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红楼梦》阅读教案

日期:2021-12-12

这是《红楼梦》阅读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红楼梦》阅读教案

《红楼梦》阅读教案第 1 篇

知识能力:

  了解《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名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兴趣、热情。

  教学设计思路: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并且,通过赏析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来领略《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过程方法:

  激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

  赏析人物形象,领略《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教学活动情境设计: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红楼梦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准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解《红楼梦》的概况

  观看多媒体,进入课堂学习

  2、同学们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是谁?为什么?

  展示红楼梦人物图片

  交流自己喜欢的红楼梦人物,明白《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极为成功。

  3、调动热情,激发兴趣

  分析缘起诗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短短20个字,却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下面我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看第一句,为什么说荒唐言呢?开篇就提到通灵宝玉的诞生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其中的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诞无稽之意,还有女娲补天剩余石因无才补天而自叹自艾,所以萌生了去人间走一遭的念头。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大施幻术,将高12仗的大石头变成扇坠大小的宝玉,把它带到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经历一番悲欢离合,又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前后的故事情节具有神话色彩。真是荒唐啊!还有贵族子弟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极度痛恨,他说出了千百年来男子从未说过的一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都是一些离经叛道之词,真可谓荒唐。表面的荒唐其实并不荒唐,这是作者向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下的战书,是一种民主主义的觉醒。今天,我们女子这么有地位,还得感谢曹雪芹呢!是他向封建制度发出了第一声呐喊。作者故意将真事隐去,假语存言。是为了躲避文字狱的残害。

  “辛酸泪”道尽作者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在穷困潦倒之时能完成了这部千古奇书,并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字字看来皆心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啊!

  作者由一个钟鸣鼎食的贵族公子沦为“举家食粥酒常赊”落魄书生,其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在此种境况下竟能耗尽毕生的心血著书立说,真是个“痴人”。

  最后一句的“味”,可以理解为滋味,还有一种解释是精髓,就是书中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说,不同的人读《红楼梦》读出了不同的味,有的人说:《红楼梦》就是一部爱情小说;有的人认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是一部历史小说;还有人看到的是封建家族的纷争和王朝的兴替,是一部政治小说------真是百家争鸣啊!有争议的书才是一部好书,这就是红楼梦的价值所在。

  红楼梦的价值:(关于红楼梦的价值古今中外的学术界都有评说)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评论家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足以照亮古今中外。清代的得舆在《京都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这部名著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它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了最高峰。

  过渡:红楼梦这部作品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其中着墨最多的是一群红楼女子,她们各个青春靓丽,生动鲜活,但她们的最终命运都很凄惨,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更是女性的葬歌。

  4、人物形象赏析

  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段。

  5、 展示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王熙凤等人的判词,了解一下她们的相关情节和判词的所给的预设,学生讨论、交流,深入理解文章隐晦文字下所蕴涵的作者创作的深意。

  6、 比较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的优劣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总结,指出影视作品的长处和短处,强调看影视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通过讨论,明白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

  第五块

  7、 推荐名著《红楼梦》

  设置问题:同学们最喜欢的红楼梦故事有哪些?

  教师推荐:书中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你们,请同学们在课后去读一读《红楼梦》这部名著。

  交流自己喜欢的红楼梦故事

  课后作业:

  阅读《红楼梦》,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再精读有关的章节,然后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这位人物的看法。

  课后反思:

  这堂课上完后,学生对于《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有兴趣,调动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这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在环节进行中,还有些放不开手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独立置疑,合作解决问题,尽力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红楼梦》阅读教案第 2 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说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鉴赏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知识讲解:

一、关于作者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下狱治罪,家产抄没。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二、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艺术珍品。它的内容异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由盛及衰的必然命运。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红楼梦》正面描写的只是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但是它反映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日暮途穷、走向灭亡的本质。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曹雪芹在全书第一回就表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他不蹈历来野史的旧辙,更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千部一腔,一千人一面”;而是根据自己“半世亲见亲闻来创作”。曹雪芹正是以十年辛勤的劳动,对生活素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加工、提炼,才能创作出象《红楼梦》这样典型、这样集中、这样完美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它象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成就。

  曹雪芹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琢的工夫,描绘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他们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而且其中不少形象,如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刘姥姥等已流行在生活之中,成了不朽的典型。作

《红楼梦》阅读教案第 3 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信息,注意搜集有关贾母、王熙凤的资料。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

  2、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3、教师补充:

  《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生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准字音:

  ⑴ 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⑵ 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⑶ 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

  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

  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美丽:

  ⑴ 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⑵ 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

  (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⑶ 指导学生朗读。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⑴ 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① 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 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

  (放诞无礼)

  ③ 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④ 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他为凤辣子。

  出示: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⑵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① 真去掉有什么不同?

  (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② 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相见恨晚之意。)

  ③ 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④ 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⑶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① 过渡:

  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② 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

  (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⑷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① 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

  (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② 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动作描写──圆滑:

  ⑴ 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⑵ 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⑶ 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⑷ 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四、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

《红楼梦》阅读教案第 4 篇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

  《诉肺腑》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

  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贾政是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

  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抄检大观园》

  大观园里住着“金陵十二钗”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宝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还有为这些人服务的大群婢女。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园内山石背后抢到了一个“绣春囊”——这是当时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信物,其实并不足怪,但在持有双重道德标准的荣国府当家人的眼里却如同洪水猛兽,深恐因此而败坏自己的家声,必欲查个水落五出而后已,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如果往深处追究,还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荣国府内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宝玉身边“妖艳”丫头的意图——从王夫人拒绝凤姐“平心静气暗暗察访”的办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检之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这场旨在整肃荣国府内部秩序、改善人际关系的闹剧,其结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内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从此,不仅大观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乐,连荣国府也日见其衰颓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春“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番话,可说是给这场闹剧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揭示了它的悲剧实质。

  作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迫害而死,有些被逐出府,连充当抄检急先锋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现世报。

  四、品读鉴赏

  《诉肺腑》提示: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其思想感情。

  方法;点评法

   1.课文第三段,史湘云以及袭人对宝玉规劝的一段对话描写: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史湘云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不及宝钗那样深。史湘云的言词表现了她的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袭人与湘云一起规劝宝玉,表明了袭人与宝钗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显然,湘云、宝钗对宝玉的规劝是善意的、真诚的;宝玉的反感,是自然的、真实的,都是无可指责的。

  2.课文第三段,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账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

  袭人道:“……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宝玉视黛王从来不讲“混账话”,显然,这是宝黛爱情的根本。

  3.课文第四段描写了黛玉听了宝玉的知心之语后的内心状态: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烧,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这八个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复杂的心理状态。黛王幼年间也曾受过封建教育,但并不严格,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观念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保持了纯真的天性;又因父母早逝,生活孤单,她只能从寻求知己中获取感情的慰藉。来到贾府以后,她和宝玉很快就达成了感情上的默契,并发展成了爱情;而与此同时,她又不能不想到,宝玉作为荣国府的继承人,身边有那么多的女性,他能唯独钟情于自己吗?现在,她听到宝玉亲口说出“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而且是当众说的,怎能不“又喜又惊”呢?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它能否变成现实呢?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下,没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自由相恋的情人是很难结合的,更何况在这诗礼簪缨的大家族里,“金玉之论”似乎已成定局!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也是寄人篱下的黛玉所特有的一种心态。

  4.课文第五段,宝玉对黛玉诉说的肺腑之言。

   ①宝玉乃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见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这是宝玉对黛玉从内心中吐露的真实之言。

  《宝玉挨打》提示:

  《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是封建卫道者贾政和封建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第一次以剧烈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场面对面的冲突。品赏的重点放在:①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贾政、宝玉、王夫人及贾母的表现,如何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②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先后去探伤,两个人的言行不同,表现了各自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品赏一:众多人物在宝玉挨打事件中的表现,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宝玉挨打”是怎样引起的

  宝玉为了丫鬟金钏儿跳井自杀,正在徘徊懊恨而弄得精神错乱时,恰巧碰到贾政走来,和他“撞了一个满怀”!如此莽撞,足使贾政恼怒,何况,贾政因为宝玉没有和封建官僚贾雨村好好应酬,本来就不高兴;喝问之下,见宝玉神经不够正常,气更加惹大了。恰恰又在这时,忠顺亲王府派人来查问名艺人蒋王菡的下落,暴露了宝玉在外结交艺人,在贾政看来是“流荡”行为;偏巧又碰上贾环乘机进谗,把金钏儿投井的事加以夸大歪曲,说成是宝玉“强*不遂”,在宝玉的“不肖种种”上又加了一条“大逆不道”;这就把贾政“气得目瞪口呆”“气得面如金纸”……情节的层层推展,把贾政和宝玉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一齐集中起来、交织起来。贾政凶恶地大叫:“拿宝玉来!”

  2.贾政的忧虑

  宝玉被贾政的仆人逼着走来。“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在贾政看来,封建主义的一套“诗书礼教”已在宝玉身上失效,只有毒打才能改变宝玉。表面上看,这场毒打含有金钏儿投井的因素,好像贾政也十分看重这个婢女的人命。其实并非如此。在“打”的过程中,支配着贾政的思想动机是: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哪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贾政是在担心宝玉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3.宝玉的不“悔改”

  在贾政的*威紧逼下,宝玉始终没有求饶,也没有“悔改”的表示,表现出他不屈服于封建势力;但是,他也没有作出正面的反抗。此时的宝玉,虽然是封建贵族家庭的“逆子”,但毕竟是在“温柔富贵之乡”长大的,免不了出身阶级和时代历史的局限,狭窄而温饱的生活,使他还不能冲破荣国府这个封建牢笼。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