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40篇

日期:2021-09-2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音乐韵律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40篇

第1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小花猫教案(附教学反思)

  音乐分析:
  1、音乐情感:轻松、愉快、活泼,调皮逗趣的小花猫游戏画面。
  2、音乐知识点:两段体结构,四二拍子,每一段有2次重复,第一乐段以平稳的断奏,音形连贯,体现"小花猫"活泼、愉快自在的形象。第二段音乐稍起伏,连贯,圆滑奏,体现"小花猫"聪明伶俐、调皮可爱的场面。圆滑奏共有4处。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2、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和断奏,进行角色的扮演。

  教学准备:
  1、小花猫图片、挂图P1、2、铃鼓、圆舞板、呼啦圈一份3、CD播放机,音乐光盘活动对形:半圆活动重点:感应圆滑奏活动难点:能伴随音乐表现歌曲的弹跳和圆滑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初步感应圆滑和断奏。
  1、出示小花猫图片,引起孩子兴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走路吧!"2、老师手持铃鼓,拍(断奏):跳跃;摇(圆滑奏):轻声走。
  二、故事引导:
  "河马医生开了一家诊所,他有好多治病的秘密武器,所以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看看都有谁来看病呢?"(指图让幼儿看图回答)"小花猫也来看病了,她浑身发痒,难过得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哇!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三、小花猫的律动。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歌曲里的小花猫在做什么?"1、第一遍欣赏歌曲,幼儿安静倾听。
  提问:刚才听到小花猫在做什么?
  2、肢体律动,再次完整感受歌曲。
  3、这首歌曲分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说的什么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4、老师小结幼儿回答的内容,并整理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5、幼儿学唱歌曲,坐在位置上根据歌词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启发幼儿唱第一段时轻松、活泼来演唱,第二段用连贯、下滑音行来演唱。表现小花猫活灵活现的真实形象。
  7、幼儿边唱歌曲,边起来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第一段断奏: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局的音效做小花猫伸懒腰。
  第二段圆滑:学小猫走路,并于"喵喵"时做嘴巴两旁抓胡子。
  4、两人一组第一段断奏:两人牵手,做小猫左右轻跳。
  第二段圆滑:两人面对面,学小猫舔爪子,抓耳朵等,启发创意各种小猫动作,可以鼓励幼儿团结友爱,互相作蹭背抓痒。
  四、角色扮演活动。
  老师:小花猫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真难受,怎么办呢?我们要捉掉这些讨厌的小跳蚤。     1、小花猫捉跳蚤(幼儿分男女两组)女生站中间拿呼啦圈围成内圈,面向外站扮演小花猫。
  男生围圈面向小花猫站扮演跳蚤。外圈跳蚤要逆时针不停地跳。
  第一段:女生站中间做小花猫的动作,外圈的跳蚤围着小花猫做小跳动作,并眼看着小花猫。
  第二段:女生花猫唱"猫咪猫咪",男生跳蚤唱"喵-喵-"音乐结束处:花猫抓用呼啦圈套住跳蚤。
  五、乐器感应:
  老师:我们捉住了好多跳蚤好高兴呀!我们来庆祝一下吧,现在请出我们的小乐器。
  铃鼓小花猫:第一段边唱边敲节奏,结尾音效做摇奏。
  第二段唱"喵喵"时刮奏铃鼓鼓面模仿猫叫。
  圆舞板跳蚤:间奏做打拍子。
  3、幼儿分成两组,听音乐取铃鼓、圆舞板。
  4、听音乐站起来进行演奏,看老师指挥。
  五、结束结束"小花猫,我们一起去户外晒晒太阳吧!"

  教学反思:
  蓝天班的幼儿较活泼,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故事表演对他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在本次语言教学过程的开始,我采用了故事表演的方法进行导入:“喵喵”谁来了?小花猫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个好听的故事。以故事表演的方式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故事中的内容能吸引他们的小耳朵。在这一个环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故事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游戏小花猫”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幼儿通过故事表演,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真是形象又贴切。用肢体生动的描绘了小花猫抓老鼠的情景。但同时我发现在表演小花猫儿歌的过程中部分幼儿不能专心表演,精力不集中。
  通过这次儿歌的教学活动我反思到:作为新教师要具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会利用语言的时机。就如本次的教学中我应该在学生在表演时还有发出其他声音时给出提示:如果小朋友们再讲话的话,小花猫也就不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我们要安安静静地观察小花猫。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马上改正安安静静地。因此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感染你身边的孩子。

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闹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用看图谱的方式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小闹钟机灵、活泼的艺术形象。
  2、学习用二声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完成歌唱作品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猪睡前在床上缠妈妈讲故事、小猪赖床的图片各一;7:00、8:00的钟面各一;图谱;幼儿已经认识小闹钟,在生活中知道用时间来规范自己的作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理解歌曲内容
  1、回忆小闹钟的特点
  2、出示8:00这个钟面
  3、出示小猪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图片
  4、结合图谱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教师示范后,幼儿学唱。
  5、同样以这个方式出示7:00钟面和小猪赖床的图片,学习小闹钟叫小猪起床。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介绍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的歌曲
  2、教师示范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幼儿欣赏。
  3、提问幼儿第一声部的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并解释图谱,跟念歌词
  4、教师演唱,幼儿再次欣赏5、幼儿学唱歌曲两遍

  三、完整演唱歌曲,体现歌曲活泼、轻快的曲调。
  1、第一次幼儿合作完整演唱时请配班老师和我一起各在一个声部和孩子一起演唱。
  2、第二次演唱时互换声部
  3、第三次幼儿独立演唱,教师在一边指图谱提示
  4、第四次幼儿演唱,教师悄悄地录音。

  四、欣赏自己的歌唱作品
  1、欣赏演唱录音,体验合作完成作品的快乐。
  2、脱离图谱完整表演唱歌曲。

  课后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小闹钟已再熟悉不过,我以一首《我会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着就变出了一件小礼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变出来,后来一想,要想吸引幼儿,最重要的就是投入于行动中,因此,我就让幼儿上来用手触摸下,由于人都有好奇心,这时的他们,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叫了2位幼儿上来,最后,我揭开纱布,原来是一只小闹钟,顿时,深深吸引了他们。在这堂课中,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我估计跟我创编的动作也有极大的关系,幼儿不仅喜欢唱,更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最后,在他们熟悉歌词的同时,我变出了一个青蛙钟与小羊钟的头饰,此时,他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对这首歌掌握的也不错。

第3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采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让幼儿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并帮助幼儿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益于健康。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制茶树 篮子 头饰 围裙

  重点难点
  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探究、创编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生活体验,感受采茶;
  创设江南采茶场景:天蓝蓝,水清清,露珠儿闪闪绿莹莹。片片茶叶香,浓浓茶乡情;
  我们今天来到了茶的故乡——美丽的江南。
  小姑娘乐得舞翩翩,迎来茶山丰收景。看看采茶的小姑娘是怎样采茶的?
  请小朋友拿起小篮到茶树园里采茶,体会劳动的乐趣与茶园的美景。

  二、律动创编,诗画激趣;
  1、提问幼儿是怎样去采茶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通过感知体验,自由创编采茶动作及采茶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茶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
  我挎小篮 拨开树枝 我采的茶叶 上山岗 采呀采 多又多 片片茶叶香又香 茶叶 采茶娃娃 采茶忙又忙 装满筐 喜洋洋

  三、动静交替,茶艺欣赏:教师表演独舞——《古丈茶歌》
  1、了解茶的制作过程,知道喝茶有益于健康。
  2、设计意图: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和利用价值。

  活动延伸
  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采茶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客人老师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美丽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准备了“我爱新疆”主题活动当中的一个综合艺术活动。想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在许多幼儿园开设艺术活动中不难发现音乐欣赏.及美术欣赏活动是很薄弱甚至是被砍掉的内容。这种内容的薄弱性和不全面性必然会限制幼儿艺术能力的充分发展,因此准备了一段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音乐供幼儿欣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表现,同时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的表现。
  2.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感受能力及艺术审美情趣。
  3.引导幼儿从小爱家乡,人人都要和睦相处共创美好家园。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的表现。
  难点: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新疆亚克西】、【花园】、【我们新疆好地方】、
  白纸、水彩笔、碎布、底板、橡皮泥、盒子、火柴。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新疆亚克西】的音乐伴奏下进入活动室。(此环节运用鼓励语言“爆竹”庆祝)
  (1)刚才的音乐好不好听?这是我们新疆著名的歌曲【新疆亚克西】
  (2)你们觉得我们新疆漂不漂亮?下面让我们一起简单的了解一下新疆。
  (3)观看幻灯片:新疆的美景、新疆的变化、新疆的特产、新疆特色美食。
  (4)师: 看了这个短片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幼: 我们新疆漂亮… …………………
  师: 我觉得我们新疆人民太了不起了!我为我是新疆人感到自豪!

  二.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维吾尔族音乐【花园】
  欣赏新疆维吾尔族音乐【花园】(此环节运用鼓励语言“亚可西”)
  1. 欣赏音乐.
  2.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幼:喜悦欢乐……….
  谁吃过葡萄?那有谁摘过葡萄?你是怎么摘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3.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想一想还有什么?星光夜市上有很多什么吃的呀?
  羊肉串;羊肉串是怎么烤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2) 还有好吃的馕也是我们新疆人爱吃的食物。
  馕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吃馕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我们新疆还有很多好吃的说不完!
  4. 我们再来欣赏一遍音乐。把你们刚才创编的动作编成舞蹈跳起来。

  三. 美工活动:【美丽的家】背景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
  我们新疆是多民族的地区,我们要互相团结,互敬互爱,不光我们新疆要搞好民族团结。全世界人民都要和平共处,共创美好的家园。下面你们用自己的小手来创造你们心目中美丽的家园。
  区域1:画画 区域2:布贴 区域3:橡皮泥 区域4:盒子火柴构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宜的引导。
  (2)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参观。
  (3)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对原教案做了调整和修改。因为在原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音乐活动还有一个打击乐活动,后来我发现内容太多得用两课时才能完成。通过调整后在活动中,我发现能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较好地达成目标,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也出现了我预想之外的情形,幼儿一度由于兴奋而趋于混乱的常规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第一课时中,当请幼儿表演歌曲时,许多孩子只顾自己唱啊、跳啊,完全忽略我的要求。于是,我只好摆出教师的权威大声命令他们回到椅子上。平时我是非常不认同这种方式的,认为是缺乏教学智慧和技能的表现。活动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回顾了姚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提醒在前、个别示范在前、及时自然地介入、缩短完全自由的时间。具体到这节课情境中,我认为 “个别示范在前”非常适宜,如先请几个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范探索,不仅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兴奋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儿,还可以提高大家对“任务目标”的重视程度,更加明确“怎么做”。这样,秩序的混乱就完全可能避免。
  所以,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要跟“捣乱”的孩子纠缠,尊重他们的兴趣或想法,同时用夸张的语言、体态或者教具等吸引其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回到课堂中来。另外,通过这一活动,还使我有所收获的是:除了课后反思,备课也非常重要,课前不仅要思考教法、学法,还要预想到突发状况和细节处理,如出现混乱怎么办、孩子对活动缺乏兴趣怎么办等等?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动。

第5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戏说脸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
  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
  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第6篇、大班音乐小篱笆(歌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表达的艺术美,体验歌曲欢快优美的情绪。
2.初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2.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艺术·小篱笆》。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从春天的气候、动植物、人们的服饰以及河流的变化方面进行讨论。
2.欣赏教育挂图,了解歌词内容。
3.欣赏歌曲,探索歌曲演唱风格。
4.欣赏歌曲,幼儿可以小声地跟着哼唱,教师用动作、表情提示歌词,暗示歌曲的演唱风格。
5.教师用填空式演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6.幼儿尝试用探索的方法演唱歌曲:歌词部分唱得连贯、优美,象声词部分用轻快、跳跃的方法演唱。
7.集体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用动作、表情暗示。
8.欣赏同伴演唱,教师在需要时助唱。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体验倾听、等待以及自己表演所带来的愉快情感。
活动反思:
《小篱笆》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舒缓悠扬的三拍子音乐呈现出初春的喜人景色,结束句的水滴声又体现了欢快跳跃的不同风格,乐曲的意境与歌词内容符合近阶段孩子的生活经验。
我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
1、感受三拍子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春天的美。
2、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3、积极参加表演唱,体验表演唱的乐趣。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色彩鲜艳的图谱,结合琴声,加上适当的体态动作,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积极表达。活动后的几点反思:
1、在观察图谱时,可以让幼儿踊跃回答,谈谈图片上的内容,多给幼儿提供发言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探索。
2、在幼儿基本会朗诵歌词后,我便让孩子们来跟着伴奏跟唱,小朋友的兴奋状态还未被完全激发,我应该再给孩子一点时间,如让孩子们自由地跟着教师哼唱,从而初步熟悉旋律,给予更多的缓冲与支持,为歌唱积累一定的经验,到最后能够完整的歌唱。
3、在随音乐拍节奏时次数有些少,应让幼儿多感受几次,音乐的节奏可逐步加速,激发幼儿的兴趣。
4、活动结束前,应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用动作表现一下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虽然在活动中我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但是整个活动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会歌曲,为以后的培养艺术气质积累经验。

第7篇、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小老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剪影艺术的美,并对这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2、在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充分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演示板、剪影范例、台灯,幼儿用的演示板(制作方法附后)。
  2、黑卡纸、剪刀、双面胶、吸管、塑料筐若干。
  3、幼儿具备一定的直接剪出物体外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①今天老师要放映一部自制的特别的动画片,你们看!
  ②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作影子
  戏:夜晚,风轻轻地吹着。小草伸了个懒腰(在演示板后贴上草的剪影)
  小花儿打着哈欠(贴上花的剪影)
  树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贴上大树的剪影)
  这时传来“呜呜”的哭泣声,原来一个小姑娘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操作小姑娘剪影)
  大家都劝她别害怕,月亮姐姐为她照路(贴上月亮剪影)
  还请来热心的狼大哥为她带路(操作大灰狼剪影)
  狼大哥对小姑娘说:“别害怕,这儿我可熟啦!来!让我送你回家吧!”森林里的伙伴们都为她唱起了歌。小姑娘再也不害怕了,她发现黑夜竟然是这么美好!你们瞧,她坐在狼大哥的背上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2.组织讨论
  ①你们发现老师是怎样表演的吗?(是用剪纸表演的,有的直接贴在“电视机”后面,有的粘在棒上表演。)
  ②你们发现老师采用了哪些材料?(黑卡纸、白色吸管、台灯、双面胶等。)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
  ③我们试着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和吸管来表演,看看会怎样?
  ④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电视机”屏幕后面的图形呢?(因为“屏幕”纸又薄又透明,灯光一照就能看见黑卡纸的影子。这就叫剪影。)
  3.引导创作
  ①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②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③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合作编故事、剪纸、表演。
  ④组织幼儿分组上台交流。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1《聪明的小老鼠》:     
  一天,小老鼠碰到一只大灰狼。大灰狼说:“喂!你给我磕三个头,我就让你过去,不然我就把你吃掉!”小老鼠机智地说:“我是大象的朋友,你该让我过去!不然我叫大象把你踩扁!”大灰狼害怕了,就让小老鼠过去了。小老鼠说:“你还没给我磕头呢!”大灰狼刚想发火,小老鼠说:“别忘了,大象可是我的好朋友喔!”大灰狼一听只好说:“好好好,我磕我磕……”磕完头就灰溜溜地跑了。小老鼠大笑着说:“今天我可是占了大便宜啦!哈哈!”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2《大鱼和小鱼》:     
  海草、珊瑚、岩石都是小鱼儿的家。一天,小鱼们不敢出去玩了。原来不知从哪儿游来了一条大鱼,它每天都要吃掉许多小鱼。看到同伴被大鱼吃掉,小鱼们想出了对付大鱼的办法。这天,小鱼们故意在一起玩,当大鱼张开大嘴想吃小鱼时,小鱼们赶紧躲到大珊瑚后面,只听“格崩”一声,大鱼的牙齿断了,再也不能吃小鱼了,不久它就饿死了。这以后,小鱼们又可以愉快地在海里游来游去了……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剪出各种形象,编出不同的故事,表演给同伴们欣赏或自娱自乐。
  2.可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巡回表演。
  附:“电视机”制作方法
  ①用KT板制作“电视机”外框,屏幕位置挖空。
  ②在“屏幕”上贴一层透明的拷贝纸。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在于要经过多重考虑再去实践。在这次的评优课中,我觉得“三思而后行”,做到的应该是思一次,做一次,不行,再思,再做。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能发现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并不是纸上谈兵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的。

第8篇、大班音乐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节奏鲜明、段落重复的特点,尝试用不同形式表达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2、在熟悉掌握乐曲旋律、节奏的基础上,运用身体动作艺术性地表现乐曲中的“故事”情境。
  3、乐意参与游戏,能按规则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能运用身体动作富有艺术性地表现乐曲中的“故事”情境。

  活动准备:
  1、事先玩过韵律游戏《蹦擦擦蹦嚓》。
  2、乐曲《玛鲁序卡舞曲》。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蹦擦擦蹦嚓》
  1、孩子们,找个空位坐下吧!来,精神点!对了,还记得我们做过的“蹦擦擦蹦嚓”的游戏吗?我们做给后面的老师看看?
  2、师幼听音乐一起做律动。
  3、耶,你们做的真不错!后面的老师给点掌声吧!

  二、谈话活动:《我的愿望》
  1、哎,我呀,我!你们知道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那时候我的梦想是什么吗?(没猜出来吧)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幼儿园特别想当一名幼儿教师,我的愿望实现了吗?实现啦,都实现好几年了,我特别开心!
  2、对了,你们有愿望吗?你们的愿望是什么?
  3、讲述故事:《小黑的故事》
  (1)有这么一只小猫,要记住它的名字哦!叫“小黑”,叫什么呀?小黑也有梦想!小黑有什么梦想呢?因为这个小黑呀,特别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乐器,所以它的梦想呢,就是长大当一名音乐家。
  (2)有一天呀,小黑从家里悄悄地走出来,来到了森林里。森林里面有一个小木屋,小黑非常好奇,推开门一看,啊,里面藏满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小黑高兴极了。你们知道在藏满乐器的小木屋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三、欣赏乐曲。
  1、播放乐曲《玛鲁序卡》。
  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来让音乐讲讲这段故事。
  2、谁听出来,这里面有一个什么故事?
  (你们的耳朵真灵,听出了这么多:钢琴、木琴、架子鼓等等)
  3、播放音乐,师完整表演。
  小黑高不高兴?现在我把这个故事表演一下,看看,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4、和你们说的一样吗?那你听出来什么?
  (弹钢琴、踢球、跑步……)

  四、学习律动游戏。
  1、师边分段讲述故事边用动作表示,帮助幼儿初步回忆理解。
  小黑呀,推开门一看,这么多乐器,高兴极了!首先看到了钢琴,弹起了钢琴;接着是木琴,用打锤敲了起来,它的琴声太好听了,森林里有好多小伙伴呢,听到琴声会怎么样?来我们试一试(跑的动作)。什么声音这么好听呀?跑过来推开门,哇!原来是小黑!(我们推开门试一下)那,我这是在干嘛?(小木屋外挤满了人,我爬上小梯子爬到天窗往里看一看,我们试一试。)
  2、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
  现在我们坐在小椅子上,把这个音乐故事做一做?
  3、分段学习动作。
  真棒!给自己鼓鼓掌,是不是我们的身体也会讲故事呀?是呀,我们的身体都会讲故事。
  (1)钢琴:那么谁见过投入的弹钢琴是怎么弹的?你来试一试?很投入弹钢琴是什么样子?
  我们来试一试。
  师边唱边做弹钢琴动作,你们见过朗朗哥哥弹钢琴吗?很投入,头也甩起来,我们跟着音乐试试。
  (2)木琴:咱们听听下面的音乐到什么了?那你听这木琴是有节奏的敲打呢还是没有节奏?伸出我们的食指来试一下,要有节奏的敲!再来一次,这回把这架势摆摆好啊。
  (3)小伙伴:继续下面的音乐。干嘛了这段?那我们也随音乐去看看。那你想想小动物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跑出来,一推开门看到小黑很惊奇啊,那惊奇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谁来做一做?张大嘴巴,还要怎样?瞪大眼睛,你也想试试啊。我一起来坐坐这个惊奇的样子,好,我们跟着音乐试一试。
  (4)行礼:小黑在上台前,看到这么多观众要行礼,那男孩怎么行礼?女孩怎么行礼?谁会?他会呀?别人都不会?
  男孩来,抬头挺胸,宫廷礼;女孩宫廷礼怎么行?你来做一做,穿的什么?裙子?
  来,听音乐,小黑,我们行礼,音乐一起来我们就做。
  4、完整表演故事。
  (1)师幼跟着音乐完整表演。
  现在你选一个碰不到别人的地方,我们用我们的身体完整地将这个故事讲出来,加上行礼别忘了啊?
  (2)起名字。
  真不错,先回到小椅子上。好,给我们今天这个活动起个名字吧?小黑,你想起什么呢?

  五、不同形式表演。
  1、用乐器动作表演。
  这个音乐就只能这么玩吗?小木屋里不是有很多乐器吗?不是说还有什么什么小提琴吗?那些乐器都可以加进来玩哦,现在我想加一加,你看看我加了什么乐器?
  2、师表演,用不同乐器动作。
  提问:我又拿起了什么?试一试,跟着音乐学学乐器动作。
  3、线条表演。
  (1)今天你们的表演真棒,用我们的身体表演了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想不想看看?
  (2)放音乐表演线条画。
  今天,我还想用线条来讲讲这个故事,你也可以跟我试一试。
  (3)师幼用食指听音乐、看图谱画线条。
  怎么样?我可以用线条画出来,有没有做过这个游戏?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六、结束活动。
  1、今天我们做了很多小小音乐家的活动,回到教室后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和画画的方式把这个音乐故事讲给其他的同伴听,好不好?
  2、师幼边做动作边听音乐出教室。

第9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节奏练习-小落叶的节奏舞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准备: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第10篇、大班音乐火车进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体验舞曲的热烈、欢快情绪,学习用打击乐器为3/4拍舞曲伴奏。
  加强学生对生活与艺术之间联系的关注,培养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火车带我去远方》课件、《火车波尔卡》欣赏曲、打击乐器:串铃、木鱼、响板。
  活动过程:
  一、律动:《开火车》。
  二、师生问好。
  三、新课教学(一)、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出示2、听,快乐的火车就要出发了。(音乐声起,边听音乐,教师边打拍子节奏)3、小朋友,你们听这这首乐曲,想到了什么?
  4、小火车在表扬小朋友:他说:"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你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可是优美、欢快的我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谁来帮小火车起名字呢?
  5、小朋友给小火车起得名字都非常好听,我们就叫他"快乐的小火车好吗"?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火车波尔卡》,我们就让快乐的小火车带我们去远方好吗?
  (二)、1、快乐的小火车开来了,一节节小车厢,就像小伙伴们手拉着手,听,汽笛长鸣,火车带我去远方。(第二次音乐响起,边听音乐边随老师做动作,熟悉乐曲,课件演示。)2、看,小朋友,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打击乐器,让我们随着活泼欢快的乐曲,来做一名小乐手,为乐曲伴奏,看谁的节奏拍得好,表情好,还能把坐火车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教师介绍打击乐器串铃、木鱼、响板的打击方法和节奏。(课件展示)3、听第三遍音乐:用正确的打击方法为乐曲伴奏。
  (三)、1、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风景优美,你们都去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2、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旅游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当火车小司机,老师是你们的报站员和导游,音乐一响,咱们就出发,音乐一停,我们的小司机就得停车。
  3、长治到北京、北京到西安、西安到江苏、江苏到西藏。(课件展示)四、教师小结:小朋友,我们开着快乐的小火车去了那么多的地方,下节课请小朋友画一张你最喜欢的景点送给老师好吗?让我们一着小火车走出教室。(放音乐《火车波尔卡》)效果: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11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欣赏牙膏舞会教案

设计意图:
乐曲《七个半跳》诙谐幽默、轻松愉快,尤其是B段层层累加的延长音,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同一首乐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会演绎成不同的故事。《七个半跳》已被赋予了许多形象,并被设计成许多精彩的教学活动,如《打蚊子》、《撕报纸》等等。而我的灵感,则得益于清晨挤牙膏的一刹那,牙膏条的造型带给我创作的冲动。每天挤牙膏、刷牙是孩子们的“必备功课”,而我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加工、提炼,将牙膏、牙膏条拟人化、形象化,使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愿意参与进去舞蹈、游戏。你再听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长音,不正好像是一条条长短不一的牙膏条吗?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3. 在表演中愉快地进行表情交流。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 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 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 完整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伸:
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第12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反思

大班半日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贺琼一、 生活活动1. 午睡:
  提醒幼儿起床,穿好衣服,鼓励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床铺。
  提醒幼儿喝水。
  2.午操:
  做徒手操时动作到位、精神饱满。
  3.午点:
  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擦手。
  要求幼儿吃点心保持安静,尽量快点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有特殊饮食需要的孩子能主动与老师沟通(换牙、身体不舒服的孩子)。
  4.餐后活动:学习玩安静的游戏,会主动找同伴下五子棋。
  二、音乐活动:Old   MacDonald教学目标:
  1、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2、初步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的节奏型。
  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X辅导能力强的幼儿用沙锤左右手轮流打击乐器。
  3、愉快地与同伴玩音乐游戏《帆船》,体验与老师们分享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已学习过Old   MacDonald的歌曲。节奏图谱挂在奥尔夫主墙。
  2、音乐准备:Old   MacDonald、《帆船》的音乐。
  3、乐器准备:手鼓、单响筒、响棒、沙锤教学过程:
  一)、歌曲Old   MacDonald:
  1、幼儿欣赏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一起唱歌。
  2、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分句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
  二)、学习合奏和轮奏的节奏型1、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1、用身体乐器练习。
  结合图谱,练习打击节奏。
  2、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将歌曲中B段的节奏单独用身体乐器练习。
  三)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
  将幼儿分成四种不同的小鸡,用乐器配合音乐敲奏。
  三)、音乐游戏《帆船》
  1、倾听音乐。
  2、随音乐拍手,拍肩,踏脚。
  3、圆圈游戏。
  4、自由找同伴游戏。
  5、鼓励幼儿邀请老师参与。
  三、体育活动:圈圈乐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分享玩法:"谁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4、游戏:网小鱼(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5、放松活动《小鱼游》:
  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四、离园。
  1.提醒幼儿入厕,喝水。
  2.提醒幼儿整理着装、书包。
  3.组织未回家幼儿玩自带玩具、看书。
 

第13篇、大班韵律蝴蝶飞飞 含音乐文件教案反思

 教学理论依据、策略:
  《纲要》中提出艺术活动应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验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天性好玩、好动,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引入韵律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幼儿趣味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大胆的创造性表达自我,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感受独特的快乐和愉悦!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与音乐变化,理解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景。
  2、尝试用合适的肢体动作大胆表现花朵造型和蝴蝶飞舞的姿态。
  3、会适时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掌握《花儿与蝴蝶》的舞蹈物质准备:不同颜色的手腕花、音乐重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感受理解音乐,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花儿与蝴蝶",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游戏、表演。
  活动过程:
  一、复习舞蹈,引出主题--花园里有好多漂亮的蝴蝶,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呢。我们和蝴蝶打个招呼吧,红蝴蝶在哪里?红蝴蝶在这里;黄蝴蝶在哪里?黄蝴蝶在这里。绿蝴蝶在哪里?绿蝴蝶在这里。
  --小蝴蝶还记得我们一起跳的蝴蝶舞吗?我们再来跳一次吧!
  二、提出创编要求1、刚才蝴蝶们飞得真美啊,可是花朵除了用手掌相对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呢?
  2、个别示范:谁愿意来试试看?手掌还可以怎么做?
  3、自由尝试:除了手的不同造型,还可以放在手提的哪个方向呢?请你做做看,一会请小朋友来表演。
  4、交流互动:刚才呀看到你们不仅用手掌做出不同的花朵,还能放在身体的不同方向呢,谁愿意来带领我们做做动作?
  5、集体表现:这一次就请你们把自己想到的不同花朵动作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一跳,比比谁的造型最特别三、理解乐曲情境,表现网蝴蝶情景1、蝴蝶想要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捉蝴蝶"的游戏,捉蝴蝶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拉一个大网呢?
  2、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怎样可以网到蝴蝶,把手举起来网就打开了,手放下来网就关上了,试试看。
  3、请配课老师(另一名队长)一起进行游戏,我来做队长,你们来拉网,注意看队长是怎么和蝴蝶网做游戏的呢?
  4、重点尝试:手举上去蝴蝶可以自由钻来钻去,手放下来,蝴蝶停止等待。你们发现了吗?队长是怎么和蝴蝶网做游戏的呢?
  6、集体表现:这一次请你们一起来,请哪一种颜色的蝴蝶和我一起玩呢?红蝴蝶吧,红蝴蝶请进来,蝴蝶网快拉好。
  四、完整表现,感受乐趣1、鼓励幼儿和同伴在音乐声中完整表现花儿和蝴蝶--让我们重头开始,耳朵挺好,哪种颜色的蝴蝶要来钻网哟!
  2、选出小组队长,进行指令--刚才是我发出的指令,你们能自己说说指令吗?请同样颜色的蝴蝶聚在一起商量,选出蝴蝶队长。
  --队长选好了,让我们把蝴蝶网拉起来,队长请到中间来,哪一队先来游戏呢?用什么办法?(黑白配)好,哪一队赢了,哪一队队长先来发指令。当老师做出"嘘"的动作时,请队长到中间来黑白配。
  3、完整几次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发出指令。
  五、自然结束让我们回到教室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跟随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完整音乐文件下载
活动反思:
  首次进行铅笔屑贴画,显然幼儿的兴趣很浓,能跟着老师的讲解的方式,进行卷的练习,但是平时幼儿缺乏这个尝试,所以卷出来的铅笔屑经常会断,不够完整,而做出来的蝴蝶也不是很漂亮。同时,因为铅笔屑相对比较小,使用油画棒添画蝴蝶的身体部位就比较难,以后还是要准备一些彩色笔,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第14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吹泡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对音乐的开始与结束的反应能力。
  2. 对幼儿进行气息的训练及力度的控制和想象力的练习。
  3. 能够完整地歌唱歌曲并且大胆地表现歌曲地情感。
  4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 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泡泡机、泡泡枪玩具、铃鼓、响板、音乐。
  活动过程:
  1. 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开始吹泡泡引起幼儿的注意。要求请每一位小朋友盯住一个泡泡去看,泡泡的颜色、在灯光下的颜色、形状,引出主题。
  2. 集体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唱"啊"音延长到泡泡破裂,破裂时发出"啪"的声音。 请小朋友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唱"啊"音延长到泡泡破裂,破裂时发出"啪"的声音。
  3. 用声势表现,集体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一直轻声拍手,当泡泡破裂时跺一下脚表示。请幼儿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一直轻声拍手,当泡泡破裂时跺一下脚表示。
  4. 二部练习,幼儿分成两组,当泡泡吹出时,一组小朋友跟一个泡泡,边拍手边发出"啊"的声音,泡破停声;另一组小朋友同样跟一个泡泡,在泡泡破裂时垛一下脚并且发出"啪"的声音。
  5. 出示乐器铃鼓、响板让幼儿辨认,用铃鼓跟吹出的泡泡,响板表示破裂的泡泡。
  6. 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地倾听。 提问: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 为什么泡泡不见了? 泡泡飞到哪里去了?
  7. 幼儿边唱边舞,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教师一起手拉手先做圆圈状,并边唱边跳,表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大泡泡,或者幼儿个体模拟泡泡自由的即兴舞蹈。当唱到"咦",所有的人做泡泡破裂状,并在原地接唱"泡泡不见了",要求破裂的动作每个人各不相同,每一次的动作都和别人不一样,也包括自己的创作动作每次都不相同。
  歌词与谱例:
  吹泡泡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吹泡泡》整节活动的亮点是孩子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用肢体动作来吹泡泡。我通过安排情境表演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歌词内容,能随着歌词变成大小圈圈的和身体个部分感应间奏上下行。

第15篇、大班音乐活动蔬菜音乐会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要激发情趣,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蔬菜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在此之前幼儿园组织幼儿去参观菜园,幼儿已经对蔬菜有一些了解,而且在上周刚刚开展了送蔬菜到菜场的表演活动,对于自己已经熟悉的内容,幼儿能更加有信心的来参与其中,对幼儿的表现、创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蔬菜的实物、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景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咱们上周的送菜到菜场的表演活动大家都还记得吗?(记得)那我们今天再来表演一次好不好?(好)老师要看下哪位小朋友能够记清楚这个过程和用动作表现出各种送菜的方法。
  2、按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师:小朋友要仔细的听音乐的节奏,分清楚什么节奏该做什么动作,我们要准确快速的将蔬菜送回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师:老师刚才发现很多小朋友都自己想像出了很多动作,而且表演的特别棒,现在我们邀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可要认真观察哦。
  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自己送菜的方法,每位小朋友都可以学习其他小朋友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复习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要去菜场买的,那你们有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一起去买过菜吗?(有,没有)原来我们有很多小朋友都没去过,那你们就想象一下你和奶奶去菜场买菜的情景,会不会很好玩呢?(会)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歌曲,名字叫做买菜,大家还记得吗?(记得)我们再来唱一次好不好?(好)2、结合蔬菜的外形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的渐渐打开。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歌曲中蔬菜的外形来改变自己的口型,正确发音。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1、回忆歌曲中提到的蔬菜有哪些师:小朋友们,《买菜》这首歌的歌词里边都有哪些蔬菜呢?(萝卜、黄瓜、西红柿……)对,小朋友的记性可真好,现在我们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蔬菜,我们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2、幼儿自选一个打击乐器,排成5队蔬菜(do:蚕豆;re:萝卜;mi:西红柿;fa:青菜;sol:扁豆;la:黄瓜)教师指导幼儿找到自己所在的队列中。
  3、教师弹奏歌曲《买菜》,幼儿跟着琴声演奏乐曲中属于自己音块的部分,并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师:现在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听老师的琴声,并注意自己所选蔬菜在歌词中的连接,不能抢拍,注意小朋友间合作演奏。
  4、从少数幼儿参加演奏,逐渐增加人数,每一次演奏时注意倾听,共同寻找自己的音块及时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参加,逐步做到整齐的演奏。
  (四)活动结束师: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棒,我们的蔬菜音乐会也特别成功,蔬菜宝宝们都可高兴了。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再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活动延伸:美术活动《蔬菜大家族》
  活动反思:本次音乐活动的选材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因为每位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蔬菜,对于自己熟知的东西,孩子更有信心。从目标可以看到手耳协调的演奏对于首次开展此类型活动来说,幼儿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因此,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时候,不能单单只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老师应当先做示范,或者是一句一句的单独教授,然后让幼儿慢慢合作来完成。活动很有创意,还应该再注意一些细节,让音乐活动更美好。

第16篇、大班艺术音乐尝葡萄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维族儿童的基本特征,对维族歌曲产生喜爱之情。
  2.学习歌曲,尝试进行表演。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
  1、事先请一名女孩打扮成维族小姑娘的模样。
  2、维族服饰,表现维族风情歌舞的录像带或教学挂图《维族小姑娘辫儿长》。
  3、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观看教学挂图,简单了解维族的民俗常识。
  2、访问"维族小姑娘",初步理解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将维族小姑娘请进活动室,鼓励幼儿大胆访问她。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漂亮的维族小姑娘,让我们快快把她请进来吧!
  师:美丽的小姑娘,请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你从哪里来?
  你能用唱歌的形式来回答吗?(鼓励幼儿也来访问)
  (2).教师总结提出的问题,讨论维族小姑娘唱的歌曲内容,重点理解"几岁和几根正相当"。
  3、教师和维族小姑娘共同边唱边表演,请幼儿欣赏并轻声跟唱,对于歌曲中的难点如:切分音符,教师应用肢体动作来帮助幼儿感受并理解。
  师:宝贝们,有一个地方啊老师觉得你们唱的跟老师不一样,下面你们仔细听老师再唱一遍这个地方。
  师:下面看老师做动作来表示这个地方的节奏,宝贝们认真看!
  4、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演唱歌曲。
  师:老师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了舞蹈跳给宝贝们看,你们也把它编出来给老师看好吗?
  四、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幼儿身穿维族服饰,自由表演《尝葡萄》。
  五、活动效果及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了解维族儿童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对维族歌曲产生喜爱之情。
 

第17篇、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孩子们对节奏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结合我班特色、幼儿特点与需求,我将律动与乐器、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音乐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轮奏、合奏的活动。根据《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2、大图谱、小图谱、乐器标志。
  3、铃鼓,圆舞板,碰铃,音乐及扩音器。
  4、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音乐会,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呢?请大家一起听听音乐就知道了。"(播放音乐一遍)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1、观察图谱提问:今天的森林音乐会里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幼儿自由回答。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节目单。(出示图谱PPT)(1)教师:第一个表演的是小青蛙,它表演的是唱歌,它是怎么唱的? 请一幼儿拍手,教师指图,全体幼儿拍手(2)教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子,它表演的是跳舞,你们能不能看着节目单来试一试拍手呢?教师指图,幼儿拍手(3)教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它表演的是什么?谁能来表演一下开屏的动作?(幼儿做开屏的动作)教师:这是什么?(羽毛)是孔雀的羽毛,前面我们做开屏的动作,后面我们拍手来试一试。
  2、听音乐看图谱拍节奏(1)听音乐看教师指图,幼儿拍节奏一遍。
  (2)再次完整地听音乐拍节奏一遍。
  三、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狮子大王来电话,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森林音乐会2.进行彩排,设计方案,合作演奏。
  "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我们今天用三种乐器来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适合用什么乐器呢?小鸭子和孔雀的音乐用神乐器演奏"3.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指挥给每组都准备了节目单还准备了一些小乐器标志,请小组讨论选择乐器标志贴在节目单相对应的位置上,设计配乐方案,然后大家再商量一下,你们这一组谁演奏铃鼓、谁演奏碰铃、谁演奏圆舞板。"4.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5.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1)"现在演出就要开始了,我也带来了我的演出方案,你们想不想看看?"(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幼儿大胆讲述,教师小结。
  (3)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四、结束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员们谢幕!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第18篇、大班音乐活动龙的传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学唱歌曲《龙的传人》,尝试体验歌词内容。
  2、 欣赏有关龙的艺术作品,初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 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 能运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歌2、听音乐律动(二)听赏歌曲:
  1、初听: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教师播放张明敏演唱的《龙的传人》)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出示课题《龙的传人》
  3、复听:你听到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换了演唱者,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感觉?(播放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三)、学唱歌曲: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一下。(听唱法)1)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跟着录音轻声模唱,3)跟着录音一起唱。
  2、教师与学生一起对龙的故事、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
  1)欣赏色彩、造型各异,适合学生年龄的表现龙的作品。
  2)启发学生去发现:龙的角、身躯、爪、鳞、尾巴各像什么动物?
  3)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知: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4)为学生介绍龙的名称: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角龙、无角者为蝎龙、未升天者为婚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3、跟随录音演唱《龙的传人》
  (四)歌表演
 

第19篇、大班打击乐活动喜洋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打击乐演奏,它能初步让幼儿掌握节奏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表现力,大班幼儿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对鼓点的节奏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苗乡笙声》这个活动,利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乐器鼓和芦笙,来让幼儿进行演奏简单的2/4拍节奏,并能按图谱进行合奏,让幼儿感受苗族原生态的乐器,体验民族文化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苗族乐器,以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能利用乐器吹奏出简单的2/4拍节奏。
  3、让幼儿感受苗族原生态的乐器,体验民族文化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体验快乐。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芦笙、鼓按乐曲2/4拍的节奏演奏出来为重点。
  难点:能利用芦笙、鼓,能在八分音符的地方自如的吹奏,并能按图谱同时演奏。
  活动准备:
  大芦笙一个、小芦笙(幼儿人手一个)、大鼓一个、小鼓(幼儿人手一个)、苗族人们打鼓吹芦笙视频、节奏图谱、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1、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个视频,这个视频很神奇,老师每次听到里面的声音,就特别想跳舞,特别特别的开心,你们想不想看?(师可适当变换语气)师:看的时候小眼睛可要注意观察哦!
  2、观看视频,认识乐器。
  师:我发现小朋友们看得特别认真,有的小朋友还很激动,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上面的人们在做什么?(师举手示意)幼: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鼓。师:这是苗家人最喜欢敲的"木鼓"。它叫什么?幼儿:"木鼓"。
  幼:有的在吹(师:吹什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芦笙"。它叫什么?幼儿:"芦笙")木鼓和芦笙都是苗家人最喜欢的乐器,过年过节时,苗族人们就会吹起芦笙打起鼓跳起舞,来庆祝节日。
  二、乐器尝试,学习图谱节奏。
  (一)、木鼓1、师:你们的小眼睛看得这么认真,观察得这么仔细,今天我把苗家人的鼓也带来了,出示木鼓"咚"。
  幼:鼓;   师:谁想来试试敲鼓?我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
  小结:你真勇敢,第一个上来,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多敲几下给我们听听。请两名幼儿分别上台尝试,适度给予幼儿表扬。
  2、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敲了,老师也想来敲敲!(师示范图谱节奏)师:老师敲得好吗?老师敲得好,因为老师有秘密武器(出示图谱),这是一个苗族的小妹妹送给我的图谱,这个图谱的名字叫《苗乡笙声》,她告诉老师只要跟着图谱节奏练习,就会敲得很好听,你们想学吗?(想)3、图谱节奏(1)师: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谱,这个图谱它是2/4拍节奏,每小节里面有两拍(师引导幼儿数1,2,1,2~~~)咦,这里第二拍怎么变成了~~~?幼:一条线;师:这是增时线,表示第一拍的音要延长到第二拍才能结束,我们现在来(师作拍手动作,幼儿观察回答),先用拍手来学习图谱节奏,一个X拍一下手,看着老师示范一遍(教师示范前三小节1,2,1,2~)会吗?都来试试,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师和幼儿拍前部分节奏|X X|X X|X-|);(2)师:再来数数后面三小节,1,2,1,2师:第二拍里面两个XX下面用一条横线(XX)就表示一拍里面有两个音,我们就拍(师连续拍两下手,幼:拍两下),师:连续拍两下(师再次示范一次连续拍手两下),师示范后三小节。现在我们一起来,(师作拍手动作,幼儿:拍手)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师幼拍后部份|X XX|X XX|X XX|)(3)师:你们学得真快,现在我们从头到尾拍手来一次,看你们会不会?(师指挥幼儿从头到尾练习一次)(4)师:拍得真好,这次我们换身体其他部位来练习,你们想拍哪个部位就拍哪个部位,师:一起来试一下,预备开始~~。
  (5)小朋友们拍得很好哦,这次我们的小嘴巴都跟老师"呜呜"动起来,同时拍你自己喜欢的部位,预备开始~~。
  小结:小嘴巴动得真整齐,你们表现得太好了,而且很有精神,但是有一点点不是很好,这儿(师指问题处)应该是~~~~我们都来试试。(适当表扬幼儿)4、分发鼓(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太让老师惊讶了,刚才我们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按照图谱拍打出好听的节奏,那能不能用鼓也敲出这么美妙的节奏呢?(幼:能)先来说一下拿鼓规则:把鼓背在面前,鼓棒拿红绸这一头,老师说预备开始才可以按图谱节奏敲鼓。请幼儿拿鼓,预备开始~~~~。
  小结:小朋友们敲得很有精神,就是这里有一点点乱(指出问题处),引导幼儿把问题处练习。
  (2)、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这次你们敲得很整齐哦,现在我们再来一次吧。
  (二)芦笙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学就会,那我们再来挑战另一种乐器芦笙,你们也能吹得好听吗?(幼:能)师出示大芦笙,介绍芦笙的笙斗、笙管、吹口,双手握住芦笙,嘴巴对着吹口,按照图谱吹,就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想听吗?先看老师示范一遍(师按图谱示范吹奏)2、师:好听吗?想不想试一试,(幼:想)现在我看谁坐得好,我就让谁来吹芦笙,老师有一个要求,拿到芦笙后双手拿好芦斗,笙管朝外,吹口对着自己不要吹出声音,老师说预备开始,我们才开始按照图谱节奏吹,听清楚了吗?预备开始~~小结:小朋友吹得很好,都很认真,但是如果这里(指问题处),再吹得整齐一点就更好了,这里再来一次吧!(问题处再来一次)3、师:这次好了很多哦,我刚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吹得特别好,特别认真,我想请他们上来表演吹一下,小朋友们要认真听哦。(请吹得好的3~4个幼儿上来吹)4、他们吹得好听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像他们学学,一起再来一遍,预备开始~~。 三、乐器合奏1、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难的芦笙也吹得这么棒,(先请幼儿把芦笙放回篮子)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们会不会合奏(师出示鼓、芦笙的图谱),师指图谱这是~~(幼儿:木鼓、芦笙)。有芦笙的地方就吹(幼:芦笙),能不能敲鼓(幼:不能),有鼓的地方就敲(幼儿:鼓),要吹芦笙吗?(不吹)有鼓又有芦笙的地方呢?幼:又敲鼓又吹芦笙(师强调同时敲鼓,同时吹芦笙。)小朋友们明白了吗?现在请XX老师和我一起示范一遍。
  2、师:好听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拿上你们自己喜欢的乐器,按老师的指示,拿芦笙的站这边,鼓的站在这边,按图谱演奏一遍,预备开始~~。
  小结:小朋友们演奏得真好,像演奏家一样棒,如果这个能合奏得再好一点,(师指问题处)那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把这里来一遍。
  3、师:小朋友们可厉害了,错的地方老师一说就知道改正,真聪明!现在我们再来合奏一次吧!
  4、师:这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像苗族人们那样来演奏《苗乡笙声》这首乐曲,一边吹芦笙、打鼓,一边跳舞围成一个圈。(师带幼儿边吹芦笙、敲鼓绕圈)四、活动小结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点赞,你们认识了苗家人的木鼓、芦笙,还把《苗乡笙声》这首乐曲用鼓和芦笙演奏出来,非常厉害,现在我们吹着芦笙,敲起鼓去表演给其他小朋友们看吧!(师带幼儿边吹、边敲鼓出场)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20篇、大班奥尔夫音乐小花猫教案反思

音乐分析:
  1、音乐情感:轻松、愉快、活泼,调皮逗趣的小花猫游戏画面。
  2、音乐知识点:两段体结构,四二拍子,每一段有2次重复,第一乐段以平稳的断奏,音形连贯,体现"小花猫"活泼、愉快自在的形象。第二段音乐稍起伏,连贯,圆滑奏,体现"小花猫"聪明伶俐、调皮可爱的场面。圆滑奏共有4处。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2、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和断奏,进行角色的扮演。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教学准备:
  1、小花猫图片、挂图P1、2、铃鼓、圆舞板、呼啦圈一份3、CD播放机,音乐光盘活动对形:半圆活动重点:感应圆滑奏活动难点:能伴随音乐表现歌曲的弹跳和圆滑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初步感应圆滑和断奏。
  1、出示小花猫图片,引起孩子兴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走路吧!"2、老师手持铃鼓,拍(断奏):跳跃;摇(圆滑奏):轻声走。
  二、故事引导:
  "河马医生开了一家诊所,他有好多治病的秘密武器,所以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看看都有谁来看病呢?"(指图让幼儿看图回答)"小花猫也来看病了,她浑身发痒,难过得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哇!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三、小花猫的律动。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歌曲里的小花猫在做什么?"1、第一遍欣赏歌曲,幼儿安静倾听。
  提问:刚才听到小花猫在做什么?
  2、肢体律动,再次完整感受歌曲。
  3、这首歌曲分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说的什么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4、老师小结幼儿回答的内容,并整理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5、幼儿学唱歌曲,坐在位置上根据歌词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启发幼儿唱第一段时轻松、活泼来演唱,第二段用连贯、下滑音行来演唱。表现小花猫活灵活现的真实形象。
  7、幼儿边唱歌曲,边起来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第一段断奏: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局的音效做小花猫伸懒腰。
  第二段圆滑:学小猫走路,并于"喵喵"时做嘴巴两旁抓胡子。
  4、两人一组第一段断奏:两人牵手,做小猫左右轻跳。
  第二段圆滑:两人面对面,学小猫舔爪子,抓耳朵等,启发创意各种小猫动作,可以鼓励幼儿团结友爱,互相作蹭背抓痒。
  四、角色扮演活动。
  老师:小花猫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真难受,怎么办呢?我们要捉掉这些讨厌的小跳蚤。     1、小花猫捉跳蚤(幼儿分男女两组)女生站中间拿呼啦圈围成内圈,面向外站扮演小花猫。
  男生围圈面向小花猫站扮演跳蚤。外圈跳蚤要逆时针不停地跳。
  第一段:女生站中间做小花猫的动作,外圈的跳蚤围着小花猫做小跳动作,并眼看着小花猫。
  第二段:女生花猫唱"猫咪猫咪",男生跳蚤唱"喵-喵-"音乐结束处:花猫抓用呼啦圈套住跳蚤。
  五、乐器感应:
  老师:我们捉住了好多跳蚤好高兴呀!我们来庆祝一下吧,现在请出我们的小乐器。
  铃鼓小花猫:第一段边唱边敲节奏,结尾音效做摇奏。
  第二段唱"喵喵"时刮奏铃鼓鼓面模仿猫叫。
  圆舞板跳蚤:间奏做打拍子。
  3、幼儿分成两组,听音乐取铃鼓、圆舞板。
  4、听音乐站起来进行演奏,看老师指挥。
  五、结束结束"小花猫,我们一起去户外晒晒太阳吧!"
活动反思:
这次音乐活动,我带领幼儿在游戏中带动幼儿学习歌曲,用玩偶表演表现歌曲内容,同时培养了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在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十分高涨,特别在道具“老鼠”出现时,环境氛围的创设达到了非常融洽、逼真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学习唱歌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游戏和歌唱融为一体,老师的引导与幼儿的主动相得益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21篇、大班音乐活动戏说脸谱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
  环境与材料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一次备课
  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
  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
  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
  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
  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
  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第22篇、大班音乐活动小闹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看图谱的方式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小闹钟机灵、活泼的艺术形象。
  2、学习用二声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完成歌唱作品的快乐。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小猪睡前在床上缠妈妈讲故事、小猪赖床的图片各一;7:00、8:00的钟面各一;图谱;幼儿已经认识小闹钟,在生活中知道用时间来规范自己的作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理解歌曲内容1、回忆小闹钟的特点2、出示8:00这个钟面3、出示小猪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图片4、结合图谱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教师示范后,幼儿学唱。
  5、同样以这个方式出示7:00钟面和小猪赖床的图片,学习小闹钟叫小猪起床。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第一声部1、介绍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的歌曲2、教师示范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幼儿欣赏。
  3、提问幼儿第一声部的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并解释图谱,跟念歌词4、教师演唱,幼儿再次欣赏5、幼儿学唱歌曲两遍三、完整演唱歌曲,体现歌曲活泼、轻快的曲调。
  1、第一次幼儿合作完整演唱时请配班老师和我一起各在一个声部和孩子一起演唱。
  2、第二次演唱时互换声部3、第三次幼儿独立演唱,教师在一边指图谱提示4、第四次幼儿演唱,教师悄悄地录音。
  四、欣赏自己的歌唱作品1、欣赏演唱录音,体验合作完成作品的快乐。
  2、脱离图谱完整表演唱歌曲。
 课后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小闹钟已再熟悉不过,我以一首《我会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着就变出了一件小礼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变出来,后来一想,要想吸引幼儿,最重要的就是投入于行动中,因此,我就让幼儿上来用手触摸下,由于人都有好奇心,这时的他们,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叫了2位幼儿上来,最后,我揭开纱布,原来是一只小闹钟,顿时,深深吸引了他们。在这堂课中,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我估计跟我创编的动作也有极大的关系,幼儿不仅喜欢唱,更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最后,在他们熟悉歌词的同时,我变出了一个青蛙钟与小羊钟的头饰,此时,他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对这首歌掌握的也不错。

第23篇、大班音乐教案:花鼓娃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花鼓娃

一、花鼓灯舞蹈动作建议

    (兰花花)l-2小节:双手兰花指,胸前曲肘,右靠步,肘部动作为左低右高,头向右侧倾,出右跨。以上动作为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共四次。

    3-4小节:碎步后退,双手体侧绕臂摆动。
    (鼓架子)5-6小节:双臂胸前曲肘,双手握拳,拳心向下,夹大臂颤动,左右腿交替上抬,一拍一次,共8次。  .

    7-8小节:双手叉腰,碎摇头,同时二位蹲跳,一拍一次,共8次。
    (鼓架子和花鼓娃)9小节:双臂由体前交叉由下至上,经头顶上方至体侧打开后直立。

    锣鼓节奏动作建议
    (兰花花)A、B:双手曲肘体侧握拳,同时碎步原地跑。
    C、D:右弓箭步,左手胸前按掌,右手头顶托掌,头部看右手方向。
    头部动作由内向外转头两次,一拍一次。
    (鼓架子)E、F:双手曲肘体侧握拳,同时碎步原地跑

    C、H:右弓箭步,左手胸前按掌,右手头顶托掌,头部看右手方向。

    头部动作由内向外转头两次,一拍一次。

    比逗部分动作建议
    1-4:双手叉腰双腿行进马步蹲侧身跳,一句一次,共4次。
    5:原地双腿并步跳一次,同时双手拍腿
    6:做角色动作。(老虎,虫子,杠子,鸡。)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跟随音乐学会玩《花鼓娃》游戏,感受安徽民间艺术《花鼓灯》热情奔放,刚劲柔美的艺术风格。
    2、学习唱念“咙咚锵、咚锵依咚锵”的锣鼓点子节奏,学习使用计数的方法明确锣鼓点子节奏型重复的次数。
    3、理解民间游戏《老虎、棍子、鸡》的规则,学习协商合作进行比逗游戏,体验团队协作意识。   

    【活动准备】
    1、《花鼓娃》音乐节选自花鼓灯成品舞《打谷场上》片段。
    2、欣赏过《花鼓灯》舞蹈,并学会跳《花鼓灯》舞蹈。   

    【活动过程】
    1、复习《花鼓灯》的舞蹈。
    (1)请两名幼儿分别示范跳《花鼓灯》舞蹈中兰花花和鼓架子的动作。
    (2)集体复习跳《花鼓灯》舞蹈。
    2、学习掌握“咙咚锵、咚锵依咚锵”的锣鼓节奏。
    (l)听锣鼓节奏的音乐。
    (2)跟音乐,老师示范唱念锣鼓节奏“咙咚锵、咚锵依咚锵”。
    幼儿学念“咙咚锵、咚锵依咚锵”。
    (3)再次倾听教师唱念锣鼓节奏,听一听锣鼓节奏中有几个“咙咚锵”?
    (4)请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念一念,确认有4个“咙咚锵”。
    (5)由慢到快带领幼儿练习唱念“咙咚锵、咚锵依咚锵”的锣鼓节奏。

    3、示范《花鼓娃》游戏,介绍《老虎、棍子、鸡》的游戏规则。
    (l)两位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第一遍游戏。(老虎吃鸡)
    ★第二遍游戏。(虫拱棍子)(帮助幼儿确认,在最后一个“锵”字变出了《老虎、鸡》游戏中的角色。)
    (2)介绍《老虎、棍子、鸡》的游戏角色及规则,提炼游戏角色的基本动作。
    比逗的时候:老虎吃鸡、鸡吃虫子、虫子拱棍子、棍子打老虎。其他的都是平局。
    ★幼儿唱念锣鼓节奏,逐一变出各角色动作。
    ★幼儿跟锣鼓节奏音乐,自选角色变出动作。
    ★幼儿站起加马步蹲跳,跟音乐唱念锣鼓节奏,练习《老虎、棍子、鸡》的游戏两遍。

    4、幼儿尝试《老虎、棍子、鸡》的比逗游戏。
    (1)诸个别幼儿,—对一,尝试比逗。幼儿能准确掌握锣鼓节奏,进行比逗游戏。
    分成两队,女孩一队叫兰花花队,男孩这一队就叫鼓架子队。
    (2)集体练习,两人_组,玩比逗游戏。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提出要求后,游戏两至三次。)

    5、幼儿分成两队,完整进行游戏比赛。(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帮助幼儿学会协商合作进行比逗游戏。
    (l)个别幼儿尝试完整游戏。(舞蹈加比逗游戏)
    邀请兰花花队和鼓架子队各出1名队员。
    (2)尝试多人为一队,完整游戏,体验团队协作意识。(游戏3-4遍)
    ★讨论合作比赛方案:学会商量,出一致动作,进行比赛。
    ★出现情况时,讨论制定新的比赛输赢规则:如果两队中,有一队动作不统一时,宣布动作一致的队伍获胜。

    6、小结:多人为一队比赛时,要学会商量合作,意见一致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获胜。

第24篇、大班音乐森林里的聚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将自己打扮成最喜爱的动物,尝试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合作,共同解决。
  2、在艺术表现活动中,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对小动物的喜爱,促进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
  3、充分享受大胆想象装扮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环境材料准备:
  1、布置森林场景。
  2、塑料绳、塑料袋、废布、纽扣、塑料盒、棉花、毛线、挂历纸等。
  3、工具: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钉书机、油画棒等。
活动组织指导:
  1、置身“森林”,激发兴趣。
  2、和幼儿一起讨论装扮时的注意事项,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时互相合作、共同解决。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装扮自己,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角色参与活动,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大胆制作,并对能力欠缺的幼儿给予指导。
  4、幼儿愉快地表演游戏。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好奇心强、富于想象,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大部分幼儿思维活跃,部分幼儿富有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见解。自开展“动手做,游戏乐”活动以来,大多数幼儿改变了以往独自或平行游戏的状态,同伴之间学会了商量、分工协作,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各方面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第25篇、大班音乐说唱脸谱教案

《戏说脸谱》(二)
活动目标:
1、通过京剧脸谱掌握歌词内容,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剧脸谱图片: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2、剧脸谱实物。
3、熟悉乐曲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师出示京剧脸谱图,让幼儿回忆京剧《戏说脸谱》
二、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并配上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
三、幼儿随教师再次学唱《戏说脸谱》,重点学唱最后一句“啊”的唱法。
四、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分角色演唱。
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少用力;花脸的孙猴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要最响亮。
五、部分幼儿扮演京剧演唱演员,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观众,在句末喊“好”!
六、幼儿边演唱边表演动作。

第26篇、大班音乐苗乡笙声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打击乐演奏,它能初步让幼儿掌握节奏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表现力,大班幼儿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对鼓点的节奏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苗乡笙声》这个活动,利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乐器鼓和芦笙,来让幼儿进行演奏简单的2/4拍节奏,并能按图谱进行合奏,让幼儿感受苗族原生态的乐器,体验民族文化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苗族乐器,以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能利用乐器吹奏出简单的2/4拍节奏。
  3、让幼儿感受苗族原生态的乐器,体验民族文化的快乐。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能用芦笙、鼓按乐曲2/4拍的节奏演奏出来为重点。
  难点:能利用芦笙、鼓,能在八分音符的地方自如的吹奏,并能按图谱同时演奏。
  活动准备:
  大芦笙一个、小芦笙(幼儿人手一个)、大鼓一个、小鼓(幼儿人手一个)、苗族人们打鼓吹芦笙视频、节奏图谱、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1、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个视频,这个视频很神奇,老师每次听到里面的声音,就特别想跳舞,特别特别的开心,你们想不想看?(师可适当变换语气)师:看的时候小眼睛可要注意观察哦!
  2、观看视频,认识乐器。
  师:我发现小朋友们看得特别认真,有的小朋友还很激动,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上面的人们在做什么?(师举手示意)幼: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鼓。师:这是苗家人最喜欢敲的"木鼓"。它叫什么?幼儿:"木鼓"。
  幼:有的在吹(师:吹什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芦笙"。它叫什么?幼儿:"芦笙")木鼓和芦笙都是苗家人最喜欢的乐器,过年过节时,苗族人们就会吹起芦笙打起鼓跳起舞,来庆祝节日。
  二、乐器尝试,学习图谱节奏。
  (一)、木鼓1、师:你们的小眼睛看得这么认真,观察得这么仔细,今天我把苗家人的鼓也带来了,出示木鼓"咚"。
  幼:鼓;   师:谁想来试试敲鼓?我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
  小结:你真勇敢,第一个上来,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多敲几下给我们听听。请两名幼儿分别上台尝试,适度给予幼儿表扬。
  2、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敲了,老师也想来敲敲!(师示范图谱节奏)师:老师敲得好吗?老师敲得好,因为老师有秘密武器(出示图谱),这是一个苗族的小妹妹送给我的图谱,这个图谱的名字叫《苗乡笙声》,她告诉老师只要跟着图谱节奏练习,就会敲得很好听,你们想学吗?(想)3、图谱节奏(1)师: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谱,这个图谱它是2/4拍节奏,每小节里面有两拍(师引导幼儿数1,2,1,2~~~)咦,这里第二拍怎么变成了~~~?幼:一条线;师:这是增时线,表示第一拍的音要延长到第二拍才能结束,我们现在来(师作拍手动作,幼儿观察回答),先用拍手来学习图谱节奏,一个X拍一下手,看着老师示范一遍(教师示范前三小节1,2,1,2~)会吗?都来试试,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师和幼儿拍前部分节奏|X X|X X|X-|);(2)师:再来数数后面三小节,1,2,1,2师:第二拍里面两个XX下面用一条横线(XX)就表示一拍里面有两个音,我们就拍(师连续拍两下手,幼:拍两下),师:连续拍两下(师再次示范一次连续拍手两下),师示范后三小节。现在我们一起来,(师作拍手动作,幼儿:拍手)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师幼拍后部份|X XX|X XX|X XX|)(3)师:你们学得真快,现在我们从头到尾拍手来一次,看你们会不会?(师指挥幼儿从头到尾练习一次)(4)师:拍得真好,这次我们换身体其他部位来练习,你们想拍哪个部位就拍哪个部位,师:一起来试一下,预备开始~~。
  (5)小朋友们拍得很好哦,这次我们的小嘴巴都跟老师"呜呜"动起来,同时拍你自己喜欢的部位,预备开始~~。
  小结:小嘴巴动得真整齐,你们表现得太好了,而且很有精神,但是有一点点不是很好,这儿(师指问题处)应该是~~~~我们都来试试。(适当表扬幼儿)4、分发鼓(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太让老师惊讶了,刚才我们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按照图谱拍打出好听的节奏,那能不能用鼓也敲出这么美妙的节奏呢?(幼:能)先来说一下拿鼓规则:把鼓背在面前,鼓棒拿红绸这一头,老师说预备开始才可以按图谱节奏敲鼓。请幼儿拿鼓,预备开始~~~~。
  小结:小朋友们敲得很有精神,就是这里有一点点乱(指出问题处),引导幼儿把问题处练习。
  (2)、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这次你们敲得很整齐哦,现在我们再来一次吧。
  (二)芦笙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学就会,那我们再来挑战另一种乐器芦笙,你们也能吹得好听吗?(幼:能)师出示大芦笙,介绍芦笙的笙斗、笙管、吹口,双手握住芦笙,嘴巴对着吹口,按照图谱吹,就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想听吗?先看老师示范一遍(师按图谱示范吹奏)2、师:好听吗?想不想试一试,(幼:想)现在我看谁坐得好,我就让谁来吹芦笙,老师有一个要求,拿到芦笙后双手拿好芦斗,笙管朝外,吹口对着自己不要吹出声音,老师说预备开始,我们才开始按照图谱节奏吹,听清楚了吗?预备开始~~小结:小朋友吹得很好,都很认真,但是如果这里(指问题处),再吹得整齐一点就更好了,这里再来一次吧!(问题处再来一次)3、师:这次好了很多哦,我刚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吹得特别好,特别认真,我想请他们上来表演吹一下,小朋友们要认真听哦。(请吹得好的3~4个幼儿上来吹)4、他们吹得好听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像他们学学,一起再来一遍,预备开始~~。
  三、乐器合奏1、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难的芦笙也吹得这么棒,(先请幼儿把芦笙放回篮子)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们会不会合奏(师出示鼓、芦笙的图谱),师指图谱这是~~(幼儿:木鼓、芦笙)。有芦笙的地方就吹(幼:芦笙),能不能敲鼓(幼:不能),有鼓的地方就敲(幼儿:鼓),要吹芦笙吗?(不吹)有鼓又有芦笙的地方呢?幼:又敲鼓又吹芦笙(师强调同时敲鼓,同时吹芦笙。)小朋友们明白了吗?现在请XX老师和我一起示范一遍。
  2、师:好听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拿上你们自己喜欢的乐器,按老师的指示,拿芦笙的站这边,鼓的站在这边,按图谱演奏一遍,预备开始~~。
  小结:小朋友们演奏得真好,像演奏家一样棒,如果这个能合奏得再好一点,(师指问题处)那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把这里来一遍。
  3、师:小朋友们可厉害了,错的地方老师一说就知道改正,真聪明!现在我们再来合奏一次吧!
  4、师:这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像苗族人们那样来演奏《苗乡笙声》这首乐曲,一边吹芦笙、打鼓,一边跳舞围成一个圈。(师带幼儿边吹芦笙、敲鼓绕圈)四、活动小结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点赞,你们认识了苗家人的木鼓、芦笙,还把《苗乡笙声》这首乐曲用鼓和芦笙演奏出来,非常厉害,现在我们吹着芦笙,敲起鼓去表演给其他小朋友们看吧!(师带幼儿边吹、边敲鼓出场)

第27篇、大班音乐优质课大中国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音乐活动《大中国》,旨在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做个中国娃的自豪感。
2、能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事先听过歌曲。
2、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幼儿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随意跟唱和表演。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三、感受、理解歌曲
1、引导幼儿讲讲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词内容的粗略理解。
2、感受歌曲性质。
3、欣赏歌曲一遍。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4、欣赏歌曲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幼儿观看PPT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哪两条?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
(4)你见过长城吗,是什么样的?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5、播放MTV,欣赏歌曲第三遍
(1)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的前后节奏有什么不同吗?
(2)歌曲中哪一句听上去感觉很激动、很自豪?
(3)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唱起来吧!
6、动作创编
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丰富幼儿动作。
四、进一步激发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吗?为什么?
请幼儿用一句话说说对祖国的祝福。
五、表达与表现。
1、幼儿自由结伴,协商确定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选择道具。
2、幼儿分组展示。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28篇、大班音乐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活动设计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音乐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活动体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本节课我选用的音乐是《瑞典狂想曲》中的节选段落,此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再配以故事情节,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游戏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音乐,体验与同伴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一)在熟悉音乐AB段旋律和分辨乐句的基础上,能跟随不同乐段做出相应动作。
  (二)初步学会根据音乐进行双圈集体游戏活动。
  (三)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进行音乐游戏的乐趣。
  (四)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五)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一)从1到10的数字贴(二)剪辑《瑞典狂想曲》A、B两个片段活动重点:熟悉音乐旋律和分辨乐句的基础上,能跟随不同乐段做出相应动作。
  活动难点:学会根据音乐进行双圈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今天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我接到了黑猫警长的电话,它说一只狐狸装扮成鸡,混进了养鸡场想偷鸡吃,鸡妈妈知道后决定想找出这只狐狸,他是怎么找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音乐,感知A、B段音乐的旋律。
  播放音乐,教师师范(如何寻找狐狸的动作)A: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嗯,嗯(做4遍)B:仔细看一看,仔细瞧一瞧,狡猾的狐狸,狡猾的狐狸可能就是你(做2遍)(三)分段欣赏,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
  1.通过观看,我有两个问题:
  (1)鸡妈妈再找狐狸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动作?(个别回答)(2)"狡猾的狐狸在哪里?"这一组动作做了几次?(自由回答)(3)"仔细看一看,仔细瞧一瞧"这组动作做了几次?(自由回答)2.播放音乐,教师再次示范,验证幼儿的回答(分段验证)。
  我们再来看一看,你们说的是否正确?
  (四)幼儿学习音乐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的动作和游戏规则。
  1.教师随音乐带领幼儿学习游戏动作刚才我发现有的人也想和我去找那只狐狸,接下来请小朋友起立找个空位置做好准备。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游戏规则到现在还没有找到那只狐狸,看来这只狐狸已混进养鸡场的数字窝里,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将狐狸关进养鸡场不让它逃走,接下来请男孩子端起妻子将大门堵住找个数字窝面向圈里站,女孩子将玻璃门也堵住找个男孩子对面站,这一次一定要找仔细,当然也是有要求的:
  (1)做完一组动作,向右手方向换舞伴一次,共换四次。
  (2)当"仔细瞧一瞧"说完后,对面两位互指对方换鸡窝,共做两组。
  接下来我们先练习练习。(不配音乐)(五)播放音乐,做游戏"鸡找狐狸"。
  (六)玩游戏"鸡追狐狸"(学习听口令,做出逃离或追逐)黑猫警长说了,狐狸藏在公鸡中,至于是几号鸡窝,要等它的信号,在这之前我先交给大家一个好办法:当听到发出数字信号时,内圈的"鸡"追赶外圈的"狐狸","狐狸"跑一圈后,若没被抓到,"狐狸"胜利,若被找到,"鸡"胜利。
  1.幼儿进行集体音乐游戏(完整地表演公鸡母鸡交换位置找狐狸)2.公鸡母鸡交换位置再玩一遍。
  (七)活动结束,律动出室指导语:"母鸡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狐狸找出来了,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去庆祝一下吧!"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第29篇、大班音乐一只骄傲的猫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来;自.屈;老师;教.案;,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活动反思
《跳圆舞曲的猫》管弦乐曲。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

第30篇、大班音乐我的大鞋会唱歌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经常看见幼儿踩着大人的鞋悠闲地晃来晃去,不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玩得非常开心,因此我萌发了设计这个活动的念头。我想来自幼儿身边的物品幼儿更有感性认识,让幼儿乐于探索、兴致盎然的物品更具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3、尝试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 室外环境 
2.? 报纸、挂历纸、 硬纸板、木板、塑料布、铁盒、铁盖、塑料瓶等
3.? 音乐磁带一盒、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 一、充分感受
1、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教师:今天你穿谁的鞋子?幼儿:(我穿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姐姐的运动鞋、奶奶的布鞋、妈妈的靴子……)
??? 2、教师:我们穿上大鞋从活动室走出来有什么感觉?幼儿:(脚上感觉非常松、很暖和、很舒服、很爽;踏起来声音很响;脚有些穿不稳当;人变高了;觉得有些站不稳好像要摔倒;像走在小山坡一样、像踮着脚尖走路)
3、教师:我们去踏踏地上的物体,听听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有没有一样?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
活动,感受踏在不同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4、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感觉怎样?
?幼儿:(踏在铁盒、铁盖上,像铃铛、打雷的声音;踏在塑料袋、报纸、挂历纸上,像小雨、蛇爬行的声音;踏在木板上,像打鼓的声音、地震的声音;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踏在铁盖上,像开枪的声音……)
分析:幼儿穿上大鞋很兴奋,对不同鞋子的讲述准确,对穿上大鞋的感觉描述丰富,对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描述生动有趣,出乎常人的意料。
二、游戏引导
1、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将幼儿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归类,进行声音节奏练习。
如: 打鼓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
小铃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 丁零零? 丁零零? 丁零零
小马跑步 驾驾驾? 驾驾驾? 驾驾驾
2、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并发出相应的声音。
分析:幼儿对声音节奏练习兴趣浓厚,练得十分投入。
三、自由创编
1、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真好听,你还能不能编出更好听的节奏型呢?小朋友可以互相学学,也可以邀请老师参加。
2、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并将幼儿创编的节奏型及时记录下来。
分析:由于教师对幼儿创编节奏型的记录,满足了幼儿创编的成就感,幼儿乐此不疲,创编出的节奏型多种多样。  
四、成果分享
1、自由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和朋友创编的快乐,相互交换节奏型踏节奏。
2、
教师:你们的大鞋都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我们来表演一下,让幼儿边看记录的节奏型边踏节奏。 
分析:由于是自己创编成果的展示,幼儿很有主人翁的感觉,很得意。
五、兴趣延续
1、延续幼儿的兴趣,充分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大鞋都会唱歌,我们合在一起来唱一唱。让我们快乐地动起来吧!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踏大鞋合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来表现。
2、区角活动延伸:
探索区——继续探索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
音乐角——继续创编节奏型,尝试自己记录,或穿上大鞋合着音乐表演。分析:配上音乐,幼儿边表演边踏节奏,十分合拍。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31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国功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了解不同节奏的组合。
  2、在合作与配合中,感应两个声部的口技节奏叠加。
  3、了解中国特色文化,精气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做人态度。
  活动准备:
  电脑--U盘接音乐《中国功夫》、打棒:6副、沙蛋/沙球:6副活动过程:
  1、问题引入"中国特色"暖身:
  2、体态律动:中国功夫的"精气神"3、歌曲教学:
  三种绝技的分别展示,与口技教学在音乐中的连贯训练兵器(乐器)的选用两种兵器(乐器)的音色与节奏叠加相互交换兵器(乐器)收兵器(乐器)4、总结与再见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让们了解我们中国的伟大和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在星期一有一个活动是学习歌曲《中国功夫》,这是一首成人歌曲。通过学习让了解我们中国功夫以其形体、动作、力量的绝妙组合表现出中华民族刚毅挺拔的民族精神。

第32篇、大班音乐游戏快乐的面条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为此,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煮面作为活动的切入点,让幼儿在了解了煮面的过程的同时,感受面条的不同变化,在结合音乐节奏的明显变化发挥想像,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大胆模仿和创造性的进行表现。从而让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并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想象并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不同动态。
  2.在音乐游戏中体验自由表现角色的快乐。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想象并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不同动态。
  活动难点:能大胆想象并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快乐的面条》、煮面的视频、厨师服和厨师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自我介绍,引出活动二、观看视频,感受面条的变化。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煮面过程中,面条的变化。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感受面条的变化。
  (1)师:小朋友们,我煮的面条是怎样跳舞的?
  (2)引导幼儿说说面条的变化。
  三、感受乐曲的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变化。
  1.鼓励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2.播放音乐第一段,集体表现下锅之前面条的样子。
  3.鼓励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和厨师搅拌时的面条。
  4. 播放音乐第二段,集体表现下锅之后面条变软和厨师搅拌时的样子。
  5. 鼓励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面条沸腾时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6. 播放音乐第三段,集体表现面条沸腾时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样子。
  四、组织、开展游戏1.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
  2.教师扮演厨师,幼儿扮演面条进行第一次游戏。
  3.总结游戏,进行第二次游戏。
  4.为客人老师煮面条,再次进行游戏。
  五、结束活动师:啊!客人老师对我们煮的面条赞不绝口--太好吃啦!我们小朋友们都还没吃到的,我们重新找间大"厨房"继续煮吧!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第33篇、大班音乐萝卜谣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的意志,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大班幼儿节奏感较强,而《萝卜谣》让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这首节奏儿歌简单、明快,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自由选择节奏乐器,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节奏儿歌的韵律之美,尝试自编相应节奏动作及儿歌伴奏有趣、诙谐的特点,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学习自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分析:学习自由创编节奏词。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出节奏儿歌。
  故事:有一只兔子叫跳跳,它呀最爱吃萝卜了,中午到了跳跳该吃中饭了,它来到菜地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回到家打开水龙头,跳跳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洗干净了,就把萝卜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然后放在锅里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不一会儿,萝卜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二、请幼儿一起说儿歌,并配上自编的动作。
  1、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2、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是"拔、洗、切、炒"最后大家一起说"吃萝卜",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教师指挥幼儿练习2遍。
  三、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
  2、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按"拔、切、洗、炒"打节奏一次,最后一句"吃萝卜"一起打节奏。
  四、自编儿歌节奏词。
  1、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词?
  2、幼儿自编节奏词如: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0|蹦蹦床|蹦蹦床|蹦蹦|蹦0|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敲小铃|敲小铃|敲敲|敲0|等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3、快乐大比拼活动:自编节奏词串联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能得冠军。
  请小朋友把自编的节奏词串联成句,如: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0|背书包|背书包|背背|背0|乘汽车|乘汽车|乘乘|乘0|看谁编的多,就能夺得冠军。
  五.活动延伸:
  提供给幼儿一个新节奏, 请幼儿自己创编节奏词,下次再参加快乐大比拼。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34篇、大班音乐艺术活动小鱼的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这就导致在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节唱歌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歌词还记不住,更谈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教师教的累、孩子学的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着把图谱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很快被孩子们接受了,它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可以把音乐直观、形象、趣味的表现出来。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指南》指出: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利用图谱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让幼儿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运用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旋律,图谱一张2、PPT课件活动重点: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活动难点:合作完成图片的填充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二、感受歌曲,理解歌词三、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合作完成图片填充。
  四、活动延伸:根据图,创编歌词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游戏《网小鱼》导入,孩子们很感兴趣,在游戏中能很快进入角色,如:小鱼们玩累了要休息了,孩子们很快就安静下来了。在稍作休息后,很自然的过度到下一环节中。在活动中要幼儿创作图谱来记忆歌词,幼儿们参与也很积极,引导幼儿创编可以培养幼儿的大胆的创造力,还可以对歌曲进行内容复习巩固。通过听讲画等手段让幼儿多方位感官参与学习,体验到探索迁移的学习方法。我觉的如果在幼儿创编图谱的基础上再进行提升就更加完美了。最后利用角色游戏表演,让幼儿享受与他人合作的幸福体验。

第35篇、大班音乐画太阳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根据《纲要》中艺术领域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还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依据这些目标,我为大班幼儿设计的这个音乐活动主要从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入手,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歌唱技能,同时让幼儿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意境,给幼儿美的体验。
  二.分析教材教材的两个特点:
  (1)       这首歌曲虽然有两段歌词,但主题突出,内容浅显易懂,歌词中句式多次重复,刻画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且大班幼儿掌握歌词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他们可以较完整、准确、快速地掌握歌曲的歌词。
  (2)       整首歌曲旋律优美、舒缓,相连的各个小节之间没有大的跨度,因此幼儿在音准的把握上应该没有什么难度。这首歌曲的难度就在于,弱起小节和休止符的掌握。在节奏表现能力方面,大班幼儿对歌曲中的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已掌握得较好,甚至能够较好地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另外,歌曲中有很多连音符号,这就要求声音要保持连贯、延续,就必须要用较长的气息有控制地均匀持续冲击声带,这对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制定目标从大班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看,这时期的幼儿对歌词的听辩、理解、记忆的能力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数幼儿都能比较自如地把握常见的幼儿歌曲的节奏;在适宜的音域范围内,一般幼儿都能基本唱准曲调。因此,从幼儿能力和歌曲特点两方面考虑,我确定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有个:
  (1)    感受歌曲的优美与舒缓,学习用较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在演唱时适时换气,注意唱准休止符,并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弱起小节的唱法。
  (3)    能感知歌词所表现的美好意境,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意义,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36篇、大班主题秋天的落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结合季节特征,设计秋天的主题网,其中设计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小朋友在音乐声中,体会秋风细雨所营造的音乐美。活动中尝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声势、肢体律动等理念,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为主,鼓励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即兴创造,让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表露真情实感,让幼儿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段落。
  2.通过音乐欣赏启发幼儿分析、想象、思考、判断的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
  3.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积极愉快,恬静柔美的情绪情感。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中班秋天音乐教案《秋天的落叶》
活动准备
  1.音乐:《小树叶》、《秋天的落叶》
  2.塑料袋若干
  3.树叶胸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小树叶》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
  通过感受乐曲的意境美,体会小树叶由害怕变勇敢的精神,激发幼儿不害怕事物的情感。
二、欣赏音乐《秋天的落叶》,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
  (一)分段欣赏和表现树叶飘落、被雨淋、跳舞的情景。
  1.欣赏A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飘落
  2.欣赏B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和雨嬉戏的场景。
  3.欣赏C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转圈跳舞欢乐的样子。
  4.欣赏A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宁静美。
  (二)完整表演落叶快乐的一天。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秋风细雨中树叶跳舞的情景。
  2.激发幼儿用身体,大胆表现音乐。
三、在《秋天的落叶》的音乐声中退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区角活动
  1.美工区投放树叶、颜料等材料感受秋天的色彩美。
  2.在表演区投放能发出声音的日常用品和有关秋天的音乐,让幼儿创造发现生活中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神奇美。
  3.在自然角投放秋天的果实,感受秋天的硕果累累,是个丰收季节。
教学反思
结合季节特点,我班在教室里布置了丰收的果园、落叶拼贴作品等充满秋天气息的环境。教室的环境都是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参与制作的,所以大家都觉得很有亲切感、兴趣浓厚、自然地融入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感受语言活动的趣性。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乐于表现。孩子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大部分孩子乐意去说、大胆去说。而且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内容
但是我在采用落叶的教具上欠缺了考虑,所使用的落叶卡片与头饰可以更换真实的叶子,或用叶子做成可以戴在头上、挂在身上、手上等饰品,使其更生动、有趣,这样孩子的参与兴趣会更高。

第37篇、大班音乐活动买菜设计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纲要》中提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因此,在歌唱教学活动设计中,师幼互动强调以审美感动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我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大班歌唱活动 "买菜"。联系幼儿的生活情节,帮助孩子整合已有的买菜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幼儿的思维,运用图谱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新授歌词,运用图谱的方式让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引导幼儿初步的学习推理歌词及符号,学会认知策略,在活动中得到迁移和运用。满足每个孩子们的需求和活动的热情,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获得满足。
  活动目标 :
  1、学习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有趣。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歌词。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相关PPT 、歌曲《买菜》
  活动过程 :
  一 、导入听音乐进教室  〈〈幸福拍手歌〉〉,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 、新授1、谈话: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看他们是谁啊?(出示老奶奶和小朋友的图片)你们看老奶奶手里拿的是什么啊?(篮子)请你们猜猜,奶奶拿着篮子要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老师告诉你们,奶奶拿着篮子要去市场买菜!(出示太阳)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好)师: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咱们和奶奶一起去市场转转(出示市场场景)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市场多热闹啊!说一说市场都有卖什么的? (请幼儿自由发言)师:小朋友们,市场的菜可真多啊,一会儿的功夫奶奶就买了一篮子的菜,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奶奶都买了什么菜啊?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名字叫"买菜"。请你仔细听听奶奶都买什么菜了?
  2、播放歌曲买菜(1)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这首歌有什么特点?请幼儿自由发言,说说感受。
  教师:这首歌有三部分,有唱的,有说的。第一部分是唱的,中间是说的,最后又是唱的。
  (2)歌词捉迷藏,请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猜歌词。可重复再听一遍音乐。
  3、学习歌词出示图谱说歌词,并能加入动作表现歌词。
  4、学习歌曲教师逐句教唱两遍,教师和幼儿创编动作表演唱三、仿编歌词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和谁去过市场?(幼儿自由回答)请你试着唱唱!
  幼儿尝试演唱。如: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爸爸去呀去买菜。
  2、仿编中间说唱部分,请幼儿大胆表现。
  谈话:当东西很重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说"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呢?(幼儿自由回答并试着演唱)2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可以任意改换自己仿编的歌词。
  四、结束活动请幼儿扮演奶奶和我,边唱边买菜师:我们去买菜吧,两位小朋友合作站好,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奶奶,一个小朋友扮演"我",再次演唱一遍歌曲。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有趣的音乐课,也是生活的最常见的一种生活需求。《买菜》每个小朋友都到过菜市场,也都知道菜市场有哪些菜,学会这首歌并不难,可是中间的念的词并不简单。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小朋友你们去过菜市场吗?”你见到过菜市场有哪些菜?幼儿能够讲出好多菜色。正好顺势带入主题。 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都很带劲,对这首歌很感兴趣,很多幼儿都能够唱出青菜绿油油??白菜大又好呀??后面的说唱部分,幼儿看着图谱,拍节奏能够很有续。在用琴伴奏,幼儿说唱时,明显感觉都很有劲。
都争抢着不甘落后,生怕自己幼儿自己续编也能够顺利的进行,他们根据自己看到的蔬菜,加上合适的词语,来进行编唱还是很有趣。我把幼儿的编唱能够顺利的代入,幼儿也感兴趣,纷纷尝试自己的'编唱。这节课很不好的是我没有加上任何游戏,只是加上动作来表演,没有利用场景,在课前没有想到,利用场景来让幼儿有一个表演的机会,如果加上场景,我想幼儿的兴趣肯定会提高很多,对这节课的效果会更佳。

第38篇、大班音乐愉快的罗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欢快、活泼的云南民间舞曲。是幼儿所喜爱的。新《纲要》中提到: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那么,怎样在本活动中体现新《纲要》的精神,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演奏乐曲呢?在此活动中,我以幼儿最喜欢的动物为题材,编成简单的故事导入教学,并将乐句分解,与故事中动物的特征相匹配,在这基础上,让幼儿扮演小动物并自由创编表演动作,结合形象、生动的图谱,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乐曲的节奏,再请幼儿将动物与乐器相匹配,这样的做法使幼儿能轻易地感受曲子中不同乐句的强弱变化,较快地感受、理解乐曲。
重点: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乐曲。
  难点:有节奏的创编舞蹈动作。
  难点解决:学习看图谱及教师的身势动作。
目标:
  1、学习节奏乐《快乐的罗嗦》,感受、表现乐曲欢乐、活泼的情绪,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方式。进一步学习看图谱演奏。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工具与材料:
  1、图片、图谱,幼儿使用的胸饰:小兔、小马、小青蛙、小羊若干,狮子一个。
  2、录音机、录有《快乐的罗嗦》的磁带。
  3、打击乐器:小铃、铃鼓、圆舞板、双响梆子、鼓、钹、洗衣板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及乐曲。
  提问:小动物们演奏的这首曲子,曲名叫什么?你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二、动作与节奏相匹配。
  1、出示图片,听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小动物的动作,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节奏型。
  2、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佩带胸饰坐到该位置上。)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跳舞吧,那么怎么跳呢?请看图谱吧。(出示图谱)
  (1)幼儿看图谱跟随音乐完整表演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
  三、乐器与动物相匹配。
  教师:小动物们,我们要开始演奏了,我们来请一些乐器做朋友,请你们找一件适合你们的乐器吧。
  1、小白兔,跳跳跳,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2、小马,的笃的笃用什么乐器好?
  3、小羊“咩——”地叫着,可以用什么乐器?
  4、小青蛙,呱呱呱,用什么乐器表现?
  四、幼儿选择乐器,尝试演奏乐曲《快乐的罗嗦》。
  1、分句练习。
  2、跟随音乐教师指挥,幼儿完整演奏。
  3、累加乐器钹、鼓完整演奏。
  4、艺术活动的高潮表现:尝试部分幼儿演奏,部分幼儿跳舞的综合艺术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39篇、大班音乐活动敲起来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学会看懂图谱,并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利用声势为音乐进行伴奏。
  3、能看指挥协调一致的用乐器轮奏、合奏欢快的乐曲《小看戏》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音乐《小看戏》    动物图谱       乐器(碰鈡、铃鼓、舞板)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利用声势、身体乐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以邀请幼儿参加音乐会为由,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拿起手中的手绢律动入场。
  师:"小动物们,今天森林里举办音乐会,你们参加表演的节目准备好了吗?(好了)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展开
  1、师幼共同讨论,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好听吗?你觉得它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呢?听了音乐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喜欢吗?……"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动物图谱,引出动物图谱。
  师:"不仅小朋友喜欢这个音乐,小动物们也很喜欢,瞧,它们唱着歌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动物图谱结构。
  3、音乐游戏。
  模唱游戏:玩法--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小猫队、小狗队、小鸭队),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分别模仿动物唱歌的声音。
  例如:  小猫队---喵   喵   喵
  小狗队---汪汪
  小鸭队---嘎嘎 嘎嘎
  肢体(身体乐器)游戏:玩法--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并分别请每组幼儿想一个身体乐器,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为音乐进行伴奏、合奏。
  4、乐器演奏。
  (1)、教师出示乐器,介绍乐器以及演奏的正确方式,可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
  (2)、发放乐器,讲清规则,引导幼儿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乐器。
  小猫队---碰鈡
  小狗队---铃鼓
  小鸭队---舞板
  (3)、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5、幼儿展示正式演奏。
  鼓励幼儿面向全体教师,以最好的状态,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器演奏展示。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音乐会到此结束了,你们玩的开心吗?有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分享,现在呢,就让我们拿着乐器将我们成功的乐器演奏分享给其他的班级吧。"
  活动延伸:
  将节奏乐谱张贴于表演区,并投放大量乐器或自制乐器,供幼儿继续练习。
活动反思:
  发现,前面鼓和锣单敲的时候,幼儿能够很好的敲出来,但是当鼓和锣合奏的时候,幼儿之间的衔接并不是很好,出现“断裂及慢”的现象。之间的共同合作不是很完美。但是庆幸的是孩子们都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第40篇、大班音乐活动天气王国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图片以及打击乐器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节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一、活动名称:音乐二、活动内容:天气王国
三、活动目标:
  1、大胆用肢体、绘画和人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创意。
  2、能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3、认识天气符号四、活动重点:能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五、活动难点: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六、活动准备:雪铃、沙锤、手鼓、铃鼓,天气符号,A4纸若干。
  七、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创意肢体游戏(1)幼儿念"我变我变我变变",开始随节奏自由走动,在最后一拍要变成一个雕像。
  (2)教师念"我变我变我变变,我变我变我超人",幼儿听到"超人"以后便要做出超人的动作。
  (3)教师替换"超人"变几种其他的造型。
  2、用符号表现天气现象(1)说天气。
  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们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这些天气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2)用简单的线条设计天气符号。
  将幼儿分成四个组,请每位幼儿分别在A4直上设计:太阳国、雨国、雷国、风国。
  3、用人声、节奏表现四种天气现象.(1)设计太阳国的声音、节奏如:刷啦  啦(2)设计雨国的声音、节奏如:淅沥  淅沥(3)设计雷国的声音、节奏如:轰   轰(4)设计风国的声音、节奏如:呼-呼-4、人声合奏(1)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代表一种天气,教师手拿四种天气符号,不断更换,幼儿看教师手中出现的天气符号念奏。
  (2)教师操作天气符号卡,由一种天气开始,每组人声逐渐加入,在逐一减少。
  操作方法:将四种天气符号卡放在黑板上,旁边画一个方形,告诉幼儿那个天气天气图卡放入方形中那组发声。
  先放一种天气符号,教师念预备拍:one two  reday 幼儿开始念奏。
  逐渐加入天气符号卡,提示幼儿卡片未拿出,声音不能听停。
  (逐渐拿出符号卡,人声逐渐减少到最后消失。)5、为四种天气现象配乐器(1)出示雪铃、沙锤、手鼓、铃鼓,请幼儿将乐器与图对应。
  太阳国--雪铃  雨国--沙锤  雷国--手鼓风国--铃鼓6、乐器合奏幼儿分组取乐器,按教师指挥进行多种形式的合奏。(操作方法同人声合奏)八、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乐中学,在玩中做,增强了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与天气相关的科学现象和常识;在播报天气中,幼儿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前,我自制了与天气知识有关的课件和学具(天气图像卡),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丰富的操作材料,精心设计提问语并在活动中适时投放材料,有效增强了幼儿对天气预报的兴趣。他们表现得积极活跃,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加关注天气情况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还能尝试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活动过程中“分组合作操作学具”的环节,促使幼儿通过分工与合作,学会搜集天气信息,看图中的气温表,用天气标志进行记录。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更多了,融洽的探索氛围也促进了幼儿谦让、坚持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第41篇、大班艺术领域音乐欣赏有趣的按摩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重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难点: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活动准备:《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卓别林表演视频,勃拉姆斯像,卓别林像。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请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讨论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1、请幼儿欣赏视频,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2、向幼儿简单介绍卓别林及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其作者。教师总结:视频中,卓别林在刮胡子时,是根据音乐的快慢来改变动作的快慢的。
  3、引导幼儿说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将音乐表达出来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段乐曲时快时慢的节奏。
  (1)请幼儿再次欣赏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可换动作进行按摩。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2.幼儿初步尝试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师,一位扮演顾客,通过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幼儿按摩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旋律。
  3.幼儿自主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五、活动结束,带幼儿离场。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可根据音乐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进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乐曲带来的欢乐。
 

相关文章

《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反思3篇》: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反思3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的父亲节活动课,尽可能让幼儿体会父爱的情感,让孩子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自己也应该多多关心爸爸,并能用相应的语言把关爱表达出来,快来看看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吧。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10篇》:大班体育活动教案1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体育课教案20篇》:大班体育课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