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教案及反思20篇简短

日期:2021-10-0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案及反思20篇简短,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教案及反思20篇简短

第1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丰收的秋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叶子变黄了,果子熟了……。而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也正是教育引导孩子的良好时机。利用这个时机我组织孩子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秋游,我园是一所县幼儿园,地处县镇、农村交界处,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更进一步的走近大自然,亲身体验一次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忙碌,体会一下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感受农田里面真“热闹”。同时这次秋游幼儿还收集了秋天的各种种子,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充满情趣、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内容并乐意学讲诗歌中优美的词句。
  2、乐意倾听并学习词语。发音较准确。
  3、能够安静入神地倾听,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4、知道秋天是丰收季节,增进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读说词语“小麦、玉米、棉花、石榴”,并发音正确。
  教学难点
  朗诵诗歌并理解其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实地感受过秋天农民丰收的情景,并讨论过。
  2、资料准备:
  (1)幼儿用书《语言》,儿歌挂图一张。
  (2)儿歌录音带,录音机,VCD及相关碟片。
  (3)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石榴”等词语卡片以及实物。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回忆秋游活动的情景。
  教师一边指着桌面上孩子们秋游时收集的种子,一边说:
  1、 “你们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呀?”幼儿——小麦、玉米、黄豆、水稻等。
  2、 “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幼儿——是上次秋游时收集的。
  3、 “原来,它们都是秋天的果实呀,那你们知道秋天除了我们采集到的果实,还有那些果实啊?”幼儿——各种水果(石榴)和种子。

  二、 欣赏挂图,初步识儿歌。
  1、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果实?”
  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幼儿倾听,回答老师的提问。
  2、教师:“刚才你们都听到儿歌中有哪些果实?”(小麦、玉米、棉花、石榴)
  3、教师出示儿歌挂图。
  教师边指着挂图,边朗诵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
  教师:
  (1)“请小朋友说说秋天到了哪些地方?”(麦田、棉花地、玉米地,果园)
  (2)“请小朋友一起来玩接字成句游戏(教师读出前四个字,幼儿接着读出剩下的字 )。“秋天到,秋天到,小麦弟弟笑弯了(腰),玉米爷爷(点点头);石榴姐姐涨红了(脸),棉花奶奶(哈哈笑)。”

  三、师生共同小结
  1、师幼一起朗诵儿歌,感受丰收的忙碌与喜悦。(农田里面真热闹)
  2、表演丰收的秋天
  教师:“小朋友朗诵的这么好听,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把诗歌表演出来。”(幼儿分角色表演)

  四、扩展延伸
  1、给家长一封信,让家长配合,提供各种渠道,让幼儿收集更多的果实,进一步理解主题“丰收的秋天”。
  2、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仿编儿歌。

  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丰收的秋天》,重点是学会朗诵儿歌,难点是尝试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以及讲述的方式仿编儿歌,并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我设计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教具,并为这首儿歌配了优美的音乐。
  活动开始我提问导入,我问小朋友:上次秋游我们一起体验了丰收的喜悦,收集了许多果实。我又问,那秋天除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果实还有那些果实?这个问题是发散小朋友的思维。等小朋友说出了更多的果实,我再把小朋友的回答编成了一首儿歌《丰收的的秋天》。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当孩子们回答出儿歌中的话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边看挂图边朗诵儿歌,一会儿就学会了,掌握的很好,重点得到了突破。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仿编儿歌了,我提问:“玉米爷爷点点头,棉花奶奶哈哈笑,那位小朋友能同样仿编一句”。可是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根本就不象儿歌,朗诵的时候也没有原来的儿歌优美。我想:可能这样空手仿编儿歌对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方案,在最后的仿编儿歌处改成先观察再仿编,我决定先给每个幼儿看一些秋天各种果实的图画,根据儿歌句式结构分成四段,要求幼儿在空的地方添上物体和称谓及形容词,然后再用四句好听的话说出来,这样就是一首完整的儿歌。我试用我修改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效果很好,难点处也突破了。
  通过此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时候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自己想想真的挺简单的,但孩子做起来就比较难,我想在以后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慎重,不单要备教案,还要备幼儿,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2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秋天的果实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 对果实的分类及特点了解甚少,希望通过学习让其了解认知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有关果实的经验。
  2、观察了解秋天的果实,能运用多种方法对果实进行分类。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清楚明白不同种类果实的特征及其分类

  活动准备
  1、各种果实实物或自制的果实图片。
  2、自制果实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分发给幼儿各种果实,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分发了很多果实,那么大家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基本部分
  1、感知水果和坚果的不同
  请幼儿品尝水果和坚果,引导幼儿通过看、摸、品尝等感知它们在形状、颜色、吃法和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① 师:首先请小朋友们先观察一下水果和坚果,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
  ② 师:其次请小朋友们摸一摸水果和坚果,两种果实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③ 师:最后请小朋友们品尝一下水果和坚果,它们的味道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2、讲述故事《果果开会》了解水果和坚果的特征
  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出示核桃、栗子等坚果及苹果、梨等水果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坚果,什么是水果,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师:听完了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相互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水果或坚果有哪些特点?你知道怎样区分水果和坚果吗?有几种方法?
  小结:师:水果和坚果都是果实,但是水果皮薄,水分多,味道酸甜,容易食用。而坚果皮厚,基本没有水分,而且食用起来比水果麻烦。其实要区分水果和坚果非常简单,只要通过看、摸及品尝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3、玩游戏《寻找果实妈妈》,对果实进行分类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写有水果、坚果的大卡片,幼儿戴上各种水果和坚果的头饰,寻找自己的果实妈妈。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区分水果和坚果,请小朋友们回去自己动手找一找其它的果实,运用今天学过的区别方法帮它们找找果实妈妈吧。

  教学反思
  1、幼儿的独立思考和 讨论的空间太少了,今后应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空间。
  2、上课活动太过于机械化,有些死板,缺少新意,没有创新。
  3、进行的游戏太少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贯彻的太少了。

第3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大中国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熟悉音乐旋律,感受大中国的神气磅礴。
  2.了解歌曲主要内容,能分辨音乐的三部分,尝试用熟悉的节奏形表现出来。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倾听音乐,熟悉音乐旋律,分辨音乐的三个部分.
  活动难点:
  用不同节奏形,变现音乐的旋律,感受大中国的神气磅礴.

  活动准备:
  1.教师对音乐的熟悉.
  2.大中国音乐及相应的MTV.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你知道我们中国的国旗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中国有一条很长的江,有一条很长的河,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嘛?
  3、这里有一首歌,这条江,这条河就躺在里面,这首歌叫大中国,请你听一听.

  二、播放音乐,倾听,熟悉音乐
  1、这条江,这条河的名字你听到了么?(如果幼儿没有听出,教师单独亲唱这一句,引导幼儿感知)
  2、因为长江和黄河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流水汹涌,气势磅礴,所以歌曲里把它们比喻成龙.
  3、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请你听听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4、播放MTV,感知音乐的旋律特征.
  5、你听到了什么?
  6、这首歌听起来怎么样?(如果幼儿说不出,就直接抛出问题: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温柔呢,还是感觉很神气,还是很忧伤,还是开心?)
  7、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三、听听音乐,为音乐分部分
  1、我们再来欣赏大中国,想想这首歌曲应该分成几个部分?
  2、倾听音乐.
  3、这首歌曲分成几个部分呢?(如果幼儿听不出,那么教师可以借助肢体动作,引导幼儿倾听感知.)

  四、尝试又熟悉的节奏形,表现音乐旋律
  1、最后一段为什么变慢了,和中间一段里有什么不一样?
  2、这首歌我们虽然不会唱,但是可以用节奏把它表现出来,你想用哪一个熟悉的节奏型表现第一段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清唱;让我来唱一唱,配上你说的节奏.)
  3、你同意哪个节奏来表现这一段?
  4、我们一起用配好的节奏来把歌曲完整的表现出来.
  5、延伸,用肢体节奏表现歌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的,也可以说我自己对这个教案也很熟悉,因为在师傅讲解的时候,我用心思考了每个环节的可行性(针对我自己)以及其中运用到的引导语,在我看来,这个活动应该是可以开展得比较顺利的。但是在开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孩子的反馈没有进行适宜地引导;第二,自身存在紧张感,导致在歌曲清唱时忘了一句歌词;第三,准备还不是真正地做到拿得出来,放得进去。其实,在这些问题中,主要还是第一点:对孩子的反馈没有进行适宜地引导。如,在引导孩子们说说这个音乐听起来怎么样?(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温柔呢,还是感觉很神气,还是很忧伤,还是开心?)结果部分孩子都说想睡觉。这时我就无法对应出适宜的应答了。之后,在请教了师傅之后,我了解到,当时我可以再唱出“摇篮曲”,引导幼儿进行两者对比,再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很顺畅地将环节过度下来。
  总体来说,我是在对整个活动很熟悉的基础上开展下来的,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没有拖沓,主要在对幼儿的反馈上停滞了步伐。经验是需要总结,提炼,概括的,每一个的失败与挫折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有了动力,相信我会有进步的。

第4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搭桥过河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四肢的协调性。
  2、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宽阔的场地 泡沫垫子 音乐磁带 空纸箱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进入场地,听音乐《欢乐的小兵》做热身运动。
  师幼谈话,情景创设;有一天,小白兔要到河的对岸去看她的好朋友梅花鹿,可是一场大雨把河上的小桥冲垮了,小白兔过不了河了,她想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帮忙到河上搭建一座小桥,谁想去给小白兔帮忙呢?
  玩法一:幼儿分组 ;幼儿5----8人为一组,两人合作用自己手中的垫子,倒换前进的方法搭建小桥,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引导幼儿探索垫子的不同玩法,说一下你还可以是怎样玩?
  玩法二:用不同材料搭建小桥幼儿5---8人为一组,两人为一组合作用空纸箱倒换前进的方法搭桥并尝试走自己搭建的小桥。

  二、 探索活动 :探索过桥的方法
  教师总结:过小桥时想想怎么样才能稳稳当当地过小桥。你过桥时有没有碰到困难我们可以怎么样来解决怎么样才能很稳地过桥。

  三、放松活动
  幼儿随着舒缓的音乐《让爱传情》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作搭桥过河的游戏。

  活动反思:
  在搭桥的过程中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的动作和思维共同参与。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由于这些桥是给孩子们自己搭的,同时增加了游戏的挑战性,孩子们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增强了信心。

第5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自制海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报的用途。
  2、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海报。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化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小舞台节目单、屏风式展板。
  2、教师绘制的《西游记》故事人物的图片。
  3、油画棒、剪刀、胶水、双面胶、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出海报的主题。
  ――讨论《梦幻西游》中的有趣故事。
  ――提出进行《梦幻西游》演出的建议,提问:可以请谁来做观众?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知道我们要演出的消息。
  2、讨论设计海报。
  ――观察海报:《麦兜响当当》,了解设计海报的主要要素。
  重点指导幼儿了解海报包含节目名称、主要人物、广告语、时间、地点等要素。
  ――讨论:你想为《梦幻西游记》中哪个节目设计海报呢?可以怎么设计?
  3、提出制作要求
  ——小组商量,确定设计海报的节目。
  ――提出分工合作的要求。
  ――介绍制作的工作,装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
  ――幼儿制作海报,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4、介绍、评价海报
  ――相互介绍,欣赏海报。
  ――讨论可以把海报张贴在哪里?

  活动反思:
  梦幻西游记孩子十分喜欢,今天的活动是由《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金银角大王》、《猪八戒吃西瓜》西游记中故事的小整合。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对苹果剧院的兴趣也是越来越大。
  对于广告中的几大要素,我觉得广告语是孩子极不熟悉也比较难掌握的地方,包括时间地点。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可能事先应该铺垫一下相关方面的内容。
  在评价共同合作的时候,过于强调孩子分工合作和作品的装饰,没有正真的引导孩子进入观看海报的角色中。例如可以提问哪一张海报最吸引你等等同时告诉孩子不是越花的海报越好而是应该是图书海报几点要素的海报才是大家喜欢和受欢迎的海报。

第6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皮影表演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皮影戏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简单了解皮影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2.激发孩子表演皮影戏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过程:
  1.欣赏皮影戏《龟与鹤》片断。
  2. 认识皮影,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方式。
  (1)出示皮影,认识皮影,知道用这些皮影表演的戏叫皮影戏。
  (2)了解表演皮影戏需要的道具。
  3.观察皮影,简单了解皮影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了解皮影的特征:皮影是不同的、可以活动、侧面表现手法。
  4.观看皮影制作过程 (取皮→刮皮→浆皮→造型构图→镂刻→着色涂油)。

  活动延伸:
  1.美工区:制作皮影。
  2.表演区:表演皮影戏。

  活动反思:
  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通过观看演出、调查与访问、交流与讨论、共同制作、合作表演等多种活动,幼儿获得了关于民间皮影戏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初步萌发了幼儿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幼儿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幼儿能愉快地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认真倾听同伴的不同意见;能与同伴分工合作进行表演、制作等活动。

第7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纸的作用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这些纸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息息相关,也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但他们对纸的浪费也愈来愈严重,于是我围绕“宝贵的纸”和“纸的作用”这主题,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纸、认识纸,提高充分利用纸的限度,进而培养幼儿节约用纸和爱惜纸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萌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纸及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认识纸的宝贵,知道纸可以回收利用,节约用纸就是节约木材,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幼儿节约用纸和爱惜书本的意识。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手制作能力,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纸的不同种类和用途,体验发现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利用各式各样的纸,制作纸成品,让幼儿懂得纸张的宝贵,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培养幼儿节约用纸和爱惜纸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包装纸、废纸等和纸制品:信封、包装盒、粉笔盒、礼物盒等;
  2、幼儿用书及作业簿。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猜谜导入,教师出谜:
  生得轻巧白净,
  中国古代发明,
  传播科学文化,
  深受大家欢迎。
  (打一学习作品, 谜底:纸)
  2、揭示: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打开书42页)
  3、出示纸及纸制品,请幼儿观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纸和纸制品,引导幼儿认一认,激励幼儿举手发言,并说出纸和纸制品的名称及用处。
  师:之前,小朋友们和老师收集了很多纸和纸制品,这些纸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随处可见的,看看哪位小朋友来认一认、说一说,这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处?
  4、让幼儿找一找身边的纸品:
  师:除了刚才那些,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再帮老师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纸?它又是作什么用的呢?
  5、 圈一圈:(书45页)图中有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把它们圈起来。

  二、通过游戏实验,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类纸,包括一些废纸。锻炼幼儿动手制作能力,让小朋友各自制作一些如纸飞机、纸船、纸扇子、礼物盒之类的纸制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然后将纸制品送给其他小朋友。让各组小朋友对纸制品进行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2、观察纸制品,了解纸的用途,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三、简要了解纸的制造过程,讨论纸是从哪里来的?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1、教师提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师:小朋友们知道了这么多种类的纸和纸制品,那小朋友知道不知道纸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师:想不想知道纸是怎么得来的呢?那小朋友得认真听老师讲个故事,什么故事呢?——《宝贵的纸》的故事。
  2、老师讲述《宝贵的纸》的故事。
  3、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师:现在小朋友知道了纸的得来太不容易了,它的作用又这么大,这么宝贵,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能浪费纸张哦,我们要节约用纸,节约纸了就是节约木材。
  4、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纸张?
  师:那哪位小朋友讲讲我们怎么做才可以节约用纸呢?
  5、讨论哪些是浪费纸张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去改正不良习惯。
  师:小朋友们要节约用纸了,同时也要不浪费纸张,那小朋友平时有哪些行为是浪费纸张呢?我们要怎么去改正呢?
  6、现场调查:请小朋友把自己的课本、作业本拿出来,看谁的书本保护得好?谁的保护得差?

  四、教师小结
  师:通过这一课学习,小朋友们懂得了纸的来之不易,用途多而广,用量大,纸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好处,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纸,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它,爱护它,不浪费纸张,更不能撕课本和作业本。要珍爱人民的劳动成果,从小养成爱惜每一张纸的良好习惯。
  师:那小朋友们说这么好,还得怎么样呀?......还得做得那么好,那一定要说到做到。

  五、课外延伸
  请幼儿回家用废纸和用过的信封做纸鱼(书47页)或其它(自己会做)的纸制作玩具,进一步体验纸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积极地举手发言,特别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一些纸张,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纸成品的活动中,气氛活跃,幼儿的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活动效果好。
  在此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懂得纸张的宝贵,从而不去浪费纸张,去珍爱书本。
  但由于孩子动手能力及辅助材料的限制,导致有的一些孩子想到的东西,没能完美的制作出,对很少部份小朋友还停留在制作环境中,在教师讲述故事过程中,缺少互动性对话与活动,使有些幼儿没能很认真倾听教师讲述故事,感到有点失望。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将更加努力,争取更好。

第8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遵守规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非常活跃与好动,往往不分场合的过度活跃,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的十分随意,时常会给他人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上,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久而久之,幼儿就表现出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行为霸道,不能克制自己等不良行为,因些,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意识的能力迫在眉睫。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体验规则给活动带来的好处,乐意遵守规则。
  3、激发幼儿争做遵守规则的好宝宝的良好情感。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生活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会自己建立规则并遵守。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用餐、走楼梯),PPT。
  2、3个圈圈,标记图,禁止标记。

  活动过程
  一、判断他人是否遵守规则
  1、播放幼儿用餐过程的一段录像。
  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朋友们用餐时候的录像,要请我们豆豆一班的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录像里哪些小朋友做得很棒,哪些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
  小眼睛仔细看哦!
  幼儿认真观看,画面定格在6张图片完整版上。
  2、讨论
  师:这六张照片中的小朋友,你们觉得有几张是遵守规则的?有几张是不遵守规则的?数数清楚哦!
  幼儿回答。根据幼儿回答情况来进行比较说明。
  小结:看来用餐时要遵守用餐规则,饭前要洗手,吃饭时做到安静用餐,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饭后要擦嘴巴还要把桌子擦干净。

  二、解决规则问题:如何走楼梯
  师:在生活中李老师发现了走楼梯的一个问题,请你们看一看。
  1、观看录像,幼儿在上下楼梯时发生了碰撞。
  师:刚才小朋友在走楼梯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幼:撞在一起了。
  师:他们差点撞到了一起,哦,还好没有撞到。为什么呢?
  幼:走楼梯的时候没有遵循规则,乱跑。上上下下的,就撞到了一起。
  师:来动动脑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呢?
  幼儿自由回答,讨论。
  2、观看幼儿示范走楼梯的录像。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走楼梯的时候呀,要靠右走。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上楼梯啦,他是背对着我们的,他伸出了右手,上楼梯靠右走;他转弯了,面对我们了,准备下来啦,应该走哪边呀?哦,这边,瞧小朋友还是举着刚才的右手,下楼梯靠右走。原来上下楼梯都要遵守靠右走的规则。
  3、观看正确上下楼梯的录像。
  师:听了你们的意见,请你们看看,这一次他们走楼梯的时候还会不会相撞?观看录像。
  4、师小结。

  三、钻圈游戏
  1、幼儿玩钻圈游戏,发现问题。
  师:听好我的规则:用钻圈的方法三个山洞都钻到,当李老师铃鼓响的时候,就算三个山洞没有钻完的小朋友也请你快快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好不好?
  2、幼儿学会建立规则。
  刚才你们在钻山洞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如果你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有秩序地钻山洞,那么我们可以建立哪些规则呢?(排队,教师出示规则卡,并贴上排队的标记,圈圈也要一个接一个,排好队)
  3、按照建立好的规则,幼儿重新玩游戏。
  这个规则你们看清楚了嘛?那我们按照这个规则再玩一次。提醒幼儿先排队,钻好的幼儿回到座位上给同伴加加油。
  4、小结:我们钻山洞的游戏顺利完成了,你们是不是都没有碰到撞到啊,原来我们的体育游戏里,也有那么多的规则要遵守,建立了规则就能有秩序安全地玩游戏了。

  四、传话游戏
  1、师讲传话游戏规则。
  今天李老师就要请你们来玩一个需要人人都来一起遵守规则的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要玩的是传话游戏,仔细听清楚规则:4人一队排成一纵队,等一下排头的小朋友啊我会请他到李老师前面来轻轻的把要传的话告诉你们,然后啊我说开始,4条队伍才能一起往后传,每个小朋友要轻轻地靠在后面小朋友的耳朵旁边把你听到的话告诉他,传完一个下来一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最后一个小朋友留在台上等下把你听到的话告诉大家,好不好?
  2、幼儿玩传话游戏。
  师:请排尾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
  幼:生活处处有规则,大家一起来遵守。
  师:恭喜你们都对啦!因为我们都遵守了游戏规则,所以就顺利完成了任务,我们一起来把这2句儿歌念一次。
  师幼:生活处处有规则,大家一起来遵守。(播放PPT)
  五、幼儿谈谈生活中还有哪里有规则
  我们生活中充满了规则,哪么这些规则你们到底知道多少呢?我来考考大家(出示禁止标记,幼儿认识),并请幼儿来说一说他们自己知道的规则。
  总结:小朋友们的规则小知识真多,真棒!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有规则,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公共场所、电影院、商场等等都要遵守规则,原来规则是这么的重要,能带来安全、安心,让我们开心的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孩子吧!

  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的第三个环节钻圈游戏中,由于个别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规则所以在游戏进行时没有发现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导致这个环节不是很成功。我认为应该让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而不是让一部分幼儿,这样幼儿多了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游戏,就会出现我所期待的情况,游戏活动也就能很顺利地开展下去。
  2、在第四个环节《传话游戏》中,由于传话的内容太生硬,不能贴近幼儿实际,幼儿在传的过程中不能把要传的话说清楚,导致这个游戏没能顺利完成,这也是活动中最大的一个问题。
  3、我在对幼儿的提问欠合理,很多问题都是我问幼儿答,而不是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再说出原因。
  4、整节活动幼儿的参与性都很高,也很积极认真地与我互动。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实现,本次活动的开展,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大部分幼儿已经懂得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会开始遵守规则,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以后还会对幼儿进行此方面的规则意识的培养,逐步让每个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第9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稻草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挖掘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这是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向。秋天是稻谷丰收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稻香随地可取,如何充分利用稻草这一自然资源,是值得我们幼儿园探讨的问题。在田边,随处可见的稻草人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对形象生动,有趣的稻草人充满了好奇和遐想。我选择“稻草人”这一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故事欣赏,动手制作,作品分亨等活动,激发幼儿对稻草人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读出节奏和情感。
  2、了解稻草人的作用。
  3、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享受创造的快乐。
  4、结合儿歌,讲解制作稻草人的步骤和方法。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儿歌《稻草人》。
  难点: 朗读儿歌《稻草人》,感受作品拟人化描写的生动、有趣,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稻草、录音带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乡村,了解了乡村的生活环境,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乡村、走进田野去感受农村的大好风光。

  二、出示挂图,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你在大图中发现了什么?(田野、稻草人)由“稻草人”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呀?稻草人是长在哪里?它“长”什么样?它会“走路”吗?为什么稻草人要站在田间呢?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自由大胆地说出来。)

  三、欣赏诗歌:
  (1)听录音2-3遍。
  (2)诗歌里面说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3)稻草人在那里用什么用呢?

  四、朗诵诗歌:
  (1)分句学习诗歌。
  (2)跟着录音带整体朗读诗歌。
  (3)开小火车的形式朗诵诗歌。
  (4)集体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

  五、活动延伸:制作稻草人
  (1)观察稻草人,讨论稻草人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2)讲解制作的步骤和要点。
  ①把一束稻草的一头扎好,用两根竹子穿起来固定住。
  ②再用一些稻草编织成稻草人的帽子。
  ③给稻草人穿上衣服。
  (3)让幼儿做表演结束。
  附:表演内容 (部分幼儿扮演秧苗,二到三位幼儿扮演稻草人,二到三位幼儿扮演麻雀。秧苗在田里迎风摇,稻草人看护着秧苗。麻雀出现在了,他们想去偷吃秧苗。当麻雀飞近田的时候看到了稻草人,想小心地靠近。突然一阵风吹过,稻草人摇动了起来,麻雀吓得赶紧逃跑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很注重幼儿的朗读训练,运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幼儿喜欢朗读,这也是我们学前班老师要训练的目标。通过看图,朗读诗歌了解稻草人的作用,再通过制作稻草人加深了小朋友对它的印象。稻草人制作环节适合学前班儿童的心理年龄,在学中玩,玩中学知识,直观面对稻草人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环节中多注重情境的创设,可能让幼儿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第10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立交桥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感受不同立交桥,体会立交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它又与幼儿的生活很接近,每天都要接触,可是能有几个幼儿会对立交桥的特点有很细致完整地了解呢?所以设计了这次活动,让由儿真正了解"立交桥"的含义和特征。

  活动目标:
  1、 感受立交桥的形态,进一步了解立交桥的功能。
  2、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交流的乐趣。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都见过城市里的一些立交桥。
  环境准备
  城市里常见立交桥的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我知道的立交桥。
  小朋友,你见过立交桥吗?你看到的立交桥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你们分别是从立交桥的什么地方看的?有什么感觉?这些桥为什么叫“立交桥”呢?

  二、欣赏漂亮的立交桥。
  师带来了一些立交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说你最喜欢那座立交桥,为什么?你最喜欢那座立交桥?有几层?有哪些你觉得特别的地方?这么多立交桥,你觉得哪些立交桥是从上面往下看到的?哪些是从下面往上看到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标志,它可以让汽车畅通无阻的通过一个个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红绿灯,免去交叉路口拥堵的烦恼。现在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桥,城市立交桥越多城市现代文化程度越高。

  三、师幼讨论:立交桥的作用。
  你觉得城市里有立交桥好吗?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你遇到过吗?为什么会堵车呢?在城市的什么地方需要立交桥?为什么?
  附:儿歌《立交桥》
  立交桥像彩虹,
  高高架起在空中,
  沟通东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顺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道路平坦又畅通。

  四、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2、引导幼儿在建筑区搭建各式立交桥。

  活动反思:
  课前幼儿对各种立交桥已经有所认识,对立交桥也产生了比较高地兴趣,尤其是双重立交特别感兴趣,通过师幼讨论,我发现幼儿对立交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一活动基本上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

第11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蚂蚁奶奶的房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天生好奇,他们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小蚂蚁、向日葵和一些有趣的动、植物充满好奇心。故事《蚂蚁奶奶的房子》这一语言教育教学活动能让孩子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儿童语言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并初步了解向日葵的向阳性。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都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只有爷爷和奶奶在家里照顾他们。我通过小蚂蚁关心和孝顺蚂蚁奶奶,帮助奶奶做事情来激发幼儿关心老人、热爱老人,并能体会孝顺老人的情感社会情感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我设计《蚂蚁奶奶的房子》这个语言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欣赏、理解故事《蚂蚁奶奶的房子》的内容。
  2、 初步了解向日葵的向阳性。
  3、 懂得关心老人,乐于为老人做好事。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向日葵的向阳性

  活动准备
  蚂蚁奶奶以及房子的挂图、幻灯片、太阳道具、情境布置、皱纹纸、绳子等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到花园里游玩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李老师带你们去花园里玩一玩,好不好啊!(好)小朋友看花园里都有什么花呀?花园里有什么小动物?啊!小朋友们玩累了,我们找个座位坐下来休息一会吧!刚才我们在哪里玩呀?(花园里)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向日葵、太阳、小蚂蚁、房子、蝴蝶)我们学一学它的动作!(向日葵、太阳、小蚂蚁、房子、蝴蝶)
  2、交流讨论
  教师:小朋友猜猜房子里住着谁呀?(蚂蚁、蚯蚓)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个房子里住着一个蚂蚁奶奶,可是,房子里的蚂蚁奶奶却在发愁,她告诉我,她喜欢晒太阳,但她住的房子里照不进阳光,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她吗?
  (幼儿:打开窗户、打开门、搬家、把房子抬起来)请1-2名幼儿回答。

  (二)欣赏故事《蚂蚁奶奶的房子》
  1、 教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我这里,有个故事。里面说到一群小蚂蚁帮助蚂蚁奶奶整天都能晒到太阳,我们来听听看,小蚂蚁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2、 教师讲述故事《蚂蚁奶奶的房子》
  说到这是怎么回事呀?我的房子在哪里呀?提问幼儿猜猜蚂蚁奶奶的房子在哪里?(请1-2名幼儿)接着说故事。
  3、 ⑴ 教师:故事好听吗?(好)谁来告诉我,故事里面都有谁呀?(小蚂蚁和蚂蚁奶奶)⑵为什么小蚂蚁要帮蚂蚁奶奶搬房子呢?(蚂蚁奶奶很爱晒太阳)⑶小蚂蚁是怎么来帮蚂蚁奶奶帮房子的?(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嘿哟、嘿哟!搬呀搬!有的在上面拉,有的在下面推,嘿哟、嘿哟!搬呀搬!)⑷教师:小蚂蚁帮蚂蚁奶奶把房子搬到了什么地方?幼儿:在向日葵里。/在向日葵的花盘里。(请1-2名幼儿回答)
  4、 教师:为什么,蚂蚁奶奶从早上、中午、下午都可以照到太阳?
  幼儿:因为蚂蚁奶奶的房子从早到晚都会跟着太阳转,从早到晚都能照到太阳,从早到晚都是暖洋洋的。
  5、 用幻灯片演示向日葵的向阳性
  教师:向日葵的本领真大,早上它面向东方迎来了太阳;中午,它面向太阳;傍晚,他又面向西方送走太阳。向日葵的这个本领叫做向阳性!
  6、 游戏:向日葵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向日葵美不美呀?幼儿;美。教师:那我们想不想变成它?幼儿:想。教师:现在李老师是魔术师!李老师把小朋友都变成向日葵,让你们都会跟着我的太阳转。(师幼互动)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觉得怎么样?幼儿:暖洋洋的、很舒服。
  教师: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做魔术师,让他把我们大家都变成向日葵跟着他的太阳转。(幼幼互动)这个小小魔术师可真有魔力呀,真能干我们也给他鼓鼓掌吧!

  (三)启发幼儿也来关心蚂蚁奶奶
  ⑴说一说,爱奶奶。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蚂蚁多关心、孝顺蚂蚁奶奶,帮蚂蚁奶奶把家搬到了向日葵花上。所以我们也要向它们学习!我们也要关心自己的奶奶!李老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关心我们的奶奶?我们能为奶奶做些什么呢?幼儿:唱歌给奶奶听、跳舞给奶奶看、送东西给奶奶等。(还可以让小朋友来表演)
  ⑵动手做一朵花送给奶奶
  教师:老师也爱自己的奶奶,想亲手做朵小花送给奶奶。我拿两片皱纹纸和一根绳子,用绳子在两片纸的中间绑起来,把花瓣打开。我的花儿做好了!(教师示范)你们看这朵花漂不漂亮呀?老师在那边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做花的材料。现在请小朋友亲自动手做一做。

  (四)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漂亮的小花都做好了吗?(做好了)那我们把花带回去,送给我们的奶奶好吗?(好)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及他们较感兴趣的发展方向,设计了这节语言教学活动——《蚂蚁奶奶的房子》。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育,能培育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把这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定为:首先让幼儿融入情境,能理解故事内容,其次在让幼儿认知向日葵的特性向阳性。最后并提出培养幼儿爱奶奶的这一社会情感。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内容。难点是认知向日葵的向阳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引出故事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花园的课堂情境,带小朋友到花园里玩一玩,让小朋友观察花园里的事物。并学一学花园里向日葵、蝴蝶、小蚂蚁的动作,让幼儿很快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欣赏、理解故事内容环节中我运用直观教学法,结合幻灯片,让幼儿在倾听故事过程中能更好的感知故事内容。说到蚂蚁奶奶觉得很奇怪的,我的房子在哪里呀?并提出问题让小朋友猜猜蚂蚁奶奶的房子在哪里?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想象力,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去,为理解故事内容做好铺垫。幼儿知道蚂蚁奶奶的房子在向日葵花盘里时,让幼儿简单学学向日葵的跟着太阳转的动作。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时,根据《纲要》语言教育要求,我向幼儿抛出问题,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让幼儿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在完成活动难点让幼儿了解向阳性这个内容中,首先让幼儿观察向阳性,初步认知向阳性,边出示图片,边让幼儿学向日葵花盘的方向。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让孩子享受这一游戏过程,并收获知识。体现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的理念。
  在结束环节中,我引用了由小蚂蚁帮助蚂蚁奶奶搬房子的这一关心、孝顺奶奶的行为引出让幼儿爱自己奶奶的情感,通过出示一幅图片一位妹妹在给奶奶讲故事,请幼儿说说自己怎么爱奶奶的。然后由教师扮演奶奶,让孩子给奶奶捶背这一行为把爱奶奶的情感推向**,最后让孩子亲自做花送给自己的奶奶,在培养幼儿社会情感的同时,并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第12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会整理小书包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今天我一进教室被愣住,小朋友的桌子上到处是书.笔,地上有几个书包,这现象引起我和小朋友们的关注,接下来就引发了课题“我会整理小书包”。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事情自己做,并认真做好每件事。
  2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功能。
  3尝试根据书包功能摆放学习用品和其他必用品,学习整理书包。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书包的外形,书包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能分类摆放书包中的物品

  活动准备
  自带书包一个;内装数书;本;铅笔盒;水瓶;纸巾等
  头饰如干个。

  活动过程
  游戏“拥抱”导入;出示小动物头饰,(老师引导;今天,小兔.小猫和小鸭要去上学,熊猫老师说:“明天谁第一个到幼儿园,老师就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
  1进入故事情节,请幼儿扮演四只小动物,故事内容是小兔和小猫虽然走路快,但不爱收拾书包,而小鸭养虽然走路慢,但养成爱收拾书包的好习惯,小鸭第一个到,得到老师的拥抱,很高兴。没得到的老师也鼓励它们,教育它们,养成收拾书包的好习惯。
  2小朋友们自由谈话,老师引导。(提问;谁做得对、学谁、为什么?)、
  3.分组(六人一组)围坐,观察介绍自己书包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3.集体交流,选出几种类型的书包,让幼儿观察,说出书包的外形和结构。功能(提问;如果班里有相同书包怎么识别?)
  4.整理书包:上学应带些什么?这些物品该放书包哪层比较合适?
  5游戏:背书包上学。(比比谁是第一)
  6评价游戏,(提问;谁做得很好?谁还要继续加油?)
  7音乐(我爱小书包)。

  教学反思
  总体来讲,幼儿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积极.主动的。不足点是,由于幼儿个别差异,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以后反复巩固训练。

第13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长大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从大班升入大班,班上有很多幼儿已经知道自己是哥哥姐姐了,但幼儿对成人依赖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仍喜欢让成人一手包办。并且,幼儿的自己的父母欠缺关心的意识。因此,我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将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参透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尝试不依赖成人,能主动去做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教幼儿热爱家庭、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鞋。
  2、"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大班在园的录像).
  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老师: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小衣服、小鞋子等)这些你能穿的合适吗?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 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了,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小结
  (1)引导幼儿体会成长的快乐并教育幼儿学会更多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他们。
  (2)幼儿听音乐——《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积极,准备的教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方面,没能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让幼儿亲自体验的环节,让幼儿感受一下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的快乐与满足,并从不同的交流讨论中增强情感的体验。
  3、 幼儿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幼儿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幼儿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幼儿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第14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犟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寻找发现画面细节,通过看、听、说、演等多种通道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感受乌龟坚持不懈朝目标前进的精神,能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故事录音、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主角。
  小朋友,你们了解乌龟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感受到这只乌龟现在的心情吗?

  二、师生共读,触摸故事。
  1、观察画面细节,引出故事。
  (1)听故事录音第一段。
  (2)引导幼儿观察三幅连续画面,从图中读出陶陶思考了整整一天一夜做出参加狮王婚礼的慎重决定。
  2、经历第一次被嘲笑的遭遇,初步呈现乌龟的决定。
  (1)陶陶经过一片荆棘丛,遇到了谁?蜘蛛发发为什么要大笑?
  (2)陶陶会放弃吗?它怎么说的?(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
  3、经历雨天和烈日沙漠的考验,鲜明乌龟坚持不懈的决心。
  (1)一路上,陶陶经历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雨天、沙漠两幅画面。
  (2)一起演一演这只勇敢、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乌龟。
  4、经历走反方向的挫折,强化乌龟坚持不懈的决心。
  继续听故事,提问:陶陶犯了一个什么错误?(方向走反了)还要不要去参加婚礼?
  5、经历狮王去世,希望破灭的打击,突显乌龟坚持不懈的品质。
  陶陶经过一片岩石荒漠时又遇到乌鸦阿嚏,乌鸦告诉陶陶什么?陶陶是怎么做的?

  三、故事结尾,感悟哲理。
  1、故事转折,体验惊喜和愿望实现的快乐。
  (1)观察画面,理解、体验陶陶参加到年轻狮王婚礼的意外惊喜。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礼物的细节,呈现故事结尾。
  2、教师小结点题。
  现在你们知道封面中的陶陶为什么微笑了吗?对!坚持就是胜利!

  活动反思:
  坚持不懈的毅力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这种意志品质的培养需要创造条件,而《犟龟》这一语言活动适时适宜地渗透在启蒙阶段中。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故事,感受到了陶陶小乌龟的毅力以及坚持到底的成功感。

第15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神奇的大树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前几天,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在家里带来橘子和釉子一些树上的水果。小朋友都在比谁家的水果多,有一个小朋友着急了就说“我家果树最厉害什么果子都要长”为了引导孩子对身边事物、现象大胆的想象从中体验到快乐,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教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回忆和想象,描绘简单物品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小朋友把自己观察和想象的东西表现在纸上。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组织小朋友玩弄各种玩具模型。
  2:每人一套彩笔,一张白纸。
  3:范画:白纸上面一棵树干。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引导小朋友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变魔术吗?魔术师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棵神奇的大树,小朋友想让它长什么,它就长什么。
  2、引导小朋友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
  按小朋友的想象,教师教小朋友画物品的主要特征,并有侧重的示范,将部分物品画到树上。
  3、引导幼儿感受神奇的大树,激发小朋友创作欲望。
  教师:小朋友,这棵神奇的大树,把你们喜欢的东西都长出来了。有``````有``````还有``````,你们高兴吗?它还能长出更多的东西来吗?现在请每一个小朋友画一棵神奇的大树,在大树上长出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4、小朋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小朋友大胆想象,画出日常生活中见到和想象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提醒小朋友用恰当的颜色涂染。
  5、总结评比,结束活动。
  (1)作品讲评以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画为主。
  (2)教师表扬画得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安排布置“神奇的大树”,表扬小朋友个个是小设计师。了不起的画家。通过简单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小朋友自由想象大胆设计的创造能力,小朋友绘画积极性很高,有些东西尽管画不象,但讲述非常好。操作中幼儿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有个别孩子任务意识很强,拿到纸后,先思考,想好后再动手。有的幼儿迟迟还不下手,嘴里嘟嘟“画什么,画什么,”在操作过程中他们试着用合作,询问同伴,自己摸索等方式解决问题。有的幼儿画的太多,画着画着自己都看不清树上有那些物品了。有的幼儿对物品形象的的表现有困难。
  出现这些问题,我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很少涉及物品的临摹练习。对于构图,排列这些基本技能是不是需要一定的练习,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设计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孩子的实际经验,因为幼儿的已有经验才是设计活动的起点。

第16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文具小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第17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一切都在变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一切都在变。
  2、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挂历纸、皱纹纸、金鱼缸、杯子、冰、凉水、温开水、糖、勺子,吹气的球、高锰酸钾、橡皮泥,抹布、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吸管、蜡烛、火柴、范画、相片、洗洁精、打气筒、吸管。

  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引起兴趣。
  (1)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老师这儿有许多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的时候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有什么变化?(这是谁呀!他的头发变长了,他的个子长高了,眼睛变大了。)
  (2)出示老师小时候的照片,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小朋友为什么没有猜出来。(因为老师长大了,成大人了;因为不一样了,有变化了。)
  2、人的生长过程出示图片。
  讲述人的生长过程:开始是从妈妈肚里刚生下来的小婴儿,然后长成了我们小朋友这么大,再长就成了老师这么大了,最后变成了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学一学老爷爷、老奶奶是怎么走路的。
  3、幼儿自由做试验、观察物体的变化。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自己去试验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试验一:冰变成水(快看,冰慢慢变成水了,淌眼泪了)。
  试验二:蜡烛燃烧(蜡烛有火的地方变软了,越来越短了)。
  试验三:玩橡皮泥(老师:你看我把橡皮泥捏成小猪了,你看我把它捏成了小熊猫了)。
  试验四:水的试验。
  (1)紫黑色的高锰酸钾放进水里,慢慢变成红的“云”了。然后水全变红了。
  (2)纸放到水里变湿了。
  (3)试管里的水放在酒精灯上烧,变成气了。
  (4)把糖放在温开水里(快来喝,这是糖开水)。
  (5)把洗洁精放进水里,可以吹出泡泡。
  试验五:吹气球。
  有的用嘴吹,有的互相帮忙用打气筒打(看,我的气球越变越大了)。
  4、启发式总结谈话。
  (1)你刚才做了什么试验?都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我看到冰变成水了;我把纸放进水里,硬的纸慢慢变湿了软,软的纸一提就变短了;我把蜡烛点着了,慢慢地我看到蜡烛变短了;我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可以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我把高锰酸钾放里水里,水就变红了;我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把它放在火上烧,试管里的水烧一会儿就变成水蒸气了;我把白糖放进水里,白糖就没有了,水变甜了;我想用吸管吸泡泡,我把洗洁精倒在水杯里,用吸管就能吹出泡泡;我吹气球了,气球越吹越大最后就炸了。)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衣服,变旧了;头发,变长了;小树,长高了;蚕宝宝,变成蛾子;我种的大蒜,长叶子了;我家门口的小河,变清了;鸡蛋,放在锅里三分钟煮就熟了。
  (3)小结: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都有变,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5、幼儿作画:《一切都在变》。
  延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

  活动反思:
  你时常关注你身边发生的事和儿童的活动吗?持之以恒去观好的课题自然生成了。

第18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剪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剪纸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在很多地方是过节过年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但是在新疆却是不非常常见的手工作品,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并能初步掌握简单的剪纸技巧,感受剪纸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我们传统手工作品的喜爱。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剪纸”。
  2.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3.感受剪纸作品的美感和剪纸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的美感和制作过程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2.难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活动准备
  过年场景图片课件;剪纸作品的图片课件;教师的剪纸作品若干;小剪刀;彩纸;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过年场景图片的课件,请幼儿们仔细观察图片中有些什么,然后说一说。
  2. 幼儿说完后教师一一介绍图片中的物品,如灯笼、对联、福字、鞭炮等等,重点引出剪纸。
  3. 问问哪些幼儿见过漂亮的剪纸,如果有请他们说说他们见到的剪纸是什么样的,然后播放传统的剪纸作品图片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图片中的剪纸的颜色、形状、图案等等。
  4. 教师出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也请幼儿来说说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5. 教师给幼儿们发小剪刀和彩纸,教师边制作剪纸边讲解制作方法,并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来学习剪纸轮廓形状的剪法,主要有方形、圆形、花形。(注意提醒幼儿们要正确小心的使用剪刀)
  6. 让幼儿们自己进行制作,在学会剪纸轮廓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创造,剪出不同的形状,教师进行观察,对个别制作上出现疑问或问题的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7. 幼儿们制作完毕之后教师把作品贴在前面,让幼儿们一起欣赏自己和小伙伴们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们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大班、大班的幼儿们强了许多,但在学习制作过程中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接受较慢,教师在教授和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准确,并在活动过程中要多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动力。

第19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找春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春天的特征,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和体会春天这一季节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春天。考虑到学前班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因此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观察、体验、实践和教师的引领,把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在认知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对春天特征的了解更全面。

  活动目标:
  ⒈ 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
  ⒉ 观察大自然变化的过程,认识春天的特征。
  ⒊ 学习儿歌,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和人们衣着的变化。  
  ⒋ 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
  ⒌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歌曲“春天在哪里”和春天美景等课件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小朋友们,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阳光渐渐明媚,鸟儿开始歌唱,大自然中的万物演奏着春天的圆舞曲。请你竖起小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请你边听边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点击播放Flash)学生边听边想,然后自由发言。(这首歌唱了春姑娘来了,走在田野上,小红花、小蜜蜂都来迎接……)

  二、 课文学习
  ⒈ 春姑娘来到人间,大地的景物有了哪些变化?(点击播放Flash)学生自由发言。(有绿树,有红花,有欢快唱歌的小溪,南归的燕子……)
  ⒉ 你喜欢春天的什么景物,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我喜欢绿草,因为碧绿的草地让我感觉到生机勃勃;我喜欢小鸟,因为小鸟的歌声十分悦耳;我喜欢春天的花……)
  ⒊ 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春天的花、春天的树、春天的草、春天的水,看起来是那么的充满生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大自然多么神奇啊!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春天的花、树、草和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去体会一下春的神奇!(点击录像)
  ⑴ 在告别了漫长的严冬后,春天的花绽开了笑颜,它们似乎要告诉我们春天的消息:天气暖和了,大家可以脱去厚厚的衣服,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生机。
  ⑵ 春天的树长得非常的绿,树叶嫩嫩的,好像刚从冬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⑶ 春天的草长得格外的嫩,小草细细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红的、黄的、蓝的、紫的野花好像是点缀在绿草地上的星星。
  ⑷ 天气暖和了,山上的雪慢慢地开始融化,小溪里的水在哗啦啦地唱着歌。春天的水特别清澈。
  ⒋ 春天的景物多美丽呀!春姑娘究竟对它们说了什么,才使它们变得生机盎然呢?老师来念一念“春天说了些什么”。(教师范读)
  ⑴ 请小朋友们用最动听的声音,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⑵ 谁能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教师指名读。
  ⑶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学生齐读。
  ⒌ 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想想春姑娘究竟说了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春天到啦,冰雪快融化吧,化成甜甜的水让小苗喝个饱;春天到啦,花儿快张开笑脸吧,蜜蜂要来采蜜啦!……)

  三、体验感悟
  春天到了,春姑娘也来到了我们的校园。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她吧!春姑娘爱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只有用心观察,才可以找到她。
  ⒈ 你知道什么叫观察吗?观察有很多方法,看是一种,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回答。(看、听、闻、尝、摸)
  ⒉ 接下来,让我们带上这五件观察“法宝”到校园里找一找春天。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中,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春天。
  ⒊ 你找到春天了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花开了;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
  ⒋ (点击Flash)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大自然会产生许多奇妙的变化,沙沙沙、轰隆隆、呱呱呱……这些是谁发出的声音?你还知道哪些春天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春雨沙沙沙,春雷轰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鸟唧唧喳喳,泉水叮叮咚咚……)

  四、 课外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说了春天,找了春天,和春姑娘玩得真开心,相信小朋友们对春天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喜欢春天了!双休日,让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到户外去找找春天。

  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天上课,吃惊的是孩子们已经比较进入学习状态,不难想象出小家伙们开学之前已经备受家长们的“谆谆教导”。看到孩子们注意力比较集中,我决定今天把第一课《找春天》完成。
  《找春天》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其教学要点是:会认“香”等9个生字,会写“甜”等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春天就像一个一个羞涩、可爱、活泼的小姑娘。
  我把教学的重点落实在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上。因为提前布置了试着背诵课文,课堂上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积累文本语言,于是我让学生模仿4——7自然段写几句话。开始学生有些茫然,不知该写什么事物,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说出了可以写柳枝、燕子、笋芽儿、春风……我给了五分钟时间,当多数孩子都写完了时,我请了几个孩子读自己的作品。没想到孩子们是那么富有想象力,我引导学生写的是:柳枝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那是春天的秀发吧?还有:笋芽儿从地底下钻出来,那是春天的牙齿吧?还有: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一边飞还一边叫着,那是春天的信使吧?看到孩子们表达的不错,我又临时设计了一个仿说训练,让学生仿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补充下列句子:她----------------,在----------------------。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手。有的说:她在草地上打滚,在小河里洗澡。有的说:她在树林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通过教学本课使我感受到其实学前班的孩子也是很有语言潜力的,我们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良好语言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第20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好吃的面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对面食感兴趣,感知面食的多样性,知道吃面食有益身体健康。
  2.了解面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几种常见的面食烹饪制作的方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面食的多样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面食烹饪制作的方法
  活动难点:
  了解面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吃面食有益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白色小猫、PPT、和好的面粉、面粉的来历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几样简单的面食制作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有一只小黑猫,非常顽皮,整天在家跳上跳下。这不,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盆里。哎呀,小黑猫怎么啦?怎么会变成白猫的呢?(引出白白的面粉)

  二、说说面粉的来历
  师:你们知道这白白的面粉是用什么磨出来,麦子又是谁种出来的?(出示视频)小结: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麦子磨出来。黄黄的麦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三、了解多样的面食
  1.认识多种面食
  师:白白的面粉有什么用?可以加工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面食,我们一起去看看、说说,它们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出示PPT第一页)师:你看见什么?它是怎样的?
  师:在这么多面食里,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出示烹饪方法,以问答的方式小结面食的烹饪方法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好吃的面食,看一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出示PPT第2~5页)儿歌小结:好吃的面食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油条、麻花怎么来?油条、麻花炸出来。
  馄饨、饺子怎么来?馄饨、饺子煮出来。
  面包、蛋糕怎么来?面包、蛋糕烤出来。
  馒头、包子怎么来?馒头、包子蒸出来。
  各种面食做得好,小朋友吃了身体好。

  四、多渠道获取面食的信息
  1.师:除了这些面食,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面食呢?
  2.利用多种渠道了解面食信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面食城去看一看,有哪些好吃的面食吧!
  (1)图片(花式面食)
  (2)录音(面食自述)
  3.小结:面食不仅种类多,而且还是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之一呢。面食容易消化,而且热量高,可以用来填饱肚子。像烹饪方式为蒸煮的面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本领:保护、调养我们的胃。有些人吃饭不规律,使得胃受伤了,经常胃疼胃胀,这个时候你就要多吃点面食来调理调理你的胃。像烹饪方式为炸的面食,我们应该少吃,炸后的面食会破坏其原有的营养成分,变成垃圾食品。

  五、洗手自制面食
  1.师:如果你是面食师傅,你想做出什么好吃的面食呢?
  2.幼儿洗手制作面食。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我开展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导入部分,我用黑猫变白猫的一个情景,把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了。其次,我通过诱人的图片,让幼儿了解面食的种类和烹饪方式丰富多样。接着,运用听、看的方式深入理解面食因烹饪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营养的变化。层层深入中了解面食与人们的关系,从而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

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10篇》:第1篇、大班社会活动购买食品注意事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买食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通过自己探索、寻找的过程,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出厂期。  3、知道食品的保质期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健康,培养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20篇下》: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容积守恒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培养

《幼儿安全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轮滑安全我知道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玩轮滑的安全注意事項,学习轮滑安全儿歌。  2、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玩轮滑的安全规则。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