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课后反思

日期:2021-09-30

这是济南的冬天教案课后反思,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济南的冬天教案课后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案课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说课精要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昨天上《济南的冬天》,算是组内公开课吧.课的容量很大,一节课要完成两节课的内容较不容易,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是环节要简单流畅;二是各环节时间要扣好.时间是基本扣住了,预留的作文写作当作了家庭作业.环节也是基本流畅了,只是在“温晴”与“响晴”纠结了几分钟.从大家的反映来看,基本面是好的,只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没有板书,学生朗读不充分,评价语过于单调,过渡衔接语言不注意,语言没有诗情画意,请学生的发言不能太随意等,虽然看起来只是小问题,细枝末节,但小细节可以看出大问题,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与素养问题.一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真是真理.也许就是这些我平时我不注意的细节限制了我的发展,决定了我灰色的前程.看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在这一方面下点工夫,逐步完善自己.

我感觉这堂课有两个大问题,老师们也讲到了,一是主题的讲解有点生硬,有硬塞给学生之嫌.原因出在哪里呢?一是时间不足,这是一个有一个难度的深沉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二是上面的内容理解与语言品味铺垫不够,这样便不能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三是我作者的作文背景没有讲,学生一下无法理解.解决办法当然是: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把内容理解与语言品味工夫做到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要适时插入背景材料,学生自然茅塞顿开.二是内容理解有语言品味浮于表面,没有很清晰地深入到关键点上.这也是这堂课最大的毛病所在,课堂虽然热闹,但给人感觉是流于表面,老师没有引导学生点上往深处挖掘,没有引导学生在点上,特别在关键点上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文意蕴.这样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松散的,没有形成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织成立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这样的要求虽然高了点,但也是我们今后追求的目标.解决的最佳办法当然是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最终形成自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当然,要在一节课完成这么大的容量的课,又上出如此高要求的课来,对一般教师来说是奢望,但又是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人家名师能做到,因为人家基本功过硬.

济南的冬天教案课后反思第2篇

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

  4、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回顾有关冬天的诗句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脉络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点)

  第一部分,(1段)济南冬天 的天气特点,具体:无 、无 、无 。

  第二部分,(2、3、4段)济南冬天的山景。

  一层;写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点: 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特点: 三层:写城外远山。 特点: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特点

  2、文章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简要说明。

  二、【课堂研讨】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划生字词并掌握。

  (1)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5.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结合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五、【学习反思】

  六、【教师批阅】

  时间: 等级或分数:

  七、【奖励记录】

  优胜学习小组: 优胜展示小组(个人): 优胜点评小组(个人):

济南的冬天教案课后反思第3篇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篇的课文,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文章到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与语言美。

  课堂朗读分三步走:

  初读整体感知:通过范读、齐读、散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再读深入理解:以“我喜欢济南冬天的,因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各抒己见,深切的感受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之美。

  三读品味赏析。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值得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理解、体会、学习。

  总结本节课,我认为,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平时的课堂教学,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今后在这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

济南的冬天教案课后反思第4篇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深厚感情,真正体会老舍先生的文章之美。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个性得到了发挥。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地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味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对此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