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暮江吟白居易教学设计

日期:2021-09-03

这是暮江吟白居易教学设计,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暮江吟白居易教学设计

暮江吟白居易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习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习(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白居易教学设计第2篇

 一、谈话导入 、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白居易教学设计第3篇

一、导入激趣。

  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

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生观看图画。

三、初读课文。

  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

  1.学生练读,读通。

  2.指名读,集体订正。

  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

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

  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同桌练说)

  2.出示前两句。

  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

  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③评一评。

  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

  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

  ⑥理解“暮江吟”。

  3.学习三、四句。

  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

  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

  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

  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傍晚(),夜晚(),天上(),地上()。

  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

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

  2.配乐朗诵《暮江吟》。

  3.指名朗诵。

六、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

  2.出示提示语:

  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③啊!()。

  3.练写。

  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七、总结。

暮江吟白居易教学设计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

2. 感受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营造出的清新优美意境。

3.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复现诗歌画面。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诗句接龙”,我来说上句,看大家能不能对出下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你们知道刚才那些诗句都出自谁手吗?【白居易】相传他一生作诗三千八百余首,脍炙人口的便有一百多首。他写诗有个习惯,每写完一首新诗都会先拿去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理解了,他就把诗定稿抄录下来,如果老妇人没有听懂,他就拿回去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理解为止。正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而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暮江吟》。【板书课题】

2.初读诗歌: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大声地把诗歌自由朗读几遍,注意把节奏读准。【自由朗读】

好,我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示范一下,看看他是怎么读的。【一位学生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节奏读准了没有?【请另一位学生评价】

刚刚那位同学读得挺不错,做到了音停意连。/刚刚那位同学在读诗时有个地方要稍稍注意一下会更好。我们读诗时的停顿讲究音停意连。什么叫音停意连呢?其实就是音断气不断,我们一起来齐读试试看。【齐读】

在朗读中,我们应该也对这首诗歌有个初步了解,那么你从诗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时间:“暮”——傍晚

地点:“江”——江边

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诗人白居易在傍晚驻足江边诗兴大发呢?我们到诗歌里来一探究竟吧。

3.再读诗歌:我们再来把诗歌一起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整首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试着找出全诗的“诗眼”来。

你们觉得全诗的“诗眼”是哪个词?【板书:“可怜”】跟我们现在说的“可怜”是同一个意思吗?【今义:值得怜悯、同情;古义:可爱,值得喜爱】

那么诗中哪些景物值得人喜爱呢?【板书: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这些景物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谈你的看法。

①从“铺”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残阳”(即夕阳)很柔和,给人感觉很温暖,同时残阳铺展,映射的面积十分广阔。

平时我们描写阳光多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行不行?【请一位同学朗读替换词后的诗句,另一位同学朗读原句】你们觉得这样一读,对比起来有何不同之处?【“铺”字给人的感觉更舒展、温柔、舒服。】

大家一定都见过傍晚时分的阳光,当太阳贴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时是斜射过来的,那么相比起“照射”下来的、“洒”下来的阳光,它映射的面积要更广阔,用“铺”字更为形象生动。

可见诗人在赏景的时候观察得十分细致啊。通过“铺”这个字写出了残阳的柔和、平整。

②从“瑟瑟”和“红”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颜色对比很鲜明。

“瑟瑟”本来是指碧绿色的玉石,这里形容江水呈碧绿色。想想看,为什么江水会有红有绿?被夕阳照到的地方呈现出艳红色,而没有被照到的地方呈现出碧绿色。

诗人很擅长将鲜明的色彩进行对比,他就像一个画家,以文字为画笔描绘出绮丽的自然风光。

③从“似真珠”可以看出来,诗中的“露珠”圆润可爱(形状)、晶莹剔透(色泽),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诗人写景,不仅关注到了远景,还关注到了近景的细节。运用比喻修辞,把露珠的形状、色泽都写得十分优美生动。

④从“月似弓”可以看出来,“月亮”它的形状细细的、弯弯的,就像一张拉弯了的弓。

深秋的夜里,一弯月儿悬挂在天幕上,它细细的、弯弯的,散发出微弱的光,恰似一张弯弓。多可爱的景象啊!这句也是用到比喻修辞,写得非常生动贴切。

刚刚同学们通过抓诗句中的关键词,品读了这些景物的可爱之处。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些词把寻常可见的景物写出了优美的意境,那我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要强调它们。怎样读会更好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另一位学生评价,再读】

我们在读诗歌时,要强调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可以把它适当地拉长一些,读出诗的音韵美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老师带读,齐读】

4.品味意蕴:

大家读得真不错。有句话说得好,“境由心生”,人们眼中景物的美丑和人的心情好坏有很大的关系。诗人流连于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象,想想看,他此时的心情如何?【轻松愉悦、悠闲舒畅……】

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仅仅只是因为见到了这番景象吗?【ppt:这首诗写于长庆二年(822年),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政治腐败,牛李宦官党争激烈,白居易此时自请外任,在赴杭的江行途中写下此诗。】

别人都巴不得在京城做官,享受高官厚禄,追逐似锦前程,诗人却反其道而行,明明已经身在京城为官,却要自请外任。这是为什么呢?【请两位学生】

诗人不愿卷入政治漩涡中,对他来说,离开京城,离开的是束缚,是牢笼,回归的则是文人的本性,过上的是他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

你从他的这种人生选择中能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一种胸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坚守节操、豁达平和……】【请三位学生】

刚刚大家都说的不错,老师觉得《孟子》中有句话特别适合送给白居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ppt】,知道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停顿】不得志的时候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则要努力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如果没有豁达的心胸、平和的心境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白居易选择自请外任,恰恰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于自己节操的坚守,在京城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地方上一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为官一方,造福一方”。

如果你是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见到如此美妙的景象,你会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呢?带着情感,我们再来把诗歌【齐读一遍】。

5.描述画面:

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淡泊平和的心境营造出了清新雅致的优美意境,这就是白居易诗歌独特的审美倾向,对后世文人影响颇深。【ppt】《唐宋诗醇》中这样评价《暮江吟》一诗:“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刚刚我们讲到了很多诗中可爱的景物,也讲到了诗歌的写作背景,接下来就请大家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生花妙笔为这优美的意境添上更多细节吧。

“农历九月初三这天,诗人信步来到江边……”

【请几位同学读一读他们写下的文字,同学互评,老师适时补充。】

6.拓展阅读:

大家都写得很棒,用词生动,语言优美。但其实这还不是写诗写文的最高境界,大家知道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吗?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至极也。” ——苏轼《与侄书》

这段话出自苏轼的《与侄书》,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最开始写诗写文的时候,大多追求的都是结构的精巧、辞藻的堆砌,但是当写作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的时候,反倒遣词造句更“平淡”些,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也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读来令人感觉回味无穷.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