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30
这是《书戴嵩画牛》学情分析,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 的语言特点。
3. 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 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意
1.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二、读通———知文意
出示学习提示: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相机指导
“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3)齐读全文。
2.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出示学习提示:
(1)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 说说文章的意思。
(2)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 ,尤 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指导读出停顿。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理解“尾搐入两股间”
的意思, 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
3.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相机指导会写字“曝”的书写。
三、趣读———入情境
1.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
2.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
①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写“笑”的句子,感受人 物的不同表现。
②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 态、动作、语言。
3. 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
四、想象———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 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2.讲讲“我”的故事。
出示学习提示:
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
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
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
(2)指名讲故事,评价交流。
五、总结———明事理
这篇文章以《斗牛图》为线索, 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 事,最后阐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本课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通读———知文意”和“趣 读———入情境”这两个环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即时反馈学习疑惑,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同时我还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做课堂笔记:记录老师讲的重要内容;有疑问需要继续思考的地方做标记;把听课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二、“层次感”和“情境感”诵读,拉近学生与古文的距离。我通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和读出趣味几个环节逐层深入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哲理,课堂上诵读声不断。在“趣读———入情境”这个环节中通过抓重点词句,创设情境 转换角色,读中想象,把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通过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走近一位“好书画”的杜处士和一个天真直言的小牧童,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三、入文本强化文学意识,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本课“趣读———入情境”这个教学活动,在解决“言”的基础上进入文本,品味语言,理解形象。我从人物形象角度提出问题:“面对同一幅 《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 说。”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从语 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杜处士和 小牧童的性格,体会文言词语的 准确生动,并指导学生趣读,进一 步加深对艺术形象的理解。
四、转换角色讲“我”的故事,增加学习文言文的趣味。为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明白一事一理的写法, 感受文章的趣味,本课根据课后练习题设计了由文言到白话讲故事和 进入角色讲故事两个学习活动。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选择喜欢的人物从不同角度讲故事,深入人物内心,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增加了文言故事的新鲜感,深刻理解了故事所传达的道理,汲取了人生智慧。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注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拊掌大笑”,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补白演故事。
3.展开想象,还原生活经历讲述《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疏文意
1.理解课题,读准节奏。
(1)板书课题,交流课题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读好课题:书/戴嵩画牛。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反馈。
相机引导多音字,多音字出示:杜处士、好书画、以百数、曝书画。教师随文指导“曝”字的含义及写法。(板书:曝)
教师小结:多音字的读音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
4.难点预设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学生看注释理解“锦囊玉轴”,并书写“锦”和“轴”。
②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①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股”。
②真正的斗牛是怎样的?画中的牛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③引导有节奏的朗读。
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④引导理解“矣”放在句末表示语气,并书写“矣”。
5.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6.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板块二:想象说故事strong#
1.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是“尤所爱”,小牧童却是“拊掌大笑”。为什么呢?
(PPT出示)
2.汇报交流。
(1)“拊掌大笑”就是拍手大笑。
(2)小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预设:小牧童天天放牛,知道斗牛时牛尾巴是什么样子,而这么简单的问题画家却画错了。天真的牧童,看到杜处士这么有文化的人居然还把一副画错的画当宝贝,便忍不住大笑。
师点评:抓住“拊掌大笑”,从牧童的生活经历出发,理解“拊掌大笑”的意思,从而理解小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就水到渠成。
3.想象补白演牧童。
(1)将自己想象成牧童,你能把牧童“拊掌大笑”生动有趣地说给大家听听吗?
(2)学生汇报表演。边说边表演出牧童“拊掌大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师点评:从牧童的生活经历、性格出发想象牧童笑得样子,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补充牧童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让故事更精彩。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中 “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2.阅读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3.表达运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读准“轴”“曝” “矣”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组块教学法
学法: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1)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阅苏轼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组块一 谈话激趣,建立联系
1.话唐诗宋词,认识苏轼,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唐诗宋词的同学请举手,(很好),从牙牙学语开始,诗词歌赋的艺术就伴随我们成长。老师考一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咱们来玩最强大脑游戏,请听题:1.诗仙,诗圣、诗魔、诗鬼、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她是婉约词派代表,擅长书画,尤精诗词,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3)请看图、默读文字,看看他是谁?出示图片:浏览图片和文字,他是谁?
他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工于书画,还是著名的美食家,难得的全才。(苏轼)
(4)请看图、默读文字,看看他又是谁?出示图片:浏览图片和文字,他是谁?
此人生活在唐代,著名画家,擅长画牛,特别是斗牛。栩栩如生。
过渡语:戴嵩和苏轼是两个朝代的人,相隔几百年,可历史就那么巧合,戴嵩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据此写下一篇小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5)板书:书戴嵩画牛,指导书写“戴”(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边写边强调:“戴”两字笔画比较多,左下方要注意写紧凑一点,这样好看美观。
2.读课题,理解课题,质疑课题。
(1)谁来把课题读一遍?读的正确,齐读课题。
评价预设:字正腔圆,字字准确,
书/戴嵩画牛(若回答正确,就过),齐读。
(2)智慧的眼睛会说话,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我们刚学过一首古诗,和这个题目类似。是什么?《书胡阴先生壁》,
预设2:这是一篇古文、文言文等。题目的意思是,题目是什么意思?书,是什么意思(书写在戴嵩斗牛图上的故事)。书写,书写在《戴嵩画牛》图上的话,这种话文人墨客有一个叫法,叫题跋,课件出示。
组块二 读通课文,读准节奏
1. 初读文言文,整体感知,读通读顺。
苏轼写了一篇关于戴嵩画牛的文章,这篇课文究竟写了是什么,我们去读读课文,请看阅读小贴士:
(1)读书小贴士(要求):自由读课文,根据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 轴 锦 曝 矣
(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在书写时要除了把它写正确,你有什么窍门写美观?(曝,在生字表傍边写一遍。笔画规范,安排好偏旁,写正确)
(4)谁敢第一个读给大家听?声音响亮。字音读准确了,多音字读对了,多音字的读音应该根据文章句子意思确定。(处、好、数、曝)若读不好,纠正后再读一遍。若读得好,评价后齐读。读好一遍就过。
【谁来试着读一读。评价:(预设:关注三个多音字)(预设:关注“曝”的读音和意思)】
2.指导读准节奏。
(1)师:文言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来才有韵味,谁来把全文读一遍。
课件出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指名朗诵。(课堂上要抓住机会练习),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节奏和韵律,其实古人的韵律和我们稍有区别,他们诵读是有腔调的。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古代去读一读。
(4)在古代,节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谁还会读?课件出示
组块三 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课件出示:
(1)文言文是古文,不像今天的现代语言好懂,所以学习时要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在小学我们只要用现代语言说明白他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听懂。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和文言文,你学过哪些方法去翻译?(生交流)
(2)现在我们就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3)指名2名同学来说。。
组块四:入情入境,有感情精读课文
过渡:文章里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板书:杜处士 牧童)1.出示描写杜处士和牧童的语句,比较阅读。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牧童:聪明自信,天真可爱,观察仔细,敢于挑战权威
杜处士: 谦虚、文雅、虚心接受批评。
3.抓住牧童、杜处士的特点,想象语言,神态,动作,想象画面,想象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读出杜处士的虚心。谁还可以加上动作,神态来读,一读指导带上动作再读一读。
师生分角色读处士和牧童的表现。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
组块五:再读课文,明白道理
1.再度读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打鱼当问——看病当问——做饭当问——(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
本文以《斗牛图》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的故事,最后阐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艺术再美也是来源于生活。虚心接受批评。善于感悟,明白道理。
组块六:变换角色,练讲故事
(本教学创新之处)
1.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试着练习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要注意什么?(语速、语气、动作等)
还要加入想象(板书:想象),会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生动。
2.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同座位讲(大胆想象:戴嵩斗牛图的高超艺术;杜处士喜爱的情景;牧童怎么看图、怎么笑,杜处士怎么说的;苏轼怎么想的)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引导加入想象(A戴嵩的画有多美B杜处士具体怎么喜爱C牧童的观察,心理活动D杜处士的语言)
3.讲讲“我”的故事。
(1)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会讲的更加入情入境。
(2)出示小贴士:
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3)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
(4)讲故事,评价交流。
(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
组块七、小结课堂所学,布置作业
1. 用语文的方法(查资料、整理)研究戴嵩画的斗牛与牧童的斗牛观点谁是正确的。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组块八: 板书设计 提纲挈领
书戴嵩画牛(1)
杜处士: 喜艺术 能虚心
牧童: 善观察 敢挑战
苏轼: 有感悟 明事理
书戴嵩画牛(2)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2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蜀 轴 囊 曝 搐 婢拊掌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学生试读,集体评议。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6. 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字词句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中“好”的意思。
师:“好”这里读hào,是喜爱的意思。
预设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中的“尤所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尤所爱”是“尤其珍爱”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晒太阳。
4.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
2.小组内练讲故事。
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五、精读课文,感受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发言。
师出示课件呈现戴嵩《牛》图,并适时呈现: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发言。
师适时出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
全班齐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六、再读课文,领悟主题。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4.师:课文学到这里,谁能试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