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日期:2021-10-23

这是秋词其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1篇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 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 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6:比较《山行》与《秋词》

  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四、背诵活动:

  1、 集体背诵本诗

  2、 接龙”背诵本诗

五、作业:

  1、外背诵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2篇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这一理念,本课以《秋词》为引勾连了一部分部编教材内与秋有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品读,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意韵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进行过古诗与短篇文言文的学习。本节课所选取的作品都是难度较低的经典名篇。有一些作品,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有所涉猎,因此理解这些作品并不难。但是因为学生的人生阅历还十分有限,所以对情感的把握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三、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所以我选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群文阅读法: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法: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与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群文议题:把握意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五、群文篇目:《峨眉山月歌》《天净沙·秋思》《秋词》(其一)

六、教学目标:

1、理解古人写秋时常用意象的含义。

2、通过对比阅读,提升情感体悟能力。

3、品味“喜秋”的独特情怀,领悟作者遭遇困难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教学重点:理解古人写秋时常用意象的含义。通过对比阅读,提升情感体悟能力。

八、教学难点:品味“喜秋”的独特情怀,领悟作者遭遇困难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3篇

教学目标:

秋词(其一)的 教案设计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教学重点及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教学时间: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者作品介绍:

  (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教案《秋词(其一) 教案》。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朗读课文

  1.指名试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朗读。

  四、理解诗意

  1.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2.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五、课文赏析 小组讨论:

  1.《秋词》中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己远大志向?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4.本单元中学过的.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教师明确: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诗是这首诗的名句,是最有哲理性的。它通过对晴空“鹤排”云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图,诗人也许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借“鹤”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再次体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

  2.“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充满生机,让人振奋,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3.《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六、背诵活动: 当堂背诵本诗

  七、作业:

  1.默写本诗

  2.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板书设计: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描摹画面,画面感知情感,将声音、画面、情感结合起来领悟意境美。

 2.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体味作者内心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诗歌,描摹画面,领悟意境美。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培养阅读兴趣,体味作者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以声描画,以画意情”的引导性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PPT、一人一马图 教学理念:

 本文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是一篇抒情作品,除了最后一句,全是景语,却又处处扣“情”,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没有完全适应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因而采用将声音、画面、情感结合起来的方式,带领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二、 整体感知

 1.解题 2.初读感知:引出“断肠人” 三、深入研读 (一) 绘制断肠人所经之景:

 1.枯藤老树昏鸦:

 ①景中品情境:结合补充资料,进行意象、词语、颜色、画面、情感上的比较品析。

 ②话中绘丹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画面。

 2.古道西风瘦马 结合补充材料理解古道、西风两个意象的含义,烘托悲凉、凄清氛围。初步感知断肠人的内心。

 3.学生探讨赏析 “夕阳西下”、“天涯”两个词语的含义,情景交融,感受意境。

 4.笔下生意境:用自己的文字描绘脑海中的画面。

 (二)朗读指导:通过声音勾勒出图画悲凉的意境。

 (三)体味“小桥流水人家”,明晰写作手法。

 1. 言语显身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桥流水人家”画面。

 2. 着色析情感:把这句话添加到画里应该如何选择颜色 3. 讨论见真知:这句话与全文的悲凉色彩不矛盾 四、情感探究 结合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探究情感。

 五、拓展延伸 刘禹锡《秋词》和《天净沙·秋思》比较阅读。

 六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

  古

 小桥 老

  西

  断肠人

  流水

 天涯

  昏

  瘦

 人家

  夕阳西下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