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日期:2021-11-18

这是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第1篇

课时目标

1.会认“鸳、鸯、惠、崇、豚”5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揭示诗题

1.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曾某某的《三衢道中》,现在一起来背一背。

(2)巩固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总结的学习写景诗的方法?

2.板书诗题。

(1)师:我们将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新的两首诗。(板书: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指导书写“惠、崇”二字。

惠:“日”扁宽,横画等距,横上一点不要忘记。崇:上面是山字头。

(3)读懂诗题: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题。

板块二 感受节奏,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某某。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里有疑惑。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先行解决容易懂的内容,难点由教师点拨。重点理解“迟某某”“泥融”“鸳鸯”“欲”等字词。通过偏旁猜认“蒌蒿”“芦某某”两种植物。

板块三 自主合作,想象画面

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课件出示学习清单)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清单。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解说学习清单。

(2)教师总结。

板块四 品读诗句,悟意明情

1.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1)师:同学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图。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还有好闻的气味呢!你发现了吗?(春风花草香)谁想来读读这花香扑鼻而来的句子?(指名读)

(2)师:看到优美的风景,闻着扑鼻的花香,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全班齐某某)

(3)补充新燕衔泥筑巢的知识。(教师补充)燕子在忙碌地筑巢时,鸳鸯在做什么呢?为什么它们睡得这样香?

(4)想象体验。

师:看着这样的春景,诗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试背古诗。

师:是的,这样又香又美又温暖的春天,怎能让人不爱呢?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热爱,结合你们的学习清单,一起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吧!

2.感受《惠崇春江晚景》的灵动鲜活。

(1)师:刚刚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的春日美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苏轼笔下美景中的植物吧!

①诗中写了哪几种植物?指名回答。(竹、桃花、蒌蒿、芦某某)

②师:引导学生体会“满地”“短”的含义和意境,感受春天植物的生机勃勃。

③师: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2)师:动物们也闲不住了,你看课文的插图,鸭子在水里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式“有的XXXXXXXXXX有的XXXXXXXXXX还有的XXXXXXXXXX”)

指名学生根据课本插图造句。

(3)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四句诗写的景都是诗人看到的吗?(结合“欲”字的解释,明确第四句诗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4)师: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植物和活泼快乐的小动物们,诗人会想些什么呢?(请学生说一说)

(5)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板块五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惠、崇、芦、芽)

(1)形声字识记:央、鸟—鸯。

(2)图片识记:燕子、鸳鸯、芦某某。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燕”是上中下结构,上面部分是“廿”;“鸳、鸯”是上下结构,“鸳”的左上部分是“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欣赏三衢山风景,初步感知三衢山之美,为下面学习古诗做铺垫,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完成自学,结合教师范读,学生可以从读正确变为读出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反复识字。

从诗中找出游玩的时间并画出游玩的路线,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思,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游玩之景的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对于写字教学,三年级依然要高度重视,本课中“梅”“溪”是难写的字,所以要重点指导。

复习、巩固学法对于后面的学习很重要,“惠、崇”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板书诗题,随机指导写字,为后面的写字做铺垫。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反复地读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学习清单意在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事物及几个基本要素说清诗意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清单的使用也能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在学习清单中完成对古诗的普遍性学习后,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个性化学习。感受不同古诗的韵味。通过多次引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

本课是三首古诗,教学中始终把握“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古诗的意思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的过程中注重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生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不断受到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第2篇

 1.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留连、自在、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及每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以前读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今天我们再学习三首古诗。这三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二、指导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1)板书课题。

  (2)谁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理解“江畔”的意思。

  (江畔:江边。题目意思:在江边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介绍作者。

  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以前读过他写的诗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读过他写的《绝句》。板书:杜甫。)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不懂的词语。

  4.再读,逐句理解。

  (1)学习第一、二句。

  ①理解“蹊”、“花满蹊”的意思?(蹊:小路。花满蹊:繁花盛开,把小路都遮住了。)

  ②“压”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花很多,很旺盛。)

  ③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黄四娘家的花开得十分茂盛,一丛丛鲜花把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鲜花压得花枝弯下了腰。)

  ④师小结:前两句诗是说花很多,开得很旺盛。

  (2)学习第三、四句。

  ①理解“留连”、“戏蝶”、“时时”什么意思?并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留连:舍不得离去。戏蝶:游戏的蝴蝶。时时:不停地。诗句的意思:快乐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②“自在、恰恰、娇莺”什么意思?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恰恰:黄莺的叫声。诗句的意思:美丽可爱的黄莺自由自在地唱着动听的歌。)

  ③请大家想想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情景是怎样的?

  ④师小结:这两句写出了蝴蝶和黄莺各得其乐的情态,为春天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5.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6.师小结全诗:全诗诗人只写了一家的花,从一家的花反映出了天边的春色。

  7.谁能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春天里繁花盛开、蝴蝶飞舞、黄莺高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8.有感情地读,读出读的情趣。

  (1)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2)指导读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诗中蕴含的感情。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师生评读。

  9.练习背诵。

  三、总结学法。

  解题知作者-学习明诗意-品诗明感情-练读并背诵。

  四、作业。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复习字词。

  2.预习后两首诗。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初步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板块一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认识三衢山,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

宋代诗人曾某某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衢道中》。

(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某某。

板块二 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

1.课件出示思考提示。

课件出示:

?诗人是什么时候游某某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

?请画出诗人游玩的路线。

?诗人游某某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游玩的时间。

①诗人是什么时候游某某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课件出示:

?三旬已过黄某某,万里初来舶崰风。——苏轼《舶崰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某某《约客》

师:“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线。

①展示学生画的游玩的路线。

②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

师:“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板块三 再读古诗,品“游某某”之情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某某,添得黄鹂四五声”)

②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但)绿阴不减来某某,(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师: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师: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心情呢?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

(1)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梅、溪、泛、减。

(2)熟字比较法识记:梅—每;泛—眨;减—喊。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书写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用红色标注。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第4篇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二、按上节的学习方法学习《游园不值》。

  1.解题。

  板书诗题:

  游园不值

  谁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值”、“不值”、“园”是什么意思?

  (值:遭遇、碰到。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园:指私人花园。题目意思: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2.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板书:叶绍翁,南京诗人,他的七言绝句写得很好。)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再读,逐句理解。

  (1)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理解,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应:大概、可能的意思。

  怜:爱惜。

  屐齿:木屐鞋下的横梁。

  印:踏印上。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春色:春景。出墙来:伸出墙外来。

  (2)诗中作者爱惜什么?前两行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久扣柴门未开,说明游园心切)

  (3)作者未能进园赏花,并不扫兴,从哪可以看出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中可以看出。)

  5.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园里的花开得正好,这些花所代表地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

  6.小结: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是件扫兴的事,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心情由扫兴转为欣慰。

  7.谁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8.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

  (1)生读划出重音和节奏,教师加以指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3)练习感情朗读。

  9.练习背诵。

  三、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解题。

  (1)板书诗题,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解题。

  (2)理解“之”“广陵”等词语意思及诗题意思?

  (之:去,往。广陵:今江苏扬州。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2.介绍作者。

  (1)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板书:李白)

  (2)李白和孟浩然关系怎样,你怎么知道的?

  (俩人是好朋友,从题目和诗中可以看出来。告诉学生,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想想句子意思,画出不懂的词语。

  4.再读,逐句理解。

  (1)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故人:好朋友,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因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西辞”。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烟花三月:指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三月。

  下:顺流直下。

  孤帆:单独地一条船。

  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

  唯:只

  天际:天的尽头,天边。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帆”在这里指什么?为什么只见“帆”而不见“船”呢?(“帆”指船)5.找生说说全诗的意思。

  (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6.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7.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歌表达了思想感情。

  (1)朗读并画出重音和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齐背《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复习字词。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本课的三首古诗。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进行练笔:

  1.明确要求:

  (1)出示要求,指名读。

  (2)指名口述练笔要求:写家乡的景物──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写出片段。

  2.选择内容:

  (1)教师启发学生围绕爱家乡、赞家乡这个中心,拓宽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

  内容:家乡里值得留恋、回忆的地方;自然风光,名特产品、名胜古迹等内容。

  中心: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同学之间交流。

  (3)指名口述要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3.练写片断,相机指导。

  (1)全班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断,相机进行写法指导。如: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继续练写。写完后的同学进行修改,当堂完成练笔。

  作业

  设计:

  一、默写《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填空: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

  2、“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句千古佳句,是__代诗人___写的________的诗中的句子。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广陵”,就是____,这首诗前两句______,后两句_____,这首诗表达了______。

  三、先理解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留连:_______

  时时:________

  恰恰: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

  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怜:________

  小: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________

  尽:________

  唯:_________

  天际: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