戏规则。
  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发奖品给你们。但领奖品有一个规则:请幼儿先在自己的游戏区领一张奖券,看清奖券上的数字是几,就代表有几元钱,然后可以去领两种奖品,但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钱要是奖券上的数字,不多 也不少。
  (2) 幼儿根据奖券自由选择奖品,老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动脑筋,又玩了游戏,还领了奖品,我们下次再来玩。
  5、放音乐出游戏区。

  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第28篇、中班数学活动快乐的小鸟(点5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能按颜色把物体进行分类。
  3、积极愉快地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鸟的房子5个(五种不同颜色)小鸟的头饰25个(五种不同的颜色各五个)门牌号1――5音乐《小鸟飞》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将物体按颜色归类。
  活动难点:能点数后说出物体的总数。

  活动过程:
  一、音乐做“小鸟飞”的律动入场。
  1、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我们做什么动作进来的,现在我们再做一做。
  2、小朋友们喜欢小鸟吗?看看你们的小椅子下面有什么?拿出来看看。
  3、每位小朋友拿一只小鸟,坐成半圆形。

  二、情境“快乐的小鸟”。
  1、引导幼儿认清小鸟的颜色并说出来。
  2、学习按颜色归类:请同一种颜色的小鸟坐到一起。师生一起检查有无坐错地方的小鸟,并进行帮助。
  3、学习点数:请小朋友点数每种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说出总数。出示数字5,请小朋友认读。

  三、游戏“找朋友”
  1、请小朋友戴上小鸟的胸饰扮小鸟,老师当小鸟的妈妈。
  2、请小朋友找和自己的颜色一样的小鸟做朋友,边唱歌边进行。
  3、请小朋友相互交换自己的小鸟胸饰,再边唱歌边找朋友一次。

  四、游戏“小鸟回家”。
  1、给小鸟娃娃送礼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房子,让小朋友观察小鸟的房子,并说说小鸟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能说出是颜色不一样。
  3、给每一间房子挂牌:1――5的门牌号。复习认读数字1―5。
  4、放音乐,引导不同颜色的小鸟回相对应颜色的房子里,并进行检查。
  5、点数每间房子里的小鸟的个数,并说出总数。

  五、结束活动:
  1、放音乐,小鸟妈妈和小鸟娃娃快乐地唱歌跳舞。
  2、“鸟妈妈”带小鸟到外面去玩耍,放音乐,做小鸟飞的动作出场。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第29篇、中班数学活动玩小方块(复习9数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复习9以内的形成、数数、基数、序数,初步感知数量守恒。
  2、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应用:可以表示多少,也可以表示第几。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9个小方块

  活动过程:
  一、添方块
  让幼儿将8个红色小方块排成横行逐一数数(说出是8个),再将一个黄色小方块放在排尾(说出8个添上1个是9个,8添上1就是9)

  二、摆方块
  按教师要求幼儿将黄色小方块摆在如下的位置:
  1、第二个、第六个、第九个------
  2、最前面的,中间的,最后第二个------

  三、取方块
  思维重点:让幼儿在排成一横行的9个小方块分别取出:
  1、第2个小方块、第4个小方块、第9个小方块;
  2、3个添上1个小方块-------(每次取出的小方块堆放在当中)

  四、拼方块
  让幼儿各自在桌中央方块堆中取9个如教师要求拼放:
  1、拼成1个大正方形,在自找顺序数数,有几个小方块?(9个)
  2、改变9个小方块的排列,拼成其他图形,如图:
  再数数有几个小方块?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30篇、中班数学活动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认识8)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学习8的组成,并知道一个数被分出的两个数小的数之间的递增与递减的互补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2)、多角度分类。
  4、幼儿自由创编8的组成故事:
  8象葫芦,葫芦娃妈妈带领小宝宝去消灭妖怪,1宝宝和7宝宝用千里眼观察妖怪的动向,2宝宝和6宝宝用顺风耳听见妖怪们在说:羊妈妈不在家,它们想去吃掉小羊。于是葫芦娃妈妈派3宝宝和5宝宝变成隐身娃藏在小羊家里保护小羊,4宝宝和4宝宝等妖怪来了,一起吐火消灭了妖怪,从此小动物们过上了开心快乐的日子。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第31篇、中班数学活动4的合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4”可以合成的组合。
  2、可以说出哪些数字合起来是“4”。
  3、喜欢数字游戏。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四瓣花的图片3张;飞机模型4个,小熊和圣诞老人布偶。

  活动过程:
  一、习3的合成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3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二、教师出示花的图片,请幼儿看图片中的花有几个花瓣,然后再看花瓣都是什么颜色的,从而使幼儿初步认识4的合成。

  三、分飞机游戏。
  1、请幼儿上前,教师拿出布偶,请幼儿给布偶分玩具飞机。
  2、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分法分飞机。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在黑板上写上分解的公式,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

  四、延伸活动:
  “平时在玩玩具的时候,你们可以怎样分呢?”
  “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分糖果或水果的时候,应该怎么分呢?”

  活动反思:
  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第32篇、中班数学教案:给数字送礼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数字送礼物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让幼儿学习按数匹配实物。
3、启发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找数字。
2、学具:4、5、6、7的数字杯、实物卡若干。5、6、7的实物卡、圆点卡、短线卡、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认读数字的游戏

1、复习3、4、5、6、7的数字
2、目测数群

出示实物卡。
提问:图片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个?
我们为这些物品卡送数字朋友。
3、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出示红、绿色的篮子,请小朋友把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边操作边讲)
(2)提问:放得对不对?为什么?
数量一样多的不同物品可不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
(3)谁来给它们送数字朋友?

4、趣味练习:找数字

(1)第一遍,幼儿手持实物卡找数字朋友;
第二遍,幼儿手持数字卡找实物
(2)小组活动
第一组,给实物www.qinzibuy.com卡送短线卡、圆点卡和数字卡。
第二组,给数字杯子送礼物。
第三组,给实物卡送数字卡。

三、活动评价
1、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讲自己的操作过程。
2、教师小结
3、复习游戏:找飞机场
巩固对数字4、5、6、7的认识。

第33篇、幼儿园中班数学小动物搬新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序数,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10种动物图片,火车图片一幅,有10层的楼房图片一幅。
2、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若干,火车头头饰。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动物排队出示动物图片,小动物排成一横队,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1)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结论?
(4)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不同。
2、小动物乘火车(1)数车厢(让幼儿知道数车厢时要从车头开始数 )出示火车图片,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你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2)帮小动物乘火车: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乘车,并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里"(3)教师说某一动物的名称,让幼儿说出它的位置。
三、引导幼儿感知安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数楼房(让幼儿知道数楼房是要从下往上数)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数一数,说出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 …第十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2、小动物搬新家幼儿操作学具,以帮助小动物搬新家的形式帮小动物住进新房子里。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住进第几层楼房里"。
3、教师说某一动物让大家用序数词表示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四、游戏"换房子"请幼儿记住每只动物家的位置,教师待幼儿闭上眼睛后迅速调换动物的位置,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说说哪两只小动物换房子了?说说××小动物原来住在哪里,现在住在哪里?
五、结束:游戏"乘火车"请五名幼儿戴上火车头头饰,其他幼儿自选一种圆形
活动反思:
这节中班数学活动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出示立体的平房,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看,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这些序数词。让幼儿从看到说更好的了解5以内的序数词。出示立体的楼房,教师引导幼儿将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房子。再从说到做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序数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说出第一间、第二间等和第一层、第二层等。
不足之处是当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后,拿门牌号送小动物回家就有点难了,不是单一的数第一第二了。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可以找对,有个别幼儿找不对,有的分不清楼层,有的分不清房间,总之是分不清,可能是不太理解101、102是什么意思。活动延伸让幼儿进一步巩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学习5以内的序数。

第34篇、中班数学活动动物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空瓶若干,赤豆、数字卡、圆点卡、动物图卡、背景图、大瓶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ж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
  幼:嘿嘿,来了ж位小客人。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刺猬,6只小刺猬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瓶上。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找出比6少的动物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为什么?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把它贴在点卡左边。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把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请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动物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并在瓶盖上贴上数字,然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拿在手里,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新的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第35篇、中班数学活动里外辩识与计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体验里、外的空间方位;辩识方位,并尝试正确运用里、外等方位词。
  2 、能排除干扰,按颜色、形状、里、外等不同要求分类计数。
  3、通过幼儿操作学习,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能力、分类计数能力。
  4、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里外防方位词。
  2、物质准备:小鸟的手偶一个,大的沙漠挂图一张、2种形状的小树20棵、2种颜色的小花20株,小树的大统计表一份,统计表每人两份(一份空白统计表、一份填好的统计表)、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出示手偶小鸟,以伤心的口气请小朋友帮小鸟建一个新的家。
  2、去小鸟家的路上,飞一飞、停一停、玩一玩感知里外。
  (1)观察五彩路,提出要求:跟着小鸟飞一圈就到它的家。
  (2)停一停休息,做圈里圈外的游戏,感知里外。
  如:学小兔跳到圈里,做按数拍手点头的游戏;学小鸟飞到圈外,做听音记数的游戏
  3、师生互动,种小树学习按按形状、里、外不同要求分类计数,突破重点。
  (1)出示小鸟需修建的家的大挂图
  (2)请男小朋友随意将各种形状的树苗载在山坡上。(圈里或圈外)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树的不同
  (4)提出问题:怎样帮小鸟记录树林里有多少树,以便更好的保护树林呢?(按形状、按里外等)
  (5)师幼共同设计表示里外的标志,设计统计表
  (6)请幼儿点数圈里圈外各种形状树的数量,并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示范记录。
  4、种小花,幼儿自主探索按颜色、里外分类记数
  (1)女小朋友随意到山坡上种两种颜色的花
  (2)认读记录表上的标志
  (3)幼儿自主探索按颜色、里外分类记数
  (4)师幼共同检查记录结果。

  活动延伸:
  帮更多的小动物建新家,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
  1、益智区:投沙包、投球计数
  2、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争做爱护环境的小卫士,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36篇、幼儿园数学教案:三只小熊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三只小熊
 
活动目标

1、尝试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匹配。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只熊。
2、三只熊及大中小三只沙发(人手一份),粘贴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出示三只熊的图片,介绍熊的一家。
2、出示三只碗的的图片
提问:你猜猜看这三只碗是谁用的?
3、出示三把椅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三把椅子分别是谁坐。

二、听故事
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2、小姑娘选择了谁的东西?为什么会选择小熊的东西?

三、操作体验
1、教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去买沙发,它们应该买什么样的沙发呢?
请小朋友们来www.qinzibuy.com给它们的沙发排排队,让三只熊坐到自己的沙发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1)沙发的排序是否有不同方法
(2)能否按大小进行匹配
3、分享交流
(1)找出和大家排列不同的方法
(3)集体讲讲熊爸爸坐在最大的沙发,熊妈妈坐小一点的沙发,熊宝宝坐最小的沙发。 

第37篇、中班数学活动逛逛动物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逛动物园”的游戏情境中,初步感知和运用序数。
2.喜欢动物,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个挂牌、1~16的数字卡若干套、椅子16把(分成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上数字1~4,颜色和数字与幼儿的挂牌保持一致)。
活动过程:
一、乘汽车(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每人胸口挂着颜色和数字不同的挂牌,代表“车票”。)师:看一看,停车场的汽车是怎么样的? (有四辆不同颜色的汽车)师:让我们根据车票的颜色和数字,在不同颜色的汽车上寻找相应的座位。
(分析:由于中班幼儿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在这一环节还无法将“车票”上的颜色和数字与“汽车”的颜色、“座位”上的数字之间建立联系,这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呈现停车场的平面图,帮助幼儿在观察和互动中初步感知序数的概念。)师:开始检票了。(让幼儿将座位上的数字揭下后贴于车票上,并放入检票箱里)师:我们一起给汽车编序号吧。红色的汽车是第1号车,那黄色的是第几号车,第3号车是什么颜色的……(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再次巩固关于序数的概念)二.、逛逛动物园师: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去逛动物园吧!(快速播放PPT,幼儿观察看到的动物)师: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第几个出现的。
(分析: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回忆看到了哪些动物,同时用PPT加以验证。)师:(再次播放PPT)这次你们还看到了谁?它又是第几个出现的?
师:小汽车又要开了,这次会看到谁呢?这一排小鸡都一样吗?第几只小鸡和其他小鸡不一样?
(分析:教师通过PPT同时呈现许多动物,并让幼儿找出不同的动物,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幼儿,而是可以通过集体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分组看动物师:动物园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去昆虫馆、水族馆和百兽园(出示三个地方的图示牌),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搬着小椅子在图示牌子前面排队。
师:现在变成几辆汽车了?你们的座位也发生变化了,现在你坐在这辆车的第几个座位呢?
(分析:分组之后,幼儿发现汽车已经从4辆变成了3辆,他们的座位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数数的方法,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数起,按照次序,数一数“我是第几个”。)师:大家都已经数好了,那我们给汽车座位重新贴上新座位号吧。
师:大家前后看看,还可以看看旁边的汽车,座位号是否都贴对了。
(分析: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对前面已经形成的序数概念再次进行验证和运用,有的幼儿还是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多提供几套数字卡,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之间发现问题,或者让出错的幼儿自己再从头数一遍,数数自己是第几个。)活动反思: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们将本次活动与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联系起来,创设了幼儿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逛逛动物园”的游戏情境,并设计了“乘汽车”“找座位号”“分小组”等活动环节,让幼儿始终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序数的概念。
整个活动我们紧扣活动目标展开,让幼儿在“乘汽车找座位”中感知序数,在“逛逛动物园”时理解序数,在“给汽车座位贴新座位号”时运用序数,整个活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同中求异”,如在验证座位号时,我们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红色汽车的第1个位子上坐着的是谁?黄色汽车上第3个位子上是谁?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给予幼儿不同的思考角度,使他们能不断地观察、比较和讨论,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多个互动环节,如讨论在动物园中看到动物的出现顺序,幼儿之间相互验证座位号等,这些互动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让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而且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序数的学习活动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选材符合幼儿当下的兴趣。
整个活动都围绕着动物展开,针对不同的动物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2、导入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导入的环节中,孩子们先看清楚动物园里的动物数量后,默默地记在了心里,然后通过举数字卡片的小游戏来验证自己数的数量是否正确,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幼儿的操作材料缺乏适宜性。
首先,人手一份数字卡片在第一环节操作好后,没有适合的位置摆放。孩子们纷纷将卡片推至桌子中间,导致成套卡片混乱,当进行第四环节前,孩子们还需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整理自己的卡片,使整个活动现场出现争抢、混乱的现象。
改进措施:
将1——10数字卡片采用插排的形式分发给每位幼儿,这样幼儿在使用好卡片后,将10个数字从小到大插好,这样就会出现活动争抢混乱的现象,使整个活动井然有序。
其次,操作比较环节中动物园图片不便于现场观察比较。因为活动中只有一张大动物园图呈现在黑板上,当孩子们要操作“比一比”记录表时,需要时不时的观察动物园图片中不同动物的数量,这样的材料从活动现场来看是不便捷的。
改进措施:
将动物园图片成列在比一比记录表的下面做成一份操作材料,这样孩子们在上面记录比较动物多少的时候,可以直接参照下方动物园中不同动物的数量,同时,也便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手口一致数数得出总数后进行比较。
2、讲评环节,追求操作结果。
在每位孩子操作好记录表后,我追求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看到有不正确的地方就一句话带过“这张好像不对了,哪里不对了。为什么?”随后,就急匆匆地进行了小结。
改进措施:
让幼儿发现问题,然后一起解决,说明理由。并且,多请几名正确的孩子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让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述来激发他们的思考,真正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第38篇、中班数学操作活动找对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知道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和内部的基本构造。
2、根据水果的外形特征,找到相对应的剖面图,并进行连线。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找对应》、笔、整个的水果和剖开来的水果用放盘装好。
活动过程:
1、观看水果,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今天老师带来了哪些水果呢?它们又是什么形状的?”(交流)
2、将整个水果和部分水果进行归类。
“有的水果被切成了好多块,变成了水果宝宝,你能将它们送到妈妈面前吗?”(归类)
3、游戏:找对应“这儿还有好多水果宝宝没找到妈妈呢,你们来帮帮忙,用一条线将它们连在一起吧。”
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找对应》的操作活动,教师随机检查。
4、幼儿相互交流操作结果,并收拾整理操作澳作材料。
教学反思
上课时,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第39篇、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队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探索用动物积木排出各种队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3.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活动PPT、数字卡片。
学具:动物积木若干,记录卡若干;各组一份大的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感受数的守恒。
1.教师:森林里将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都忙着准备自己的节目。你们看,它们排的队形多漂亮!(在PPT中演示小动物的队形。)师:大狮子排的是什么队形,我们用磁铁来摆一摆,再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线条和圆形来记录)依次把兔子和小鸭子的队形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排列成三种队形的动物图片。
教师:舞台上有哪些动物?排出了什么样的队形?你觉得哪个队形的动物最多?哪个队形的动物最少?为什么?(幼儿讨论)3.用幼儿的方法验证。(请幼儿选择正确的数字匹配。)教师:原来数数能让我们知道数量的多少,能够让我们知道谁最多谁最少,是一个好而且又正确的方法呢!
(二)引导幼儿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1.动物们的队形变换一下,即把紧密的队形拉大、拉开,松散的队形集中,再次引导幼儿进行判断。
教师: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演示PPT)幼儿相互交流、表达。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它的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三)幼儿操作。
师:今天我们也要给小动物排队,请你根据操作卡的数字,拿出一样数量的小动物,给他们排出你喜欢的队形,然后记录下来。然后贴在相应的数了下。(出示大的记录纸)2.幼儿操作。
(四)活动评价。
展示各组幼儿的记录纸,引导幼儿观察验证。
师:用了几只小动物,排的是什么样的队形?集体验证。
针对幼儿操作中的问题讲评。
活动延伸:
为小动物为设计更多的队形。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变化的队形》主要是让幼儿能够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本次活动吕老师首先利用情境导入“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舞会,看有哪些小动物来表演,首先登场的是谁?”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然后,出示大小不同排列的两组猫,让幼儿说一说,“这些猫有哪些不同?”“大猫有几只?小猫有几只?”大猫小猫是一样多的,如此来让幼儿了解数量的多少与大小无关。
活动第二部分是出示大小一样的10只燕子,分别请幼儿来说一说,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燕子是怎样排列的?“一字形”、“弧形”“三角形”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一样)从而老师得出结论,“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怎么变,它的数量都不会增多或减少”。
活动的第三部分最难,教师出示了“一字形”排列的大象、“弧形”排列的小羊以及“三角形”排列的蚂蚁(既有大小不同、又有排列不同),让幼儿看一看哪个小动物最多、哪个小动物最少?小朋友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最好?从而教师小结“感知数量的多少,不能受大小、排列的干扰,要用数的方法才能正确得出结论”。
活动的第四部分是操作,教师首先讲解操作要求,然后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重个别指导,特别是对能力差的小朋友进行一对一引导,让幼儿掌握今天所学内容。最后教师评讲幼儿操作。此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操作正确率很高,基本可以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数学活动本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教师加入了有趣的故事情境,然后还有PPT动画,紧紧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整个活动由浅入深,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第40篇、中班数学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认识8)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学习8的组成,并知道一个数被分出的两个数小的数之间的递增与递减的互补关系。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葫芦、眼镜、雪人……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2)、多角度分类。
4、幼儿自由创编8的组成故事:
8象葫芦,葫芦娃妈妈带领小宝宝去消灭妖怪,1宝宝和7宝宝用千里眼观察妖怪的动向,2宝宝和6宝宝用顺风耳听见妖怪们在说:羊妈妈不在家,它们想去吃掉小羊。于是葫芦娃妈妈派3宝宝和5宝宝变成隐身娃藏在小羊家里保护小羊,4宝宝和4宝宝等妖怪来了,一起吐火消灭了妖怪,从此小动物们过上了开心快乐的日子。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相关文章

《中班安全教案20篇》:《中班安全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安全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健康教案10篇》:大班健康教案1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体育课教案20篇》:大班体育课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