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30篇

日期:2021-10-2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30篇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油和水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第2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空气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 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 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第3篇、大班科探活动教案:玩电珠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了解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关系。
  2、知道实验验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铁丝  钢丝  铝线  橡皮管  塑料管  纸棒  手电筒  记录纸  笔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基本原理。
  目的:通过手电筒的发亮现象,让幼儿初步知道导电材料有什么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让幼儿知道电珠发亮实验是如何操作的。
  (1)问题讨论:手电筒怎么会发光?(2)教师演示电珠发光的实验,引出导电材料这一名词。
  二、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目的:让幼儿通过电珠发光实验的结果比较,找出一些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感知在常态下金属材料不是都能导电的现象。
  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哪些是导电材料的兴趣。
  幼儿进行寻找导电材料的实验实验结果分享与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金属材料是否都可以导电?
  三、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系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设计与验证,让幼儿更深刻地知道了电珠发亮与电池的关系,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实验验证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观察"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的现象。
  (2)验证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验证第二次结论: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问题讨论:为什么电池连接得那么多,电珠却不亮了?
  (引导幼儿感受烧坏的电珠的温度,引出安全用电的知识。)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既好奇有乐于参加 因此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操作的特点,同时作为参与到活动中的指导教师来说,既要及时给与指导又要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4篇、大班科学教案:游泳的鱼(观察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游泳的鱼(观察实验)

活动目标 
1、观察鱼型的制作过程。
2、.通过实验了解物体是有重心的。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游泳的鱼(怎样才不会倾斜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视频资料【游泳的鱼】,推测一下吊饰移动的理由。
- 你见过小鱼吊饰吗?
- 你见过挂起来移动的物品吗?
- 为什么它会移动呢?

【展开】
2.观看过视频后,说说实验目标,准备物品和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吊饰。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在纸上画出鱼的样子。
(2)剪下画好的鱼。
(3)把鱼和曲别针链接在一起,用线挂起来。
(4)把线挂在衣服挂上。

【活动1:根据线挂的位置的不同,鱼的样子不同】
3.说说鱼的位置。
- 在纸上画一条鱼,应该怎样画呢?
- 在鱼上挂一根线,应该把线挂在鱼的哪部分呢?
- 把鱼挂在衣服挂上,看看鱼是什么样子的?

4.观察挂在衣服挂上的鱼。
- 如果想让鱼的方向朝上应该怎样挂呢?
- 如果想要鱼的方向朝下应该怎样挂呢?

【结束】
5.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游泳的鱼(物体是有重心的)写出实验结果。

►备注

-用一根线可以挂几只鱼方便观察。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对鱼的移动积极实验观察进行评价。
-对线的位置不同鱼移动方向的不同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随着线挂在鱼模型位置的不同,鱼的重心也会不同。

第5篇、大班科学实验教案:油和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油和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一瓶水、一瓶油、一根筷子、一张用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海鸥头饰一个;图示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小海鸥:小朋友们,昨天海上有一艘油轮漏油了,漏下的油都留在了海水里,同时出示油和水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油、水的颜色,他们的共性——流动性。   
2、出示图片请幼儿进行猜测,油到了水里会出现以下那种现象:①油在水上面  ②油在水下面  ③油和水混在一起   

二、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请你去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   
4、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不论是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混合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对了吗?   

三、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小海鸥:可是海上经常会有大风大浪,当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不会混在一起呢?请幼儿进行猜测   
2、两名幼儿上前示范,用力搅拌油和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3、请所有幼儿操作:你也去试一试,到底是不是这样? 4、 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用筷子用力的搅拌(就像海上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还是分离的,不会混合。这次你们猜对了吗?   
5、小海鸥:这些浮在水上的油把我们住的海水都弄脏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叔叔阿姨们现在把这些油都打捞起来了,海水又变干净了,现在我该回家去了!   

四、延伸 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想一想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离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6篇、大班科学教案:一叶扁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叶扁舟

设计意图  
  “一叶扁舟”是大班整合课程《拜访大树》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认识树,和树做朋友,知道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次教学活动则是让孩子在玩和树、树叶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感知一些科学的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经验,也对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利用大树材料的一些特性进行科学探索,既是对孩子们生活经验的梳理,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科学探索精神的好途径。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寻找物体浮起来的原因。 
  2、能在操作活动中大胆提出猜想,并学习实验验证。 
  3、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沉浮现象有一定的感知。有初步实验的经验。 
  2、物质准备:树叶、树果、树枝、花瓣等若干,八只做实验用的脸盆(半盆水),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 师:秋天即将过去,冬天就要来临。树林里的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请你帮小蚂蚁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蚂蚁既简单又安全地过河呢? 
  环节分析:以帮助小动物为引题,激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帮蚂蚁过河的办法有很多。但有了问题条件:在树林中。既简单又安全的办法,避免了孩子毫无根据地发散思维。 
  2 师:如果坐船。你想小蚂蚁会选择什么做它的小船? 
  环节分析: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但也有约束性。孩子可以根据树林中的物品进行讲述,但同时要能当小船,也就是不会沉到水里的物品

二、预测猜想,第一次操作  
  1 师:刚才小朋友帮小蚂蚁想了很多可以当小船的材料。我们来看看小蚂蚁自己在树林中找到了哪些材料? 
  环节分析:此处出示教师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认识实验的物品,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将材料一一贴于记录表中。 
  2 师:对小蚂蚁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小船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它的生命安全。那我们再来帮帮小蚂蚁吧,看看哪些东西是适合做小船的,哪些是不适合的,为什么? 
  环节分析:此问题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对出示的物品根据其在水中能否沉浮进行猜测分类,并请个别幼儿记录。 
  3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还只是你们的猜测,那么有什么办法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呢? 
  环节分析:此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验证猜测的积极性。 
  4 验证操作。师:我们知道实验是科学家做的。既然我们今天做了小小科学家,就要像科学家那样规范操作。先请你们仔细看看需要验证的材料,并把它画在你的记录纸上,像科学家那样预测一下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做好第一次的记录。然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做一样实验记录一样。每一样物品做完后要放回箩筐中。最后我们还要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实验结果和我们预先的猜测是否一样。实验时注意轻轻地放材料,尽量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如果有水出来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环节分析:此处对孩子的实验操作提出了详细而规范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索的态度。 
  5 交流第一次实验结果。师:请大家收好所有的实验材料,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实验结果。你的预测是什么?结果怎样? 
  环节分析:此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 
  6 小结:今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合适的做小船的物品,小蚂蚁一定会非常感谢大家的。 

三、进一步尝试实验。感知物体的浮力  
  1 师:既然我们的小科学家这么厉害,我还想问一个问题。 
  环节分析:此衔接语向沉浸在成功中的孩子提出了新的挑战,会更加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 
  2 师:为什么叶子在水里会浮起来呢? 
  环节分析:此提问超越了孩子的已有经验,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加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3 再次实验,初步感知浮力。师:接下来我还要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你将树叶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然后用你的食指轻轻地点在中间,慢慢地向下压,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压到水底的时候再放开,树叶怎样了?等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环节分析:此处给了孩子实验的步骤,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水的浮力。培养孩子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法和态度。 
  4 交流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描述表达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初步感知水的浮力。 
  5 小结:(手指演示)原来树叶在水中飘着的时候,如果你用手往下按,水里也有一种力在推着你,让你觉得有些重,等到你把手放开的时候,水的力就一下子把树叶又推到了水面,这种力就叫浮力,原来水是有浮力的。 

四、延伸活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浮在水上,大家可以再去找一找、做一做实验,看看不同的东西在水中的浮力是不是一样的。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水的浮力发明了很多方便我们生活的东西,我们下一次再来研究研究吧! 
  环节分析:此环节没有让孩子说一说生活中应用浮力的现象,是因为他们对浮力的感知还很肤浅,不能和生活中的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此处提出的要求是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冯红炯)

第7篇、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蜡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蜡烛

【活动前评析】
     好奇心是幼儿最大的特点,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见到蜡烛,也知道它们的一些简单的作用,如:照明;给地板打蜡,让地板向新的一样;给拉链打蜡。为了拉链好用一些等等。当我问孩子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常见的蜡烛还有什么其它的作用时,孩子们的反应十分强烈,对我的问题很有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节活动,希望通过本节活动让孩子们对蜡烛有更多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索并发现蜡不溶于水的简单科学道理,同时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2、让幼儿对大家讲解自己带来的工艺蜡烛,通过对工艺蜡烛的认识,了解工艺蜡烛在生活中的一些特别的作用,教师并在活动中随机教育幼儿如何安全使用蜡烛。
3、通过本节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工艺蜡烛蜡烛
2、玻璃杯、普通蜡烛、水彩、毛笔、画纸(以上物品每名幼儿一套)
3、打火机一个
4、水

【活动过程实录】
一、幼儿观察普通的蜡烛,并说出特点及用处。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啊?”
幼儿通过触摸小结普通蜡烛的特点:外型像铅笔,硬硬的、滑滑的、白色的。
“我们平时都用蜡烛做过哪些事情啊?”
普通蜡烛的作用:照明,给地板打蜡,给拉链打蜡。

二、幼儿认识特殊的蜡烛。
“这普通的蜡烛是老师带来的,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蜡烛也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吧!”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工艺蜡烛,并和教师共同小结工艺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工艺蜡烛的特点:不光有表面硬硬的蜡烛,还有软软的、涩涩的、透明的、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香味的……
工艺蜡烛的作用:除了照明外,还有薰香的、不同的气味带来不同的感受;还有专门几日用的蜡烛,比如:结婚用的、过生日用的、过圣诞节用的、自己制作蜡烛当礼物送人的……

三、通过实验了解蜡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一) 让幼儿通过平时对普通蜡烛的使用和观察,说出普通蜡烛的特点及用处。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你们看看老师带来的蜡烛什么样的?”
幼儿通过触摸小结普通蜡烛的特点:外型像白色的铅笔,直直的、硬硬的、滑滑的、。
“那你们想一想我们平时都用蜡烛做过哪些事情啊?”
经过幼儿的讨论后小结普通蜡烛的作用:可以照明,可以给地板打蜡,可以给拉链打蜡。

(二)幼儿认识特殊的蜡烛。
“这是老师带来的普通蜡烛,我看到今天又好多的小朋友带来和老师不一样的蜡烛,快把你们带来的蜡烛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吧!”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工艺蜡烛,并和教师共同小结工艺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工艺蜡烛的特点:不光有表面硬硬的蜡烛,还有软软的、涩涩的、透明的、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动物的、还有放在容器了的、还有各种香味的……
工艺蜡烛的作用:除了可以照明外,还有薰香的、就是点燃后又不同的气味的,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还有专门过节用的蜡烛,比如:结婚用的、过生日用的、过圣诞节用的、还有自己制作蜡烛当礼物送人的……

(三)通过实验了解蜡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的简单科学道理。
1、“小朋友,那我们现在就感受一下香薰蜡烛的味道吧!” 

教师依次点燃五种香薰蜡烛,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味道,同时教师教育幼儿如何安全使用蜡烛。
安全使用蜡烛:
使用点燃的蜡烛时,必须有大人陪同;融化的蜡水不用滴到手上,以免烫伤;点燃的蜡烛不要放在易燃物品的旁边,如:纸啊、窗帘下啊、沙发上啊,床上啊等等;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报警。

2、小实验:美丽的蜡花
“小朋友你们快看,蜡融化了,老师把融化的蜡滴到水里,你们看看会怎么样?”
请六名幼儿自己制作蜡花,教师注意幼儿安全。幼儿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进行讨论水和蜡的关系,并大胆的说出的自己的发现。
小结:蜡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3、小实验:会变魔术的蜡烛
“小朋友们都累了吧,你们休息一下,看看老师用蜡烛给你们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我用蜡烛画个房子,在画个太阳,还有大树……”
教师绘画的内容孩子们根本就看不到,教师在画上涂上一层水彩同时说:“怎么没有呢?哦!涂上水彩我变变变!咦!老师的画出现啦!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啊?”
再次小结:蜡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小朋友,你们也用蜡烛变一幅美丽的画吧!”
幼儿进行蜡烛画创作,并展出作品。(作者: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图们市先锋幼儿园 托大班 李琼)

第8篇、大班科学:沉沉浮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沉沉浮浮

活动背景
    “水娃娃漫游记"的主题正在进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游记"的游戏时,积累着关于水的经验,也生成了更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孩子针对“铁在水里会沉下去的”经验,提出了“为什么铁做的船会浮在水面上呢”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次集体探索活动。

内容与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并知道一些改变其原来状态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一个大玻璃缸和若干个大水桶。’

过程与指导

一、在幼儿园里收集5种东西放在塑料袋里
    ——孩子在教室里、花园中、操场上寻找,并努力做到与别人不同。如看见别人在花园里捡鹅卵石,自己就去捡树枝,所以,孩子塑料袋里的东西,丰富多样。

二、假设沉沉浮浮
  老师:前一阵子,我们一起玩了许多水的游戏,昨天,我们每个人又在幼儿园里找了5样东西,现在我们来告诉大家,你手上的5样东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来的?    幼儿讲述,老师记在白纸上,记录方式是幼儿认同的。
    ——其中,同样的物品不再重复。有不同意见的在旁边打个问号“你们同意吗?"“有人反对吗?’’引发孩子的思维冲撞。

三、验证假设
    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把这些问号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尝试有问号的物品的沉与浮)
    幼儿:(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来)你让它灌满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来)啊,它是浮上来的。(擦掉问号)
    幼儿:(积木)啊,是浮起来的。用手揿到水底……啊,还是浮上来的。是的呀,木头积木就是浮上来的。(擦掉问号)
    幼儿: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样子就浮上来了。(我来试试)啊,浮起来的。擦掉问号……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师(小结):其实啊,有的东西在水里,这个样子是沉在水里的,那个样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铁和船……
    ——传达相对的观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变物品原来的样子
    1、老师:你有没有办法将你手中的1件东西在水里改变它原来的样子吗?想办法改变它在水里原来的样子(重复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思维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也可以一个人去试试,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尝试。
    ——老师指导和提示幼儿记录,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让孩子认识自己无意识的行为。
    3、说说自己的实验,并展示自己的记录。

    ——其间,老师不断总结。如:××泡沫板原来是浮起来的,在它上面加了鹅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鱼儿:我的塑料袋本来是浮起来的,我加了鹅卵石,又加了积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师:塑料袋积木会沉下去吗?我们试试。
    众幼儿:没有用的。为什么?
    幼儿1:那是因为,帮忙的东西和它是一个样子的……对,就是浮的东西一定要请沉的东西帮忙。
    老师(小结):是啊,要改变一件东西在水里的样子,一定要请一件和它不一样的东西帮忙。

    ——在得出一个结论的基础上,再引发一个更深而正确的认识。
    老师:拿一个纸盘,(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块橡皮泥帮忙(把一块小的橡皮泥放在纸盘里,纸盘没有沉)它沉了吗?怎么回事?
    幼儿: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
    老师:(轻轻地重复,以反问的语气,引发孩子对这句话准确性的质疑)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重音放在“盘子"两个字上),.
    幼儿:放上去的东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盘子)浮上来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师:同意吗?很好。

    4、比较熟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
    ——了解沉与浮的另类现象中,认识更广阔沉与浮的现象。
    老师:你们刚才让一样东西改变它原来的样子,都请别的东西帮忙的,我现在……
    幼儿:(抢先)我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几个洞。
    老师:哦,她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吗?
    幼儿: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进去了,水很重,水帮了忙了。
    老师:啊,你还是请水帮忙了。我现在不请东西帮忙。这是一同事互动
    很喜欢应老师将“邮票”作为一种文化,来传递给幼儿知识。的确“邮票”的功能是明显的,其内涵则更丰厚,所以将其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来开发,从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可以值得探讨的问题,如邮票上的图案、邮票上的数字、邮票的使用过程、邮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邮票"为线索,将引出的众多问题,设计成教学活动,并以主题系列形式展开,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多途径地培养幼儿综合学习的能力。
    看了应老师的活动背景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动也是主题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所以有了一些想法,借此机会与之切磋。
    由于本活动的目标定位在欣赏邮票、尝试制作模拟纪念邮票,我们就将活动分成四个步骤来完成:
    1.收集邮票以及相关物品一观赏邮票及相关物品一寻找我们的问题一展开讨论、征集答案(通过生生互动,解决一些争议小的问题)
    2.欣赏集邮本一集体讨论一共享经验
    这里教师预设的问题有:    .
    我们看到的邮票和平时信封上的邮票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从邮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图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
    孩子们补充提问可能有:
    这些邮票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为什么有的邮票是四张连在一起的?
    为什么没有把它贴在信封上?
    为什么爸爸让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讨论之后,师生共同小结:很多邮票是将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作为图案,把它设计在邮票上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它。人们把前阶段域学习中,幼儿个别探索实践,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在此前,教师组织了集体活动。

    首先,教师让幼儿自选材料、自带问题开展“假设沉沉浮浮"的活动。教师采用集体交流的方式,“从孩子中来,回孩子中去",创设积极互动的好时机。时而www.qinzibuy.com幼儿接纳同伴的想法;时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儿争执,思维的碰撞在此萌发;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他人提出质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养;一个互动学习的契机也在此产生,向同伴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最后,面对争论不休的问题,采用集体验证的方法,这为后面个别试验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探索改变物体原状"这一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幼儿带着新任务,有的幼儿迁移运用了前面的实践方法、记录方式;有的幼儿则自己创造;也有的幼儿观察模仿同伴,幼儿个个积极思考、操作、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再次交流分享时,教师娴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组织策略,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时地调整与应对,较好解决点面问题,一个幼儿介绍,教师及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幼儿,再次创设生生互动,有效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接近尾声,教师预设“熟鸡蛋的沉浮”,是教师再次寻求突破,引发幼儿更多创意的又一举措。
    应该说“沉沉浮浮"是一节传统常识课,但此次活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的素质、教育艺术让观摩者赞叹,幼儿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学素养同样让观摩者感到欣喜。

第9篇、大班科学教案:它们能通过弯管吗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它们能通过弯管吗

设计意图:
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猜想、操作验证活动中体验探索与分享成功的乐趣。 
  2、能动手操作验证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3、喜欢动手操作,会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乐意将操作结果告诉同伴。 
活动重点:探究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活动难点:想办法让毛线快速通过弯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活动前带幼儿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 
  2、物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笔、弯管,每组一筐操作材料(铅笔、石子、木棍、毛线、螺丝帽、打气筒等),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了解管子的多样性  

  1、师:刚才我们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小朋友们走得很快,可是老师觉得弯腰在管道里面走很慢,这是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 

二、猜想并记录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1、出示弯管,引导幼儿观察、猜测:这个管子是什么样的?猜一猜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2、引导幼儿认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猜想并记录:你们觉得哪些材料能通过弯管?请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引导幼儿用对错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结果) 
  3、幼儿猜想并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结果,教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螺丝帽(毛线)能(不能)通过弯管?还有谁的猜想结果跟他的不一样? 
  5、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能通过,有的小朋友认为不能,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通过弯管?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果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哪些物品能通过弯管,哪些不能,并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种提供的物品都要实验,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利用弯管和各种材料做实验。 
  3、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4、请两三个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结果引导幼儿小结:螺丝帽、石头为什么能通过去呢?(小、硬)木棍为什么不能通过去?(比管子粗)铅笔为什么不能通过弯管?(又长又直又硬)打气筒打出来的空气看不见,你是怎么知道它通过弯管了呢?毛线为什么不容易通过弯管? 
  5、出示毛线:谁能想办法让毛线快速穿越弯管?幼儿讨论并示范帮助毛线通过弯管的办法。(把毛线系在螺丝帽上;用嘴吹;打气筒打气等) 

四、引导幼儿明白“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1、提问:我们每个人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要想知道结果究竟怎样。应该怎么做? 
  2、师:一些东西不容易通过管道,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3、出示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弯管吗?我们到科学区里再去实验探索吧!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手电筒、铁丝、弹簧等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究。

第10篇、大班科学教案:往下落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往下落的物体

活动目标:
1、比较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2、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愿意在自己的亲自实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体验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小塑料玩具、软球、小沙包、手绢大小的布片等。
海报纸、记录笔。开阔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游戏:“谁扔得高?”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的物品,让幼儿试着扔一扔,看看什么东西能扔得高?(引出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经验回忆,知道不管什么东西都会落到地上。)

2、讨论: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并作好记录。
  ⑴你刚才扔了什么东西?它落下来的速度怎样?
  ⑵再试一次,比较一下什么东西落地最快。
  ⑶让幼儿将自己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和幼儿一起统计各种物体下落的情况。

3、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然后讨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什么有关呢?
  ⑴引导幼儿使用材料相同、形状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扔上去和落下来的情况是怎样的?(得出:物体的形状会改变下落的速度。)
  ⑵引导幼儿使用相同形状、不同材料的物体,观察它们扔上去和落下来的情况是怎样的?(得出:物体的材料会影响下落的速度。)
  ⑶引导幼儿比较刚才使用的两组材料,哪一个重,哪一个轻?(得出:物体的重量会影响下落的速度。)
4、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⑴我们有什么办法让下落的物体比原来下落的速度慢一些或快一些?
  ⑵幼儿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的速度也快些;将玩具上放一个小手绢做成小降落伞向下落得慢些。
5、讨论:你刚才玩的什么东西?你是怎样改变它下落的速度的?
6、谈一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我们今天的发现相似呢?(如降落伞)

活动延伸:
1、活动区中,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对生活中的落体运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
2、鼓励幼儿继续收集有关于落体现象运用的资料,并进行统计。
3、引导幼儿对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进行分类。(改变形状、改变结构、改变重量等) 

第11篇、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第12篇、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活动目标:  
1、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  
2、会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实验猜测和观察到的现象。认识汉字水,理解汉字“神奇”的意思  
3、在实验过程中能细心观察,愿意与同伴合作实验,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杯子4个、滴管4个、一元硬币4个、回形针(8盒)、抹布  
2、字卡:水 神奇的水  
3、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学会用滴管。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活动内容
  
今天老师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好吗?听仔细了:看看没颜色,闻闻没气味,尝尝没味道,是透明的液体。请猜一猜是什么?  
师:对,你们猜得没错,就是水。(出示字卡:水)如果老师在“水”的前面加上一个词(神奇)现在变成了——幼儿读一读“神奇的水”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神奇吗?  
小结:神奇就是特别、奇妙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来发现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现象。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一)探索水杯放回形针 
 
1、看,现在我的手中拿着的是杯子。我们怎样来从杯子里发现水的神奇现象呢?我先往杯子里来装水,看看杯子里的水装满了吗?疑问:真的装满了?(装满了多叫几个幼儿问问是否装满了)。看这是什么(回形针)装满了水的杯子能不能再放回形针而不让水流出来呢?(能、不能)为什么?  
2、真的能,还是不能呢?我来试试看,教师实验。唉,水真的不会流出来诶。到底要放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流出来。而且还会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呢?你们想来试试吗?  
3、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放的回形针最多,水也不流出来。我们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推选一个人放回形针,一个小朋友数数,一个小朋友记录,还有一个负责桌面卫生把流到桌子上的水擦干净。我们合作实验,并且要一起观察在水留下来前杯子口上的水面会发生什么现象。(可以蹲下来从侧面观察杯子口上水面的形状)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纸上的杯子口上。(教师指着记录纸上的杯子口)为了比赛公平,请各小组先把杯子装满水。(教师检查水杯)现在杯子都装满了水,怎么记录杯子里装了多少回形针?你可以先自己在纸上做标记然后数数装了多少,但是我们要注意,如果滴到20滴水后发现水溢出来了,那么应该记录装多少滴水?要求明白了吗?  
告诉你们哦,你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包括讲话的声音,放回形针时动作要轻,不要碰到杯子、不能晃动桌子等,要小心细致地实验和观察哦,现在开始实验。  
4、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发现的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结果:你们在实验时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6、小结: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摇摇晃晃的。  

(二)探索硬币装水  
1、杯子能装水,还能在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很多回形针,而且还可以看到一些神奇的现象。  
2、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自言自语:这个表面平平的硬币它能装水吗?你们觉得这个硬币能装水吗?(能,不能)为什么。  
3、师:有的小朋友认为能装水,有的认为不能装水,实验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用滴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硬币上到底能不能装水,能的话能装多少水?我们还是和刚才一样,来分组合作做实验,每组推选一个人拿滴管吸水,向硬币上滴水,一个小朋友数数,一个小朋友记录,还有一个负责卫生把流到桌子上的水擦干净。在实验的时候还要仔细水在硬币上会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呢?把你在水流下来之前观察到的神奇现象记录在记录纸上,(可以蹲下来从侧面观察硬币上水的形状)怎么记录硬币上装了多少滴水?你可以先自己在纸上做水滴的标记让后数数装了多少,但是我们要注意,如果滴到20滴水后发现水溢出来了,那么应该记录装多少滴水?要求明白了吗?  
和刚才一样要小心细致地实验和观察哦,现在开始实验。  
4、幼儿小组进行硬币装水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硬币上水的现象。(水面成了什么形状、里面的字有什么变化)  
5、交流实验: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你们是怎么做实验的,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小结:你们的发现真多,说得也比较准确。硬币上可以装很多的水,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也是鼓鼓的、向上弧形,摇摇晃晃的、还能把里面的字放大。   

三、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原因  
刚才我们在给硬币装水和给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很多的回形针时,都发现,一开始,水面都是会鼓起来但水却不马上流出来。咦难道是有什么力量在拉住杯口的水和硬币上的水?我们知道人是有许多细胞组成的,其实水也是由很多很多看不见的水微粒组成的。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一个人就像一个水微粒。  
1、体验游戏:几位小朋友排成一个弧形队形,尽量保持身体不动,教师推动其中的几位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小朋友离开了队伍。)然后小朋友按原队形互相手挽手站好,教师再推动其中的几位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这时小朋友不容易脱离队形。)  
2、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们有没有发现硬币上的水微粒和杯子口上的水微粒和我们大家手拉着手的时候什么地方一样?  
3、小结:这个秘密也被你们发现啦:原来硬币上的水微粒和杯子口上的水微粒与我们大家一样手拉着手,都在向里收缩,这时就有一股收缩、拉紧的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水有了表面张力,水就不会流下来了吗?就像刚才我们做的游戏一样,假如老师用了很大的力,你们拉不动了就会散开,水微粒也一样假如力太大了它们拉不动了,水也就会流出来了,就像我们刚才做的实验,最后放的回形针太多了力太大了,水就流出来了。  

四、寻找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像水这样有表面张力的神奇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下过雨后, 我们可以见到树叶、草上的小水珠都是圆球形;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 
玩具厂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这个特征,为我们制造出了好玩了吹泡泡游戏。在我们刷牙的时候也用到了水的表面张力这个特性,我们在刷牙前,先用清水漱漱口,再用牙膏刷牙,这时牙膏液便能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钻到嘴中的每个地方,让我们把牙齿刷得更干净。洗衣时先把衣物用水浸湿,再把衣物放入肥皂水中,这时洗衣液就能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钻到衣服的各个空隙中去,衣物就能洗得更干净。  

五、延伸活动   
师: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起通过猜想、实验、思考、游戏等,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是水的表面张力。水还很多神奇的现象,我们以后再来研究,来发现。 

第13篇、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叶绿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叶绿素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叶子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  
2、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树叶里的秘密(叶绿素),从而发现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3、能相互交流探索过程,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树叶若干,叶子结构图。视频展示仪  
2、木棍、一次性纸杯、记录单,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  

*前两天我请小朋友收集了很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现在请你来说一说,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发现叶子的有黄色、绿色、红色很多的颜色,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  

2、认识树叶的结构   
*教师:那么树叶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之外,还有哪些秘密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树叶,请你们每人选一片树叶,看一看,摸一摸,找找树叶上面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观察并讨论  
*请幼儿吧树叶拿到中间坐好,并塞在椅子底下。  
*教师提问:你发现树叶上有什么?(请一名幼儿拿着树叶上来讲讲,教师通过视频演示。)  
*出示结构图:根据幼儿的介绍引导他们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  
*请其他幼儿把椅子底下的树叶拿出来,找一找“你的树叶上的叶柄、叶脉、叶肉在哪里?找到后把它送回树叶的家里。  

3、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那你们来猜猜看,树叶里面会有些什么呢?  
*幼儿回答  
*教师请幼儿做实验:准备两种颜色的树叶(黄、绿)请幼儿将两种颜色的树叶分别放在一次性被子里捣碎,看看会有什么不用的变化?并把发现的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请个别幼儿拿好记录单,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绿色的叶子有绿色的水分,黄色的叶子没有水分也没有颜色。绿色的叶子里面绿色的汁叫叶绿素。这个叶绿素能够制造氧气,有了它我们小朋友就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4、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   
*教师:那黄色的叶子为什么没有水也没有颜色了呢?(因为这种黄色的树叶叶子很薄,里面不能吸收很多的水分,到了秋天被风一吹就从树上掉下来了,所以我们叫它落叶树;而绿色的叶子比较厚,还有一层油膜,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所以它能牢牢的长在树上,这种树我们就叫它常绿树了。 

第14篇、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3、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元硬币、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人手一份);
2、装有清水的大盆4个,干抹布8块;
3、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1.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
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2.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
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讨论 

1、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
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2、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
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大胆尝试。

1、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
(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2、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在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
(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3、动手操作。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
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

(1)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
(2)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3)每一种材www.qinzibuy.com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
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儿进行尝试,动手操作。

四、交流,分享

1、请1—2名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都一致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同时展示记录表),
让他们说说,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

2、合作探索
(1)只使用一种材料(泡沫盘子)。把你们这一组的硬币一个一个依次叠起来放在盘子中间,
看这次硬币会怎样?
学习记录:几枚硬币放上去会使盘子跟硬币都沉下去,就在记录表上泡沫盘子下面的空格里写上数字几。大家商量好,谁来操作,谁来记录。
(2)幼儿探索。
(3)交流、分享各组的新发现。
 
活动延伸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
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用绘画形式表现。)

第15篇、大班科学活动:热水怎么变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热水怎么变冷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多种方法。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体验合作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调羹、扇子、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每组一份记录板、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有哪些办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冷呢?请你们三人一组,把你们商量的方法一个个记录在格子里。  
2、幼儿分组讨论并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设计意图。  
3、小组派一代表交流各组的想法。  
如:将水放在冰箱中;放在风口;扇子扇;用调羹不断地搅拌;两个杯子相互调换等。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师:现在我和你们来做个实验,我不用你们的那些方法,让热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钟内下降到几度。你们就按照你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热水的温度降得低。  
2、引导幼儿分工实验。  
实验步骤:小组商量各自的实验项目——倒好热水测量温度并记录——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5分钟后再次测量水温并记录——做好一项后再做其他的。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4、实验结束,请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实验与非实验的不同。  
(1)你们一组用了哪些方法使热水快点变冷的?实验后的水温是几度?下降了几度?(幼儿分组介绍: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些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总结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   
A: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的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总结:用调羹搅拌、两个杯子相互调换、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气流通,使热水快点变冷。   
B、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鹅卵石放进去后,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冰块更冷。)  
总结:添加冰块、放在冷水里---这些方法都能能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冰块和冷水里,使热水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作用。  
C、师: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总结: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也能使热水快点变冷。  
3、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实验中添加冷的东西,增加空气流通,增加与冷空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使热水快点变冷;而没有实验的热水它只能将热量慢慢的传递到空气中,所以它的降温速度就会比较慢。  

五、发现新问题: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实验。

第16篇、大班科学教案:火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火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科技进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序的观察、讲述火箭的构造。
3、初步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及火箭上天的过程。
 
活动准备

1、ppt:火箭
2、ppt:太阳系八大行星
3、折纸火箭2个(平头,尖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到太空旅行
指导语:孩子们,坐上我们的小飞船,一起到太空中旅行吧!

2、播放幻灯片:太阳系八大行星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太空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星球图片。

二、展开

1、谈话:火箭本领大

提问:在太空中旅行中时,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是怎样到太空中去的吗?
教师: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飞到太空中去,只有用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
火箭还可以运载炸弹,我们称它为“导弹”。

2、观察讲述火箭的外形特点

图片:火箭
(1)幼儿自由观察了解火箭的外形。
(1)提供火箭模型,幼儿分组自主探索发现,教师适当指导。
(2)提问:你们谁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结:火箭是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分三节,头是渐渐的。

3、小实验:火箭的头为什么是尖尖的?

(1)提供两种不同的纸火箭,一种头是尖的,一种头是平的,
请幼儿试一试哪种纸火箭飞的又高又快。

(2)提问:你发现哪种火箭飞的又高又快?
还有哪些东西为了飞的更快,头也制成或是尖尖的?

(3)小结:飞机、子弹、标枪的头也是尖尖的,是为了在飞行时减少空气中的阻力,非得更快。

4、ppt:火箭,了解火箭发射的过程。

提问: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发现火箭是一节一节的,这又是为什么?
你看到火箭是怎样上天的?

小结:第一节火箭燃烧完时,第二节火箭开始点火,
第一节火箭的外壳自动脱落,火箭变得轻了许多,跑得更快。
火箭第二节的燃料燃烧完后,外壳也脱落下来,火箭变得更轻,跑得更快。
当第三节火箭的全部燃料燃烧完后,火箭与卫星,卫星刚好进入预定轨道。
所以火箭设计成三节是为了非得更快。

5、游戏:火箭上天

三、结束

鼓励幼儿学好本领,长大后去探索太空中更多的奥秘。

第17篇、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幼儿能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电热水壶一个、凉玻璃片、装有热水的玻璃杯子、每人一块冰、图表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让我们一起数1、2、3把它请出来好吗?
2、出示冰块,感知,讨论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幼儿感知,教师启发式的提问。
(1)小朋友这是什么啊?
(2)讨论水和冰有什么不同?
(3)小朋友,那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啊?

3、观察和实验实验一: 
教师将电热水壶中的水烧开,幼儿仔细的观察,之后教师再出示相应的图表一。
提问:
(1)小朋友,你们要仔细的观察热水壶,告诉老师你看见什么了?
(2)那水和水蒸气一样吗?
(3)想想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啊?

实验二:
在热水杯上放块凉玻璃片,幼儿再观察,并出示图表二。
提问:
(1)小朋友,老师在热水杯上放了一块凉玻璃片,你们仔细地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2)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小水滴呢?

实验三:
幼儿分组实验,自己操作教师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块冰,幼儿自己操作,感知观察,
动手体验探究的乐趣。出示图表三。

4、听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和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提问:
(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水蒸气)
(2)水蒸气在www.qinzibuy.com天空遇到冷变成了什么?(小水滴)
(3)小水滴遇冷变成了什么?(雨,雪)
(4)最后小水滴又回到了哪?(大地)

5、看水的三态循环图加深幼儿对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的了解、

六、活动延伸
游戏:集体游戏《我是一滴快乐的小水滴》把自己化作水滴以游戏的的形式巩固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第18篇、大班科学活动:新鲜的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新鲜的空气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和图片,了解认识空气,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观看VCD等途径获得有关空气的经验。  
3、萌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提前一个星期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观看VCD等途径收集有关空气的资料,积累相关知识经验。  
2、空气清新剂一瓶。  
3、教学挂图一张(马路上汽车尾气,工厂里排放黑烟等)  
4、蜡烛一支,打火机,透明的玻璃杯一只。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我给你们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没颜色,没味道,我们谁也离不了。它是什么呢?  

2、感知空气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组织幼儿讨论:没有空气我们能生活吗?  
请幼儿把鼻子捏住,把嘴巴闭紧一小会,让幼儿谈谈当时的感受。  
教师:空气对于我们很重要,离开了空气,我们就会喘不过气来,离开了空气我们就不能呼吸。  
教师点燃蜡烛,然后用玻璃瓶罩住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3、认识新鲜的空气和污染的空气。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哪里有新鲜的空气?哪里的空气难闻,不新鲜?你是怎么知道的?  
讨论: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会怎么样?  

4、幼儿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空气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活动。  
教师出示空气清新剂,提问:这是什么?  
教师小结:新鲜的空气真好,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学习本领,将来长大后能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我们环境更美好,使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活动中有一个谜面,其实就是空气的特性,而接下来的几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个谜面开展得。而作为开始让幼儿来猜得话,他们都猜不出来,没有多大的价值。于是我将猜谜这部分去掉,直接和幼儿一起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空气的特性,最后猜谜,巩固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活动反思:   
空气是很抽象的,就像它的特性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开展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很难理解,为了能让幼儿正确亲身体验空气,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把鼻子、嘴巴捂起来,孩子们立刻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闷,不能闻东西、憋得很等等。这些词正说明人离不开空气,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便很快感知空气“看不到,摸不着,闻不出,抓不出,你需要,我需要,离开它,活不了”的特性。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实验很感兴趣,这正说明只有孩子亲身体验、感受到,才能真正了解,发现问题,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19篇、大班科学教案:用磁铁来开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用磁铁来开车

活动目标
1、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2、通过实验,观察用磁铁可以牵引汽车移动。

►活动概要
- 制作一个纸汽车,在纸上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 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用磁铁来开车。(什么和什么能互相吸引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动画片【用磁铁来开车】,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 我们周边哪儿有磁铁呢?
- 磁铁都能吸引什么东西呢?
- 如果磁铁和铁之间有别的物体会怎么样呢?

 【展开】
   2. 观看视频【用磁铁来开车】,说一说实验目标,备品以及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在纸上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
- 看一看实验顺序。

1)装饰一个汽车村庄。
2)在纸上画一个汽车,然后剪下来。
3)在纸上插一个曲别针。
4)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活动1:画出汽车村庄和汽车并剪下来。】
  3、画出汽车村庄和汽车并剪下来。
- 画出汽车行驶的道路并装饰一下。你想让汽车行驶在什么样的公路上呢?
- 画一画纸汽车,你想要画什么样的汽车呢?
- 画完后,把汽车剪下来。

【活动2: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4、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 在纸汽车上插一个曲别针,然后把磁铁放在画好道路的图画纸下面。
- 汽车会怎样呢?
- 磁铁离得很近的话会怎么样?
- 离远一点的话会怎样呢?
-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前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后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 在汽车和磁铁中间再放一张纸,汽车还会移动吗?

【结束】
  5、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www.qinzibuy.com)- 用磁铁来开车(随着磁铁的移动汽车也会移动)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在中间放上厚厚的纸,观察磁铁和汽车还可不可以互相吸引。

►活动评价
- 评价是否积极的探究磁铁的性质。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磁铁和铁块会吸在一起,磁铁可以把铁块磁化,同极相吸,把磁铁不吸引的物体放在中间也不会影响磁铁和铁块的吸引力。

第20篇、大班科学教案:叶子小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叶子小秘密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3、探索茶叶的特点,欣赏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4、复习6的组合和分解。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
2、小石臼、塑料碟。
3、图画纸、浆糊。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叶子》,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1)合唱歌曲《会跳舞的叶子》
(2)多可爱的叶子呀!春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吗?
(有的发出了新芽,有的树叶凋落了)

2、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1)教师:“上次,我们外出散步时,收集到许多树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都一样吗?
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自己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
(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3、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1)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
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2)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www.qinzibuy.com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
(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
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5、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
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第21篇、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

设计意图:
热胀冷缩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幼儿对这一现象还缺乏感知,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以及运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初步感知、理解“空瓶吞蛋”这个有趣实验中所蕴含的热胀冷缩、压强的原理,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空瓶吞蛋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2、遵守实验的规则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能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小秘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空瓶吞蛋》。  
2、煮熟了的鹌鹑蛋若干、饮料瓶、足量的热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的兴趣   

课件展示两个蛋宝宝玩。一个在瓶口很小的瓶子里欢快地跳舞。另一个也想到瓶子里找他的朋友一起跳舞,可是它太大,而瓶口太小,怎么也进不去,怎么办?  
引导幼儿大胆设想。  

(二)、老师演示空瓶吞蛋完整过程,幼儿仔细观察。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  
2、引导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实验过程。  
3、展示多媒体课件并归纳总结原理:  
瓶身加热使空气宝宝变胖→用蛋堵住瓶口不让空气宝宝跑掉→当瓶身冷了后,空气宝宝变瘦,外面的空气宝宝又想再进来→蛋被挤进瓶里了。  

(三)、幼儿动手操作并交流分享。  
实验前,老师强调具体的实验规则,并要求幼儿按规则进行试验。  
实验中,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讲给同伴、教师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及操作过程。  

(四)拓展思维,提出新的挑战――思考如何从瓶里取出蛋。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让蛋宝宝都进到瓶子里了,但这个蛋宝宝太调皮了,它现在呀又想出来了,你们怎么办呢?”  
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出不同的方法。(如:再用热水烫;挤压瓶身。)  

第22篇、大班科学教案:冻冰花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冻冰花

活动目标 
1、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的多项思维,尝试用多种 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将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ppt:雪晶
2、课件:图片-冰挂
3、冰块,笔、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冰的经验。
谜语:“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强,遇热泪汪汪。”
提问:冰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

2.出示图片:冰挂
引导幼儿观察冰。

二、展开
1.出示里面冻着玩具的冰块,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
(1)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绍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并进行记录,将记录纸贴在记录板上。

2.试一试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1)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时帮助。
(2)引导幼儿试验出办法后,及时进行记录。

3.交流讨论,与同伴分享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取出冰块中的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小结:可以用热水烫或太阳晒,使冰的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
当用坚硬的物体敲击冰时,冰就会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实践,探索比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导语:刚才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
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怎样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问: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为什么?
(3)小结:用小锤子敲击冰块,用的力量大,冰块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热量越大,温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会越快。

5.欣赏:雪晶

三、结束
组织幼儿户外寻找冰。

第23篇、大班科学教案:淀粉躲猫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淀粉躲猫猫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幼儿园  吕莉辉

活动领域:科学活动前评析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里有一档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节目《科学泡泡》,当孩子们看了节目以后,常常会交流讨论。有时还会学电视里的样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我受此启发,选择了以“淀粉躲猫猫”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用面粉水和白色油画棒画的图画、装有碘酒的喷壶2个,大记录表一张,分类图两张、教师演示材料一份。
    2、幼儿操作食物:米饭、面条、小馒头、藕片、芋艿、黄瓜、小蘑菇、青菜、鸡蛋;记录表人手一张,水彩笔若干支;碘酒一杯,滴管人手一根。抹布一块。
    3、食物照片。
    4、幻灯。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一号图是小朋友用什么画的?(用面粉加了水以后画的),二号图呢?(用白色油画棒画的)大家能看清楚这两幅画吗?听说,有一种水很神奇,一喷上去,能使其中一幅画看得更清楚。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2、了解碘酒
  这是什么?碘酒有什么用呢?
    3、用碘酒喷画
    请两位幼儿用喷壶里的碘酒进行实验。
    提问:几号图画看得更清楚了?变成了什么颜色?一号图画原来是用什么画的?
    小结:当我们把碘酒喷到面粉水画的图画上,图画就变成了紫黑色,真有趣。

二、寻找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
    那么,碘酒碰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变紫黑色呢?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大馒头,大家先来猜一猜,如果碘酒碰到馒头会变怎么样?  (幼儿猜想)我们先把它记下来。
    1、学习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表)刚才我们要研究的是馒头(教师在嘴巴下画上“馒头”)“?”代表什么?这里画的是什么?(猜好以后,我要请碘酒来帮忙。我用滴管挤一滴碘酒,滴在馒头上,小心,滴管不要碰到馒头。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我们在“滴管”下画一个√)
    2、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现在轮到小朋友来做小小实验家了。要当好实验家可没那么简单。别忘了先把要研究的食物画下来,还要猜一猜,再用碘酒试一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幼儿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猜想和用碘酒以后的实验结果。
   (3)那么碘酒碰到哪些东西会变紫黑色呢?请你们看着自己的记录表找一找。

三、游戏:整理照片
    大家都找到了吗?现在请你们来帮个忙。碘酒碰到它们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按照“会变成紫黑色”、“不会变成紫黑色”分成两类。(请个别幼儿分类,大家一起检查。)

四、结束
   
  有的食物会变颜色,有的食物不会变颜色。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会变色的食物里都藏着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很有趣的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奥秘,以后我们继续来发现。

一、对选材的反思
   
  生活中存在许多神奇的现象,碘和淀粉在一起发生的显而易见的反应,引起了孩子足够的好奇心。碘和淀粉是两种安全实验物品,便于孩子操作。虽然对孩子来说,“淀粉”这一词是陌生的,但孩子们对面包、馒头等面食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用面食的制作材料——面粉,画了面粉水画,既是本次活动的铺垫,同时也为探索活动的开展埋下了伏笔。

二、对目标定位的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以“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特性,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为活动目标,目标定位较贴切、准确。
  因为对幼儿来说,不在于探究为什么发生变化的原因,而在于引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幼儿注重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一)反思教学的环节设计与进程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老师。问题情景的设置能唤起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对调动兴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活动中,“神奇水是什么”吊起了孩子们的胃口。根据标志,孩子们辨别出了“糖水”“酒水”“醋水”,对于“碘酒”,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进行了适当的解释,使孩子知道碘酒是我们皮肤受伤时用来消炎用的,借机帮助孩子了解必要的保健常识,拉进了碘酒和孩子们的距离.
   
  发现科学,并在生活中利用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最好途径。利用碘酒和淀粉的神奇反应,寻找食物中的“淀粉”,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教师引导孩子在理解记录表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操作,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所得出的结论;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发展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通过亲身的经历来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相互的倾听来了解不同的观点,通过平等的交流来丰富个人的理解。

第24篇、大班科学教案:电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电池

活动背景
    电池,在孩子电器化的生活中,几乎成了必需品,他们的玩具、学习用具都需要电池,于是,他们对电池的关注也就比较多一些。
所以,对电池认识,只要孩子需要,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都可以进行,只是内容有多少,要求有深浅罢了。比如:小班可以了解电池是有大小的,电动玩具需要装电池等;中班就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等;大班就要知道电池的大小有号码之分,电池是有容量的等等。
    这里进行的是大班孩子的认识电池的活动。

内容与要求
    探索和了解电池的基本特征,知道电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方电池、纽扣电池、电板、1~7号电池,废旧电池)。
    2、各种电动玩具,各种生活用电物品(闹钟、砌kman、文曲星、照相机等)。
    3、模拟电池贴绒一份。

过程与指导 

一、操作探索:玩电动玩具
  这里都是电动玩具,你们想玩吗?去玩玩吧。
  ——老师可以引导:这边有各种各样的电池,你试试,有用吗?
  孩子的探索是在试误中进行的,他们大多在错误之后,才会悟到正确。也有孩子一开始就正确的,但孩子未必了解原因。所以,给孩子大胆试误的机会吧。

二、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1、了解不同的电池型号:
    老师的引导可以是:
    ·你装的是什么电池?
    ·谁的电池和它一样的?谁的电池和它不一样的?
    ·为什么要有不同的电池呢?
    老师(小结):电池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型号、不同功用的电池。
    2、了解电池的装法。
    可以讨论:
    ·你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吗?
    ·看看他的电动玩具装了电池,为什么不动?
    ·玩具装电池的地方,有“+"和“一”的,电池该怎么放呢?(用模拟电池贴绒说明)
    老师(小结):电池是有头和尾的,我们叫它正极和负极,用“+"和“一"来表示。
    3、了解电池的容量。
    老师可以引发:还有装了电池没有动起来的玩具吗?怎么会的?
    老师(小结):电池里面装着许多电,它会用完的。

三、运用延伸:玩各种玩具
    1、周围有不同的电器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要装什么样的电池?
    2、你家里还有哪些东西要用电的?它们又是怎么用电的?
    ——这个活动可以放在角落学习里完成。如,让孩子在许多家用工具的图片中,分析哪些是家用电器、它们不同的使用方式等等。也可以在生活角放置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既可以让孩子探索使用方法,又可以进行安全教育。

第25篇、幼儿园科学教案:水果沉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果沉浮

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能简单地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若干(苹果、桔子、葡萄、桂圆)。
2、每张桌子上放有水果,一盆水。
3、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水果娃娃,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2、幼儿到桌子旁去看一看,摸一摸。

二、想一想,猜一猜。
1、教师:这些水果娃娃想到水里洗个澡,那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到水里,
会沉下去,还是会浮在上面?(幼儿猜测。)
2、教师根据幼儿猜想和判断,做记录。

三、试一试,记一记,讲一讲。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先操作,后记录。
先拿一种水果,把它放在水里,看它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然后记录在记录卡上。
2、请幼儿www.qinzibuy.com说说记录结果。
(边说教师边演示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的记录卡上。)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实验。
4、展示记录卡。

四、结束活动。
教师:除了这些水果,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回家后,如果爸爸妈妈买了其它的水果回来,你也试一试,把它们放到水里又会怎么样?

第26篇、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活动准备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活动过程

一、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1、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2、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
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二、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
(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
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三、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www.qinzibuy.com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四、游戏。

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

2、看谁弹得远。
(1)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
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2)注意事项
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五、拓展思路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
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
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第27篇、大班科学教案:叶子的小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叶子的小秘密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
2、图画纸、浆糊。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会跳舞的叶子》,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合唱歌曲《会跳舞的叶子》
教师:多可爱的叶子呀!春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吗?
(有的发出了新芽,有的树叶凋落了)

二、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1)教师:“上次,我们外出散步时,收集到许多树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都一样吗?
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自己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三、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1)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2)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四、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www.qinzibuy.com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
(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
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五、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第28篇、幼儿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1、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对这四样实验材料的猜想,到底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
  2、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想并进行交流。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接着做实验,刚刚介绍了这里有许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网,现在你们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用同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在本环节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四、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
  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冰糖放进水中,最后看不见了。冰糖和果珍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
  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果珍和冰糖“溶解”在水中了。石头和油,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幼1:白糖
  幼2:咖啡
  幼3:盐
  幼4:醋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老师提前准备了一部分,老师做试验,幼儿在观察地过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观看被污染的图片和录像,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师:小朋友看这些图片,看看河流上飘着什么?
  幼:塑料袋。
  师:老师经常看到有些河流中有许多的塑料袋,你们说它能溶解在水中吗?那样我们的水就会怎样啊?
  幼:被污染了。
  师:被污染的水都不能用了,地球上可饮用的淡水越来越少了,我们要怎样来保护水资源啊?
  幼1:节约用水
  幼2:不往河流里扔垃圾
  幼3:制作标志,提醒别人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那让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吧!
  (教师通过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并把节约用水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幼儿知道环保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动手做环保标志,使幼儿的想法付诸行动。)

活动点评:

  这次活动贴近孩子生活,所用的实验材料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喝过果珍、糖水和各种饮料,也见过石头和油。只不过孩子们从未仔细观察、比较过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孩子们并不陌生的活动、内容和熟悉的材料,引发孩子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和深刻地思考,符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思想。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有很高的探究热情和交流的愿望。孩子们至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能提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这一活动向我提出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关于溶解的概念怎样分成不同的层次,设计有内在逻辑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和促进幼儿的概念由低级到高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呢?如:发现有些东西能溶于水中,有些不能;物质溶解后,其外观变了,得到的混合物状况不同—混浊或清澈;初步理解物质守恒的原理。因此,怎样引导幼儿沿着概念的箭头和线索前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共同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第29篇、大班科学教案:白色污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白色污染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白色垃圾。
2、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白色污染
2、塑料袋人手一个
3、根据活动内容培育的两盆花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

1、讨论
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2、出示两盆花观察比较
教师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

(幼儿观察后,发表看法)
小结: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

二、课件演示:白色污染

幼儿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
小结: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

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水里转,会怎样呢?

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
3、幼儿观察实验,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

四、师生共同总结,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1、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放到垃圾箱中。

2、多用布袋或纸袋。

五、我是环保小卫士

让幼儿自由讨论,怎样做才是环保小卫士。

第30篇、大班科学教案:怎么除水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怎么除水垢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化学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白醋、水垢清除剂、玻璃杯、药匙、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各一个
2、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水垢,知道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幼儿观察瓶内的水垢
2、认识水垢  
教师手持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请幼儿轮流观察两个瓶内的情况,说一说两瓶的不同,
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3、请幼儿www.qinzibuy.com想一想、说一说,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 过水垢?
4、教师小结,讲述水垢的危害  
教师: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二、幼儿操作实验,观察除垢的过程

1、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无色、透明,闻一闻气味,知道杯中的液体是白醋。  
2、教给幼儿闻液体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轻轻煽动,再用鼻子闻煽动的空气。
3、幼儿观察盘中的水垢:黄色的、粉状或块状
4、让幼儿用药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观察发生的变化。
5、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6、教师小结: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三、观察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知道除了用醋,还可以用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请幼儿说一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相关文章

《大班父亲节教案反思6篇》:大班父亲节教案反思6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活动课,使幼儿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知道爸爸的艰辛,快来看看大班父亲节教案吧。

《中班游戏教案20篇》:《中班游戏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游戏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美术教案大全10篇》:《小班美术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美术教案大全1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