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课教案100篇

日期:2021-06-0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数学课教案10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数学课教案100篇

第1篇、中班数学活动数字找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1——10数与物相应。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以不同颜色圆点卡片与数卡1——10.

  活动过程:
  (一)认识1——10数字。
  1、教师将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3、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4、 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你能用你的数字卡片来找朋友吗?
  5、教师:为什么这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6、 教师:那你们还知道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

  (二)体验物体与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10数字卡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我们身边有没有物体与我们的数字卡片一样?。
  2、 教师指着4的卡片,提问:这个数字是几?请找出物体与它相应。
  3、教师:1个数字能找到不同物体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
  4、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5、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游戏:找朋友。
  1、教师: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
  2、 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应德物体卡。
  3、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队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图片卡,然后交换玩。

  活动反思:
  今天我对我园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节数学《数字找朋友》的活动,重点是:认识1——10的数字。体验操作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活动中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来看,我本人认为这节活动还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纲要》中说: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一开始就可以先出示一个数字1——10的数字,然后请10个小朋友来排队,一开始可能由于习惯的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排成一排的现象,这是可以让幼儿变换队形,改成让孩子们不按顺序,都有好朋友拉手的我们就叫这个数字。然后再引导幼儿以图片的数量对对,即,有一个没有好朋友拉手的就是不是与这个数字相应。如此一来就很直观的让幼儿认识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什么是数字,什么是物体的数量。接着,再让幼儿来操作,进一步用操作材料来感知什么是数字和数量,并与周围的同伴说说。所以一节好的教育活动,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知识储备。   
  数学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索,运用各种感官、亲子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也遇到了困难,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是帮孩子来摆弄,而是要教会孩子们自我点数检查、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对孩子们进行鼓舞与肯定,这样他们才更会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2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梯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2.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 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是两条斜斜的边?

  (二)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图形。
  1.教师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边形,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一个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梯形的?哪个图形不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刚才得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三)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变梯形”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形状的纸,我们要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2.教师:小朋友可以拿一张图形纸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变完之后还要将你变梯形的方法记录在相应的图形标记上。变一次记一次,看看谁变的方法多。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做的?怎样记录的?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种小图形拼成梯形。

  活动反思: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3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排序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排序的结果。   
  3、感知5以内数量的数序关系,并能由少到多,由多到少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按物体数量的正逆排序,正排序是由少到多一个比一个多,逆排序是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活动难点:在理解正逆排序的基础上能够接着排,或填空排。   

  活动准备:   
  动物卡四套;幼儿用作业纸人手一张、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刘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很多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排队进来了!
   
  二、幼儿观察范例,找规律。   
  1、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正排序),请幼儿数数卡片上的动物,找出最多的和最少的。   
  2、引导幼儿讨论:   
  ——小动物是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少到多,一种比一种多)   
  3、 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逆排序),讨论:   
  ——这次小动物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三、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   
  1、教师出示一队错误排列(正排序)的=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并纠正,集体检查。   
  2、再次出示一队错误排列(逆排序)的动物图片,请个别幼儿纠正,并集体检查。  
 
  四、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出示范例1,请幼儿说说规律,接着往下排。   
  2、教师出示范例2,请幼儿排出空白部分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老师的活动环节十分流畅、清晰,教师的语言简练,清楚,提问的有效性非常好。但是整个活动中教师讲的过多,没有真正的放手,导致活动缺少了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的氛围。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坐火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达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两个箭头标志、1-6数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可高兴了!因为他们要去旅游啦!看!他们排着队伍来了。
  2、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1)师:小动物们还请来了一个神奇的标志,你们认识它吗?(它是箭头,箭头表示方向。)
  师: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几位?(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1位,所以我们给小兔贴上数字号码1。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4位的是谁?(你真棒!)那么我们该给小鸡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猪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猪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狗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狗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6位的是谁?那么我们该给小猫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3位的是谁?那么我们该给小猴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2)我们的箭头可调皮了,看它跑到哪里去了?(它跑到了这边)
  师:大家一起动动小脑筋,从这边箭头方向数过去,小兔排在第几位?我们该给它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猪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猪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小狗排在第几位?那么我们该给小狗贴上数字号码几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4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6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从箭头方向数过去,排在第3位的是谁?哪个小朋友来给ⅩⅩⅩ贴上数字号码呢?
  (3)讨论:为什么小动物的数字号码不一样呢?每个小动物都有两个数字号码呢?
  (4)师小结:原来从不同的方向数过去,小动物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小动物的数字号码就不一样。
  3、幼儿操作
  师:看!接小动物的火车开来了,(出示火车图片)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你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从车头到车尾)哪个小朋友的数法不一样呢?(从车尾到车头)
  那么第一节车厢在哪里呢?(哦,原来靠近车头的这节车厢就是第一节车厢。
  第一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在哪里呢?(哦,第一节车厢里的第一个座位就在这里。)
  第二节车厢的第二个座位在哪里呢?(哦,原来第二节车厢里的第二个座位就在这里。)
  (1)幼儿操作:帮小动物乘火车
  师:火车就要出发了,小动物想请我们帮他们安排一下位置,可是小猫有一个要求她说:“我有点晕车,想坐在第一节车厢的第一个座位。”小猪也说:“我有点胖,我想坐在最后一个位置”。其它小动物呢都没什么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帮小猫和小猪选择座位,再帮其它小动物选择。请小朋友把垃圾放在盒子里,不要乱扔。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先完成操作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我请ⅩⅩ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里的第几个位置。”
  (4)教师评价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仅能帮小动物安排座位,还能准确说出小动物的位置。
  4、结束:游戏“开火车”。
  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去旅游了,我们也跟着小动物们一起去旅游,好吗?快排队
  (我的汽车就要开,开哪里?谁来开?)ⅩⅩⅩⅩ,从前往后数,你排在什么位置呢?向后转后再请幼儿说出自己的位置。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第5篇、中班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1-10,花生、黄豆等制作的操作卡。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母鸡妈妈请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若干名幼儿坐在门口等待,教师说:“母鸡今天请了一些小朋友到家里做客,我们来数数母鸡家有几张小椅子?”
  (2)(请门口的幼儿进教室)师:“请你们做下来吧”一个客人做一把小椅子,七个客人坐六把,,够吗?怎样变得一样多?
  (3)母鸡想出办法:搬来一把小椅子,请七个小朋友坐下.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坐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客人和小椅子一样多.(上台幼儿回座位)
  2.数豆豆
  (1)师:看看今天母鸡给客人们准备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呢?(一一出示花生、黄豆等)
  师:这么多好东西啊,看得我都想吃了,可是母鸡妈妈说要考考你们,只要做对了她出的题目就能得到她的礼物。
  (2)(出示实物卡)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左边是数字几?右边有几个豆豆?他们是不是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变得一样多?
  (3)请个别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豆豆变得跟数字一样多的? (丰富词汇添上)
  3.小组操作
  (1)师:你们看你们的桌子上有母鸡出的难题,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
  (2)教师讲述要求
  师:我们看到卡片上有双面胶,我们首先要把双面胶上的白色撕下来放在中间的盒子里然后找到跟你卡片上一样的豆豆进行操作。
  (3)幼儿操作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
  5.经验提升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的添上的方法使数字和豆豆变得一样多,其实除了这个方法外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减去,我们看这张卡片,(出示卡片)上面是数字几?右边有几个豆豆啊?我们可以去掉几个豆豆?这样就变成一样多了。
  幼儿开始挑战游戏。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图片的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

第6篇、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二、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0--9)
  2、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0--9,教师贴在黑板上。)

  三、游“数字世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字王国去,你们高兴吗?快坐上我的小汽车出发了。(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数字王国到了,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都有什么? (幼儿边看边说: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3、教师问:(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猜数字。(猜想物品上数字用途)
  1、教师:数字王国参观完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带有数字的东西,现在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回到座位了,快上车吧。(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刚才,我们逛了数字王国,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电话,汽车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
  ①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②日历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月份和日期。
  ③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
  3、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 (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
  (急救电话)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出示特殊号码卡片)

  五、找数字。(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看课件:序号,衣物,冰箱,微波炉,电风扇,车的档位……)

  六、游“粗心王国”。
  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
  “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粘贴缺少的数字)

  七、欣赏用数字拼的画。
  教师:粗心国王很后悔,都是因为他的粗心给生活带来了不变,我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助,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出示数字拼的画)

  八、结束。(随音乐离开教室)
  教师:请小朋友坐上我的小汽车,一起去外面找数字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 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 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 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 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引导孩子说说我们的生活中的数字及作用,并一起观看一些有数字的图片。最后以有趣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第7篇、中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认识梯形是中班下学期的数学活动。中班的幼儿对梯形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特征还不是很清楚。梯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而幼儿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有效的操作活动,通过幼儿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拼一拼等自身的体验来突破重难点,让幼儿在反复观察、操作、推理中,逐步理解认识梯形的特征。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兴趣并愿意探索。
  2.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3.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3套,梯形特征记录表1张,梯形、非梯形卡片共15张,梯形判断实验卡3张,机器人图纸2张,笑脸粘贴若干,石子路操作材料2套,吸管若干,带有平行线的图纸5张,梯形卡片若干,白纸15张,黑笔15支,小筐15个,梯形物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导入,复习巩固图形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许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拼图,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拼图。
  拼图完成后,引导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图形并引出梯形。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一)了解梯形特征
  请幼儿观察说说梯形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角?几条边?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梯形特征记录表。
  师小结:梯形一共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而且它们还是平平的(用手势做平平的样子)。

  (二)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指导语:这里有一些迷路的梯形宝宝,请你们分组来帮他们找找家,梯形宝宝我们就把他贴在有对号的家里,不是梯形宝宝的我们就把他贴在有错号的家里。
  师幼共同检查,复习巩固梯形特征。

  三、通过摆、找、拼,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设置三组层次不同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拼一拼,加深幼儿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第一个游戏:寻找梯形,在机器人的身上找出梯形,然后在梯形上贴上一个笑脸。(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二个游戏:镶嵌梯形,找出石子路中的梯形石子,并在小筐中找到相应的梯形镶嵌进去。(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 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三个游戏:拼摆梯形,用吸管拼出梯形,纸板上浅色的线都是平行的,幼儿根据自己对梯形的理解利用手中的材料正确拼摆梯形。(加深幼儿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经验,画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生活中见过的梯形,幼儿回答后,观看PPT课件。
  联系生活给梯形宝宝添画,画出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梯形物品。

  活动反思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第8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8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2.能够进行8以内的数与点的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
  物质准备:教具:ppt。
  学具:①1—7数字卡片若干。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黑猫警长招白猫警士。
  过渡:你们好,我是黑猫警长,最近城里来了一些专做坏事的家伙,我一个人根本抓不完他们,所以今天我来是为了找一些厉害的小朋友成为我的白猫警士帮我一起抓坏人,你们愿意成为我的白猫警士和我一起战斗吗?
  小结:想要成为合格的白猫警士必须要经过我的考验,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2.白猫警士比眼力。(操作课件,让孩子初步感知8以内的数量)
  (1)初步感知8以内的数量。
  过渡:黑猫警长今天先来考察一下你们的眼力啦,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提问:花园里有几只蜜蜂?(7只蜜蜂)      
  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变成几只蜜蜂了呢?(8只蜜蜂)
  小结:白猫警士说的真好,原来7只蜜蜂,又飞来了一只蜜蜂就变成了8只蜜蜂了。
  (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大象等让幼儿说。)
  提问:黑猫警长刚才都把那些东西变成了几只?(8只)
  小结:我都把它们变成了8只,看来想要通过我的考验都要先认识数字娃娃8 才行呢。
  提问:数字宝宝8长得像什么呀?
  小结:数字宝宝8长得像一个葫芦一样。
  (2)了解8的实际意义。
  提问:数字宝宝8能表示八样东西,那它还能表示8样什么呢?
  小结:8能表示8只蜜蜂,8朵花,8还能表示8辆汽车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3.白猫警士比本领。(巩固认识8的实际意义)
  过渡:现在让黑猫警长看看哪个白猫警士本领大。
  (1)第一关,请白猫警士们从盒子里找出有数字8水果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的水果宝宝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水果,数数找到了几个有数字宝宝8的水果?
  (2)第二关,请白猫警士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点子水果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的水果宝宝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3)第三关,考考白猫警士的眼力。请根据黑猫警长的口令拿出相应的数水果。
4.白猫警士出动一起捉老鼠。(操作数和点的匹配)
  过渡:白猫警士们,现在考验你们本领的时候到了。最近有很多老鼠常常出来做坏事,现在黑猫警长需要你们协助我抓住他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任务!
  要求:黑猫警长要跟你们交代一下,你们去抓老鼠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去,否则老鼠就会发现你们然后逃走,捉到老鼠后,你们会发现每一只老鼠都不一样,请各位警士想办法把他们送到对应的牢里去。现在请各位警士轻轻地去捉老鼠。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展示验证。
  过渡:白猫警士们,让黑猫警长看看你们有没有把那些老鼠都抓住,锁在正确的牢房里。
  小结: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抓坏人的本领,现在我要收你们成为真正的白猫警士了。
  5.庆祝胜利。
  结束:白猫警士们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黑猫警长奖励你们一起到外面去庆祝这次胜利。

  活动反思:
  这节数学活动我以黑猫警长招警员抓老鼠的情境贯穿整节活动。本活动中我将重点定位在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难点定在能够进行8以内的数与点的匹配。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制作了很多好玩的操作学具,设置了对“白猫警士”的考验,每一关的考验让我意识到这些对孩子来说缺乏挑战性,同时,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9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并不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对自然序数的认识,能正确运用序数词,体验序数的排列关系,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家》。在设计活动时,创设帮助小动物搬家的情境,通过幼儿观察、动手操作感知理解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并能准确的表达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孩子操作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操作习惯,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乐于参与操作学具活动,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2. 从不同角度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 学习10以内序数,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感知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序数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1.幼儿用的10种动物图片、10层的房子图片每人一套
  2.教师用的动物、列车、房子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按照号码找凳子,复习五以内序数
  教师将幼儿带入活动室。指导语:“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小朋友们该说什么呀?小朋友们真有礼貌!今天小朋友们和于老师一起玩好吗?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的火车就要开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叱!火车到站了,小朋友看看每排小凳子前面的地上都贴了小圆点,我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好了,小朋友到于老师身边,于老师要发给小朋友们号码,一会儿小朋友要根据号码牌上的颜色和数字来找自己的小凳子。拿到号码后先看看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找到和你颜色相同的小圆点,然后看清自己的数字,拿到数字几,就做到第几个小凳子上。如果拿到红色的数字1,就坐在第一个小凳子上,如果拿到黄色数字2,应该做到哪个小椅子上?小朋友们真聪明,拿到号码就去找自己的小凳子吧。” 教师发号码。
  指导语:“红队的小朋友把号码举起来老师检查。请把你的号码放在小框里。”

  二、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横排序列中的位置
  (一)引导幼儿观察坐在横排列车中的动物。
  指导语:“今天许多小动物也乘着列车来到这里,它们啊要搬家。看,它们的列车开来了,我们来伸出右手食指,从火车头的方向开始,数一数这列火车有几个车厢?能坐几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都藏在白色的窗帘后面了,我们一起小动物请出来好不好?先看老师请一个,我先请第三号车厢的小动物出来。把白色的小窗帘撕下来,放在前面的小筐里。请小朋友也看看自己的3号车厢坐的是谁。”

  (二)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的树。
  指导语:“原来每节车厢里都有一个小动物。快看,小动物乘坐的火车停下来了,我们看看火车后面有多少棵树?火车头停在了第几棵树的前面?有的说是第3棵,有的说是第8棵?请幼儿分别来表述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小结:为什么同一棵树小朋友数的会不一样呢?有的数的是第三棵树而有的数的是第八棵树?是因为小朋友们开始数的方向不一样。有的是从有太阳的这一边开始数的,有的是从有云彩的那一边数的,所以同是这一棵树,从这边数是第三棵,从那边数是第8棵。原来,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第几第几是不一样的。

  (三)再次感知列车中的动物顺序,为动物们发号码
  指导语:“火车已经停好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为小动物们发号码,拿到几号的小动物一会就搬到第几层去住。请你从列车头的方向开始为它们按顺序发号码。像老师这样,将双面胶的纸撕下来,放在筐子里,从自己的小碗中拿出号码牌,将号码牌贴在相对应的小动物下面。现在请小朋友在小筐中拿出自己的小碗,为小动物发号码牌吧。”
  请幼儿说一说为谁发了几号,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因为它从列车头开始数是第几个,所以给它几号。

  三、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竖排序列中的位置
  (一)教师出示房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房子,并按照刚才的号码,请动物们搬进新家。
  指导语:“现在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号码了,我们欢迎它们去新家。哇,这就是小动物们的新家,漂亮吗?真漂亮,小动物们也非常喜欢,急着去新家呢。刚才它们拿到几号号码牌就住到几楼去。小兔子是1号号码牌,它要住到1楼去。住在1楼,是该高高的,还是低低的呢?哦,所以数房子的时候,要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看,每一层的窗户下面都有一个小空,我们就让小动物在小空里住进去。并且边让它们住,小嘴巴里边说‘请小兔子住在第几层’。”

  (二)指导语:“小朋友的小动物都住进去了吗?哦,这么漂亮的房子,于老师的小动物也要住呢。帮帮于老师吧。”请幼儿说一说,谁住在了第几层。

  四、搭火车游戏,结束活动
  指导语:“小动物们都住对了,他们多高兴啊。小朋友们真能干!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于老师也很开心。今天的游戏就要结束了,听,火车又要开了,我们快拿起自己的小号码,按顺序坐上火车回去了。和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第10篇、中班数学活动7的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7以内的数。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的现象。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卡片、数字卡片、食物盘、摸箱若干,笑脸、哭脸粘图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以“月亮姐姐”身份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开启“智力乐园”密码,复习7以内的数。   
  出示数字5、7、6,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相应的数量   

  三、参观“智力乐园”,感知7以内的数守恒。   
  1、师讲解示范。   
  2、幼儿自由操作。   
  (1)比较两组实物卡片的数量。   
  (2)比较盘子里两组实物的数量。   
  (3)比较两个箱子里的实物数量。   
  3、交流操作结果。   
  (1)出示大小、颜色、形状和排列形式不一样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感知7以内数的守恒。   
  小结:虽然大小、颜色、形状、排列位置不一样,但数量一样。   
  (2)验证。   
  4、游戏“捉迷藏”。   
  (1)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强调先数再比一比)   
  (2)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整个教学以月亮姐姐带小朋友玩游戏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   
  3、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4、不足之处:教师试图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语言烦琐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幼儿游戏兴趣高,可让幼儿多玩几次。

第11篇、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根据《指南》精神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整个活动过程我以游戏化的情景,让孩子在体育游戏——玩沙包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序数、运用序数、理解序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每位幼儿感受到获得帮助别人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 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发展幼儿思维逻辑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次序。
  活动难点: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游戏赛道,沙包,奖牌,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每队五人,将幼儿分为三队,进入活动室,各队坐到对应的椅子上,出示纸袋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

  二、分组游戏,学习5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含义。
  第一组游戏:头顶沙包走。
  1、幼儿排成一排,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如:第几是谁?谁是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3、教师按获奖名次统计比赛结果,说出谁是第几名?第几名是谁?
  第二组游戏:夹沙包跳。
  第三组游戏:手托沙包走,游戏环节同第一组,层层递进帮助幼儿学习5以内序数。
 
  三、播放幻灯片,了解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别出示幻灯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出现这些数字?
  教师小结:序数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标有数字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活动反思:   
  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电影院,在餐厅,在商店,在幼儿园里,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会涉及到序数,幼儿对序数的概念有一定的感知,有一些经验的积累,但是很零碎、不完整、不规范。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幼儿能正确使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我们以《指南》理念为指导,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轻松地感知五以内物体的排序,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12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找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6—8以内数量物品的点数。
  2、能进行6—8数与物的对应。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6—8以内数量物品的点数,能进行数与物的对应。
  活动难点:6—8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活动准备:
  1、6—8的数字卡片,6—8的点卡。
  2、带数字的房子、各种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冬天快到了,天越来越冷了,小熊要开始找自己的家开始冬眠了,可是小熊发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房子,小熊想进去可怎么也进不去,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帮它住进那个房子里面去。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带数字6的房子的图片。
  教师:这个房子方面有什么?(数字宝宝)
  教师:数字宝宝几?(6)它像什么?(6像哨子嘟嘟叫)它可以表示什么?(表示6只长颈鹿、6只小羊……)
  教师:那带数字房子里可以住几只小熊呢?(6只)
  教师:请你们把它安排在房间里吧!(教师拿出小熊的卡片和幼儿一边数一边将小熊的卡片贴在房间里面)
  教师:请你们数一数房间里现在有几只小熊?(3只)
  教师:房间住满了吗?(没有)
  教师:房间里还可不可以住小熊呢?(可以)
  教师:还可以住几只小熊才可以住满呢?(3只,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剩下的3只小熊也贴在房间里)
  教师:现在房间住满了吗?(住满了)    
  2、教师出示6数与点的卡。    
  教师: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上面是数字宝宝几?数一数这上面有几个点?    
  教师:点子的数量和小熊的数量一样多吗?
  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引导幼儿进一步点数验证)
  3、教师同样出示带有数字7、8房子的图片,同样让幼儿进行操作。

  三、幼儿操作
  有许多小动物都要冬眠,小朋友想不想把其他的小动物请到你的房间里冬眠呢?请小朋友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带到你们的家里冬眠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第13篇、中班数学活动马路边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马路边有许多的数字,了解这些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2、初步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马路边的数字照片、PPT、录像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交流照片,引发幼儿对马路边数字的兴趣)
  出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1、幼儿互相交流
  2、集体讨论
  3、小结

  二、猜一猜(通过讨论,知道马路边不同数字的意义)
  1、出示PPT1
  (1)这是什么地方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模拟打电话
  (3)出示不同出租车(让幼儿说说上面的数字)
  (4)小结
  2、出示PPT2
  (1)数字怎么变了?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如果绿灯跳到3秒的时候,我们可以过马路吗?
  (3)小结
  3、出示PPT3
  (1)老师还带来了三张照片,谁发现这些是什么地方?三个地方都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这里的数字24是什么意思呢?
  (3)小结

  三、找一找(复习、巩固并了解马路上限速标志上数字的含义)
  1、放录象 小区限速标志5——24小时自助银行——860车站——860车——限速标志40——红绿灯——限速标志30——门牌71(让幼儿边看录象边说说数字的含义)
  2、小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 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 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 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 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

第14篇、中班数学活动花片排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点算技巧,学会不受物体排列方式和大小的影响,正确感知数量,初步感知数的守恒概念。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花片的不同排列的图案两套。   
  学具:幼儿人手两份花片(大花片5、小花片10);纸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初步观察、比较数量是五,排的图案都是不同的。   
  1、观察第一幅。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花片朋友,它们喜欢变魔术,变呀变,变出了两张图,你们看他们像什么呀?(幼儿想象观察花片)   
  师:请你们猜猜看,这两张图用的花片哪个多?哪个少?   
  幼:左边的多、右边的少……(个别幼儿猜测)   
  幼:一样多。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一个幼儿介绍)。   
  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原来它们都用了五个花片。   
  2、观察第二幅。   
  师:它们变呀变,又变出了两张图,这一次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来看看这两张图片上的花片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小结:原来五个花片可以排出不同的图案。无论怎么排,我们都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花片的数量是五个。  
 
  二、第一次操作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可以有多种排法。   
  分组操作,个别讨论。   
  1、师:我们也来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吧,请小朋友听清要求:先请你取出5个花片,几个花片?(强调),然后轻轻打开操作板(教师示范打开方法),想想看你还能用5 个花片摆出什么图案?在上面试一试、排一排。(播放音乐幼儿开始操作)   
  2、全体幼儿观看投影仪并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排法。   
  ①师:谁来介绍用花片拼出了什么图案?(1个)   
  ②师:下面的小朋友来猜猜看,他拼的是什么?他们猜的对不对呀?   
  ③师:咦,这个小朋友排了几个花片?(纠错)   
  教师小结:原来5个花片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排法。无论怎么排,它们的数量还是5。   
  ④把花片送回家。
  
  三、第二次操作活动——排队(重点)   
  分组操作:感知数量是5的大小相同、大小不同的排列的方式。   
  1、小朋友这么厉害,接下来可有新的任务啦,请你们先看一看卡片上有什么?(小旗、两条线)这一次要请你们给花片排排队,排几排队伍呀?(2排)每排队伍排几个? (5个)排的时候要从小旗开始,让它们整齐地站在这两条线上。想一想:它们会不会排得一样长?   
  2、幼儿分组操作:   
  从幼儿的作品中发现排的不同的进行讲评。   
  ①队伍一样长的:大小相同采取一一对应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排的?你排的队伍是一样长的吗?(一样长)像这样一对一对,排的整齐的我们叫他一一对应。   
  ②队伍不一样长的:大小相同排的疏密不同,队伍不一样长。   
  师:为什么大小相同的花片排的队伍不一样长呢?(排得有的松,有的紧。)   
  教师总结:同样的花片排队,有的小朋友排的时候靠的比较紧,队伍就会短一点。有的小朋友排的时候里面的距离比较大,队伍就比较长。我们把这个叫做疏与密。刚才 我们就是把5个花片排的一样长或者疏密不同。  
 
  四、第三次操作活动:   
  1、师:小朋友这么厉害,那就再来接受挑战吧!看看这两个花片怎么样?(一个大 一个小)   
  师:这一次请你们拿5个大的花片和5个小的花片排排队,看看它们能不能排得一样长?   
  2、幼儿分组操作。   
  师:你们成功了吗?表扬表扬自己吧!   

  五、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相同数量的多种排法。   
  师:请你们送花片回家吧!我们小朋友也到操场上去玩个排队游戏吧!(5人一组幼 儿自由排各种队形。)

  活动反思
  我觉得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
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开始部分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第15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比较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品,并能不受颜色、大小、形状及位置摆放的影响正确区分长方形。   
  3、在操作活动中激发幼儿对认识图形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图片,房子图画,计数棒,正方形和长方形实物(毛巾、书本、尺 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手指游戏:我有一方田。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方方的老朋友,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说说正方形 有几条边?几个角?  
 
  二、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从而认识长方形。   
  1、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与正方形的对比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角?有几条边?   
  (2)折一折,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怎么样?四条边怎么样?   
  2、引导幼儿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相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几个角?几条边?正方形和长方形四个角都怎么样?   
  不同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怎么样?长方形的四条边是怎么样的?   

  三、游戏:找正方形和长方形,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长方形的认识。   
  1、引导幼儿在盘子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   
  2、引导幼儿在房子图画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   

  四、生活延伸:   
  1、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让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   
  3、动手操作:提供计数棒,让幼儿尝试在桌上拼长方形。

  活动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及于的配合和支持。
  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第16篇、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固体胶
  2、幼儿操作纸、双面胶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呢?”
  1、出示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头饰上图形的排列规律,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
  (1)、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  
  “好看吗?小朋友用你智慧的眼睛观察一下,这个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图形做得呢?”   
  小朋友: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
  (2)、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队的规律接着排图形。  
  “奥!小朋友看看,这个大盒子里面么还有一个小盒子呢,我们要不要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呢?”  
  “呀!有一封信呢!写什么了呢?我给小朋友先读一下: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图形国王知道大家的本领很大,而且还很乐意帮助别人,现在我们这里有两个头饰没有装饰完,我们图形国王想请你们帮忙把他们装饰完!你们愿意吗?”   
  (1)、出示第一个头饰:蓝花  红花  黄花  蓝花  红花  黄花……   
  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再补充后面的规律,小朋友边说教师边操作。操作完之后,让幼儿说说这一规律。  
  (2)、出示第二个头饰:黄圆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黄圆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请幼儿观察,然后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这一规律。  
  (3)、教师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来装饰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动:(装饰头饰)幼儿按照规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图形排序。  
  “我们看看还有没有盒子了,呀!还有一个呢!我们来看看第三个盒子里面的礼物是什么?(一张请柬)上面写得什么呢?我来读一下。小朋友们,你们太聪明了,为了奖赏你们,我们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奥,每个小朋友要戴上一个漂亮的头饰,而且头饰上面的图形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戴上头饰的小朋友才能进去参加舞会。”
  4、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操作评价
  (1)、老师展示个别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么做得。
  (2)、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6、带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放音乐,师幼舞蹈。(也可让幼儿邀请下面的老师)

  活动延伸:    
  带孩子进教室,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运用多种材料,用多种方法进行排序。如:按照长短、大小、高矮、形状、用途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难易程度不一的排序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17篇、中班数学活动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干扰来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自己操作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  
  (2)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上排为黄鸡,下排为灰鸡,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  
  (3)出示上下疏密不一的两排小鸡PPT(上疏下密,每排5只)。  
  提问:这两排小鸡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为什么?  
  (4)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毛毛虫PPT(上密下疏,每排6条)。  
  提问:这两排毛毛虫一样多吗?为什么?  
  (5)出示上下大小不同的两排小猴PPT(上密下疏,上排7只大猴,下排7只小猴)。  
  提问:这两排小猴一样多吗?为什么?  
  (6)出示种类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两类物品一样多(芹菜和包菜、草莓和西红柿、西瓜和辣椒、鱼和苹果)  
  2、幼儿分组操作  
  3、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难点则是让幼儿很清楚的明白理解数量的守恒这一概念。通过上这节课我才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大小,排列的顺序不一致,导致错觉将数量一样的物品认为是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游戏,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组的物品数量不变时,不论他们的大小,排列顺序怎样变化,其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第18篇、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说一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活动准备:   
  1、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绳子、平衡板、圆柱积木等。   
  2、大象和长颈鹿图片各一张,幼儿画出。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区别粗细。   
  1、出示大象和长颈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大象和长颈鹿比,谁的腿粗,谁的腿细?学说:大象腿粗,长颈鹿腿细。   
  2、拓展经验:知道哪些东西有粗细。如吸管有粗有细等。
   
  二、观察积木板,区别宽窄。   
  以大象和长颈鹿要过桥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比较桥面的宽和窄。
  
  三、观察班级环境中的物品,找粗细。   
  请幼儿举出相关的例子,如有的笔粗,有的笔细等。
  
  四、游戏:比一比,找一找。   
  1、到户外场地将幼儿分成两组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如:“抱一抱粗树干。”一组幼儿找到粗树干抱一抱,另一组幼儿观察、评价是否找对了。游戏继续进行:找细树干,从宽宽的小桥上走过,从窄窄的小路上走过……   
  2、游戏几次后两组交流。

  活动反思:
  在本课的设计中,情境的创设、游戏的开展,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发言精彩、准确,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19篇、中班数学活动玩具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比较物体数量的差异。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记录表、铅笔、橡皮、玩具12种2组、标有数字标记的货架

  活动过程:
  1.感知10以内的数量。
  (1)教师以玩具店进了许多玩具为题,引出课题。     
  小熊玩具店新进了许多玩具,让我们数数有几种新玩具!(6种新玩具),但是这些新玩具有多少呢,小熊不知道,让我们帮它数一数,并记录下来,告诉它。
  (2)请幼儿观察各种玩具分别有多少,并出示记录表。    
  看,小鱼玩具有多少,我们一起数一数,数好后立即记录在小鱼标记后,用小圆点表示,几个玩具就用几个圆点表示。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要数清楚记录;圆点记录要整洁;不管你记录到多少种玩具,老师琴声响,立刻回位置。
  2.教师评价   
  对记录结果进行检查,对记录得又多又快地幼儿进行表扬。
  3.比较玩具的多少   
  以“玩具店摆放玩具”游戏,引导幼儿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玩具的多少。
  (1)教师出示记录表,你们看,小人玩具有多少?哪种玩具和它一样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师引导幼儿用数一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玩具的多少。
  (3)同伴相互交流比较玩具的多、少、一样多。你数的玩具有几个?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
  4.玩具上架。   
  玩具数量点好了,请小朋友帮助小熊把玩具放上架。请幼儿将玩具放在相应数字标记的货架上。

  活动反思:
  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幼儿的活动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集,它常常出现在幼儿的身边,源于幼儿的生活。

第20篇、中班数学活动动物找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门牌号码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有些比较重视,善于结合实际生活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家长可能会让孩子了解自己家的门牌号码,甚至是门牌号的意义,但也有些家长可能就疏忽掉了。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为了培养幼儿对门牌号码的认知、分析和推理能力,建立门牌号与房间的一一对应的概念,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设计了这样一节《动物找家》的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门牌号码的认知、分析和推理能力。      
  2.提升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      
  3.引导幼儿根据门牌号找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四张房子图,记号笔,在地上贴两个三层每层三间的房子。      
  小动物卡片和门牌号,幼儿人手一个。      
  经验准备:      
  掌握6以内的序数。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门牌号表示的意义。      
  难点:根据门牌号找家。  
   
  活动过程:      
  1.联系生活,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家住在几零几吗?”      
  幼儿1:“我家住在40l。”      
  幼儿2:“我家住在303。”      
  (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幼儿说的门牌号)      
  师:“你们知道几零几里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大部分幼儿很茫然,有几名幼儿回答说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门牌号的秘密。”      
  分析: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了解了幼儿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经验储备,引起幼儿对门牌号的兴趣。      
  2.读读认认,初步感知门.牌号。      
  师:(出示三层三间的楼房图)      
  “你们看,这是狮子大王给小动物们造的新楼房。每个房间上面还有门牌号码呢?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横着读10l、102……竖着读lOl、201、301……)。”      
  幼儿读得不是很顺。      
  分析:由于幼儿平时对门牌号关注得比较少,所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感知门牌号。      
  3.观察比较,发现门牌号的意义。      
  师:“读了这么多门牌号码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1:“我发现了l01、102、103中都有一个l。”      
  师:“是吗?(教师指着第一横排)我们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三个门牌号码,你们看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为什么这个是l,这个是2,这个是37这个l、2、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2:“我不知道。”      
  幼儿3:“这里的l表示第一层。”      
  师:“对了,这些门牌号的第一个数字都是l,表示第一层,也就是一楼。那201、202、203这三门牌号都有数字几呢?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儿4:“都有数字2,表示二楼。”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门牌号中前面的数字有什么秘密了吗?      
  (请三个小朋友说一说)原来门牌号的前面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或几楼。      
  (师指着一楼的第一个房间)      
  师:“这是一楼的第几个房间?”      
  幼儿1:“第一个房间。”      
  师:“那前面的数字刚才我们知道了是表示几楼,那这前面的数字是1表示几楼?(一楼)后面的1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儿2:(大部分幼儿若有所悟)“是第一个房间。102的2表示第二个房间,103是第三个房间。”      
  师:“你们知道门牌号最后面一个数字的秘密是什么吗?数第几个房间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幼儿3:“门牌号最后一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师:“302表示什么意思?303表示什么意思?”      
  (总是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抢着回答,其他一部分幼儿还是一知半解)……      
  分析:这一部分,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观察门牌号的相同之处,从而归纳、总结得出门牌号前面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和最后面一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4.送小动物回家,加深对门牌号的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门牌号里面藏着什么秘密了吗?那下面我们就根据门牌号的秘密,帮旁边桌上的小动物找家。找的时候要先根据门牌号的前面一个数字找到几楼,再根据后面一个数字找到第几间。你们随便找个位置,每人到盘子里拿一个动物图片,根据动物头顶的门牌号码,把小动物送回家。做好了之后还要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送的小动物是住在几楼的第几个房间。”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并注意个别指导。      
  集体交流:你送的哪只小动物?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小动物的家的?      
  分析: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依赖于练习和应用,设计这个帮小动物找家的练习,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门牌号意义的认识。让幼儿分组练习有利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教师对一些还不太会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要求先做完的孩子把门牌号的意义和找家的方法和同伴交流,可以展现孩子的思维轨迹,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通过让幼儿学习门牌号的意义及根据门牌号的意义找家这些活动去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对门牌号与房间一一对应的能力。      
  从教学的策略来看:      
  1.在动手操作中训练幼儿的思维力。      
  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找家的活动供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内化门牌号的意义,再把对门牌号的意义认识、头脑中已有的空间概念及数概念等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建构变成幼儿所学的新的知识经验,再去利用这些新经验给小动物找家。      
  2.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思维训练活动的积极性。      
  这个游戏让幼儿既兼顾别人的思维,又融入自己的思维,锻炼了思维的批判性,也满足了孩子喜欢挑战的心理,同时也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第21篇、中班数学活动《开火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和判断序数,了解7以内数的顺序。
  2.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7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运用序数词清楚地表述排列的顺序。
  3.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列7个车厢的火车,7个动物,1—7的数卡。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卡片各7张,分别标有1-7的数字,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放置在活动室四周的桌子上。
  3.幼儿椅子上分别贴有红、黄、蓝三个颜色标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火车头标记。
  4.录有《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小朋友,你们坐过火车吗?(坐过)。
  火车是什么样子的?(有一节一节车厢的)
  2.今天森林里也开来了一列火车(出示火车),瞧,这列火车有几个车厢呀?(幼儿回答) 那我们从火车头开始一起来数一数(1-7)这列火车一共有7个车厢。
  3.语气神秘状:车厢里坐着谁呀?(打开第3节车厢)是谁呀?(小兔子)小兔子坐在第几节车厢(幼儿回答第3节)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上来数一数)从火车头开始数1、2、3,所以小兔子坐在第三节车厢。请你给这节车厢找个数字朋友(幼儿找到数字3,贴在车轮上)
  4.(老师指着第七节车厢问)谁知道这是第几节车厢?(幼儿回答第七节)(幼儿贴上7),那我们一起看看第七节车厢里坐的是谁(小老鼠)
  5.那这节车厢里坐的是谁呢?(教师打开第二节车厢),小狐狸坐在第几节车厢?(第二节车厢)谁来给这节车厢贴上数字朋友。
  6. 那这节车厢里坐的是谁呢?(教师打开第六节车厢)(幼儿回答后请他打开车厢,看到是小鸟。
  7.(老师打开第四节车厢)这是谁呀(小狗)小狗坐在第几节车厢(第四节)谁来找这节车厢的数字朋友?(同样说第一节车厢)
  8.我们一起说说这是第几节车厢,(第五节)老师把数字贴上去,哇,第五节车厢里坐的是小鸡。

  二、游戏活动
  1.按颜色标记分类:“小动物们坐着火车真高兴呀,你们也想来坐火车吗?(想)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开火车游戏。 看这是红色火车头,这是绿色火车头,这是黄色火车头(教师边说边把标记放在指定位置),请小朋友看着椅子后面的颜色标记排成三列火车。准备好了吗?呀,火车开来了(音乐声中幼儿搬好椅子排成3条,坐在位置上)。火车排好了吗?你们是什么火车(分别问三队)?请你数一数,你的椅子是第几节车厢?***,你的椅子是第几节车厢?(第五节)是吗?我们和他一起来数一数。从火车头开始1、2、3、4、5,他的椅子是第五节车厢。
  2.按颜色和数字选择座位:火车排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出发了。可是坐火车需要火车票,你们有吗?(没有)宗老师有一张,看(出示火车票),这张火车票表示什么意思?(红色火车第六节车厢)那我应该坐在哪里?(请一名幼儿找座位)谢谢你!请小朋友到旁边的桌子上领一张火车票,看着火车票来找到你的座位。(音乐声中幼儿选择座位坐好)找到座位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坐在哪里?(我坐在黄色火车的第四节车厢)。坐在绿色火车第二节车厢的是谁?

  三、结束活动  
  现在我们可以开火车了,听,火车出发了!(幼儿在座位上边唱歌边做开火车动作)。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22篇、中班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过规律排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具备粗浅的规律排序经验,已掌握了 AABAAB、ABBABB的排序能力,本次教学活动既在帮助孩子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习新的排序规律。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2、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3、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难点: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活动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第23篇、中班数学活动5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组成,会按顺序分合。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2、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雪花片人手5个,菠萝图片5个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
  1、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手中的5个雪花片,试着把它分成两份,看有哪几种分法,师巡视
  2、请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按顺序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分法:在磁板上分5个菠萝的图片,分好一个说一遍意思,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就是5等,师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分合式;依次摆下去。
  3、提问:你是这样分的吗?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学会这种按顺序依次分的方法,以免漏掉。
  4、小朋友再按这种方法分一下你的学具。

  二、演示分合式,学习两个部分数间的互换关系。
  1、出示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的分合式,让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发现两种分法分出来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总数没有变。
  2、同样观察5分成2和3,5分成3和2的分合式之间的互换关系。

  三、猜棋子游戏。

  四、指导幼儿完成《数学》P16的练习。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第24篇、中班数学活动种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操作活动。
  2、理解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在情境故事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4、5、6个枝条的花枝若干;
  2、有4、5、6颗种子的花盆若干;            
  3、三个花架分别有数字4、5、6;
  4、若干朵红色的花;
  5、4个大篮子,8个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昨天接到一个电话,说兔妈妈家的花店开张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插花。

  二、插花“实物与实物的对应”
  关键性语言:有几根花枝?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4根枝条的花枝
  提问:(1)这是什么?(花枝)我们数一数花枝上有几根枝条?(同样出示4、5、6的枝条)
  师:真的是6根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2)一根枝条插一朵花,(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插花),每根枝条都要插上花。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上来展示。

  三、种花“圆点与实物的对应”
  1、师:小朋友的小手真巧,每根枝条都插上花了,现在兔妈妈的花店还要请小朋友帮忙种花呢。
  2、出示花盆,数一数花盆上有几粒种子,一粒种子开一朵花,4粒种子应种几朵花?
  3、老师展示种花(数出总数,总数与总数是对应)。
  4、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操作作品,并纠正错误。
  6、提升经验:我有4粒种子,所以种4朵花。
  7、小结:6粒种子、6朵花用数字6来表示。

  四、送花“数字与实物的对应”
  1、师:看兔妈妈送什么来了?这是什么?(花架)
  出示花架,看,这是什么?花架上有什么?你认识吗?读一读。
  2、送花要求:4朵花的花盆放在数字4的花架上。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操作成果,并检查纠正错误。
  5、小结:4粒种子、4朵花、4盆花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同样小结5、6)。

  五、给兔妈妈送花。

  活动反思:
  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简炼,善于引导幼儿学习。在插花环节,老师要求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但是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幼儿热衷于将花插在地板的缝隙中。对于这一情况,老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而强调让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最终幼儿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这一活动。可在下一环节中又出现了相同情况,幼儿将花盆放到了地板的缝隙中。如果老师的在插花环节应变及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第25篇、中班数学活动数的守恒(5以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排列位置或其他原因因素的影响,初步告知5以内等量物体的数量守恒。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养成做事细心,专心的好习惯。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卡刀模教具“魔术帽”“小圆片” 幼儿用材料:学具“数字卡片”雪花片若干、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一二三四五》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操作探索
  1.通过观察,感知数量守恒的意义。
  (1)感知数量守恒与颜色无关。
  教师出示教具“魔术帽”中的5顶红帽子和5顶绿帽子
  教师:红帽子多还是绿帽子多,为什么?引导幼儿明白两种帽子的颜色不同,但数量相同。
  (2)感知数量守恒与大小无关 教师出示5顶大帽子和5顶小帽子。
  教师:这两组魔术帽,哪组数量多,哪组数量少,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两组帽子大小不同,但数量相同。
  交流小结:数量相同的物体,无论颜色、大小怎样变化,数量不变
  2.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数量守恒与空间的变换无关。
  教师出示教具“小圆片”,将5个圆片任意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数数一共有几个圆片;数完后请个别幼儿变换不同形式摆放,再数数有几个。
  引导幼儿知道虽然圆片排列不同,但数量不变。
  3.游戏“摆一摆”
  分组游戏,每组选一名幼儿抽取一张数字卡片(5以内),其他幼儿取出对应数量的雪花片摆放成不同形式,比比哪组摆的形式多。
  4.理解数量守恒与物体的外形特征无关。提供数量相同,形状不同的积木让幼儿拼摆,进一步理解数量守恒。
  交流小结:数量相同的物体,无论颜色,大小,空间位置、外形特征怎样变化,物体的数量不变,这就是数量守恒。
  结束活动 游戏“梅花开”
  请9名幼儿,让幼儿听指令做动作。教师说指令:梅花梅花3朵开。幼儿每3人站一起,排一排,蹲一蹲或者抱一抱,变换不同的造型,加深对数的守恒的理解。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形式对五以内的数字复习,激发了幼儿扩展的兴趣 ,颜色不一的魔术帽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好奇心,从颜色到大小不同的变化,能更直观体验数值的守恒,整个活动体现了孩子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去学,发现,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从大小,颜色,空间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有些幼儿会中途失去耐心和兴趣,另外,整个节奏感还要强些,内容紧凑些。

第26篇、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和操作,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
  2.尝试按两种以上的特征将物体分类。
  3.有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分类方法。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 教具:四座不同的小房子;大小、颜色不同的积木若干;大小、颜色不同的各种水果玩具若干。动物小狗、小鸡、小猫、小鸭的头饰。
  2.学具:操作卡、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 . 教师出示小猫、小狗、小鸭、小鸡的头饰。
  师:小动物在森林里盖房子,让我们看看这些房子漂亮吗?(出示四座小房子,让小朋友观察。)
  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每座小房子的不同特征,如房顶的形状、颜色;有没有窗户;门的形状、颜色等,鼓励小朋友大胆的说出这些房子的各种特征。
  3.小动物找家:教师以小动物的口吻说出这些房子的各种特征,请小朋友为小动物找到家。
  如:"汪汪汪,我的房子是红色的圆顶房子",那么请小朋友根据这两个特征,为小狗找家。同上方法,根据教师的指令,按两个特征为其他小朋友找家。
  4.四个小朋友分别戴上小狗、小鸡、小猫、小鸭头饰,任选一个房子,说出两个特征。如:"我的房子是没有窗户的小房子"。

  二、操作活动
  1.分积木。
  (1)每个小朋友一盒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自己先练习按两种特征分类。
  如:"红色的大积木在一边,其他形状的放另一边。"
  (2)教师口述指令、小朋友找出积木举起来。
  如:"黄色的圆积木"。小朋友就把符合这两个特征的积木举起来。
  2.幼儿游戏(按幼儿的特征分类)如:"请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起立。""请扎辫子、穿蓝衣服的小朋友站起来。"……
  3.操作卡练习--给饼饼涂颜色。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练习操作。
  2.日常渗透:和幼儿一起玩"找不同"的游戏。
  3.家园共育:在家中和爸爸妈妈按照两种或三种特征分类。

第27篇、中班数学活动忙碌的停车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8的加法。    
  2.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8的分合卡、算式卡。    
  2.幼儿操作袋(数字卡片1-10两套,每套用牛皮筋扎好;“+、-、=”符号若干)。    
  3.幼儿用书第7册第5页。    
  4.挂图(《忙碌的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认读8的分合式。    
  1.教师出示8的分合卡,集体认读。
  ——火车开来喽!幼儿以接力形式每人认读1张分合卡。
  ——教师遮住一个部分数,提问能力强的幼儿并认读。  
 
  (二)忙碌的停车场——看图列式计算8的加法。    
  1.出示停车场图片。
  ——停车场里有许多汽车,看看这些汽车有什么不一样。请你列一道8的加法算式题。
  ——教师:你是怎么列的?为什么这么列?(引导幼儿说出列式的理由,并出示算式卡。)
  ——哦,它是根据汽车的大小来列的,1辆小汽车加上7辆大汽车,正好是8辆汽车,1+7等于几?
  ——教师:我们还可以怎么来写这道算式?(引导幼儿用两个加数互换列另一道算式题。)
  ——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列吗? ——原来,加号前后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是不变的。    
  2.同样方法,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根据不同特征用多种方法列式并计算。请幼儿说说列式的理由,帮助幼儿理解算式的意义,感知加法交换律。    

  (三)完成幼儿用书第7册第5页“香香甜甜”——根据物体不同特征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8的加法。    
  1.请幼儿将幼儿用书翻到第5页。
  ——教师:请你看看盘子里的甜甜圈有什么不同。算算一共有几个。
  ——请在下面列出加法算式题。比一比,谁列得多?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幼儿操作列式,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特征来列式)。
  ——请你先列一道8的加法算式题。
  ——你是怎么列的?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还可以怎么来写这道算式?(引导幼儿用两个加数互换列另一道算式题。)    
  3.幼儿继续练习。
  ——教师:请你想一想,看看还能列出几道加法题。    
  4.集体检查。
  ——教师请幼儿说说列式的理由,并检查正确与否。

  活动反思
  停车场是幼儿较为熟悉的一个地方,此次活动让是让幼儿更深入去了解这里的规则极其作用,首先活动我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让幼儿先回忆自己印象中哪里有停车场、停车场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标志等等。
  然后通过观看图片,通过老师介绍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停车场的一些共通特点,并告诉孩子们停车场的作用极其在这里的一些规则。

第28篇、中班数学活动分类垃圾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分类垃圾箱的种类和功能。
  2. 分辨可再利用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

  活动准备
  1. 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
  2. 幼儿搜集废纸、塑料瓶、饮料罐及废旧电池,带到幼儿园。
  3. 点心时间吃剩的果皮等食品垃圾。
  4. 《美丽村》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2 - 13 页。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一起观看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向幼儿提问:
  你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吗?(废纸、塑料、金属。)
  你和家人也把垃圾分类吗?(自由回答。)
  老师可从以下网址下载香港环境保护署有关家庭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第 9 个宣传片)
  向幼儿说明:这是生活在香港的人们在进行垃圾分类,那么,我们是怎样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呢?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2 - 13 页,与幼儿讨论:
  图上有四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两个“可回收物”垃圾箱里边分别应该放什么样的垃 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
  应该把什么样的垃圾放在写着“其他垃圾”的垃圾箱里面?
  3. 请幼儿把带来的废纸、塑料瓶、饮料罐、废旧电池和吃剩的食品垃圾分类放好,摆在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4. 老师告诉幼儿:塑料、金属和废纸,可以回收后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各地都有专门的废品回收站来收购这些有用的垃圾。
  5. 请幼儿调查自己居住的地方及附近有没有分类垃圾箱,自己和家人是否使用过,然后回幼儿园向大家介绍。

  活动评价
  能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
  能说出哪些是可循环再生的垃圾。

  活动反思
  通过对中班幼儿上的这一节课,该班幼儿基本能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颜色、大小上分类掌握较好,但是在形状、以及用途上掌握较困难。

第29篇、中班数学活动分礼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能看懂礼物单的图标并按图标拿取相应数量的物品。
  3、愿意与同伴一起活动,并能按要求检查操作结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每组4个篓子,实物标记(与提供的礼物一致)。
  学具:人手1个小篮子;礼物提货单人手1张;4种礼物,如铅笔、橡、贴画、小玩具;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组中摆放的材料并提问。
  教师:要过节了,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礼物,都有些什么呢?这些礼物都混在一起了,你们能不能把同样的礼物放在一起?
  幼儿按礼物的名称分别归类并摆放在同一个盒子里。
  师幼集体验证分类的结果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认识礼物清单。
  教师:这里有许多礼物,我们每个人会拿到什么礼物?每样礼物可以拿几个呢?
  教师出示礼物清单,并帮助幼儿理解清单上图标和数字所表达的含义。
  教师:这里有一张礼物单,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数字又表示什么?这张礼物单告诉我们什么呢?(可以拿几个什么样的礼物) 请幼儿按礼物单拿取相应数量的物品。
  教师: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单子,先仔细看看礼物单上有什么,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按照上面的要求拿礼物。拿完后,要对照礼物单检查一遍,不能多拿也不能少拿。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照标记与数字拿取相应的礼物。
  集体检查与验证。
  幼儿操作后,教师清幼儿相互检查是否按照礼物清单的要求拿相应的礼物。
  请个别幼儿先介绍自己拿的礼物,然后再根据礼物单集体进行检查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所拿的礼物及其数量是否与记录单上的要求一致,如有错误,师幼一起想出解决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30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瓢虫找家(7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学习不够主动。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一带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小昆虫―瓢虫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按小瓢虫身上的点、数的量不等、颜色不同的特点,让幼儿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学习按二维特征分类。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量、颜色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到数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纸制瓢虫若干。
  2、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树叶若干。
  3、5幢五彩房子、瓢虫妈妈一只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领瓢虫―帮瓢虫挑树叶―帮瓢虫找家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今天,何老师邀请了一群你们的老朋友来我们班里,看看它们是谁?
  2、哇,树上有好多小瓢虫呀。它们都长得一样吗?
  小结:小瓢虫身上的颜色和点数都不同。
  3、那你们知道身上有4个点的瓢虫叫什么吗?(小瓢虫都有自己的名字,它身上有几点就是几星瓢虫了。)

  (二)领养小瓢虫
  1、那么多小瓢虫,它们都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个幼儿领养一个小瓢虫)。
  2、和同伴或客人老师交流一下你领养了一只怎样的小瓢虫。
  3、请个别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瓢虫。

  (三)挑树叶
  1、哇,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树叶)
  2、是怎样的树叶呢?(颜色不同、数量不同)
  3、告诉你们噢,小瓢虫最喜欢在小树叶上玩啦!
  4、我们也给自己的小瓢虫挑选一片小树叶,好不好?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会喜欢哪一片小树叶呢?
  5、你给小瓢虫选了一片什么样的树叶?为什么?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棒!都为自己的瓢虫朋友挑选了一片它最喜欢的树叶。

  (四)找家
  1、天黑了,瓢虫妈妈叫孩子们快回家啦!我们把小瓢虫们送回家好不好?
  2、这是小瓢虫的家,看看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是住在哪幢房子的哪里?为什么?
  4、现在请你们把小瓢虫送回家吧!
  5、瓢虫妈妈开心极了,谢谢大家帮忙把它的孩子们送到了各自的家中。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31篇、中班数学6、7的形成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第32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本节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方法:
  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
  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    
  幼:……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再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蜜蜂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活动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很清晰,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图形宝宝来演示,因此整课堂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一个一个介绍图形宝宝时,感觉不怎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了,在这一点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活动去影响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第33篇、中班数学活动开火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以游戏“买衣服”为载体,感知1—5的序数,理解简单的序数关系。   
  2.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箭头2个、标记若干、红黄蓝衣服裤子各六套、小绿人一个、《火车开来了》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师幼律动《上下左右》   
  师:小朋友,这是一个有关方向的游戏,数学王国也有一个表示方向  的宝贝,你们看(出事箭头)。   
  2.玩方向游戏   
  小箭头,真淘气。   
  爱和方向做游戏。   
  一二三,三二一。   
  师:箭头方向在哪里?请幼儿大声的说出箭头方向指向的方向。(上、下、左、右、左上,右下等。要求语言的完整性)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清方向很重要。   

  二、 布题   
  (一) 买衣服,试衣服   
  小箭头说他的小主人,小绿人也要来做游戏,不过他想先去服装店买衣服,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1. 按箭头的方向给衣服放上数字,理解序数。   
  2. 出示标记给小绿人试衣服。   
  小绿人选了深色的衣服,冬天看起来暖和一些。   

  (二) 帮售货员整理衣服   
  师:小朋友请你们帮帮忙把试过的衣服重新整理一下,你们看标记。   
  1. 出示标记卡幼儿观察。   
  2. 按标记卡整理衣服。   
  谢谢小朋友们,我们坐火车去小绿人家参观吧!  
 
  (三)游戏《开火车》   
  1.请第一排的小朋友将凳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   
  2.听音乐游戏开始,音乐停时幼儿抢凳子坐下,依次大声说出“我坐在第几节车厢”。  
 
  三、 评价练习   
  1. 小绿人买好衣服回家了,它住的小区有许多漂亮的别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观察图片,给房子图上真确的颜色。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选自情境数学中班上学期第三个主题〈小小农场〉中的第三个课时〈五以内的对应计数〉,这一活动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结合提问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教学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中班年龄特点,我把“买衣服”和“开火车游戏”相结合,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整个过程以小朋友帮助小绿人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   
  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幼儿能溶入情境,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活动活而有序,既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的目标,又渗透了品质的培养。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最后我带幼儿进行游戏“开火车”使整个活动动静结合。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其次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争当小老师,鼓励幼儿大胆质疑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34篇、中班数学活动空间方位辨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空间方面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让幼儿通过游戏去自由探索空间方位的神秘,我就结合中班整合设计了以下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辨别物体的空间位置,并能正确数出7以内的数量。
  2、培养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1、2)、范画(1、2)、7以内数量的图片,录音机、录音带《火车开来了》、课前教会幼儿唱《小猫歌》和会玩躲小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听音乐入室:《火车开来了》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小朋友,看这里有很多椅子,我们找个位置坐下来。”
  3、 游戏:躲小猫 “等一下老师和你们玩“躲小猫”的游戏,老师来做猫妈 妈去抓小猫,你们做小猫去躲。猫妈 妈找不到你们的话,等一下你们要告诉猫妈 妈“你刚刚躲在哪里的什么地方?”

  二、 辨别空间方位:
  1、提问:“有哪只小猫告诉我,你刚刚躲在哪里的什么地方?”
  2、出示范画(1):
  (1)、“谁来告诉我,你在图片上看到什么,?有多少?”
  (2)、出示蝴蝶和蜗牛图片:“谁也来了,它在哪里呢?有多少?”
  3、出示范画(2):“它是谁啊?” 今天喜洋洋也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三、游戏:拼一拼
  1、我这里有一些数字宝宝,等一下我会把数字宝宝放在喜洋洋头不同的方位,让你们根据所给的来拼。如:教师在喜洋洋头的上面放数字宝宝2,我就在操作材料中找出与数2相同数量的拼在喜洋洋头的上面。
  2、幼儿拼一拼:
  3、请个别幼儿来说说成品,教师小结。

  四、写一写
  1、出示范例:“今天老师出了一些题来考考小朋友,看看你们今天学的空间方位懂了多少。”
  2、教师示范。
  3、 幼儿做题:

  五、活动结束:火车开来了 小朋友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本领,我们一起去当小老师教一教弟弟妹妹吧。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第35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兔采蘑菇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中班上学期主题三《落叶飘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此活动是在幼儿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又为进一步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4-5岁是幼儿数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而中班数概念发展的关键经验就是运用序的观念排出10以内的自然数列,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此次活动,我引导幼儿观察两组物品数量上的不同,并通过思考和操作,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中班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必须借助于具体事物和形象的特点,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有趣的小兔采蘑菇情境,让幼儿在情境的交互中,在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中,动手动脑,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乐于动脑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2.能够用多种途径解决数学问题,尝试逆向思维能力。
  3.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动脑、操作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
  2.物质准备:情境PPT,小兔卡片、筐子卡片、蘑菇卡片每人6个,小筐、有问题小红花每人一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5的组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指导语:小兔们相约一起去采蘑菇,瞧,一共来了几只小白兔啊?
  PPT出示草地上4只小兔,树后面一只小兔。

  (二)引导幼儿复习5的组成
  小结:4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5只小兔,4添1是5.

  二、初步学习6的形成,感知5添1是6
  (一)迟来的小兔,初步感知5添1是6
  1.指导语:正当小兔们要出发时,小蓝兔又匆匆忙忙的赶来了,那现在有几只兔子了?你怎么知道的?
  2.幼儿回答。
  3.师引导幼儿小结:5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6只小兔,5添1是6。

  (二)小兔分筐,加深对6的形成的认识
  1.指导语:小兔们要提着篮子采蘑菇去了,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篮子吧。
  2.幼儿操作。
  3.指导语:小朋友们发现什么问题了?那怎么解决呐? PPT出示6只小兔,5个篮子。
  4.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5个篮子添上1个篮子是6个篮子,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

  三、听音取物,进一步感知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一)听音取物,帮小兔分蘑菇。
  指导语:许老师也帮小兔采了许多蘑菇,你们猜猜我采了几个蘑菇啊?咱们做一个听音取物的游戏,我拍了几下手就是采了几个蘑菇。 提问:我采了几个蘑菇?小兔和蘑菇一样多吗?怎么样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小结:5个蘑菇再添上1个蘑菇是6个蘑菇,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6只小兔有1只去别的地方采蘑菇了,就和蘑菇一样多了,6去掉1是5。
  情境结束:小兔们采到了蘑菇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四、自主操作,巩固5和6的关系。
  (一)送红花
  指导语:小朋友们真厉害,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帮小兔解决问题,小兔子送给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
  出示有问题红花:5片红色花瓣,1片黄色花瓣。
  指导语:这朵小红花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一朵真正的小红花呐?

  (二)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5片红色的花瓣再添1片红色的花瓣,就变成6片红色花瓣的小红花了。5添1是6;还有的小朋友说,6片花瓣,去掉1片黄色的花瓣,就变成5片花瓣的小红花了,6去掉1是5。

  五、奖励红花,自然结束活动。
  指导语:小兔们采到蘑菇回家了,那我们也拿起自己的小红花回到班里去吧!跟听课的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为幼儿提供故事情境,以“采蘑菇一放蘑菇一请客”等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始末,师生共同扮演故事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将实物、点子、数字三者之间的对应变得更加简单易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通常,数学活动中桌面操作活动比较多,孩子彼此之间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本活动跳出了这种形式,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直觉行动学习,将个体的思考、学习放在集体游戏中加以印证、分享、调整。

第36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画圈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1到10的水果卡、笔、(人手一份),1到10的数字卡和圆形小卡片10张,箱子一个(里面装着数量1到10的物品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认识单双数的学习经验。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通过画圈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活动难点: 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画圈数数活动正确判断并区分单双数。

  活动过程:
  1、 给水果画圈,找单双数。
  (1)圈画1—10的水果卡。 (将图上每个盒子里的水果每两个圈在一起,重点是让幼儿会每两个圈在一起,先数共有多少个水果并填写数字,再来找朋友把水果圈起来。)
  师:今天小猴去果园摘了许多水果,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每个盒子里水果数量,数好了就填在盒子下的小方格里,再给他们找朋友,把盒子里的水果两个两个的圈起来了。
  (2)观察以画过的卡片。
  师:你们都给水果找完朋友了,是不是每种水果都找到了朋友?
  教师小结:我们给水果找好朋友后,发现两个两个圈画能把水果圈完的是2、4、 6、 8、10,我们把它们叫双数,两个两个圈画最后总剩一个的是1、 3、 5、 7、 9,我们把它们叫单数。
  2、 操作1—10数字卡,可以区分单双数,发现10以内最大的单双数和最小的单双数。
  师:现在呢!老师把这些数字宝宝请出来,请告诉老师哪些数字宝宝是双数,那些是单数吗?单数有几个,双数有几个?最大最小的单双数是哪  个?
  3、 做游戏“摸宝”
  (1)规则:幼儿从箱子摸出宝贝后,数数里面物品个数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  
  (2)游戏2—3遍。
  4、“抱一抱”游戏活动。      
  评析:教师教态自然,很富有感染力。数学的概念也比较清晰。最后游戏结束后,可用语言提示自然结束,不必再坐回位置上效果会更好。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操作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第37篇、中班数学活动好孩子练眼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细致的观察和比较图形的不同。
  ⒉模仿画图形,耐心地完成操作。
  ⒊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⒋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⒌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2页《好孩子练眼力》,铅笔。
  ⒉将活动中出现的图形画在白纸上,根据需要一一出示。

  活动过程:   
  ㈠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那你知道怎样玩这个游戏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图形,要请你们和我一起来玩图形找不同的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谁是认真、仔细又耐心的好孩子。小朋友,“眼力大挑战”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㈡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图形的不同。
  A第一关
  ⒈教师出示图形   
  师:我们先来挑战第一关,看看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
  ⒉再次出示   
  师: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你能在第一个图形上添画一条线,让它和第二个图形一模一样吗?
  ⒊请个别幼儿说说添画的方式,或用食指当笔在图形上模画。教师按照幼儿的示范用笔添画,使两个图形一样。
  B第二关
  ⒈师: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关的图形吧!
  ⒉出示和,幼儿说说把两个图形变成一样的方法。
  ⒊请一名幼儿在菱形上正确添画。
  师:仔细看一看,中间的线条连接了哪两个角?对吗?
  C第三关
  ⒈师:看来第一关和第二关都难不倒你们,现在图形要变得更复杂了,“眼力大挑战”第三关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耐心坚持才能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三关吗?
  ⒉教师出示和,能在第二张图上画一笔使两个图形变成一样吗?
  ⒊引导幼儿辨别正误。这样画对吗?如果呢?为什么不对?
  D第四关
  ⒈出示和,怎样添画可以使两个图形变成一样?
  ⒉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添画,比较“小粗心”画成的和的区别。
  ⒊师:看来第三关和第四关需要我们更加细心的观察,下笔的时候也要更加仔细了。好孩子一定要看仔细再下笔,马虎、急躁,容易出错。

  ㈢幼儿操作,模仿画图形。
  ⒈师:在我们的操作材料上还有更多有趣的图形呢,你们愿意继续来接受挑战吗?
  ⒉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2页,交代操作要求。
  ⑴师:刚才我们添画的都是直直的线,让两个图形变得一模一样,接下来的挑战会哟不同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⑵师:这些图形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有没有看不明白的地方?
  ⑶交代操作要求:请你添画合适的线条,使两边的图形变成一样。
  ⒊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引导孩子完成练习后,自己仔细地检查一次,看看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了。
  ⒋利用视频仪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大家一起用亮眼睛检查同伴的操作材料完成的是否正确。
  ⒌自查与互查。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

第38篇、中班数学我来拼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照幼儿认知的规律,4至5岁的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先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认识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在认识这些单一的图形的基础上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身边的各种图形。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将多种图形组合成图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难点:引导幼儿从认识图形到动手拼图形。

  活动准备
  玻璃板、七巧板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认识图形:了解身边的几种图形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过程:教师分别出示几种图形,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并引导幼儿想象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以提高幼儿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使幼儿对这些图形初步产生兴趣。
  2:感知图形:激发幼儿的触觉敏感度,通过感知了解图形
  活动过程: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利用幼儿的触觉来感知这些图形。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教师蒙住幼儿的眼睛,教师给幼儿一种图形板,让幼儿摸一摸,感知出这是什么图形。(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可请多个幼儿来参加.这种活动可通过感知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参观:激发幼儿对搭拼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
  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用多种图形组合成的图案作品, 请幼儿说说“这个图案的每个部分都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以激发幼儿对组合拼图活动的兴趣。
  4、动手实践: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教师给每位幼儿一些玻璃板、七巧板,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玻璃板上尝试搭拼图案,教师指导。
  5、交流作品
  活动过程:教师请幼儿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讲讲自己搭拼的什么。幼儿可以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展示后还可以继续动手实践。

  教学反思
  小结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反思:
  其一、每个幼儿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的兴趣、思维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因此,在活动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活动就很难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活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其二、在如何营造活动气氛、有效调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方面,还应该多想一些办法。比如说,在幼儿动手拼图的时候,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在感知图形和展示交流后,都应该对表现优秀的幼儿以多种形式的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39篇、中班数学打电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打电话的过程。
  2、学会0-9的数字。
  3、学会点数对应,并体会打电话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电话1部、号码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
  师:小朋友们,家里是不是只有你一个孩子呢?
  幼:是/不是
  师:大多数小朋友家里就他一个孩子。那么,要是在家里的时候想找小伙伴玩了,会怎么做?
  幼:打电话/到他家里去玩/叫他来自己家里
  师:嗯,说的对。可是,要怎么才能叫他来自己家里呢?或者我们要去他家里,也要先告诉他一声吧?
  幼:对的。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打电话。
  师:真聪明。打电话多方便呀?现在呀,老师就要打一个电话
  拨号,老师拨打,通话,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跟谁打电话?听得出来吗?"展示拨打的电话号码
  (2)师:这里有两张电话号码卡,一张是小男孩的,一张是小女孩的。可是,卡上没有数字,只有点。你们来告诉我是几个点好吗?
  幼:好
  按点认读。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数字了,那么号码记录卡上小男孩家里电话是多少呢?把它们都写下来吧。
  幼儿看点数写数字
  (3)小女孩家里电话是多少?
  看点数写数字
  (4)师:那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呀?能告诉我吗?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画点数,并对照点数写数字
  2、幼儿交流经验:号码是多少?
  (1)小朋友交流自己家电话是多少?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拨打正确号码(用手做打电话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一遍。
  4、幼儿观察和记录。
  师:我们知道了家里的电话,那么爷爷奶奶家还有外公外婆家的电话号码你们都知道吗?我们回家再去记下来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

第40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猴分水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摘了三盆水果。你们看一下梨子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柿子有几个?

  (二)小猴分水果
  (1)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吃。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师:小猴想给每只小兔分一只,你们数数看小猴拿来了几只梨子?一只小兔子没有梨子该怎么办呢?
  幼:再让小猴去拿一只。
  师小结:每只小兔分一只梨子,梨子少的时候我们要加上梨子,这样小兔和梨子才能一样多。
  (2)看!小猴来到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猫?
  幼:有6只小猫。
  师:小猴拿来了几个苹果呢?该怎么分呢?
  幼:拿掉一只苹果。
  师小结:每只小猫分一只苹果,苹果数量比小猫多的时候我们要拿掉苹果,这样小兔和梨子才能一样多。

  (三)幼儿自己操作
  粗心的小猴也想把水果分给其它小动物品尝一下,你们能帮帮它吗?每个小动物只能分一只水果,少了你们要添上,多了需要你们拿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

第41篇、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非常感兴趣,我们一起玩的玩具中有许多图形玩具,孩子常会问我,老师这个是什么图形,老师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啊?在我的耐心讲解下孩子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圆形和方形,也感知了他们的一些基本特征,这节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这三个图形的认识,并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识别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进行简单分类。
  2、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三角形、方形。
  3、体验游戏的快乐,喜欢几何图形。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神奇的口袋一个,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宝贝们,老师昨天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神奇的王国,那里可好玩了,国王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看?(想) 出示神奇的口袋
  2、幼儿摸口袋找礼物,复习三角形、圆形、方形,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三角形、方形。 儿歌:神奇的口袋东西多,XX小朋友来摸一摸。

  二、游戏部分
  1、找图形宝宝
  教师:神奇王国的国王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非常高兴,他又给我们送来许多小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
  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卡片若干
  教师:好!小朋友们悄悄的走到图形宝宝身边,拿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宝宝挂到自己的小脖子上。(手势示意孩子上前)一定要轻轻的。
  检查并帮助个别幼儿
  2、图形宝宝做游戏
  教师:图形宝宝们睡醒了,要做游戏了。
  教师:我请圆形宝宝和我一起拍拍手。
  教师:我请三角形宝宝和我一起跺跺脚。
  教师:我请正方形宝宝和我一起跳一跳。
  3、图形宝宝找朋友
  教师:宝贝们真棒,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教师:当音乐响起来时,图形宝宝们就去找一个和自己名字一样的图形宝宝拉起小手成为好朋友。
  一段音乐后
  教师:让我们看一看图形宝宝们都找到好朋友没? 帮助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幼儿
  4、送图形宝宝回家 出示贴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三个小屋
  教师:这里是图形宝宝们的家。图形妈妈们已经在门口等着图形宝宝了,图形妈妈长的和图形宝宝是一样的,你们能把图形宝宝送到家里去吗?

  三、结束
  教师: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你们开不开心?
  教师: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神奇王国的国王要请宝贝们去做客,那里有好多其他的图形宝宝,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沿着图形小路边说出图形边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最后以游戏“认一认”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接着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一次提高幼儿兴趣,以游戏“图形宝宝找家”贯穿结尾巩固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将图形宝宝进行正确分类。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有趣的图形。

第42篇、中班数学活动猫捉老鼠(圈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能动脑筋操作,按实物的数量圈出相应数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8,老鼠、绳子、弓箭、枪的图片若干。
  2.幼儿操作单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8
  1.我是黑猫警长,你们是小黑猫警长,我们今天来玩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2.看,我都准备了哪些工具?(出示绳子图片)数数有几根绳子?你是怎么数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还有什么工具?(出示弓箭图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个又是什么工具?(出示枪的图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8)
  4.8像什么?刚才8把手枪可以用8来表示,8还可以表示什么?
  5.教师小结:8表示8样物品。

  二、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1.接下来我要选择捉老鼠的工具,我选绳子,先看看我手上的数字是几?那我可以选几根绳子?
  2.小黑猫警长每人选一种工具,看看你椅子底下是数字几?你就选几个。
  3.我来看看小黑猫警长的工具选的对不对。
 
  三、能动脑筋操作,按实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1.下面,我请个小朋友来侦探下,有几只老鼠?
  2.那要圈出数字几?拿好你们的工具,我们一起来消灭它,要瞄准哦,不然老鼠会跑掉的。
  3.我们来看看后面有多少老鼠要消灭。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展示操作,教师和幼儿共同检验做的是否正确。
  6.聪明的猫警长们,让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消灭老鼠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猜、想、说、验,培养估计的意识,使幼儿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易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43篇、中班数学活动纽扣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幼儿用书第18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它又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们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手脑结合,才能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第44篇、中班数学活动听声音数糖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积极投入,高潮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戏中的规则简单,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戏具有趣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一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喜欢。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对于教师来说,我也非常喜欢这则活动。其一这个活动教具少,便于操作。其二是规则简单,便于教师交待清楚。其三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了默数、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等。整个活动贯穿了“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后要有验证环节,因为验证就是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一数概念。

第45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寻找物体的特征,运用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分类。
  2.有参与学习寻找特征进行提问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 绘本《小熊的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白板课件。
  2、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小熊一家和怪物
  1、介绍小熊一家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郊游吗?
  2、师:喜欢郊游的小熊也出门咯,看!他们来了。小熊的一家有小熊、熊爸爸、熊妈妈、还有熊哥哥和熊妹妹。
  3、师:小熊一家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着,但是走啊走也找不到人家,小熊一家迷路了!

  二、猜猜城堡的主人
  1、来到怪物家
  提问:小熊一家走着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一个大大的城堡,一起跟随小熊一家走进城堡,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小结:又渴又饿的小熊一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忍不住大吃起来。
  2、发现怪物的不同
  提问:就在大家吃的欢时,发生了什么事?你们看,熊爸爸的表情怎么样?原来走来了一只怪物。哦,不对,是2只,3只···哇!是20只怪物!看看这些怪物有什么不同?
  小结:他们长相不同(头上有角、长胡子)、穿着不同(衣服的花纹、鞋子)、动作不同(有的双手抱着、有的双手打开)(教师边总结,边出示相关的图形记号。)
  3、猜猜城堡的主人
  要求:原来怪物要小熊用提问的方法来猜城堡的主人。小熊只能问5个问题,怪物们回答“是或者不是”,问过得不能再问。猜对了就放走小熊一家。
  ①  :我们来看看小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出示怪物头上的角)
  “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头上是有角的吗?”幼儿根据特征进行初步筛选。
  师:小熊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有胡子的吗?(出示胡子)”
  提问: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怪物有哪些呢?请你们帮助小熊将他们区分出来。
  引导幼儿根据怪物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师:数一数,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怪物有几个?现在只剩三个问题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来提问呢?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提问: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来提问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怪物,找出它们的综合特征,并根据:“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吗?”句式来提问。
  ③师:剩下的两个怪物长得太像了。
  提问:看看,他们什么地方一样?
  它们都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花皮肤、穿着红鞋子。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嘲笑着熊弟弟,都在咧着嘴哈哈大笑。
  这时,小熊眼前一亮,他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有牙齿的吗?”(播放录音)只见没有牙齿的怪物马上捂住了嘴巴。
  提问:你们猜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人呢?
  小结:勇敢的小熊和我们都非常聪明。原来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花皮肤、穿红鞋子、捂住嘴没有牙齿的怪物就是城堡的主人!
  3、欢乐派对
  提问:正当小熊一家得意地想走出城门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怪物拦住门口)
  4、小结:呵呵,原来城堡的主人想开一个新年派对,他想邀请小熊的一家。

  三、寻找6个小主人
  1、教师要求: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请幼儿按照信息提示卡上的内容,来寻找符合三个特征的城堡小主人。
  2、幼儿操作。
  幼儿在提供的6个怪物中寻找符合条件的怪物。(教师引导幼儿可以逐个分类排除来找)
  3、展示找到的6个城堡小主人
  幼儿介绍按3个特征寻找怪物的方法。(1、直接看出来;2、进过分类排除,很快找到相对应的怪物。)

  四、延伸,送礼物
  1、教师:“怪物要送给我们小朋友礼物。”出示课件,礼物盒,请幼儿观察这些礼物的不同之处(系蝴蝶结的、正方体和圆柱体、大的和小的、红的和蓝的)。
  2、请幼儿用提问的方法来猜礼物盒。
  3、猜到礼物,给小朋友送礼物。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趣味性很强的数学绘本课,故事中讲到了小熊一家迷路了!突然遇到了一个大城堡,里面什么人也没有,但有一桌子好吃的。小熊一家乐坏了,吃啊吃!就在这时怪物们回来了,提出谜题要它们——猜猜谁是城堡的主人。小熊也不慌也不忙,分类再分类,找出城堡主人好轻松!最后大家一起玩,热热闹闹好开心!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教会小朋友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概念。通过分类的方法来“找出城堡的主人“教会小朋友复合分类的方法,将数学知识融进绘本故事书里,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一边读着精彩的故事书,一边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本次活动中增加了一个二次分类板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看标记把图形分类,事物有很多特性,但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只注意最显眼的那个,所以他们缺乏同时考虑几个属性的能力。所以刚开始时把最显著的特征:头上有角的和没角的作为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再逐渐把分类标准详细化。然后把两个以上的分类标准一起展示出来,让孩子体验二次分类的过程。

第46篇、中班数学活动图形身份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概括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能概括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会用标记进行记录。   
  2、在找图形活动中体验包含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会使用图形模板。   
  2、物质准备:图形挂饰(大小、形状、颜色不同)人手一个;图形模板;水笔;作业单;礼物箱(上有挂锁若干);图形王国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图形国王图片,师:“图形国王想请我们到他的王国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2)观察比较,认识图形。   
  师:“图形王国里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出示图形片,引导幼儿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   
  2、给图形宝宝制作身份证。   
  (1)师:“图形国王想请我们帮个忙,帮这些图形宝宝做身份证。”   
  (2)(出示大人身份证)师:这是我们大人的身份证,那图形宝宝的身份证你们认为要怎样做呢?(要有一张纸,要有照片,要有名称形状,要有颜色,要有大小标记。)   
  (3)师幼共同小结:图形身份证上要记清楚图形宝宝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做完以后读一读,看看身份证上的标记和图形宝宝是不是一样。  
  (4)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身份证的做法,师幼共同明确操作方法和要求。   
  (5)幼儿自主选择图形制作身份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边做边说一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游戏“取礼物”。   
  (1)师:“图形国王送给我们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你们每人有一张礼物卷,礼物在这些信封里,那我们该怎样去取礼物呢?”(幼儿观察讨论。)
  (2)师幼共同讨论取礼物的方法:幼儿自选一张礼物卷,根据礼物卷上的图形标记找到相应图形的信封,才能打开信封取出礼物。   
  (3)幼儿自选礼物卷进行找信封游戏。   
  提醒幼儿读一读,说一说礼物卷上的标记,寻找图形。鼓励幼儿互相帮助,找到所有的信封。   
  (4)取礼物,互相交流,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成功的快乐。   
  4、延伸、拓展。   
  (出示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源泉,活动中一开始,我直接出示了身份证,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孩子们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知道了身份证表明的一些特征,使得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指南》中也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幼儿知道图形有不同的特征。我提供给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充足的材料中愉快操作、自由探索,感知图形的特征,尽量以倾听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让每一位孩子想说,敢说,有机会说,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幼儿乐于接受的、有趣的形式。在活动中提供幼儿展现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较高,也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在介绍自己制作的身份证时,幼儿上来时能大胆大方准确地讲述,活动目标也基本达到。另外孩子们们积极参与学习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找到了“礼物”,让他们既有了成功地体验,也建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第47篇、中班数学活动看谁拿得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比较10 以内数量的多少。
  2. 轮流玩游戏,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玩具食物、篮子、独立包装的糖块。
  2. 数字卡 1-10。

  活动过程
  1. 幼儿两人一组,老师给每组发 10 块糖。请幼儿轮流用一只手在桌面上拿取糖块,并数出各自拿取的数量。
  2. 请幼儿轮流拿取糖块,数出数量,比较各自糖块数量的多少,并指出谁的糖块比谁多。
  3. 等幼儿能掌握用实物比较多少后,可让他们轮流抽取数字卡,比较数字所代表的量的多少。

  活动评价
  1. 能比较 10 以内数量的多少。
  2. 在游戏中能轮流玩,不争抢。

  活动建议
  可挑选比较小的糖块或其他小玩具,让幼儿可用一只手拿取较多的糖块。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第48篇、中班数学活动点心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复习数字6—8,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感知9以内数量,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铅笔、橡皮、小积木若干、保鲜袋若干(贴有数字)6—9数字卡片一套;
  2、分别画有四种不同点心的卡片四张,每张卡片上均有九个点心;点心筐四只。教师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 数点心。
  1、逐条出示画有点心的卡片,请幼儿说出点心名称并点数。
  2、这些点心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3、出示数字9,幼儿认读。
  4、9可以表示9个点心,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 包装点心。
  1、 点心屋的营业员阿姨请小朋友帮忙把点心装进袋子里。(要求:袋子上是数字几,就装几个积木)。
  2、 幼儿将各种点心分别按袋子上的数字逐一装进袋里,然后看看装得是否正确。
  3、 老师随意得抽三包,集体进行检查。

  三、 点心装筐。
  1、点心装好了,要分开放到篮子里,瞧,这里有四个篮子,每个篮子上面都贴有数字,看一下数字娃娃是几?你的袋子上是几就装到几的篮子里。
  2、请个别幼儿示范,再集体将点心包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3、老师请四位家长当营业员,每人拿一个篮子,检查孩子是否放对。
 
  四、 幼儿操作活动。
  1、(出示教师作业纸)点心送好了,要请小朋友涂五角星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2、教师对操作题进行讲解示范,幼儿进行集体操作(幼儿活动材料)。
  3、做玩了以后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帮你检查一下。

  活动反思:
  一开始,就让幼儿说说你们在幼儿园都吃过哪些点心啊?贴近了幼儿的心理,抓住了幼儿人的思维,让幼儿就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再让幼儿根据杯子上的提示,自主选自己喜欢的点心,巩固了对9以内的认识,轻轻松松的学会了案9以内的数量分类。最后以买点心的游戏结束活动,幼儿情趣高涨,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玩中体验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49篇、中班数学蔬菜丰收了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字的认读,尝试点数并按数取物。
  2.比较数量的多少,能够将蔬菜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6块菜地(背景图上粘贴各类蔬菜)
  2.人手一份购物单,教师用购物单

  活动过程:
  一、按数取物——采摘蔬菜
  1.观察购物单
  师: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我是超市经理,要进些蔬菜来卖,想请大家帮忙去采摘一些美味的蔬菜。
  师:采摘蔬菜需要根据购物单去摘,谁知道这张购物单的意思?去摘什么菜,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摘多少?请你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从蔬菜园中摘取蔬菜,一边摘一边点数,并说出总数。)
  2. 幼儿取购物单,根据购物单到菜地采摘蔬菜。
  3.集中讨论
  师:看看自己摘了几种蔬菜,每一种蔬菜有多少。
  (幼儿点数验证,纠正错误)
  师:我们看看这份购物单上采的蔬菜数量对吗?少了什么?少了几个?怎么办?(添上*个**)

  二、按序排列——整理蔬菜
  1.学习按序排列蔬菜
  师:我们来看看这份购物单上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师:怎样排队,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蔬菜最少,哪种蔬菜多一点,哪种蔬菜更多?请你来排一排(个别幼儿示范)
  师:排的时候我们先要找出数量最少的排在最上面,然后看看剩下的蔬菜中哪种少?
  师:请大家也来排一排,排之前我们先要检查什么?如果数量不对怎么办?(幼儿尝试根据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蔬菜)
  2.集中讨论
  师:大家互相看看排得对不对。(幼儿互相检查)
  师:看一看这里排得怎么样?(幼儿观察并纠错)

  三、送蔬菜
  师:现在请大家将菜送到超市里来吧。

第50篇、中班数学活动复杂的AB模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图片中多维度的AB模式。
  2、按范例复制并拓展复杂的AB模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配饰(领带、蝴蝶结各16个);图片(男孩、女孩头像);饼干(黄色三角形、粉色方形);碟子(粉色、黄色);围巾教具一份;体育器械(红、蓝梅花桩、拱门、跨栏、跳圈)。
  学具:围巾学具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到魔仙堡做客(复习AB模式)
  引:小魔仙邀请我们到城堡做客,我们要经过一条颜色有规律的路。请你观察是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幼儿按“男孩——女孩”顺序排队。

  二、出示图片,观察发现多维度AB模式。
  1、观察、发现图片中二维AB模式。
  (1)排队顺序及模式。
  (2)配饰排列顺序及模式。
  2、分享饼干:多维度AB模式。
  (1)饼干颜色。
  (2)饼干形状。
  (3)碟子颜色。

  三、操作活动。
  1、观察。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分享:我的发现。

  四、延伸,寻找生活中复杂的AB模式。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创造的模式,渐渐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渐渐认识到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动作、声音等表示。

第51篇、中班数学活动送兔宝宝回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掌握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兔子卡片3张,分别为1只、2只、3只。
  ⒉分别有1、2、3个点的房子卡片。
  ⒊六个萝卜卡片。

  活动过程:
  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兔宝宝。
  师:小朋友们数一数有几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谁?卡片上的兔宝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张卡片上的兔宝宝最少?是几只?(1只)这张呢?(2只)(带幼儿点数,说出总数)这张呢?(3只)请幼儿点数验证。
  ⒉送兔宝宝回到与之点数相应的房子里。
  师:“这里有什么?”(出示点数房子)数一数有几间房子?每间房顶上都有什么?有几个点?这些黑点告诉我们哪只兔宝宝应该进哪间房子?
  请个别幼儿操作,指一只兔子的卡片“你怎么知道要送这只兔宝宝进这件房间呢?”(一只兔宝宝住一个点子的家)“这两只兔宝宝呢?三只兔宝宝呢?”(两只兔宝宝住两个点子的家……)引导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一只兔宝宝,我送你回一个点子的家。
  师:小朋友看一看,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前面?几只兔宝宝住在他的后面?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后面?
  ⒊喂兔宝宝吃萝卜。
  师:兔宝宝很饿了,请小朋友每只兔宝宝喂一个萝卜。一边喂也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一边送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萝卜送完了,再说说,几只兔子我送了几个萝卜。
  教师重点听幼儿操作时的语言表达,看他们对操作材料的理解情况。

  活动反思: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第52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羊过桥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顺数、倒数、数序和接着数的实际运用,学会使用各种数数方法。
  2、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幼儿数数的兴趣和能力,逐步训练逆向思维。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会顺数和倒数
  材料准备:磁性教具、涂涂圈圈

  重点和难点:
  能根据所给物体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数数
  1、出示5只篮子,让幼儿数数。再放上5只篮子(有的上面有萝卜),一共有几只篮子?
  2、讨论:在刚才的数数中,我们用了哪些数数方法?
  小结:我们用了顺数、接着数的方法。开始数数可以顺数、当再添上同种东西时,我们可以用接着数的方法数出总数,所以各种数数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二、小羊过桥
  1、这是一座怎样的桥?桥上的数字两边也一样吗?
  2、这桥上的数字表示什么?(表示桥上的台阶一共有多少)
  3、幼儿和老师一起帮小羊过桥(上去:1-2-3-4-5-6-7-8-9-10,下去:10-9-8-7-6-5-4-3-2-1)
  4、提问:我们在帮小样过桥时用到了那些数数方法?是在什么地方用到的?
  5、老师提问:小羊走到第6阶台阶时,它累了,想休息?请幼儿来放小羊的位子, 提问:小羊刚才什么地方休息?这个数数方法叫什么(数序)
  小结:我们今天运用的各种数数方法,帮助小羊过桥。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用,我们掌握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三,小动物过桥
  1、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剪下桥和动物,进行操作摆弄巩固各种数数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53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铺地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点感知对称的含义,认识较复杂图案的对称关系。
  2、学习跟同伴合作摆出对称的身体造型。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大小、颜色不同的四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图卡若干
  2、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将几何图形进行等分,发现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图形
  1、 幼儿每六人一组,发颜色、大小不同的四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让幼儿进行二行等分。
  2、 引导幼儿比一比,看一看两块图卡是不是一样大。
 
  二、在各种图形中找出对称的两块
  1、 请一组的小朋友将你们的卡片放在一起,打乱顺序,先任意选择其中的一块,然后再找出与其对称的另一半
  2、 幼儿操作练习,发放图卡,进行指导

  三、找身体上的对称部位和与同伴合作做出对称的动作造型
  1、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我们身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请你说一说。
  2、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整个身体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3、 教师先立正站好,请幼儿说一说身体两边是不是对称的,教师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后屈,一只手插腰,另一只手在头顶托举。请幼儿说一说,这时身体的两边是否对称。请一名幼儿站在教师的旁边,尝试摆出对称的造型。
  4、 教师请两名身高相当的幼儿摆出一个对称的造型。
  5、 请幼儿思考,怎么样检验两位幼儿的造型是否对称。
  6 、操作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活动反思:
  幼儿在认识图形的时候,需要做到对图形的理解,在实物和图形之间要做到匹配,锻炼幼儿的辨识和认知能力,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54篇、中班数学活动圆形变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半圆形的特征,认识半圆形。          
  2、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对各种图形感兴趣,体验拼摆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半圆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复习圆形特征。   
  教师出示圆形,引导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复习圆形的特征,并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述。   
 
  二、认识半圆形。   
  1、教师出示半圆形,请幼儿比较和圆形的不同。   
  2、感知了解半圆形的主要特征。   

  三、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   
  (1)引导语“谁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你是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用对折剪开的方法将圆形分成两个半圆形。  
  (3)请幼儿比较两个半圆形一样大吗?   
  (4)小结: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合起来是圆形。  
  (1)引导幼儿操作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语“把你的两个半圆形合在一起发现了什么。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小结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合起来是圆形。   
  四、进一步感知圆形、半圆形的分割与拼合的规律。   
  1、游戏:拼小花。出示花朵图形,请幼儿说说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   
  2、引导幼儿运用对折的方法将手中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变成半圆形。   
  3、鼓励幼儿边制作边与同伴交流。   
  4、集体分享幼儿拼摆的作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多种材料的圆形,鼓励幼儿创作。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55篇、中班数学活动电话号码中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主题活动《我家和我家附近》中,幼儿们通过参观、讨论活动了解了自己家中的情况,他们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聚在一起讨论着关于电话号码的各种话题,于是我随机地生成了这个课题,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住宅电话中蕴涵的各种秘密及社会性等方面的知识,并在讨论中寻求问题的答案。活动中,教师注意创设开放的情境,摈弃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探究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营造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巩固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
  2、激发探究乐趣,讨论住宅电话号码中藏着的秘密。                        
  3、乐于在集体中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话机      
  2、幼儿操作纸两张(分红、黄两色),上面画有格子。 红色纸: 黄色纸: 1-10等数字卡人手两套
  3、幼儿与家长记录的调查表(上有家中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
  4、120/114/119/110等特殊电话号码与图片
  5、常熟市、湖苑新村等字卡。
  6、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1、以“电话铃声导入”,让幼儿讨论电话的用途。
  “嘀铃铃,什么响了?”电话有什么用?
  2、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有事要打电话,那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你知道吗?告诉你就藏在这张神秘的纸条里。
  出示视频转换仪:请你看一看纸条上有什么?(出示纸条) 纸条上有什么?(数字、点子、两排格子)
  (2)小朋友每人一张红色的小纸条,请将纸条上面一排格子里的点子在下面的格子里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你就会猜出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
  (3)讨论交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出示:52736790)
  (评析:在这里,教师通过让幼儿制作教师家的电话号码牌,巩固幼儿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又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幼儿的兴趣昂然,十分投入地进入到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的操作活动中。)
  3、制作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牌。
  (1)为了方便我们联系老师,也想知道你家的电话号码,我在小筐里准备了一些数字,请你在黄色的纸条上从左往右按照顺序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按照顺序粘贴。制作完成的幼儿去自己的调查表前检查你贴得对吗?(鼓励幼儿自己检查答案,并与同伴交流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
  (评析:调查表的运用十分巧妙,先为活动做了前期的准备,使幼儿有了电话号码这一知识经验,又为幼儿检查答案提供了方便。培养幼儿自己检查作业的能力。)
  (2)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4、寻找电话号码牌上的秘密。
  (1)这些电话号码牌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参观讨论。(幼儿自由参观、讨论)
  幼儿通过自由寻找。讨论发现电话号码中的秘密。
  幼1:我们的电话号码都是由8个数字组成的。
  师小结:住宅电话是固定电话,都是8位数。
  幼2:我们的电话号码的前二位数都是52。
  师:52代表什么意思?(52开头的表示是都是常熟市的用户。)
  ——出示字卡——常熟市,代表我们都住在常熟这个城市中。)
  幼3:我家的电话号码的前四位与老师一样都是5273。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红的的圆圈,请5273开头的幼儿站在圆圈里,其他的站在圆圈外。(幼儿按照要求站立)。请这些小朋友告诉我们你们住在哪里?
  师:原来这些小朋友都住在湖苑新村——出示字卡,所以他们的电话号码的前四位是5273,统计一下有几位小朋友?(师幼一起数数统计。)
  师:其他小朋友住在不同的新村,活动后你再去找一找和你的电话号码前四位一样的朋友有吗?是谁?问一问住在哪里?和你一个新村吗?
  (2)你还发现电话号码牌上有什么秘密?你可以提出来问问老师和小朋友。
  幼4:我的电话号码是527开头,小朋友是523开头的?这是为什么?(幼儿讨论)
  师小结:电话号码的第三位代表你家住在哪里?7、8开头的住在城市中,3、1、2等数字开头的住在乡下。询问幼儿的家庭住址,核实答案。
  (评析:这一环节需要幼儿观察自己与同伴的电话号码牌从而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师幼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注意创设开放的情境,对于幼儿探究的答案都予以肯定,并带领幼儿寻求答案。所以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欲望极强,发现了电话号码的许多秘密。充分发挥了主动性。)
  5、了解特殊的电话号码。
  电话号码中藏着的秘密可真多,生活中有了电话真方便!生活中有些电话号码是服务电话,你能说出一些吗?
  (幼儿介绍110——匪警电话,遇到危险的事情请110警察帮忙,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病人,114——查询电话号码,这些电话是碰到特殊情况才用到,平时小朋友可不能乱打。(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出示相应的号码。)
  6、结束:今天我们寻找了小朋友家电话号码的秘密,现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住宅电话,还有什么样的电话?(幼儿发散思维)
  爸爸妈妈用的手机、小另通的号码是什么样的?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再来研究。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放置电话与电话号码本让幼儿做打电话的游戏。
  2、鼓励幼儿继续找出电话号码上的秘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层层递进,谈话导入自然而且直入主题,有效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亲切自然地将幼儿的情绪带入到活动中来。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而且难度不是太大,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加强,给了幼儿发挥想象的自由和机会,提高了幼儿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这样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自由的探索空间,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56篇、中班数学活动卡片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物品的两个特征分类。
  2. 尝试自己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大的和小的红、黄、蓝、绿色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块。
  2. 小篮子。
  3. 分类提示标志。

  活动过程                        
  1. 出示形状卡片,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 老师先将两个分类提示标志贴在一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标志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卡片放入篮子。
  3. 将其他的分类标志两两贴在每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其中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4. 请幼儿尝试自己制定包含两个特征的分类标准,并把相应的分类提示标志贴在小篮子上,对卡片进行分类。

  活动评价
  能按物品的两个特征来分类。
  能按自己制定的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第57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兔探险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认知各种不同的规律排列。   
  2、能够按照规律对图形进行规律排列。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验通过数学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快乐情感。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图片导入(看图认识规律排列)   
  1、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准备去树林里探险。看!小兔来到了一片奇怪的树林,这片树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树木都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规律。   
  3、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认识这些规律排列。   

  二、 播放PPT,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简单排列   
  1、 师:小兔在进入规律树林后,看到了远处有个果园,它想去果园摘果子吃,可是进入果园的小桥坏了,谁来帮它修好小桥呢?   
  2、 师:小桥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3、 请小朋友按规律把小桥修好。   

  三、 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寻找规律   
  1、师:小兔来到了果园,发现这个果园非常大就像一个迷宫一样。其实,在这个果园里有两种树是有规律的排列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果园,找出其中两种果树的排列规律。
   
  四、 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排列图形   
  1、小兔走出了果园迷宫来到了小巫师的房子前,小巫师说,“如果你帮我把房子按照规律装饰好,我就给你一个神秘的礼物”   
  2、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兔子吧   
  3、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装饰房子。  
 
  五、 幼儿操作   
  1、 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小兔子去规律森林探险得到了神秘礼物,他们也来到了规律森林,找到了小巫师的房子。小巫师也请他们装饰房子,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吗?   
  2、 看!这是小猴子要帮巫师装饰的房子,谁愿意帮助他?我请第一组、第二组的小朋友来帮助他。   
  3、 这是小狗要装饰的房子,我请第三、四两组的小朋友帮助他。   
  4、 这是小猫要装饰的房子,我请第五、六、七组的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   
  5、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幼儿展示操作   
  1、 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请其他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2、 师:你们的和他一样吗?

  活动反思:
  有了故事的衬托整个数学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动手动脑,解决小动物们遇到的困难。在为小动物们解决困难的同时,孩子们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利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人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58篇、中班数学敲门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听觉数数的方法进行游戏。   
  2、通过听故事《小兔乖乖》,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小兔乖乖》的课件、响板一个、数点卡。   
  活动重点:能正确数出听到的敲门声   
  活动难点:能说出总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观看动画并提出倾听要求:   
  导入语:兔妈妈要出门了,她和小兔乖乖们有个特别的约定,悄悄地告诉小兔她回来时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1:听一听兔妈妈约定敲了几下门?   
  关键提问2:看一看兔妈妈出门后,小兔在家里干了些什么?(小兔翻啦几个跟头?跳了几次?)目标指向: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的数教法学法:欣赏法   
  2、回忆兔妈妈和小兔的约定关键提问:兔妈妈回来时会敲几下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数、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   
  3、老师敲响板,请幼儿听一听响板模仿的敲门声。   
  4、让幼儿接着观看动画:兔妈妈回来了,按约定的敲门次数敲门,小兔把门打开。  

  二、巩固数数   
  你们说学好数数的本领重要吗?如果数错了,就要把坏人放到家里来了对吗。现在要老师也要来考考你们啦。   
  1、请幼儿按老师出示的数点卡拍手。   
  关键提问:我的卡片上有几点?拍几下小手?   
  目标指向:感知拍手数与点子的对应教法学法:集体数数。   
  2、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我们商量一下,兔妈妈回家时,敲几下,小兔才开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   
  3、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游戏玩法:请两三位幼儿扮作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老师背对扮小兔的幼儿,向扮兔妈妈的幼儿出示数点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演奏响板模仿敲门。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请判断正确者轮换扮演兔妈妈。

  活动反思:
  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通过响板道具的运用再次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巩固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第59篇、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对图形进行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若干张,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0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纸以及剪刀、胶棒、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巩固复习 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中,找出有哪些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宝宝藏在螃蟹里?《有趣的数学》找出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各种图形。
  2. 通过折将图形进行变化。
  (1)   师扮演魔术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将示先准备好的图形,如“      ”藏背后,变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请幼儿猜想,教师是采用什么方法将梯形变其他两种图形?
  (2)   师:除了用折的方法,还能用其他哪些方法使图形变成其它学习过的以知图形?(请幼儿讨论)请幼儿上来分别扮演“小小魔术师”上来演示操作过程。
  (3)   师小节:原来图形都可以通过折、剪、粘、拼的方法将进行变化,可以变成其他学习过的图形,也可以变成它自己原来图形。
  3. 分组操作
  (1)将小组分别分成四组:拼、贴、剪、折四组,将剪贴好的图形黏贴在空白纸上操作。
  (2)教师出示操作卡,师:将请幼儿上来将自己操作完的结果贴到操作卡上,并复述过程,用的什么方法?是由什么图形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4.延伸:在区域环节,用操作卡将图形通过剪、拼、折、粘四种方式操作。得到结果。

  活动反思:
  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60篇、中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数学绘本《蜈蚣叔叔的袜子》,让孩子们掌握ABB和AAB的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在绘本中感受蜈蚣叔叔袜子的特别,学习按ABB或AAB的规律排序。   
  2.尝试用不同的组合形式创新规律排序,并会用语言表达。   
  3.体验绘本教学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PPT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讨论蜈蚣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蜈蚣吗?知道它最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呢?
  小结:它的脚很多。

  二、观看图片,学习规律排序
  1、初次发现ABAB的规律排序
  这里有一只蜈蚣叔叔,瞧它的脚上穿着什么?
  这些袜子一样吗?
  谁来说说这些袜子的颜色?
  这些袜子的排列有什么秘密?
  小结:蜈蚣叔叔是个有名的帅哥,因为每次出门它总会搭配各种袜子,这次出门蜈蚣叔叔把袜子是这样排列成一红一蓝的规律,所以看上去非常的干净、整洁。
  2、继续感知规律排序
  (1)学习AAB的规律排序
  瞧,你发现了什么?
  蜈蚣叔叔这会儿想干嘛?袜子呢?
  谁会帮助它?
  嘟嘟是怎么帮助蜈蚣叔叔穿袜子的?
  猜猜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
  小结:嘟嘟帮蜈蚣叔叔把袜子是这样排列成两蓝一绿的规律,看上去也非常的干净、整洁。
  (2)学习ABB的规律排序
  蜈蚣叔叔说我每天穿袜子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它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这样穿。
  谁能接着往下排?
  小结:蜈蚣叔叔每天出门都会穿上不同颜色的袜子,而且袜子的顺序都是有规律的,有时按照一红一蓝的规律,有时按照两蓝一绿的规律,有时按照一蓝两绿的规律。

  三、操作练习,巩固规律排序
  1.交代要求,幼儿尝试创新排序。
  如果你是嘟嘟,你会选择哪两种颜色、按照什么规律帮他穿好袜子呢?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四、结束评价,体验活动乐趣
  你们都很棒,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助蜈蚣叔叔穿好了袜子,蜈蚣叔叔非常感谢你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其实是一本好看图书,它的名字叫《蜈蚣叔叔的袜子》,下次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阅读这本书吧!

  活动反思:
  这是第一次上绘本数学,一开始备课的时候我去网上找了一些备好的教案,他们的教案都是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给写入了教案,然后我就照着他们的修改,可是在上课之给学科组的老师们看教案的时候她们发现我的教案太长了,太罗嗦了,对我说我上的课不是数学课了,到是像语言课,我们只是借住绘本中的一个情境来进行教学,之后就开始重新修改,汤老师和夏老师帮助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过,每个提问都要有针对性,环环要紧扣,语言也要精炼一些,今天上下来之后觉得环节还是比较顺畅的,孩子们的掌握程度还是蛮高的,但是一堂课中我显得太主动了,什么都帮他们想好了,什么都告诉了他们,其实可以完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其中的一些小秘密,让他们自己叙述自己发现的知识,在操作的时候不应该用PPT,应该让孩子上前来操作,师幼互动起来,而不是自己光点点图片,在最后也没有回归到绘本中,显得有些脱节了。

第61篇、中班数学活动方块魔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借助折叠的方法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   
  2.活动中喜欢思考,尝试在动手操作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方巾一块、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大图形板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方巾魔术——复习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幼儿交流三种图形的不同特征。   
  1.出示方巾引导幼儿观察方巾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拿什么变呢?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手帕?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看这四条直直的边,一样长短吗?   
  2.教师表演魔术,分别变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小朋友准备好咯!老师要开始变了,眼睛睁大,你们帮我数一二三好不好?看,这是什么形状的呢?   
  三角形有几条边?谁来摸摸看这三条边是什么样子的?   
  那有几个角呢?我请一个小朋友把它点出来。这个角摸上去什么感觉?   
  ƒ三角形有三条斜斜的边,三个尖尖的角,我们现在请三角形在这里坐一会,还想不想看老师继续变?   
  (2)很有趣的对吗?再来,有没有?没有东西,你们帮我数到一二三好吗?这是什么形状?从哪里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呢?   
  (3)好的,正方形坐一会,再来变好吗?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这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宝宝说你们帮我和正方形比一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教师直接用方巾变出长方形,吸引幼儿。   
  (1)接下来还想不想看我再变?还拿这块手帕变好吗?这回变什么呢?看清楚了,你们帮我数一二三。   
  (2)老师把什么形状变成了什么形状?谁来说说看?把一个正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刚刚我们说长方形是两条边长,两种条边短,是不是这样子的呢?你们会不会做小魔术师和老师一样变呢?
  
  二、幼儿尝试折纸变魔术——借助折叠的方法表现图形的基本特征   
  1.幼儿尝试折叠,表现图形特征,鼓励幼儿折出不同的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   
  (1)折叠长方形   
  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个是什么形状的纸?你能和老师一样成为一个魔术师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都变好了,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你们看她是不是把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是怎么判断的?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变的?   
  ƒ你们和她变得方法一样吗?原来把一个正方形边对边角对角的对折一次就会变成一个长方形。   
  (2)折叠三角形   那如果要变三角形该怎么变呢?请你们动动脑筋试试看好不好?   
  我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三角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你们变的方法跟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3)折叠正方形   
  现在请你们将纸头都打开来,我给你们一张这么大的正方形,你能把它变成小一点的正方形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介绍下你是怎么变出小正方形的?还有没有不同变法的?2.第二次变图形,刚才我们已经变出过三角形,长方形,还有小的正方形,我们再来试试看还能不能变出更小、更多的形状来呢?可以是小小的正方形,也可以是小小长方形或小小三角形。   
  3.相互交流经验探索折叠中图形大小、数量、形状的变化。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将变好的图形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一些怎么样的图形,好不好?   
  (2)请你来介绍下你变得是什么形状?你是怎么变的?   
  (3)将基本的几种折法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一张正方形的纸,将它边对边,角对角折一折就能变成2个长方形;再折一折,可以变成4个小正方形;角对角折一折,可以变成2个三角形,再对折可以变成4个三角形,图形折的越小,数量就会越多,将这些小的图形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变成一个更大的图形。原来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三、超级大图形——尝试合作拼搭组合图形   
  1.教师分别出示大的图形版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幼儿分成三组完成图形的拼搭   
  (1)介绍图形组合的规则   
  我们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大图形,用你们手中的小图形去把大图形铺满。你要把小图形变成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这三种图形里面的一个,大小你自己决定。只要把你组里每个人的图形,都放到大图形上,正好把它铺满,不多也不少,就能够成功了。   
  (2)幼儿自主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怎么变?几个人一起商量商量,大小由你自己决定,如果多出来怎么办?要把它怎么样?   
  3.相互揭晓拼图,交流拼搭方法,体验成果快乐。   
  现在三个大图形都铺满了,每组请个代表来介绍下,你们是怎么成功的?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图形把它拼出来的?几个图形是怎么配合的?

  四、延伸活动   
  你们本领很大,这么难的任务你们都完成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难的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它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能不能用自己手里的小图形将这个大梯

  活动反思:
  这个教学活动主要目标是能够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够借助折叠,让孩子们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也鼓励孩子们在活动当中能够喜欢思考,尝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去解决问题。本次活动是源于幼儿的,中班的孩子对于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他们这个图形的区分已经能够较好的掌握,但是当遇到一些图形的拆分,图形的变化,拼搭的时候,这一类的经验对他们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所以,我想借助今天的活动,给孩子们在这一方面,能够得到相关的经验体验。
  首先第一个环节,就是在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三角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三种图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之后我就很自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那就是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尝试利用这些图形的折叠来进行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变化。到了第三个环节,应该说,对孩子们来说是挑战性最大的,也就是同组的几个小朋友合作,把这么一个手中的图形通过不断地变化去拼成一个更完整的图形,整个过程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那么孩子们在之前的一个环节中积累的经验能够更好的运用到第二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的经验运用到第三个环节,使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就是比较自然的融入到整个活动的设计当中。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在学数学的活动过程当中,还要注重的是情景性的创设,所以我是以变魔术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从一开始老师变魔术到孩子们变魔术,到合作变魔术,整个情境孩子们都是融入在非常愉悦的这么一个情绪的过程当中,也让孩子学数学的过程变得非常的轻松有趣。另外材料的选择就是孩子们他们平时的一个手工纸,非常简单,但是这样越是低结构的一个材料,越能够让孩子玩出更多的方法,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的翅膀得到发挥和发展。
  在课后我得到了各位听课老师的指导,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教师的主导意识还需淡化、现场回应能力还需加强,语言可以更加精简。在第二个环节中,还应留给了孩子们更充分的操作和思考的空间,在给孩子们操作的要求的时候,不用规定孩子一定要变出怎样的图形,而是只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能不能变出更小的?更多的?之类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这些问题,他去思考和探索,我怎么样去通过折叠的方法,去把图形变换出来。最后环节当拼搭“三角形”的小组发现问题时,如果当时能将这个“点”在集体面前分享,引发生生互动,师生共同解决困惑,可以使幼儿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体现得更加充分!

第62篇、中班数学活动赛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比较物体的前后方位,体验空间的相对性。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位感。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音乐(开火车)(游戏音乐)
  flish动画“赛车”、 “小动物排队”
  字卡“前面”“后面”   
  小动物头饰每个孩子一个
  鹿妈妈头饰一个
  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孩子们,今天小鹿老师要带你们去森林运动场观看赛车比赛,你们高兴吗?(幼儿:高兴)那么我们开上小火车准备出发。在出发前请你看一看你前面的小动物是谁?你后面的小动物是谁?
  2.教师总结:请你们向老师一样立正站好,你的小脸对着的一面就是前面,(教师相应出示字卡“前面”)你的后背对着的一面就是后面,(教师相应出示字卡“后面”)

  二、感知前后
  (一)以自身为主体
  1.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现在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面是谁了,你们一定要跟好前面的小动物,我们的火车出发了。(听音乐幼儿跟老师开火车进入赛车比赛场地)
  2.幼儿互动感知前后;
  师:开了一路小火车,大家都累了,让我们放松一下吧!
  如:请给你前面的小动物捶捶背,揉揉肩;给自己后面的小动物拉拉手;轻轻拍拍你前面小动物的头;轻轻摸摸你后面小动物的脸;往前伸一下腿,往后伸一下胳膊;在你的前面拍三下手;在你的后面拍两下手;
  3.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找一找前后的座位,并坐在座位上;
  师:孩子们,我们准备到座位上去观看比赛吧!请先看一下我们的座位:我们的座位一共有几排呀?
  教师指令如:小猫宝贝们,请你们坐在最前面的座位上;小熊宝贝们,请你们坐在最后面的座位上;请小兔宝贝坐在小猫的后面;请小猴宝贝坐在小熊的前面;等(试试)
  4.请大家看一看你的前面都有什么?后面都有什么?(试拓展)
  孩子们,离比赛还有一会儿时间,让我们看一看,你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幼儿说一说)
 
  (二)以客体为中心感知前后;
  说一说小鹿老师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了你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了,那么你知道小鹿老师的前面有什么吗?后面有什么呢?(幼儿说一说)
  2.师:你们在小鹿老师的前面是吗?是吗?(师转身)
  幼儿说完后引导孩子看一看老师转过身,面向后面,刚才在老师前面的东西在前还是在后?
  3.教师小结:孩子们,刚才你们还在老师的前面,老师一转身,你们就不在老师的前面了,这是因为老师面对的方向变了。

  (三)幼儿体验前后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1.请大家起立站好,看一看小鹿老师在你的前面还是后面?(幼儿:前面)那么你们向后转,看一看,小鹿老师还在你的前面吗?我在你们哪个方向了?(教师多次让孩子面向一面后,再向后转,体验空间的相对性)
  2.教师小结:孩子们刚才你前面的小朋友,在你转过身后,变成了你后面的小朋友,是因为你面对的方向也变了。(铃声响)
  出示flish动画“赛车”,巩固前后方位的认识。
  师:听,比赛的铃声响了,请大家坐好了,认真观看比赛吧!
  1.第一次观察比赛方位。
  (1)教师提问巩固。
  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谁的车开在最前面?谁的车开在最后面?小兔的前面是谁?小熊的后面是谁?
  (2)师:别尽是老师问了,你们也来问一问吧,谁来问?谁来回答?
  (3)幼儿根据画面提问。
  幼儿: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熊在那辆车的前面?在哪辆车的后面?(适当的找幼儿提问!其他孩子来回答。)
  2.第一次观察比赛方位变化。
  (1)师:请大家继续观看比赛,你要仔细观察,一会儿,小鹿老师会请你说一说谁跑在谁的前面了?谁落在谁的后面了?(幼儿说)
  (2)教师小结:比赛结束了,谁赢了?幼儿(小猴)。
  (3)给小猴子颁奖(音乐、拍手)。
  师:看!小猴子已经走上了领奖台,请你给小猴子颁发奖牌,请你给小猴子赠送鲜花。
  (4)提问: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对没得奖牌的小动物,我们该怎么说?
  (5)小猴子,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老师、老师......)

  三、巩固游戏:给小动物排队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第63篇、中班数学活动2的分解与组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中认识2的分解与组合。
  2.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制做玩具灭火器两个。
  2. 与幼儿数量相同的多类玩具,每类两个。
  3. 小黑板、数字卡2、数字卡1 多个。

  活动过程                         
  1. 出示玩具灭火器,向幼儿提问:
  这是什么工具,什么会人使用它?
  共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卡2。
  2. 认识2 的分解。把两个玩具灭火器分给两名幼儿,向幼儿提问每人手中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让两位幼儿分别取 1 个数字卡 1 ,引导幼儿明白两个灭火器分给两个小朋友就是每人 1 个,也就是 2 这个数可以分成 1 和 1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 2 的组成形式(即 2 分为 1 和 1)。
  3. 认识2 的组合。请两位幼儿把玩具灭火器和数字卡还给老师,引导幼儿明白两个小朋友的灭火器合起来又成了两个灭火器,1 和1 合起来就是 2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 2 的组合方式(即 1 和 1 合成 2 )。
  4. 请幼儿说出刚才的过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2 的分解与组合。
  5. 给每个幼儿发两个玩具和相应的数字卡2、1,让幼儿操作2 的分解与组合,老师进行指导。

  活动评价
  1.理解2 的分解与组合。
  2.能利用玩具进行2 的分解与组合操作。

  活动反思
  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第64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猫咪的宴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夹子、线条的排列顺序,能发现基本的排列规律。
  2、在了解有规律排序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不同的排列规律。
  3、能积极参与动脑活动,感受成功的喜悦。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猫玩具一个,颜色各异的夹子若干,长短不一的皱纹纸若干,“围裙”一条,大小不一的鱼若干条,盘子一个。
  2、学具:各种图形若干,长短不一的吸管,颜色不同的回形针,“门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趣味点名,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1、教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趣味点名的游戏。请你从排头开始,按照“1、2、3、1、2、3、”的顺序,有规律地依次点名,速度要快一些噢!
  2、引导孩子进行按照“3、2、1、3、2、1、”的顺序玩第二次点名游戏。

  二、在帮助小猫咪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排列规律。
  1、(出示毛绒玩具小猫咪)教师:点名的游戏真好玩!你们的笑声还引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呢!看,是谁呀?(小猫咪)
  2、观察、学习有规律地排列夹子。
  (1)教师:今天,小猫要去参加一个生日宴会。小猫非常开心,早上匆忙的准备了一下,可是,因为太匆忙了,一不小心,脖子上的项链断了,这可怎么办啊?小朋友们,你们会帮助小猫吗?
  (2)(出示夹子)请小朋友观察一下,项链里藏着一个秘密,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帮小猫穿好项链呢?这条项链应该怎么穿?(找出规律:两红三蓝一绿)
  (3)请部分孩子上前自己选择颜色夹子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教师:这真是一条漂亮的项链啊,我们一起帮小猫带上这条项链吧。
  3、观察、学习线条的有规律排列,愿意自己独立探索。
  (1)教师:小猫还去订做了一条漂亮的裙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猫的裙子做好了吗。
  (2)(出示长条卡纸)我的裙子怎么还没做好啊,宴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啊,这可真急人啊。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帮小猫把这条裙子做好吧。
  (3)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裙子,这条裙子要怎么做才是最漂亮的。(找规律,三长三短)(请小朋友合作选择线条进行操作)
  (4)教师:小猫穿上了做好的裙子,左照照,右照照,看,这条裙子多漂亮啊,我肯定会是宴会上最漂亮的小猫,谢谢小朋友。
  4、引导孩子大胆设计自己的排列规律,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1)教师:带上了漂亮的项链,穿上了美丽的裙子,小猫又开始忙开了。原来啊,去参加宴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只参加宴会的小猫要带一盘拿手菜。小朋友们猜猜看,这只小猫最拿手的会是什么菜。
  (2)(出示大小不同的鱼)噢,原来这只小猫最拿手的是红烧鱼,小猫烧了很多条鱼,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他有规律的在大盘子里排一排鱼。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好规律?
  (3)引导孩子大胆说出与同伴不同的排列规律。
  (4)请1~2位小朋友上前操作,并讲述自己的排列规律。

  三、讲解操作作业,理解操作要求。
  1、教师:小猫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宴会了,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这次的宴会吗?(愿意)
  2、教师:参加宴会需要有门票,这个门票就藏在我们的这张作业纸上。(出示作业纸,提示作业要求)仔细观察前面的规律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只有做对的小朋友才可以拿着门票去参加宴会。
  3、孩子每人一张作业纸,先与同伴一起说说自己的门票上是什么规律?接下来应该排列什么了?
  4、孩子自主操作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作业,参加小猫咪的宴会。
  1、请孩子们三三结合,相互做检票员。如果检查正确者就可以进入宴会地点,开始宴会了。
  2、全体孩子跟着愉快的音乐和小猫咪一起唱歌舞蹈,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第65篇、中班数学活动一起来投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理解数字4的实际意义。    
  2、玩投球游戏,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球4个、1——4的数字卡、1——4的数字点卡、箱子一个、黑板

  活动过程:
  1、把4个皮球在地上排成一直线,请幼儿数数有几个皮球。
  2、请幼儿各取一个皮球,数数有几位小朋友,然后在小朋友身上贴上1——4的数字卡,然后按照数列进行排序。
  3、请幼儿轮流吧皮球投入队伍前面的纸箱。幼儿一边投球一边数数。    
  4、所以幼儿投球后,一起数数箱子里的之前数量,并将纸箱里球的数量的点卡和数字贴到黑板上。
  5、再次进行游戏。
  6、结束活动,游戏《我说你取》。
  教师任意报一个数字,请幼儿取相应的点卡或数字贴到黑板上,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认读或点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给纸球照相方法加深幼儿点与数对应的印象。这样幼儿对点数数字卡片很感兴趣,多次数量对应点数非常积极的参与。对于数字4,所有孩子都认识了,通过游戏活动《我说你取》可以看出部分孩子能直接取出正确的数字和点卡,大部分孩子取点卡还需要通过点数后才能取正确。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安排到每一个孩子都投球,对于第二目标:玩投球游戏,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没有达到。

第66篇、中班数学画一画、比一比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第67篇、中班数学活动数的守恒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排除外部因素(颜色、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干扰,并理解体验5以内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数的守恒。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个小动物发生争吵)请中班幼儿来表演。
  2、课件(制作大小不一,颜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纸做的三角形(2个颜色,大小)

  教学过程:
  一、景表演
  提问:小朋友你看他们怎么吵起来呢,让老师去看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从中引入数的守恒,教师可小结虽然箩筐的大小不一,但里面装的东西的数量是不变的,是一样多的)

  二、学习数的守恒
  1、看课件
  (1)、出示两幅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观察,说说什么不同?并数数数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结:刚才的花啊,颜色不同,但是它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5。
  (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幅画,先让幼儿观察,提问:大的有几朵?小的有几朵?除了颜色一样以外还有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他们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5,所以看东西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和大小没有关系。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队行的图,让幼儿观察,他们哪里不同?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虽然他们排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一样的,都是5。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告诉幼儿操作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只能拿5个图形宝宝,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2)、请每组推选一个好的,上来到投影前演示给小朋友看,让他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案)

  四、老师总结        
  刚才啊,4组小朋友选上来的代表啊,各个都棒极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实啊我们的生活中啊,还有许多像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起找找吧。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第68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过生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6、7,感知4、5、6、7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2、学习按一定数量操作,能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   
  3、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学具:印章、牙签、雪花片、珠子、皱纹纸、小盒、穿珠线、橡皮泥做的蛋糕、卡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放课件,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动物,请看它们是谁?请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今天这4只小动物一起过生日,你知道它们都过几岁生日吗?   
  (2)分别出示每个小动物过生日的画面,引导幼儿通过点数蜡烛,了解小动物的岁数,认识数字4、5、6、7,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2、制作生日礼物。   
  (1)"小朋友,咱们都知道小动物过几岁生日了,你看,他们只有生日蛋糕,你们想不想送给它们生日礼物?" 让幼儿说出想给谁送礼物,送给它的礼物数量应和小动物的岁数相等。   
  (2)教师介绍现有材料,引导幼儿说说能做成哪些礼物?   
  (3)、介绍小动物的礼盒。   
  (4)交代制作生日礼物的要求:你想给哪个小动物送礼物,用的材料数必须和这个小动物的岁数一样多;每一组必须给每个小动物做一种礼物;选择材料之前,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能争抢;做礼物时,小朋友要保持安静,快速地做礼物;做完礼物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检查数量对不对;每组做完后,要把礼物送到每个小动物的礼盒里。   
  (5)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教师观察幼儿活动并进行个别指导。
  3、给小动物送礼物。让幼儿分组把礼物送到礼盒里。   
  4、师幼一起检查幼儿送的礼物是否正确。   
  5、师:"咱们一起把礼盒给小动物送回家吧。"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密切相连,很投幼儿的胃口,上起来较轻松。此次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69篇、中班数学活动整理游戏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并按自定的标准来分类。
  2. 与同伴合作整理游戏区,培养收拾玩具的习惯。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事先确定要整理的游戏区,如:建构区、娃娃家。
  2. 篮子。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一起检查游戏区是否整齐,提议整理游戏区,把玩具分类放好。
  2. 与幼儿讨论怎样把玩具分类,例如:
  按颜色分类;
  按类别分类;
  按玩法分类。
  3. 与幼儿达成共识后,老师协助在篮子外贴上标志或指示语,如“洋娃娃”或“红色的玩具”等。
  4. 幼儿自愿组合分成几组,分别负责整理不同类别的玩具,请幼儿分工合作把玩具分类放好。
  5. 玩具分类整理后,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检查各个篮子,看玩具分类是否正确,表扬幼儿将游戏区整理得非常干净整齐,并谢谢幼儿的帮助。

  活动评价
  能把游戏区的玩具分类放好。
  能与同伴合作整理游戏区。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它又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们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手脑结合,才能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第70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刺猬的项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绘本故事中,巩固间隔排序的经验。
  2. 探索规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
  3. 懂得并感受助人为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4.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PPT《小刺猬的项链》。
  2. 小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3. 彩色珠子图片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出示封面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在听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小动物,是谁啊?
  1. 出示小刺猬的封面图片。
  教师: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拉亚。

  (二)欣赏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出示相应的PPT图片。

  (三)教师针对绘本内容,进行相关问题提问,引出排序内容。
  1. 出示第五页图片。
  教师:“你们看看,这些豆子长得怎么样呢?这些豆子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观察豆子,引导其说出颜色、大小的区别)  
  2. 出示第六页图片。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小刺猬拉亚的项链。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项链里藏着的美丽的秘密是按照“绿红绿红”顺序排列的)
  3. 出示第五页图片。
  教师:“森林里的小动物看到拉亚的项链,他们是怎样的表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 出示第五页图片。
  教师:“谁能发现小兔子的项链里藏着什么秘密?”(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颜色和大小的排列顺序)
  5. 与幼儿一起帮助小猴完成未串完的项链。(引导他们说出颜色和大小的排列顺序)

  (四)幼儿操作“小动物未做完成的项链”,教师提出串项链要求,并进行巡回指导。

   (五)、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最后放音乐,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舞。

  (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活动将绘本与数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而且将分享合作能力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给人已美妙的感觉,这是我工作以来到目前为止组织的最好的一节数学活动。

第71篇、中班数学活动5和6的关系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知道5和6的关系,知道5比6少1,6比5多1。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熊猫吹泡泡图,大泡泡6个,小泡泡6个,数字卡5、6,磁铁若干。   
  2.学具准备:兔子种萝卜背景图6张,道具萝卜30个,固体胶若干;6*6涂色底版纸6张,水彩笔若干;小猫图片36张,小鱼图片30张,钓竿6个,小筐6个。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他是谁啊?   
  (出示熊猫吹泡泡图)   
  生:小熊猫!   
  师:他在干什么呢?   
  生:吹泡泡。   
  师:小熊猫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他想知道自己吹了几个泡泡,可是他不会数数,所以想请你们帮他数数,他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我们来一起数一下吧!(带幼儿点数大小泡泡)他吹了几个大泡泡呢?【6个】几个小泡泡?【5个】这里是小熊猫吹的大泡泡,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把泡泡整齐地贴在黑板上,谁愿意来?(指导幼儿把大小泡泡上下对齐贴在黑板上)好了,你们仔细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大泡泡多,小泡泡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几个?【1个】小泡泡比大泡泡少几个?【1个】对,大泡泡一共有6个(贴上数字卡6),小泡泡一共有5个(贴上数字卡5),6个比5个多一个,5个比6个少一个,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呢?(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个)   
  2.师:好了,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抢凳子的游戏大家都玩过吧?【玩过】谁愿意上来?(摆5个凳子,请6名幼儿上来,老师拍手幼儿绕圈,老师停下幼儿抢凳子,规定一张凳子只能坐一名幼儿,进行三次)几个小朋友没有抢到凳子?【1个】谁没有抢到凳子?【***】为什么总是有一个小朋友抢不到凳子呢?(引导幼儿说出有6个小朋友,5张凳子,6比5多1,所以总是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凳子)   
  3.师:很好,老师给大家也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材料,(出示各种材料)请你们动手操作一下,自己找一找5和6的关系。来看老师这里,(拿着材料进行示范讲解)第一组的任务是帮小猫钓鱼,用钓竿把筐子里的小鱼钓起来,一条小鱼给一只小猫,注意只能钓自己筐子里的鱼。第二组的任务是帮小兔种萝卜,小兔已经挖好了坑,一个萝卜种在一个坑里,你们可以用固体胶,只能种自己的,不能拿别人的萝卜。第三组的任务是涂色,你们看每一行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涂几个格子,这个数字是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来涂。做好后,请你们仔细观察,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给幼儿发材料,知道幼儿分组操作,进一步巩固他们对5和6关系的认识)

第72篇、中班数学活动许多树叶在一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点数6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2.学唱歌曲《树叶》,能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点数6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学唱歌曲《树叶》能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课件《许多树叶在一起》
  2.细绳、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教师自己参照制作步骤画出各种样子、轮廓清楚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制作树叶挂饰
  1.演唱歌曲《树叶》。
  孩子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小树叶吧!
  2.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张画有树叶的图纸,演示树叶挂饰制作步骤。
  你们想不想有自己的树叶挂饰呢?看一看树叶挂饰怎么做吧?
  3.请幼儿根据演示的制作步骤,沿着轮廓线剪下一片树叶,将一根细绳的两头粘在树叶卡背后,制成树叶挂饰。
  制作要求: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垃圾放入小筐子里,保持卫生。现在,开始吧!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带上树叶挂饰,装扮成“小树叶”教师点击歌曲欣赏,请“小树叶”们欣赏歌曲,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2.教师再一次播放歌曲欣赏,教师和幼儿一起轻声哼唱歌曲,边唱边打节奏。    
  3.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三、游戏
  1.“树叶们”四散在场地上,边唱歌边自由地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2.歌曲结束时,教师说“几片树叶在一起”(6以内的数字),幼儿就几个人围在一起,待幼儿都站定后,教师轮流挑选幼儿进行点数,说一说这一圈有几片“树叶”围在一起,围得对不对。
  3.教师可以敲击鼓、锣等乐器发令,敲几下就代表“几片树叶”在一起,或许请其他幼儿来发指令。

  活动反思:
  本节课气氛很活跃,但是没有掌握好全部幼儿的认知能力,导致有些小孩能理解本节课内容,有些小孩没能更好的掌握6以内的数,游戏过于单一,应增加点难度,例如:教师可以敲击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片树叶在一起,也可以请其他幼儿来发令,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73篇、中班数学活动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   
  2、 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引导幼儿观察。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一位好朋友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啊?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下面啊!快出来跟我们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最喜欢吃的苹果,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二、互动游戏,初步引导幼儿辨别上下。   
  1、教师:哎哟!是谁在咬我呀?-"原来是小狗啊!你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么?" 出示玩具狗,以小狗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汪汪,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教师说:"汪汪狗你想跟我们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啊?(和汪汪狗说悄悄话)我知道了,好的。"   
  2、汪汪狗想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然后汪汪狗会躲起来,当你们听到:汪汪汪的时候就可以睁开眼睛把汪汪狗找出来,并说出你是在哪找到的。   
  3、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4、游戏结束后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   

  三、利用游戏巩固上下的空间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玩得开心么?球宝宝、小苹果、汪汪狗。还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有小汽车、花篮、洋娃娃、铅笔、灯笼好多好多的玩具要送给小朋友们,它们也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2、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3、教师适当引导幼儿: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找找到椅子下面看看……找到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在那里找到的。分别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小汽车在桌子的下面、铅笔在书的上面……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将所有的礼物都找到了,而且还能说出他们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掌握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空间方位。但是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需要课后加以辅助练习。

第74篇、中班数学活动礼物送给好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认识数字8,感知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⒉能感受数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⒊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⒋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⒌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自制PPT
  ⒉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7页《8躲在哪里》,蜡笔。

  活动过程:
  ㈠PPT图片:八个妈妈和八个孩子,导入活动。
  ⒈师:有一些漂亮的妈妈们生日快到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引导幼儿数一数)
  ⒉师:8个妈妈每人都有一个孩子,那他们一共有几个孩子?
  ⒊师:有8个孩子是好朋友,他们准备一起去商店买同样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呢, 我们快去看看吧!    

  ㈡结合PPT,目测点数8以内的数量。
  ⒈师:看一看,商场里有什么商品?(包包、鲜花、衣服、裙子、手套等)
  ⒉师:想一想,8个妈妈过生日他们需要准备几份礼物?
  ⒊师:什么商品正好是8样?(包包、裙子)
  ⒋讨论:能买8只手套送给8个妈妈吗?为什么?(不能,手套是一双一双的,8只手 套只够4个人戴。)
  ⒌师:如果他们想选购其他东西,但数量不够,有什么办法吗?(请商场进货)
  ⒍师:现在商场里有几朵鲜花、几件衣服、几只手套?还需要准备多少东西?

  ㈢认识数字8,感知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⒈师:现在商场里有8朵鲜花、8副手套、8件衣服、8只皮包、8条裙子,他们都可 以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出示数字8)
  ⒉师:8像什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⒊师:数字“8”还可以表示什么?(8个生日蛋糕、8位小朋友……)
  ⒋幼儿观察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7页《8躲在哪里》上半部分的内容,观察图中物 品的数量,给数量是8的物品涂上颜色。
  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⒍检查与评价

  ㈣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认识数字8。
  ⒈请幼儿说说平时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数字8。
  ⒉结合PPT,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8。如车牌上、电梯里、门牌上、遥控器上等等。

  活动反思:
  我们从纲要和指南中就能看出不管哪个文件,它对于数学的兴趣培养和数学在生活中重要作用的重视。因此,结合幼儿当前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借由玩具和积木的材料,为孩子们提供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科学学习方式。数学活动的习得和情景性、主题性的融合很重要。中班数学活动《礼物送给好妈妈》透入着浓浓母子亲情主题“我有多爱你”中的一个活动,主要借助送妈妈的礼物及礼物上的数量来感知数字的实际意义,并在看看、数数、画画中进一步感知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75篇、中班数学活动谁钓的小鱼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   
  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   
  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无论是教具的准备或是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都很充分,以情景的模式组织教学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本节活动幼儿的操作性高,在自己的操作中感知添上、去掉。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组织上应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本节教学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第76篇、中班数学哪个月过生日的小朋友最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共同参加数学活动,知道数字1-12不仅能表示物体的数量,还能表示月份。
  2、学习比较人数的多少。
  3、能按照出生月份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向爸爸妈妈询问自己出生的日期。
  2、事先制作12朵向日葵(花心分别贴有1-12的数字)。
  3、叶片形的小纸条、笔。

  活动过程:
  1、讲述自己出生的日期。
  (1)指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自己是哪月出生的吗?
  (2)幼儿讲述自己的出生日期。
  (3)教师出示12朵向日葵(不排序),引导幼儿观察。
  指导语:这是老师给你们画的向日葵,数一数有几朵?你们看看花心里有什么?在这些数字里有哪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它们怎么读呢?
  (4)引导幼儿认读10、11、12。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把没有学过的数字来认一认。
  (5)知道数字不仅能表示物体的数量,还能表示时间。
  指导语:以前我们这些数字都表示物体的数量,如3朵花,9支笔等。今天,这12个数字就表示12个月份。1表示1月,2表示2月,那5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12呢?
  2、引导幼儿按出生月份的不同统计人数。
  (1)请幼儿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按照生日的月份将纸条贴在相应的花里。
  指导语:老师的生日呢是在9月份的,现在老师把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写有数字9的向日葵上。你的生日是在几月份的?那你应该贴在哪个向日葵上?你们现在也去把自己的学号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向日葵上,记住自己是几月的就贴在写有数字几的向日葵上。
  (2)指导语:请小朋友看一看,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
  (3)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在叶片上统计每月过生日的人数。
  3、比较人数的多少。
  (1)在1-12的月份里,哪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有几个?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最少?有几个?
  (2)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4、策划生日活动。
  指导语:这个月是几月?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要过生日?有几个?你们想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日?我们小朋友可以怎样来为他们庆祝呢?

  活动反思:
  乐意与同伴共同参加数学活动,知道数字1-12不仅能表示物体的数量,还能表示月份;
  学习比较人数的多少;能按照出生月份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作为活动的目标我组织了这一堂数学活动,通过这堂活动发现师幼互动的还行,可我还是不太管住幼儿的纪录,,幼儿都喜欢上我的组织的活动,因我是实习生而在活动**部分时就他们静不下来,也不太我的话,就以为我是实习生而幼儿故意这么做的吧。

第77篇、中班数学活动鸟儿飞来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本节活动中,我试图打破以往以看和听为主的数学学习,组织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与材料充分接触中,动手动脑,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 中班的孩子对数字已经不陌生了,认识很多数字,包括数字6。本活动引导幼儿在认识数字6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的比较活动,感受6的形成以及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并在活动中设计了练习点数的游戏,通过点数排列不规则的物体再次感受数字“6”的存在,调动多种感官配合,加深幼儿对6的相关感知。

  活动目标
  1. 喜欢动手操作,乐于动脑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通过游戏,提高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习6的形成,感受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4.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通过比较,感受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猫头鹰、小鸟、小虫子卡片人手一份、王冠、“有问题”的小红花每人一张
  2.多媒体课件
  3.在桌子上贴好的左手边标志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鸟儿比赛的图片。
  指导语:“今天鸟儿们举行了一场家庭成员的比赛,国王说,来比赛的鸟儿们都要排好队,看看谁家里来的人数最多,谁就获胜了。我们看一看都是谁来比赛了?”。

  (二)教师组织幼儿从上到下按顺序观察图片,并依次提问“从上往下数第一排是谁在排队?来了几只?能用数字几来表示?第二排呢?……”
 
  二、初步学习6的形成,感受5添1是6。
  (一)提问:“如果下面再来鸟儿排队的话,该排几只了?为什么?”

  (二)教师小结:每一排的小鸟都比前面的多一只,所以这一排应该是5只小鸟添上1只,是6只。5添1是6。

  (三)教师请幼儿拿出猫头鹰的图片,并发现问题。 指导语:“小朋友们所有比赛的小鸟都排好队了,你们觉得谁获胜呢?为什么?因为猫头鹰来了6只,6是这些数字中最大的,所以猫头鹰赢了。现在,猫头鹰都飞到了小朋友的筐子下面请小朋友们从筐子下面,把找你领奖的猫头鹰请出来吧,每个小朋友一张哦!哎?小朋友们发现什么问题了?每只猫头鹰都戴上王冠了吗?”

  (四)指导语:“王冠有几个?少几个?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办呢?”请幼儿动手操作并表述。

  (五)教师小结: 5只王冠添上1只王冠就和猫头鹰一样多了,5添上1是6。

  三、听音、看数取物,进一步感受5和6少一多一的关系。
  指导语:“现在每只猫头鹰都有王冠了,请小朋友们把6只猫头鹰送回家吧。小朋友们帮助猫头鹰解决了问题,猫头鹰请小朋友们去数字城堡里做游戏。
  (一)看数取物
  指导语:“现在,老师先看看小朋友的小眼睛亮不亮,看看老师会在这些数字中把谁挑出来。老师挑了数字几,请你拿出几张小鸟卡片,一张一张在蓝色小圆点后面摆成一横排。睁大眼睛,仔细看哦。”
 
  (二)听音取物
  指导语:“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小耳朵灵不灵,老师拍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到几下,拿出几张小虫子卡片来,摆在小鸟卡片下面,一一对应起来。小耳朵仔细听,老师要拍了。”

  (三)请幼儿动手操作,想办法把小鸟卡片和小虫子变得一样多。
  指导语:“请小朋友看一看,小虫子和小鸟一样多吗?小鸟有几只?小虫子有几只?小鸟比小虫子多几只?小虫子比小鸟卡片少几只?想让它们变得一样多,怎么办呢?自己动手摆一摆。”

  (四)教师小结:5只小虫子比6只小鸟少1只,5比6少1。6只小鸟比5只小虫子多1只,6比5多1。想让他们一样多,再添1只小虫子,和6只小鸟一样多,5添1是6。也可以6只小鸟飞走一只,就和小虫子一样多,6去掉1是5。

  四、教师总结,巩固5和6的关系。结束活动。
  (一)教师分发小红花,并根据“有问题”的小红花进行总结。
指导语:“小朋友们在数字城堡里玩得开不开心?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这么聪明,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老师也很开心,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朵小红花。可是小朋友们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一朵真正的小红花呢?”

  (二)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5片红色的花瓣再添1片红色的花瓣,就变成6片红色花瓣的小红花了。5添1是6;还有的小朋友说,6片花瓣,去掉1片黄色的花瓣,就变成5片花瓣的小红花了,6去掉1是5。小朋友们真聪明,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现在我们动手变一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把它变成真正的小红花。

  (三)组织幼儿将变好的小红花收好,带回班里去。
  指导语:“变好小红花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回班吧,跟听课的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第78篇、中班数学活动纽扣的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第79篇、中班数学图形的分类与拼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的外形特征,能分辨不同的图形。
  2、乐于动脑筋,进行创意建构。
  3、能按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拼图建构。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组

  活动过程:
  1、经验准备游戏:蹲蹲乐,幼儿分组,给每组幼儿命名。
  2、操作探索幼儿操作学具几何图形,教师提问:请你仔细观察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哪些图形是一样的?请将它们摆放在一起。
  幼儿给图形分类,教师个别指导。
  3、分享交流发给幼儿学具,请幼儿进行分类。
  教师提出拼搭图形的要求,请小朋友进行自由拼搭。
  分享一下谁是图案最有趣。
  4、实践应用幼儿合作拼搭作品展示与交流幼儿收学具。

第80篇、中班数学7的形成和数数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在玩中学的快乐。
  2、能正确点数7以内的物体,提高点数能力。
  3、学习7的形成,认读数字7。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7的形成,正确点数7以内的物体。
  活动难点:理解7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白雪公主及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圆点卡片、苹果卡片、数字7卡片、环境布置七个的物品、幼儿操作学具:小花,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带幼儿跟音乐《十个小矮人》进入活动室,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复习6的形成和数数
  师:瞧!小矮人真的来了!
  出示5个小矮人卡片,问:来了几个小矮人?(5个)
  又来了一个小矮人,现在是几个小矮人?(6个)
  问:5添1是几?一起数一数。

  二、新授7的形成和数数
  1、师:一个小矮人用一个小圆点来表示,六个小矮人用几个小圆点来表示 ?
  出示相应的圆点。
  又来了一个小矮人,现在是几个小矮人?
  6个小矮人添上1个小矮人是几个小矮人?数一数(7个),后来的一个小矮人用几个圆点表示?出示一个圆点。
  6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几个圆点?6添1是几?
  小结:6添1是7。
  2、师:小矮人去摘苹果了,依次出示6个苹果
  问:摘了几个苹果(6个)齐数,又摘了一个苹果,现在是几个苹果?
  6添1是几?
  3、师:小矮人把苹果送给白雪公主了,我们小朋友也给白雪公主送礼物吧!
  每桌都有一盆花,请小朋友先送6朵花,幼儿取出6朵花摆好。
  可白雪公主有7个小矮人呀,怎么办呀?请小朋友再送一朵花,现在是几朵花?6朵花添上一朵花是几朵花?6添1是几?
  小结:现在好了,7个小矮人7朵花,每个小矮人都有一朵花了。师依次给小矮人戴上花。
  4、师:白雪公主也有礼物送给小朋友
  请小朋友取出苹果卡片,有几个红苹果?
  6个红苹果添上1个绿苹果是几个苹果?6添1是几?

  三、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
  1、师:7个小矮人、7个苹果、7朵花、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卡片7,7象什么?
  2、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小结:凡是数量是7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7表示。
  3、请小朋友和白雪公主一起找一找教室里那些东西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集体验证。

  四、活动延伸
  和白雪公主一起到院子里找找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的物体,结束活动。

第81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坐火车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初步感知和理解序数。   
  2、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清楚地进行表达。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排队、坐座位等活动中体验过第几的概念。   
  物质准备:教具:火车图片,小动物图片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活动难点: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感知和理解序数。
   
  活动过程:   
  1、小动物坐火车教师出事火车图片:这是什么?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幼儿目测并讲述。   
  教师出示小猫图片:小动物要坐火车去游玩。小猫坐第几号车厢呢?引导幼儿观察小猫手上的票的数字,理解小猫坐第2号车厢,请幼儿找第2号车厢,并把小猫送上火车。   
  教师再出示几个小动物图片,分别引导幼儿观察火车上的小动物,说一说谁在第一个,谁在第二个……   
  2、小组操作活动找小猫。观察画面,找一找小猫在哪儿,说一说小猫排在队伍的第几个。   
  住在哪儿。请幼儿看看楼房里每一层住了哪些小动物?请连线表示小动物居住的楼层。并给居住在第三层和第五层上的小动物涂上红色的星星。

  活动评价:   
  请7个小朋友上来排一排,请大家说说每个人排在第几个,进一步理解序数。   
  表扬能清楚地讲述活动的幼儿。

第82篇、中班数学花灯会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先目测部分,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按标记分类记录物体数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花灯:(其中4个红灯笼一组,另3个灯笼分散在旁边),图片卡。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7以内的数量
  1.元宵节真热闹,有好多好多的花灯,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多少花灯呢?(出示灯笼)
  2.你知道有几盏红灯笼?
  3.你是怎么知道有7盏灯笼的呢?
  4.那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这个好办法呢?

  二、目测练习
  1.目测一组:老师有一种又快又简单的好办法,能一下子就知道有7盏灯笼了:先看这一组有几盏灯笼,在心里记牢,然后再看看旁边的灯笼,接着往下数。
  小结:
  幼儿操作请你们看自己手上的卡片,用老师刚才的办法来说说有多少花灯?
  2.和同伴交换一下卡片,巩固目测卡片上物体的总数。

  三、幼儿操作练习分类记数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
  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有些什么?有哪些小动物?有些什么样的花灯?
  2.交代操作要求:
  强调:看标记,数一数每种灯有几盏,用线连接。
  3.幼儿操作记录。

  四、作业讲评
  1.作业评价:他在兔子灯标记的旁记录了数字几?那他记录的对不对?集体验证,和他一样的人举手。
  2.那一种灯笼是6个?

第83篇、中班数学活动数字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0-9”数字前提下,将它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并乐意产生想象。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温度计  目录   日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在这每个盒子里,都藏着有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接下来请你边看边猜他们分别是数字几。
  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并说出位置。
  小朋友们说下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 
 
  二.给数字宝宝排序
  1.请幼儿排列(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
  请你给这些数字排排队,你会怎样排?小朋友们讨论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哦 “ 0123456789”
  谁会倒过来排呀? “9876543210”
  2.分享教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出示ppt
  (1)圆形 顺时间排的圆形。
  (2)三角形 看看老师还能排成什么样的呢。三角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平时在哪里见过数字宝宝呢,谁来告诉我一下呢。
  (幼儿说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认识图片,并找出图片上的数字 说出数字的用途。
  生活当中到处都有数字,有时候数字会帮我们确定方位,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时间,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身体是否健康,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一定的知识。
  温度计
  日历
  目录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如果用画画的方式把数字画出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出示ppt图片。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由数字宝宝构成的图形。
  说一说画的是什么图形?有那些数字组成?(老师和幼儿互相讨论)

  五.活动延伸
  刚刚老师给你们看了那么多数字画的画,你们喜欢吗。选一个喜欢的试试看能不能画下来。(老师和幼儿一起画完。)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始终以饱满的情绪,亲切的语言和幼儿互动交流,整堂活动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本次活动紧紧围绕0—9这十个数字展开,将数字的各种形态展现无遗,深得孩子们的喜欢。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思路很清晰,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激发幼儿开动小脑筋。

第84篇、中班数学活动我的脸上有什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加深对1和2的数的理解。
  2. 完整地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美并尝试仿编。
  3. 能画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 “1”和“2”数字卡片。
  2. 自制《我的脸上有什么?》儿歌大挂图。
  3. 图画纸、彩笔、水笔。

  活动过程
  1. 出示“1”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手指着脸上数量是 1 的器官。
  2. 出示“2”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手指着脸上数量是 2 的器官。
  3. 出示《我的脸上有什么?》儿歌大挂图,请幼儿在( )内贴上适当的数字,然后一起念儿歌:
  我的脸上有什么?
  (  )个嘴巴会唱歌。
  (  )个鼻子闻气味。
  (  )只眼睛水汪汪。
  (  )只耳朵在脸旁。
  4. 引导幼儿在原来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基础上仿编儿歌,在仿编中,引导幼儿关注器官的数量和功能。如1个嘴巴哇哇叫,1 个鼻子闻东西,2 只眼睛看世界,2 只耳朵听声音,等等。
  5. 请幼儿画一张自画像,表现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完成后,向同伴讲述,并交换欣赏。

  活动评价
  能数出1和2的数量。
  能流畅地念儿歌《我的脸上有什么?》。
  能画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 

  活动建议
  可以让幼儿将仿编的儿歌内容画下来,然后由教师为画配上诗句,做成《幼儿创编诗歌集》,投放在图书区中,让幼儿随时翻阅。

  活动反思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第85篇、中班数学活彩色的风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我特性。
  2、 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 乐于用动作表现空间位置。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孔雀、鳄鱼、大象、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 菱形格
  3、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卡各一张
  5、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 游戏:“我演你猜”
  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幼儿模仿教师用相应手、脚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种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 游戏开始 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的某个位子打勾,幼儿看到在哪个位置有勾就做什么动作。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关系 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勾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如红、黄、蓝、绿,再将图开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 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练习。
  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86篇、中班数学活动谁吃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和少。
  2. 进一步理解6 以内数字的次序。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6鱼形数字卡两三套。

  活动过程
  1. 先玩游戏“超市大赢家”:教师请两名幼儿到超市去抢购某种物品,在相同时间内看谁拿得多?教师敲鼓计时,鼓声停止后,请幼儿一起点数分别拿的是几件,比较谁多谁少?
  2. 再玩游戏“小猫钓鱼”:全班分两组,每次每组派一位幼儿(小猫)出来抽(鱼形)数字卡,比较两张卡数值的大小。取得较大数值的幼儿(小猫)可“吃掉”对方的(鱼)数字卡。假如双方抽的数字相同,便重新抽卡。活动依此类推,最后看哪一组得卡最多。
  3. 活动完成后,请一位幼儿出来,把1-6数字卡由左至右顺序排列。

  活动评价
  能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能顺序排列1-6。

  活动建议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数的概念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更多具体的情境,如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或故事情境,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和认识数字。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87篇、中班数学活动寻找小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两种以上图形的排序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闯关活动。
  2、理解游戏规则,并在游戏情景中增强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3、勇于接受挑战,并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单、记号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观看视频,揭示活动的主要任务。
  过渡:小朋友,你们认识她吗?她怎么了?她为什么哭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原来朵拉的小熊不见了,她很伤心。小熊会在哪里呢?
  小结:原来朵拉的小熊遗失在城堡里了,让我们一起帮助朵拉找回小熊吧!

  (二)出示地图,明确游戏的主要关卡。
  师:去城堡要经过哪些地方呢?应该从哪里出发?

  二、智力闯关,学习规律排序。
  (一)修小桥:初次发现规律排序。(ABAB规律)
  过渡:我们先要通过小河,呀!河面上的桥板怎么样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们一起修好它吧。
  提问:
  (1)我们先看看桥板有什么不同?
  (2)长板—短板—长板—短板,它有什么规律?接着应该排什么?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通过长短的规律修好了小桥,帮助朵拉通过了小河。

  (二)穿树林:继续感知规律排序。(ABCABC规律)    
  过渡:怎样才能走过茂密的树林呢?瞧!树林里出现了一条花路,要怎么走出去呢?入口在哪里?出口在哪里?(看箭头的方向)
  让我们一起跟着朵拉来走一走花路吧。(蓝花—红花—黄花)花路不见了,让我们帮朵拉铺花路吧。接下来要铺什么花呢?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我们通过蓝、红、黄的规律走过了花路,真不错!

  (三)走迷宫:体验干扰型规律排序。
  1、出示树叶迷宫,提示幼儿走迷宫的要求。    
  过渡:要想走出树林呀朵拉还必须通过一个树叶迷宫,哇,树叶迷宫太复杂了,你们有信心走出去吗?先看看入口在哪里?出口在哪里?
  规则:穿过树叶迷宫,要按照三种树叶的排列顺序,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克服困难,将正确的路线用记号笔标出来。
  2、幼儿分组合作,按指定规律画出穿过树叶迷宫的正确路径。
  3、互相交流走出迷宫的方法。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帮助朵拉顺利地穿过了树林。

  (四)钻山洞:尝试创新规律排序。
  1、出示山洞图,交代钻山洞的要求。    
  过渡:山洞里会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进去看一看。    
  提问:先找一找入口在哪里?出口在哪里?          
  山洞里只有一条路能走出山洞,这条路在哪里呢?(请幼儿指出)
  2、幼儿操作,尝试创新出不同的脚印规律。    
  提示:山洞里处处都是危险,只有沿着小动物的脚印才能安全地走出山洞。              
  要求:操作前请你看清楚你操作板上是什么规律,然后有规律地将小动物的脚印排一排。
  3、评价交流,展示幼儿不同规律的脚印排列。    
  我也设计了一条有规律的脚印路,一起看看我是怎么铺的。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了不同规律的脚印路,使朵拉又顺利地钻过山洞。

  三、结束评价,分享成功经验。
  朵拉终于来到了城堡,今天大家和朵拉一起克服困难,通过建有规律的桥,铺有规律的花路,走出了复杂的树叶迷宫,还排出有规律的动物脚印路,最后顺利找到了小熊。谢谢小朋友们!

  活动反思:
  排序指的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律排列。它是一种连续的比较,建立在对两个物体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已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长短、颜色等,能了解不同物体的属性、发现其明显的差异性,也能感受到有关规律的经验。所以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我创设了“帮助朵拉寻找小熊”的情境。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朵拉,以动画片形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观察、比较,使其体验更深入、规范、条理化,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规律美。
  活动开始,我就用情景导入,朵拉的小熊丢失了!,在修小桥中让幼儿发现有序的排列,他们很快发现桥板是用长短来排列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穿树林时发现花是蓝、红、黄来排列的,接下来的环节是走迷宫,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小组合作,将排序活动融合在幼儿玩之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都能积极融入其中。从简单的ABAB排序到ABCABC,最后一个环节是钻山洞,孩子在玩中探索不同的排列方法,本来第一研时只要熊脚印和鸭脚印,在第二研时狗脚印的加入,一部分幼儿能简单的排列,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理解,这时我考虑的不够周到,没有让孩子掌握排列这种多角色的方法,而是在尝试自己的探索,这样就阻碍了孩子的思维。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活动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值得注重。

第88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猪开旅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
  2、初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动物手偶小猪、音乐CD
  2、图片故事“小猪的旅馆”(楼房)、小兔、小鸡、小猫、蘑菇等图。
  3、大、小不同的1-5的数字卡片两组
  4、自制图书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共6页,第1页封面,每页苹果数量不同,大数字表示水果数量,小数字表示页码)
  5、幼儿熟练掌握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前4条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后一条是幼儿经验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幼:春天,花开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河水哗哗地流……
  师:非常棒,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里去找春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边听音乐,边听老师说。(播放音乐CD《森林的早晨》)

  (二)复习5以内的序数
  1、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a、教师接着讲故事:“这是谁家的楼房呀!这么高、这么美!让我敲敲门”
  b、提问:小兔和小猫为什么吵架呢?
  c、讨论:怎样帮助小猪为动物们合理安排房间?
  2、复习5以内的序数指导语:“第一个来的小动物住第1层的圆形房间”。(并依次贴上小数字卡??)
  小结:重新安排了房间,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总结了经验,旅馆的房间一定要有顺序地排号。
  3、复习5以内的基数指导语:到了用早餐的时候了,小猪为小动物们准备了蘑菇餐,请帮助小猪为小动物们送早餐。
  注意:小动物住在几楼,就送几份蘑菇餐。 如:小兔住在一楼,送一份蘑菇餐。(并依次贴上相应的大数字卡)

  (三)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1、〔通过观察黑板上刚出示的一系列图片,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一共出现了几组数字?大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大数字表示送了几份蘑菇  餐?)
  小结:按楼层编号,给小动物们送了对应的早餐,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也高兴得准备带大家一起去玩。

  (四)延伸活动:
  制作图书,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请幼儿在区域活动或回家后通过自己尝试自制图书,要求每页画上数量不的梨,并编写页码,感知基数和序数。

  活动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第89篇、中班数学活动在家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上下,里外的空间位置,能用语言表达物品的相应位置。
  2. 能根据语言提示,找到指定的位置。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桌子两张,蓝子一个
  2. 玩具娃娃,皮球,苹果,积木各两个
  3.手绢

  活动过程:
  1. 游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举起来(双手举起,放在顶);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转一转(双手前平举,转动手腕);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藏起来(双手放背后)。
  2. 在小手拍拍游戏的基础上,创编新游戏:藏小手,
  小手藏藏,小手藏藏,小手放在椅子或屁股下面
  小手藏藏,小手藏藏,小手放在头或膝盖上面
  小手藏藏,小手藏藏,小手放在口袋里面
  小手藏藏,小手藏藏,小手放在口袋外面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要尽量标准到位
  3.教师和幼儿交换角色,教师动作,请幼儿正确的说出老师的手放在什么位置(请幼儿正确地使用上下,里外方位词来表述)
  4.游戏:摸宝。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玩法
  5.操作练习。教师交代题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使用方位词说出桌子上面,下面和篮子里面,外面分别有什么东西,并把是篮子里面的东西圈出来。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第90篇、中班数学活动有故事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发现故事中角色数量的不同,感受故事独特的趣味。
  2.  试着根据数量排列故事图片,讲讲故事。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场地布置 幼儿坐月牙形、四张桌子、一块黑板
  2.  幼儿操作用卡片(幼儿人手一份)
  3.  PPT课件(体现故事的顺序和倒叙)

  活动过程:
  一、角色知多少(发现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角色)
  重点提问:故事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呢?          
  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小结:故事角色的数量是不同的,不同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

  二、情节知多少(发现故事中角色的数量变化,体会角色间的关系)
  1.  从1到6的故事 重点提问:故事中的角色谁先出来,谁后出来?          
  发现故事中特别的地方了吗?
  小结:故事中角色的数量是从少到多,数字是从小到大。
  2.  从6到1的故事 重点提问:故事还有一种说法,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故事中角色的数量可以从少到多,数字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多到少,数字从大到小。

  三、故事知多少(尝试根据数量的不同,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重点提示:故事中的角色是一个一个出现的,而且每次出现的角色总是和前一个角色有关系。
  小结:故事角色数量的变化,就变出了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出现每个角色只有一个的画面)      
  猜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活动延伸:
  图片可以投放到游戏中,孩子们自己排图片,自己编故事。

  活动反思: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第91篇、中班数学活动羊羊搬新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序数横向和纵向排列的规律。
  2.进一步了解门牌号码代表的意义,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喜洋洋搬家ppt
  2.幼儿操作用楼房每人一份(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分别为每层有两个房间的二层、三层、四层的楼房及每层有三个房间的三层、四层的楼房若干,,身上写有门牌号码的羊羊若干,并按分别放入筐内)。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羊村的羊羊们相亲相爱,每天都快乐的住在一起。

  二、巩固经验
  1.复习5以内的横向序数概念
  1)我们来看看,房子里都住着谁呀?(出示有五间房子的平房)
  2)我们来看看,喜羊羊是住在哪一间啊?我们是从哪边开始数的?
  小结:房间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第一间,第二间……
  3)引导幼儿逐一讲述其他动物住第几间。
  2.复习5以内纵向序数的概念
  1)喜羊羊觉得现在的房子虽然很宽敞,可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盖起了一座新房子,看,好高的房子呀呀!(出示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
  2)有几层楼?羊羊住在第几层?你是怎样数的?
  3)小结:数高楼要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

  三、根据门牌号找家喜羊羊觉得这栋楼房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羊羊们又商量着要再盖一座。
  1.你们猜羊羊们盖的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间)
  2.哇!果然和你们说的一样,羊羊们这次盖的楼房每层都有两个房间。(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
  3.喜羊羊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喜羊羊搬新房?喜羊羊说它想住101房间。
  1)先来看看有几层楼?再观察每层楼有几间房?
  2)X家的门牌号为101,可是不知道是哪一间,你知道吗?门牌号上的1表示什么?01表示什么?请你来找一找。
  3)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和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4.说出一个门牌号码请幼儿来找出房间: 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小结: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找房间时我们先找到第几层,然后再找到第几个房间。

  四、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尝试操作看到喜羊羊住进了新楼房,大家可羡慕了,都想快快住进新楼房,看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请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帮他们住进新楼房
  1.提醒幼儿操作步骤:
  1)分清顶楼和底楼,楼房图片摆放正确
  2)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来找房间,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三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
  3)先找到楼层,再来找房间。
  2、教师讲评你的羊羊身上的门牌号码是多少?你是怎样找到这个房间的?

  五、延伸活动,体验帮助羊羊的快乐。
  羊羊们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来我们一起来庆祝(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起舞欢庆乔迁之喜)

  活动反思:
  从活动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这个活动基本上都能做到层层递进,第一、第二个环节是对楼房的层数和第几间复习巩固,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坐标认识楼房的层数以及第几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把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搞乱,通过集体介绍环节,帮助幼儿改正。

第92篇、中班数学礼物送给好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子记录的方法统计送各种礼物的人数。
  2.能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礼物图片、统计表每组一张,大统计表一张、铅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我给妈妈送礼物。
  1.教师:小朋友,平时妈妈照顾我们非常辛苦,你们想不想送一份礼物给妈妈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礼物?请幼儿看看礼物,一共有几种礼物?(8种)8种礼物,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8)
  2.那谁来说说,你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
  3.幼儿挑选一样自己最想送给妈妈的礼物。

  二、计礼物数量。
  1.你选了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2.我们每个小朋友送的礼物都不一样,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围巾的有几个人,送项链的有几个人呢?幼儿说一说。
  3.出示统计表
  (1)师:老师请来了一张统计表帮忙。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统计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呢?
  (2)幼儿认识统计表:上面一排是礼物,下面是统计人数,中间的这一段格子是让你把礼物贴到礼物标记的下面。比如:你们组有一位小朋友选了包包送给妈妈,就把礼物贴在包包的标记下面的格子里。另一位小朋友选了项链,那他应该把礼物贴在哪里呢?(项链下面的格子里)等你们组所有小朋友的礼物都贴好之后,选一位小朋友用点子记录送各种礼物的人数。记录在下面一排的格子里。
  4.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5.展示小组统计表,教师再统计。
  (1)看看,第一组小朋友的统计表,送妈妈围巾的有几个人呢?送项链的有几个? 第二组小朋友来说说看,你们组的统计结果。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第三组小朋友的统计结果。
  (2)除了看礼物,还有什么办法知道第四组有几个人送了围巾,有几个人送了项链呢?(教师将礼物部分用白纸遮掉,引导幼儿看点子)
  (3)我们全班送妈妈围巾的一共有几个人呢?我这里有一张大的统计表,我们一起把每组统计的结果都汇总到这张大的统计表上吧。
  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全班送花朵的有几个人。记录在哪里?试试看。点子汇总好了之后,教师用数字统计。
  (4)比较一下,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多,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少?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记录了送每种礼物的人数,有了统计表,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我们班里有几个人选了围巾,几个人选了项链,有了统计表可真方便!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第93篇、中班数学蝴蝶王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维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2.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分类结果,体验活动乐趣。   
  3. 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进一步提高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蝴蝶背景图一张   
  2.红黄颜色、大小、形状、花纹点数不同的蝴蝶操作材料、记录表、水彩笔、幼儿自制分类纸盒、(两人一份)   
  3.小书包一只、各种文具用品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王国背景:蝴蝶王国要举行一场舞会,这个舞会的特点是:只有具备相同特征的蝴蝶才能组合在一起进行表演。  
 
  二、第一次操作:幼儿自主操作并记录   
  1.出示操作材料:蝴蝶、分类盒、记录表。   
  这些蝴蝶有哪里不一样?请你找一位同伴一起合作,两个小朋友一起找一找、分一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你按照蝴蝶的不同特征来分一分,找到一种特征后请你记录。   
  2.幼儿展示记录纸,进行交流。   
  你们找到几种,分别是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谁还有不一样的分法?   
  小结:在第一次的分类中,我们最厉害的合作组共找到4种,它们是按蝴蝶的颜色分,按大小分、按形状分、按花纹分。  
 
  三、第二次操作:幼儿在原分类基础上进行分类   
  1.出示某个分类盒,引出第二次分类。   
  张老师考考你们,这个盒子里面的蝴蝶可以再分一分吗?那请你们去试试第二次分类!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空的分类盒自己取   
  2.交流:你刚才根据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现在蝴蝶分成几组?   
  小结: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还发现蝴蝶身上花纹数目不一样,你们有的又按颜色分、有的按花纹分、有的按大小分,分成越来越多的蝴蝶跳舞组合。

  四、联系实际,学习整理书包   
  1.其实分类活动,我们小朋友经常在做,你平常什么事情有跟分类有关系?   
  2.出示一筐文具和一只书包:我们马上要升入一年级,要背上书包上下学,书包里要放什么呢?怎么要把这些文具整齐合理的放到书包里呢?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数学分类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分类活动的核心经验,设计了以蝴蝶为情境的多次操作活动,让幼儿的学习充满乐趣和挑战,分类活动不再单一。
  本次活动,我自己的思路清晰,提问和引导有针对性,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两个亮点:
  1.环节设计有层次感
  在观察观察蝴蝶的颜色、大小、形状、花纹基础上能按其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本节课以“幼儿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通过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物体的外形是什么样的?他们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怎么样将它们分成两份?为什么要这样来分?”的相关问题引发幼儿思考,为幼儿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按特征分类”打下了基础。
  2.教具设计巧妙
  课前我们请幼儿共同制作教具——分类盒,此分类盒是幼儿动手折叠的,因活动共有三次分类,所以尽可能减少桌面的分类盒数量,我们请小朋友自己操作分隔条,在使用教具时也体现教育的影子。学具主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制作了图片(书包、铅笔、文具盒等),还有实物操作。这些教学具的准备充分、实用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索按物体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机会。
  总之,活动中以游戏“蝴蝶去参加舞会”为主线,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活动的不足是应该在幼儿进行探索分类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第94篇、中班数学活动故事创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4以内物体数与量的对应。
  2. 看图创编故事,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老师提前把《我的家》幼儿用书第 10-11页的图画制成故事图卡多套。
  2. 发给每位幼儿一套1 - 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 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客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2. 老师出示故事图卡讲故事,并请幼儿数数图中人物的数量。例如:
  他是希希的爸爸,(问:图中有多少人?答:1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爸爸和妈妈结婚了。(问:图中有多少人?答:2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妈妈生了希希,(问:现在这个家有多少人?答:3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后来家里又来了姨妈的孩子,一个小妹妹。(问:现在希希的家有多少人?答:4 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
  3. 每组发一套图卡,请幼儿根据图卡内容合作创编新的故事。
  4. 老师帮助幼儿把人物的数量写在图卡上方,并把故事文字写在图卡下方,然后把图卡装订成书,放在图书角,让幼儿自由翻阅。
 
  活动评价
  能用数字1 - 4正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与小朋友合作根据图卡内容创作故事。

  活动反思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95篇、中班数学活动亲亲瓢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8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8个点的纸制瓢虫人手一只,大瓢虫一只。五个呼拉圈,数字4、5、6、7、8。 在树五棵,会别贴了数字4、5、6、7、8。 幼儿人手一只没有画点的瓢虫,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出示瓢虫妈妈)
  提问:这是谁呀?这是瓢虫妈妈,今天她带了许多瓢虫宝宝来我们中一班,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愿意)

  二、与瓢虫宝宝交朋友。(出示瓢虫宝宝)
  -------那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就领一只小瓢虫吧。
  -------现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只瓢虫宝宝了,请小朋友看看自己的瓢虫宝宝和旁边小朋友的瓢虫宝宝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观察后回答:瓢虫宝宝身上的小点不一样多,颜色不一样。
  --------你是怎样看出来它们身上的小点不一样的?(点数、目测)
  --------这些瓢虫宝宝都有自己的名字,看!它身上有几个小点,那它就叫几星瓢虫,你的是几星瓢虫?(幼儿个别回答)
  --------小朋友们都特别棒,老师也很想认识一下你们的瓢虫宝宝,请拿着四星瓢虫的宝宝到老师身边来好吗?请拿着五星瓢虫的宝宝到老师身边来好吗、、、、、、、 按颜色、数量分类。
  ---------现在我们都知道瓢虫宝宝的名字了,就是好朋友了对吧,那我们带着瓢虫宝宝一起来做游戏吧

  三、游戏占圈:
  (1)出示五个圈子,圈子里分别放上数字4、5、6、7、8,请小朋友分别进入圈子;
  (2)把圈子的数字换成不同颜色的瓢虫宝宝,请小朋友安颜色分类进入圈子。

  四、为瓢虫宝宝找家,按数量分类。
  瓢虫宝宝们玩得可真开心,现在它们要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呢?(大树上、森林里)小朋友们愿不愿意送它们回家呀?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96篇、中班数学活动剥豆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 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3、第二次剥豆,请个别幼儿剥豆数数,并作记录。
  4、两次一共剥了几粒豆,将两次剥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在记录单上写上数字。

  二、幼儿剥豆数数,并用符号和数字记录。
  1、介绍记录单,请幼儿说说记录单的每一个格子里写什么?
  2、讲解操作要求:每个幼儿两结豆荚,把第一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 圈画在记录单的上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第二结豆荚里 的豆子数用圆圈画在记录单的下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
  将两结豆荚的豆子总数用数字表示写在左边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将记录单贴在指定位置,交流评价,纠错。

  三、装豆子,巩固对数的感知。
  1、蔬菜批发市场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去送到批发市场 吧,请四名家长扮演批发市场的老板。
  2、幼儿根据袋子上的数字装豆送豆,“老板”作产品检验。

  活动反思:
  《纲要》中提出: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情景,运用数学能力。我们老师可以将生活为缩影创设情景,同时利用日常在生活不断渗透数学。

第97篇、中班数学活动拯救懒羊羊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巩固6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学会看图列算式,知道各数的意义。   
  2、通过情景游戏,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内容:
  一定数量的物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借助数的组成和口述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幼儿抽象运算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
  PPT,操作纸,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题,激发兴趣   
  1、今天的天气不错,小羊羊们都出来玩耍了!看看来了几只羊呢?我们来给它们编一下号吧?   
  2、再看看谁也出来了?(灰太狼从城堡里出来了)羊羊们会遇到危险吗?   
  3、哪只羊被抓去了?   
  4、原来懒羊羊被抓去了,喜羊羊自告奋勇地向村长请示去救懒羊羊。  
 
  二、选择小路——复习6以内数的分解   
  1、喜羊羊来到了交叉路口,路口的指示牌上什么指示也没有,到底该走哪条路呢?(小鸟飞来:只要你闯过灰太狼设的数学陷阱,指示牌会告诉你正确方向的。   
  2、哦,原来要闯过数学陷阱,就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了。单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盆友数学学得还不错,今天我们刚好也带来了数字卡片,要不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喜羊羊一起闯关,愿意吗?   
  3、师引导幼儿共同闯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找出小桥——看图列算式   
  1、来到了小河边,狡猾的灰太狼把桥给隐藏起来了,要怎样才能过去呢?又有什么样的难关等着我们呀?   
  2、我们一起帮助喜羊羊列出算式,让桥出来吧(让幼儿能说出图片的意思,知道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四、打开城门——将算式中的错误改正   
  1、终于来到了灰太狼的城堡,狡猾的灰太狼又设置了陷阱,故意把题目算错,我们只有把错题改正过来,才能拿到钥匙,看到锁,进城门。    2、小朋友们真聪明,城门打开了,我们一起进去吧!   

  五、打到灰太狼——看图连线算得数   
  1、进了城门,我们只有打败灰太狼才能就出懒羊羊。   
  2、完成连线,救出懒羊羊。   
  3、小朋友们太厉害了,连灰太狼都被打败了,看懒羊羊被救出来了,和大家一起开心的玩耍呢!
  
  六、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太棒了,我们也一起去跟羊羊们玩耍吧!

  教学反思:
  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关于“数运算”的核心经验要点其中有一点是一定数量的物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它的支持性策略是借助数的组成和口述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幼儿抽象运算能力的发展。对数运算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开始设计教案,刚开始设计的是巩固6以内的加减法,但又发现根据本班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好像有些困难,于是改成了巩固6以内的加法。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懒羊羊被灰太狼抓去,我们陪着喜羊羊闯过灰太狼设的一个个陷阱,最终救出懒羊羊。陷阱的题目也考虑到了递进性,先是复习6以内的组合,根据组合口述加法算式,然后过渡到看图列算式,再到找出错题并改正,到最后是对前面知识经验的一个提升,利用连线的方式让孩子们根据图连出合适的算式,再连出正确的得数。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还是非常的专注,她们为了早点救出懒羊羊,都积极思考着,当闯出一关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拍起手来,看得出孩子们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活动中来。在闯关过程中,我不忘数学核心经验内容,让孩子们不仅会看图列出算式,还能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进一步促进孩子们抽象运算能力的发展。

第98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兔子装修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习根据图形的不同颜色进行有规律排序。   
  2、 发现颜色的排序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继续排序。  
  3、 尝试自己设计不同颜色的排序规律,感受规律美,体验排序的快乐。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彩笔,多种颜色的卡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认识排序。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兔子的家,你们想不想去啊。哇!小兔子的家可真漂亮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兔子家的客厅,咦?客厅墙上的瓷砖可真漂亮啊,你们看看,在上面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它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的啊?这种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   

  二、加深了解 --探索排序。   
  现在小兔子家的厨房也想像客厅一样在墙上贴上漂亮的瓷砖,可是小兔子很烦恼不知道要怎么去贴,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展示纸板,让幼儿根据排序的颜色将后面的空白处涂上对应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验提升--设计排序。   
  那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为小兔子的房间设计出漂亮的瓷砖。如果请你来设计,你会用到哪几种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操作摆放颜色卡片,(教师选择集中较好的排列,用手机拍下,传到多媒体上播放),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瓷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瓷砖用到了哪几种颜色,是如何摆放的。
  
  四、知识拓展--生活延伸。   
  小兔子很感谢小朋友的帮忙,邀请我们一起来跟小兔子跳舞,听听音乐,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排序,来看看王老师的动是如何有规律的重复。   
  小朋友们也一起来试试,你还可以设计出怎么样的动作,做出来。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跳得累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喝点水,休息下吧。

第99篇、中班数学活动聪明的玩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数字,并乐意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活动。
  2、物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聪明的玩家(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3、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活动反思:
  因刚接班不久对幼儿掌握数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第100篇、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小东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体会探索的乐趣,激发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点数的能力和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3.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大胆尝试,用语言、艺术等形式表达自己获取的知识经验和想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有关昆虫、动物等小东西的一些常识。   
  2.教材的准备:较大的螃蟹两、三只;图画纸、彩笔;录音机、伴奏带;昆虫、动物的图片、头饰、标本;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教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东西交上了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   
  2.出示螃蟹,让幼儿认识新的小东西,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地与螃蟹“交朋友”,观察螃蟹怪异的体态,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等探索活动感知螃蟹的特征和习性。(重点在数一数有几只螃蟹、每只螃蟹有几只脚。)   
  4.模仿螃蟹独特的行走姿态,在探索活动中随着音乐艺术地再现小螃蟹的动态特征。   
  5.让幼儿自由观察,比较一下螃蟹的脚和小朋友知道的其他小东西的脚有什么不同。   
  6.延伸活动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观察活动,对几只脚的小东西进行简单的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在活动中一边指导,一边寻找幼儿新的兴趣点。   

  活动建议:   
  1.为了安全,螃蟹可用绳子绑住蟹壳,方便教幼儿观察。   
  2.活动建议采取分组的形式,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有利于教师指导,帮助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充分发展。   
  3.有条件的话可提供一些活的昆虫和小动物给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有趣的小东西》活动实质是一个促进幼儿语言、艺术、认知和情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活动。活动选材投幼儿所好,把握住幼儿喜欢“小东西”的兴趣点,给幼儿提供探索与发现的平台。组织活动的过程坚持《纲要》中所提出的在教育与发展之间“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原则。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使幼儿尽情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相关文章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教案户外活动3篇》:第1篇、大班户外游戏活动马兰花开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马兰花开是传统的经典游戏,为了传承我国优良文化,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户外游戏活动—马兰花开。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的反应

《科学数学教案大班100篇》:科学数学教案大班10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