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

爱上幼儿园吃饭篇分析与建议

日期:2021-02-0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爱上幼儿园吃饭篇分析与建议,是优秀的幼儿园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爱上幼儿园吃饭篇分析与建议

爱上幼儿园吃饭篇分析与建议第1篇

背景:

可欣小朋友是一位非常可爱聪明的小朋友,平时很乐于帮助别人,爸爸妈妈都是高知识分子,对可欣的教育非常的重视,要求也很高。但是大人的愿望在孩子身上没有很好的实现。从小可欣妈妈由于工作很忙都是阿姨带的,阿姨对孩子很细心,但是在自理方面,阿姨却帮的很多,比如吃饭,为了让可欣能吃好,阿姨都是根据她爸爸提供的菜谱来烹制的,然后吃饭一直由阿姨喂,但是等到上幼儿园了,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也很快转变观念,觉得是应该配合老师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吃饭,让阿姨放下手来让孩子自己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的吃饭问题却时时没很好的解决,在家每次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吃完的,大人一走开就不吃,有时干脆就坐着不动,大人爱批评就批评,催促的太多就没反应了。因此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如何让她主动、快乐的吃饭,将是我们需要反思和做出解决对策的。

描述一:

下午接送时间,可欣阿姨一踏到教室看到我就问:“老师,可欣今天在幼儿园饭、菜吃光了吗?”因为可欣爸爸是医生,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也就很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情况。每天家长回家都会问阿姨,因此阿姨每天过来接孩子的时候都会问我们可欣今天吃饭的情况。

“哦,今天可欣吃的有点慢,饭、菜还剩一点没吃光”。我如实的回答孩子的吃饭问题。

“嗨,这孩子就这样,在家都是我喂的,我喂她才吃一下,不喂就一口也不吃”。阿姨无奈的回答。

“最好还是鼓励让孩子自己吃,这样她在幼儿园才会主动吃”。我用诚恳的口气跟阿姨说。

“那好吧,今天回家试试看”。阿姨点点头然后把可欣接回家了。

描述二:

第二天,可欣阿姨过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主动的跟阿姨询问:“阿姨,可欣昨天在家吃饭怎么样?”我关心的询问。

“昨天我让可欣自己吃,刚开始不吃,后来他爸爸过来了,爸爸生气了才吃”。

“是不是他们家吃饭太早了,可欣肚子不饿?”

“不知道,一回家我们怕孩子肚子饿,给她吃了一点点心,晚上吃饭胃口不是很好,吃饭的时候是家里最苦恼的时候。”阿姨回答说。

“那你今天试试看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先给她吃点水果,不要吃那种难消化的点心”我建议的说。

描述三:

可欣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基本很少到幼儿园接孩子,因此我们跟家长直接的交流很少,于是我觉得有必要跟可欣家长更深入的来探讨孩子的吃饭问题,让孩子爱上吃饭。利用空余时间,我打了一通可欣妈妈的电话。通过了解我发现家长很重视孩子吃饭的量,为了让孩子营养均衡,他们要求孩子把家长提供的食物都要吃光。

“现在孩子吃饭真头疼”,可欣妈妈有点无奈的说。

“现在最主要让孩子能够喜欢吃饭,自己主动的吃饭,刚开始我们要求不要太高,量先少一点,不够再添,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我们一起多配合,孩子的吃饭应该不成问题”。我鼓励的说。

案例分析:

孩子不吃饭在当下成了许多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为此忧心忡忡,为了孩子吃饭真是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各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育正常,身体健康,家长所认为的“不好好吃饭”可能就需要打个问号。我认为现在孩子吃饭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有些家长观念没转变,不少家长特别是老人喜欢把孩子养的胖胖的这样才觉得健康, 孩子长的瘦,就是不好好吃饭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每个孩子的饭量都有差别,有的孩子天生吃的比较多,有的孩子则天生吃得比较少。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一味的追求孩子胖一点,反而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当然,如果孩子吃的特别少,长的特别瘦,那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在确诊孩子没有肠胃问题的基础上,再去看父母养育方面的问题。

二、家长的不停关注造成的。瑞可斯医师认为:当我们知道幼儿不吃饭的心理原因是无理要求父母"不停关注",那么,当父母避开幼儿这种不当的要求,主动忽略幼儿吃饭时闹别扭的行为,幼儿就能改变不肯吃饭的坏习惯。可欣在家吃饭是三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吃的,不停的催促孩子,建议孩子吃这个、吃那个,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孩子吃饭没规律、随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让孩子尝到饥饿感,常常是孩子想吃就吃,因此一放学,不到就餐时间就给孩子吃一些点心和零食,到了就餐的时间孩子就会觉得不饿,食欲不好,然后不好好吃饭。

四、就餐气氛过于严肃,影响了孩子的食欲。每个孩子内心都追求自由,如果父母吃饭前或用餐时批评孩子或者孩子吃饱以后,总以为孩子没有吃饱而强迫他继续吃,结果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厌食。

反思:

一、就餐时转变方式家长变“管”为“不管”。

吃与不吃,饿或不饿,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吃多吃少孩子自己会控制。要是孩子已经饱了,家长强硬让孩子吃完规定的食物,就会促动孩子的不良情绪。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家长也不少——这句话把事情解释的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家长长期的催促还会导致孩子的厌食,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的破坏了。 因此,当孩子饱了以后,孩子有权利拒绝。案例中我们发现可欣的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关注了,干涉过多,对于有独立意识且比较叛逆的孩子就会很容易发生抵触,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吃就会讨厌…….导致对吃饭有消极心理。

二、营造良好就餐气氛,增强孩子的食欲。

孩子喜欢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吃饭,因此在饭桌上家长应尽量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少一些责骂和不满,可以讨论孩子喜欢的话题,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吃饭时间是一家人快乐的时间,他们就会喜欢坐在餐桌上和大人一起吃饭。

三、合理调整孩子的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

检查孩子是否饮食次数偏多,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或零食、甜食过多等等,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如果孩子吃零食太多,可以减少甚至取消零食,让孩子的胃有排空的时间。此外,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色香味俱全、又富于变化的饮食,刺激孩子的食欲,通过这些就可以改善孩子的就餐行为。案例中,可欣的家长担心孩子肚子饿,没到餐点时间就给孩子吃东西,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孩子正餐时间就不好好吃饭。于是我建议如果孩子正餐吃的不好,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减少点心的量,或者可以不用吃。

四、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

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因此对于上幼儿园的家长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喂孩子吃饭。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发育。如果之前已经喂惯了,那么家长的方式要立即改变,告诉孩子长大了要自己吃饭,如果刚开始孩子不习惯不肯吃,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只有从根源抓起,才会真正让孩子自己主动的吃饭。

五、不要让饭桌成为谈判桌。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吃饭,多吃一点,总喜欢用一些物质的条件和孩子谈判,比如要是你好好吃饭,妈妈就给你买玩具或出去玩,孩子很聪明,下次他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会不断的和家长谈条件,用无理的要求和吃饭交换,吃饭成了谈判的对象或者任务,造成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在案例中,家长喜欢用孩子好好吃饭来换取孩子喜爱的玩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能更好的吃饭。可能刚开始能让孩子吃的快一点,但是这种方法会让孩子变得功利,把吃饭变成了任务。

五、用语言暗示,帮助孩子养成不挑食、偏食的好习惯。

有些孩子不爱吃菜或某种东西,家长千万不要说出来,更不能当面教训孩子,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就装作不知道,该让他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出来,家长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津津有味的吃着这样东西,然后用非常“诱惑”的口气跟孩子说,引起孩子的食欲:“今天的菜好吃极了!” 有些食物你可以引导,比如胡萝卜,你可以先吃一口,认真的品一下然后说出自已的感受,接着让宝宝也试一口。一起品尝食物的美味比硬喂宝宝吃效果要好得多。

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宝宝非常渴望自已长大,这种渴望的表现之一就是学大人的样子,大人经常做什么他也会去尝试。所以想让宝宝有一个饮食的好习惯,那么大人首先也得有一个正确的饮食习惯。

吃是人的一种天性,“让孩子吃饭就是香”其实并不难,经过两个星期的调整。可欣小朋友在家能够独立吃了,吃饭不在成为她们家头疼的问题,从可欣父母轻松的笑容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找对了方法。

爱上幼儿园吃饭篇分析与建议第2篇

让孩子爱上吃饭

  背景:

  徐**小朋友是一位非常可爱聪明的小朋友,平时很乐于帮助别人,爸爸妈妈都是高知识分子,对徐**的教育非常的重视,要求也很高。但是大人的愿望在孩子身上没有很好的实现。吃饭一直由妈妈喂,但是等到上幼儿园了,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也很快转变观念,觉得是应该配合老师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吃饭,让孩子自己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的吃饭问题却时时没很好的解决,在家每次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吃完的,大人一走开就不吃,有时干脆就坐着不动,大人爱批评就批评,催促的太多就没反应了。因此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如何让她主动、快乐的吃饭,将是我们需要反思和做出解决对策的。 描述一: 下午接送时间,徐**阿姨一踏到教室看到我就问:“老师,徐**今天在幼儿园饭、菜吃光了吗?”爸爸对妈妈说: “最好还是鼓励让孩子自己吃,这样她在幼儿园才会主动吃”。

  描述二:

  第二天,徐**妈妈过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主动的跟妈妈询问:“徐**昨天在家吃饭怎么样?”我关心的询问。 “昨天我让徐**自己吃,刚开始不吃,后来他爸爸过来了,爸爸生气了才吃”。 “是不是他们家吃饭太早了,徐**肚子不饿?” “不知道,一回家我们怕孩子肚子饿,给她吃了一点点心,晚上吃饭胃口不是很好,吃饭的时候是家里最苦恼的时候。”

  描述三:

  徐**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基本很少到幼儿园接孩子,因此我们跟家长直接的交流很少,于是我觉得有必要跟可欣家长更深入的来探讨孩子的吃饭问题,让孩子爱上吃饭。利用空余时间,我打了一通徐**妈妈的电话。通过了解我发现家长很重视孩子吃饭的量,为了让孩子营养均衡,他们要求孩子把家长提供的食物都要吃光。 “现在孩子吃饭真头疼”,徐**妈妈有点无奈的说。 “现在最主要让孩子能够喜欢吃饭,自己主动的吃饭,刚开始我们要求不要太高,量先少一点,不够再添,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我们一起多配合,孩子的吃饭应该不成问题”。我鼓励的说。

  案例分析:

  孩子不吃饭在当下成了许多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为此忧心忡忡,为了孩子吃饭真是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各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育正常,身体健康,家长所认为的“不好好吃饭”可能就需要打个问号。我认为现在孩子吃饭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有些家长观念没转变,不少家长特别是老人喜欢把孩子养的胖胖的这样才觉得健康, 孩子长的瘦,就是不好好吃饭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每个孩子的饭量都有差别,有的孩子天生吃的比较多,有的孩子则天生吃得比较少。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一味的追求孩子胖一点,反而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当然,如果孩子吃的特别少,长的特别瘦,那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在确诊孩子没有肠胃问题的基础上,再去看父母养育方面的问题。

  二、家长的不停关注造成的。瑞可斯医师认为:当我们知道幼儿不吃饭的心理原因是无理要求父母"不停关注",那么,当父母避开幼儿这种不当的要求,主动忽略幼儿吃饭时闹别扭的行为,幼儿就能改变不肯吃饭的坏习惯。可欣在家吃饭是三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吃的,不停的催促孩子,建议孩子吃这个、吃那个,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孩子吃饭没规律、随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让孩子尝到饥饿感,常常是孩子想吃就吃,因此一放学,不到就餐时间就给孩子吃一些点心和零食,到了就餐的时间孩子就会觉得不饿,食欲不好,然后不好好吃饭。

  四、就餐气氛过于严肃,影响了孩子的食欲。每个孩子内心都追求自由,如果父母吃饭前或用餐时批评孩子或者孩子吃饱以后,总以为孩子没有吃饱而强迫他继续吃,结果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厌食。

  反思:

  一、就餐时转变方式家长变“管”为“不管”。 吃与不吃,饿或不饿,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吃多吃少孩子自己会控制。要是孩子已经饱了,家长强硬让孩子吃完规定的食物,就会促动孩子的不良情绪。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家长也不少——这句话把事情解释的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家长长期的催促还会导致孩子的厌食,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的破坏了。 因此,当孩子饱了以后,孩子有权利拒绝。案例中我们发现可欣的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关注了,干涉过多,对于有独立意识且比较叛逆的孩子就会很容易发生抵触,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吃就会讨厌„„.导致对吃饭有消极心理。

  二、营造良好就餐气氛,增强孩子的食欲。 孩子喜欢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吃饭,因此在饭桌上家长应尽量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少一些责骂和不满,可以讨论孩子喜欢的话题,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吃饭时间是一家人快乐的时间,他们就会喜欢坐在餐桌上和大人一起吃饭。

  三、合理调整孩子的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 检查孩子是否饮食次数偏多,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或零食、甜食过多等等,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如果孩子吃零食太多,可以减少甚至取消零食,让孩子的胃有排空的时间。此外,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色香味俱全、又富于变化的饮食,刺激孩子的食欲,通过这些就可以改善孩子的就餐行为。案例中,可欣的家长担心孩子肚子饿,没到餐点时间就给孩子吃东西,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孩子正餐时间就不好好吃饭。于是我建议如果孩子正餐吃的不好,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减少点心的量,或者可以不用吃。

  四、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 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因此对于上幼儿园的家长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喂孩子吃饭。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发育。如果之前已经喂惯了,那么家长的方式要立即改变,告诉孩子长大了要自己吃饭,如果刚开始孩子不习惯不肯吃,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只有从根源抓起,才会真正让孩子自己主动的吃饭。

  五、不要让饭桌成为谈判桌。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吃饭,多吃一点,总喜欢用一些物质的条件和孩子谈判,比如要是你好好吃饭,妈妈就给你买玩具或出去玩,孩子很聪明,下次他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会不断的和家长谈条件,用无理的要求和吃饭交换,吃饭成了谈判的对象或者任务,造成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在案例中,家长喜欢用孩子好好吃饭来换取孩子喜爱的玩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能更好的吃饭。可能刚开始能让孩子吃的快一点,但是这种方法会让孩子变得功利,把吃饭变成了任务。后用非常“诱惑”的口气跟孩子说,引起孩子的食欲:“今天的菜好吃极了!” 有些食物你可以引导,比如胡萝卜,你可以先吃一口,认真的品一下然后说出自已的感受,接着让宝宝也试一口。一起品尝食物的美味比硬喂宝宝吃效果要好得多。

  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宝宝非常渴望自已长大,这种渴望的表现之一就是学大人的样子,大人经常做什么他也会去尝试。所以想让宝宝有一个饮食的好习惯,那么大人首先也得有一个正确的饮食习惯。 吃是人的一种天性,“让孩子吃饭就是香”其实并不难,经过两个星期的调整。徐**小朋友在家能够独立吃了,吃饭不在成为她们家头疼的问题,从徐**父母轻松的笑容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找对了方法。

爱上幼儿园吃饭篇分析与建议第3篇

  在幼儿园中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做好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的工作,不仅要照顾幼儿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幼儿的心理加以保护,不断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的进餐问题也不能只从身体健康一方面来考虑,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多种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班级饮食大调查

  我们根据拟定的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表,通过家访耐心指导家长如实填写,并对调查结果作如下统计。

  对象:留守儿童、新生。挑食占总数70%;无节制零食占总数55%;不会用小勺吃饭占总数7%;饭量好(半碗以上)占总数46%,不好占总数64%;进餐时间长(超过半小时为长)占总数60%。与此同时,根据新生入园体检表的测评,结果是:营养优等的占45%,营养中等的占34%,其中肥胖儿1人,纤细儿5人,营养不良2人。

  二、不良饮食准分析

  一是祖辈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偏差。许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家长害怕孩子吃不饱,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点,喂饭成了惯用手段,有的还让孩子边吃边玩,久而久之养成了把饭含在口中不嚼不咽的坏习惯。还有的对孩子吃零食不加控制,造成孩子对正餐不感兴趣。

  二是祖辈家长的饮食观念有偏差。许多老人认为蔬菜没有荤菜有营养,认为食不厌精,在家很少给孩子吃粗粮。

  三是奶奶们觉得孩子还小,不必要求太死板。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多数孩子是由祖辈照顾,许多家长都在外地打工,老人对孩子溺爱、迁就的情况较多,这对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需加强对家长的引导。

  三、制定方案抓落实

  (一)宣传发动,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我们在宣传科学育儿的过程中遇到了代沟。由于我们的对象是留守儿童的家长,他们有自己根深蒂固的育儿经验,与我们新时代的科学育儿理念上有些偏差。

  (二)幼儿园实施方案

  1.参观食堂感受孩子用餐。

  我们幼儿园有比较严谨、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分析。我们请家长朋友到幼儿园来品尝科学搭配的食材,让他们观摩孩子的进餐现场,体会到原来孩子们也喜欢吃这些蔬菜的,原来我们可以把蔬菜这样变化着制作。让家长思考“我们的孩子在家对这些蔬菜是碰都不碰的,怎么在幼儿园就这么喜欢了呢?”从而萌发回家也要尝试这样做的想法。

  2.保健老师说,家长你来做。

  家长们有了初步体验后,我们马上有跟进措施。走马观花成不了体系,我们接下来就请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介绍在科学饮食方面的优秀做法。

  (1)亲自种植。

  因为地处农村,我们的优势是有足够的种植园地,我们种植当季的时令蔬菜让孩子们一起劳作,一起关注农作物的成长。渐渐地,孩子们对种植物也有了一些感情。看着这些植物开花――结果――丰收,孩子们个个都很有成就感,都有很想要品尝的冲动。

  (2)亲近蔬菜。

  我们幼儿园要求保健老师在制定菜谱的时候搭配3~4种不同的食材,那么在颜色上就会很丰富。注重色、香、味,要经常变化花样,做些孩子们喜爱的图形、喜爱的颜色,从而激发幼儿的食欲。为了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指导家长烹调的食物要细、软、碎、烂,不提供刺激性油腻食物。要适应孩子消化系统的特点,在烹调时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不宜用味精、色素、糖精等。

  (3)一碗米饭也出彩。

  在传统绍兴人的记忆里,白米饭梅干菜绝配。有了这个启示,我们把米饭煮好后加入炒熟的黑芝麻、烧熟的豌豆、煮熟的玉米粒等。孩子们一闻这个饭都说好香,好想吃呀!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的饭量比平时量多了。给了家长们这个信息后,他们都去尝试了,效果很不错。

  (4)厨艺大比拼。

  在孩子们的心中奶奶们只会接送上下学,好像没有其他的功劳可言。对于他们精心准备的饭菜也是怨声连天,有种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了解到有些祖辈家长的厨艺很棒,高手在民间。我们就在重阳节组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来秀秀厨艺,来一个厨艺大比拼,让孩子们打开眼界――原来我的奶奶做的菜有那么多小朋友爱吃,我的奶奶是最棒的!我外婆做的面制品是最棒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不知不觉中爱上吃自己家的食物。

  3.合理进食。

  在老人传统的育儿观念中三餐吃饱就行了,但是孩子胃容量较小,而孩子活泼好动,易饥饿,所以我们必须给老人们树立正确的育儿知识。让他们尝试着增加进餐次数,安排三餐两点的进食方式,这种方式孩子们更受欢迎。

  养成定点、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让幼儿做到充分咀嚼,专心进食,不要有边吃边玩的现象,要多吃水果,让老人们逐渐适应这种新时代科学的喂养方式。

  4.关注园外食品安全。

  在我们幼儿园门外每天常有一批流动的小摊贩,卫生状况很差,老人们怕孩子们饿着,不分食品的卫生状况经常给孩子们买。我们温馨提醒老人们可以带些自制的面点或者水果等放心食品供幼儿食用。

  5.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

  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我们尝试着让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

  四、我们的收获颇丰

  (一)收获一: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

  在研究前期主要解决的是留守儿童家长观念的改变,只有思想上的变化才可能有行为上的跟进。一直以为老人的思想是最难转变的,研究的过程会很艰辛,付出的努力会加倍,但是现在这些老人为了孩子也在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他们愿意去尝试去改变固有模式。从一开始的抵触心理,一万个不愿意,到后来一步一步的参与,一步一步的改变自己,老人们已经很努力,很愿意接受新的育儿观念。通过幼儿园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扭转了孩子们对老人的态度,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更加温馨了。特别是在创新菜系展示活动中,老人们的手艺让年轻的家长大开眼界,让孩子们更加尊重、佩服自己的长辈。在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正过程中,家长逐渐认识到自身在习惯养成上的偏差,了解到许多的营养知识与矫正方法和要求,明确了在小班阶段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二)收获二: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变化了

  矫正见成效。到小班结束时,全班幼儿中,偏食仅占3%,挑食占5.4%,基本上杜绝了无节制吃零食的现象,幼儿发病率明显下降,出勤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3.7%。一年一次的体检测查结果证明,本班幼儿的身体素质比入园时有明显提高,教师在研究对不良饮食习惯的矫正方法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备了较全面的营养知识,在指导家长实施幼儿园的要求、方案上,协调能力更强,方式也更灵活了。

  总之,良好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平衡的膳食,吃进去才能发挥其作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系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家园配合正确引导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其茁壮成长!让我们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吧!

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的案例分析3篇》:幼儿园中班的案例分析第1篇  背景描述:每个班级都会有反差很大的小朋友,爱学习不爱学习的,听话不听话的,……。我们班的小朋友其其在开始给我的印象就是特淘气不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3篇》: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第1篇  案例:  谢宇斌是我们班今年的新生,平时很会动手动脚我们班小朋友给它取了个外号“破坏大王”。什么东西到了他的手中,一会儿功夫就会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幼儿园》: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幼儿园第1篇篇1:幼儿园个案分析班级:小二班幼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4岁教师:初梓然一、案例背景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