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驱遣我们的想象的意思

日期:2021-04-22

这是驱遣我们的想象的意思,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驱遣我们的想象的意思

驱遣我们的想象的意思第1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驱遣我们的想象》,作者叶圣陶。文章讲完了,我也大概理出了其中的思路。课文首先讲的是文艺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文艺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其次,讲到了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通过文字传达他的所见所感,而读者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该如何深入理解作者的所见所感呢?接着,向我们讲述了鉴赏文艺的方法——驱遣我们的想象。方法之一是将文字想像构成图画;方法之二是想象自己就是文本中的一员,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让读者参与其中,真正的深入到文本文字之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怀情感。最后,作者总结: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文章在写作上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对高尔基的《海燕》和王维的《使至塞上》的赏析。生动具体地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的文本赏析,对于学生文本赏析的学习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另外,我觉得在这篇文章中还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感受生活的愉悦,感受意境的愉悦;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文章内容其实是比较集中的,并且语言朴实,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鉴赏文艺的方法,对学生很具指导意义,今后我们可以学习。

我反思的时候觉得开课时单刀直入不是很好,如果在开头的时候能问一问学生如何来鉴赏诗歌,让学生在回忆已有的知识前提下引出本文,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开头可以这样设想。

同学们,如果让我们来鉴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会怎么鉴赏呢?或者说,首先给学生出一道题,让学生说出答案,再问这种鉴赏是不是能真正深入文本,是不是有效的赏析,今天我们走进十六课跟着叶圣陶先生学赏析。

提出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积累“拘泥、契合”等词语,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

二、品读语言,学习鉴赏文艺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能力。第三、培养借助想像鉴赏文艺的习惯。

上课时我更注意朗读的手段,我把文字分开来让男女生配合读,学生感觉很好,而且这一节课,我不断地采用自读、老师读,齐读、分读、合作读的方式,觉得自己的课堂上书声越来越多了,感觉小幸福。

如果课后再能设计一些关于生字词的解释,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文字的赏析,或者效果会更好一些。

驱遣我们的想象的意思第2篇

(一)课文重读(6分)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②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祥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伙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就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⑤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⑥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选自课文,有删改)

16.最适合做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2分)

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B.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C.按照字面解释,就难以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D.理性分析并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

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再以诗歌为例,深人浅出地阐述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B.“长河落日圆”的“圆”用得不恰当,这样落日和朝阳并没什么不同,意境缺少独特性。

C.作者要多观察、思考,将感情寄寓在文章中,而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D.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也可以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18.第④⑤段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赏析的论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就大漠上炊烟的来由、风吹烟会曲折、落日圆的本来的样子来研究、考察,就不能领会诗意了。这是反面论证。

B.如果想象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所构成的北方特有的旷远荒凉而静寂的画面,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这是正面论证。

C.读者不曾到北方,却能由这两句诗想象大漠的旷远、荒凉而静寂之美,这样扩大了眼界,获得了审美愉悦。这是举例论证。

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反面论证来论证想象对于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

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16.B【解析】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得出。

17.A【解析】B选项中“‘圆’字用得不恰当”错误;C选顶太绝对;D选项“随便地”错误。

18.D【解析】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驱遣我们的想象的意思第3篇

“驱遣我们的想象” 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关照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

对于文本,作者与读者有什么异同呢?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作者的努力即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二者都同样离不开想象思维。

阅读,为什么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呢?从理解文本意义上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筴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而“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叶圣陶语)

从审美鉴赏角度说,“驱遣我们的想象”是因为“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叶圣陶语)怎样引导学生“驱遣我们的想象”?

比如学习《黄河象》,有一段关于老象死因的精彩“想象”:

师: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失足落水的原因合理吗?为什么?

生:合理。因为那时气候炎热,老象疲劳干渴,就去河边喝水,不慎落水而死。从老象化石的体态及挖掘地的地貌特征,科学家推想当时“太阳灸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几棵栎树呆立不动”,这些自然环境都很合理。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

生:老象失足落水的原因不一定是喝水。

师:噢,那是什么?

生:老象可能碰上了凶猛的恐龙,它慌不择路地逃命,不幸陷进了淤泥里。

生:你的想象真大胆,掌声鼓励!

生:老象失足落水还有别的原因。

师:请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生:这是一头生了重病的老象,它不得不离开群体,生病的动物都是这样的。它独自来到河边想找水喝,由于老眼昏花,不慎踏进淤泥里,想拔腿又没力气,被淤泥吞没了。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鼓掌欢迎!请同学们根据大象化石出土的情境展开想象翅膀大胆合理地想象吧!

学生品文“探意”,从感悟内容与体验情感开始,经历了书本语言向自我语言的转换过程,建立了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思维逻辑联系;在探究性阅读中,假想老象失足落水的原因,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平衡,产生出创新意识,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