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1-08-19

这是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

一、文本分析

这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字:导与趣。

所谓“导”,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了解最基础的常识,从而培养最主要的学习习惯。所谓“趣”,需要将文章上出情趣来,让学生意识到文言文并非难懂、难学,只要发现了其中的兴趣就能主动地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学习的方法分为最基础的两条:一是依据注释解读文本;二是在翻译中牢记译(翻译)、留(专业名词、人名等不用翻译)、调(为保持语句通畅可调换顺序)、增(补充语句中的省略部分)四字。同时,我补充了《世说新语》的创作背景(魏晋至唐的门阀制度),同时还将文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按照难易程度依次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发现故事蕴涵的趣味。接下来,再通过朗读体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从而亲身地体会这些简单文字背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文言学习基本方法,通读全文。

2、结合《世说新语》编写背景,了解文章特点。

3、品读文章描写手法,分析人物个性。

三、教学准备:

《世说新语》相关篇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世说新语》简介,强调其因为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世说新语》编写背景:东汉末年兴起了品评人物的风气,后来发展成选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而出身官僚世家的名人自然成为别人的关注与仰慕的对象,他们的生活逸事常常被人们记录下来,这些小事也往往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与他们后来的作为息息相关。这些故事最终在南朝刘宋时期被刘义庆编辑成书,就是这本《世说新语》。

小故事:王羲之坦腹东床,王敦入石崇家的豪厕面无羞色。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报告)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庄重),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于是,就)嫁女与焉。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着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王大将军往,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2、初读课文

联系书下注释,翻译文本(先读一篇课文及注释,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再回答)

提示:

1、翻译时依照四字:译(文中主要字词全要翻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字组词或以近义词替换:如寒雪日——寒冷的下雪天、讲论——讲解谈论、便怒——就发怒)、留(专有名词或人名不用翻译,如谢太傅、胡儿、无奕、左将军王凝之、陈太丘、元方)、调(为语句通畅要在翻译时调换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在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增(补充词中省略的成分,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她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过中不至——过了中午友人还没来;日中不至——你到了中午还没来。)

2、强调关键字词:

字词活用(文言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字词活用):寒雪日——在寒冷的下雪天(名作状)、期——约定(名作动)、时——当时(名作状)

还有一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也需要我们熟记:然:……的样子;乃:才;相委而去:而,表承接。

(先讲解基本方法,在学生依次翻译全文时以方法来指导文章并与翻译结合)

3、细读文本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咏雪》

①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出他们个性的词语。

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提示:谢安是以喜怒不形于色而著称的,在一次与友人出海时忽遇风浪,大家都惊慌失措而他却安然不动。在淝水之战后战报送至,他看完后依然平静地与客人下棋,大家追问他战况时他才说了句“小儿辈大破贼”。但为什么听到几句话就会“大笑乐”呢?他这个表里不一吗?(他与友人、同僚在一起是很注重形象的,淝水之战后他的心情其实很激动,以至于走过门槛时木鞋的齿都折断了。但与家人子侄在一起不再拘束了,显得非常和蔼可亲)

谢朗:差可拟

提示:“撒盐”的比喻不好吗?(雪骤,雪下大时的确如同盐向地下洒一样)并且他能在诸多兄弟姐妹中率先说出,也有不凡的才华。但却显得很谦虚。

谢道韫:未若

提示:“未若”,展现了谢道韫的自信。

②为什么谢道韫如此自信,这个比喻有什么不凡之处?请大家比较一下两个比喻的不同。

提示:飞扬、轻盈的姿态,形态优美而有诗意;引发对春天的畅想,更有神韵。

补充资料:

(1)后人多以花喻雪,大家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惊雪》(唐·陆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唐·韩愈)

(以花喻雪,都引发了人们对春天的期望)

(2)苏轼在他的词中,两个比喻都用过:

使君留客醉恹恹。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江城子·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在他的词中,将雪比作杨花时依然将之春天联系,而用盐来比喻时却另辟蹊径,从味道入手,表现对友人的独特情感。

③在古代,奉行“女子无才就是德”,谢道韫敢于与兄弟相争,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出了谢家什么样的家族氛围?(同辈间的和睦气氛)谢太傅“大笑乐”,还有什么含义?(对子侄才华的赞许,为同辈间的关系而高兴)

补充材料:谢安对于子侄的教育,手法非常平和。谢朗曾经有一度很香囊,爱不释手。谢安没有强迫他放弃,而是与他以香囊为注下赌,他赢了就立刻把香囊烧毁,以此来教育谢朗。

④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谢道韫的父亲与丈夫的身份?

提示:古代女子地位不高,主要靠自己的家世来彰显身份。此处的列举表现了作者对她的赞许。

补充资料:但谢道韫婚后的生活其实并不幸福,因为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最后竟然在敌人逼近时还自以为能请下神兵助战,结果与儿子全部战死。因此谢道韫在婚后郁郁不乐,谢太傅询问她时,只说了句“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对自己晚年家人皆尽的生活已经有所预料了。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轻视)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通“悦”)。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为什么)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堂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⑤这位才女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却被后人铭记,人们就以“咏絮才”来赞美女子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①在文中找出能表现友人性格的词语:

便怒(暴躁易怒)

下车引之(直爽坦诚,知错能改)

补充资料:

当时士大夫都赞许喜怒不形于色、镇定平和的个性,而鄙视这种急躁的人。王述虽然做了许多大事,并且官职很高,但平时生活中却显得急躁易怒。有次吃鸡蛋,因为鸡蛋圆滑不好夹,就大怒,拿起鸡蛋咬破后用鞋跟来踩,被士大夫传为笑谈。后来他任会稽太守时因家丧而在家守孝,王羲之接任其职,一年多时间过他的家门而不入。

②元方的回答有什么特点?

提示:元方为什么要先说友人无信,再指责他无礼,顺序可颠倒吗?

(友人责骂陈太丘的原因,就是说他无信。因此元方先指出其不守信在先,再指责他无礼就显得有理有力)

③从中可以发现元方的个性有什么特点?

(清醒机智)

补充资料:

当时人非常尊重家族长辈,在别人面前直呼对方长辈的姓名,即使只是说到名字中的字也是极其无礼的事。西晋时,江南著名的才子陆机、陆云入京城洛阳时,就遇到了北方士族卢志这样的挑衅。

卢志于(在)众坐问陆士衡(陆机的字):“陆逊、陆抗(陆机的祖父、父亲,均是东吴名将)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与)卢毓、卢珽(卢志的祖父、父亲的名字)。”士龙(陆机弟弟陆云的字)失色(脸色)。既出户(门),谓(对……说)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陆机的回答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也可以说有理有节。不过当时他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元方只有七岁,其机智更令赞叹。

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也失礼了?

(友人失礼在先,且元方也不愿掩饰自己内心的愤怒,表现出他耿直的一面)

4、归纳文本特点:

开头所说的“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具体如何体现?

(通过简明的语言、神态描写,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五、教后记:

在这次教学中,我把基础知识学习的内容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经过讨论再依次翻译全文。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除了强调学生应当用好书下的注释外,还将他们的翻译与提出的翻译四个方法联系。从后面的作业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这一问题。

课中引用了不少《世说新语》的相关故事,但我只把《谢夫人大薄凝之》及《陆机答卢志》这两篇故事的原文结合注释呈现给学生,其余故事大多由我来复述故事。我只是希望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能够从这则小故事中看到当时人物的风采。因此,在教学时也会适当增加一些与人物有关的背景介绍。

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与情感,学生在学习过后,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语调及语速的变化。我觉得,能够把学习后的变化读出来,就可以了。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 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 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 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篇

《世说新语》两则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两则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 疏通句篇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

  2、 请学生试读课文

  3、 教师范读

  4、 学生齐读

  二、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2、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2) 空中撒盐差可拟 拟:比,比拟(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4)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5)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6)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2) “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3)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5)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7) 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

  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 拓展延伸

  1、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1)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

  (2) 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第4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六、 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七、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八、小结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九、布置作业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