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区教案30篇

日期:2021-04-2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数学区教案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数学区教案30篇

第1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10以内的序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房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房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物体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脑识别的方法,配上各种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活动目标
  1. 能按不同方向(上下.左右)正确地从一数到十,能正确运用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关系。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2. 教学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10个贴绒动物;若干数卡;10个房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认识十以内的序数
  出示一排房子,这是小动物的家,数一数有几间,这是第二间……谁能用数字表示出来,给每间房子标好号。
  2. 正确运用序数词
  天亮了,公鸡起床了,它跳上自己的屋顶大声叫朋友们起床,公鸡站在第几号房顶上?小动物们起床了,老师随意从房间里拿出动物,看*间房子里的**起床了,引导幼儿说出序数词。
  小动物们准备做操了,他们从右至左排好队,现在谁排第一,排第二的是谁?……再次吸引运用序数词来说明动物排队的顺序。从左往右数呢?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3. 继续练习使用序数词
  请小朋友给小动物送红花,你想送花给谁就要说出:“我把花儿送给第几排的**”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 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第2篇、中班数学认识数字6、7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看数字涂颜色。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6、7,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字6、7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果树(每棵树上分别有3串香蕉、5串枇杷、5只梨、7只橘子),数字3、4、5、6、7。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数字拍手”
  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并说出: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二、认识数字6、7
  1.回忆数字3、4、5
  师:小朋友们,黄老师发现了一片好大的果园,我们来看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呀?(香蕉、枇杷、梨)
  师:请你来数一数,每棵果树上分别有几个水果。
  3串香蕉用数字3表示,5串枇杷用数字5表示,4只梨用数字4表示。
  2.认识数字6
  师:咦,这里还藏了一棵大树呢,会是什么数呢?(出示有6个橘子的橘子树。)
  师:原来是一棵橘子树呀!快来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橘子呢?(6个)
  师:6个橘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
  师:6像什么呀?(口哨)
  师:数字6可以表示这棵树上的6个橘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动脑筋想一想。(6张桌子、6块糖果等等)
  小结:数字6可以表示这么多东西呢!但是呀黄老师发现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6个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我说的对不对呀?
  3.认识数字7
  师:看看,现在树上又多出来一个橘子了,那是几个了?还是6个吗?
  师:7个橘子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了?(数字7)
  师:7像什么?(镰刀)
  师:7可以表示什么?(7个小朋友、7把调羹等等)
  小结:数字7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的数量是7,都可以用7来表示。

  三、操作活动
  1.巩固数字6、7的认识
  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方格中的数字6、7给相应数量的方格涂上颜色。
  2.看数字涂格子
  老师巡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读出数字,能力强的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析
  师幼一起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6和7,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
  手指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表述6可以表示什么时大多选择了水果 ,应适时的加以引导。
  幼儿操作时可以选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方便涂格子。或者适当减少两个数字。操作环节时间稍长。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第3篇、中班数学比高矮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4、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活动延伸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 ”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美丽的项链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角度欣赏物体排列的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2.初步学习按照物体特定规律排序,如:ABC、AABBCC等重复排列,并清楚讲述物体的排列规律。
  3.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排序课件;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串珠;纸帽、纸腰带、回形针、贴贴纸。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多角度欣赏项链的美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1.引导语:今天是小熊维尼的生日,老师准备了许多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珠子,请小朋友串一条很美很美的项链送给小熊,好吗?
  2.幼儿操作---串项链。
  3.集中交流分享幼儿第一次的作品,引导幼儿多角度感受项链的美丽。
  小结:小朋友串的这些项链都很美,有些项链只用一种颜色,一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简洁大方,这是一种简洁美;有些项链用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很艳丽,这是鲜艳美;还有些项链用两种珠子间隔重复排列的,看起来很整齐,这是规律美。

  二、演示课件,分析物体的排列规律。如:ABC 、AABBCC等。
  引导语:老师也用这些美丽的珠子串成了三条项链,这三条项链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规律的排列。
  1.分析第一条项链的排序。
  提问:这条项链用了几种珠子?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项链用了3种珠子,是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重复排列;如果老师把圆形用英文字母A表示,正方形用字母B表示,三角形用字母C表示,那么我们可以记录为项链是按ABC重复排列的。
  2.分析第二条项链的排序。
  提问:这条项链有几种颜色?(红、黄、蓝),是怎么排列的?谁来说一说?
  小结:项链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是按两个红两个黄两个蓝重复排列的,可以记录为是按AABBCC重复排列的。
  3.观察第三条项链的排序,尝试接着往下排。
  这是一条还没有串完的项链,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谁能用英文字母来表示它的排列规律?如果让你接下去排列,应该怎么排列? (请一个幼儿上台操作)
  **小朋友排对了吗?
  4.总结。
  这些项链都是按两种以上珠子间隔重复排列的,有的是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数量进行排列,这些都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第二次操作,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串项链。
  第一组:提供一种形状多种颜色珠子。
  第二组:提供多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
  交流分享:你的项链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总结:相同的材料,可以排出不一样的有规律的序列。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准备了帽子和贴贴纸,请小朋友用在帽子上装饰有规律的图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串项链;第二环节,分析有规律排列的项链;第三环节,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再次串项链。我认为取得成功之处有:
  1 . 活动设计有创新。
  本次活动主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指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次活动设计上进行一次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以老师说教、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活动中,用简单相同的材料,分前后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来完成,第一次操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串项链,这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气氛轻松,幼儿有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幼儿的作品看,串的项链多种多样:有些是用一种颜色,一种形状的珠子串成的,看起来很简洁;有些项链用多种颜色,多种形状的珠子串的,看起来很艳丽;还有些项链用两种珠子间隔重复整齐排列的。然后,老师根据幼儿的作品来引导幼儿多角度欣赏项链的美丽,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为下一阶段学习了有规律排序打下伏笔。
  2.活动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第二次串项链,操作目的是幼儿学习了有规律排序后,引导幼儿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设计项链的序列。从幼儿的第二次串的项链来看,每个幼儿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都获得了发展。比如:第一次操作,懂得用有规律排序的孩子不多,就5、6个人,排的序列也是比较简单,都是以AABB 、ABAB的形式排列,在学习了有规律的排序后,幼儿的作品非常丰富,排的序列也是比较复杂,懂得用三个不同的物品间隔重复排列。相同的材料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能力有很大进步,他们的体验更深入、规范、条理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3.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来提供材料。
  为了照顾到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我提供的材料有难易之分,比如:提供一种形状多种颜色珠子,供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操作,还有提供两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三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珠子供能力中等和能力强的孩子操作。

第5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前期有了一定的数物关系,在进行10以内数物结合时有幼儿摆出了不同排列方法的物体,并引起班级许多小朋友的兴趣,大家都积极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所以,就考虑到设计这节课和孩子一起探索关于守恒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 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 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第6篇、中班数学活动6-10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序数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序数6-10,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方向性,能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事先学习1-5的序数。
  物质-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跟教师做开火车动作进教室。

  二、展开
  1、看课件,复习1-5的序数。
  2、学习6-10的序数。
  3、引导幼儿按照从左到右辨认10以内的序数。
  4、引导幼儿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辨认10以内的序数。教师总结:序数有一定的顺序性和方向性。
  5、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辨认10以内的序数。
  6、游戏《排排队》。

  三、结束
  幼儿排队开小火车返回。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序数,为了使幼儿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所以创设了本次活动。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出10以内的序数,并能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让幼儿从不同的方向说出小动物们分别坐在哪一节车厢(或住在哪一层楼),以此辨别10以内的序数,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在准确辨别10以内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方向性,通过教师重点引导和讲解以及游戏的形式进行突破。

第7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与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对数和量的认识是很敏感的,在一次区域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区域中玩的孩子很多,很投入。于是为孩子们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 通过数方块比较面积大小。
  2、 能数数并写出数字。
  3、 激发幼儿对数量的兴趣。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按物计量

  活动准备
  幼儿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幼儿挂图观察并提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2、你能告诉看到了哪些动物?
  3、它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二、 引导幼儿看幼儿书让幼儿进行观察并按物写出数字,请幼儿按面积大小进行涂色,并请幼儿进行说一说为什么?

  三、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方法是什么?

  四、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进行判断

  五、 分组议论

  六、 个别发言

  教学反思
  1、 根据幼儿园《纲要》提出对于幼儿数学方面学习,应注重幼儿逻辑思维及幼儿的推理能力
  2、 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做到了思维想象力、尊重了孩子的发言及表现力
  3、 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做到多让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发言以及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第8篇、中班数学我身上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数数继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
  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
  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5、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有的可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如身上的五官和身体里的器官是一样的。而有的是不一样的;那是我们身上穿的服装颜色、数量不一样。还有,我们都穿着两只鞋,但每个人鞋的尺码是不同的。
  4、说说身上可表示的数字变和不变的地方:(五官和器官不变,但衣服的大小、尺寸、人的身高会变)

  二、延伸
  其实,我们身上还藏着很多数字,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我们再去找找。

  活动反思:
  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符号和方式进行大胆的记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9篇、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英语认读数字1―10,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数字的用处大。
  2、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物品;
  2、电脑课件(打电话的情景)
  3、英语儿歌

  活动过程:
  一、 英语儿歌引出。
  提问:说说这首儿歌里有哪些数字?

  二、介绍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
  你收集的材料上有哪些数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此进行提升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药瓶上不仅有保质期,而且还有剂量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用处很大。它可以表示顺序、日期、时间等。如果没有数字,生活就会变得乱糟糟,甚至还会出事故呢!)。

  三、给“哆啦A梦”打电话,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出示三组数字相同但排列不同的电话号码,说说它们有什么秘密吗?怎么知道哪个是“哆啦A梦”的?)

  四、和“哆啦A梦”交朋友。 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大声告诉“哆啦A梦”(人机互动)。

  附:英文儿歌
  One two one two go to the zoo , Three four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 Five six five six give me a ki , Sever eight sever eight put on my hat , Nine ten nine ten clap my hands 。 (此儿歌每句都要重复)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10篇、中班数学活动好孩子练眼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细致的观察和比较图形的不同。
  ⒉模仿画图形,耐心地完成操作。
  ⒊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⒋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⒌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2页《好孩子练眼力》,铅笔。
  ⒉将活动中出现的图形画在白纸上,根据需要一一出示。

  活动过程:   
  ㈠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那你知道怎样玩这个游戏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图形,要请你们和我一起来玩图形找不同的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谁是认真、仔细又耐心的好孩子。小朋友,“眼力大挑战”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㈡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图形的不同。
  A第一关
  ⒈教师出示图形   
  师:我们先来挑战第一关,看看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
  ⒉再次出示   
  师: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你能在第一个图形上添画一条线,让它和第二个图形一模一样吗?
  ⒊请个别幼儿说说添画的方式,或用食指当笔在图形上模画。教师按照幼儿的示范用笔添画,使两个图形一样。
  B第二关
  ⒈师: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关的图形吧!
  ⒉出示和,幼儿说说把两个图形变成一样的方法。
  ⒊请一名幼儿在菱形上正确添画。
  师:仔细看一看,中间的线条连接了哪两个角?对吗?
  C第三关
  ⒈师:看来第一关和第二关都难不倒你们,现在图形要变得更复杂了,“眼力大挑战”第三关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耐心坚持才能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三关吗?
  ⒉教师出示和,能在第二张图上画一笔使两个图形变成一样吗?
  ⒊引导幼儿辨别正误。这样画对吗?如果呢?为什么不对?
  D第四关
  ⒈出示和,怎样添画可以使两个图形变成一样?
  ⒉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添画,比较“小粗心”画成的和的区别。
  ⒊师:看来第三关和第四关需要我们更加细心的观察,下笔的时候也要更加仔细了。好孩子一定要看仔细再下笔,马虎、急躁,容易出错。

  ㈢幼儿操作,模仿画图形。
  ⒈师:在我们的操作材料上还有更多有趣的图形呢,你们愿意继续来接受挑战吗?
  ⒉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2页,交代操作要求。
  ⑴师:刚才我们添画的都是直直的线,让两个图形变得一模一样,接下来的挑战会哟不同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⑵师:这些图形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有没有看不明白的地方?
  ⑶交代操作要求:请你添画合适的线条,使两边的图形变成一样。
  ⒊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引导孩子完成练习后,自己仔细地检查一次,看看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了。
  ⒋利用视频仪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大家一起用亮眼睛检查同伴的操作材料完成的是否正确。
  ⒌自查与互查。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

第11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彩色气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理解对象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够10以内点数和说出物体的数量。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理解对象与物品以及物品数量的对应关系。
  2:学习10以内点数,并能说出物品数量。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是让孩子学会10以内点数,并说出数量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小熊、小兔、小象) 2:彩色气球
  3:礼物盒一个 4:雪花片(无数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 礼物盒
  导入:小朋友,今天王老师请来了几只小动物来和咱们班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咱们看看都是谁,哦 原来是小熊、小兔和小象啊!它们来的时候还带来一个礼物盒,里面是小礼物,用你漂亮的眼睛看看是什么?啊 是气球。里面有不同颜色的气球,咱们闭上眼睛数数 数到50的时候睁开看小动物们分别带来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把气球分别粘到小动物的身边)
  《2》幼儿观察 自由讨论
  小熊 红色气球5个 小象 蓝色气球4个 小兔 黄色气球6个
  《3》老师提问
  1 那红色气球的是谁 有几个?
  2 小象的是什么颜色气球 有几个?
  3 谁的气球是6个 什么颜色?
  《4》幼儿点数 说出数量(知道点一个数一个)
  《5》幼儿操作(老师把雪花片分给孩子,孩子点一个数一个 并说出数量)
  《6》老师总结
  《7》结束课堂
  今天小动物和咱们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可是他们出来时间有点长想家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活动目标完成的差不多,对于内容孩子们掌握的也可以,但是在活动中老师的语速过快,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的语速放慢一些。

第12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动物住哪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关系。
  2.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位置。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巾盒10个,10种不同小动物图片(幼儿喜欢的)、标记小花和大树。
  2.数字卡1—10,“前排”和“后排”卡片,小礼物若干(幼儿课前准备好)。

  活动过程:
  1.出示10个空盒排成一排房子,请幼儿猜猜有哪些动物要住进去?
  2.逐一将小动物住进房子,要求幼儿记住你喜欢的小动物分别住进了哪间房?
  3.游戏:送礼物。
  (1)出示小花和大树,请幼儿给小动物们送礼物。
  要求:先说出你是从哪边开始数,想要把你的礼物送给第几间的哪个小动物。
  (2)抽数字牌送礼物。
  4.将10个空盒排成10楼高的大楼,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住进高楼里,并说出他们分别住进了第几层楼。
  5.再将空盒排成前后两排,先抽数字,再将小动物送进相应的房子里。如抽到前排5,则把礼物送给前排第5间房子的小动物,按照此规则玩序数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前由幼儿自己选出喜欢的小动物和准备好小礼物,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对序数游戏很感兴趣,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但在中班的序数教学中大多是排成整齐的横列,在初步认识序数的时候,整齐的排列、习惯性的排列,都有助于幼儿较快地认识序列中序数的关系。而这个活动用了三种序数形式,幼儿都能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即使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大部分幼儿也能很快地知道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序数”这个概念。

第13篇、中班数学活动复习6以内的数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找找,拼拼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的数数及认识数字。
  2、培养幼儿学数的兴趣,发展思维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房子6幢。
  2、动物照片拼图每组一盒
  3、1---6的数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
  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
  b、绿房子里是1、2、3、4、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
  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
  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
  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
  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
  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
  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第14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序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要把幼儿分组或分排来上厕所、喝水、读书、唱歌等,可是我发现好多幼儿都没把自己是第几组第几排给记住,所以我特意设计了这节课来给幼儿加深对5以内的序数的认识。

  活动目标
  1. 感受教学活动的乐趣。
  2. 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正确判断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准备
  1. 火车图片1幅,贴绒教具小猫、小狗、小兔、小羊、小鸡各一只,鱼、骨头、萝卜、青草、小虫图片若干。
  2. 每个幼儿《益智游戏》(中班秋季)1册、彩色水笔1支。

  活动过程
  1. 认识序数。
  (1) 点数车厢。出示火车图片,教师说:“动物们要坐火车去旅游,请小朋友数一数,这列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引导幼儿给车厢编号。如第一节车厢用1表示,其余的分别用2、3、4、5表示。
  (2) 送动物上火车。出示贴绒教具小猫、小狗、小兔、小羊、小鸡,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如“把小猫送到第一节车厢”,把小动物送上火车,最后引导幼儿说出每种动物坐在第几号车厢。
  (3) 快快说。教师说动物名称,幼儿快速回答该动物在第几号车厢;或由教师说车厢序号,幼儿快速说出该序号的车厢里坐着什么动物。
  2. 游戏:送食物。
  玩法:每个幼儿1张食物图片(鱼、骨头、萝卜、青草、小虫),请幼儿给火车上的小动物送食物。如教师说:“请给第一节车厢的小动物吃。”拿有小鱼图片的幼儿就给坐在第一节车厢里的小猫吃,并引导幼儿说:“小猫在第一节车厢,我送小鱼给它吃。”
  3.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益智游戏》(中班秋季)第37页的练习。
  4. 游戏:跳田。
  玩法:让幼儿将石子或扣子串踢到“田”里的第几行第几格。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 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 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第15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设计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两种颜色排序的基本方式。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图、红色黄色果子、花、爱心各若干、胶水若干、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斑马设计师的家
  1、教师: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设计师大赛”,斑马先生身上的这套衣服非常的有特色,受到所有评委和小动物的称赞,被评为“服装设计大师”,请说说斑马这套衣服特别在哪里吗?
  2、教师:斑马先生很开心,想请你们去家里参加舞会。瞧,这就是斑马的家,你发现了什么?它有什么规律呢?(房顶AB,栅栏AABB)。
  3、教师出示果子,按AAB排列:果树上长出了红黄两种颜色的果子,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那接下去要放什么颜色的果子呢?
  4、教师出示小花,按ABB排列:草地上也长出了红黄两种颜色的小花,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那接下去该放什么颜色的小花呢?

  二、我是小小设计师
  1、教师:斑马先生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还特别设计了一些项链,可项链太多了,斑马先生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要请你们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用红、黄两种颜色的爱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饰。
  2、请2名幼儿到黑板上排列小花。
  3、教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排列。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5、请个别幼儿拿自己的项链进行讲解。

  三、去斑马家做客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戴着自己设计的项链进入到圣诞化妆舞会中吧。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小小设计师》这一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两种颜色排序的基本方式;难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根据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设计师大赛”的情境展开活动,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第一步让幼儿观察斑马身上、房顶、围栏、小路的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简单排列的规律特征。第二步让幼儿认识果子、小花的排列规律,难度也由简到难。幼儿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对于难度大一点的练习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完成的也比较好,最后我让幼儿切实地操作,请他们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用红、黄两种颜色的爱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饰的项链。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来做的,语言的加入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强行动的目的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幼儿都能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我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未能加以表扬,让其他的幼儿也来学学他的独特而有趣的排列方法。
  这个活动虽然幼儿能理解了规律的意义,但未能进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的操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继续让幼儿操作排序,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和开展活动,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16篇、中班数学《哪条路最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探索比较路线长短的方法,正确判断路线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印章,印泥,记录单,用四种不同颜色不同数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线模型。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一条最长的路线进行跑步比赛’可是你们眼前的几条路线都是弯弯曲曲的,哪条路线是最长的呢?他们犯难了。小朋友,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这条最长路线吗?二、比较路线的长短
  1、出示路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一共有4条路线,每条路线的长度都不一样。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哪条路线最长?
  2、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断的理由,并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师:你认为哪条路线最长?你从什么 地方看出来的?
  幼:绿色的路线最长,因为它最直。
  师:直的路线就一定最长吗?你们 同意他的看法吗?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幼:蓝色的路线才是最长的,因为 它弯得厉害。
  师:为什么弯的路线一定是最长的 呢?红色的路线也是弯弯的呀?
  幼:我觉得黄色的路线最长,我一 眼就能看出来。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可 是最长的路线只有一条。我们随便看、 随便猜可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把真正 最长的那条路线找出来。大家想想看, 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哪条路线真的 是最长的呢?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 儿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那些反应迅速、已经找到正确方法的幼儿,教师可暂时不作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面有难色、一时想不出办法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通过语言启发:“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帮帮我们呢?”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说明要求。
  师:每组都有四个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来的路线模型,请小朋友按照记录单上的线段颜色,找到相应的路线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把判断结果标记在与颜色对应的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四、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的记录单表明哪条路线最 长,哪条路线最短?你是用什么方法比 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 幼儿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 的长短外,还可引导幼儿将玩具排直后 直接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运用数量多 少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3.提升与总结。
  师:你们帮小班的弟弟妹妹解决了 难题,他们很高兴。但他们还想问问你 们,下次他们再遇到因形状不同而导致 长短不同的路线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 法比较出它们的长短呢?
  教师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儿请教,一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激发幼 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 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顾与梳理活动的过程。

  活动反思:
  一、主题活动的来源 中班幼儿对物体多少、长短的判 断,往往会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相对于弯弯曲曲的排列,整齐排列而且笔直的物体一定是更长的。针对幼儿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判断呢?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反复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的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拼插玩具,它是一个个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都能拼插连接起来。这一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它既可以组合成直线,也可以组合成曲线。幼儿可以借助点数正方体的数量,比较发现用这种玩具拼搭出来的路线模型的长短。此外,由于这一玩具可以随意组合拼插,幼儿也可以将它们拼插成直线,通过直接的比较方法,凭直观分辨出长短来。

  三、环节设计的思路 环节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该活动而言,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一般认识,即:面对四条弯曲不同的路线,他们是如何判断其长短的。其次,针对幼儿认识上的误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确定判断的标准。第三,让幼儿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过程的指导 当我展示出由幼儿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线模型时,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面对四条弯曲程度不同的路线,幼儿在评判哪条路线最长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并激烈地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急于作出什么结论,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长短的有效办法。在交流的环节,我又继续引导幼儿运用拉直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路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比较路线的长短,不能只凭眼睛看,而要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实际操作的办法来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

第17篇、中班数学认识一周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1、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多媒体画面(一)
  (1)、认识一周日
  (1)星期妈妈 教师导语: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 “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a、教师导语: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
  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 幼儿讨论)
  多媒体画面(二) b、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 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
  “一周日的由来” 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
  (2)星期宝宝们 c、幼儿为星期宝宝们排队
  d、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延伸:“你是星期几?”(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2、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多媒体画面(三)
  (1)、教师导语: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按顺序排好的星 “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期宝宝们 (多媒体演示——相应的星期宝宝会向前走出来)
  (2)、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
  天。
  (3)、游戏“找朋友”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 昨天和明天。
  (延伸:“今天”的内容可假设。
  如:假如今天是星期五.......假如今天是星期一..... )
  3、小结幼儿活动。

  课后反思:
  在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操作中思考,这节活动课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幼儿通过课件、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了一周日的概念,并能正确的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第18篇、中班数学活动感知比6少的数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每人一份1-8的点卡、每人1―6数字卡片其中一张、作业每人一份、铅笔、1―8的数字粘贴纸
  教具:1-8的数字卡和圆点卡、1-8的动物图卡、数字园背景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园。(出示背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出示数字6)看,谁来迎接我们了?(数字6)6可以表示什么呢? (6朵花、6个小朋友……)
  师:6还可以表示6个圆点。(教师在数字6旁边贴上6个圆点卡)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由探索
  (1)交流:比6个圆点少的是几个圆点?
  (2)操作找比6个圆点少的圆点后交流:你找的比6少的圆点卡上有几个圆点。(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相应圆点卡)
  (3) 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圆点、4个圆点、3个圆点、2个圆点、1个圆点。
  2、点子与数的对应。
  (1)师:6个圆点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那么这些比6个圆点少的点子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呢?(请幼儿说)老师请5个小朋友一起来数字园找一找,并贴在能表示它们数量的点卡左边。
  (2)小结:比6少的有5、4、3、2、1
  3、游戏―找朋友:巩固量与数的对应。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找数字朋友,每出示一种动物,相对应的数的小朋友就站起来。
  师:“嘿嘿,我的朋友它是几?”
  幼儿:“嘿嘿,你的朋友它是*!”

  四、作业――找朋友
  出示作业,你看到什么?帮动物宝宝找到数字朋友,贴在动物旁边,然后找出比6少的种类用铅笔圈起来,请老师检查。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19篇、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数字“7”2个。数字“5”2个。数字“3”2个。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 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
  1) 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
  2) 为什么?(都是5只)
  3) 是的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蛋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提问:
  1)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
  2)为什么?(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
  3)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组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 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
  1)对,是猴子。它们也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
  2)那你们来告诉我小蓝猴和大红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
  3)为什么?(都是7只)
  4)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贴上相对应的数字7)
  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3 猴子们也跟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也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提问:
  1)这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
  2)他有没有找对啊?我们请他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排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3、2、3。)
  3)你们说他有没有找对啊?找对了。很棒。
  2.幼儿分组操作。
  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
  怎么玩呢?那老师先示范一遍给你们看看。小眼睛看电视,电视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桃子,有4个,第二排是苹果,有3个,第三排是草莓,有4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桃子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4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桃子和苹果图上颜色。
  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画纸,在我们的画纸上有四组物品,每一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样的物品。我们先找出每一组里面谁和谁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用水彩笔将每组里面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涂上颜色。听懂了吗?好,现在小朋友到桌子那去。桌子上有准备好的画纸和水彩笔,小朋友开始吧。(教师提醒幼儿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活动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难点则是让幼儿很清楚的明白理解数量的守恒这一概念。通过上这节课我才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大小,排列的顺序不一致,导致错觉将数量一样的物品认为是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游戏,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组的物品数量不变时,不论他们的大小,排列顺序怎样变化,其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通过自己的教学及老师的点评,我收获很大,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在课上语言的连贯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需要我多多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20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桔子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秋天到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在孩子们的谈论中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各种不一样的水果兴趣很高,于是开展了《有趣的橘子宝宝》活动。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等不同的形式让孩子乐意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同时在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和同伴互相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和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手口一直的点数,了解橘子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小碗、毛巾。
  2、记录表、笔。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
  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
  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
  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
  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 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 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 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
  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
  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
  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
  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
  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五、看谁猜得准
  1、拿出一个橘子,剥开后猜测里面的瓤数。
  提问:现在我来剥一个橘子,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这个橘子里面有几瓤橘肉?
  2、验证,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说出我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橘子就送给他们。
  4、幼儿两两结伴,猜猜、吃吃橘子。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第21篇、中班数学活动快乐的小鸟(点5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能按颜色把物体进行分类。
  3、积极愉快地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鸟的房子5个(五种不同颜色)小鸟的头饰25个(五种不同的颜色各五个)门牌号1――5音乐《小鸟飞》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将物体按颜色归类。
  活动难点:能点数后说出物体的总数。

  活动过程:
  一、音乐做“小鸟飞”的律动入场。
  1、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我们做什么动作进来的,现在我们再做一做。
  2、小朋友们喜欢小鸟吗?看看你们的小椅子下面有什么?拿出来看看。
  3、每位小朋友拿一只小鸟,坐成半圆形。

  二、情境“快乐的小鸟”。
  1、引导幼儿认清小鸟的颜色并说出来。
  2、学习按颜色归类:请同一种颜色的小鸟坐到一起。师生一起检查有无坐错地方的小鸟,并进行帮助。
  3、学习点数:请小朋友点数每种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说出总数。出示数字5,请小朋友认读。

  三、游戏“找朋友”
  1、请小朋友戴上小鸟的胸饰扮小鸟,老师当小鸟的妈妈。
  2、请小朋友找和自己的颜色一样的小鸟做朋友,边唱歌边进行。
  3、请小朋友相互交换自己的小鸟胸饰,再边唱歌边找朋友一次。

  四、游戏“小鸟回家”。
  1、给小鸟娃娃送礼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房子,让小朋友观察小鸟的房子,并说说小鸟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能说出是颜色不一样。
  3、给每一间房子挂牌:1――5的门牌号。复习认读数字1―5。
  4、放音乐,引导不同颜色的小鸟回相对应颜色的房子里,并进行检查。
  5、点数每间房子里的小鸟的个数,并说出总数。

  五、结束活动:
  1、放音乐,小鸟妈妈和小鸟娃娃快乐地唱歌跳舞。
  2、“鸟妈妈”带小鸟到外面去玩耍,放音乐,做小鸟飞的动作出场。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第22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春天的电话亭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以认识椭圆形为重点。幼儿认识平面图形有一个难易顺序,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由此,不难发现,椭圆形的认识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而我们中班下学期的数学目标也要求幼儿认识椭圆形,正巧我们正在开展“春天来了”的主题,在春天的景物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椭圆形这个几何图形的物体,如桃花的花瓣,柳树的树叶,蝴蝶的身体等等,可以让幼儿在春天的情景中认识椭圆。所以结合这些内容,我设计了本次的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找找中,认识椭圆形,并感知其基本特征。
  2、感受春天万物变化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春天背景墙、春姑娘图片、图形蝴蝶、电话亭、脚印贴纸。
  2、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春天的秘密(关注价值: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春天万物变化的喜悦)。
  1、T: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客人,瞧!(出示春姑娘的图片)她是谁呀?
  春天到了,春姑娘回来了,开了一个春天电话亭。每天通过打电话把春天的秘密告诉身边的人。欢迎你来打电话,把更多春天秘密告诉身边的人。
  →幼儿自由模仿打电话。
  2、教师小结: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二、蝴蝶的秘密(关注价值:通过观察、比较,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1、T:春姑娘说呀:你们的眼睛可真亮,谢谢你们打电话讲了这么多春天的秘密。我今天来还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猜猜她是谁。
  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花衣裳,飞舞花从中,快乐又逍遥。
  2、T:(模仿蝴蝶)我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你们认识我身上的哪些图形呢?
  →幼儿自由交流。
  T:那你知道我的身体是什么图形吗?和圆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
  3、教师小结:原来蝴蝶的身体是椭圆形的。椭圆形和圆形比起来,它的身体长一点,扁一点,我们把长长的圆,扁扁的圆就叫椭圆形。

  三、游戏——印脚印(关注价值: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1、T:请你在春姑娘朋友的身上找一找,哪里有椭圆形,留下你的小脚印。
  2、音乐,幼儿在主题墙上操作,和客人老师互动,告诉客人老师,你找到了春姑娘朋友的哪里有椭圆形。

  活动延伸:
  结合资料库,让孩子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椭圆形物体,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反思:
  1、活动应体现情景性。采用打电话的游戏方式,鼓励幼儿回忆外观的经历,大胆表达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秘密;猜猜春姑娘的朋友及找找朋友身上的椭圆形,都让幼儿在完整的情景中展开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万物生长的喜悦。
  2、活动应体现互动性。打电话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比比椭圆和圆的异同,是和材料的互动;找找椭圆的朋友,是和教室环境的互动。互动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第23篇、中班数学活动玩小方块(复习9数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复习9以内的形成、数数、基数、序数,初步感知数量守恒。
  2、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应用:可以表示多少,也可以表示第几。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9个小方块

  活动过程:
  一、添方块
  让幼儿将8个红色小方块排成横行逐一数数(说出是8个),再将一个黄色小方块放在排尾(说出8个添上1个是9个,8添上1就是9)

  二、摆方块
  按教师要求幼儿将黄色小方块摆在如下的位置:
  1、第二个、第六个、第九个------
  2、最前面的,中间的,最后第二个------

  三、取方块
  思维重点:让幼儿在排成一横行的9个小方块分别取出:
  1、第2个小方块、第4个小方块、第9个小方块;
  2、3个添上1个小方块-------(每次取出的小方块堆放在当中)

  四、拼方块
  让幼儿各自在桌中央方块堆中取9个如教师要求拼放:
  1、拼成1个大正方形,在自找顺序数数,有几个小方块?(9个)
  2、改变9个小方块的排列,拼成其他图形,如图:
  再数数有几个小方块?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24篇、中班数学活动4的合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4”可以合成的组合。
  2、可以说出哪些数字合起来是“4”。
  3、喜欢数字游戏。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四瓣花的图片3张;飞机模型4个,小熊和圣诞老人布偶。

  活动过程:
  一、习3的合成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3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二、教师出示花的图片,请幼儿看图片中的花有几个花瓣,然后再看花瓣都是什么颜色的,从而使幼儿初步认识4的合成。

  三、分飞机游戏。
  1、请幼儿上前,教师拿出布偶,请幼儿给布偶分玩具飞机。
  2、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分法分飞机。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在黑板上写上分解的公式,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

  四、延伸活动:
  “平时在玩玩具的时候,你们可以怎样分呢?”
  “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分糖果或水果的时候,应该怎么分呢?”

  活动反思:
  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第25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的房子(有五间房子的平方一座;高五层,每层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三层,每屋有两间房子的高楼一座。)
  (2)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的图片各1张。
  (3)写有门牌号的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小动物们今天也要盖房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盖的房子吧。  
  2、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五间平房,请幼儿帮小动物找新房。      
  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住在从左往右数1——5的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请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小动物们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是却看不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   
  (2)出示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请幼儿帮小动物们搬进第二层房子。       
  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住在从下往上数1——5的楼层,依次是:第一层、第二层、、、、、、,请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小动物觉得这栋楼房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小动物们又商量着要盖第三座房子。       
  师:小朋友猜猜小动物们盖得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子)     
  (3)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小猴子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猴子搬新家?       
  小兔子看到这样的楼房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兔子搬新家?       
  出示门牌号码102,请幼儿尝试理解含义。教师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3、结束: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小动物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我们一起来祝贺它们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跳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小动物搬新居》这一数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大脑和双手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活动第一环节我便向幼儿提出了“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这一问题,虽然很简单,却是这一活动的基础,它起着引导和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为整个活动能够自然而顺利地进行做了教好铺垫。
  从活动效果来看,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第26篇、中班数学活动米奇妙妙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目测5以内的数群。
  2.初步感知数的守恒现象。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播放幻灯片“米奇妙妙屋”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念咒语进入妙秒屋,看图片,有几只兔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用眼睛看,不用手点数的方法就叫-----目测。
  2.引导幼儿目测5以内的数。
  〈1〉看图片说说兔子哪里不一样?放音乐表演兔子舞
  〈2〉幼儿说队形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队形    楼梯形      数量5
  第二次:队形    梯形        数量5
  第三次:队形    曲线        数量5
  小结:原来不管队形怎么变化,它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3.通过观看妙妙屋动物表演,感知数量的变化不改变。
  〈1〉小兔变魔术(由小变大)
  它们变的怎么样了?变大后是几只?
  〈2〉望远镜看鱼(变颜色)
  小结:原来不管颜色怎么变,它们的数量不会变。小结:不管颜色、大小怎么变化,5只还是5只不会变少。
  4.幼儿操作实物雪花片 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
  教师小结:找找生活中的这些东西。

  活动反思:
  “米奇妙妙屋”是幼儿喜欢并熟悉的《智慧树》栏目,从开始导入的咒语进入就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游戏环节都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目测数群幼儿已经掌握,只是守恒环节与第二部分兔子舞动静交替衔接不好都太动,有些燥,应把兔子变魔术与望远镜看鱼互换,衔接会更好。

第27篇、中班数学6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28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0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 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 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 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 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第29篇、中班数学长长短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不受粗细的干扰,按照物体的长短排序。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5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活动难点:
  能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4个纸条.
  2、长颈鹿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和自己的图片。
  3、数学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并排序
  1、将幼儿分成9组,每组幼儿发一组长短不同的纸条。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桌上的彩色纸条,比一比谁最长,再找出最短的,和比较长的。
  幼儿自由操作。
  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
  师:找出来以后请小朋友为这三根纸条排序,怎么样才能让这三根纸条整整齐齐的排好队呢?
  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描述排序的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在增添一张纸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师:现在小朋友手上又多了一张纸条,请小朋友看看它应该怎么加入这个队当中呢?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与评论。

  二、教师设置情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冬天来了,长颈鹿妈妈给长颈鹿爸爸、哥哥、妹妹和自己一人买了一条围巾。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5条围巾分别应该给谁呢?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长颈鹿一家脖子的长短,并按脖子的长短进行排序。再次基础引导幼儿比较围巾的长短,将围巾按长短排序,为长颈鹿一家选择合适的围巾。
  2、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内容。将长颈鹿的围巾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分别图上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

  活动反思:
  今天是本学期的家长开放日,考虑到务必要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所以我选择了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按长短排序》来做今天的活动内容。因为本次活动有幼儿操作环节,也会用到幼儿用书。活动一开始,我首先给每组幼儿发放了三张不用颜色不同长短的纸条,让幼儿先观察这几张纸条有什么不同,幼儿很快就观察出来了。在这一环节中优点是照顾到了每一个幼儿,幼儿都能近距离的看到排序的过程。缺点是准备的纸条不够,有一组幼儿差一张纸条。那么在以后的学具准备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差一张就是这次活动的缺陷。第二个环节,请长颈鹿的一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长颈鹿一家的图卡做的特别生动,所以小朋友一看就特别感兴趣,一眼就能分清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哥哥、谁是妹妹。也能分清他们的高矮程度,知道最长的围巾应该给爸爸、第二长围巾应该给妈妈、第三长围巾应该给哥哥……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给长颈鹿一家的围巾涂色,在涂前两条围巾的颜色时,小朋友还能分清谁长谁短,还剩三条的时候,就感觉小朋友有点模糊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排那一条了,这时候我就让小朋友将涂过颜色的两条围巾用手遮住,然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再来看一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来了,知道哪一条才是应该排在第三的,接下来我就用同样的办法,让幼儿找出了排在第四的和第五的,分别涂上了绿色和橙色。大部分幼儿都涂得很好,只有极少数动作慢的小朋友没有涂完。总之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都很配合,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看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在准备教具的时候也要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认真准备、仔细检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第30篇、中班数学感知4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感知4以内的数》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观察、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2、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思维,发展幼儿思维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幼儿初步建立对数量的认识。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出4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挂图,铃铛,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故事《耳朵,眼睛和嘴巴》,让幼儿知道耳朵,眼睛,的作用,来引发幼儿爱听的,爱看的目的。
  2、运用游戏,进入主题,在这个环节这个中我利用游戏:《谁的耳朵灵》,让幼儿听声音说数量,感知4以内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视听能力。
  3、指导观察,感知数量,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挂图,让幼儿说出图中动物在做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让幼儿进一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运用游戏,加深对数量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从而进一步让幼儿巩固幼儿对4以内数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小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分房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能够按要求给小动物分到合适的房子。  2、初步理解序数,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

《幼儿艺术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艺术天鹅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  1、初步学画长天鹅的基本特征。  2、以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表现出天鹅的不同姿态。  3、感受绘画轻松、愉悦的氛围。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