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日期:2021-12-06

这是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第1篇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第2篇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第3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看、听、做了解几种昆虫的外形及特征。

2、使幼儿清楚的分辨出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3、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哪些昆虫可以分为益虫和害虫,哪些是在土里生活的昆虫。能按照昆虫的分类找到自己的小组。

  活动准备

  1、 带挂钩的昆虫彩色卡片(每种昆虫制作4份)。2、代表各种小昆虫的背景音乐。3、大挂图和大树模型。4、摆放昆虫卡片的小盒子。

  活动过程

  一: 逐一播放代表昆虫的背景音乐,引起让孩子猜一猜是哪种小昆虫的兴趣。(蚊子、蜻蜓、蜜蜂、蝴蝶、蚯蚓、

  七星瓢虫、蚂蚁、苍蝇、蝗虫、螳螂、蟋蟀、知了、枯叶蝶、苍蝇、蟑螂…..、有些昆虫没有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演示一下)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幼:想 这第一位小客人说:“我要考考大班的小朋友,

  我出了一个谜语一个让你们猜,你们猜对了我就出来和你们玩儿,好吗?幼:好。 谜语:有个医生真古怪,打针反而

  把人害,不要他来他偏来,专门来盯人的血。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幼:蚊子 出示蚊子图片及对应的字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蚊子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它喜欢干什么?它都在什么时间出来?它是怎么飞的?

  你们怕不怕它?为什么?

  二:准备的昆虫都猜出来后 ,进行昆虫分类讨论,引导幼儿思维拓展,进行语言交流。

  师:小朋友都选一个昆虫拿好,我们大家一起按照益虫和害虫来分成两个小组,好吗?看看小朋友们都知道自己的昆虫该站到哪边的队伍里去。

  师:小朋友们,昆虫大分类,分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有没有站错队伍的“小昆虫”。

  师:啊!哪位小朋友把螳螂分到害虫的队伍里了?是谁把蝗虫分到益虫的队伍里了?让我们分析一下它们应该站到哪个队里?

  三:合作探讨,让幼儿了解哪些昆虫是在天上飞的大树上的,哪些昆虫是在土里的和地上的?

  引导幼儿将自己拿到的昆虫再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将昆虫安排到树上、树下、地上。

  在天上飞的有:蝴蝶、蜜蜂、蜻蜓、

  在树上的有:知了、苍蝇、枯叶蝶

  在地上土里的有:蚯蚓,蚂蚁、蟋蟀、螳螂

  四: 四: 让幼儿扮演昆虫回到大自然去。

  活动结束:师:昆虫想请小朋友到森林去做客,你们愿意吗?幼:愿意

  但是呀,小昆虫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他想让你们扮成他们的样子飞到大森林去玩好吗?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第4篇

教学目标 :

  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能运用涂、拼、画、剪、贴、揉搓、纸制等表现昆虫。

  增强亲近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园。②回到教室,用图片、录像或幻灯的形式充分展示昆虫形态的多和花纹的美。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并口头描述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

  二、讨论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昆虫的形态多和花纹美有何共性和不同特点 ? ②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师借助范画,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认识昆虫的共性和不同特点 ( 昆虫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 ,形成理性认识。

  三、绘画表现:

  学生活动: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直接用彩笔, 画自己喜爱的昆虫。绘画表现时,构图要饱满,要多用对比色,注意两边对称。以学生的自主表现为主,在自己对昆虫特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夸张和创造,最后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现,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制作形式,表现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可以不拘一格展示自己的个性。

  四、制作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巧妙地利用不同纸材的质地和象征意义,大胆联想,发散制作出自己熟悉的美丽可爱的昆虫,体验创作的神奇力量。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夸张,提醒学生活学活用,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表现,避免机械地摹写,制作时应注意不同纸材的性质区别以及与操作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评价作品:

  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我喜欢的昆虫”画展,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评出奖项。

  肯定学生的精彩绘画和生动制作,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相互交流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后反思:

  《美丽的昆虫》这一课上得紧张而愉快,虽说部分学生在第二课时用纸制作昆虫时间比较仓促,但已基本上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考虑加一个课时,这样整个教学活动就更从容,效果就更理想了。

  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认为教学策略和思路可以更加开放,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