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音乐教案大班100篇反思

日期:2021-02-0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音乐教案大班100篇反思,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音乐教案大班100篇反思

第1篇、大班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⒉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⒊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⒋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⒌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⒈美丽的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微风一吹,嫩嫩的柳枝会怎么样呢?(随风摆动)
  ⒉感受歌曲旋律,幼儿当柳枝,跟着音乐,在微风中动起来。

  二、学唱歌曲
  ⒈欣赏歌曲
  师:柳树可真美啊,听我来唱一唱美丽的柳树。仔细听听,歌曲里唱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⒉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1)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2)幼儿边看图谱边听老师演唱歌曲,进一步理解歌词。
  (3)在图谱上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请你看着图谱再听我来唱一唱。(师指图演唱)
  (4)幼儿随老师看着图谱念歌词。
  ⒊学唱歌曲
  (1)完整演唱1、2遍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3)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我们应该怎么唱?(优美)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轻快)
  (4)你最喜欢唱那几句?(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三、学习二声部合唱
  ⒈第一种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一部分幼儿唱歌词,一部分幼儿同时跟着音乐旋律用“啦”或“呣”来哼唱,从第五句开始全体合唱。(教师示范演唱并带领幼儿分声部合唱)
  ⒉学习第二种合唱方法
  第一声部的幼儿唱歌词,第二声部的幼儿在第1~4句的句末伴唱“啦啦 啦”,第五句全体合唱。(先师幼合作,再幼幼合作,教师可通过指挥来帮助幼儿合唱)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龟兔赛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肢体语言和沙锤打击表示音乐节奏的快慢。
  2、通过趣味的音乐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培养幼儿对音乐和节奏的感知。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PPT课件《龟兔赛跑》、奥尔夫音乐、沙锤

  活动重难点: 
  1、尝试用肢体语言模仿龟兔赛跑的快慢。
  2、根据音乐节奏变化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引导部分:教师出示课件,向幼儿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2、教师通过手偶表现故事情节,请另一位老师在一旁敲打手鼓进行故事情节变化的表现(鼓声慢且低沉表示乌龟,快而响亮表示兔子),故事讲到中途停止
  3、教师再次敲打手鼓,提问幼儿哪个声音是乌龟声音?哪个声音是兔子声音?
  师:刚才的老师在讲故事时小朋友有听到什么声音吗?(有,没有则再次敲打)敲打慢节奏问幼儿这音乐是慢还是快?(慢)送给慢吞吞的乌龟,并一起用拍手学慢吞吞的乌龟,敲打快节奏并询问幼儿快慢?(快)送给跑的很快的兔子宝宝,并跺脚学兔子快跑。
  4、幼儿在原地根据音乐表现乌龟与兔子的声音(慢声时慢慢拍手,快声是快速跺脚)
  师:现在,乌龟和小兔子邀请大家一起去参加比赛,可是比赛之前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游戏,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乌龟和兔子就会邀请他!在不同节奏出现时询问幼儿谁来了?
  5、教师出示乐器,向幼儿介绍乐器名称,并指导幼儿进行快与慢的拍打。(教师讲好乐器使用规则)
  师:来到乌龟和小兔子家,可是乌龟小兔子说我们还不能和他们比赛,为什么?我们一起问问(为什么?),原来她们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玩具,想请小朋友用玩具再表演一次,如果表演很棒的话,就让我们参加,好吗?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6、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行走,根据音乐节奏,慢时学乌龟在地下爬。快时学兔子快速跑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表现得特别棒!给自己掌声! 好了,现在我们呢要去找乌龟小兔子比赛了!
  结束部分:
  比赛结束了,请小朋友猜一猜结果怎么样?原来小兔子摔了一跤,它的脚受伤流血了,而小乌龟呢,善良的它帮助了兔子,背着兔子一起跑到了终点,互相帮助真了不起!
    1、给所有的胜利者颁发小礼物(爱心贴纸)
    2、用掌声为胜者庆祝,让我们用一起鼓掌为它们庆祝胜利!

  活动反思:
  由于本课是欣赏课,所以我选用情境带入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幼儿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无论在导入,还是整个欣赏环节中,我都能够结合实际,把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的学生们带入到所创设的音乐意境,激发幼儿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旦被激发,就能推动其自身发展。

第3篇、大班音乐活动欢迎客人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小组创编歌词。
  2、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到招待客人要热情有礼。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歌曲“欢迎客人”
  幼儿已学会歌曲“欢迎客人”

  活动过程:
  一、练声: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欢迎客人朋友

  三、创编歌曲:
  1、幼儿发散讨论:
  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来做客,我们可要好好招待。那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请你去找几个朋友一起商量商量: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并且把你们怎么来招待客人的事唱到歌里去。
  2、幼儿小组讨论创编,老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分享:

  四、语言节奏:美丽的幼儿园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到宋庆龄幼儿园,让我们来向客人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幼儿园吧。

  五、舞蹈:小鸡舞
  大家的招待客人们满意吗?那我们邀请客人和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你快乐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摇滚歌曲《你快乐吗》,了解摇滚歌曲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情、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MTV

  活动过程:
  1、  导入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兴趣,问:“你们快乐吗?”(幼儿大声的回答)
  T:今天,盛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摇滚歌曲,名字叫《你快乐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  欣赏歌曲录音
  (1)  T:听完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快乐、激动、好玩)
  T:音乐刚开始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了吗?是马上唱了,还是在-------?提醒孩子,从1数到8,还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2)  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
  T:这首歌曲吧,我发现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重复的歌词很多。到底哪些地方重复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重复一:“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重复二:“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Don,t worry,be  ha y!”  
  (3)  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T: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啊!(想)好,现在大家就跟着歌曲,在一问一答的时候大声的唱出来,其它地方请你仔细听。先来试一下!
  T:“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再大声一点!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好,放音乐!
  3、  欣赏歌曲的MTV,并模仿歌手的动作
  (1)  欣赏歌曲MTV
  T:电视上的这位歌手,他快乐的时候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的快乐的!
  (让孩子说一说)
  (2)  请幼儿模仿歌手的动作,并和同伴交流。
  T:大家说了很多,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3)  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歌手的动作。
  T:那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着电视来表演一下。
  (4)  幼儿进行装扮,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的表演,把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把活动推向高潮。
  T:这么快乐的音乐,我们现在也来装扮一下,(想!)一会也把我们快乐的样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好吗?(好!)那我们现在赶快准备一下。
  (5)小结,知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5篇、大班音乐活动运动员进行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性质,激发喜爱运动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熟悉的运动项目,发展幼儿音乐听觉、音乐想象及音乐表现的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小人,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1.在“运动员进行曲”声中幼儿迈着有力的步伐绕教室一圈坐下。
  问幼儿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感受和理解乐曲的性质,看表演。

  二、1.介绍这首音乐,出示运动小人。
  2.老师做动作,进场,运动,退场。
    3.幼儿学运动小人的运动项目。

  三、听音乐看范图集体表演。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做动作。
  2.让幼儿讲讲自己喜欢什么运动。

  四、创编动作。
  1.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运动画出来。
  2.让个别幼儿上去介绍自己的运动小人,别的幼儿学一学。

  五.集体表演。
  1.跟着音乐,进场,运动,退场,当中运动可以让幼儿随意挑选图片。
  2.分组把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幼儿跟着音乐表演。
  3.让幼儿编出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运动,跳出来。

  活动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第6篇、大班音乐活动孔雀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傣族舞,学会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弯”的基本动作。
  2.体验傣族舞优美的旋律和舞姿。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感受音乐)
  1.欣赏教师舞蹈。
  2.“你发现老师跳舞的时候像什么?”
  “老师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学习动作。
  4.引导幼儿学习“孔雀指”和“三道弯”。
  5.介绍孔雀舞的由来
  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吗?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人家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装。

  二.创设情景,学习舞蹈。
  1.“今天,老师来做孔雀妈 妈,也来跳跳孔雀舞。”(教师唱谱)小孔雀跟着妈 妈散步。
  2.孔雀是怎样散步的?
  3.小孔雀们可爱比美了,他们的羽毛很漂亮。我们来看一下孔雀开屏的图片。
  4.可以怎样理羽毛呢?
  5.这一次,孔雀们要比造型,他们抬起高傲的头。

  三.完整舞蹈
  1.戴上头饰舞蹈。
  “老师发现小朋友跳舞的时候像一只只美丽的小孔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请大家按着你标记的颜色来戴相应的头饰。”
  2.  请幼儿间隔站,面向圆上。
  3.  完整舞蹈。提醒幼儿比美时变成单圈面对面。
  4. 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第7篇、大班音乐活动山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山》这首歌抒情、优美,歌词生动、形象,表现出在四季中山上的不同美景。在设计时为了丰富演唱形式,更好地表达对四季的山的美好情感,在歌曲的每个句末的休止部分进行伴唱处理(啦啦啦),更好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歌唱的积极性。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的形象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图片感知,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活动目标:  
  1、  根据图片提示理解、记忆歌词,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三拍子的歌曲,并尝试用活泼、跳跃的声音唱出衬词。  
  2、  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词  
  1、(出示“山”)
  ——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山上的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呢?春天的山是什么样的?  
  ——春天的山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真像一个花篮呀!出示图片,引出歌词:春天的山呀是花篮。  
  2、——夏天的山是什么样的?夏天的山是一只什么篮呢?出示图片,引出歌词:夏天的山呀是果篮。  
  3、——春天的山呀是花篮,夏天的山呀是果篮。哎!那么秋天的山呢?会是什么样的?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秋天,山上的树叶都变成金黄色的了,远远看去,真像一只金篮呀!出示图片,引出歌词:秋天的山呀是金篮。  
  4、——冬天的山像是什么篮?为什么?  
  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引出歌词:冬天的山呀是银篮。  
  5、——又有花又有果,又有金又有银,家乡的山上装了这么多的宝贝呀!出示图片,引出歌词:家乡的山呀是宝篮。  
  6、完整念歌词。  
  (1)——家乡的山美不美呀?我们一起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家乡的山吧!(加入旋律)  
  (2)——我们一起来夸夸家乡的山!(加入旋律)  

  三、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吴老师不仅能说着夸家乡的山,我还能唱着夸一夸呢!(加入伴奏)  
  ——出示图片“啊”,这张图片表示什么呢?应该放在哪里?  
  2、  幼儿学唱  
  ——你们会不会像老师一样把家乡的山夸一夸?  
  ——我们看着小图片一起来唱一唱!  
  3、加入衬词演唱  
  (1)幼儿唱歌曲,师唱衬词。  
  ——家乡的山有这么多地宝贝,这么美!我们多自豪呀!这一次我们用自豪地声音唱一唱。(师加入衬词“啦”。  
  ——你们唱得这么好听,老师也忍不住跟你们唱了起来。唉!我刚才唱了什么呀?在什么地方唱了“啦”呢?请你们再听一听。你们帮吴老师唱歌曲,好吗?  
  ——出示“啦啦啦”,谁来帮老师放一下这个图片?  
  (2)师唱歌曲,幼儿唱衬词。  
  ——现在,我们来交换一下,老师唱歌曲,你们来唱“啦”,好吗?最后一句我们一起唱。  
  ——怎么样唱这个“啦”才好听呢?用轻快的声音来唱。  
  ——我们再来试一试,用轻快的声音来唱“啦”。  
  (3)分组演唱。  
  ——现在,这边的小朋友来唱歌曲,另一边的小朋友唱“啦”。  
  ——我们交换一下。  
  (4)——让我们把这首好听曲子唱给客人老师听。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第8篇、大班音乐活动对面的兔子看过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难点:能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动物的不同心理活动创造性的表现歌词。

  活动准备:
  形象歌谱一张、兔子、大灰狼头饰若干、歌曲磁带、录音机、伴奏磁带、森林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一切去森林里去玩。
 
  二、熟悉旋律,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
  (1)、以游戏口吻引出:森林里有一只孤独的大灰狼,它想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最后它
  找到了兔子,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以前兔子和狼是敌人呀,请你想想看狼会怎么说?兔子又会怎么说呢?(幼儿自由猜想)
     (2)、听录音对话一遍,提问:你听到狼和兔子说了什么?(幼儿学习歌词)
  2、熟悉旋律,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
  (1)、初步熟悉曲调,介绍歌名。
  A、提示语:兔子听了狼说的话不高兴,狼就唱了起来,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听录音演唱一遍)
     B、提示语:老师把兔子和狼讲的话编成了一首歌,叫《对面的兔子看过来》。
  (2)、看图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A、出示节奏图,教师介绍节奏一遍。
  提示语:现在我们把狼和兔子的对话加进去(边说歌词并讲解形象图片帮助幼儿记忆)
  B、师生按节奏念歌词一遍。
  3、看图学唱歌曲若干遍。

  三、创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1、逐句讲解请幼儿根据歌词形象创编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并表演。
  2、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
  3、幼儿分角色表演,体验接纳和被接纳的快乐。
  (1)、大灰狼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他们原来是敌人,兔子对大灰狼的要求是怎样想的呢?
  (2)、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兔子,唱完狼去兔子面前请求兔子的原谅。
  (3)、幼儿分角色表演若干遍,体验接纳别人的快乐。
  4、用英语填充部分歌词演唱一遍。

  四、边唱歌曲边出活动室。
  提示语:狼和兔子终于成了好朋友,狼太高兴了,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把身边的事物美好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幼儿通过学习歌曲及对歌词的理解,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交往能力,使同伴与同伴之间更好的相处。

第9篇、大班音乐活动刷牙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活动反思:
  《刷牙歌》这首歌的歌词内容比较简单,幼儿情绪高涨基本上都学会了这首歌曲。整个活动下来,从孩子的表现和接受方面,以及和老师间的配合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一些原来上课胆小的孩子也都在积极的参与,我想这是打开孩子兴趣的一个切入点,在日常学习的同时还可以着重从音乐节奏方面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节奏感和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第10篇、大班音乐活动送我一枝玫瑰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及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学习随乐曲有节奏地进行身体动作。
  2、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热情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投入活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事先适当欣赏该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送我一枝玫瑰花》的乐曲,掌握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新疆民歌活泼、欢快的风格。
  1、让幼儿听第一遍乐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教师介绍乐曲的基本特点(新疆民歌)。
  2、让幼儿听第二遍乐曲,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3、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两遍)

  二、倾听乐曲,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重点强调合节奏地做动作和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2、教师将幼儿想的身体动作编入进去,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3、幼儿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4、个别幼儿带做。(遍数视幼儿的情绪而定)

  三、幼儿随音乐跳新疆舞。

  活动反思:
  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操作性强,幼儿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第11篇、大班音乐活动传帽游戏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运用身体动作感受2/4音乐的渐慢与渐快。       
  2、 学习传帽游戏,根据渐快的音乐节奏掌握传帽的方法。       
  3、 会互相合作及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帽子若干、大鼓 

  活动过程:  
  (一) 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1、 向老师问好。       
  导语:今天,来了许多老师,都想看到你最棒的一面,那现在请你们想一个最有创意的造型向在座的老师问个好。(老师好)真实无声胜有声。       
  2 、玩送帽子的游戏,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导语:今天我想和你们玩帽子的游戏,现在帽子在我手里 ,一会你们就听音乐的节奏运用学过的动作跳舞,我就看看谁跳的最好最有创意就送他一顶帽子。      
  3、 引导幼儿欣赏和区分渐快和渐慢的音乐节奏。        
  导语:都拿到帽子了吗?过来戴给我看看,戴上帽子的样子真漂亮。你们知道刚才跳舞的那段音乐是几拍子的?(二拍子)喜欢这段音乐吗?喜欢的小朋友举手,我也很喜欢。为什么喜欢呢?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欢快,跳跃,激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在速度方面有些什么变化? 有些什么变化呀?看谁长着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前面是越来越慢,后面是越来越快)对拉,越来越慢我们叫渐慢,越来越快叫什么啊?(渐快)真聪明。      
  4 、听儿歌玩游戏, 学习围亲密的小圆圈。        
  导语:来来来我要考考你们,我闭上眼睛数五声请你们围一个大圆圈,围好了吗?现在我又想请小朋友围一 个小圆圈,对啦,不用太拥挤,很舒服的,这就叫亲密的小圆圈。听儿歌做游戏:小朋友,跳个舞,真呀真快乐,围围围围围围围,围个亲密的小圆圈。(反复做几次)      
  5、 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会听渐慢的音乐围圆圈。       
  导语:现在我们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一个亲密的小圆圈,会不会啊?     
  6 、学习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拿三顶帽子,送你一顶,你一顶还有你一顶。我又要考考小朋友啦,请你们举起右手,摸一摸右边小朋友的帽子,摸到了吗?没有摸到帽子的小朋友也要做假装摸的动作,然后把他的帽子拿起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没有的又要怎样啊?(假装拿假装戴)对啦,再来拿帽子,戴帽子,拿帽子,戴帽子``````````。好啦,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帽子走到那里拉?(其他小朋友头上)哦,不断的拿帽子戴帽子,帽子就会向顺时针方向走,原来我们正在玩传帽子的游戏呀,好玩吗?那一起听我读儿歌玩传帽子的游戏吧。(传帽子,戴帽子````````越读越快)        
  7、 听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着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吧,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 (玩两次,增加几顶帽子)     
  8 、完整的做传帽游戏。       
  导语:想不想完整的做游戏啊?那小朋友就听音乐找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亲密的小圆圈,最后听渐快的音乐玩传帽游戏,会不会玩。我又增加几顶帽子。       
  9、 邀请老师玩传帽游戏。      
  导语:这么好玩的游戏邀请老师一起玩好吗?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节奏传帽子啊。 (邀请老师玩两次,不断增加帽子)     
  10 、小结:今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什么游戏啊?回去可以教你的爸妈,弟弟妹妹们玩。我们出去玩游戏吧,和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12篇、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曲》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 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4.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  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 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第13篇、大班音乐《喜洋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1.为了增加幼儿对过年的认识,营造过年时喜庆的气氛,让孩子了解过年是一件很开心,很快乐的事情。
  2.幼儿大班年龄特点,对音乐已经达到了会唱,会跳,会打简单的拍子的程度我设计了这一节音乐欣赏课。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ABA的结构,进一步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将表演动作转化为身体动作,跟随音乐进行打击器乐演凑。
  3.学习看指挥,对指挥的暗示及时正常的做出反应,保持自己的声部在整体中的协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音乐,感受全曲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
  活动难点:感知第一乐段,第三乐段与第二乐段不同。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手玲,沙锤,小扣板各若干。
  2.《喜洋洋》(音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喜洋洋》音乐带领入场。
  师:哇,孩子们要过年了,真开心啊!你们过新年的时候都会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过新年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过新年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很开心,很快乐。

  二、完整欣赏音乐和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1.完整音乐欣赏
  快过年了我们来演一个节目好不好啊?老师想到了一首很适合过新年的曲子,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啊!(播放音乐,师做律动)
  师:大家听完这首曲子,心里什么感受?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结:这首曲子听起来很欢快,听了之后心里感到喜洋洋的,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跟着这首欢快的曲子来做一下律动啊?
  出示图谱(一段一段的出示)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头,肩膀,手,退)那说明我们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要做什么?(拍手……………………)那拍几下呢?
  (根据图谱提时回答)
  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做一遍动作好不好?
  (师边指挥边动作,幼儿跟着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遍吧。
  (师边指挥边做动作)
  第二段,第三段跟第一段一样上。
  师:很好,现在我们把这首曲子学完了,拿着第三段旋律你们有什么发现么?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一样。
  师:这就是ABA结构,(用字母A.B.A进行标注)
  师:好,那现在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完整的来一遍吧。
  (师边指挥边做动作,幼儿一起做)
  师:刚才大家表演的很棒,那现在我们分成三组来表演一下好不好?
  (幼儿分成三组并分配每组任务)
  师:大家注意一会儿看老师的指挥我会用动作,眼神来提示的孩子们明白了么?
  播放音乐,教师做指挥,幼儿分组表演。

  三、乐器表演
  师:哇,大家配合的太默契了,老师突然有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再配上一些乐器,那我们的表演就更棒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那些乐器啊?(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们认识这些乐器么?(幼儿回答)
  出示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先随音乐进行乐器表演,然后给幼儿分配任务,这一边表演的时候,那两组按节凑击打乐器无音乐先来一遍,然后加音乐完整表演。
  师:太棒了,大家刚才的表演非常完美,那现在我们去做一些准备,然后,准备参加新年表演好不好? 走喽…………
  (随音乐出场,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14篇、大班音乐活动新年的笑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春节里感兴趣的事,并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
  2、能唱准跨度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
  3、感受新年的热闹,体验欢快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钹、鼓、鞭炮等。

  活动过程:
  1、 谈话:小朋友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新年里,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学习新歌《新年的笑声》。 
   (1)出示钹、鼓和鞭炮,模仿它们的声音。
  (2)学习节奏型:X  X   X    X  X    X  X  X    X  0  
  A、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型。  
  B、用钹、鼓和鞭炮的声音表示节奏型。
  (3)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A、教师示范演唱。
  B、提问:你听见歌里唱了什么?
  C、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掌握切分音。
  (4)幼儿集体演唱歌曲。
  A、幼儿集体学唱。
  B、师与幼儿接唱。
  C、边唱边表演。
  3、创编歌词。
  (1)交流:在新年里你还听见哪些热闹的声音?
  (2)师根据幼儿说的示范编歌词。
  (3)幼儿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
  (4)师带领幼儿演唱新的歌词。
  4、律动:幸福拍手歌。

  活动延伸:
  1、 利用晨间或游戏时间,启发幼儿以个别交谈或小组讨论形式继续交流新年里的见闻。  
  2、在区域里用其它的节奏来表现钹、鼓和鞭炮的声音。

  活动反思:
  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活动主要表现的是新年的笑声,也就是把节日里喜庆的气氛以及快乐的心情说出来、唱出来。整个过程都非常地投入,能够掌握活动的重点:鼓和鞭炮的声音(切分音)节奏。孩子们在活动中对新年的那份憧憬使得他们非常乐意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表现新年的快乐,在说说、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自然完美展现。

第15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节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学习创编二拍子的节奏型。
  2.幼儿在活动中学会用身体乐器(小脚)踩节奏,发展动作的灵活性。
  3.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
  2.大鼓一只,小鼓若干。
  3.彩色节奏卡若干,音符娃娃若干,小节线若干。
  4.幼儿已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复习节奏鼓《鼓旦旦》。
  师:找只小鼓做朋友吧,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热情地欢欢迎客人老师!
  1.“比比哪只小鼓节奏最好听。”幼儿根据音乐伴奏的速度,完整演奏。
  2.送小鼓休息

  二、节奏练习。
  1.看一组幼儿在海滩上玩耍的录像。
  2.幼儿互相交流在海滩玩耍的情景。
  3.节奏练习。
  师:“我的大鼓想知道你们在海滩上都玩了些什么。”
  老师有节奏地边敲大鼓边问幼儿:你 在 | 做什 么 |
  幼儿用同样的节奏来回答:我 在 | 踩文 蛤 |
  (1)部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2)变换节奏,幼儿逐个练习。
  师:你 在 做 | 什 么|
  幼:我 在 洗 | 脚 丫 |
  4.幼儿用脚踩出节奏。
  师:你们的小脚丫在海滩上踩出的节奏就像一首快乐的歌。把你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出示节奏型 X  X X  | X X  X  |  , 幼儿踩。
  (2)个别幼儿随意踩,大家学。

  三、自编节奏型
  1.出示音符娃娃,引导幼儿说出每个音符是几拍的。
  2.和音符娃娃做游戏:用音符娃娃编二拍子的节奏型,编两个小节。
  3.幼儿分组摆节奏型,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用小节线隔开。鼓励编好的,先打出自己的节奏,再用脚踩出来。
  4.将各组编的节奏型排成一队,幼儿集体练习踩节奏。
  5.大鼓加入,幼儿再次练习踩节奏。

  四、复习律动《快乐的啰唆》
  师:玩了这么久,你们快乐吗?还有很多快乐你们没发现呢。走,我们一起找快乐去!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16篇、大班音乐活动加速度圆舞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感知 ABAC的曲式结构。
  2.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 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加速圆舞曲》音乐(节选)、音乐图谱。
  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多次熟悉过《加速度圆舞曲》音乐,并随乐初步尝试想象创编故事。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加速圆舞曲》全曲,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这几天小朋友听了一首音乐,今天再来听一听,要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首音乐里好像讲了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倾听。
  师: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
  ……

  (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乐曲中旋律的变化。
  请幼儿集体随乐表演,初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

  (三)出示图谱,借助故事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变化。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们来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这个故事里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分段讲解图谱,引导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abac的段落结构。
  ……

  (四)幼儿自由结伴选择不同情景的小组,创编情景表演,感应乐曲旋律的变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表演一下好不好?
  2.各小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五)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师:现在有请我们各组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表演展示给大家,哪一组先来?
  ……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听了音乐还创编表演了故事情景,你们表现得真好!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音乐欣赏活动《加速度圆舞曲》,旨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第17篇、大班音乐活动《非洲欢迎你》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活动是结合大班建构课程《我是中国人,亮眼看世界》来设计的,非洲人性格开朗、热情奔放,而音乐是他们生活的灵魂,鼓声与人声的结合,遥远而充满感性与旋律,随着热情的音乐,我将带孩子们来感受快乐的非洲之旅。主要让幼儿了解非洲音乐热情奔放的特点,进一步尝试用声音、动作、造型进行多元化的体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
  2.尝试用声音、动作、造型表现音乐热情奔放的特点,进行多元化体验。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非洲热情、奔放、自由的特点。
  活动难点: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非洲音乐热情奔放的特点,并能体验与他人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有关非洲风土人情的图片
  2. 非洲人舞蹈视频
  3.音乐:《我是谁》《非洲欢迎你》
  4.舞会装扮所需物品:油彩、花环、草裙、镜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用非洲鼓有节奏的和幼儿问好。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打招呼的方式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是的,它叫非洲鼓,来自遥远的非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感受一下非洲的风土人情。
  意图:通过非洲鼓和幼儿打招呼,让幼儿初步感受非洲鼓,进一步体会节奏的魅力,同时激发幼儿模仿、参与的兴趣,为后面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有关风土人情的图片。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回应: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原始森林是许多珍稀动物居住的地方;非洲原始部落的人就是以打猎为生;他们很豪放喜欢用手抓饭;他们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让人感觉很亲切、很热情。他们随时随地都喜欢用唱歌、跳舞、打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小结:他们就是那么的热情好客、自由奔放。
  师:“你们如果去非洲的话,他们也会热情的跟你们打招呼的”。
  2.学说非洲语,与人打招呼。
  学唱:funga  Alafia  achi  achi
  师:“猜一猜他们在说什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和别人打招呼的?”(你好!/Hello/早上好!)
  小结:他们是和我们打招呼呢!他们在说:“非洲欢迎你,非洲欢迎你!”
  师:“我们也用非洲语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让我们用热情的非洲语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
  意图:通过模仿、学说非洲语,激发幼儿对非洲的兴趣和热情。
  3.观看视频,初步感受非洲音乐与舞蹈的特点。
  师:“他们打招呼的方式都那么特别,那他们的舞蹈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非洲舞,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来跳舞的?
  欣赏舞蹈视频第一遍:
  师:这个舞蹈有趣吗?你最喜欢哪个动作?
  欣赏舞蹈视频第二遍:
  (1)讨论非洲舞蹈的基本动作,请个别幼儿模仿。
  (2)师引导幼儿模仿抬腿、耸肩、颤腿、摆臀等基本动作。
  意图: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师:你们太厉害了,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的动作,如果给你一段音乐,你能把刚才的动作跳出来吗?我们来试试!(播放舞蹈动作音乐)
  第一遍:幼儿站起来进行舞蹈动作练习。
  师:我觉得你们真的太棒了,有的小朋友动作比我还要大方,还要热情。不过这段音乐其实还没有完,它还有一段非常特别的地方,你们听听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播放打招呼音乐)
  小结:这是他们在和同伴打招呼呢!我们来学一学!
  师:我要去和你们打招呼了,你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回应我哦!让我看看谁最热情了!
  教师和全体幼儿打招呼!
  师:现在我邀请你们和我一起来跳舞了!
  (完整表演舞蹈一段)
  师:他们俩跳得最热情了,不但动作大方还有表情呢!现在我请他们俩站到第一位来,其他小朋友跟到他们后面,男孩女孩面对面站两排,这次当打招呼的音乐出现时,站在第一位的小朋友要和后面的同伴去打招呼问好,我们先来试一试!
  对,打完招呼后就要站到队伍的最后面,前面的孩子我们就要边跳边向前移动。我们跟着音乐试一试!让我看看哪一队跳得最热情!
  第二遍:打招呼游戏,幼儿面对面站两排有队形变换的进行游戏。(完整表演舞蹈两段)
  4.欣赏化妆视频,幼儿自主化妆。
  师:“既然我们来到了非洲,就要入乡随俗,一起看看非洲人们他们在跳舞时是怎样穿着打扮的”?
  1.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幼儿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进行讲解)
  2.出示化妆品,调动幼儿装扮自己继续游戏的激情。幼儿对着镜子自主化妆。
  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解说:他们会把大自然的色彩涂抹到自己的脸上;他们会用羽毛、树枝来装扮自己;他们有的脸上是点状的,有的是条纹状的,有的看起来像非洲雄狮,有的像非洲豹。
  小结:非洲人就是这么的奔放、个性,他们把大自然的色彩涂抹到自己脸上,用大自然的物品来装扮自己,把自己打扮的那么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现在我们也来穿上草裙,用美丽的色彩装扮自己吧!

  三、结束部分:
  篝火舞会:师生随音乐即兴互动表演与游戏。
  师:篝火舞会就要开始了,我们围一个大大的圆,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完整表演舞蹈四段)
  意图:奇异的装扮和色彩,更加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
  建议:游戏中,幼儿可变换各种队形进行自由舞蹈。
  延伸师:孩子们今天你们用来装扮的东西老师都会投放到表演区,区角活动的时候,你们可以去尽情的感受非洲的热情与奔放!
  师:今天的非洲之旅到此结束,让我们用热情的非洲语和后面客人老师再见!
  播放音乐《非洲欢迎你》,带领幼儿自由离场。

  活动延伸:
  表演区:可提供各种装扮材料;提供队形图示;
  图书区:《罗拉要去非洲》
  美工区:学画非洲人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非常投入,积累了关于非洲的知识,在演唱、表演中也感受到了非洲人的热情和奔放。但是,幼儿在表演时好像没有放开,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这首歌曲歌词选用的是简单的非洲土语,很多重复,所以学起来没有难度。动作在老师形象的语言提示下学起来也没有难度。但是在边唱边表演时比较困难,特别是动作转换时并不是很顺利。是否动作再简化一些,比如第一第二句的动作可以是一样的。其次,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和动作表现力不够,老师在表演和演唱这种非洲风格的歌曲时可以再放开些,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和表现。

第18篇、大班音乐活动葡萄丰收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跳舞蹈“葡萄丰收”,进一步巩固垫步,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和诙谐的风格。  
  2、学习如何从“臂测”过渡到“目测”的方法来学会“S”形穿插的队形变换。  
  3、在“葡萄搭架”的表演中体验坚持的乐趣,在猜测舞伴活动中体验尝试推测及与新舞伴共同舞蹈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录音音乐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葡萄,今年的葡萄大丰收了,这么多的葡萄在一起,高兴的跳起舞来了。
  
  二:幼儿站成大圆圈,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1、教师唱谱幼儿随音乐复习垫补及手腕转动。  
  2、幼儿单圈变双圈,男孩在内圈,并转身面对女孩,(随乐)练习舞蹈基本动作。  

  三:女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S”形穿插的队形变化。  
  1、男孩在面向圈里拉手成“葡萄架”,教师示范钻“葡萄架”。  
  2、女孩面向圈上站立,按瞬时针方向,在男孩搭成的“葡萄架”下进行“S”形穿插。  
  3、男孩原地蹲下,女孩探索摘葡萄动作。  
  4、教师唱歌谱,女孩练习钻葡萄架、摘葡萄。要求女孩先用手指,在用眼睛看该钻葡萄架的第一个空间,然后随乐钻一次葡萄架,摘一次葡萄。  5、随乐练习“S”形穿插的队形变化。  

  四:学习垫步看朋友动作。  
  1、教师唱歌谱,男孩垫步转身,女孩原地垫步。  
  2、随音乐练习垫步看朋友的动作,注意眼神自然交流。  
  3、随音乐练习舞蹈1——2遍。  
  4、男孩、女孩交换角色,男孩学习“S”穿插的队形变化。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内外圈交换位置的方法。我们可以猜一猜,谁是我们的新舞伴,再随乐舞蹈。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在对乐句和乐曲结构的认识、动作的创编和表演、乐曲的听辩、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以及自主学习方面都能获得较多的经验。

第19篇、大班音乐活动RAP说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RAP的说唱风格,理解说唱韵律节奏的特点。
  2、尝试创编简单的说唱词,根据RAP的节奏进行说唱。
  3、积极参加集体表演活动,体验说唱活动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说唱羊》A段、B段
  2、喜洋洋玩偶
  3、歌词字卡、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演唱“萤火虫”进场。
  2、看PPT进行练声。
  3、提问:今天我们进场唱的是什么歌曲?小朋友感觉唱得怎么样?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不一样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欣赏、理解、学习  
  1、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这首歌和我们刚才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个是唱的,一个是念的)
  老师:我们把这种跟着音乐的节奏说出歌词的表演形式叫做RAP,今天小朋友也来感受一下RAP说唱吧。
  2、再次欣赏音乐
  提问:这首歌里唱到了哪些羊?(PPT展示)
  3、倾听老师演唱歌曲,回忆歌曲中的羊。
  提问:你知道这些羊的特点吗?
  4、整理歌曲歌词顺序,以字卡的形式出示在黑板上。
  5、接龙游戏,进一步熟悉歌曲。
  ①老师唱前半节,小朋友接后半节。
  ②小朋友前半节,所有老师接后半节。
  ③所有小朋友一起,先慢后快的演唱。
  ④分声部演唱。
  6、合着音乐演唱歌曲。
  ①所有小朋友一起合音乐表演(自由创编动作)
  ②请动作创编好的小朋友到台上表演,其余小朋友念。

  三、创编说唱词
  1、老师示范。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羊”的RAP,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来创编自己的RAP,可以用其他的小动物进行创编。
  2、小朋友创编,将小朋友创编的写在黑板上。
  3、完整演唱创编部分。
  4、合着音乐完整演唱歌曲A段及创编部分。

  (三)结束
  RAP视频欣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20篇、大班音乐活动新年唱新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唱准跨度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结构。
  2、感受新年的热闹,快乐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鼓、钹、鞭炮的声音。

  活动过程:
  1、练声
  根据533|15 |531 |60|幼儿先听,然后用“啦”来唱出来。
  2、理解歌词,学习歌曲。
  教师:“前几天我们过的什么节日啊 ?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是新的一年由开始了,人们心里很高兴,为了庆祝所以要过元旦这个节日。
  教师:“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庆祝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敲鼓、放鞭炮)
  教师播放放鞭炮的声音,用鼓敲歌曲中的节奏。让幼儿模仿声音。
  教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呢!想不想听听啊?”
  (教师示范完整的唱一遍)
  教师:“你感觉老师唱的哪个地方象刚才的声音?你来学一学!”(幼儿说)
  教师:“那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这一遍你又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说歌词,2――3遍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唱歌。集体合唱。
  3、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
  教师:“你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那我们在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呢?”(幼儿说)
  教师:“那我们根据你说的,我们一起来唱一遍,我们的脸上要怎么样?”(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活动结束:教师:“我们一起去放鞭炮吧!”(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 )

  活动反思:
  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欣赏歌曲和儿歌来加深幼儿对新年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亲手布置活动环境,做鞭炮等等,增添新年的喜庆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积极参与,情绪高涨。

第21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篱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对汉字认识有限,导致他们在学习一些歌词较长、段落较多的歌曲时,经常会出现记不住歌词、混淆段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内容等问题,从而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便试图寻找能帮助孩子们快速记忆歌词的办法。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图画很敏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大体甚至准确地描述图画内容,我便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图画来记录歌词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呢?我决定尝试一下,于是,就设计了《小篱笆》这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 学会歌曲《小篱笆》第一段,帮助幼儿准确地记忆理解歌词内容。
  2. 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3. 简单了解3拍子的节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篱笆》第一段音乐 画图用的纸和笔(师用) 琴

  活动过程:
  师领幼儿随音乐入场,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引出歌曲《小篱笆》。
  一、 请幼儿认真倾听歌曲,师用画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 师唱第一遍歌曲,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师唱第二遍,帮助幼儿逐句分析、理解歌词内容,并画出相对应的图画。
  2、师幼一起看图,完整地说出歌词。

  二、简单向幼儿介绍3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1、放音乐,师幼共同看图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引导幼儿了解3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3、请幼儿看着画好的歌词,打着节奏,再欣赏一遍歌曲。

  三、幼儿学唱歌曲。
  1、 师弹琴,请幼儿看着画好的歌词,跟唱歌曲。
  2、 师弹琴,请幼儿完整地合唱歌曲。
  3、 放音乐,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四、活动结束,师领幼儿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算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曲目了,歌曲中的转音较多,幼儿在演唱时较难掌握,歌词的理解较易,因此,怎样让这首歌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是本次活动需要攻克的重点。在组织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引导幼儿观察了位于教室内装饰画上的“小篱笆”。让幼儿直观感知这一事物,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紧接着,在歌词教授的环节,我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朗读歌词,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一句句优美的歌词记熟在他们心间,在幼儿的跟读中,为幼儿添上生动的意境,因此,在接下来的旋律欣赏中,幼儿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让活动顺利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导入法,直观法,讨论法和视听法,虽然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但我认为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还可以更加充分,或者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延伸,整合入美术活动,请幼儿根据歌词绘画出围绕在自己家门口的小篱笆。

第22篇、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这三年中给孩子们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将要离开幼儿园之际,不能忘记亲爱的老师,是老师辛勤的培养,孩子们才健康、活泼地成长。  

  活动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地依恋,对老师的敬爱。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回忆,讨论幼儿园生活。  
  2、练习诗歌:《毕业献词》。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歌兴趣。  

  二、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有感情地范唱,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2、复听,幼儿拍手表现旋律,突出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  
  3、再听范唱,理解内容。  
  4、分句教学歌曲2—3遍。  

  三、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随歌曲旋律拍节拍。  
  2、启发有感情地演唱。  

  四、幼儿自由结伴,随歌曲旋律边唱边用优美的动作表现。  

  活动反思:  
  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个个表达要做一名遵章守纪的小学生。幼儿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第23篇、大班音乐活动《洗手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洗手帕》磁带、手帕,《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洗衣服的片段

  活动重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强弱、快慢。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导入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呀?(喜欢)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动画片好吗?”
  师:“你们看到了谁呀?(大头儿子)他在干什么呢?(洗衣服)他是怎么洗的呀?谁能上来表演一下?”请个别幼儿上能台表演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
  “小朋友,这是什么?”(手帕)“那你们看看这块手帕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手帕脏了)
  “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请幼儿讨论并创编动作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
  “老师这儿有一首关于洗手帕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请幼儿创编动作
  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请幼儿创编动作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那我们听好了音乐来学一下洗手帕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现在我们现在跟着音乐来洗手帕吧!”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手帕洗好后,我们还应该做什么呢?”
  7、与幼儿一起唱《我的小宝宝》结束活动
  手帕洗好了,小朋友们累不累啊?那我们坐在位置上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

第24篇、大班音乐活动童话剧—小红帽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小红帽》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善恶美丑昭然若揭。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找来篮子、围兜等扮演起小红帽、外婆、老狼等角色。     
为了让幼儿更加尽兴地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把握人物的特点,提高表演的水平,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人物特点,将音乐形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2.在音乐中大胆试用动作、表情等表现人物形象,体验表演的快乐。
  3.通过表演,刨懂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情景创设:森林(花,草,树,蘑菇等)
  2.课件、音乐(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小红帽;《天使小夜曲》外婆;《波斯市场》——大灰狼;《拉德斯基进行曲》一一猎人)   
  3.人物图片、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用动作表现。
  播放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在乐曲声中带领幼儿走进教室。
  1.欣赏森林的美景。
  《森林狂想曲》的鸟鸣蛙叫、潺潺流水声,立刻把幼儿带人了“森林”的场景之中。同时,课件上画有森林的巨幅背景图、室内摆有立体的蘑菇、大树、鲜花、小草。在视觉、听觉上,都给幼儿极大的审美刺激,他们一下被吸引住了,兴奋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模仿森林里的树木花草。
  教师:谁来学一学漂亮的花朵?大家都来摆个花的造型,看看谁表演得最漂亮。

  二、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
  在这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1.欣赏《小红帽》的故事。
  教师:故事里都有谁?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讨论:在四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小红帽有没有做得不太合适的地方?

  三、听辨音乐——找出和人物特点相符的音乐。
  教师:小红帽的故事可真好听,老师还为4个人物配了4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分一分,这段音乐像谁。
  1.分段听音乐,区分并模仿小红帽和外婆的音乐形象。
  (1)第一段音乐像谁,为什么。
  教师:谁来学一学小红帽走路的样子,她边走路边做什么?
  (2)第二段音乐像谁,为什么。
  教师:音乐听上去很忧伤,就像外婆在病中思念着小红帽。
  谁来学一学年老的外婆走路的样子。
  2.区分并模仿大灰狼和猎人的音乐形象。
  教师:再听两段音乐,你们听听像谁?
  (1)音乐很神秘,好像大灰狼鬼鬼崇祟地跟在小红帽的后面呢!
  教师:谁来学一学大灰狼走路的样子。
  (2)音乐听上去很有力,就像勇敢的猎人迈着有力的步伐走来啦。
  教师:大家来学一学。

  四、音乐表演——体验并表现人物特点。
  1.商量分配角色。
  2.提出表演要求并进行表演。教师要对小演员和小观众都有要求:小演员要听清楚音乐再出场,注意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观众们要仔细看,对演员表演进行评价。
  3.观众评价。
  4.集体表演。

  活动延伸
  欢庆胜利一一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
  教师:在故事的最后,大灰狼被打败了,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一起来唱歌,跳舞,庆祝胜利吧! 播放《小红帽》的歌曲,幼儿边唱边跳出教室。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25篇、大班音乐活动田纳西摇摆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第一小节自由创编动作,第二小节自由扭动)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领袖舞蹈的表现模式,努力尝试在X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3、在固定的动作模式中,准确交换舞伴,并享受交换舞伴和舞伴共舞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对集体舞的经验。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
  老狼游戏:照镜子游戏;领袖游戏。
  4、乐曲——田纳西摇摆舞。
  5、手腕花21个。分两种颜色(11个红色,10个黄色)

  活动过程:
  1、听 音乐玩“老狼游戏”进场,感受并随音乐表达简单的节奏型。
  2、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教师提议玩“照镜子”游戏,并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动作模式让幼儿模仿。
  (2)教师先引导幼儿提议一动作替换“拍”的动作,再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3)教师先引导幼儿根据基本的动作模式尝试创编、表达,再反馈个别幼儿的动作,随乐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4)邀请几名幼儿轮流做领头人,和全体幼儿随乐玩“照镜子”游戏。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集体操练。
  (2)站双圈,面对面随乐玩照镜子的游戏。
  4、学习交换舞伴。
  (1)听语言指令,外圈移动交换舞伴。
  (2)听音乐换舞伴。
  5、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生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师邀请舞伴演示。
  幼儿站双圈尝试,了解舞蹈结构。
  师:听着音乐,我们可以先(A)……再(B)……再……记住了吗?照镜子时做什么动作?
  (2)随乐完整舞蹈。 发现问题(困难)尝试解决;
  (3)再次随乐完整舞蹈;
  6、客人老师加入,同时间奏加入放松游戏,再次体验参与集体舞的愉悦。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气氛非常好,小朋友们的兴趣有浓厚,参与性强。幼儿对肢体的动作表现地也比较地突出,也由一开始的单一“变”为后来的丰富,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感受了引导的魅力之大。在合作游戏中,小朋友们也很开心地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

第26篇、大班音乐活动舞蹈《欢乐秧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秧歌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感受秧歌热闹、喜悦的舞蹈特性。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 、舞蹈录象、录音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十字步图谱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东北秧歌,引出课题  
  1、师提问 :有谁能告诉我这个舞蹈的名称?录象中看到了什么?(师小结:秧歌舞最早流行在东北,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就会用扭秧歌的形式来庆祝,后来我们江南的人们把秧歌改变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们用手绢花,叔叔们呢则用绸带。)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细看,试着学一学。(试试手,脚的动作)

  二、 学习秧歌十字步
  1、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图示,为幼儿讲解图示的看法,并让幼儿试着看图自己先走一走,老师指导 理解图谱意思 )
  2、老师示范秧歌步动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脚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脚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脚向后交叉方向走。注意,准备的时候,双脚站在小脚印上,走步时,可以根据图谱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脚步和颜色的对应。
  3、幼儿学习秧歌十字
  师:小朋友们别着急,我们随着秧歌十字步图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很快就能学会了!
  幼儿人手一块十字步图谱,幼儿练习老师观察辅导.   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练习秧歌十字步,老师个别辅导。
  4、小朋友们快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道具,手巾花、绸带。男小朋友拿绸带,女小朋友拿手绢花,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几位奶奶,她们也是扭秧歌的高手,现在我们请奶奶跟我们一起跳起来。双手自由舞动听音乐练习。

  四、小朋友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27篇、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小乐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打击各种生活用品,懂得不同质料的东西敲击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的道理。  
  2、学习动作表示节奏乐中的休止,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铁盆6只,塑料碗6只,瓷杯6只,不锈钢盆6只,节奏条4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大3班来了几位新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闭上眼睛,听一听?(分别敲击杯子、盆子、碗)  
  师:○ ××|○ ××|×× ××|×-  
  你听   你听 谁在  唱歌 呀  
  我听   我听 小碗  在唱 歌  
  师:今天我们来了这三位朋友,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小结:不同材料做成的东西敲击后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们就请这三位朋友来唱歌。  
  怎么唱,你们知道吗?  
 
  二、幼儿分组尝试  
  1、师:桌子有小碗、小盆与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还有一根节奏,请你用这些东西正确地敲出这些节奏。来,去试一试。  
  2、幼儿自己尝试。师:如果你们一小组觉得困难,请你们大胆地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3、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东西坐好,把东西放在椅子下面,谁来告诉我,你们一小组打的那一条节奏。  
  4、师:等等,我突然有个问题。“这儿怎么有那么多的○”,这是什么意思?
  5、师:噢,明白了,请你试试吧。(幼儿分条打节奏,幼儿学一学)  
  6、师:打得不错,能把这四条节奏连起来吗?试一试。  
  幼儿将节奏条连起来打。  

  三、利用肢体语言,表现节奏  
  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打这个节奏的。我在哪些地方做了哪些动作?  
  师表演,在休止的地方用扭腰表示。  
  师:你们想用这样的方式试一试吗?(幼儿自由表演)  
  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四、总结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活动有趣吗?还想玩吗?下课以后,自己和朋友一起再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我直接给幼儿呈现打击乐器,让幼儿通过两次击打,发现随意的击打和在音乐伴奏下的敲击之间的不同,接着复习各种幼儿自己打出的节奏,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由以往按老师出示的节奏谱合奏转变为按自己创造的节奏型演奏,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28篇、大班音乐活动梦之船《圣桑》《水族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正确的呼吸及歌唱方法,能较流畅的吟唱出歌曲。  
  2、利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歌曲中连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3、感受优美的旋律,在故事的陪衬中,进入歌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景。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光碟《圣桑》《梦之船》《水族馆》  

  活动重难点:  
  表现出歌曲中连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进行气息发声练习  
  1、伴随优美的旋律进入故事情景(幼儿在活动室门口等候,音乐响起)  
  (教师旁白)在一个幽静的湖边,有一只美丽的天鹅带着她的宝宝们,正在轻轻的拍着她们的翅膀,慢慢的跳着舞,因为这个夜晚实在是太美了。 
  2、根据提示进行气息练习  
  “啊,这的空气太清新了,让我们好好享受的深呼吸吧。(三次)  
  3、示范讲解进行发声练习  
  重点示范连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YO  (13531)  这么美丽的景象,我特别想唱歌,你们跟我一起唱,连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练习,跳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练习。  

  二、学唱歌曲,借助角色扮演,引出歌曲——《梦之船》,整体范唱歌曲。  
  “你们看那是什么?”  
  “我是梦之船,你们愿意上船,跟我到水族馆去吗?”(教师旁白)  
  “愿意”!  
  “小天鹅们,梦之船在航行时会遇到水流平稳和颠簸的时候,看看自己能在歌中感觉到吗?让我们出发吧!”  
  @唱歌曲《梦之船》边唱边表现水流平稳和颠簸(第一遍)  
  教师配以身体动作进行范唱。重点学习连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分段表现平稳和颠簸(第二遍)  
  提示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连唱和跳唱的音乐表现形式  
  @幼儿集体演唱,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表现连唱和跳唱的方法  
  “梦之船,还要行驶一段就到了,让我们继续行驶吧!”(第三遍)  
  “梦之船,要你们唱出好听的歌声才会开门,你们试试吧!”(第四遍)  
  “门开了”!  

  三、律动:《水族馆》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水族馆”(老师旁白)  
  “我是小水草,我们一起来跳舞吧!”(放音乐—水族馆) 
 
  四、结束活动  
  “当-叮当,”“呀,不好了,时间已经到了,梦之船要关门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回去了。来一个跟着一个上船,唱着《梦之船》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29篇、大班音乐活动创编舞蹈《鞋匠舞》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对线有很大的兴趣,为了使幼儿知道更多线的用途,而且大班幼儿的身体动作的发展较快,故设计此创编舞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及歌词内容,边唱歌边按歌词合拍地绕线,拉线,钉鞋等动作。  
  2、借助修鞋的经验及歌词情境,自己创编动作。  
  3、体验鞋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并了解线的用途。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老鞋匠的故事》。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柳树姑娘》进入活动室。  

  二、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 做拍手、拍脚、拍肩的动作,感受音乐 的旋律和节奏,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三、看录像《老鞋匠的故事》,让幼儿感受鞋匠师傅劳动时的愉快心情,知道线的用途。 
 
  四、听音乐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绕线、拉线的动作。  
  2、将幼儿编的动作与老师编的动作串起来,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前奏是迅速找一个同伴,在音乐开始时面对面地共同白哦眼。  

  五、复习音乐游戏《抬花轿》,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忘情地随乐拍手,尽情地随乐舞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活动中尊重幼儿的目标、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注重冗余度的程序等,对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来说,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

第30篇、大班音乐活动花儿朵朵开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随着春天的来临,“花”成了幼儿关注的焦点。在“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中,大家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花,了解着花的特殊作用和有趣的寓意。
在参观了花市、花园后,幼儿不仅认识了更多的花,而且被花的千姿百态深深吸引。幼儿试着用各种材料制作花,欣赏关于花的各种歌曲,还在班级里开起了自己的花店…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个性化地表达对花的情感,提升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与向往,设计了本次音乐活动“花儿朵朵开”。活动中融入了流行音乐与经典的音乐段落,借助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与表达花开放时的美丽。

  活动目标
  1.在“种花”“开花”的音乐情景中,能伴随音乐的变化用舞蹈动作大胆地表达表现。
  2.进一步感受春天里花儿朵朵开放的美丽多姿。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与主题相关的经验(略):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演唱歌曲《茉莉花》进入情景。
  一、种花
  1.听赏A段音乐,引出“种花”。
  师:有一些小朋友天天盼望着春天到来。因为花仙子送给他们一包珍贵的礼物――一各种各样的花籽。春天一到,小朋友们赶紧拿着这包花籽来到街心花园,他们到花园里去干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听赏A段音乐。)
  2.听赏教师歌唱,感受A段乐曲“种花”的欢乐。
  3.幼儿跟随A段音乐表现种花。教师先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种花的动作与各种节奏;师生随着音乐展开对话。(我在这儿种了一朵“××”花。)

  二、开花
  1.听赏B段音乐。
  师:暖暖的春风轻轻吹,春雨沙沙地浇灌着大地,不多久,花种子发生了变化。(教师弹奏B段音乐。)
  师:你从音乐里听到花种子怎么了?
  2.幼儿表演花种子生长、开花的过程。
  3.欣赏多媒体,进一步感受花种子随音乐的变化生长开花的过程。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变(结束后请幼儿交流“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4.幼儿结伴表现花种子的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变化进行表现。
  5.分配角色,合作表现B段音乐。
  师:谁会帮助花种子长大、开花?(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的主题经验,并用舞蹈动作表现。)
  师:(结语)花代表着美丽,象征着幸福,祝福世界上的每个人幸福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花做朋友,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动作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花美的各种方式。

第31篇、大班音乐活动钟表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多种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儿知道乐曲的名称,了解乐曲的性质(欢快、抒情、欢快)及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2、 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及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3、 在感受过程中,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过程
  1、 律动《可爱的小精灵》
  (1)“今天杨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教师穿着魔法师的衣服出场)
  (2)“哈哈,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是一位魔法师,今天,我带来了有魔力的糖送给你们每一位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张开嘴巴。”(教师分糖)
  (3)“现在你们吃下了我的魔糖,就变成了我的精灵,只要听到我的琴声,魔糖就会在你们的身体里滚动起来。听到低音时,魔糖就滚到了你们的脚上。听到高音时,魔糖就滚到了你们的手上。听到中音时,魔糖就会滚到你的全身。听到‘叮’一声魔糖就停了下来。我的精灵,我要开始弹琴了!”
  (4)“魔糖、魔糖,滚起来,精灵、精灵,变变变!”
  (5)教师弹奏高音、低音和中音,幼儿按照不同的音高创编动作。
  2、音乐欣赏《钟表店》
  (1)“可是,有一天,魔法师和精灵们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来听听音乐。”
  (2)完整地欣赏音乐,提问:你觉得他们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音乐,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4)“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音乐,然后告诉我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一样吗?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的表现手段,感知音乐的性质(前面很欢快,有点快;中间的音乐很像在跳舞,有点慢;后面和前面是一样的。)
  (5)分段欣赏
  l 第一乐段
  A、 小精灵们趁魔法师不在家,偷偷地溜了出去,每一个小精灵走路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B、 听第一乐段幼儿做动作。老师及时评价有创造性的并符合节奏的幼儿的动作。
  l 第二乐段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32篇、大班音乐活动两只乌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并大胆演唱。
  2.喜欢创编歌词活动,体验创编的乐趣。
  3.感受、表现温暖的友情。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四幅。若干呼啦圈(做乌龟壳)。勾线笔、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回忆歌曲。导入创编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熟悉的歌曲.猜猜它的歌名叫什么?乌龟妈妈和它的宝宝在做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玩两只乌龟的游戏。
  (幼儿在熟悉的音乐旋律及教师生动丰富的肢体动作带动下,再次感受音乐,并能随着音乐再现不同母爱的表达方式.或抱一抱,或亲一亲……积极地予以情感回应。)
  师:我们小朋友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妈妈的爱。而且需要朋友之间的友爱。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和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什么呢?
  幼:我会和好朋友一起眺舞、一起去打篮球、一起分享食品、一起看图书、一起玩玩具……
  (设问式的情感交流,目的明确,引发幼儿情感共鸣,将亲情迁移到友情,过渡自然。)
  师:相同的旋律换上新词就是一首新歌,今天我们把《两只乌龟》改编成新歌《两个好朋友》,把你和好朋友一起做的开心的事情编唱到新歌里。
  2.编歌词
  幼儿根据旋律画出自己创编的歌词。
  教师巡视并指导:了解幼儿绘画内容;帮助幼儿按节奏(xx xxIx一)规范、整理歌词。
  (由于口头创编容易忘记歌词,所以让幼儿尝试用画歌词的方式记录创编的部分歌词。在音乐旋律伴奏的引领下。每位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相处的生活情景,思维活跃,创编出不同的歌词,如,我们一起来把舞儿跳、我们一起去看故事书、我们一起分享水果吃、我们一起去爬九峰山……幼儿边唱边画,获得了创编歌词的好方法。)
  3.集体演唱  看图完整演唱幼儿创编的歌词。
  附:创编歌曲:两个好朋友(原曲调为D调.幼儿适宜曲调为C调)
  4.幼儿找朋友共同表演歌曲内容。
  (幼儿结合图文、绘画及其节奏的暗示。自主学习改编歌词。在宽松、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幼儿越编越自信.越编内容越多,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大胆创造并体验成功与快乐的机会。孩子们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表演,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同伴间的相亲相爱,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亲爱的,Xxx(好朋友),我们一起)a(Xx I X―) 
  亲爱的,Xxx(好朋友),我们一起)。(XX l X― ) 
  亲爱的,xxX(好朋友),我们一起)。(Xx I X― }
  亲爱的,xxx(好朋友),我们一起)。(xx I x― )
  我和你慢慢慢慢地追随,来到了幼JL园做游戏。
  大家一起玩,小手拉小手,我们一起游戏真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33篇、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大狮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听力有时真让人感到惊讶,平时听到录音机里放的音乐,大伙儿都会自言自语的相互讨论说:“这个是XX乐器的声音”“这个声音像XX”等等,偶尔也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节奏感相当不错。传统的节奏活动,多是教师根据既有的节奏谱,准备相应的乐器,教孩子打节奏,为此,我设计这节课,把这些活动都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探索,找出适合各种小动物的伴奏乐器,教师灵活,有效的引导来提高幼儿的演奏技巧,让孩子们再次享受到节奏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对乐器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风格,激发幼儿配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选择适当的乐器为动物伴奏。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和大狮子》
  2、乐器:双响筒、小铃、圆舞板、沙球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听双响筒节奏带幼儿进活动室
  师:“让我们踩着乐器的节奏出发吧。”(幼儿坐到位置上)“刚才老师用了什么乐器?”“以前你们还见过那些乐器?”
  2、玩听声音猜乐器的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听声音猜乐器的游戏,好吗?”
  “听,这是什么?”(幼儿想象)
  3、复习《欢迎曲》
  (1)这些乐器你们都会玩吗?
  (2)幼儿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乐器。
  (3)师生齐奏《欢迎曲》

  二、基本部分
  1、看动画片,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你们演奏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看动画片。”
  (1)播发课件《小老鼠和大狮子》幼儿边观看,教师边提问:
  师:“看,这是哪儿?(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谁?(马、鸟)”
  “还有谁?(大狮子)
  “它怎么走路的?谁来学一学”。
  “看,它在干什么?”(大吼)请一位幼儿学一学。
  “这么可怕的狮子,小动物听了会怎样?”
  (幼儿猜测)“都吓跑了。”
  (2)继续看课件,提问;“狮子会一直这样神气吗?
  “它怎么了”(被网网住了)
  “小动物会来救它吗?(幼儿猜测)”哦,一群勇敢的小老鼠跑来救它的,它们怎么救的?(把网咬破了)
  2、根据小动物特点选乐器
  (1)听故事录音
  师:“老师把这个动画片编成了故事,想听吗?
  (2)为小动物选乐器
  师:“小动物想请你们为它们配乐呢!
  你们愿意吗?
  大狮子用鼓和钹来演奏
  小鸟用小铃来演奏
  小马用双响筒来演奏
  小鸭用圆舞板来演奏
  小老鼠用沙球来演奏
  (3)看大屏幕一起练习演奏
  大狮子(鼓)XXXX
  (钹)XXXX
  小鸟(小铃)X
  小马(双响筒)XX X XX X
  小鸭(圆舞板)X X X X
  小老鼠(沙球)XXXX XXXX
  (4)听故事为小动物配乐
  幼儿演奏,教师指挥
  3、请几名幼儿表演小动物,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演奏完毕,评选最佳小演员和最佳小乐手。

  三、结束部分
  师:“这节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听听小动物要对我们说什么? 放录音。
  师:“老师也希望你们好好学本领,成为真正的演员或演奏家,好吗?我们跟小动物再见吧!”
  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第34篇、大班音乐活动小鸟爱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伴奏,感受乐曲的结构、性质及乐曲所蕴藏的内涵。
  2.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激发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3.培养幼儿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一台、乐曲磁带几盒、画有“小鸟爱妈妈”幻灯片若干幅、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根据不同音乐,尝试创编短小的问候曲,激发幼儿对尝试活动的兴趣。
  师: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树林里,这儿有好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听,谁在向我们问好!(鼓励幼儿多编几句)
  例:出示小鸟头饰,放鸟儿叫录音,幼儿唱歌。
  (歌词:我听见鸟儿在喳喳叫大家好!)

  二、欣赏音乐《小鸟爱妈妈》
  师:小树林是鸟儿们的家,鸟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养育小鸟,小鸟也像小朋友们一样很爱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说的就是小鸟爱妈妈的事。
  1.幼儿完整听乐曲,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引导幼儿尝试语言或动作,描述听了音乐后的初步感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可以随音乐自己编动作,注意听完后告诉老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小鸟和它的妈妈好像在干什么?
  2.结合观看幻灯,再一次欣赏乐曲。
  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以及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启发幼儿说出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感觉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欢快活泼,好像看到了小鸟和鸟妈妈在小树林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
  小结:这段音乐平稳、低沉,讲的是鸟妈妈病了,小鸟细心照料、关心妈妈。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了后有什么感觉,我们用动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优美抒情,鸟妈妈恢复了健康,带着小鸟在树林里又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请大家为乐曲编几个动作,每段音乐编一个动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鸟儿们在小树林里快乐地生活着;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鸟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虫子喂妈妈;第三段一小节音乐做一个鸟儿飞落动作,表示鸟妈妈恢复了健康。
  (2)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现在我们要用打击乐器为这首乐曲伴奏了,想一想每一段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最合适。

  三、第四个尝试活动,即兴舞蹈《小鸟爱妈妈》
  师:小鸟多爱妈妈呀,我们小朋友也像小鸟一样爱妈妈,我们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您歇会儿吧!
  请大家跟着音乐把自己会做的事表演出来。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35篇、大班音乐活动多快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在歌曲间奏处做快乐的动作。
  2、能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有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蝴蝶飞、小朋友做游戏的多媒体动画。

  活动过程:
  一:体验快乐
  1、谈话:说说自己快乐的事。
  2、做做快乐的动作,唱唱快乐的歌,感知间奏处的节奏和旋律。
  (3 3  1 | * *  * | 3 3  2 | * *  * | 2  3 | 1 — | * *  * |  )           
  多快乐(拍手 )多快  乐        多  快   乐
          跺脚
          晃手等
  3、练声:
  (3 3  1 | * *  * | 3 3  2 | * *  * | 2  3 | 1 — | * *  * |     )

  二:感受歌曲
  1、听赏感受旋律:让幼儿听听、说说什么地方是“多快乐”,允许幼儿唱出来。
  2、让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唱唱做做,进一步感受旋律。
  3、出示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歌曲旋律表演,老师个别询问幼儿表演的是谁?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2遍,请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做动作。
  2、提醒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并在“多快乐”的地方用动作表示出来。
  3、幼儿扮演角色边表演边歌唱。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36篇、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波斯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表达的一种最为直接、能最快让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响范围已逐步由年轻人向幼儿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别是一些节奏欢快、曲调变化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青睐,在孩子的生活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俨然一位超级小“泛丝”,对很多歌曲达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自从SHE的歌曲“波斯猫”在街头巷尾唱响以后,经常在幼儿园的孩子口中能听到她们的“童声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众人和,气势雄壮之极,尽管他们对其中歌词的意义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对乐曲的曲调和节奏却可以丝毫不差的进行演绎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智能教学CD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乐曲,乐曲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极其相似的乐曲,更是让我激动,于是,一个流行音乐与古典交响乐的融合点所触发的教学思路,在我脑海中渐渐形成了。

  活动目标:
  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内容,感知乐句力度的强弱变换以及曲式风格的不同。
  2、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对自己进行简单装扮,以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感受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独立与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情景剧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波斯集市”剪辑、有关背景图4幅、化装脸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小老鼠,问:1、小朋友看,这是谁?(幼儿回答后,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长得什么样子?(启发幼儿说出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BR><P></P>3、听说,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来逛逛,瞧,他们来了。听,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时出示图谱,老师有节奏地进行儿歌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朗诵儿歌的声音由轻到响。)
  (自评:从浅显易懂的儿歌节奏和图谱中,自然地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特点,幼儿有感性经验,容易理解和感知。)

  二、分段欣赏并表演:
  (一)、欣赏表现第一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在唱什么?
  2、小老鼠唱的歌前后声音有什么变化啊?(先轻后响,表现老鼠越走越近,越来越大的样子,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和声音表现这种变化。)
  3、小老鼠今天出来干吗?这段音乐中,你能感觉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非常欢快)
  (自评:音乐中的弱——强渐变的过渡通过儿歌的声音渐变表现了出来,结合幼儿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幼儿容易感知距离远近、声音强弱和身体大小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幼儿的身体和有节奏的语言的帮助,可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力。)

  (二)、欣赏表现第二段音乐。
  1、正在小老鼠高兴地寻找食物的时候,谁出现了?(欣赏曲二波斯猫)
  2、请有兴趣的幼儿进行歌曲演唱。
  3、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只波斯猫会怎样唱呢?(引导幼儿创编波斯猫歌词,同时加上体态律动进行练习,感知、表现波斯猫沉稳、机智的形象,注意和音乐节奏的匹配。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和幼儿探讨,一起对创编的内容用简单的图谱记录。)
  (自评:孩子们对“波斯猫”的音乐已经耳熟能详,特别是对后半段的音乐特别感兴趣,基于幼儿这样的特点,选用波斯集市中的一段类似风格的音乐,作为波斯猫出场的音乐,一方面幼儿容易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也为幼儿创编歌曲打下了基础,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同时潜在地让幼儿领略了交响乐和流行音乐风格的不同。这个环节中幼儿对歌词的创编是个难点,教师对创编出的歌词的简单而有趣的记录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创编的乐趣。)

  (三)、欣赏表现第三段音乐。
  1、波斯猫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讨论回答)
  2、看见波斯猫睡着了,谁最开心了?他们会怎么做?(幼儿创编并即兴绘画图谱,表现小老鼠偷东西和左右观察的情景,用身体动作表现。)
  3、突然,波斯猫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小老鼠看到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幼儿讨论并表演。提示幼儿根据音乐的渐弱变化,从动作神态中表现出小老鼠对波斯猫的偷偷接近想试探他,蹑手蹑脚的情形)
  (自评:这段音乐的情节性、曲折性较强,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的转折与强弱渐变,加上故事化的情节,幼儿的情绪始终都沉浸在猫和老鼠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兴趣的提升激发了幼儿进一步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帮助了幼儿以最贴切的动作表现音乐的特征。这个部分是对上两个环节的提升,从教师示范的图谱,到幼儿和教师共同制作图谱,到现在的幼儿独立制作图谱,幼儿的能力也在活动的过程中渐渐提高。)

  (四)、表现最后一记结束强音。
  延续前一段游戏情境,突然播放强音部分,波斯猫表现抓住小老鼠的情节,让幼儿讨论,如何才能不被波斯猫抓住?

  (五)、连贯表演。
  1、幼儿整体表演:(1)、集体共同表演。(2)、分角色表演。
  2、要求幼儿能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简单装扮自己,进行汇报演出。(提示:注意脸彩棒和平时使用的油画棒的区别,不能将油画棒的颜色直接涂抹于脸上)
  (自评:这是活动的高潮,以往的音乐活动表演,幼儿通常都戴上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头饰进行表演,这次的活动参考了某些“嘉年华”庆祝活动中的装扮手法,让幼儿通过自己和同伴合作在脸上进行自由绘画装扮,表现出两个角色的不同特征,幼儿这时的情绪既新鲜又激动,加上装扮后的戏剧性的脸谱效果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从而也丰富了幼儿对音乐的多通道的感知表现能力,激发了幼儿今后进一步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1、在表演区提供更加丰富的废旧装饰材料,如:旧报纸、碎布、小铃铛等,让幼儿在表演区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进一步的装饰,并表演。
  2、尝试借助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节。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第37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精灵与魔术师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园的形体教学已在实践、摸索中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如何打破传统,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乐意参加形体活动,是我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所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还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于是我设计了大班形体活动《小精灵与魔术师》,旨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敢于大胆尝试,乐意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动作。
  2、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创造,乐意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
  场地布置:活动室挂有人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有艺术的氛围。
  音乐:《挪威舞曲》。
  教学具:两人一份能扭动自制人的模型、魔术棒一根、幼儿装饰自己的各种服装、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利用故事导入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初步进行想象、创编。
  1、老师头戴魔术帽、手持魔术棒走进活动室。
  师:大家好!我是魔术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一起来听听!
  2、幼儿听音乐后请几位小朋友讲一讲。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
  3、这段音乐还有一个故事呢!从前有一个魔术师,本领非常大,他可得意了。他有一个魔盒,里面有许多小精灵。一天,魔术师睡着了,小精灵们就从魔盒中逃出来,尽情的听音乐跳舞。魔术师醒来后生气极了,瞪大眼睛说:“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个不会动的舞蹈雕塑!”“变!”魔术师挥动他的魔术棒,小精灵就变成了神态各异的雕塑。
  让我们带着这个故事再来欣赏这首曲子,听听它可以分几段?
  4、幼儿第二次感受音乐。
  1)这首曲子有几段?
  2)第一段音乐讲了谁?他会干什么?他会做那些动作?(幼儿互相讨论后个别表演,大家一起学学。)这是小精灵在哪里?会怎么做?
  3)第二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谁上场了?你们也来高兴地跳跳舞!
  4)这是魔术师醒来了,他说了什么?小精灵会变出哪些造型动作呢?(幼儿自编,老师从形体的角度来对幼儿的动作进行简单评价,提醒幼儿除了上肢和下肢可以变换动作以外,身体的哪些部位都可以动起来?)

  (二)、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要求大胆尝试想象、创编优美造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听音乐游戏,小精灵在第三段音乐开始前摆出一个造型动作,直至音乐结束。
  2、利用人体模型小玩具帮助小精灵在第三段音乐的表演过程中能随魔术棒变换多个造型动作。
  1)师:我越玩越开心,我的魔术棒也兴奋极了,不停的跳动。变!变!变!刚才大家只变了一个动作,现在该怎么办?
  2)我今天还带了许多小玩具呢!他们也是变形高手,今天你们可以和他一起做个游戏!你找一个好朋友,两人一起先给小玩具摆个造型,固定好后你们学学它的动作,学会了,在给他摆个造型,看看哪对好朋友摆的姿势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万别讲自己设计的动作忘了!我们要把设计的动作编入游戏呢!
  3)幼儿自主操作,老师巡回辅导。
  引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设计,如:腰、臀、胯、头等等
  4)请一组幼儿上来展示自己设计的动作。(教师可从身体姿态、造型不同高度、动作连贯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评价!)
  5)随音乐游戏一次。
  3、引导小精灵能根据魔术棒挥动的走势来变换造型的高度。
  1)我的魔术棒也开始跳舞了,变!变!变!变!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聪明的小精灵,你该怎么办?
  2)不随音乐先试试。
  3)根据要求再游戏一次。
  4、请一幼儿做魔术师,再游戏一次。
  我有些累了,谁愿意来做魔术师来带领大家游戏?大家可要听从魔术师的指挥!

  (三)、小精灵要参加音乐会,打扮自己进行游戏。
  1、和你们在一起游戏真开心,我都快忘记时间了,我今天还要参加一个音乐会呢!你们想去吗?快!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
  2、幼儿自由打扮
  3、我们最后再玩一次游戏,相信在音乐会上我们会有出色表现!

  教学反思:
  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我的主打比较强,没有放手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思考讨论尝试,在引导幼儿音乐欣赏上面还没有达到目的,在分析音乐上让幼儿去说,去做,不一定一直是我带着幼儿说,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第38篇、大班音乐活动调皮的鞋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活动设计既要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设计本节活动时,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的情况,提前通过讲《米格爷爷的鞋匠铺》这个故事做铺垫,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希望孩子在愉悦的音乐活动进行中,感受美妙的乐曲,熏陶、感染内心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开心、紧张的情绪,并尝试表现。   
  2.能随音乐旋律创编不同动作造型。   
  3.乐于参与音乐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音乐中开心、紧张的情绪,并尝试表现。   
  活动难点:能随音乐旋律创编不同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1. 音乐(闲聊波尔卡音乐)、故事《米格爷爷的鞋匠铺》   
  2. 图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米格爷爷的鞋匠铺》   
  师:老师要给小朋友听一段好听的音乐,这个音乐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里还藏着一个秘密呢。呆会请你一边听着故事一边找一找这个故事里面有什么小秘密好不好!   
  师:在城市的小巷子里有一家米格爷爷的鞋匠铺,里面住着做鞋子的米格老爷爷和他可爱的鞋宝贝们,米格老爷爷的手艺很好,所以附近的人都喜欢到他那里去做鞋子,他那里有专门为高贵的小姐准备的黑美人鞋,还有为可爱的小男孩准备的小叮当鞋,还有许多许多你想象不到的漂亮的可爱的鞋子那里都有。鞋匠铺子里有个秘密,那就是每天晚上到12点钟米格老爷爷睡觉的时候,小鞋子会从鞋柜里面跑出来,一起唱歌跳舞,可开心了。
  师:刚才我请小朋友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找藏在故事里秘密,谁找到了?   
  幼:(老爷爷睡着的时候,小鞋子会跑出来跳舞。)   
  师:今天小鞋子们又跑出来玩游戏了,想知道玩的是什么游戏吗?(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   

  二、通过简单地动作引导幼儿理解音乐。   
  1.听音乐教师用手示范动作(第一遍)提醒:第一只小鞋子出来了,xx造型。第二只小鞋子出来了,跟着做一个一模一样的造型。   
  提问:我的小鞋子是一起出来跳舞的吗?   
  2.幼儿随音乐和老师一起用手跳舞。   
  提问:刚才在这段音乐里小鞋子出来时是什么心情?(开心、高兴)那你来做一做开心高兴什么样子呀?当它们听到有动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紧张、害怕)请小朋友做做害怕紧张的表情。那这次我们玩的时候要把开心、紧张两种情绪都表现出来,好不好?   
  3.第三遍(站立)
  师:这次我们用我们的肩膀做小鞋柜(提醒幼儿:仔细听第二只小鞋子出来时的音乐)。   
  提问:   
  (1)第二只小鞋子出来时的音乐和第一只小鞋子出来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2)刚在我们游戏时所说的造型是什么?(固定)谁到前面来做一个。幼儿示范后,问:你做的是什么造型?       
  (3)鼓励幼儿集体做不同的造型(并请几位示范)   
  游戏“快乐五连拍”   

  三、幼儿和老师合作表演。(幼儿第一只鞋子,老师第二只鞋子)游戏前提出要求:第一只鞋子先出来做造型。第二只鞋子后出来做一模一样的动作。这次椅子坐鞋柜。  
 
  四、请部分幼儿游戏。(椅子是鞋柜)   
  再次提出游戏的要求:   
  1.坐前面的是第一只,站在后面的是第二只要看前面鞋子的动作。   
  2.仔细听音乐,听清自己出场的音乐。   
  3.第一只鞋子要摆与别人不同的优美造型。   
  4.出来游戏时要注意听,听到老爷爷咳嗽的要紧张悄悄回鞋柜。  
 
  五、幼儿集体游戏。(要求同上)   
  1.请全体幼儿两人一组共同游戏。   
  2.老师扮演米格爷爷,幼儿再次游戏。(最后一遍米格老爷爷:怎么这么吵呀,我刚才明明听到跳舞的音乐,我的小鞋子们出来过没有?)   

  活动延伸:   
  可分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音乐是一首诙谐、有趣并带有韵律感的一首乐曲。在整个活动中,孩子都很配合被活动吸引。   
  激发幼儿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表演,他们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用我的表情和情绪去带动幼儿。因此,在活动开始阶段,通过故事《米格爷爷的鞋匠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一环节孩子们都表现的特别专注。本节活动的重点在摆造型的环节,我想通过三次不同的造型变换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摆出一些特别的造型。当幼儿已经较熟悉音乐节后,让幼儿自己听音乐做出“出来跳舞”和“跑回鞋柜”的动作,孩子们也许是因为不好意思,在摆造型时,有的孩子会模仿别人的造型,或者只摆出了简单重复的造型,在发生这种情况时如果我给出了一些适当的引导,或者我的肢体表现更加夸张点,我想孩子们也会更加大胆并富有创造力的表现出自己。在最后幼儿合作表演时,孩子们还是需要提醒知道什么时候出来,孩子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并不是很准确,在此之前如果我给出一些语言上的提示或许会更好。以上的问题是我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值得多加考虑的.   
  总之,整个活动比较顺利地结束了,在音乐的伴奏下体现了那种愉快、活跃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我和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通过这次的音乐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其实音乐活动并不是带孩子们听听音乐,做做动作那么肤浅,而是孩子在愉悦的音乐活动进行中,教育的影响一点一滴的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熏陶、感染内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体验活动的过程所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第39篇、大班音乐活动会跳舞的小雨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绘画活动中,熟悉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过程中,体验歌唱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图卡(雨点、彩虹、问号)
  2、幼儿绘画用的小纸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二个朋友,是谁呀?”(彩虹、雨滴)

  二、初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彩虹会唱歌(师唱,幼儿跟唱)
  2、雨滴会跳舞,它一个人跳舞有劲吗?(出示其他三种颜色的雨滴)它从天上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师边唱边指图,幼儿跟唱,最后一个绿色的雨滴变慢)
  3、老师还有许多图片(边跟琴唱边出示)
  4、谁知道小问号表示什么意思?(老师唱问的,幼儿唱滴答。)
  5、老师指图完整唱的和幼儿一起唱。
  6、老师下来听听看,不指图能唱吗?

  三、以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1、小雨点到底在哪里跳舞呢?
  2、请你用椅子下的纸和笔,把跳舞的地方画下来,老师唱完三遍要画好,每人画一个你喜欢的地方。
  3、张帖幼儿的画,引导幼儿一起看看、讲讲。
  4、选四张贴在问号后面,一起唱一遍。
  5、老师问,幼儿答(以唱的形式)
  6、请所有客人老师一起合作唱

  四、结束延伸
  师:“我们回去再把其他的也编到歌里去一起唱唱,好吗?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并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感受、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唱歌,都愿意大胆地唱、大胆地表现自己。

第40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脚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并学习用脚部动作加以表现。
  2、启发幼儿利用十六宫格相互合作,共同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3、让幼儿分享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脚印”的图片若干;十六宫格板五张。
  2、踢踏舞的录像;简易踢踏舞鞋若干双(与幼儿人数相等,可自制)
  3、激烈欢快的乐曲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你们想不想看?”(“想。”)“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师:“录像中的叔叔真厉害,他们用脚踩出的节奏好听吗?(“好听。”)那你们的小脚能不能踩出这么好听的节奏呢?(“能” ;“不能”)不管怎么样,今天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二、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成的节奏
  1、出示十六宫格板,教师摆节奏谱。(如:)
  师:“瞧,老师特地请来了这些“小脚印”帮忙,看看我是怎么摆的。”教师演示。
  2、引导幼儿讨论并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三种节奏。
  (1)教师引导幼儿对三种节奏逐个学习。
  师:“这么多的“小脚印”该怎么踩呢?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好吗?”( 即四分音符,踩一下;即八分音符,踩两下;空格即休止符,不踩)
  (2)教师带领幼儿边朗诵语音谱,边用脚踩相应的节奏。
  师:“真不错,那我们就看着这些“小脚印”一边念一边踏脚,好吗?”(嗒嗒  嗒嗒  嗒)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看图谱,边朗诵边踏脚。
  师:“真好听!要是来点音乐就更好了。加上音乐试试看,怎么样?”
  (4)幼儿看图谱随乐踏脚,教师用手指着图谱。
  师:“真棒!那我们站起来踩节奏,好吗?不过,有个要求,在踩节奏时能象录像里的叔叔一样就用脚踩出节奏,嘴巴不发出声音,在心里念节奏,能不能做到?”

  三、启发幼儿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1、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节奏,教师进行指导。
  师:“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脚印”和十六宫板,由你们自己来贴“脚印”,编节奏。几个人一起合作,看看哪一组编的节奏最好听。记住了,编好后,一组的几个小朋友要看着自己贴的“小脚印”,先来试着踩一踩节奏,好吗?”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较为协调又便于自己踩的节奏。
  2、请各组的幼儿展示自己新编的节奏谱,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随乐踩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将四组新编节奏连起来完整的练习一次。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各种脚印的探索,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让幼儿充分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从中培养愉快的情绪,喜爱音乐活动。发展孩子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41篇、大班音乐活动我和音乐一起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音乐的结构特点。
  2、体验用生活情境表现音乐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的准备
  2、活动材料准备(音乐、场地、黑板、图片、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顾生活中“煮面条”的情境,引发幼儿对面条不同姿态的联想。
  没下锅前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面条刚放入开水锅中会有什么变化?水沸腾翻滚时面条又在锅里做什么呢?关火后的面条呢?

  二、欣赏音乐,划分音乐段落。
  师:今天,我带来一首乐曲,面条要和它做游戏,我们先来仔细听,音乐可以分成几段?

  三、感知乐曲特点,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音乐。
  1、分段感知乐曲特点。
  2、结合煮面的过程找出适宜表现的段落。
  3、用手指动作感受并表现。
  4、用肢体动作大胆感受并表现。
  5、完整感受并表现。
  教师适时走近幼儿用语言、体态激励幼儿大胆表现,注意突出结束造型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现音乐。
  1、想象用厨房中的其他活动表现音乐。
  2、想象户外活动中可以如何表现音乐。

  五、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去寻找更多可以表现这个音乐的生活情境,结束活动。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应给予幼儿充分的生活经验准备。
  2、重点提示幼儿动作的个性化;活动前提好常规要求,活动中始终以情境贯穿。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迁移生活经验的能力,加之活泼好动的特点给予老师创作的灵感-----能否运用生活中真实情境的模仿、再现,来激发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热情呢?就这样,一次音乐与生活、实践与创造、充分感受与大胆表现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诞生了。这不仅仅使音乐变得生活化、情趣化,也使生活变得艺术化、生动化。
  因为活动目标的明确(①感知、表现乐曲结构 ②体验生活情境化得艺术乐趣),所以活动各环节衔接自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达到活动高潮,教师组织、指导的思路清晰,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起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都能使老师心中有数。活动中我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和表达,并努力启发幼儿结合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相应的生活动作来表现,老师的眼神、语言、动作和“摄影师”角色的参与大大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最终大家在轻松愉快中共度美好时光,共享音乐与生活的美妙。
  不足:活动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些,是否可以在熟练把握音乐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由幼儿自主想象生活场景并大胆表现呢?

第42篇、大班音乐活动映山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
  2、体验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3、鼓励幼儿创编适当的动作表现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对映山红有一定的了解。
  2、幼儿用书、映山红的图片、磁带、练习册。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引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提问:“你们看,这漫山遍野开的是什么花啊?这种花在什么季节开啊?”
  ——这种花的名字叫映山红,它们喜欢生长在山上,一到春天就可以看到漫山遍野映山红,非常好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歌就叫做《映山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
  ——结合幼儿用书,请幼儿听歌曲,边听边观察画面。教师引导幼儿将画面内容和歌词对应起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和深情期待的情感。
  ——提问:“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
  ——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深情期待的抒情的性质。
  4、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合适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一些柔和、舒展的动作,并能根据歌曲合拍地做出这些动作。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43篇、大班音乐活动落叶的节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及头饰若干,铃鼓1个,塑料圈8个。

  活动过程:
  1.请小朋友扮演小落叶,在场地中间自由地走动,可随意做些动作,同时嘴里可发出一些似风声的“呼呼”声。走一会儿后,老师开始敲铃鼓,幼儿的脚步要逐渐合上鼓声。老师的铃鼓声不断变化速度,要求幼儿的脚步要随着鼓声的变化而迅速改变。最后,鼓声渐慢,可解释成风渐渐地小了。幼儿回到座位上表示小落叶休息了。
  2.出现十六宫格,利用小落叶在格子中的自由摆放,让幼儿练习拍节奏。如图所示,横着拍或竖着拍节奏分别为:
把小落叶的位置变一变,又会出现新的节奏型。选一首乐曲或歌曲,请幼儿听音乐看十六宫格拍节奏。
  3.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十六宫格及一些小落叶。由幼儿自己商量、摆放,然后全体一起拍,形成多声部的节奏合奏。
  4.游戏:小落叶回家。
  玩法:8个塑料圈一字摆开,代表小落叶的家。请8名幼儿戴上小落叶的头饰扮小落叶。游戏开始,“小落 叶”们自由地在场地间玩耍,当听到信号(如鼓声)马上回家,即站在塑料圈中,每个圈最多站两个人,也可以空着。站好后,请其他小朋友有节奏地数落叶。如下图所示。换人后,游戏可重新开始。
  5.音乐游戏:数落叶。
  玩法:全体幼儿围成一圈,请一人站在圈里扮数落叶人。歌曲开始,全体幼儿有节奏地拍手,数落叶人每当唱到×片时,轻拍一位小朋友的肩,被拍的小朋友马上到圈中扮飞舞的小落叶自由动作。唱到最后一句结束时或老师的伴奏中间突然停顿时,数落叶人开始捉小落叶,被捉到的离开场地。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对落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步学会了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同时,教学应体现在生活化中,活动之后,要及时了解反馈孩子勇敢独立的变化情况,促进孩子勇敢,大胆品格的发展。

第44篇、大班音乐活动小海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质。  
  2、能较好地演唱附点音符。  
  3、在演唱歌曲中,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海军图像、《小海军》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师生问好,复习歌曲,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好,介绍了我们的客人老师,我还带来了一位叔叔你们看他是?(出示海军图片)   
  2、师:看来小朋友们都认识海军叔叔,你们想知道海军叔叔平日里主要做些什么吗?我们赶紧出发,老师带你们去参观海军基地吧!

  二、欣赏歌曲《小海军》
  1、师:小海军究竟会做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小海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师: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呢?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句?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种感觉呢?

  三、学说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歌词吧!比一比,谁的声音响亮、有力。   
  词: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不怕风,不怕浪,勇敢向前进,炮艇开的快,大炮瞄的准,敌人胆敢来侵犯,轰,轰,轰,打的他呀底海底沉。    第一遍:在座位上拍手说歌词。   
  第二遍:起立拍手说歌词。   
  第三遍: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歌词。

  四、学唱歌曲   
  1、师:小海军多勇敢呀,我们跟上音乐来唱一唱吧!(逐句教唱两遍)。   
  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唱这首歌曲,老师声音大一点,小朋友们声音小一点哦!(唱曲一遍)小朋友们再来一遍,这次你们要比老师唱的响亮哟!(唱曲一遍)   
  3、师:我们只有用坚定果断的声音,才能唱出小海军威武神气的样子,小朋友们再试一次吧(唱曲一遍)。   
  4、师:现在我们分成男孩子和女孩子两组来比一比,看看哪组小朋友唱的更像小海军(分组比赛唱)。

  五、动作表演,巩固唱曲。   
  “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我们边唱歌曲边学着小海军去海上巡逻吧!(正步走、端枪走唱曲)

  六、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请你们想想还有哪些动作能表现出小海军的勇敢和神气,下节课我们来学习表演小海军。
  (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抓住幼儿喜欢海军这一特点,激发幼儿情感,通过学歌曲将海军的形象植入了幼儿的心中。幼儿能够较主动的说出唱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歌曲的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给幼儿多一些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做好引导,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感受歌曲的优美。所以这次活动做到不足的地方,我在下次的音乐活动中会特别的注意,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问题。

第45篇、大班音乐活动造房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目前,江阴的新房子正一幢幢拔地而起,许多孩子家里都搬了漂亮的新家。那我们身边的这些房子究竟是怎样造出来的呢?参观过建筑工地后,孩子们感触很深。他们亲眼看到了工人在挖泥、搅拌水泥、打地基、砌砖、抹水泥等造房子的情形,对房子的建造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经常模仿建筑工人的动作和建筑工地上的声响,自己玩起了造房子的游戏。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游戏情节,特地制作了相匹配的音乐,和孩子共同生成了这个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表现造房子的情节。
  2、能大胆想象造房子的各种动作和房顶的造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幼儿参观过建筑工地,对房子的建造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回忆造房子的过程
  提问:小朋友,我们参观过建筑工地,那你们知道房子是怎么造出来的?
  2、听音乐感受旋律、节奏,并创编造房子的动作。
  提问:在这段造房子的音乐中,你听见了那些声音,好象看见建筑工人在干什么?(幼儿边说边创编挖泥、打地基、砌砖、抹水泥等动作)
  3、听音乐完整动作,并创编房顶造型。
  提问:刚才你造的是什么样的房子?你还想造怎样的房子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4、合作表演造房子。
  (1)、师生合作表演造房子。
  (2)、幼儿分组合作表演造房子。
  ( 幼儿讨论好房子的造型和抹水泥的人之后,再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要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大班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班幼儿兴趣入手。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本次活动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

第46篇、大班音乐活动可爱的太阳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用抒情愉悦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美好的情感。
  2.喜欢为歌曲创编新歌词,享受创编新歌词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教学准备:
  1.图片。
  2.已有观察秋景的经验。
  3.音乐《可爱的太阳》,钢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次我们去秋游,在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 走过水果摊位时,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二、学唱歌曲
  1.欣赏第一遍
  老师把看到的景色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
  你听到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出歌曲里面的相应歌词。
  2.原来太阳喜欢谁,就会送给它漂亮的颜色(出示图片)
  3.听老师来唱一遍
  你觉得你一句唱的最特别,一起练一练。
  4.我们也来唱一唱
  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5.分角色演唱歌曲,并提醒幼儿用抒情的愉悦的声音来唱

  三、创编歌词
  1.除了歌中唱的,太阳还会喜欢谁?送它什么颜色呢? 幼儿说到的,教师就在白纸上简笔记录下来
  2.再集体唱一唱
  3.请个别幼儿自己创编,并且尝试自己唱出来 创编4句为一组,集体完整的唱一遍
  4.给歌曲取一个好听的适合的名字,师幼集体讨论得出“太阳喜欢”。

  教学延伸:
  刚才是老师帮忙记录了小朋友创编的句子,接下来小朋友自己去座位旁用勾线笔在白纸上画下太阳喜欢谁,送它什么颜色。然后拿着图谱去唱给你的好朋友听。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课程中的一个艺术活动,我了解到孩子对各类蔬菜和水果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我把目标定位第一条是理解歌词,用抒情愉悦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美好的情感。第二条是喜欢为歌曲创编新歌词,享受创编新歌词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同时这第二条也是本次的重点,鼓励孩子在学唱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曲式,并大胆的进行创编新歌词,从个别幼儿创编集体演唱逐步提升到个别幼儿能独立用歌曲的旋律演唱新歌词。通过这有趣的编一编、唱一唱活动,加深孩子对水果和蔬菜的认识,喜欢上音乐活动。
  整个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主体,抓住孩子的兴趣点,顺畅的过渡每个环节,保证孩子轻松愉快的活动着,掩去了教授的痕迹。第一环节老师帮助他们回忆秋游的情节,孩子能很快说出那天的所见所闻,重点说了看到的许多水果和田野中的蔬菜,这环节是为下面第三环节自编歌词做好铺垫。第二环节在欣赏老师按见闻编的新歌,从而引起孩子的兴趣,自然而然的跟着老师一起学唱,在这不露痕迹的过程中孩子很快学会的新歌。
  第三环节考虑到中班孩子记忆能力的特点,我借用简笔画的形式,帮助孩子及时记录下创编的新歌词,这样相对降低了自编自唱的难度。孩子在想到新歌词后,尝试唱时,能够凭借图形帮助,直接演唱整首歌曲,而不需要一边唱一边回想自己刚才创编的歌词。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轻松体验到自己创编新歌的乐趣,在愉快的活动中把老师预设的重点自然掌握,减轻孩子学的压力。
  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后来在孩子都争抢着创编新歌词的高涨热情中结束本次活动,并顺畅的把孩子的热情延续到下面的延伸活动中。最后延伸活动中孩子能很快的画出自己想到的新歌词,高兴的轮流唱给老师听,主动去唱给好朋友听。

第47篇、大班音乐活动歌唱春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会唱歌。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通过自己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图谱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春天)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歌唱春天》。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回忆一下,听了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仔细听。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
  (1)幼儿听乐曲。
  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2)观看教师随音乐舞蹈一遍。
  师:刚刚老师把小朋友说的东西都编成了一些动作,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来猜一猜,这些动作可能是什么意思。
  2.学唱歌曲《歌唱春天》
  师:刚刚我们听了春天的曲子,也看了老师做的春天的动作,那下面老师来唱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歌唱春天》。
  (1)老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师:看来这首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有什么好办法能尽快学会?大家想想以前用过什么方法学唱歌的。
  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新的方法,看看是什么方法?
  (2)学习使用图谱记忆。
  师:看这张纸的最上面,写这什么字。(题目)这张纸从哪开始看呢?(从图一开始看,一在哪?在下面。)A.听老师唱,尝试用手指图,记忆歌词。
  师:下面听老师唱,请小朋友用手指,我唱第一句,你们就指第一个格子,唱最后一句,就要全部指完。好,我们来试一试。
  要边听,边看,边想,看看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一会可以提问。
  师:听完了,来,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有空白的地方)把空白格子的数字,报上来!(6.7.8.11.12)师:怎么多空白的地方,那空白的地方,我有没有唱?
  看看这张图片,空白的地方在哪里?(下面)师:还有什么问题吧?好,没问题了,我来问,第一个格子子什么意思?(嘿,啦啦啦)你怎么知道的?
  B.尝试将有关图片配到相应的空格中,边唱边讨论相应的摆放位置。
  师:小朋友都说了,6.7.8.11.12都在下面,那到底,哪张是6.那张是7呢?
  我们来听听看,到底哪张是6.那张7?
  师:仔细听,到底空格6中到底是什么,拿出小手。
  "我们大家一起来" 应该是哪一张?想想刚刚老师的动作。
  (小人人的,撕下来贴上去,贴在几的空格里,6)。
  师:那7应该贴什么?有的小朋友说的不一样,我们来听听,7到底是什么?
  (小手,好撕下来,贴在7格子中)又完成一张,还有几张(3张)师:8应该贴什么?我们再来听一听?(春天)又完成了一个。
  师:还有2张,11、12、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加把劲啊!
  是什么啊?(小人人,撕下来)哦,小人人贴好了,那接下是什么拉,春天。
  (注意;在要求幼儿仔细听辩思考的句子处,教师应放慢演唱速度,且吐字要清楚。)
  C、看图,练习演唱。
  师:好,我们现在,把你贴的歌谱拿好,检查一下你贴的对不对?
  自己拿着看,这首歌的名字叫《歌唱春天》。
  师:你们有没有看过,电视合唱团的表演啊,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什么啊?(歌谱)今天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做了歌谱,我们就来学学,合唱团唱歌的样子。
  3.教师总结:
  师:好,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歌的(乐谱)这张乐谱,给了我们什么帮助?帮我们记住了歌词!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48篇、大班音乐活动天鹅的故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两首不同情绪、风格的乐曲,在充分的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色彩、线条(美术)动作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中的形象。
  2、通过对两首曲子的欣赏,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对《天鹅》、《四小天鹅》这两首首曲子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在如今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而从我们孩子的年龄特征来看,应更多运用多媒体来为教学服务。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言:盛夏到了,深圳的荔枝丰收了,可是有许多害虫想吃荔枝。我们一起做啄木鸟去荔枝园吧!(随音乐做热身律动《啄木鸟》)

  二、进行部分
  1、啄木鸟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来听一首曲子,名字叫做《天鹅》(请幼儿完整欣赏)
  2、提问:你听完这首曲子感觉如何?    
  乐曲中的天鹅是什么样的天鹅?
  3、还有一首曲子也讲了天鹅的故事,名字叫做《四小天鹅舞曲》,大家听听与第一首曲子有什么不同?
  4、提问:你听完这首曲子感觉如何?    
  它们的心情怎样?  
  乐曲中的天鹅是什么样的天鹅?
  5、小结:这两首曲子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可恶的魔法师变成了天鹅,公主的心情非常忧伤。后来,她遇到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共同战胜了魔法师,公主又变回了人形,她的小天鹅朋友非常高兴,为她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6、听完这两首曲子,你觉得哪一首曲子是表现公主变成天鹅后忧伤的孤独心情?为什么?哪一首是表现公主变回人形后,她的小天鹅朋友跳起了快乐的舞蹈?为什么?
  7、小结:我听的第一段音乐比较舒缓,表现了公主忧郁,伤心的心情。而第二段音乐通过欢快、比较跳跃的节奏和情绪表现了活泼可爱的四小天鹅为公主跳舞的情景,表现了公主快乐、高兴的心情。
  8、让我们看动画片中是怎样表现乐曲中所讲述的故事吧!
  9、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美不美?如果我们自己来设计画面,你喜欢用什么颜色来表现乐曲中天鹅的不同心情呢?
  10、启发幼儿用冷色和暖色表现天鹅的忧伤和快乐
  快乐用什么颜色表现?   
  忧伤用什么颜色表现?
  11、老师也用线条图形来表现了这首乐曲,请小朋友用你自己的手部动作随着我的图形谱来表现乐曲吧!
  12、我们一起用动作随着图形谱来表现这两首乐曲吧!(示意幼儿站起来做)
  13、刚才,我们用简单的手臂动作表现了两首不同的乐曲,现在我们把自己当作一只天鹅,用完美的动作去表现天鹅的不同心情。
  14、现在我们随着第一首舒缓忧伤的曲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天鹅的难过吧!
  (评价:我们要随着旋律非常柔美的表现)
  15、我们随着第二首欢快的曲子用身体动作表现天鹅们的快乐吧!
  (评价:提醒幼儿单独完成,做的好的可以示范,共同分享,建议幼儿可分角色表演。)

  三、结束部分
  与幼儿共同讨论,怎样表现忧伤和快乐的天鹅。(忧伤——男孩做湖水,女孩表现天鹅的动作;快乐——女孩拍手,拍腿,男孩四人一组跳。)带上天鹅的翅膀,刚才我们合作表演了天鹅的故事,你们都表演的很棒,那你们喜欢做快乐的天鹅还是忧伤的天鹅呢?那么我们随着快乐的乐曲飞到快乐的地方去吧!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49篇、大班音乐活动兔子音乐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一个。
  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
  3、事先请一幼儿扮兔姐姐。  
 
  活动过程:   
  1、幼儿坐成半圆形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从跳舞毯那里带来一首音乐,你们想听吗?(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欣赏音乐,并自由做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师:“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是一段非常活泼、热情的音乐,听了让人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想跳舞。”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   
  师:“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音乐说了一个故事—木偶兔子开音乐会的故事。夜幕降临的时候,森林里一片安静,木偶兔子们聚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当有魔力的音乐传来,奇迹出现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动起来,跳起了快乐的兔子舞。”   
  师:“让我们一起变成木偶兔子,起来跳舞吧。”“木偶兔子变变变—幼儿做木偶兔造型。   
  幼儿创编木偶兔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木偶兔子舞。   
  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   
  师:“刚才XX小朋友的动作特别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XX小朋友跳舞时笑得特别甜。”幼儿跟着学。   
  师:“让我们有精神地、快乐地再来一次。”幼儿随音乐再表演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   
  师:“学会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参加兔子音乐会,让我们好好想想办法。”(兔姐姐跳上)   
  师:“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们。”   
  师:“兔姐姐,你去那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呢!”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会学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   
  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地跳,瞧这样。”示范:   
  前 后 前前前; 1 2 3 4。    (跳 跳 跳跳跳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手)   
  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   
  兔姐姐:“木偶兔子们跳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   
  前 后 前前前, 蹦嚓 蹦嚓 蹦嚓 蹦嚓。   
  (跳 跳 跳跳跳, 踢腿 踢腿 踢腿 踢腿)   
  “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BYE—BYE。”(兔姐姐下)   
  教师讲解师范动作难点:伸出腿,勾脚尖,另一条腿曲膝。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4、组合兔子跳和蹦两个基本动作。   
  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   
  师:“瞧,这里就是开音乐晚会的大草地。咦?怎么没人?”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亲爱的兔子朋友们,你们来迟了,今天的舞会已经结束,请你们明晚七点钟准时来参加我们的兔子音乐会。BYEBYE—”   
  师:“今天我们练兔子舞迟到了,让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幼儿喝水休息。   
  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境的快乐。   
  兔姐姐上:“小兔子们快醒醒,我们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啦!让我们坐上动物快乐小列车,出发吧!呜—”   
  幼儿双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车状,蛇行韵律成圈状。   
  师:“终于来到目的地,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开始吧。”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幼儿推选出若干名小舞星,师为他们戴上花环,并祝贺他们。   

  活动延伸:   
  全体再表演一次韵律活动,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动静结合,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累……最重要的要给每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还要鼓励每位幼儿!通过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投入音乐,使教师与孩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音乐所带给的快乐。这样,课堂的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第50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木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模式排序的经验,学习并尝试自编木偶舞。
  2.用动作来表现木偶舞的特点,感受人身体的灵活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造型木偶12个,可摆成挥手、鞠躬、走路等造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几天你们都在区角玩小木偶玩具,有的还在学小木偶的动作,真有趣。你们知道吗,小木偶还会跳舞呢!我先来跳跳看,等会儿你们也可以来学一学。

  二、欣赏并感受木偶舞的特点
  1.教师表演木偶舞,幼儿欣赏。
  2.感受木偶舞的特点。
  师:小木偶的动作和我们人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
  幼:小木偶的动作是动一下,停一下,很硬的,速度很慢的;我们人的动作是灵活的,一个一个动作连贯着做,比较柔软;还可以有快有慢……

  三、学跳木偶舞,发现舞蹈动作排列次序的规律
  1.再次欣赏木偶舞,要求看清木偶舞中有几个动作,先后的排列次序是怎样的。
  2.幼儿边说看到的小木偶动作,边展示相应的造型木偶,并把几个造型木偶按动作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幼儿看着小木偶排列的造型动作,跟着音乐学跳木偶舞2~3遍。(教师提示幼儿动作要停顿、不连贯。)
  4.交流木偶舞整个过程的动作:挥手、走路、挥手、鞠躬,四个动作做完后又重复这个顺序再做,直到音乐结束。
  师:每一遍木偶舞的四个动作中,哪一个动作是相同的?
  5.跟音乐再学跳一遍,并用造型木偶将木偶舞中的动作再一次排列出来:挥手、走路、挥手、鞠躬,挥手、走路、挥手、鞠躬……
  6.根据排列的造型木偶,说说它们的动作,回忆舞蹈中动作的排列次序。
  师:看看这些动作的排列次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排的花片和图形片,与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幼:我们排的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花片,四个一组,可排成红、黄、红、绿,红色重复;我们排的圆、方、三角形的图形片,四个一组,可排成圆、方、圆、三角,圆形重复。(此处,可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出示如下的模式卡,进行对照。)

  四、尝试自编木偶舞
  1.变化木偶舞的动作次序。
  师:刚才我表演的木偶舞的动作次序是我编的,现在要把这三个动作排列的次序和方法变一变,编一个与刚才不一样的木偶舞。
  2.幼儿可自由结合,3~4人一组,尝试自编木偶舞。
  提供每组四个木偶,可商量着摆出不同的动作造型,将这些动作造型排一排次序,或增加一个需要重复的动作。
  尝试表演自编木偶舞,比较与教师编的木偶舞有何不同。
  3.交流自编的木偶舞,引导幼儿注意如何才能通过不同的动作排序,编出与别人不同的舞蹈。
  4.边听音乐边选择幼儿自编的一种木偶舞学跳,同时提醒幼儿跳舞时动作要像小木偶。

  五、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只用了挥手、走路、鞠躬三个动作编出了不同的木偶舞,以后可换别的动作再来变一变,编出不同的木偶舞。

  活动反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序列的多种思路来自编舞蹈,解决了过去只会单纯模仿学习,无从着手在原有的基础上尝试变化的问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实效,同时也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合性,反映了执教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整合教育思想。

第51篇、大班音乐活动面条、面条、煮煮煮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通过“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做件事主题活动延伸到活动区制作面条,并且学着妈妈煮面条的样子,幼儿对面条下锅前、中、后的各种状态进行了讨论,在这个音乐欣赏活动中,将三首名曲让幼儿进行分辨和感受,与煮面条的过程融合在一起,感知音乐的旋律、给幼儿带来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能理解音乐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生活中煮面条的经验;
  2、音乐盘、录音机、图片(没煮前的面条,放在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活动过程
  一、回忆表现的对象
  1、集体交流
  师: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儿?(引导幼儿说出硬梆梆,直楞楞的,脆脆的等词汇)
  面条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绕来绕去,面条粘在一起)
  面条煮好了,还要做什么呢?(加调料让面条更好吃,还要记住关火,对幼儿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们仔细地听,这些曲子表现得是什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倾听与想象
  1、第一遍:倾听与感受
  提问:这曲子好听吗?那你们觉得有几段?(三段)
  小朋友的耳朵真灵都听出来这首曲子有三段。
  第一段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呢(雄壮有力很有节奏)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慢、柔、舒缓)
  第三段有什么样的感觉?(越来越快,让人听了很兴奋、很激动)
  师小结:阮老师觉得这首曲子很像我在家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梆梆,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的。
  我们边听音乐边把它画下来吧。教师在三张白纸上进行三首曲子不同的线条描绘。幼儿可以跟着音乐用小手和教师一起进行描绘。
  2、第二遍:倾听与匹配
  阮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请你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应该放在这在3段中的哪一部分呢?
  3、第三遍:倾听与匹配------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并想象动作。
  (出示图片2:放在锅里的面条)提问:这一张呢是什么样的面条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出示图片1:没煮前的面条)提问;这一张是什么样的面条呢?(硬梆梆的直愣愣的,像没下锅的面条)应该放在哪儿呢?你觉得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
  (出示图片3:水沸后的面条)最后一张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这一段可以怎样表现呢?面条煮熟了,关火了,面条不会再动了,我们摆个造型吧。
  小朋友刚才想了好多的不同动作,我们来听音乐把动作连起来表现出来吧!
  强调幼儿可以合作
  4、感受音乐随音乐表现各段动作
  5、难点:幼儿感受音乐做身势(面条下锅的音乐)
  这时候面条下锅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集体表现,教师融入)。
  小朋友想了很多面条下锅的动作,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完整地来表演一次吧,记住一听到这个特别的声音面条就要下锅了。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第一遍游戏:
  (老师穿围裙拿勺子)我是厨师,在我要正式开始煮面条了,今天我准备了一口大锅,请面条们都站在锅的外面,听到了特别的声音时才能下锅。
  第二遍游戏:
  我要请个小朋友来当个厨师,其他小朋友都来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52篇、大班音乐活动爬大山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爬大山(大班) 设计思路: 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到八大处公园进行爬山比赛时,幼儿对越往上爬讲话时传出的声音越大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因为音乐活动就好象是催化剂,它能把幼儿丰富的感受、体验引发出来,也能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将音乐的神奇传递给孩子,并且同感、接纳幼儿的感受、心情,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的表现愿望得以充分的满足和提升。同时在《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要与幼儿的兴趣相适应,并在活动中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中山的连绵起伏。
  2、鼓励幼儿大胆使用乐器演奏表现音乐中山的连绵起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库企企音乐CD一张、音条乐器20块、音筒32根、黑板一块、白纸6张、水彩笔6支、画好的大山图一张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乘电梯”的游戏,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动作表现楼层的高低。(鼓励幼儿做与同伴不同的动作)。 {大家先每人做一个蹲着的动作,表现电梯在一楼时的状态,然后当教师说电梯“上行或下行,到几层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即兴用一个高一些或低一些的身体动作表现当时的楼层,同时引导幼儿欣赏其他同伴做出不同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在此过程中,主要引导幼儿感受身体在高、中、低不同的空间中所做出的不同动作
  2、在“库企企”的音乐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画好的“大山图”,同时引导幼儿回忆爬山时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肢体语言、乐器演奏)来表现山的连绵起伏。 {教师出示画好的“大山图”在“库企企”的音乐声中,引导幼儿回忆爬山时的情景,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爬山的音乐:如用身体动作的高低起伏变化、乐器演奏音高的变化;用身体动作(捻指、拍手、腿、跺脚、嗓音等)发出声音的强弱变化、乐器演奏(打击乐器、有音高乐器等)发出的声音强弱变化来表现音乐中山的连绵起伏。
  3、小组活动,各组设计一座“大山图”,并尝试根据自己组的想法表现本组的“大山图”(教师在此时给予幼儿适当适度的指导,鼓励各组尝试用与其他组不同的表现形式)。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组的想法,在白纸上设计一座大山图,并鼓励幼儿用2中的方法,尝试在音条乐器、音筒、打击乐器、歌曲、节奏儿歌等多种表现形式中共同合作表现山的连绵起伏。
  4、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并说一说各组设计好的地方和建议。
  5、 引导幼儿使用刚才自己组想出的表现方法,在“库企企”的音乐中来共同表现“大山图”。 {在库企企的音乐伴奏下,教师做指挥,引导各组幼儿进行多声部的合奏。如:教师用手势动作来指挥每组幼儿的表现与停止}
  
  活动反思:
  在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究中,我结合大班幼儿表现欲望、创编能力较强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注重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能“以情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幼儿,实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内容的选择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在爬山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大量的已有经验,因此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在与同伴的相互商讨与尝试的过程中,寻找与其他组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并在相互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53篇、大班音乐活动萝卜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节奏儿歌的韵律之美,尝试自编相应节奏动作及儿歌伴奏有趣、诙谐的特点,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学习自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击乐器若干。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学习自由创编节奏词。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出节奏儿歌。 
  故事:有一只兔子叫跳跳,它呀最爱吃萝卜了,中午到了跳跳该吃中饭了,它来到菜地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回到家打开水龙头,跳跳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洗干净了,就把萝卜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然后放在锅里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不一会儿,萝卜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二、请幼儿一起说儿歌,并配上自编的动作。 
  1、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 
  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 
  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 
  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2、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是“拔、洗、切、炒”最后大家一起说“吃萝卜”,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教师指挥幼儿练习2遍。 

  三、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 
  分成四组,每组按“拔、切、洗、炒”打节奏一次,最后一句“吃萝卜”一起打节奏。 

  四、自编儿歌节奏词。 
  1、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词? 
  2、自编节奏词如:
  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0| 
  蹦蹦床|蹦蹦床|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铃|敲小铃|敲敲|敲0|等 
  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快乐比拼活动:自编节奏词串联 
  3、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能得冠军。 
  请小朋友把自编的节奏词串联成句,如:
  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0| 
  背书包|背书包|背背|背0| 
  乘汽车|乘汽车|乘乘|乘0| 
  看谁编的多,就能夺得冠军。 

  五、活动延伸: 
  提供给幼儿一个新节奏, 请幼儿自己创编节奏词,下次再参加快乐大比拼。 
  1、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词? 
  2、自编节奏词如:
  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0|
  蹦蹦床|蹦蹦床|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铃|敲小铃|敲敲|敲0|等 
  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3、大比拼活动:自编节奏词串联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能得冠军。 
  请小朋友把自编的节奏词串联成句,如:
  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0| 
  背书包|背书包|背背|背0| 
  乘汽车|乘汽车|乘乘|乘0| 
  看谁编的多,就能夺得冠军。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54篇、大班音乐活动打击乐-库乞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仿编出X X | XX X|的节奏型。
  2、能创造性的使用身边的物品打出乐曲节奏。
  3、能与同伴合奏,体验节奏乐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用生活中的事情仿编节奏型。
  活动难点:找出生活中的乐器—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并按图谱演奏。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自制乐曲图谱一个、皮筋若干、各种常见的身边物品积木、橡皮泥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利用声势问好并做律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一)用声势向老师问好

  (二)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做律动
  教师引导幼儿扮小皮筋,随音乐做小皮筋的动作进行律动。

  二、感知“库乞乞”的节奏,体验节奏的特点。
  (一)借助故事情节,复习“库乞乞”的音乐
  1、 出示“库乞乞”乐曲的一段图谱,并用声势打出“库乞乞”的节奏:
  X X | XX X|
  提问:1、“你还能用这个节奏说说其它的事情吗?”
  重点指导幼儿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说出:洗 洗 |洗头 发;唱 唱 |唱支 歌等。       
  2、“你能用声势打出这个节奏吗?”
  重点指导幼儿用自己身体上的各个部位打出X X | XX X|节奏。
  3、出示整首库乞乞音乐的图谱,指导幼儿按意愿为图谱创编动作。
  重点指导幼儿贴动作图时对应好X。

  三、利用生活中的乐器指导幼儿按创编的图谱演奏
  (一)启发幼儿发现寻找生活中的乐器
  提问:“找一找活动室内哪些东西能打出声音做乐器?”(如:小椅子、橡皮泥等。)
  提醒小朋友在使用生活中乐器时力气要小,注意打出的声音要美。

  (二)指导幼儿按创编的图谱集体演奏
  重点指导小朋友合奏时注意听别人乐器的声音。

  活动延伸:
  1、音乐区:将图谱、乐器投放在音乐区,鼓励幼儿尝试用其它身边常见的器物及自己编出的图谱进行库乞乞的演奏
  2、操作区:指导幼儿尝试用沙子、豆子和饮料瓶制作沙锤。
  3、科学区:指导幼儿将玻璃瓶内装不同容积的水,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附:库乞乞图谱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X — | X — | X — | X —| X X | XX X | X X | XX X|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55篇、大班音乐活动采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律动《采茶》,加深幼儿对这一民间音乐的印象,并体验江南人民采茶时的喜悦心情;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2、 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3、 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
  4、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

  活动准备:
  磁带、茶叶。

  活动过程:
  1、 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引出新授。
  师: “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知道茶叶是什么季节采摘的吗?”;“现在是什么季节?;“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茶园采茶,你们想不想去呀?”
  2、教幼儿律动《采茶》的过程。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3、教幼儿律动要领。
  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
  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几片放进来,连采几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4、 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后,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动,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的兴趣。
  提示:让幼儿生动、活泼的表现动作,充分感受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

第56篇、大班音乐活动配乐《三打白骨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为动画片配背景音乐,了解影像中音乐的作用。
  2.初步尝试简单的乐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剪辑动画片《三打白骨精》片段(时间约五分钟,消音)。
  2.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三打白骨精》
  1.边看边讨论:片中的人物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告诉幼儿影片中每个主要角色即将出场或有事情发生时都会有一段独特的背景音乐,音乐可以使人们知道马上就有重要事情发生,并能增加视觉效果。

  二、将动画片分成四段讨论配乐
  1.第一段: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出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分析人物的不同特征)
  2.第二段:白骨精出现时应该是什么样的音乐?孙悟空与白骨精第一次打斗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3.第三段、第四段:第二次、第三次打斗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知道三次的打斗音乐应该一次比一次强烈)

  三、幼儿自行分成四组分别为四段动画片配乐
  1.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乐器来配乐。例如孙悟空与白骨精打斗时可以用架子鼓来烘托打斗气氛;唐僧念紧箍咒时可以配上碰铃刺耳的声音等等。
  2.各小组分别进行乐器合成练习。引导幼儿根据情节选择合适的乐器以及注意各乐器合成时的和谐。
  3.启发幼儿想象除了用乐器来配乐,还可以用什么来配乐?(例如自己的嗓音、教室中的器具等。)

  四、将动画片与配乐合成。
  第一次,让幼儿自己选出几位同伴对白,其他的进行配乐。第二次配乐时录音,制成配乐音带,让幼儿边欣赏动画片边听听自己的配乐,找出不和谐的地方,再进行第三次配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57篇、大班音乐活动草原小牧民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第58篇、大班音乐活动春天里的幸福拍手歌教案反思

   活动前言:
  春天到了,我们在幼儿园花园边上学习拍手歌,拍手歌在园内飘荡,美妙的歌声夹杂着欢声笑语,让这个春天如此动人。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到春天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了解春天到了,希望就此播种,希望会慢慢发芽,最终会收获果实。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练习分声部演奏打击乐曲,并体会演奏效果。
  2、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帮助幼儿了解苏北民歌的特点,感受其活泼、欢乐的情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歌曲《幸福拍手歌》;课件《芦苇》
  2、磁带、打击乐器、动作说明图;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幸福拍手歌》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三)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猫      X -  -  -∣X  -  -  -∣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们的小朋友格外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因为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我们在春天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对未来日子的信心,让我们一起肩并肩,手挽手,一起为未来的每一天努力。

第59篇、大班音乐活动聪明孩子笨老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活泼、跳跃的性质,能听辩出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2、能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3、享受游戏的快乐,学习有控制地按规则游戏。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图形乐谱、大灰狼头饰、CD带、课件背景图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进场。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森林里去玩,好吗?
  2、感受音乐的性质,引导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1)第一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活泼与跳跃。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2)第二次欣赏音乐,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活泼与跳跃。
  师:现在我们和小动物跳个舞吧,你们准备学什么小动物跳舞呀?
  (3)第三次欣赏音乐,幼儿尝试找音乐的强音。
  师:现在小动物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找出这段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第四次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的强音。
  师:我们听音乐拍腿,听到有重音的地方,就拍手。
  (5)出示图谱。
  师:刚才有小动物提醒我说,森林里很黑很黑,路也很难走,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所以它们特意送来了森林地图。
  (6)第五次欣赏音乐,看图谱找重音。
  师:小鸟给我地图时,还特意关照我,要小心路上有危险。那危险的地方在哪儿呢?小鸟告诉我们只要听音乐,就会发现哪里有危险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如果你听出来了,就拍手来告诉我。
  (7)第六次欣赏音乐,老师指挥集体练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地图上,有哪些地方有危险了吗?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怎样穿过森林,来到危险的地方,我们的嘴巴就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  
  (8)、第七次欣赏音乐,用造型表示音乐的强音。
  师:在我们正式到大森林之前,我们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进行演习。听到有危险的地方,我们就要停下来,摆一个你喜欢的造型,好吗?  
  3、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
  (1)介绍游戏的玩法。
  (2)第一次游戏。老师扮笨老狼,幼儿扮聪明孩子。
  (3)第二次游戏。提醒幼儿在重音处可以把自己变成树、石头等,但不能动。
  (4)第三次游戏。由幼儿自己扮演老狼开展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个游戏就叫《聪明孩子和笨老狼》。
  4、以游戏情景结束活动。 告诉幼儿已穿过黑森林,赶快回家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欣赏。我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因为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参与兴趣浓厚,幼儿能听音乐,按规则做游戏,体验游戏的趣味性。在活动中让幼儿听第一遍曲子是让幼儿感知曲子,利用《聪明孩子和笨老狼》这个吸引人的故事做铺垫,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在欣赏音乐时更加投入了。他们都认真地倾听着、感受着音乐,很快他们便找到了"笨老狼回头"的音乐(乐曲中的重音出现的地方)。

第60篇、大班音乐活动音乐火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创作能力和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在能唱、会跳、能欣赏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我班幼儿音乐素质发展水平和幼儿对创作节奏的浓厚兴趣,便生成此活动《音乐火车》,让幼儿尝试创作2/4拍的节奏型,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创编节奏型的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熟悉2/4节奏型,有一定音乐节奏感。   
  3、尝试创编2/4节奏型,发展幼儿创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经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掌握其时值。  
  物质准备:磁带《萤火虫》、《小火车》、录音机、小鸭头饰、一列带有音符的火车、和火车车厢一样大小的卡纸、记号笔。
  环境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卡纸和记号笔放置每个幼儿的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萤火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萤火虫》的乐曲,熟悉2/4节奏型。
  教师播放乐曲,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2/4节奏型的乐曲。
  2、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节奏型。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列长长的火车,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车厢上的《萤火虫》节奏型,请幼儿分析每节车厢上的音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相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合起来都唱2拍。
  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都是不一样的。
  3、出示小鸭的头饰,小鸭要上火车,引导幼儿用开口音“嘎”唱出车厢上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车厢,你们想上火车吗?激发幼儿创作2/4节奏型的欲望。
  5、提出要求:只创作一节车厢的节奏,可以用各种音符,但是它们合起来只有2拍。
  6、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7、创作完的幼儿轻声唱出节奏,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8、幼儿将作品接在车厢后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9、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三、结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自己创作了2/4节奏型的一节车厢,太棒了!想不想创编2/4节奏型的一列火车呢?那我们下次活动来试试吧!
  2、播放《小火车》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第61篇、大班音乐活动唐老鸭减肥记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艺术教育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它对人的情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幼儿来说,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必须以优秀作品的美和情去感染、熏陶幼儿,而憨厚、滑稽的唐老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之一,通过帮助唐老鸭减肥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
  教师以自己夸张、丰富的表情和情绪去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乐于表现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在创编韵律操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绘画、语言、表演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现出来,并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发扬,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体验、审美体验。教师为孩子们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陶冶作用,像和风细雨的滋润,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投入到亲自然、亲社会、完善自我的活动中去。充分体验到愉悦的情绪,感受到心灵的舒畅,真正使艺术教育成为心灵的体操,让幼儿在感受乐曲的过程中体验创编的快乐,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体验创编韵律操的快乐。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拍创编韵律操,用简单的图谱表征基本动作,学习合作表演。
  3、有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
  (1)《再试一次》音乐;板凳舞律动音乐
  (2)绘画图谱表及画笔
  2、知识经验:幼儿会做板凳舞律动;幼儿接触过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勾画图谱。

  活动过程:
  (一)、体验不同性质的音乐,选择适合做韵律操的音乐。
  1、幼儿和配教教师一起表演音乐律动,欢迎唐老鸭。
  2、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帮助唐老鸭选出适合做操的音乐。

  (二)通过语言、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编韵律操。
  1、欣赏感受音乐,初步体验音乐欢快的特征,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动作。
  2、幼儿将创编的动作画在图谱上。
  3、分组合作创编,每组整理一套韵律操动作进行表演。
  4、精选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一套完整的韵律操,集体表演。

  (三)、尝试配上器械表演韵律操。

  活动延伸: 
  1、 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 在表演区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装饰,并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本次活动讲了“唐老鸭减肥记”这样一个故事。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唐老鸭减肥前胖胖的样子,减肥时卖力地运动,减肥后变苗条了,摆出优美的动作这样几个环节。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第62篇、大班音乐活动我和星星打电话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络方式也多了起来,电话成了人们的主要联系方式,孩子们对电话也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和星星打电话》是一首充满着童趣而且很老的歌曲,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激发幼儿主动学唱歌曲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体验与同伴对唱的乐趣。
  2.能大胆的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3.完整演唱歌曲,并掌握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方法。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唱准附点音符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一)出示背景图,听音乐做律动。
  指导语:我们快和小星星们一起跳跳舞吧。

  (二)练声:《小星星你好》

  二、欣赏音乐。
  (一)完整欣赏音乐。
  指导语:有一个小朋友想了解小星星的秘密,于是他给小星星打了个电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
  打电话的时候心情非常高兴,所以在前面的4个小节唱的时候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二)欣赏动画。
  提问:歌曲里都唱了谁?歌曲里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情?
  小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我和星星打电话》。

  (三)教师清唱感受歌曲内容。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和小星星在电话里都说了些什么。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幼儿泛讲,教师用相应的歌词唱出。)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教给大家吧。

  三、学唱歌曲。
  (一)  出示图谱1,说歌词。
  指导语:我用小星星和小朋友的照片把这首歌曲的歌词呈现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图谱按节奏说歌词)

  (二)  学唱第一段。
  指导语:我们也和小星星打电话吧。(跟录音唱)

  (三)  理解附点音符。
  小附点前面的音是长长的,小附点后面的音是短短的。

  (四)  完整演唱第一段。
  指导语:因为小朋友在和小星星打电话的时候非常高兴,所以我们要露出美丽的笑容来唱歌,前面用跳跳的声音,后面用春风一样柔美的声音来唱。

  (五)  学唱第二段。
  指导语:小朋友问了小星星这么多问题,我们看小星星是怎么回答的。(图谱2)

  四、完整欣赏动画,幼儿跟唱。

  五、分角色演唱。

  六、情感激发。
  指导语:你还知道有关小星星的哪些秘密?(欣赏图片)

  活动反思:
  在音乐活动中,《我和星星打电话》这首歌曲有点长,在理解歌词环节中,幼儿对歌词掌握也有些不太好,所以在后来的唱中出现了重复的现象,这一点有些欠缺,我在活动中还应多注重考虑。我想在认识歌曲的时候,如果加入图谱,更进一步细化,以便小朋友们对歌词的理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63篇、大班音乐活动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跳双圈集体舞,能初步跟着音乐合拍地动作。
  2、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等简单动作。
  3、体验交换舞伴及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熊跳舞的录音带、有跳圆圈舞的经验、红、黄腕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一起来听一听。(1遍)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哪个动物?
  2、师讲述故事

  二、探索动作,完整练习
  1、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的动作
  T:谁会学小熊胆走路的样子?(个别—集体)
  T:两只小熊高兴地跳起了舞,谁来学学看,这个动作最好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个别—集体)
  2、听口令练习动作
  T:小熊小熊走走走,小熊小熊面对面------
  3、听钢琴伴奏表演(A+B)
  师带幼儿跳一遍,提问:什么时候要面对面? 再次表演一遍。

  三、学跳双圈舞
  1、站圆,听钢琴音乐跳两遍 请带红花的小朋友到中间面向圆心,向后转。
  请带黄花的小朋友找一个离你最近的红花朋友面对面站好。
  请红花、黄花面向圆站好。
  提问:两个朋友一起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交换舞伴
  伸出带腕花的手指现在的朋友,顺着腕花的方向指下一个朋友。
  里圈的朋友不动,外圈的朋友小跑步找到下一个朋友。
  听钢琴音乐练习两遍。
  3、集体舞的发展
  听录音机里的音乐表演两遍。
  交换里外圈,表演两遍。

  四、结束:
  T:今天我们学会了跳双圈舞,你和舞伴跳舞时开心吗?如是跳舞时眼睛你看着好朋友,你会感到更高兴。下次我们再来跳更多的集体舞蹈。
 
  活动反思:
  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幼儿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幼儿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第64篇、大班音乐活动起床歌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小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在“走近小学”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为孩子解除疑惑,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中包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即时纠正,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通过平日里的观察,发现班级里总是有几个小朋友经常会来园比较晚,在日常的谈话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很多都是因为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不来造成的。其他小朋友中也有晚上很晚也不肯睡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预设了本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习惯。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并尝试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谁?(出示小猫睡觉图片)它在干吗?奥,上课时间到了,让我们赶快把它叫起床,要不它会迟到的,
    2、师:哎,叫不醒,又要迟到了!看来这是一只爱睡懒觉的小花猫,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快快起床吗?——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用闹钟来叫自己起床。
  3、总结:你们想了那么多办法,有……,……都很好。我的办法是和XX的办法一样的,也是用小闹钟。那你们能告诉我闹钟叫别人起床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幼儿模仿学一学)(出示小闹钟的图片)这可是一个很特别的小闹钟,听!它在说话呢!(教师念儿歌)
  4、提问:它都说了些什么呀?(请小朋友说一说,其他小朋友学一学,巩固对歌词的认识)
    5、小闹钟真厉害,它还会用好听的歌声来叫小猫弟弟起床。想不想听一听?

  二、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一遍乐曲。(初步感知歌词)
  2、再次倾听一遍教师弹唱。(熟悉歌词,提问孩子,解决第一遍中没听清楚的乐句)
  3、集体学小闹钟唱歌(幼儿跟唱练习唱)
  (1)解决孩子还不太会的乐句,巩固练习。师:小朋友,还有哪个乐句不太会唱吗?
  师:学会小闹钟的起床歌,我们就可以一起唱给小猫听,催它快点起床上学去了。
  4、大闹钟唱歌。变换形式跟唱(玩游戏的形式:师生互相跟唱、男女跟唱)、
    由强至弱变换唱(猫妈妈说小猫在睡梦中,你们一下子就唱得很响亮会把猫宝宝吓坏的,如果你们能由轻到响、由弱到强地唱,小猫可能会很快醒来的)(幼儿唱两遍)

  三、轮唱歌曲
  1、大闹钟的歌声真好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猫现在起床了吗?(出示第3小猫睡觉的图片)还是没起床,真是个磨磨蹭蹭,贪睡的小猫,看来我们需要用两个闹钟来催催它了。
  2、两个闹钟可以怎样唱歌呢?(让幼儿讨论,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3、教师与个别幼儿示范。(通过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轮唱的真正含义)
  师:就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催它快一点是吗?这个办法好。谁先和我试试看?
  提问:我们是怎样唱的?有什么秘密吗?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65篇、大班音乐活动动物狂欢party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愿意并大胆地表现对音乐地感受。
  2、学会区分《动物狂欢party》乐曲中低沉的、优美的、跳跃的音乐。
  3、能运用打击乐器、身体动作等完整地表现音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 幼儿准备: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已了解常用打击乐器的声音特点。           
  (2) 教师准备:熟悉音乐,能充分理解作品《动物狂欢party》的内涵。
  2、物质材料准备:
  (1)乐曲磁带 、录音机。
  (2)各种动物的头饰、表演道具、打击乐器等。
  3、环境准备:
  大环境:《动物王国》主题墙饰。
  小环境:音乐区:设置各种动物的头饰、表演道具、打击乐器等。
  科学区:添置各种小动物、动物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幼儿兴趣
  1、以游戏的口吻导入:“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森林里正在举行狂欢party,动物王国邀请我们小朋友也去参加狂欢party!”
  2、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各种小动物来到“森林”。

  二、幼儿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动物狂欢party》,想像猜测音乐里有哪些动物? 
  2、讨论:刚才听到的有哪些小动物来了?
  3、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动物狂欢party》(第一段低沉的、第二段优美的、第三段跳跃的)。
  (1)你听到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还有谁来参加狂欢party?为什么你觉得这段音乐是表现这些动物的呢?
  (3)请你学学这些动物是怎样来的? 

  三、幼儿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出示打击乐器、各种动物头饰、道具扮演材料等。
  2、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材料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四、动物狂欢party
  请预先装扮成不同动物的幼儿和教师及参加活动的幼儿集体狂欢。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角投放更加丰富的操作材料,比方说,各种绘画工具,适合幼儿表演童话剧的音乐、道具等,让幼儿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互换角色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第66篇、大班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能轻柔、有表情的演唱。
  2、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3、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独特风格。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春天景色,观察柳枝风吹的动态,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2、根据歌曲设计图谱一幅。(也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谱)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教师: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你们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二、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图谱,边演示边完整清唱。
  ①教师:这张图谱可以帮助我们学唱歌,下面我来唱,你们看我唱到那儿了?
  ②教师演唱,提问幼儿。
  2、学唱歌曲。
  (1)教师指图演唱,让幼儿了解使用图谱的方法。教师:小朋友,这张图谱用美丽的画把歌词给画了出来,这谱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使我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每一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2)幼儿跟随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
  (3)教师提示:
  ①幼儿注意唱好三拍子的旋律。(强、弱、弱)
  ②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3、学唱衬词,练习二声部唱。
  (1)这次演唱请小朋友唱歌词,每两小节歌词的后两拍教师用“沙沙沙”衬词演唱,从第9小节开始至结束师幼合唱。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分组轮唱衬词(教师参与),练习二声部唱。
  4、教师可鼓励幼儿创编动作有表情地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在听听、唱唱、跳跳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在听听、说说、念念中反复感受诗意一般的歌曲内容;在哼哼、唱唱中学唱歌曲,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符合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目标,及“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指导精神,使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第67篇、大班音乐活动我们的田野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基本模式: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三、新授课          
  1、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6、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听唱想做(二)。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68篇、大班音乐活动请你和我跳个舞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请你和我跳个舞》是主题我自己中"身体真有用"小主题里的一个素材点,该歌曲歌词简单,旋律活泼,适合幼儿舞蹈。首次接触邀请舞,幼儿必定在合作上会有些困难,所以我把音乐稍做了剪接,留下了两段旋律重复、工整的乐曲以便幼儿进行舞蹈。活动中我给了幼儿充分的机会自己仿编动作,培养他们大胆表现的信心,另外也设计了合作跳舞的环节,希望他们在邀请舞交换舞伴的时候能尝试着自己和同伴进行商量,养成合作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仿编舞蹈动作,尝试多人合作并交换舞伴地跳邀请舞。
2、感受和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歌曲音乐)、红绿两色即时贴若干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学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
活动过程:
一、回忆歌曲,理解图谱--前两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还记得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演唱歌曲1遍--这首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做一件什么事情?(跳舞)--他们做了些什么动作?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出示图谱)--你们喜欢跳舞吗?跳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用开心的声音来唱一次吧!
演唱歌曲1遍--像这首歌里唱的这样邀请别人跳舞的舞蹈就叫做邀请舞。
二、仿编动作,学跳舞蹈1、分解动作--你们想不想来跳一跳这个邀请舞呢?邀请舞需要几个人跳?
--两个人跳舞的时候,就需要一个朋友邀请另外一个朋友。
--看着图谱,你觉得这个邀请舞的动作怎么跳呢?
--"你把双手拉着我"这句歌词谁先伸手呢?(邀请别人跳舞的人先伸手)--除了像图谱一样转圈,还可以怎么转圈呢?
--有没有动作是需要重复做的呢?
2、完整呈现--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跳这个邀请舞,请你和旁边的伙伴一起跳,怎么转圈,拍手,你们可以自己商量,动作要一致哦!
播放音乐幼儿舞蹈1遍--你们觉得有哪些地方是比较难跳的呢?
--"伸右脚伸左脚"的时候怎样不会出错呢?
播放音乐幼儿舞蹈1遍三、交换舞伴,合作舞蹈1、6或8人舞蹈--刚刚我们跳邀请舞的时候是固定舞伴的,其实跳邀请舞还可以交换舞伴,和不一样的伙伴一起跳哦!(出示队型图)--8个人跳的话可以怎么交换舞伴呢?
--原来需要交换站立的位置,那么谁去交换?怎么交换?哪一句歌词的时候交换比较合适呢?
--现在请你们8人为一组,找到自己的朋友,找到后到吴老师这里来拿红绿颜色的即时贴贴在身上,然后按照队型图站好,统一一下动作,试着在第二次"转个圈儿再还原"的时候交换舞伴吧!
幼儿合作商量,进行排练幼儿分组表演(有需要可再进行一次)2、集体双圈舞蹈--看,这次邀请舞要站什么队型呢?(出示双圈队型图)--谁去交换位置?往什么方向交换位置?
--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播放音乐幼儿舞蹈小结:邀请舞真有意思,今天我们是和班级里的小伙伴一起跳的,下次你也可以请别人一起跳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舞蹈活动,因此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动作的表现。活动中,我通过欣赏、表现、个别示范、集体尝试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借助歌词进行表演。由于动作的表现有歌词的.依托,因此表现难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通过对个别孩子表现力的关注,从而提升孩子表现的表情、动作的优美,同样对孩子的舞蹈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活动的亮点在于利用简单的道具(一个有颜色的记号),既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左右脚的区分,又降低了集体舞的难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和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集体舞的学习以孩子自主探讨为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在这个环节,我还可以更退后一点,不要太急于抓住一个正确的答案就马上尝试,可以多听听其他孩子的想法。
舞蹈活动是一种美育活动,教师优良的教学素养和音乐才能也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整个活动孩子情绪愉悦、积极,表现欲望非常强。

第69篇、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泥娃娃》。
  教师:我们都见过泥娃娃,今天,我们听音乐,学学泥娃娃的样子吧!(幼儿与教师共同模仿泥娃娃机械般的动作,随音乐跳舞。在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舞”到座位上。)
  2.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教师:泥娃娃不是没有家,它的家就在我们无锡。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
  幼儿:哇……
  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
  幼儿:福娃!
  教师:京京。
  幼儿:贝贝。
  教师:还有呢?
  幼儿:小猪。
  教师:多可爱啊!胖嘟嘟的。还有什么?
  幼儿:小狗、孙悟空、美女……(幼儿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教师:好多好多,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坐回幼儿中,边做动作边说:“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教师:咱们一起跟老师说说看。(引导幼儿一同念这句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想捏几个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老爷爷到底捏了啥? (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第二句“面人把”这三个字以念白的形式表现,并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4.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演唱部分歌词,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教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
  幼儿1:孙悟空! 教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呢?学学看! 幼儿做打的动作,说:从金箍棒看出来的啊!
  幼儿2:做孙悟空看的动作。
  教师:这个……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看! (全体幼儿共同模仿这个动作) 教师说:老爷爷,捏一个……谁?(同时伴奏有节奏的响声)
  幼儿齐声说:孙悟空! 教师:他在干嘛?
  幼儿:打妖怪!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第二遍练习这句歌词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唐僧!
  教师:唐僧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2:骑马!(同时做出骑马的动作)
  教师:哪个是唐僧啊?你们教教我。
  许多幼儿做出唐僧念经时双手合十的动作。
  教师做骑马动作后,问:唐僧在干嘛? 幼儿回答:骑马。
  教师:骑的是什么马呢?
  幼儿:白龙马! 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在不断练习中出示唐僧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捏的是沙和尚。
  教师:哪个动作是沙和尚的?
  幼儿2:挑着箩。(做出挑东西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2示范整句“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并引导大家一起说。
  幼儿齐念这句。在幼儿随伴奏念白时,教师出示沙和尚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 幼儿纷纷说:猪八戒。
  教师:猪八戒在干嘛呢?
  幼儿:吃西瓜。
  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幼儿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猪八戒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部分歌词。
  (1)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 幼儿大声回答:西游记。
  教师: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
  幼儿:好!(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幼儿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
  6.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幼儿:好! (前奏响起)教师:老爷爷来了 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
  (2)教师:你们学得真棒!来来来,和我一起当老爷爷,好吗?
  幼儿:好!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7.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我也想捏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你们想吗?(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幼儿:想!
  教师: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
  (2)歌曲音乐持续不断地轻声伴奏。幼儿与同伴热烈地讨论,教师即兴加入讨论。
  (3)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
  幼儿1:我想捏小鲤鱼的故事。
  幼儿2:我想捏白雪公主。
  幼儿3、4:我们想捏小鼹鼠。
  (4)教师:我们班的贝贝一直想编一个故事,但贝贝不敢说,我来帮他说。有一个人的名字和他一样,叫┅┅?
  幼儿1:福娃贝贝。
  教师:我们来试试,也编福娃的故事,好不好? 幼儿:好!
  (5)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名字,你们都知道吗? 在教师的指引下,幼儿齐声说出五个福娃的名字。
  教师:对!2008年奥运会是在我们中国举办的,小朋友,我们来编一个福娃的故事唱给大家听!
  8.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用图片提示幼儿创编的内容。
  (1)教师:可是……我要捏一个贝贝在干什么呢?
  幼儿纷纷说:游泳!在游泳!
  教师:咱们来跟着节奏说说看。
  (音乐节奏响起)教师引导幼儿编“捏一个贝贝……”
  幼儿接:游泳……在游泳!(教师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游泳的动作)
  教师随后统一创编的词:“捏一个贝贝在游泳!”并用简笔画在纸上画出游泳的动作形象,贴在黑板上。
  (2)(音乐继续响起)教师:捏一个京京……
  幼儿接:在举重! 教师:没错,就是举重。(引导幼儿做出模仿举重的动作) 在幼儿反复练习中,老师将举重形象绘到黑板上。
  (3)教师:捏一个欢欢……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教师请一位幼儿说:捏一个欢欢在打球!(并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打球的动作) 教师将打球形象画好,并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念出这句歌词。
  (4)教师:捏一个迎迎……
  幼儿大声说出:在跑步! 教师随即画图,并鼓励幼儿反复随节奏练习这句,做出模仿跑步的动作。
  (5)教师:哎呀,妮妮……妮妮
  幼儿纷纷说出:做体操,在做体操! 教师边画图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妮妮做体操!
  9.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教师:福娃的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棒!记得很牢哦!来,咱们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好不好?
  幼儿齐声:好!
  教师:试试看! 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福娃歌》。
  10.教师一步步提高演唱难度,激发幼儿不断挑战,精神饱满地演唱。
  (1)教师:福娃的故事太棒了! 我就不信难不倒大五班的小朋友。这样,请伴奏老师弹快点,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跟上。
  教师轻声问:能不能跟上?
  幼儿:能! 音乐加快,教师提示并激励幼儿加速演唱。
  (2)教师:难不倒你们!再想个办法。(教师做思索状,抽掉其中的贝贝图片。)
  幼儿:难不倒的!
  教师:我不信,你们试试看。
  幼儿在演唱福娃部分时,教师不断用身体挡住后面的几张图片,引导幼儿凭记忆演唱。
  (3)教师:妮妮在体操,哈哈,我扮演妮妮,你们就出错了吧!我们再把妮妮说一遍……
  引导幼儿纠正为“做体操”。
  (4)教师:真的难不倒?我不信!现在我请大家起立,向后转,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谁呀?
  幼儿:客人老师!
  教师:现在我们就对着客人老师唱。
  教师:老师们,我们要是真的忘了,你们就做动作提醒我们,好不好啊? (台下老师:好!)
  教师:还有噢,如果我们唱得好,请大家帮我们喊‘好’,我们先练一遍。
  教师做双手举拇指的动作指挥台下观众说“好”。
  教师随即又对着孩子们:这不是喊给你们的,你们要唱得真好才行!好,准备!老爷爷来了…… 幼儿面向台下观众表演,演唱完毕后,台下教师齐声喊:“好!”
  11.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好多好多故事等着我们编呢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70篇、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6张

  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71篇、大班音乐活动玉米和矮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按不同的乐句做出相应动作。 
  2、在模仿教师范例动作的基础上创编B段,两段体中相互交往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用眼神,身体相互配合等情感交流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故事,边讲述故事。 

  二、带领幼儿分解故事中的动作。 
  1、带领幼儿练习故事中预设的动作。 
  浇水、松土、找朋友 

  三、创编故事中的未知动作。 
  1、小玉米长大的动作。 
  听前半段音乐,找出小玉米长大的地方,并跟着音乐表演前半段音乐。 
  2、 叫醒叫矮人的动作。 
  教师做小矮人,请幼儿创编叫醒矮人的动作。 
  3、完整表演。(四对幼儿表演) 
  浇水——松土——浇水——松土——小矮人睡觉——玉米长大——叫醒矮人——玉米与矮人舞蹈 

  四、站队形完整舞蹈(游戏) 
  1、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语言提示。 
  请一半幼儿围成圈(玉米),另外一半幼儿做矮人。在圈外等后。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练习小玉米与矮人舞蹈的动作(对拍)。 
  3、交换角色再次练习。 

  五、创编舞蹈动作,继续游戏。 
  1、游戏:贴一贴。(肩膀、肚子、屁股) 
  2、完整舞蹈。 
  3、请客人老师一同舞蹈。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72篇、大班音乐活动跳圆舞曲的猫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活动反思
  《跳圆舞曲的猫》管弦乐曲。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

第73篇、大班音乐活动顽皮的杜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跃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布谷鸟)的美好情感。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绘有简单风景的图片一幅。
  2、可活动的小朋友、杜鹃鸟图片。

  活动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春天来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听到了‘咕咕’的叫声,这是谁在叫呢?”
  2、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教师继续操作教具并讲述歌词内容,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听见杜鹃在唱歌?最后杜鹃怎么了?
  (1)教师:“你们也跟我来找找小杜鹃吧。”幼儿随音乐学念第一段歌词。
  (2)幼儿轻轻地学唱第一段歌曲。
  (3)在动作暗示下,教师提醒幼儿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双手放在胸前)。
  (4)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第二段歌词内容。
  (5)幼儿轻轻学唱第二段歌词。
  (6)教师提醒幼儿唱准跳音“咕咕”。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儿根据歌词进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寻找顽皮的杜鹃”。第一段边走边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活动反思:
  孩子们非常乐于参加表演,能把要唱的歌曲变成自己喜欢唱的歌曲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喜欢上音乐课。

第74篇、大班音乐活动爱跳舞的芭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伴随故事情节的展开,感受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录象、图谱、芭比娃娃、幼儿看过《天鹅湖》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瞧!谁来了?”(芭比娃娃)    
  “美丽的芭比娃娃是我们许多小朋友喜爱的玩具,每个芭比娃娃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天鹅湖”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欣赏故事里好听的音乐。    
  2、欣赏故事和音乐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叫“奥德缇”他非常喜欢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优美,听她又在家里跳起欢快的舞蹈。    
  (欣赏曲一)    
  一天,一只独角兽把他带进了魔法森林,奥德缇无意取下了森林里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后和小精灵们发现奥德缇是拯救森林的人,这件事传到了巫师那里,他用咒语把奥德缇变成了一只天鹅,奥德缇不能再回到家人身边她很伤心,在小精灵的鼓励下她决心战胜巫师解除魔法并拯救整个魔法森林。    
  (欣赏曲二)    
  奥德缇由于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欢,使魔法水晶拥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终消灭了巫师解除了咒语,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为了庆祝胜利在森林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王子和奥德缇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欣赏曲三)    
  3、逐段感受体验    
  1)第一段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在故事什么时候出现的?好象讲了什么事?”(回忆并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听上去的感觉是怎样的?”(理解音乐情绪)    
  幼儿说出师小结:奥德缇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时常开心地跳舞,所以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活泼欢快的。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欢快情绪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    
  2)第二段音乐    
  A“这段音乐好象讲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听上去的感觉怎样?”    
  幼儿说出师小结:音乐开始让人听了很伤心,好象说奥德缇变成了天鹅,他无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边,很伤心。后来音乐变的很响很重,让人感觉很恐怖,好象在说奥德缇与巫师做斗争。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的力度和情绪变化(与第三段音乐的图谱比较,幼儿找出并分析)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由选择做天鹅或巫师变的大鸟)    
  3)第三段音乐    
  A“最后一段音乐讲的是什么?听听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大家为了庆祝胜利在森林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王子和心爱的奥德缇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所以音乐听上去给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优美欢快情绪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由结对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赏并体验   

  活动反思: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必要,教师尤其不能忽视培养幼儿用耳朵倾听音乐、用心灵去体验音乐的能力。学会听辨乐曲中的节奏、曲调、音色和曲式等不同变化,才能进入音乐世界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容,才能让想象在音乐的天空中遨游和飞翔。这种由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欣赏技能,都是激发幼儿具备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极佳方式。

第75篇、大班音乐活动梦中的世界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该活动选用优美、舒缓的乐曲,借助丝带的五彩颜色、柔软质地与音乐相吻合的特点,充分表达音乐所体现的情绪、情感,以此引领孩子们展开想象,大胆表达,尝试创编。活动以“梦境”为主线,利用天使、彩虹姐姐、太阳公公等幼儿喜闻乐见的童话人物,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梦”世界,孩子们又用彩虹丝带、神奇光圈等各种礼物,大胆地表现,自由地创意造型。整节活动为孩子们留下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及表演空间,创设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丝带创编动作,多方面表现音乐的内涵,对丝带、呼啦圈组合展开积极的联想。
  3.认知目标:了解乐曲优美、舒缓的特性。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
  2.难点:尝试运用丝带进行动作创编。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幼儿中开展以“梦”为主题的谈话活动。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梦中的世界》、呼啦圈、丝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欣赏音乐,尝试用语言、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师:“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播放第一遍音乐,并欣赏音乐)

  二、展开部分: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积极尝试用丝带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第一环节:听音乐并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1.倾听感知,尝试表达。
  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轻轻地晃动着身体,还有的闭上了眼睛,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2.介绍乐曲,情境激趣。
  师:“有的小朋友说听着曲子都要进入梦乡了,其实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梦中的世界》。老师现在就是梦王国里的梦天使,你们愿意当梦王国里可爱的小天使吗?”
  3.再次欣赏,启发想象。
  在谈话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那好,我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的音乐,进入梦乡,想象一下你的梦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事情。”(播放第二遍音乐)
  师:“请把你梦里有趣的事情讲给旁边的小天使听一听。哪个小天使想把你的梦讲给大家听听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第二环节:尝试用丝带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进入情境。
  师:“(出示课件:小天使画面)那么这个小天使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宝贝们猜一猜!你们瞧,她梦见彩虹姐姐请所有的小天使来到了美丽的天空,还送来了彩虹丝带作礼物。那么美丽的丝带,我们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呢?对,咱们还可以用它来跳舞呢!现在请小天使每人拿一根彩虹丝带,试一试,自己来编几个好看的动作,看看谁想出的动作最多、最美。”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单根丝带进行表现。
  ①幼儿自由表现,尝试创编。(播放第三遍音乐)
  ②幼儿个别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尝试总结单根丝带的表演要领)
  ③幼儿集体表现。(教师启发幼儿表演更加丰富的动作)(播放第四遍音乐)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两根丝带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师:刚才你们用一根丝带表演得很美,彩虹姐姐又送给大家一根丝带,她让小朋友试试怎样用两根丝带编出更好看的动作。
  1.幼儿自由表现,尝试创编。(播放第五遍音乐)
  2.幼儿个别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尝试总结两根丝带的表演要领)
  启发幼儿说出表演时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让动作看上去更舒服、更优美(表情、力度、眼睛与动作的配合等)。
  3.幼儿集体展示。(播放第六遍音乐)
  第四环节:师幼合作游戏,用光圈进行造型表现
  币幼互动,创意造型。
  师:“梦里的世界很美很奇妙!你们瞧,太阳公公也给我们送来了神奇光圈作礼物,你们瞧,它像什么?我们一起来试试还可以用它摆出哪种有趣的造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表现)
  师:“现在我想让小天使帮我变出美丽的孔雀造型,你们想想办法,商量一下可以怎么变。

  三、结束部分:进行互动游戏“木马转转转”
  师:“你们看,现在的造型像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玩‘木马转转转的游戏。跟随音乐的节奏,音乐慢就慢走,音乐快就快跑,音乐停就停下来摆出造型。”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把这个好玩的游戏教给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开心、快乐,好吗?”

  四、延伸活动
  幼儿可分组用彩色光圈进一步创意造型,或进行“梦中的世界”绘画活动等。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76篇、大班音乐活动玩偶进行曲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乐曲《玩偶进行曲》选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乐曲的旋律欢快活泼、诙谐有趣。乐曲为ABAC的结构形式,A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优美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木偶兵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B段音乐诙谐有趣,富有动感,就好象老鼠王带领一群老鼠兵东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捣乱的样子;接着A段又重现,表现了木偶兵在操练的紧张场面;C段的音乐激烈、变化丰富,让人仿佛亲临到激烈的战争场面,并能通过起伏的音乐来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紧张的战况。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诙谐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与老鼠兵激烈的战争场面,深深地吸引幼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有助于感受乐曲优美活泼、诙谐有趣、紧张激烈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世界名曲的欣赏,打开了幼儿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为今后欣赏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3、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音乐欣赏的基础,能够分辨不同旋律的音乐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乐形象。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
  (点评:幼儿模仿木偶进教室,生动、有趣。而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使音乐的旋律自然地走进了幼儿的记忆,为幼儿欣赏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
  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幼儿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2)欣赏后提问:
  小朋友听完音乐之后有什么感觉?
  你在听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点评:图谱的运用会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这我们已达成共识。而图谱如何与音乐完美结合,利于幼儿理解、记忆,便成了我们思考的重点。本节活动教师图谱的恰当运用应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如跳跃的旋律教师用短线进行表示、连贯的旋律教师用连线进行表示,当表现故事战争时教师则运用“曲线“表现激烈的场面……看似简单的图谱,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没有教师对幼儿深层次的解读,是很难设计出的。而教师随音乐恰当准确现场画图谱,更使得音、形与想象自然驰骋,达到表现艺术美与领略音乐神韵之目的。)
  3、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思想内涵。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音乐形象。(提供图片)
  (点评:此环节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教师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幼儿,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让幼儿在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战争的起因、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欣赏,从而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4、欣赏音乐
  (1)第一遍分段欣赏乐曲
  每段欣赏后提问:请小朋友将图片贴到相应的图谱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赏乐曲
  鼓励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地表演动作。
  (点评:此环节教师是为了了解幼儿在以上两个环节中对作品的理解情况,同时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打破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5、分段欣赏乐曲。
  (1)分别欣赏每段音乐的旋律。
  (2)引导幼儿说出每段音乐的不同旋律及旋律变化。
  (3)尝试用动作表现各种旋律变化及不同的音乐形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的提问:
  第一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二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出来干什么?用动作怎么表现?
  第三段的音乐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
  第四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来做出来。
  (点评:“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思想?”此部分教师用教学实践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解答,如:听完第一段音乐,教师提问: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听完第三段音乐,教师提问:“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通过这些问题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另外,为使动作既来源于幼儿,又能及时给予提炼指导,教师采用了放手让幼儿创编共同商讨确定的方法,既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目的,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6、完整听音乐分角色表演。
  (点评:此环节教师运用“情境表演法”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幼儿提供了契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幼儿情绪高涨,其乐融融,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附:
  1、故事提示:
  有一天一个木偶兵吹起了小喇叭,号召玩具橱里的木偶兵和他一起出来操练,他们昂首挺胸可神气了。突然,老鼠王带领他的老鼠兵出洞捣乱,他们东瞧瞧西看看,非常可恶。木偶兵决不能让老鼠兵来捣乱,于是加紧操练,决定把老鼠赶跑。于是,木偶兵和老鼠兵的战争开始了,一会木偶兵占了上峰,但是一会老鼠兵又占了上峰。最终木偶兵团结一致,打败了老鼠兵,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活动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往往比幼儿获取单纯的知识有益的多,这些能力、情感与态度对幼儿是终身有益。

第77篇、大班音乐活动木偶大聚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打击乐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能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并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3、学习木偶表演的动作。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木偶表演的动作,能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并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活动难点: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各15个)、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木偶家族要举行舞会了,嘟嘟为了能参加舞会,认真的练习着动作(师做前后摆手动作喊节奏1 2 3 4),这时他的好朋友妞妞也来练习了(师做左右摆臂动作喊节奏1 2 3 4),于是他俩决定一起参加舞会,就跳起了圆圈舞(师做双手打开左右摇摆动作喊节奏1 2 3 4 5 6 7 8)。转眼,天黑了,他们相互道别后就愉快的回家了(师做挥手动作喊节奏1 2 3 4 5 6 7 8)。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及做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故事里有谁?都做了哪些动作?
  2、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将图片按顺序摆放。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故事内容,把图片按顺序摆放好。
  3、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学木偶跳舞吧。
  4、幼儿欣赏音乐,教师完整表演。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木偶表演吧!
  5、幼儿随音乐看图片完整表演。
  教师:这一次请你们看着图片,听音乐跳木偶舞吧。
  6、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教师: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谁扮嘟嘟?(男孩)谁扮妞妞?(女孩)跳圆圈舞时怎么做?(嘟嘟和妞妞拉手跳。)道别时怎么做?(拉手跳的小朋友面对面挥手。)
  7、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认识,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师公布配器方案。
  ①嘟嘟—碰铃                 ②妞妞—圆舞板
  ③圆圈舞—碰铃、圆舞板合奏   ④道别—铃鼓
  强调铃鼓以摇奏的方法表现。
  8、幼儿交换乐曲演奏。
  教师:请小朋友交换乐器来为乐器伴奏吧。
  9、引导幼儿看指挥,为乐曲伴奏。
  教师:现在我来做指挥,我们分声部演奏,我指到哪组,哪组的小朋友就来拍。
  10、幼儿看指挥演奏乐曲。
  教师:演奏的时候眼睛要看着指挥,这样你就能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演奏了。
  11、请幼儿当指挥,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三、结束部分
  送乐器回家,师幼一起跳木偶舞。

  活动反思:
  《木偶大聚会》选自《胡桃夹子组曲》,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很容易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热情高涨。选择本次教学活动,除了让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促进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现将本次活动反思如下:
  1、教师思路清晰,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将故事内容记得更深刻,我出示一组打乱的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按顺序将图片摆好,随后教师再次讲故事让幼儿自己验证结果,注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放手,把机会给予孩子。在以前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一般是让孩子集体练习,集体演奏,乐器早就放在了孩子们的椅子底下,孩子们对乐器没有选择的余地。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三种乐器摆在教师前边,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演奏的效果也比较好。有时候,我们放一放手,孩子们会给予我们很多的惊喜,但这些惊喜还是要建立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上的。
  3、在和保教主任沟通后,得知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活动,所以在出示打击乐后我增添了介绍、认识打击乐的环节,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的方式让幼儿熟悉了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在听、看、试、演等环节中,孩子们对乐曲的旋律掌握的较好,打击乐活动顺利完成。

第78篇、大班音乐活动我的大鞋会唱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 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
  3、 创编出不同的节奏。
  4、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室外环境 报纸 硬纸板 长凳 塑料布 铁筒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
  教师:看看我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幼儿:
  1、我穿妈妈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运动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妈妈的靴子。
  教师:我们穿上大鞋走走、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
  1、脚上感觉非常松。
  2、踏起来声音很响。
  3、脚有些穿不稳当。
  4、人变高了。
  5、我觉得有些站不稳。
  6、像走在小山坡一样。
  7、像踮着脚尖走路。
  教师:我们去踏踏周围的其它物体,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教师提供的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有什么感受。
  幼儿:
  1、踏在铁块上,像铃铛的声音。
  2、踏在铁块上,像打雷的声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声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声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声音。
  6、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
  7、踏在铁盖上,像拍巴掌的声音。

  二、游戏引导
  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
  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并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

  三、自由创编
  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还能不能唱出更好听的歌呢?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唱唱、听听会唱出什么不一样的好听的歌。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79篇、大班音乐活动春雨淅沥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用较自然的声音、表情和亲切活泼的情绪来演唱,让幼儿懂得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道理。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并能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他人相协调。
  3、让幼儿在感受曲调、歌词、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与歌词相适应的图一幅。
  2、歌词与节奏卡。
  3、“小雨”“种子”的手饰若干。
  4、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练声。
  以歌曲中的一句作为练声曲,师生问好。
  (练声曲是陌生的,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回答,而且起到了熟悉旋律的效果,为歌唱打好基础。)
  2、谈话导入活动。
  ①春天经常下小雨,你们听过小雨声吗?谁会用声音来学一学?
  ②谁会用动作来表现下小雨?
  ③我们一起来唱唱小雨吧!
  (用声音模仿小雨声,用动作表现下小雨,用歌声哼唱小雨声,不仅是引子导入活动,更是为后面学唱歌曲、表演歌曲作好铺垫。)
  ④谁喜欢下小雨?为什么?
  (通过该问题让幼儿懂得了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雨露的滋润这样一个道理,同时该问题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习歌曲。
  ①出示图,引出歌词,欣赏歌词。
  (春雨绵绵、种子发芽的图首先向幼儿展示了生动、广阔的现实世界。在此基础上再向幼儿提供形象、有趣的歌词。幼儿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②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有节奏的朗诵是一种由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由于节奏比较简单,又没有旋律,幼儿很容易掌握。这又是为后面幼儿自己学唱歌曲作准备。)
  ③老师提供曲调,让幼儿自己将歌词填进去并尝试着唱出来。
  (由于前面的练声、哼唱,幼儿对歌曲旋律已有些熟悉,加上幼儿已能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随着旋律自己来歌唱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幼儿会觉得这歌是他们自己学会的,积极性会更高,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④在欣赏歌曲录音的基础上,能用正确的方法和情绪演唱。
  (欣赏录音,既让幼儿的嗓子得到休息,又能学习他人好的演唱方法,不失为歌唱活动中值得采纳的又一好形式。)
  4、引导幼儿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并演唱。
  (长时间地用同一形式演唱歌曲,幼儿易于疲劳,会抑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歌唱活动过于单调,不够深入,也很难培养幼儿较好的音乐素质。通过让幼儿来创造性地设计演唱形式,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本次活动向深度推进。)
  5、给歌曲起题目。
  6、戴上手饰,听着录音表演歌曲。
  (让幼儿戴上小雨、种子的手饰,听着录音来表演,会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幼儿充分地表达情感,同时,这环节又能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7、活动延伸。
  ①节奏卡及歌词放入音乐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演唱形式并演唱。
  ②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80篇、大班音乐活动辣白菜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歌唱过程中加入节奏朗诵,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表现朝鲜族民族风情的幼儿歌曲《辣白菜》,正是这样一首以说为主,说唱结合,幽默风趣,活泼欢快的好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朝鲜族特色饮食和音乐,拓展和深化幼儿对祖国多民族文化的感性认识。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体验说唱结合的幽默风趣。
  2.学习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腌制辣白菜的劳动和品尝辣白菜火辣辣的感觉。
  3.增进对祖国多民族文化丰富性的了解和理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部分幼儿有吃过辣白菜的经验。
  物质准备:朝鲜族生活情境课件、节奏图谱以及要排放在图谱上的相关蔬菜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欢快的音乐模仿小鱼、小鸟、大象、乌龟等动物的律动。
  教师:小朋友,老师的衣服漂亮吗?(幼儿:漂亮。)
  教师:你们知道我穿的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吗?(幼儿:朝鲜族的服装。)
  教师:对,这就是朝鲜族的民族服装。
  教师:你们会说朝语吗?(幼儿:不会。)
  教师:现在,我们就学习用朝语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你好――安宁哈些要!(幼儿:安宁哈些要!)
  2.教师播放录像片请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就欢迎大家一起到我的家乡――延边做客。
  幼儿自然坐成半圆,在看的过程中,教师简单介绍录像片中延边的风情。
  (录像片直观、形象,使幼儿初步了解和感受到朝鲜族的民族风情及饮食。)
  教师:画面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幼儿1:有许多人在跳舞。
  幼儿2:跳舞的人都穿着漂亮的韩服。
  幼儿3:我看见阿姨在唱歌。
  幼儿4:我看见在做打糕。
  教师:在画面上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幼儿1:打糕。
  幼儿2:冷面。
  幼儿3:辣白菜。
  教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打糕、米肠、冷面、辣白菜这些都是朝鲜族最喜欢吃的食品,其中有一种食品是朝鲜族每餐必不可少的,它就是――辣白菜。那么,小朋友们知道腌制辣白菜需要什么蔬菜吗?
  幼儿1:辣椒;
  幼儿2:白菜;
  幼儿3:大蒜。
  (从幼儿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孩子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相关知识经验)
  教师:我们一起看一看大家说的对不对?
  3.看木偶剧表演。
  教师:(出示白菜模型)大家好!你们都认识我吧!我是谁?对!我就是白菜,你们的爸爸妈妈都用我腌酸菜吃,或炒着吃。可是朝鲜族的妈妈呀,用我腌辣白菜吃。他们说,吃辣白菜会增强免疫力,会变得更健康的,你们不能忘了我的名字,请你们叫我两次名字,拍三次手。
  幼儿:白菜  白菜  ××  ×
  教师:(出示辣椒模型,用夸张的声音咳嗽)腌制辣白菜少了我也不行,我是谁?对,我就是辣椒,我很辣,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辣椒,你们的脸红润润的,会变得更漂亮。如果,你怕辣,少放一点儿就可以了,请你们叫我两次拍三次手。
  幼儿:辣椒  辣椒  ××  ×
  教师:(出示大蒜模型)要腌辣白菜没有我也不行。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蒜,虽然味道有点怪怪的,但是能除掉人体内的害虫,让你们的身体变得更强壮。大声喊我两声,拍三次手。
  幼儿:大蒜大蒜×××
  教师:我们三个是好朋友,要腌制辣白菜少了谁都不行的。也别忘了添加适量的盐、味素、生姜、虾酱等调料,这样会更好吃。朝鲜族的妈妈要用我们腌辣白菜了。我们该走了!再见!
  幼儿:再见! (拟人化的表演,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腌制辣白菜的主要材料,即歌词内容。)
  4.教师:下面让我们玩个拍手游戏吧!说的部分要说一说,拍手的部分要按节奏拍一拍手。
  教师一边说歌词内容,一边在白板上演示相应的图形和节奏图谱,并引导幼儿按节奏图谱拍手打节奏。
  教师:腌制  辣白菜  需要什么?
  幼儿:××  ×|××  ×
  教师:白菜,白菜。
  幼儿:××  ×
  教师:辣椒,辣椒。
  幼儿:××  ×
  教师:大蒜,大蒜。
  幼儿:××  ×
  教师说,幼儿拍;幼儿说,老师拍;幼儿说,客人老师拍:客人老师说,幼儿拍。通过互换角色的形式练习打节奏和有节奏地说词。
  (有了直观的图片和节奏图谱的帮助,再通过玩拍手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按要求打节奏、朗诵歌词,幼儿感兴趣,学得很快。)
  5.观看课件画面、欣赏歌曲。
  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播放视频请幼儿欣赏)
  教师:听了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幼儿是很难回答的!)
  幼儿1:有辣的感觉。
  幼儿2:歌唱得很快,想跳舞。
  教师: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节奏感很强,让人一听就想跟着跳起来。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辣白菜”。吃了辣白菜会怎样? (这样的问题也是幼儿很难回答的。如果说“是不是很辣呀?做一个辣得要死的样子看看”,可能会更有利于导向下面的活动。)
  幼儿:好辣。
  教师唱“好辣辣辣辣辣辣辣辣辣”,问:还想吃吗?(教师表现出很辣的样子。)
  幼儿:还想吃! 教师唱“大家一起尝一尝”,问:辣白菜是朝鲜族最喜欢吃的食品。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辣白菜。 教师:辣白菜、辣白菜、辣白菜,辣白菜、辣白菜、辣白菜,好辣辣辣辣辣辣辣辣辣,大家一起尝一尝。腌制辣白菜需要什么?××  ×|××  ×,白菜、白菜××  ×,辣椒、辣椒××  ×,大蒜、大蒜××  ×,好辣辣辣辣辣辣辣辣辣,大家一起尝一尝。
  教师清唱一遍歌曲,引导幼儿同教师一起学说歌词。
  教师:让我们随音乐边看画面边唱歌曲。(教师播放歌曲课件,幼儿完整地学唱两遍歌曲)
  6.玩拣拾玩具蔬菜游戏。
  教师:我们身上都带着什么呀?(幼儿:围裙)
  教师:在那边,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腌制辣白菜需要的蔬菜,请小朋友们一边唱歌,一边捡蔬菜贴到围裙上,但是一种蔬菜只能捡一个。(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边唱歌,边游戏。)
  (设计这个环节原意是想让幼儿通过愉快的过程再次聆听歌曲,但幼儿的兴趣都在蔬菜模型的搜集上,因此这个操作环节没有能够很好地与歌曲的欣赏和表演相结合。)
  7.创编新歌词。
  教师:蔬菜都准备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做小厨师腌制辣白菜吧!把这些蔬菜加工成辣白菜的调料呢?腌辣白菜之前应该做什么……
  幼儿:洗白菜。 老师:那怎样洗?谁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并一起做一做。边做边引导幼儿将动作和加工各种蔬菜的动词编入到歌曲中。如:白菜白菜  洗一洗(动作)。
  老师:咦?老师怎么忘了呢?让白菜变成辣白菜还应该怎么办?
  幼儿:洒咸盐。
  老师:怎么洒咸盐呀?谁能做一做?
  幼儿用动作来表演,边做边说:“咸盐 咸盐 洒一洒。”
  老师:还应该加工什么调料?
  幼儿1:大蒜。幼儿2:辣椒。
  老师:这些蔬菜怎么加工呢?
  幼儿1:大蒜  大蒜  碾一碾。
  幼儿2:辣椒辣椒  捣一捣。
  老师:大家一起唱一遍新编的辣白菜歌吧! 随音乐,教师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演唱新编的辣白菜歌。
  9.小朋友们品尝老师腌的辣白菜,活动结束。

  附歌曲:
  辣白菜 1=C
  辣白菜 辣白菜 辣白菜 ××  ×辣白菜 辣白菜 辣白菜 ××  ×
  6  ―| 6  6  6  6 | 6  6  6  6 |  6 ― |
  好    辣辣  辣辣 辣辣  辣辣   辣,
  6  6 .| 6  5  4  3| 2―||
  大家    一起  尝一   尝。
  腌制 辣白菜 需要 什么?××  ×|××  ×
  白菜 白菜××  ×辣椒辣椒××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81篇、大班音乐活动音乐喷泉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假日过后,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议论,他们都对音乐喷泉的神奇、好玩赞不绝口,有些孩子还连说带比划。我想这不正是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较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喷泉的各种造型。
  2.体验音乐强弱,并能用相应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合作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喷泉录像。
  2.幼儿现场观察过音乐喷泉,有肢体活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简短谈话,引起回忆
  师:你们见过音乐喷泉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有些像水母的脚,有些像火箭。
  幼:在音乐伴奏下喷泉就像在跳舞。
  幼:音乐响它就喷得高,音乐轻它就喷得低。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喷泉还像什么呢?
  幼:像皇冠。
  幼:有的像楼梯,有的像金字塔。
  幼:还有的像桥。

  二、感受音乐,引发联想
  师:音乐喷泉真有趣,今天我们就来表演有趣的音乐喷泉吧。
  (师幼共同欣赏音乐《出水芙蓉》,有的幼儿边听边做动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回应。)
  师:喷泉高低与什么有关?
  幼:与音乐的轻重有关。
  师:音乐轻柔舒缓的时候喷泉是怎样的?
  幼:低低的。
  幼:慢慢的。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示?
  (幼儿自由表现,如用手在胸前交叉舞动等。)
  师:音乐强烈的时候喷泉会怎么样?
  幼:喷得很高。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幼儿自由表现,如做双手迅速向上举的动作等。)

  三、倾听音乐,自由表现
  1.自由表现。
  师: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音乐喷泉,请你们根据音乐强弱,用动作表现喷泉喷水的样子。(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有的跪在地上用手做起伏动作,有的坐在地上做蹬腿动作,有的不停地扭动身体,有的做下腰动作。)
  2.讨论创编。
  师:我们来看看你的喷泉是怎么喷的?
  (一幼儿演示双手由低到高交替摆动的动作。)
  师:为什么一开始你的手离地面很低,后来慢慢高起来了?
  幼:因为一开始音乐很轻,后来音乐响起来了。
  师:水喷得高还可以怎么表现呢?
  (幼儿集体讨论、创编,大多数人用手和腰来表现。)
  师:除了手和腰动起来很像喷泉外,还可以用哪些身体部位来表现喷泉?我们听着音乐试试看。
  (幼儿有的双脚并拢向上提,有的全身扭动、转圈、跳跃,男孩做的动作比较有力。)

  四、观看录像,合作表现
  师:大家做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片。
  1.观察喷泉是如何随音乐强弱而变化的。
  师:喷泉是怎么变化的?
  幼:音乐响起来时,喷泉像火箭一样喷得很高。
  幼:音乐轻下来时,喷泉像荷花一样。
  2.定格观察音乐喷泉的变化。
  师:刚才的喷泉是怎样变化的?
  幼:像水母一样,一会儿合拢,一会儿打开。
  师:你们会做水母一样的喷泉吗?
  3.尝试合作表现。
  师:请你找几个好朋友商量一下做怎样的喷泉,用什么动作来做。
  (幼儿找到合作同伴,并商量做什么造型,如何分工。)
  师:音乐喷泉开始表演。
  (幼儿随音乐开始表现。有的组围成圆圈上下起伏,有的组像花一样开合,音乐强的时候他们还会用起伏、扭动、转动等动作来表现。)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变化动作的?
  幼:听见音乐强起来了,我们就喊“一、二、三”一起跳。
  幼:开始我们都跪在地上做动作,后来音乐变响,我们就慢慢站起来了。
  师:刚才,每个组做的动作都不一样,说明大家很动脑筋。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喷泉还有哪些变化,怎么来表现。

  4.再次合作表现。
  师:请听清楚音乐的强弱,喷泉要开始表演了。
  (表演时,有的组围成圈,一个幼儿站在中间随着音乐的变化做由低到高的动作,外圈幼儿随音乐一起下腰,像一朵荷花;有的组随音乐做上下起伏的动作,音乐强烈时就一起跳跃,等等。)

  活动延伸:
  可引导全体幼儿合作表现此起彼伏、更为复杂的喷泉造型。

  活动反思:
  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

第82篇、大班音乐活动彼得与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轻松、流畅与紧张沉闷的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想象音乐所表述的简单情节。
  2.尝试用动作、绘画、乐器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脑、光盘、各种绘画工具、鼓钗及小铃、手串铃等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音乐
  1.完整欣赏x2
  (1)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首曲子。
  (2)听清了吗? 让我们再来听听,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在位置做做动作等会儿告诉我们听到什么。
  2.分段
  (1)这首曲子听上去感受是不是都一样来。
  (2)这样的音乐可以分几段呢?
  3.看曲式图
  老师听出来和你们一样,我还听着音乐画了张图,看看图上是不是跟你们一样也是三段呢?让我们跟着画 画。
  4.为曲式图添色。
  刚才我画的很急,这幅图都是用黑颜色画的怎样可以让曲式图更漂亮呢,让我们再听一次,你想怎么配,为什么?

  二、分段欣赏理解。
  1、欣赏A段音乐──第一段
  (1)刚才我们听着音乐为曲式图配了许多颜色,其实这首曲子内容就跟你们想到的颜色一样丰富,假如你们仔细听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2)让我们先来听第一段听听这段音乐把我们带到那儿,在那里你会看到些什么,也可以做动作,可以把听看到的东西、动作表演。
  (3)想跟着音乐站起来试试吗?
  2、欣赏B段紧张沉闷的音乐。
  (1)感受动作。
  (2)让我们再来听听第二段,这段音乐里会发生什么事,你也可以用动作来试试看。
  (3)你听到这段音乐发生什么,请你到上现来学学。
  3、配乐器。
  (1)这段音乐就像你们说的那样紧张很恐怖?怎样让我段音乐听上去更丰富呢?
  (2)我们听着音乐用手来试。
  (3)你们想怎么画,用些什么乐器,请你在下面学学用一下这乐器的动作也可以学学他的声音
  (4)你是那里用鼓那里用钗。
  (5)乐器我们配好了,那么谁来用鼓和钗呢?试试音乐听起来是不是更紧张。
  4、欣赏第A段──第三段
  (1)我们看图,接下来一段和那段一样的呢?又和第一段一样,这段音乐又恢复到很欢快愉快的第一段,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
  (2)小动物刚才在第一段你们给第二段音乐配上鼓和钗,使这个音乐更紧张可怕,那么假如我为第三段音乐配乐器,你会用什么小乐器。

  三、整体表现。
  1、用故事语言表述音乐情节。
  (1)我们把三段都听完了,在不同的音乐发生不一样的事,把这些边起来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2)让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音乐,你能试着跟着音乐讲讲吗?
  2、尝试用游戏表述音乐情节。
  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一下呢?让我们试试看。

  四、了解曲名观看光盘。
  刚才我们编了又表演3个有趣的故事,其实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俄国作曲孔普写释写的交响音乐中的一段,有一位歆浓用这首曲子也表述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彼得与狼想看看,他是怎么讲的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83篇、大班音乐活动拨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拨弦》这首乐曲别具特色,其中蕴涵的紧张、舒缓的节奏适宜孩子生命的律动。《拨弦》是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是ABA结构,本次活动节选自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被称之为《拨弦》。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感受各种音乐性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为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内容。

第84篇、大班音乐活动动听的“花儿”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花儿”是西北独特的民族艺术。在一次教唱具有民歌风格的幼儿歌曲《小燕子》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花儿”这种山歌演唱形式很感兴趣。在主题活动“我的家乡――兰州”中,我和幼儿一起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资料,许多孩子的家长从现场拍摄或从网上下载了关于“花儿”的图片。孩子们纷纷让我讲“花儿”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还学着电视哼唱。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我设计了《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的音乐系列活动。让他们通过看、听、学唱、填词和配器等一系列活动,在轻松愉快中了解“花儿”,并通过自制的乐器为其伴奏,加深对“花儿”的理解,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民歌“花儿”,感受“花儿”曲调热情、奔放的特点。
  2.学习用“填词”的方式改编和演唱“花儿”。
  3.尝试用自制乐器――葫芦为“花儿”伴奏,进一步体会“花儿”旋律的特点。
  4.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激发对家乡和少数民族的热爱。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观看“花儿演唱会”、家乡风景及特产等图片,了解图片内容并相互交流。通过在自制葫芦乐器上绘画,为学唱“花儿”奠定基础。
  2.自制小葫芦乐器7个、回族小白帽若干个、民族服装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DVD碟机一台、投影设备一套。钢琴伴奏教师一名。

  活动过程
  活动一:欣赏民歌“花儿”《左面是黄河右边是山》
  1.教师穿民族服装进入活动室,引入课题。
  师:我今天穿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为了给小朋友演唱一首民歌“花儿”,这首民歌的名字叫《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2.教师演唱花儿《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第一遍,同时播放黄河及羊皮筏子的DV画面。
  提问: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幼儿讲感受,教师可引出歌词。)
  3.幼儿与教师一起学唱衬腔词:普噜噜噜噜、啪啦啦啦啦、噌楞楞楞楞、呛啷啷啷啷啷。
  4.幼儿听伴奏再次学唱衬腔词,并与教师合作演唱(教师唱前面三句歌词,到衬腔“普噜噜……”请幼儿帮唱)。
  5.请助理教师演唱《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幼儿与教师一起唱帮腔“噢哟”。
  6.小结:我们今天听的这种歌曲演唱叫“花儿”。“花儿”是少年的意思。“花儿”是一种山歌,也叫“山曲”、“野曲”,是西北独特的一种民歌,有对唱、领唱、齐唱等形式。“花儿”主要流行在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广大少数民族地区。
  7.播放MTv,完整欣赏歌曲。
  活动二:引导幼儿为“花儿”填词并演唱
  1.播放MTV让幼儿再次欣赏“花儿”《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
  师:我们上一次唱了家乡的黄河和山,家乡还有许多的特产、小吃,让我们都来夸一夸。
  2.出示牛肉面的图片,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并结合图片从颜色、味道、品种、形状几方面讲一讲牛肉面。
  3.重点引导幼儿从颜色入手创编,如辣椒红,蒜苗、香菜绿,萝卜、牛肉面白等。
  4.教师做填词范唱:红红的辣椒(嘛)噢哟。
  5.与l导幼儿尝试填词并演唱。
  如:绿绿的香菜(嘛)噢哟;白白呀萝卜(者)香呀;牛肉面(者)好吃(嘛)噢哟。
  6.教师整理歌词与幼儿一起演唱。(请一位老师伴奏)
  7.小结:小朋友们刚才编的词很有特点,用歌声唱出了我们家乡兰州的美丽。
  活动三:表演“花儿”并尝试用自制乐器伴奏
  1.出示家乡的特产葫芦,教师简单示范演奏方法。
  让小朋友用葫芦当乐器为“花儿”伴奏。
  2.请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分4组进行表演。3个小组幼儿演唱花儿(其中一组唱词、一组帮腔、一组衬腔),1个小组幼儿伴奏。给部分男孩戴上小白帽。
  3.幼儿分小组练习,教师指导后,幼儿按角色整体表演唱2遍。
  4.幼儿分男女形式进行对唱,部分幼儿继续伴奏。

  活动延伸
  在音乐天地投放演唱“花儿”的服装及道具,如:头巾、扇子等,让幼儿自己学习合作表演。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85篇、大班音乐活动单簧管波尔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 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 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 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什么音乐扫地?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4) 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86篇、大班音乐活动小鱼钓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演,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在课件的提示下,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理解乐曲ABC的结构特征。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多媒体动画课件、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动画演示,启发幼儿讨论并大胆表演不同的形象。
  1、(画面一:小鱼们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师:小电脑把我们带到了哪里?你看到了小鱼是怎么游的?
  2、那我们就来学一学快乐的小鱼吧!师:小鱼们!幼:哎!
  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快乐的小鱼形象。(提示、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3、小鱼们在一起真快乐呀!听!谁来了?
  (放猫的音乐)它到小河边想干什么?瞧,小猫真的来了。
  (画面二:小猫扛着鱼竿)小猫会怎么钓鱼呢?
  启发幼儿大胆表现小猫甩鱼竿的动作。

  二、听辨乐曲,了解乐曲的内容及结构。
  1、小电脑里有两段音乐,讲的就是小鱼和小猫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哪一段讲的是小鱼?哪一段讲的是小猫?
  2、老师:我们来听一听,小猫甩了几次鱼杆?(欣赏小猫的音乐,听辩乐句)
  3、我们来学一学。
  4、尝试用两个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两段不同的音乐。(图谱是否先提示一下)
  (启发幼儿从速度、力度来表现)
  5、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音乐内容。
  A:小鱼和小猫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接着看。
  B:幼儿欣赏课件三。
  C:提问:小猫怎么会掉到河里?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鱼,表演齐心协力把小猫拉下河。(跟着节拍)
  D:哦,这原来是一个小鱼钓猫的故事,我们完整地听一听,什么时候音乐里讲小鱼们齐心协力把小猫拉下了河?(完整欣赏乐曲)
  E: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和小猫,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次。

  三、快乐表演。
  1、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
  A:请几个幼儿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小鱼。提问:猫在甩鱼竿时,小鱼们在干什么?(动脑筋,想办法)
  B: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演想办法的动作。
  C:幼儿分角色完整游戏。
  2、再次游戏。
  A:老师来扮演大猫,小鱼们该怎么办?(启发幼儿大胆尝试合作表演)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87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造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造型活动是幼儿自由表达、大胆表现的有效途径,特别适合在幼儿园大班开展。活动的组织,要通过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奥尔夫原本性教育原则的结合,在动作造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运用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大胆表现各种角色的不同动作造型。
  2、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
  3、体验合作创作、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大镜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生一起玩“木头人”的游戏(复习已有经验,木头人的不同造型)

  二、男孩“奥特曼”造型活动
  1、自由造型(女孩评议)
  2、观看课件,拓展动作造型
   
  三、女孩“照相”造型活动(男孩评议)

  四、2-3人合作造型活动
  1、运用大镜子,各组合自行设计造型
  2、幼儿评议造型的设计

  五、观看课件,感受不同造型的美及了解造型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即兴舞蹈造型活动    
  1、观看教师拉丁健身操的开场片断    
  2、请现场听课教师随音乐表演开场造型    
  3、幼儿分组,随音乐进行造型表演活动   

  活动延伸:   
  师生共同欣赏课堂上的造型照片(数码相机导出照片,运用多媒体观看)

  活动反思:
  活动的开展,课堂气氛轻松愉快,造型能由浅入深,从独立造型——合作造型——分组造型,幼儿的表现很大胆,有创意。教师的造型活动让幼儿很直观的了解到了造型的美。幼儿在评议造型的设计时,教师给的时间太少,引导还不够。分组造型活动对于第一次接触造型活动的幼儿来讲,有点难度。这样的活动幼儿比较有兴趣,可以经常开展。

第88篇、大班音乐活动蝈蝈和蛐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
  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朗诵歌词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
  1、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
  2、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
  3、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 

  三、学唱歌曲
  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
  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

  四、以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
  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

  活动反思:
  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幼儿,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第89篇、大班音乐活动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梦”,初步唱出歌曲的优美情绪与意境。
  2、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并创编歌曲替换词,尝试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创编的成功感及抒情歌曲所带来的情趣与氛围。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幼儿人手一张白纸和一盒蜡笔;音乐磁 带;已学会唱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唱摇篮曲开始导入
  过渡语:“听着优美的摇篮曲,有些客人都做梦了,它们的梦就藏在一段 音乐里,一起来听听”

  二、学唱新歌:
  1、听音乐弹奏一遍,提问:“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配乐唱歌曲(轻轻弹奏):“歌里有谁做梦了?听老师来唱一唱吧。”  
  提问:“歌里有谁做梦了?”(边随幼儿回答边出示图片小草、天空、星星、 娃娃),是什么样的梦呢?
  3、再听老师唱一遍,提问:“还有几张卡片,他们也想来加入,请你们仔细的听,看看他们要放在哪里?”
  请幼儿上来对应摆放图片,要求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如:小草的梦,绿绿的。 摆好后一起听音乐读歌词。
  4、一起看图唱: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这首歌有个名字叫“梦”。(出示字卡梦)
  练习对唱,重点提醒幼儿注意听清前奏,用优美的声音来唱,注意那里唱的比较响亮。
  (1)老师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2)请一位孩子和大家对唱。  
  5、取掉部分图片,逐步加难练习唱歌曲。
  (1)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请把眼睛闭好,(取掉星星的图片)瞧,谁的梦不见了?没有这张图片你们能唱吗?
  (2)我多拿掉一些行吗?那我们再来(取掉宝宝、天空、小草四张图片),现在能唱吗?
  (3)如果我把图片全拿掉,你们能唱吗?
  (4)小朋友你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

  三、创编歌曲的替换词:
  刚才我们唱了他们四位的梦,还有谁也会来做梦,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1、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鼓励孩子进行交流。
  2、个别说,教师示范简笔画:把想的画出来,在右边涂色做个标记。
  画满四个就一起唱一遍。“变成了一首新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幼儿创作画,要求:(同时放《梦》的伴奏带旋律) 都想告诉大家,请你也象老师刚才用简笔画的方式也来画一 画,有谁来做梦,做的是什么样的梦?  

  四、替换歌词并练习歌唱:
  1、把一位幼儿的作品拿出来,这是XX小朋友的,我们一起来用优美的声音来唱唱他的梦吧。  
  2、替换上另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集体唱。
  3、拿着自己的图唱给客人老师听。
  回家可以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现在把你编的梦唱给好朋友听听吧!

  五、延伸活动:继续提供纸笔,鼓励孩子创遍自己的《梦》的歌词,并唱 给同伴听。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90篇、大班音乐活动妹娃要过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歌曲《龙船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合乎情景的动作来创编和表现。
  2. 大胆地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并进行合作表演。
  3. 感受湖北民歌的趣味性,体验音乐表演的快乐。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龙船调音乐、地面点位、幼儿座位摆成“八”字形。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大胆表演。
  难点:创编符合歌曲中人物形象的舞蹈动作。

  活动过程:
  (一)练习歌曲中有趣的对白。
  1. 复习歌曲《龙船调》
  2. 练习《龙船调》中的对白。
  1) 妹娃来到河边看见远处有一个艄公,她会喊什么呢?
  艄公是怎么回答的?
  2)妹娃和艄公离得很远,他们怎样喊才能让对方听见呢?
  (练习用拖长音喊话、创编动作)
  2. 分角色练习

  (二)创编前奏及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艄公的动作。
  创编妹娃动作。 
  讨论前奏部份妹娃出门前的动作:妹娃出门拜年,真开心!听着音乐想一想,妹娃出门前会做什么准备? 
  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 
  创编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走到河边的动作:妹娃是怎样开开心心来到河边  的,听着音乐学学妹娃做一做。 
  教师指导重点: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2. 创编艄公动作。
  1)妹娃高高兴兴出门的时候,艄公是怎么划船的?
  指导重点同前
  3. 分角色表演。

  (三)创编歌曲第二部份妹娃艄公动作
  1. 讨论妹娃上船的情景。 
  2. 创编妹娃上船、艄公搀扶、推船过河的动作。      
  3. 集体表演。
  4. 个别表演,分享交流

  (四)完整表演1-2次,结束。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91篇、大班音乐活动花卡片和白卡片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练习稳定的节奏感,初步培养幼儿的多声部协调配合的能力。
  2.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扑克牌1副,插牌用的底卡4条(自制,以便将幼儿创作出的节奏卡片展示出来)。
  2.金属类(三角铁、碰钟等)、木制类(双响筒、响板等)、散响类(串铃、铃圈等)、鼓类4类乐器与幼儿人数相等,分类摆放在小椅子下面。小椅子在活动室内摆成半圆。
  3.金属类、木制类、散响类、鼓类打击乐器卡片4张,磁板1块。
  4.录音机,《老友进行曲》、《铃儿响叮当》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听《老友进行曲》,一个跟一个走进活动室,按顺序坐在小椅子上,随音乐拍手。
  教师在幼儿面前的地上摆8张背面向上的扑克牌(简称白卡片),即白白白白 白白白白。教师从左到右指卡片,幼儿看教师指挥打拍节。
  (教师注意在指挥这8拍时,正好与《老友进行曲》的一个乐句合拍。)
  幼儿节奏拍稳定后,教师任意将一张白卡片翻过来(正面向上的扑克牌简称花卡片),表示拍到这一张时空拍。
  如:白花白白 白白白白 拍空拍拍 拍拍拍拍
  教师可任意改变花卡片位置,同时点指卡片指挥幼儿拍节奏,游戏玩到《老友进行曲》结束。
  2.提问:刚才玩的花卡片、白卡片游戏还可以怎么玩?
  (1)花卡片代表一个字,白卡片代表一个字。
  如:白白花白 花花白白 叮叮当叮 当当叮叮
  (2)花卡片拍身体的一个部位,白卡片拍身体的一个部位(即声势)。
  如:白花白白 花白花白 手腿手手 腿手腿手(拍)
  3.请幼儿摆卡片设计语音和身体声势。
  幼儿分4组围坐,每组发8张牌,1个插牌用的底卡。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分别将每组插好的卡片贴在磁板上,各组幼儿到前面表演自己创编的节奏及语音、身体声势,其他幼儿跟着学一学。
  第一组:白花白花 白白花花
  哗啦哗啦 哗哗啦啦
  手腿手腿 手手腿腿
  (拍)
  第二组:花花白白 白白花花
  叽叽呷呷 呷呷叽叽
  腿腿肩肩 肩肩腿腿
  (拍)
  第三组:白白白花 花花白白
  滴滴滴答 答答滴滴 脚脚脚手 
  手手脚脚(跺脚拍手)
  第四组:白花白花 白花花花
  轰隆轰隆 轰隆隆隆
  左右左右 左右右右(跺左右脚)
  4.猜一猜,花卡片和白卡片还有几种玩法――用打击乐。
  幼儿自选乐器坐在相应的小椅子上,师生协商哪一类乐器打哪一条节奏卡片。将4类乐器卡片贴在相应的节奏卡片旁。此时花卡片代表空拍。
  (1)放《铃儿响叮当》音乐一段,各组幼儿敲打击乐,教师指挥。各组可调换节奏卡片。
  (2)教师提建议:4类乐器和4种节奏一起打,每1组请1名幼儿指挥,放《铃儿响叮当》音乐,练习一两遍。 如果4类乐器合在一起打,幼儿掌握不了,也可以两类乐器打一种节奏卡片,另两类乐器打另一种节奏卡片。
  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花卡片代表一种乐器,白卡片代表一种乐器,为乐器配伴奏或进行多声部合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始部分选用节奏鲜明的世界名曲《老友进行曲》,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稳定的节奏,也可以选用《拉德茨基进行曲》。《铃儿响叮当》是幼儿熟悉的乐曲,欢快活泼,适合进行打击乐伴奏。如果想让幼儿接触一些民间音乐,也可以选用《喜洋洋》等乐曲。另外,教师应在今后的延伸活动中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卡片玩法及乐器的伴奏方法,逐渐增加难度,在玩的过程中发展幼儿音乐能力。

第92篇、大班音乐活动什么结子高又高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选自《刘三姐》选曲。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其问答式的山歌对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新歌词,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战,互动合作的空间很大。让幼儿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唱着属于自己的山歌,体验和分享着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2.探索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农作物图片:高梁、玉米、豆角、芝麻;图谱(附后)。

  活动过程
  1.以猜唱谜语的形式引入歌曲。
  告诉幼儿要请大家猜谜语,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演唱歌曲谜面,请幼儿来猜一猜四种农作物。
  2.教师边画图,边问边唱。
  3.幼儿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
  4.幼儿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
  5.教师请幼儿寻找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大家一起互相帮助。
  6.通过教师与幼儿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教师唱谜面,幼儿唱谜底,衬词部分一起唱。如:(师)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幼)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当采用完整接唱时发现对于幼儿有一定难度时,便及时调整为先分旬接唱,再对唱的形式。师幼合作对唱歌曲,幼儿非常投入,师幼互动效果好。
  7.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幼儿对赛山歌活动,男女幼儿轮流问答,并尝试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说明:原曲调为岛调,幼儿学习适宜G调,教学中可选择易于幼儿接受的第一段,歌曲最后一句幼儿不易掌握可改多留说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93篇、幼儿园大班音乐绘本游戏让我为你撑把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游戏来听辨音乐的快慢变化,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不同。
2、愿意参与游戏,喜欢和同伴一起玩,感受愿意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能认识并说出常见的颜色、小动物名称。
物质准备: ppt、音乐、小伞玩具
活动过程:
一、倾听猜测,感受下雨的声音。
1、出示ppt,引发孩子的兴趣
2、播放下雨的声音小结:对呀!小男孩带了三把伞,一把是自己撑的小黄伞,一把是大大的绿色伞,还有一把是小小的黑色伞。
二、猜动物,听辨音乐的快慢。
1、大象(缓慢的音乐)
1)出示音乐l大象怎么走路的?(听音乐学大象走路)
2)为大象选伞l它是一只怎样的大象呢?(绿色、大大)
3)边听音乐边模仿大象l欣赏音乐,找撑伞的信号。用手模仿撑一把大大的伞
4)模仿大象撑伞幼儿边听音乐边拿玩具模仿大象走路和撑伞。
2、蚂蚁(轻快的音乐)
1)出示音乐l听,小男孩又碰到了谁?你怎么听出来的?
l模仿蚂蚁走路(听音乐学蚂蚁走路)
2)边听音乐边模仿小蚂蚁l欣赏音乐,找撑伞信号,用手做撑伞动作。
3)模仿蚂蚁撑伞幼儿边听音乐边拿玩具模仿蚂蚁走路和撑伞
3、大象和蚂蚁(听快慢交替的音乐)
4、老师讲故事:男孩和熊。
三、延伸活动:户外游戏师:今天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小伞了,你们也有自己的伞了,等会儿我们拿着小伞到草地上去玩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小班绘本游戏,领域为语言领域,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通过故事和游戏来听辨音乐的快慢变化,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不同。二是会说故事中的语言对话“我来为你撑伞吧”,“这是我雨天中天中听到的最好听的话”。三是愿意参与游戏,喜欢和同伴一起玩,感受愿意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是通过故事和游戏来听辨音乐的快慢变化,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不同。
活动难点是会说故事中的语言对话“我来为你撑伞吧”,“这是我雨天中天中听到的最好听的话”。
刚开始教师出示雨滴声让幼儿来猜测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然后出示课件,展开故事讲述,并让幼儿根据音乐的声音来感知大象和小蚂蚁的不同,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象和小蚂蚁的不同,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所学内容。
本节活动流程清晰,活动目标已达到,课堂氛围良好,师幼互动良好。

第94篇、大班音乐活动不同的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两种不同拍子的乐曲。
  2,增强小朋友对不同拍子音乐的鉴赏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音乐;CD5-7《进行曲》 CD5-8《华尔兹》 CD5-9《听听这是谁》
  教具:教具卡5-5(小猫) 
  乐器筐2个 乐器:铃鼓、手鼓(各总人数的1/2

  活动过程:
  (让小朋友围半圆坐) 音乐呼啦圈:
  1,教师:“今天,Teedy想和大家一起玩好玩的游戏,我们来欢迎他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一起边说边拍手打三拍子节奏             
  X X X/X X X/           
  拍拍手,欢迎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用其他的节奏欢迎Teedy的加入           
  X X/X X/           
  热烈欢迎
  2,教师:“音乐谷正在进行大游行活动,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播放《听听这是谁》,请小朋友提供节奏猜动物
  音乐游戏盒
  一,感受音乐
  1,教师:“Teedy说让大家也一起参加音乐谷的大游行吧。”Teed带着全体小朋友出发了。
  2,播放《进行曲》,带领小朋友随音乐拍手(其他动作),教师鼓励小朋友用各种动作感受《进行曲》的音乐(用其他肢体动作跺脚)。
  3,教师边说边出示小猫的图片。“有一只漂亮的小猫跳着华尔兹向我们走来了,我们一起听听这首好听的曲子吧。”
  4,教师播放音乐《华尔兹》,带领小朋友随音乐做动作,教师鼓励小朋友用各种肢体动作感受《华尔兹》(挥手)

  二,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听了两首不同的曲子,请问小朋友们有什么感受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小朋友自由发言)

  三,出示曲谱,肢体感受
  教师:“Teedy和好朋友小猫发现你了两张漂亮的曲谱,瞧,它们正在唱曲谱上动听的歌曲呢。”(出示两张曲谱)教师带着小朋友用肢体语言感受。

  四,乐器演奏
  教师引导小朋友依次取乐器
  1,教师引导小朋友从乐器筐里选择1件乐器,然后依次回到座位上。
  2,小朋友确认小朋友自己手中的乐器,复习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师带领小朋友用手的乐器为乐曲伴奏

  五,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小朋友排队放乐器,回座位。
  音乐彩色笔 教师再出示放大的音乐游戏书5-p12、5-p13,观察画面并提问
  1,请小朋友看谱试唱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鼓励幼儿用身体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95篇、大班音乐活动照镜子(5—6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根据旋律的特点创编歌词及动作,体验身体造型带来的美。
2、初步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在结伴表演中进行情感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进一步练习肢体动作上的默契配合。
活动准备:
1、音乐活动室(两面墙装有大镜子);哈哈镜3面;(凹面、凸面、波浪面各一)。
2、相关音乐CD及CD播放音响。
3、康加鼓一个;塑料盘(圆形、椭圆形、方形)8个;纸巾筒16个。
活动过程:
一、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小朋友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动作进入音乐活动室。
二、节奏游戏"哈哈镜"。
1、请幼儿来到哈哈镜前照一照,并说说哈哈镜里自己变成了什么模样,然后再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
2、介绍游戏"哈哈镜"的玩法:老师当哈哈镜,幼儿边自由走动边拍手念儿歌:"大镜子、小镜子、圆镜子、方镜子。"接着老师念:"我是一面怪镜子,把你变成大胖子(高个子、怪样子)",幼儿停下来做出相应的表情和造型。
3、教师借助康加鼓的节奏和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可自己造型,也可以两人或多人造型,教师还可以变化自己念儿歌的声音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体态韵律活动"照镜子"
1、照镜子。
师:"刚才小朋友照的是哈哈镜,那你们每天照得最多的是什么镜子呢?"(梳妆镜)。"请小朋友到镜子前照一照,做一做各种表情和动作,看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2、学唱歌曲。
教师当镜子外面的人,边唱边做动作,请个别幼儿做镜子里的人来模仿,然后再请幼儿集体模仿。
3、创编歌曲动作。
(1)当幼儿很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可更换动作再邀请幼儿模仿。然后提问:"谁来帮我想想,还有哪些动作可以做?"请出个别幼儿当镜子外面的人,其他幼儿当镜子里的人做动作模仿。
(2)请每位幼儿自由找一位伙伴玩"照镜子"游戏,可以和教师教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教师观察。
(3)分别请出2-3组幼儿上来表演。
4、配合音乐"照镜子"。
(1)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教师配合音乐做一些柔美、舒展、连贯的动作,幼儿集体模仿。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其他幼儿模仿。(启发幼儿变换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可以站立、坐下、躺下、弯腰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
(3)幼儿自由组合表演。(第二次交换角色)
四、节奏游戏"会唱歌的镜子"。
幼儿两人一组,A幼儿拿塑料盘子做镜子,B幼儿手拿纸巾筒。音乐前奏做准备,第一个8拍按节奏自由走步,第二个8拍停下,A幼儿将"镜子"摆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B幼儿用纸巾筒去敲击"镜子",可敲出不同的节奏。(反复数次)
活动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

第96篇、大班音乐活动东山渔歌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东山岛是福建省著名旅游风景区,拥有众多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湾,沐海水、玩海沙、吹海风、尝海鲜、观渔火……东山岛优美的海湾成了人们避暑度夏的“天堂”。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一日三餐几乎都离不开鱼,但是天天享受着美味的他们却不太了解东山一年四季鱼的特点,更别提相关的传统民谣了。在园本课程研究《蝶岛乡土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我们挖掘了许多极具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东山渔歌》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民谣。它来源于海边渔民的实际生活体验,再由民间艺人结合东山歌册和潮剧的曲风特点,谱上曲调,就这样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它不仅句式押韵琅琅上口,而且包含了地域的知识特点。在课题的推广中,我们发现有关家乡的民谣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歌唱活动——《东山渔歌》,旨在通过歌唱活动,巩固幼儿对东山一年四季鱼的认识,激发幼儿承唱具有传统特色的东山歌谣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学唱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家乡方言歌曲独特的旋律美。
  2、通过歌唱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东山一年四季鱼的认识。
  3、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了解12月份中哪种鱼最多,味道最鲜美。
  2、 课题组教师向海边渔民和民间老艺人了解渔歌的由来和歌唱特点。
  3、物质准备:鱼的图片 海螺 双响筒 渔网 自制的海螺木鱼 贝壳响板贝壳串铃 磁带 录音机 教室外墙大海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律动:幼儿学小鱼游进入活动室。
  师:“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鱼的世界,让我们学小鱼游起来吧。”

  二、呼吸训练:学小鱼吹泡泡
  师:“哇!鱼的世界真奇妙,有各种各样的鱼。瞧,还有鱼儿在吐泡泡。” (教师提示从小鱼到大鱼的顺序让幼儿作相应的呼吸训练。)

  三、练声—拉网号子
  1、引导幼儿倾听螺声(一长三短),
  师:“讨海回来了!大家来扛鱼啊!”(闽南语)
  2、教师当拉网的头人和幼儿拉起纤绳,以对唱的形式唱拉网号子:
  师:“6-----↗↘‖(闽南语)    
  嘿...... 师:今日好天气呀! 
  ︳6  5 3 ︳ 6  0 ︳
  幼:嘿  呦呵  嘿 捉来很多鱼呀!   
  ︳6  5 3 ︳ 2  0 ︳   
  嘿  呦呵  嗨 吃鱼按时令呀!   
  ︳1  1 2 ︳ 3  0 ︳                 
  嗨  呦呵   嘿 会晓最聪明呀!   
  ︳3 3  1 7 ︳6  0 ︳                     
  嘿嘿 呦呵  嗨

  四、幼儿了解东山渔歌的由来,并初步熟悉歌曲。
  1、请幼儿从渔网中把鱼类和海产品找出来,按哪一月份哪种鱼最多最好吃的顺序张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丰收了,捕到了这么多鱼,看一看捕些什么鱼,请一些小朋友把它们拿出来,看看这些鱼是哪月份最多最好吃的,把它们贴在它们的月份下面。
  2、教师讲解十二月渔歌的由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师:“我们东山是一个海产品十分丰富的地方,我们东山有很多人以捕鱼为生,渔民伯伯们经过长期的捕捞生活,最后发现原来大海里的这些鱼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秘密,你们都知道,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份,在每个月份里都有一种鱼或海产品既多又好吃,于是他们就把这个秘密编成一首好听的《东山渔歌》,不断的传唱,让更多的人了解海里的秘密。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鱼的图片和序号,教师清唱歌曲。
  问:刚才我唱的这首《东山渔歌》跟以前学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五、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引导幼儿分句学唱。
  提问:你们跟唱这首歌的时候,你最想学歌曲中的哪一句?
  3、幼儿一起完整学唱歌曲。
  师:你觉得哪一句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你?
  师:我们来试看看,你们唱得对不对。
  4、教师指挥,幼儿分组演唱。
  5、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海螺、贝壳等打击乐器,指导幼儿为歌曲配上伴奏。
  师:刚才老师在唱《东山渔歌》的时候用双响筒伴奏,你们觉得听起来怎样?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伴奏使它更好听?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乐器,我们边唱边拍试看看能不能使这首歌曲更好听。我们先用小手试一下,比如第一句你会怎么拍间奏呢?(幼儿徒手排一次了解两种节奏型,再配上乐器演奏)
  6、师生一起配上乐器完整演唱。

  六、游戏:捕鱼
  1、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当渔民,幼儿戴上胸卡自由扮演鱼的种类,第一遍音乐时,当唱到该月份的鱼时,扮演鱼的幼儿就要自觉游进“海里”。当“捕鱼”的音乐开始后,“渔民”拿着渔网进行捕鱼,被捕到的“鱼”要退出游戏。
  2、师生交换胸卡共同游戏。

  七、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用东山方言唱的好听的东山渔歌,东山还有美丽的大海,还有这么多好吃的鱼,好玩的贝壳,这些都是东山的特色,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家乡感到自豪。

  活动反思:
  让幼儿通过听、看、说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并在感受的同时体验快乐。培养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

第97篇、大班音乐活动请你品尝功夫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生动、活泼的说唱情趣,体验歌唱的快乐。
  2、知道“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习俗,尝试用潮州话说对白,学习用歌声表现“广东小主人”的热情和好客。
  3、学习∣× 0×∣×  ×∣×× ××∣× —∣的节奏型。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录相带各一盒。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歌曲
  1、幼儿随歌曲旋律拍手进活动室。
  2、练声、节奏型练习。
  (1)以“拍手向客人打招呼”的形式,学习节奏型:
  ∣× 0×∣×  ×∣×× ××∣× —∣
  (2)“用歌声欢迎客人”欢迎客人的形式练声,唱准旋律。
  (3)“唱一首欢迎客人老师的歌”,幼儿欣赏并学说潮州话对白。
  3、幼儿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观看有关“功夫茶”的录相。

  二、 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内容。
  (1)师生在一问一答中学习歌词的第一、第二句。
  (2)在动作表现中学习歌词的后半部分。
  2、欣赏老师范唱歌曲。
  3、幼儿用动作感受、表现歌曲。
  4、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听音乐,边用手打节拍边轻轻跟唱。
  (2)学习有感情地唱好× 0×∣×  ×∣×× ××∣× —∣ 
  请  你  品  尝  功   夫    茶 
  (3) 请小木偶喝茶的形式,鼓励幼儿用歌声表现小主人的热情好客。

  三、 游戏、表演
  师生共同扮演角色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98篇、大班语言活动小鸟音乐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会看图说话。
2、学习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走进教室
刚才小朋友进来的时候听到了什么?这是小鸟们在开音乐会呢!我们也去看看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借助小人图示学习看图说话
1、哇,小鸟音乐会真热闹!大家仔细看看小鸟们是在哪里开音乐会?请用完整话说。(画出小人的头)
2、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音乐会上的小鸟们都在干什么?谁想把自己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音乐会上是一只小鸟在表演还是有许多小鸟在表演?
3、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把音乐会上小鸟们的表演都讲一讲。(画出小人的身体)
4、老师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谁能用这个句式把音乐会上小鸟们的表演连起来讲?自己试一试。(画出小人的胳膊、腿)
5、小鸟音乐会结束了,你们觉得小鸟音乐会办得怎么样?(画出小人的脚)
小结:刚才小朋友已经讲了一段非常完整的话,有头,有尾,中间还用了有趣的句式,听起来真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三、游戏《班级音乐会》
小鸟们想邀请我们大五班的小朋友举办一个自己的音乐会,你们愿意吗?音乐会上需要许多的演员,我们分成六组来表演,商量一下你们组要演奏什么乐器?谁来指挥?表演开始后,老师给大五班音乐会拍张照片。请小朋友看照片讲一讲大五班音乐会的故事。
四、结束
你们现在已经是大班小朋友了,以后说话就要有头有尾,这样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才会喜欢听你说话。
活动反思:
1.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第99篇、大班语言识字昆虫音乐会教案反思

活动重点及难点:幼儿能够掌握五个词组,认识昆虫名称,对昆虫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轻松、活泼、师幼互动的氛围中学习有关昆虫的五个词语:蜜蜂、蚂蚁、蝴蝶、螳螂及蜻蜓,并了解五个词语的共同特征--都有虫字旁。
2、扩散幼儿思维,幼儿了解各种昆虫的习性和特征。
3、在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与幼儿律动--《去郊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发生,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我们出发吧。
二、    幼儿了解参加音乐会的昆虫,学习词语。
1、  幼儿听声音乐,猜昆虫。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蜜蜂)蜜蜂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大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会,昆虫们都想参加,我们看看这么热闹的音乐会都有谁来报名了?
2、 在观看课件基础上,教师与幼儿互动,进行识字活动。
(看课件认识蜜蜂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一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蜜蜂)教师配着旋律提问:谁来了?(教师引导幼儿说:蜜蜂)哦,勤劳的小蜜蜂来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在看看还有谁来了?
(看课件认识蚂蚁)教师提问:第二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蚂蚁)教师配着旋律提问:是谁呀?(幼儿说:蚂蚁)教师:小蚂蚁也来报名参加音乐会了,大森林里太热闹了,有一只昆虫都等不及了,急忙忙的赶来报名,它是谁呢?
(看课件认识蜻蜓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三个来报名的谁呀?(蜻蜓)教师配合着旋律重复提问,让幼儿认识词组。
(看课件认识螳螂两个字)教师:这么热闹呀,有一只昆虫从这里经过,也来凑热闹,这回谁来报名了?(螳螂)。螳螂是第四个来报名的,这时,有一只昆虫正在远处传花粉,它听到大家的议论,也跑过来报名,谁来报名了?(幼儿回答:昆虫)(看课件认识蝴蝶两个字)教师:第五个来报名的是谁呀?﹙蝴蝶﹚,教师配合着音律问:是谁呀?﹙蝴蝶﹚教师:有这么多的昆虫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只昆虫来报名?点数1、2、3、4、5,有五只昆虫来报名了。
教师:大森林里要求昆虫们用2天的时间练习节目,2天之后在音乐会上表演。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了,小昆虫们都排练了节目。两天过后,音乐会要开始了,你们还记得谁来报过名?
三、    师幼互动,巩固认识的昆虫名称。
教师:谁是第一个来报名的?﹙蜜蜂﹚哪只昆虫是最后一个来报名的?﹙蝴蝶﹚谁是第3、4个来报名的?﹙蜻蜓和螳螂﹚第二个来报名的谁?﹙蚂蚁﹚教师小结:小朋友的记忆力真好!小昆虫们都精心准备了节目来参加音乐会,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四、在游戏中,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领域间的整合。
1、蜻蜓将登上紫色的舞台为大家表演节目,谁愿意送蜻蜓登上舞台?谁知道蜻蜓有什么本领?
2、下面小蜜蜂将登上蓝色的舞台,谁愿意送蜜蜂登上舞台?蜜蜂每天为什么在花丛中忙碌?蜜蜂怎样采花蜜,谁能学一学?
教师:蜜蜂真勤劳,每天采蜜忙,我们一起学一学蜜蜂采蜜的动作。蜻蜓和蜜蜂是益虫还是害虫?对了,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3、螳螂将登上粉色的舞台,谁愿意送螳螂登上舞台?谁知道螳螂的故事?
4、这么多昆虫都登上了漂亮的舞台,美丽的蝴蝶着急了,谁愿意送蝴蝶登上舞台?如果你是蝴蝶你会表演什么节目?﹙请幼儿表演﹚5、还有谁没有登上舞台?谁愿意送蚂蚁登上舞台?
教师:小蚂蚁是怎样来参加音乐会的?﹙全体幼儿学一学﹚教师小结:昆虫们都登上了星光闪闪的舞台,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字宝宝都有一样的地方,哪些地方一样?
寻找规律:这些词语都带有"虫"字旁。对了,所有的名字都带"虫"字旁,这么多昆虫都来参加音乐会,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吗?今天,也有一些昆虫来参加音乐会,它们是来做观众的,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谁?
五、了解带"虫"字旁的其他昆虫。
1、我们先看看蚊子的名字,蚊子的名字中有没有"虫"字旁?
2、我们再看看蝉的名字?"蝉"的名字中有没有"虫"字旁?
3、前两只昆虫我们看到了,下面再看看蚱蜢的名字长得什么样?"蚱蜢"的名字中有"虫"字旁吗?有几个虫字旁?
4、再看看蟋蟀的名字?蟑螂的名字呢?
教师:这些观众都是昆虫,它们的名字中都有"虫"字旁,有的是一个虫字旁,有的是两个虫字旁。下次活动时,我们来学习它们的知识。
六、幼儿猜谜语戴词卡,音乐会开始,一同跳舞。
教师:昆虫音乐要开始了,昆虫们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可是小朋友们必须回答问题,回答正确了才能带上词卡,我们看谁会得到词卡?
教学反思
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感受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常见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了解昆虫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习兴趣。

第100篇、大班音乐公开课三只猴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歌曲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只猴子调皮可爱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自己,他们能从歌曲中找到自已生活中的影子,很容量引起情感共鸣。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让孩子们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模仿小猴子跳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和逐步学唱歌曲。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 歌曲内容相关图片 若干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倾听《三只猴子》音乐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玩一玩好吗?是一首什么音乐呢,仔细听,这是一首歌,听听歌里有什么。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是唱谁的?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有几只猴子? 三只猴子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后来怎么了?(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怎么啦?(妈妈急的大声叫) 叫它干嘛?(赶快下来别再跳)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清楚歌曲内容。幼儿每说一个内容,教师就唱出这部分歌词,直到播放的内容全部用图片表示出来。
二﹑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谈话:三只猴子跳的头上都起包了,我觉得很奇怪。小朋友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在床上跳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小猴子们都不会跳,所以跳的头上都起包,如果我们有节奏地跳,可能比小猴跳的安全,今天我带小朋友们去节奏王国里玩一玩,不过去那玩的小朋友们要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跳,我们班的小朋友会不会有节奏的跳?(会)那你们准备好,我们马上出发。
1、 在这首歌里每一句有四拍,一拍跳一下,每一句要跳几下?教师出示小卡片ⅹ,出示节奏︳ⅹ ⅹ ⅹ ⅹ︳要求幼儿按照每一句跳四下的方法跳一跳。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幼儿站起来一起跳,想要玩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一起跳一跳。
有节奏的跳好玩吗,更好玩的在后面。我问你们有几只猴子在床上跳?(三只)现在请你们三个小朋友一起手拉手跳,要按照这个节奏跳,如果你没有按节奏跳可能就会想小猴子一样头上起个包
2、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手拉手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配班弹琴。
3、(这个节奏我们全会跳了,现在更难了,我们换成这样)
更换节奏︳ⅹ ⅹ ⅹⅹ ⅹ ︳观察XX这个一拍要跳两下,就要比前面的快一些,教师唱,配班弹琴,幼儿用手拍出节奏。谁想来试一试。(一人示范)其他的小朋友就用手拍,看看他跳的和你们拍的是不是一样的,教师唱,配班弹琴,他跳的很不错,谁愿意跟她一起跳。好准备。教师唱,配班弹琴
4、刚刚我们说的是几只猴子?(三只)好,接下来请三个小朋友一起来,三个小朋友的节奏要一样,不然就摔跤了啊。教师唱,配班弹琴  都安全吗?幼儿三人一组跳出节奏︳ⅹ ⅹ ⅹⅹ ⅹ ︳
再次更改节奏型︳ⅹ ⅹ ⅹ ⅹⅹ ︳那我在改一改,谁会这样跳,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教师唱,配班弹琴。再次出示︳ⅹⅹ ⅹ ⅹ ⅹ ︳和︳ⅹ  ⅹⅹ ⅹ ⅹ ︳那这个和这个呢,你们都会吗?
4、(每个桌子上都有这样的节奏型,请你们三个小朋友为一组,自己来编一个跳的节奏,我们来看哪三个小朋友跳的最有节奏,最安全,我来放音乐了) 分组练习。幼儿三人一组,自己编一个节奏,跟着音乐(三段)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5、分组练习后,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前跳,把幼儿练习的节奏类型放到了黑板上。此时要求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伴唱。配班弹琴(请三组)
6、合作练习。
刚刚我们把这些节奏都跳了,现在难的来了,一句歌词有四拍,有三只猴子,每只跳一拍,还多出一拍怎么办?老师让孩子们商量出怎么分配跳拍子,得出最后一拍大家一起跳,现在请你们三个小朋友商量谁跳哪一拍,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教师放音乐。幼儿集体三人一组跳节奏︳ⅹ ⅹ ⅹ ⅹ︳
教师请三只跳得好的幼儿上前示范跳︳ⅹ ⅹ ⅹ ⅹ︳教师清唱(请两组)
7、教师小结:小猴子要是向我们这样跳的话,头上一定不会摔包了,因为我们会按节奏跳,才会比小猴子跳的更安全,头上才不会摔包,你们会唱这个歌了吗,我们一起唱一唱。幼儿听音乐一起唱。 教师放音乐。
三﹑听歌曲的第四段,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问:孩子们,最后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呢?(医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第四段音乐)为什么小猴子都有去了医院了?(是头上摔包了)为什么会摔包了?(从床上摔下来)那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以后你别在床上跳了)对了,我相信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去,也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节奏的跳。当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边唱边跳,这样一定会比小猴跳的安全,安全了我们才会开心。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们了,要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延伸:
下一次把这种节奏型带到其他的歌曲里去。
好了,小朋友,我们刚刚跳了这么多下肯定很累了我们一起去休息一下吧。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歌曲共有四段,曲段中十六分音符XXXX XXXX∣ 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相关文章

《中班父亲节教案及反思5篇》:中班父亲节教案及反思5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活动课,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快来看看中班父亲节教案吧。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及3篇》: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及3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健康教案10篇》:大班健康教案1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