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40篇

日期:2021-06-1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语言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语言教案40篇

第1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太阳和月亮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活动中,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听辨音乐的情绪并与儿歌中的情绪相整合,进一步促进幼儿对儿歌的理解和掌握。《太阳和月亮》这首儿歌,简单有趣,韵律优美,琅琅上口,易于小班幼儿接受和理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初步学习仿编。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活动难点:
  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有两位客人到我们班来了,我们看看是谁呢?
  环节简析:直接导入,抓住幼儿的兴趣。
  2、出示图片太阳
  提问:太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
  出示图片月亮
  提问: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呢?
  环节简析:这两个提问,帮助幼儿对相关生活经验的回忆和整理。

  二、看图理解儿歌
  1、这儿有一首儿歌叫《太阳和月亮》,教师朗诵:太阳出来了,小花醒来了,小鸟醒来了,小兔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鸟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刚才老师念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热闹一词,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这么多的爸爸妈妈,我们今天的教室里也很热闹)
  什么时候静悄悄呢?大家都要干什么?
  你们是怎样睡觉的?
  环节简析:教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帮助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同时能给幼儿正确的语音、语调的示范及情绪上的感染。适时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儿歌的内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3、师幼游戏,巩固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现在小儿歌要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了,闭上眼睛,看看,儿歌里的哪一句偷偷藏起来了,我们要一起大声地把那藏起来的那一句儿歌说出来,他就会回来了。眼睛闭起来,哪一句不见了?我们一起大声说。
  现在我们一起说一说,看看儿歌宝宝是不是都回来了?(整体一遍)
  环节简析:通过藏一藏,找一找,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巩固练习儿歌内容,变枯燥的儿歌学习为生动有趣,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的方式突破重点的学习。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白天很热闹,太阳出来了,我们念儿歌的声音可以大声一点,脸上可以笑眯眯的,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声音可以轻一点。(整体两遍)
  2、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两段音乐,我们来听听,你觉得哪段音乐是太阳出来了,哪段音乐是月亮出来了?当太阳出来时,我们小手举起来,像太阳一样发出光芒,当月亮出来时,我们赶紧静悄悄休息。准备好
  环节简析:通过音乐和语言的整合,创设情境,让幼儿更好地体味儿歌的意境。
  3、师幼游戏
  白天小花醒来了,是什么样子呢?小鸟醒来了,是什么样子呢?小兔醒来了,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呢?现在,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儿歌。
  环节简析:在音乐中调动多种感官,动作、语言,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的多项发展。

  四、创编儿歌
  1、咦,太阳出来了,除了小花、小鸟、小兔子醒来了,还有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
  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现在我们又和音乐一起做游戏了,当太阳出来时,我们可以做一棵树一朵花、一只大花猫,一个小朋友,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提问:你想做什么)好,准备好。
  环节简析:引导幼儿通过动作将幼儿所想内容呈现出来,符合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先根据幼儿动作进行诗歌创编的示范,再引导幼儿在做中说,通过动作到语言,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好玩的游戏玩到这里。现在是白天还是夜晚呢?白天真热闹,我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本次语言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和创编儿歌,在教学准备上,采用传统的图片,简单易行,易于操作,便于师幼之间的互动,虽然现在课件的运用在某些方面给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势,但传统的图片教具,在师幼互动操作方面,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教 师通过藏图片,让幼儿运用记忆回忆儿歌内容,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让枯燥练习更加生动有趣。在活动中通过音乐与语言的整合,更好地促进目标1的达成,体味“热闹”和“静悄悄”的意境。在本次活动中,在幼儿的创编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幼儿思维的发散,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力,创编出更多更广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动物。

第2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长大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从中班升入大班,班上有很多幼儿已经知道自己是哥哥姐姐了,但幼儿对成人依赖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仍喜欢让成人一手包办。并且,幼儿的自己的父母欠缺关心的意识。因此,我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将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参透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尝试不依赖成人,能主动去做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4、愿意通过多种形式展现自己。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教幼儿热爱家庭、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鞋。
  2、"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
  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老师: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小衣服、小鞋子等)这些你能穿的合适吗?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 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了,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 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
  (3) 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小结
  (1)引导幼儿体会成长的快乐并教育幼儿学会更多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他们。
  (2)幼儿听音乐——《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积极,准备的教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方面,没能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让幼儿亲自体验的环节,让幼儿感受一下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的快乐与满足,并从不同的交流讨论中增强情感的体验。
  3、幼儿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幼儿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幼儿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幼儿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第3篇、小班语言《爱吃水果的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知道水果、牛奶营养好,爱吃水果和牛奶。
  2、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画书一本,实物(木瓜、杨桃),每人一份表格和一张笑脸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20—21页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这是什么动物?对,这是只奶牛。它的肚子里都有什么?
  小结:它的肚子里有苹果、西瓜、木瓜、香蕉…原来它是一只爱吃水果的牛。

  二、通过实物投影仪,师幼共同阅读,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师: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没有) 让我们一起看图画书《爱吃水果的牛》。
  提问:
  1)在一个长满各种果树的森林里。爱吃水果的牛就住在这里,它在哪里呢?(请幼儿上来手指)
  2)主人喂了它好多好吃的,都有什么?(2,3,4页)
  有(西瓜)。有(…)今天陈老师把这个水果朋友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变变变… 大家一起来闻闻,这个又香又有营养的水果朋友叫木瓜,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这个像星星一样的水果你们见过了没有?陈老师也把它请到了我们这里,让大家认识一下。它的名字叫杨桃,把它切开后就像星星一样了。再从第2翻至第4页,重新巩固下水果名词。
  3)一只晚上,突然怎么样了?(第5页)(动作提示)
  4)主人被风吹了以后他怎么样了?你能看出来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5)邻居们也怎么样了?那么小牛看见主人和他的邻居们都生病了,心里会怎么想?(很难过,很着急……)
  6)爱吃水果的牛有没有生病呢?(没有)对,只有爱吃水果的牛没有生病。
  7)主人生病了,爱吃水果的牛是怎么照顾主人的?小牛给主人喝什么?(真是只会关心人的小牛呀!)
  8)除了红红的草莓牛奶,它还给主人喝什么牛奶?请学小牛说:“请喝杯“草莓牛奶”吧!……
  9)喝了水果牛奶,主人的病怎么样了?
  10)生病的邻居们也学着吃水果了,大家都变的怎么样了?

  三、师生再次阅读图书,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一页一页地翻。通过翻阅画面,再次感知故事的内容。
  师:爱吃水果的牛为什么不会生病?让我们到图画书中来找答案吧!我们一起来边看边说吧!
  师:故事讲完了,你们找到答案了吗?为什么爱吃水果的人不容易生病?使幼儿获知水果、牛奶是有营养的食品。(因为水果里面有很多的营养,维生素C能预防我们感冒)
  师:你喜欢吃水果的牛吗?为什么?总结:这只奶牛不仅爱吃水果,也愿意去照顾它的主人。当它的主人需要它的时候,还挤水果牛奶给他喝。 当我们家里人或朋友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你平时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你们喜欢吃这么多水果呀!那你们的身体一定也很棒了。

  四、延伸活动:
  师:我们不仅要爱吃水果多吃蔬菜多喝牛奶,还要样样东西都爱吃。才能更健康,对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表格,表格里呢有许多有营养的食品,请宝宝和爸爸妈妈在自己喜欢的食品上添上一个笑脸,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爱吃的东西最多,谁最不挑食……现在,你就带着表格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吧!

  课后反思:
  问题设计具有趣味性。阅读活动提问设计的巧妙,会激发幼儿继续往下看书的兴趣,引发幼儿扩散性思维。
  如:《爱吃水果的牛》中,老师的提问设计不仅激发幼儿兴趣,更让幼儿主动思考、发现奶牛的故事。“爱吃水果的牛和它的主人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为什么爱吃水果的牛不会生病?”等等,幼儿在老师的启发式提问中,与老师呼应,在师生互动中推动着活动的进程。
  巧妙地激发幼儿情感。阅读活动中幼儿情感的激发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如何通过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情感,也是老师提问设计的关键。
  如:活动《爱吃水果的牛》中,老师以奶牛帮助人们的方式引发幼儿喜欢喝牛奶的情感,从而了解多吃水果的益处,进一步激发幼儿在生活中要爱吃各种各样的水果,这样才有益身体健康。同时,也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在活动后仍意犹未尽地继续翻阅着图画书。

第4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毕业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共同回忆幼儿园生活,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照片,如:班集体照片、幼儿刚刚入园时哭的照片、大班幼儿画画、跳舞的照片。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个一段。
  3、幼儿用书30~31页。
  4、语言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

  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回忆。
  (1)再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在幼儿园的三年里,你觉得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
  (2)马上就要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3)三年来,你觉得自己哪方面有进步?
  2、欣赏并学习毕业诗。
  (1)小朋友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家心里都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用书,说说毕业前夕的心里话,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出示图文结合的诗歌图,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
  3、根据诗歌的感情色彩,选择适合的背景进行匹配。
  (1)教师分别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舒缓的背景音乐,请幼儿为诗歌选择背景音乐,并说出理由。
  (2)根据幼儿的选择,配上毕业诗再次朗诵。
  (3)选择舒缓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有表情地进行朗诵,让幼儿有表情地朗诵其中的意境,并能有合适的语速、表情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又一次带孩子们学习这首儿歌《毕业诗》,每当孩子们毕业时,都要学习这首儿歌,每次活动时,我都会收获许多的感动。这次也不例外。因为这首《毕业诗》,描述的是孩子们毕业时的真切想法。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在幼儿园的美好时光,回忆孩子们刚入园时哇哇大哭喊妈妈,到现在变成了有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感受着孩子们那纯真而又细腻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
  我示范朗诵《毕业诗》,孩子们若有所思地听着。第一遍朗诵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幼儿园有什么愉快欢笑的事情让你特别难忘?"孩子们将上幼儿园以来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真的好感动,原来以前的一些辛苦真的没有白费,那些过去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孩子们脑海中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将离别,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伴说?"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舍不得","不想离开幼儿园","我还会回来的"……虽然显得有些单一,却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这个活动还能对孩子们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我告诉孩子们:"其实,毕业了也还是可以联系的。大家可以互相留下电话号码,以后想老师和好朋友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我们很快就会毕业跟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希望你们能更加团结、友爱,多做一些让好朋友开心的事情,不要再乱打架了。毕业以后,大家就会永远的想着你,还会牢牢地记住你。"

第5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小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小手的作用。
  2、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初步仿编。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用小手做事的相片、小手娃娃,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自己的一只手(上面画有眼睛、嘴巴),以小手娃娃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手娃娃,我的手能做许多事情,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的小手会做工这么多的事情,真能干。

  二、出示挂图,理解儿歌内容。
  1、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小手也很能干,我们来看看他的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画,说说小手做的事情,并用儿歌里的语言来概括每一幅图的意思。

  三、欣赏儿歌。
  1、我们来给这几幅图起个名字吧。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儿歌。

  四、学习儿歌。
  1、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拍手边念儿歌。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演。

  五、创编儿歌。
  1、出示相片,看看小朋友的小手还会干什么。
  2、我们把小朋友小手做的事情编到儿歌里。

  六、保护小手。
  我们的小手这么重要,我们要怎样保护它呢?(不做危险的事情,不玩尖利的东西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念儿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领,了解了原来自己的小手这么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第6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学会用“XX多么XX,就有多爱你”的句式来表达爱。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活动难点:
  学会用“XX多么XX,就有多爱你”的句式来表达爱。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出示绘本封面
  “这上面是谁呀?”(小兔子和兔妈妈)
  “原来啊这是关于小兔子和兔妈妈爱的故事”
  2.师:“兔妈妈和小兔子是怎么爱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二、分段欣赏故事
  1.老师讲述故事第一段,播放小兔子说话录音
  2.师:小兔子和兔妈妈是用什么动作来表达爱的?一起来做一做。
  师:对,把手张开,张到怎么?小兔子说了什么?
  老师扮演兔妈妈张开手说:“我爱你有这么多”。
  师:兔妈妈爱的多还是小兔子爱的多?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小兔子还用了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3.老师继续讲故事
  师:小兔子和妈妈用了哪两个动作,说了什么话来表达爱的?(引导幼儿大胆发言:爱要大声说出来)请幼儿上来做动作
  师:你们还有谁比他爱的还要多呢?
  师:小兔子还用了什么动作来表达爱呢?
  4.出示小兔子跳的图片
  师:“小兔子在做什么呀?”(跳)
  师:“那你们猜猜看这次小兔子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
  5.师:“刚小兔子用了哪些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呀”
  请幼儿说一说,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让幼儿再次学习句式:XX多XX,就有多爱你。
  6.继续讲故事
  师:小兔子和妈妈说着说着来到了山脚下他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把话说的长一点)
  师:小兔子用看到的景色里的一件东西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你们来猜猜看会是什么?
  师:小兔子指着小路说:妈妈,路有多长,我就有多爱你。说的好听吧,小兔子说了什么呀?
  师:你能用其他的东西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吗?请幼儿说一说
  7.老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

  三、完整欣赏
  教师播放ppt绘本和背景音乐完整讲述故事

  拓展延伸:
  师:小兔子爱妈妈吗?那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你们又是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师:今天呀我们学了很多动作和好听的话来表达爱,请小朋友回家后也对妈妈表达一下爱,好不好呀。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用“XX多XX,就有多爱你”这个句式以及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活动一开始以图片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分段讲故事,通过故事内容和小兔子的话来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学说这个句式。在这个过程中,多采用翻页的形式进行讲解觉得不叫单一,可采取多多种形式来让幼儿更投入其中。在让幼儿的回答时,还是自己讲的较多,应该让孩子多说,并且对于孩子的回答应该多多追问,拓宽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们已经看多这本绘本整个创编过程比较顺利,因此我就请几个小朋友来创编应该多请孩子来说一说。最后完整欣赏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单纯的让老师来讲可能孩子就不怎么有兴趣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第7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只小猪盖房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小班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短,做事没有毅力,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高,并且有了科学探究的初步意识。《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一故事既有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又有幼儿喜欢的人物和对话,适合表演。所以选择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乐于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实物稻草、木头、砖。
  2、操作图一张,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大灰狼、草房、木房、砖房图片各一张。
  3、师用大图书《小猪盖房子》

  活动过程:
  1、 师出示实物与幼儿谈话。
  (1)让幼儿说出实物名称:“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2)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如果拿来盖房子,哪种材料盖的房子最结实?”
  (3)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2、 教师结合大图书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重点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结果。
  (1)三只小猪各选用哪种材料来盖房子?(在操作图上插入小猪与相应房子图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只小猪?小黑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在操作图上画出一个箭号)结果怎样?
  (3)二撞木房:小黑猪逃出草房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全体幼儿跟读)小黑猪跑哪去了呀?(小白猪的木房里)小白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两次,并在操作图上标出两个箭号)结果怎样?
  (4)三撞砖房:小黑猪、小白猪逃出了木房时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幼儿说),两只小猪跑哪去了?(小花猪的砖房)小花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了三次,并在操作图上画出三个箭号来表示)结果怎样?(头上撞出了三个疙瘩。)
(5)消灭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顶上有一个什么?大灰狼接下来怎样做?三只小猪怎样对付大灰狼。
  3、 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
  (1)师生共同数一数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数和结果。师问:为什么草房一撞就倒,砖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儿园的房子也是砖房,我们一起来推推看,(师生一起推墙,师再问:“难道在这三种材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
  (2)分析实物稻草、木头、砖。
  请幼儿上台来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并说出感受,教师演示:折断稻草,用钉钉木头和砖,分清三种实物的硬度,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在这三种材料里,稻草最轻,木头较重,砖最重;稻草又细又软容易折断,木头虽不易折断,但是较软,砖头最硬最结实,所以,用结实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
  (3)教育幼儿做事不图省力。
  小猪在盖房子前曾问猪妈妈:用什么东西盖房子?妈妈是怎么回答的?从猪妈妈的话中,小猪知道砖房是最结实的,但为什么小黑猪、小白猪没有选择砖来盖房子(稻草木头轻图力气),这样做的结果是:险些被大灰狼吃掉,看来做事老想着怎么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幼儿园是用稻草或木头建成的,那样会怎样呢?
  (4)如果你要盖房子,你将选用哪种材料?记得小花猪是怎样盖砖房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音乐:盖房子)。(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三只小猪盖房子》是一个经典故事,活动通过故事的进展,围绕三种材料来探讨那种材质建房子更结实。大灰狼一撞草房子,二撞木房子,三撞砖房子,一次比一次费得力气大,并让幼儿触摸三种不同材质来感受他们的不同这才是导致大灰狼的三次撞房子的结果,这三次不同的结果告诉幼儿做事不图省事。也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学习了人物间的对话,这是这节活动的成功之处。
  语言活动就是给幼儿营造一个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经典故事恰恰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寓意、学习人物间的对话,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由浅至深的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提问及做出有效应答,这些都是上好每节语言课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这是我上完这节活动的重要感受。
  通过实践,发现我们的孩子在整个课堂上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能把在主题中学到的相关“房子”的知识结合到故事中来进行讲述,给《三只小猪》的故事教学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通过这样集体的交流,迸发了孩子们的智慧,并让更多的孩子轻而易举地吸收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要的集体教学,有效的集体教学。

第8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利用课件让幼儿欣赏祖国的壮美河山,让幼儿感受到祖国各地四季的不同美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学习诗歌活动,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容;
  难点是让幼儿学习一年四季有哪些季节,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磁带,画好祖国版图轮廓线的背景图,诗歌相应图片及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真大”。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寻找家乡位置,感受“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基本环节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1、幼儿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教师用图片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看图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四)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环节
  教师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五、延伸环节
  请幼儿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用手中的画笔画一幅漂亮的画,表达自己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第9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礼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勤劳,勇敢,诚实,文明礼貌的美德。然而在教育环节中,家庭教育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用礼貌。恭敬的语气对待成人。
  2. 学习词汇“您好”,“请”,“再见”等礼貌用语。
  3.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4.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活动中语句的连贯及礼貌词汇的使用。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扮演叔叔,阿姨,爷爷用的帽子,墨镜,小提包,拐杖,白胡子等物品。屏风,椅子,茶杯,报纸,书,糖果,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动室中布置成小猫的家,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猫,靠门处用屏风间隔,保育员戴上帽子和墨镜扮演“叔叔”前来敲门,猫妈妈带领小猫们有礼貌地说:“请进”。叔叔进屋后,小猫们自由选择自己站立的位置,有礼貌地说:“叔叔,您好。叔叔,请坐”叔叔向小猫们问好后,在椅子上坐下。
  2.妈妈请几只小猫招待客人,小猫按意愿选择一种物品,到叔叔跟前有礼貌地,恭敬地说一句话。如:“叔叔,请喝茶。”“叔叔,请看报”,“叔叔,吃水果”
  4. 叔叔要走了,起身告别。小猫们站立起来和叔叔道:“再见”。
  5. 保育员分别扮演阿姨,爷爷前来做客,妈妈带领小猫们有礼貌地接待,并用恭敬的语气说话。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的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有个别的幼儿表现得很棒,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帮助他人,幼儿的说话语句较连贯,也会用很多的礼貌性语句。由于我是一名老教师,各方面的经验都较充足,也能很好的了解到处在小班阶段的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能力所需,因此能够把握到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的发展。
  在整个活动的效果来说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幼儿的参与度高,对于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简单,因此也出现了个别幼儿热情持久度不高现象。但是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各个环节中增加难度,多添加几个礼貌性的语句及对话。可以让发展较快的幼儿更加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

第10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想…》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好奇好问是幼儿的特点。这篇儿歌以简单的语句,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幼儿展开大胆的想象,鼓励幼儿尝试用儿歌的语言表达奇思妙想和对动物的喜爱。同时,在欣赏和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发现、认识小动物的不同特征,丰富一定的科学知识,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2.学习用儿歌中的句式创编儿歌。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学习用儿歌中的句式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自制纸箱1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观察动物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请幼儿从纸箱中依次摸出一张动物图片,互相进行观察。
  2.图片上的动物叫什么?它什么地方最特别?这些特别的地方能干什么?
  3.假如你像动物一样有这些特别的地方,你想做什么?
  4. 有一首儿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二:基本环节
  (一)引导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发现儿歌的排列句式
  2.问:儿歌的题目是什么?有哪些词重复出现?

  (二)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1.如果你是小鸟(小兔小鱼),你想做什么?
  2.鼓励幼儿展开想象,为每段儿歌续编一句话,如:我想有对翅膀,我用翅膀飞翔。

  (三)导幼儿根据儿歌句式创编新的儿歌
  1. 还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想变成什么?想做什么?
  2. 教师示范创编,如:我看见小鸭,我想有双鸭蹼,我用鸭蹼游到海里玩。
  3.以4人一组合作创编一段儿歌。(讨论)

  三:结束环节
  1.每组选一代表进行创编一段诗歌。(创编)
  2.师幼整理诗歌。

  四:活动延伸
  1.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整理所编的儿歌,然后用大字书写出来,挂在语言区中,供幼儿随时阅读。
  2.引导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时画自己最喜爱的动物,以自己最喜爱的动物为素材继续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通过幼儿游戏,欣赏,续编,创编来内化儿歌的思想情感。再通过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把它真诚地表露出来。使儿歌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能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接受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尽管本课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尽管设计过程中一再努力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但在有些环节还是指导的不到位,对幼儿的引导性语言不够到位,幼儿理解的不够透彻,在创编时幼儿的兴趣不是很浓厚。

第11篇、小班语言小兔乖乖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兔乖乖》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个小兔宝宝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的形象已深得幼儿的喜爱,反面角色大灰狼则是幼儿心中“坏蛋”的代名词。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巧妙地将情景游戏纳入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环境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话。      
  2、学说相应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开门!”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小兔跳的律动音乐、木偶、布景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回忆故事,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吗?故事里面有些谁?”(幼儿回忆故事中的角色)。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兔子,你们想当谁呀?”(幼儿回答: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  
  出示兔妈妈木偶,引导幼儿说兔妈妈的话。  
   
  (二)出现大灰狼      
  1、传来敲门声。  
  师:“咦,是谁在敲门?”(请幼儿猜)      
  2、引导幼儿说:“你把尾巴伸进来让我们瞧瞧!”  
  (出现门慢慢打开,一条大灰狼的尾巴伸了进来。)      
  3、引导幼儿猜猜是谁,并说出理由。  
  师:“是不是大灰狼呢?”(出现大灰狼的头。)     
  4、师:“真的是大灰狼,开门吗?”(引导幼儿学说相应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开门!”)      
  5、(出现大灰狼不见了。)  
  师:“看,大灰狼看见你们把门关得紧紧的,走不进来,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过渡:幼儿听音乐做小兔的律动。)      

  (三)出现大老虎      
  1、传来敲门声。  
  师:“又是谁在敲门?”(引导幼儿猜。)  
  “我们问问它。”(幼儿集体问:“谁呀?”)      
  2、传来老虎的回答声:“我是你们的妈妈”。  
  师:“是我们的妈妈吗?”(请幼儿说出让他把尾巴伸进来。)  
  (出现门慢慢地打开,一条大老虎的尾巴伸了进来。)      
  3、引导幼儿观察尾巴,猜猜动物,并说出理由。      
  4、师:“到底是谁呢?”(出现大老虎的头。)      
  5、师:“真的是大老虎,开不开门?”      
  引导幼儿学说相应的短句。      
  6、引导幼儿想出对付大老虎的办法。      
  (过渡:小兔子本领真大,把门关得紧紧的,大灰狼、大老虎都进不来。我们休息一会儿,睡觉吧。)     
 
  (四)兔妈妈回家      
  1、传出兔妈妈的敲门声和唱歌声。  
  师:“咦,是谁在敲门呢?”(引导幼儿猜)  
  师:“是不是妈妈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现门慢慢打开,兔妈妈出现了。)      
  2、师:“真的是妈妈呀!”(幼儿边唱边开门:“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就把门儿开。”)      
  3、在幼儿唱的过程中,出现兔妈妈木偶。  
  师:“小兔子,你们乖吗?妈妈不在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吗?”(幼儿讲述先前发生的事。)  
  师:“你们真乖,妈妈拔了那么多的萝卜给你们吃。”(教师给幼儿每人一根,幼儿听音乐边跳边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特别喜欢小动物小白兔的特点,我设计了小白兔、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头饰吸引小朋友,在本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较浓,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巧妙地将情景游戏纳入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培养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但在本班的实际中(有十多个不满3周岁),有部分幼儿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内容,有少数幼儿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说话。

第12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好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设计意图:儿歌《好朋友》形式较一致,语言较多重复,易于幼儿记忆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易于理解,通过幼儿的学习能感知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思索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关联的,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然而在最后一句的问答,“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一个转折打断了幼儿的惯性思维,引发幼儿重新思考,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复述儿歌内容,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类的情感。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2、幼儿语言的表达。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茶壶、水杯,桌子、椅子,笔、纸,钥匙、锁,围巾、手套。
  2、教具:鸟笼、小鸟,蓝天、白天,大森林和绿草地的背景图。
  3、同操作材料相同的图片5组,汉字“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操作(将操作材料分组摆放好,供幼儿操作)

  二、教师以情境性的语言引入儿歌内容。
  提问:你们刚才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听,你们听到没有,有一对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我听到了,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水杯说:“对。”
  (幼儿被老师带入了情景,专注的倾听)
  我们听到谁在说话,说什么?(教师边请幼儿回答,出示边图片、汉字)
  水壶为什么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那你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有哪几对好朋友也经常在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
  幼儿1:围巾和手套是朋友。(教师提醒:那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呢?)
  幼儿1完整自己的句型: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手套说:“对。” (教师可以提醒加带动幼儿完整的说)
  幼儿2: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纸说:“对。”
  (教师赞赏幼儿2,并请其他幼儿一起重复他的语言,逐步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述)

  三、教师讲述儿歌第一段,幼儿完整的学习。
  教师:有那么多好朋友在说悄悄话,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手套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锁对钥匙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钥匙说:“对。”
  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纸说:“对。”

  四、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性的想象。
  教师:除了刚才说的这么对好朋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经常在一起。(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独立回答,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述。(教师用简笔画记录)
  幼儿1:插头对插座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插座说:“对。”
  幼儿2:牙膏对牙刷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牙刷说:“对。”
  幼儿3:太阳对天空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天空说:“对。”
  幼儿4:电脑对鼠标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鼠标说:“对。”

  五、引出儿歌最后一段,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师:生活中有那么多好朋友,小鸟也来找朋友,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会说什么呢?为什么?小鸟的朋友会是谁?(引发幼儿思考)
  幼儿1:小鸟说对,因为我爷爷家的小鸟就在鸟笼里。
  幼儿2:小鸟说“不对。”因为小鸟不想在鸟笼里,它喜欢飞。(教师:“那你认为小鸟的朋友是谁?” 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小鸟和谁经常在一起呢?)
  幼儿2:小鸟的朋友是天空。
  幼儿3:小鸟的朋友是树上的鸟窝。(幼儿在自由的争论)
  教师出示背景图,完整的讲述最后一段。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小结:小鸟的朋友是爱鸟的孩子,我们也要做爱鸟的孩子,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小鸟和我们大家的家园,这样,小鸟也会是我们的好朋友。
  幼儿1:不要乱丢垃圾。
  幼儿2:不要把树砍掉。

  六、请幼儿为儿歌取名字。
  幼儿1: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幼儿2:朋友。
  幼儿3:好朋友。

  七、跟着音乐《两只小鸟》做律动。
  儿歌:好朋友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手套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锁对钥匙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钥匙说:“对。”
  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纸说:“对。”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八、总结:
  孩子们,老师和你们是一对好朋友吗?当然是。好,来,我们拍拍手,一边拍一边说,老师对小朋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说:“对!”(在激情和兴奋中下课。)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儿歌的内容。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汉字,将口头语与书面语结合,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将作品的句式做了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13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兔乖乖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愿意在集体中进行表演。
  2、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应的词句“敲”、“门关的紧紧的”。
  3、能用有关的动作表达出对角色的理解,进行简单的表演。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录音机;设置故事背景图一张。
  2、头饰:兔子(4个)、狼;瓶子5个。
  3、一个小兔子玩偶。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子在什么时候唱的这首歌呢?
  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到底发生了什么?
  2、出示故事背景图及故事主角,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角色及场所。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背景中的事物。(房、树、草、花)
  (2)讨论:小兔子的特征。(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
  师: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3、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述故事《小兔子乖乖》。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表演故事。
  (2)分段讲述故事,重点强调小兔子的特征;故事情节的对话;不同角色的不同声音的说话、唱歌的表达。
  (3)教师进行简单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师:故事里面有谁?三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
  4、播放故事磁带,集体完整地欣赏故事。
  (1)围绕故事内容,教师进行简单的提问:
  师:你最喜欢故事里面的谁?你来学学它的动作。
  (2)讨论:小兔子乖不乖?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5、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讲述。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在幼儿熟悉的故事环节中,请幼儿参与故事的表达。(小兔子说的“我们知道了”及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声音的歌曲演唱。)
  (2)集体讨论:大灰狼/兔妈妈是怎么唱歌的?小兔子听到大灰狼/兔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3)师幼用歌声共同重复狼和小兔、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

  活动延伸:
  在“娃娃区”提供相关的角色头饰,让幼儿玩表演游戏。

第14篇、大班语言活动各种各样的绳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绳子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通又是很有用的东西,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各种游戏,有很多是和绳子有关的。如跳绳的棉线绳、麻绳、塑料绳;做“抓尾巴”游戏的毛线绳、布绳;拉力器上的尼龙绳;攀登架上的粗棉绳;做纸贴画的纸绳……如何引导孩子从认识各种绳子到了解各种绳子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利用绳子来开展各种游戏呢?笔者有意识地组织了大班上学期末的幼儿开展这次关于绳子的谈话活动。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进行谈话。
  2.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谈话,能迅速地掌握别人的谈话内容,向同伴学习谈话经验。
  3.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交往技能,鼓励幼儿大胆与别人交往。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布置“绳子商店”,里面有各种绳子和绳子做的东西。
  2.录像:小朋友在跳床中游戏的情景;建筑工人在安全网中用吊车吊建筑材料;杨浦大桥。
  3.每位幼儿自带一根绳子。
  4.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拉圆卡、棉纱绳、毛线绳、纸绳等各种游戏材料,分组准备好。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参观导入谈话话题。
  1.教师:老师带小朋友参观“绳子商店”,看看这个商店里有些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参观好了回到小组上讨论一下。幼儿参观后讨论,回答。
  2.教师:“绳子商店”里有各种绳子和绳子做的东西。你带来了什么绳子?它有什么用?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集体谈话。
  1.教师引导幼儿交谈并提出要求:向你同组的朋友介绍你带来的绳子。别的小朋友在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不插嘴,等别人讲完了再讲。 幼儿分组自由交谈。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谈话,引导幼儿注意围绕话题,用轮流的方式交谈。
  2.集体谈话“我带来的是什么绳子,有什么用?” 教师请几位幼儿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绳子。教师及时帮助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表达,提醒幼儿讲话声音响亮。

  三、丰富相关经验,拓展谈话范围。
  1.教师:你还见过哪些绳子?它们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看见的绳子及其用途。
  2、请幼儿分别观看三段录像,丰富幼儿谈话经验。
  (1)跳床四周围了尼龙绳编的网,小朋友玩得又安全又开心。
  (2)建筑工地上,有了安全网很安全,用粗麻绳吊东西很牢固。
  (3)杨浦大桥是座斜拉桥,它用很粗的钢索绳拉住桥面, 很雄伟。
  3.教师小结:
  绳子的种类很多,有着各自的用处。毛线绳可以编织,做工艺品;麻绳可以捆绑东西、吊货物;尼龙绳可以编安全网、尼龙袋,拉起来可以晾衣物、晒被子;棉线绳可以缝鞋子、缝货物袋口;纸绳可以做手工、做工艺品;草绳可以捆绑各种易碎品……还有一种特殊的绳子钢索绳,可以拉住桥面。我们把这些叫做“有用的绳子”。
  4.教师提问继续拓展话题:如果你有一根绳子,你可以用它做什么?幼儿小组讨论后个别回答。

  四、绳子游戏。
  1.教师:绳子除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用处,也是我们游戏时的好伙伴。你会用你手上的绳子做哪些游戏呢?
  2.幼儿分组自选游戏:翻绳游戏、拉圆卡游戏、纸绳贴画、玩绳游戏。教师提出游戏要求:玩游戏时小组里的小朋友相互谦让、相互帮助,比比哪组玩得好。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好吗?
  3.教师巡视,鼓励幼儿除了同小组里的小朋友玩外,还可以请老师游戏。

  活动延伸:
  1.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利用绳子开展各类游戏。
  3.让幼儿观看录像:绳子的发展史。

  活动反思:
  绳子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通又是很有用的东西,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各种游戏,有很多是和绳子有关的。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第15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孩子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摇篮曲》。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摇篮曲》,引出活动。
  教师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教师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师: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摇篮》。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摇篮》。
  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朗诵诗歌。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为什么说大海是摇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摇篮》。
  4.启发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师:在蓝天这个大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图片旁边添画相应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的第一段。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仿编每二段、第三段。
  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诵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朗诵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破解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16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雨点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雨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对雨有一定的认识和亲身体验。诗歌《小雨点》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容中的动词和象声词却十分的丰富。利用儿歌《小雨点》这个载体,通过图片辅助、动作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尝试用动作表现诗歌内容,萌发热爱春天的感觉。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动作表现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形成原因:
  小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难点解决策略:
  依靠图片形象、动作表演来加深认识。

  设计依据:
  1、前期有关于春雨的经验铺垫。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3、游戏巩固幼儿对诗歌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引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1、春天到了,细细的春雨唱起了歌,“沙沙沙”、“沙沙沙”春雨会落到哪里呢?
  2、小雨点落在花园里,花儿会怎么样呢?
  3、小雨点落在鱼池里,鱼儿会怎么样呢?
  4、小雨点落在田野里,苗儿会怎么样呢?

  二、学习诗歌,并用动作表现诗歌内容。
  1、教师结合挂图朗诵诗歌。提问:小雨点落在花园里,花儿怎么样了?
  花儿乐得张嘴巴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小雨点落在鱼池里,鱼儿怎么样呢?
  小鱼乐得摇尾巴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小雨点落在田野里,苗儿怎么样呢?
  苗儿乐得向上拔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2、幼儿边朗诵诗歌边做动作,体验欣喜的心情。

  三、游戏
  教师用薄纱布模拟春雨,幼儿分组扮演小花、小鱼、麦苗,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花儿、鱼儿、苗儿快乐时的心情和动作,并大胆地表现。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整节课幼儿在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中,能够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雨点以及花园里的花儿、池塘里的小鱼、田野里的麦苗的快乐心情,在快乐中我真切感受到他们对春天的喜爱。
  1、教师当的语言运用是语言活动的关键。
  语言活动的本生应该具有生动性、准确性、趣味性,这样对于幼儿认知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孩子听了沙沙沙的春雨声音,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然后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我边做动作表达,这么美的画面,我讲的仔细,孩子们也听得认真。
  2、恰当的环境和材料,是目标达成的基准。
  本节课为了让孩子在教师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我还准备了丰富的教学图片资料,幼儿通过观察画面探索问题,感知到春天的快乐。在准备图片材料的时候,为了让孩子有大胆不同的想法,我作画准备的图片没有局限于教学内容中,还加入了森林,果园等内容,为了让孩子更好感知,还准备了“小雨点”。
  3、运用多中语言教学策略。
  在语言活动的认识方面,我进行的时候加入了游戏“小雨点找朋友”,让幼儿为小雨点找朋友,找到朋友后大胆鼓励幼儿表达。

第17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会说普通话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以致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形成词语贫乏、语音不准、句子表达不完整。再者,我们班的幼儿都是来自农村,大多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爷爷奶奶对于说普通话的困难导致幼儿从小很少有机会接触普通话。通过鼓励幼儿用普通话大胆讲话,学说礼貌用语,念有趣的儿歌,从而让孩子爱说普通话、会说普通话。

  活动目标:
  1.认识到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2.养成说文明话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一首儿歌,风儿和小鸟的录音。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平时与小朋友或者与老师的交流中也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活动难点:
  让幼儿认识到说普通话、讲文明话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的语言真奇妙,小动物有小动物的语言,小花有小花的语言,小草有小草的语言,我们人类有也有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有的说普通话,也有的说方言。你们平时说的都是什么话呀?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播放小鸟和风的声音的录音,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们,刚刚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呀?(小鸟和风声)。
  2.再播放录音,猜猜小鸟和风儿说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小鸟和风儿它们说了些什么呀?
  师:小鸟和风儿说的话可真好听呀!那小朋友们还听过什么声音吗?(小动物的叫声,雷声,雨声,人们的说话声)。
  小结:无论是风雨,还是鸟兽都说它们自己的话。那么我们人类,我们中国人应该说什么话呢?

  三、学习儿歌《大家都说普通话》
  1.教师念儿歌,幼儿仔细聆听
  师:刚刚这首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举手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2.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念儿歌
  儿歌:鸟有鸟的话,风有风的话。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吵架。说话不能猜谜语,大家都讲普通话。
  小结:普通话是我们人类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儿歌后,以后小朋友们都要用普通话来交流。做一个会说普通话、讲礼貌的好孩子。我们早晨来园要用普通话跟老师说:老师早上好。回去也要用普通话跟老师说:老师再见。我们比比哪个小朋友是个会讲普通话懂礼貌的乖宝宝。

  课后反思:
  儿歌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学的既快乐又充实,还给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小舞台。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也尽量多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注意纠正幼儿易发错的字音等,使小班幼儿的普通话发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感受到了学讲普通话的快乐。
  不足之处
  虽然说大多数小朋友都会使用普通话交流了,但是还是有个别的几个小朋友要在教师以及同伴的提醒下才会想起要说普通话、讲文明话。

第18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儿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会说儿歌。
  2.能运用手偶大胆表演儿歌。
  3.体验说儿歌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会说儿歌。
  难点:能运用手偶大胆表演儿歌。

  教学准备:
  1.电脑模型一个,教师教具小老鼠、大花猫手偶各一个。
  2.儿歌示意图一幅。
  3. 幼儿学具小老鼠、大花猫手偶各16个。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谈话:教师出示电脑模型, “小朋友,这是一台电脑,那你们知道电脑都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电脑有很多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小朋友是不是都喜欢玩电脑呀? 幼儿回答
  老师:“有只可爱的小老鼠,它也喜欢玩电脑,可是它在玩电脑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事情,你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听。”

  二.幼儿学说儿歌
  1.教师演示教具,说儿歌,提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老鼠到底要在电脑上找什么?为什么小老鼠逃跑了呢?请小朋友再听一遍。”
  2.出示儿歌示意图,幼儿看图欣赏儿歌,并回答问题。(教师边指图边示范)
  教师教幼儿叠词:蹦蹦跳跳、咔嗒咔嗒,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加深幼儿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
  教师:小老鼠看见大花猫会怎么样呢?(害怕)
  教师:小老鼠害怕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吓一跳)
  3. 幼儿看示意图与老师学说儿歌。
  a.老师大点声,小朋友小点声,与幼儿一起说儿歌.
  b. 幼儿看简易图自由练习说儿歌,教师指导。(“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最先记住儿歌内容。”)
  c.幼儿分组到前面说儿歌。
  d. 幼儿做动作说儿歌。

  三.表演儿歌
  鼓励幼儿带上小老鼠和大花猫的手偶有表情的来表演儿歌。
  附儿歌:
  小老鼠玩电脑
  小老鼠玩电脑,蹦蹦跳跳真灵巧。咔嗒咔嗒按鼠标,想把美味菜单找。
  打开窗口吓一跳,蹿一只大花猫。哎呀呀不得了,吓得老鼠赶紧逃。

第19篇、大班语言活动理发师的奇遇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故事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局,发挥想象力。
  2、知道人不可貌相,不能从表面看问题。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6、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知道理发要到理发店,知道基本的理发步骤。
  2、物质准备:事先请2位幼儿学会表演故事《理发师的奇遇》。
  3、场地准备:布置理发店(房子门、理发工具、基本的房间布置)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理发师的奇遇》的兴趣。
  (1)启发提问:小朋友,头发太长了要怎么办呢?理发师是怎样为你理发的?
  (2)今天理发店里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理发师的奇遇》
  2、观看情景表演,老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3、出示图片,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边讲述边进行提问:
  (1)狮子请理发师为他理发时,理发师为什么会发抖?
  (2)狮子看到理发师这么害怕,说了什么?
  (3)狮子的头发着火了,理发师是怎么做?
  (4)接下来,理发师又出了什么差错?
  (5)狮子生气了吗?那它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6)狮子的短发又被剪坏了,如果你是狮子,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理发师,你要怎么办呢?
  4、启发幼儿开动脑筋,为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并与周围的同伴一起讨论交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多想想,多说说,想个和别人不一样的。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到底狮子的短发被剪坏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把它继续编下去,编完整,想个跟别人不一样的结局…编完后,可以跟你旁边的小朋友一起交流下…
  5、请幼儿来说说自己编的结局,全班的幼儿一起来评价。表扬大胆讲述、故事创新的幼儿。
  6、与幼儿选定其中一种,师生共同将故事完整讲述一遍。
  7、情感教育:你喜欢故事里的这只狮子吗?为什么?狮子看上去很凶,但是在我们的故事里,这只狮子笑咪咪的,跟表面看上去的不一样。
  8、延伸活动:回到班上对刚续编的故事进行表演。
  刚才我们观看了理发师和狮子的表演,但是没有结局,现在我们一起去把它表演完,OK?
  9、律动出室。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第20篇、小班语言活动《大苹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习仿编儿歌。
  2、懂得吃水果前要洗干净手。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念儿歌,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活动难点:尝试改编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神秘口袋(内装有大苹果一个),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内是什么?
  2、出示大苹果(今天大苹果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模仿大苹果的口气,念儿歌一遍
  问:你们刚才听到大苹果跟我们说了些什么呀?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及时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图片,以方便幼儿记忆
  问:为什么大苹果要说“要是手脏别碰我?”

  三、幼儿学念儿歌
  1、看着黑板上的图文来跟着念一念
  2、请幼儿表演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出示香蕉(可是这里香蕉很伤心,为什么会伤心?)(因为小朋友刚才念的儿歌里都爱苹果,所以很伤心,小朋友你们喜欢香蕉吗?那我们也为香蕉编好听的儿歌)
  2、苹果的歌和香蕉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仿编儿歌)
  3、你除了喜欢苹果、香蕉还喜欢那些好吃的东西呢?
  4、通过请幼儿为“大苹果”的朋友编儿歌尝试改编这首儿歌
  5、请幼儿自己选择一张图片编儿歌

  五、知识迁移
  1、请幼儿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
  3、幼儿品尝苹果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这节教学活动中,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心里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的尝试仿编儿歌,在迁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让幼儿不但喜欢吃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其他的水果。
  不足之处:
  1、在教具的制作上,我运用了图文,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儿歌的内容。但是在教具的准备上,有些不够充分,在幼儿进行仿编的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的就只有各种水果,没有准备别的食物,比如:蔬菜、蛋糕。这就会让幼儿产生一种误导,认为只有吃水果之前要洗手,吃别的食物就不用洗了。所以这里可以准备的丰富一些。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2、教师的引导不够,没有让幼儿掌握好的办法,将儿歌进行创编,导致在儿歌创编的过程中,幼儿比较困难。
  3、活动的每个环节时间的浪费比较严重,导致一个小班活动的时间超标了。
  4、幼儿学念儿歌的次数不够多,幼儿还没清楚记住儿歌的内容就开始创编了,不能为幼儿创编奠定基础。

第21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猪和靴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小猪憨厚、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
  2.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
  3.愿意大胆想象,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激发创造性思维。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乐意参与讲述活动,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以及在平时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表演道具(背景图一幅,小猪、狐狸、八哥鸟、小熊头饰,红靴子一只、花一束)

  活动过程:
  一、自由讲述,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第一幅画面,让幼儿观察图片上是什么地方?是谁?
  提问:小猪发现的这个口小底大的红红的东西,摸上去很光滑,象什么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让幼儿同伴之间自由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故事发展情节。)

  二、视听结合,想象讲述
  1.课件逐一展示,让幼儿利用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一想并说一说。
  提问:你觉得小猪会碰见谁,小动物又会对小猪说什么?小猪把这个红红的东西当作了什么?
  2.完整的欣赏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
  提问:和小伙伴讨论一下,为故事取一个名字。
  (在幼儿边观察边讲述的过程中欣赏故事的发展和结束,重点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最后,完整的欣赏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完整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迁移主题,渗透教育
  提问: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分析了故事中小猪的性格特点,让幼儿感受到了小猪憨厚、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
  提问:请你说说在平时拾到东西后是怎么做的?是怎么乐于助人的?
  (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讨论,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从而鼓励幼儿争做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故事表演,积累经验
  请幼儿自由组合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让幼儿进入情境表演区,戴上头饰,分角色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用橡皮泥做一做靴子,感受作品中想象物品的形状特征。

  活动反思: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设计成讲述在前,
  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贯彻《纲要》精神,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中,始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让他们在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发展了语言能力,达到活动的目的。

第22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好饿的毛毛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 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话音刚落,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说的"神秘之门"。
  3、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原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出图书的书名《好饿的毛毛虫》。教师请幼儿都举起小手,数"1、2、3"一起用力敲开这扇"神秘之门",随着两遍"笃、笃、笃"的敲门声,"吱呀"一声,"神秘之门"打开了,出现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扉页。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一")--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
  (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二"至"六")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后来帮自己造了个什么?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4、这时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飞了过来,它问小朋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虫变的?小蝴蝶还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去采花粉……小朋友们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5、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毛毛虫,小朋友们一起边讲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当说到毛毛虫为自己造了个房子时,要求幼儿说出"茧",然后在"茧"里面练成了飞的本领,最后"毛毛虫"们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伴随《化蝶》的音乐,一起欢快地飞到花园去采花粉了……(幼儿离场)

  活动反思:
  《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家喻户晓的英文童书,这本书的颜色非常鲜艳,封面上大大的毛毛虫马上就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老师可以借助这本绘本引导孩子认识星期、水果、颜色、食物名称以及蝴蝶的成长历程等,也可告诉小朋友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天天都需要学习,就像毛毛虫每天吃的东西都不一样,当然也有有趣的小插曲,譬如毛毛虫吃多了会肚子痛等,小朋友很快就可以理解,总之涵盖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经验,我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

第23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的时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这则小故事充满了童趣。故事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及幼儿熟悉的小动物的形象,把三个天真、可爱、善良的小动物遮风避雨的情形,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友好互助的故事。故事以下雨的时候,小白兔能以树叶当伞,告诉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在发现小鸡、小猫淋雨时,能主动帮助它们,告诉幼儿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友好互助。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安然、温暖、和谐的氛围,通过小兔子想办法避雨,和它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把伞借给小伙伴和他们一起避雨的描写,展现了三个天真、可爱、善良的小动物在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同时,此故事具有很强的实施意义,现代的孩子们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不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依赖于别人的帮助。另外,孩子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它们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付出,而自己却不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思想意识缺乏,而此故事,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故事形象及人物对话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激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下雨的时候》FLASH动画;头饰小白兔,小鸡,小猫和叶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呀?幼儿:叶子。
  教师:你们知道叶子有什么用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知道叶子有这么多的作用。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叶子有什么用?
  (评析:在活动中,我准备了一张大叶子,让幼儿猜猜它的作用,因为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一开始就纷纷猜测叶子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 幼儿欣赏FLASH动画。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结合图片)
  1、老师讲述第一段
  教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谁在草地上玩呀?故事中的叶子有什么用呀?幼儿回答。
  2、过渡语:小白兔把叶子当作雨伞,继续向前走,它会遇到谁呢?(看动画)
  教师:它遇到了谁?幼儿:小鸡。
  教师:小鸡被雨淋的怎么叫?(学一学)小白兔看见小鸡被雨淋得叽叽直叫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我们和小白兔一起来叫。
  教师:小鸡又是怎么说的?幼儿回答。小鸡还真有礼貌,还会说谢谢你,我们也和小鸡一起来说一说。
  (老师当小兔子,你们当小鸡,小鸡小鸡快到叶子底下来吧?你们怎么回答我呀?)
  3、过渡语:小白兔和小鸡一起顶着叶子, 继续向前走,它们又会碰到了谁呢?
  教师:后来小白兔和小鸡又碰到谁了?那看到小猫的时候,小猫被雨淋得怎么叫?(学一学)(2)小兔子和小鸡看见小猫被雨淋得“喵喵”直叫时,它们是怎么做的呢?小猫是怎么回答的?(你们当小兔子和小鸡,老师当小猫,你们对我说什么呀?)
  4、过渡语:后来又怎样了呢?
  教师:后来雨停了,三个好朋友在做什么呢?他们玩的开心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细心的观察画面来讲一讲看到的画面内容。并让幼儿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语言、口头语言来表达角色间的对话。在活动中,我为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说:“我们一起大声一点说,否则小鸡听不到我们的叫声。”幼儿在我的鼓励下,都能积极参与,且能大声连贯的讲出角色间的对话。我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能力。)

  三、幼儿完整欣赏FLASH。
  教师:这个故事真精彩,老师想请小朋友再认真的看一次,想想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过渡语:故事看完了,小朋友,你知道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呀?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知道小白兔会关心、帮助同伴。)
  教师:老师也很喜欢小白兔,因为小白兔会关心、帮助它的好朋友。 那你们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好朋友的呢?
  过渡语:好,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大家看。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活动中的难点,就是让幼儿迁移感情,明白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首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说说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为什么会喜欢它。然后让幼儿明白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最后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讲讲自己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关心帮助小朋友的,从而让幼儿达到情感的迁移。)

  四、尝试角色表演。
  第一遍:老师戴小白兔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第二遍:请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过渡语:小朋友们表演的真精彩!
  评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表演,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互相合作表演,而且还能用边贯的语言把角色间的对话说出来,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结束部分。
  我们回去表演给其它小朋友看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我通过设置悬念,让幼儿猜猜叶子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另外,尽管在活动中有时幼儿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但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对幼儿的回答都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表扬。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运用课件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把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不由自主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幼儿的注意力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我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组织了角色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角色分配,游戏中的相互合作,力争让每个幼儿都能做到开心、开口。尽管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纯粹是在玩,但是他同样也在感受着语言的氛围。存在问题:1、课件画面转换的速度太慢,而小朋友说话的速度快,本来我想让小朋友一边看课件一边跟着说一说,因此没有达到我意想中的效果。2、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帮助,后来在情感迁移的过程中,我问小朋友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小朋友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喜欢小猫,有的说喜欢小鸡,也有的说喜欢小兔,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都说不出原因。后来我说马上说:“老师喜欢小兔,因为它喜欢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给幼儿太多的思考时间,如果让小朋友相互讨论一下,或许效果会好一些。

第24篇、小班语言《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故事利用一次又一次的设悬、释悬来勾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我采用猜测、想象等手段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节中,让幼儿在猜猜、讲讲、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情节,学说角色对话。
  2.根据不同的牙印特征进行猜想、判断。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谁咬了我的大饼》PPT课件、饼干若干。
  2.初步已了解一些动物的牙齿印。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大饼,引发兴趣。
  师:瞧,这是谁呀?这只小猪,做了一块好吃的大饼,这块大饼是什么样子的?
  师:这块大饼上还有一粒一粒的芝麻呢,看起来就好好吃,小猪做累了,就睡着了。可是等它醒来,咦?怎么了?大饼怎么少了一块啦?少的这一块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来猜猜会是谁咬的呢?

  二、看看说说,理解故事。
  1.观察画面,学习对话。
  他遇见了谁?小鸟是怎么说的?
  2.运用对话, 大胆讲述。
  是小兔(狐狸)咬的吗?小兔(狐狸)会怎么说?
  3.根据“牙印”,猜测情节发展
  是鳄鱼(河马)咬的吗?鳄鱼(河马)是怎么说的?这个牙印象什么?

  三、完整欣赏,发现真相。
  小猪去问了哪几个好朋友?到底是谁偷吃了大饼?

  四、品尝饼干,发现特征。
  师:小猪也给你们送来了饼干,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一边品尝一边看看你咬出来的饼干会是什么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用问题“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贯穿于整个活动,从而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通过对PPT的观看,了解了小猪去问了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它们都通过自己咬一口大饼来验证不是自己咬的。最后饿了的小猪自己咬了一口大饼,牙印和开始的一样,原来是自己咬的大饼。
  这是一节语言课,孩子们在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的过程中练习角色对话,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过程中知道不同动物的牙齿印是不同的。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大胆讲述,在想一想的环节中说出了小动物咬的牙印的样子,像什么,大胆猜想、讲述。但是活动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上课时还不够从容,一开始当PPT没有插话筒时,影响了上课的状态,接下来,孩子们的情绪我也调动的不够,课堂中师幼互动还不够轻松、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让自己的教学课堂充满魅力。

第25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吃饭不挑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宠爱,有的小朋友从小就有挑食的习惯,这样长期下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有的家长对此也是没办法只能顺其自然。那么怎样让小朋友们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呢?《吃饭不挑食》这一课告诉我们:吃饭挑食对身体健康不好,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导致经常生病。课文中,洋洋只爱吃番茄炒蛋别的菜都不吃,这样时间长了导致洋洋长得又瘦又小,还经常生病。后来他的姐姐开导他:“洋洋,如果你什么东西都吃,就能长得又高又帅又聪明。”洋洋听后,每顿饭都不挑食了,过一段时间,洋洋身体变好了,人也长得壮了。
  《吃饭不挑食》是一篇富有教育作用的故事。它融生活性、趣味性于一体,可看可读性较强。我充分挖掘该教材后发现其蕴涵的教育价值主要有:人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长得又高又壮。课文是通过展现洋洋的挑食习惯及家人对他的教育,但他不听以致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小到经常生病,后来决心改掉坏习惯到,最后人长得壮了。因此,本活动在设计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挖掘幼儿的潜力,引导幼儿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在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我通过“问题”推动,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和运用语言,展现自己的能力,体验“我会读书”的喜悦,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画信息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节的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活动准备
  三只小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3、组织幼儿讨论。
  ①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②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③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
  ④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⑤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
  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这样身体才健康。 结合三只小熊,我另外请了三个胖瘦不一的宝宝,我想这样更利于宝宝们直观的了解胖和瘦,同时对于挑食的、瘦瘦的宝宝来说更是一次直接的教育,所以效果比预期的好。最后请小朋友看课文里的洋洋挑食的下场是怎么样的呢?使孩子们认识到人的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吃饭不能挑食,这样对身体健康才有好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先从孩子们喜欢方式看图片开始,设疑:小熊为什么胖瘦不一?结合课文洋洋的故事,从而认识到挑食的危害。
  我班有好多孩子有挑食的现象,他们主要是不喜欢吃蔬菜,而且饭也吃的很少,在家也这样。通过这次活动以后,当天吃饭时,就有孩子吃蔬菜了,而且还一口菜一口饭吃得很好。最可喜的是莫继凡小朋友还很快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饭菜呢?为了让他们天天如此,我特地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让他们继续发扬下去。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孩子吃饭时经常提醒他们,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让他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第26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
  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page_break]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 “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
  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
 

第27篇、小班语言活动过新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回忆过新年的景象,初步学念儿歌。
  2、了解过新年要拜年,尝试说说祝福的话。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亲子讨论过有关过年的话题;新年到背景图一张;小朋友、新衣服、帽子、鞭炮、红包、新年好字体图片各一张,红包人手一个;喜庆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听音乐中的喜庆气氛,激起幼儿兴趣。
  
  二、初步学念儿歌出示"新年到"背景图,说说春节要来了,春节是中国人过大年,是中国的新年。   
  让幼儿说说什么节日快要来了?   
  (把小朋友的图片贴到背景图中)提问:春节里我们小朋友的穿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当幼儿说到穿新衣服,戴帽子时,老师将新衣服、新帽子的图片,贴到"小朋友"身上。)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提问:过新年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什么特别的事情?(当孩子说到"放鞭炮、拿红包、拜年"时,老师将相应的图片放到背景图上。)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放鞭炮、拿红包,大家说声新年好。   

  三、看图片,完整学念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放鞭炮、拿红包,大家说声新年好。   

  四、拓展提问:你们知道拜年时除了说新年好,还能说什么?(祝你新年快乐、祝你心想事成……等)尝试将祝福的话编进儿歌里,如:将最后一句"大家说声新年好"替换为"大家说声新年快乐、大家说声心想事成……"等等。   
  每人一个红包,一起念念儿歌,学着拜拜年。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里,引导幼儿模仿拜年的情节。

  活动反思
  活动以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开始时的新年的来历,激起幼儿想和朋友们交流分享的愿望。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第28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想飞的小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5-6岁,是幼儿个性形成,语言发展的好时机。通过故事有趣的情节、画面、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利于幼儿扩展思维、经验,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教育,让幼儿自信、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他人的优点的契机。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专心倾听,能根据画面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别小看自己。
  3、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哲理故事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别小看自己
  教学难点: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动物图片(大象、小象、小鸟、蛇、狮子、老虎) 景物图片(山、树、花、河) 其他图片 木头道具
  知识经验准备: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动物们特有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表演魔术,让幼儿大胆猜想可以变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出示教具(小象),根据小象的表述,引出故事—想飞的小象

  二、活动进行 讲述、引导、交流、互动理解故事内容
  (一)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启发提问
  1、我的故事讲得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象?他为什么想飞?
  2、故事里还有什么小动物?(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动物融入教学挂图中)

  (二)结合挂图 完整讲述故事 启发引导幼儿有表情、有动作的模仿故事对话内容
  1、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干什么?(回答要语言结合动作)
  2、蛇会飞吗?他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3、狮子说了什么?老虎又是怎样说的呢?
  4、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完整表述为掌握句式做基础)

  (三)师幼合作完整讲述故事
  结合挂图,表情、动作、声音表现出动物的特征,使故事生动

  (四)谈话交流 我的本领
  1、让幼儿说说自己会什么?有什么本领 我会…
  2、让幼儿说说自己不会什么?需要学习别人哪些方面 我不会…
  3、鼓励幼儿大胆的、响亮的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或好朋友的不同本领 启发幼儿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教师适时指导,可以提供例句或图片)

  (五)游戏活动 “传木头”
  规则:将幼儿分为四组小象队,木头放在每组最后一名幼儿手中,教师说开始时,木头从后向前传递,放入筐中,时间到哪组小象的木头多为获胜。获胜队伍奖励小象粘贴,加强组每组派出两名幼儿边说边表演,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

  三、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让幼儿归纳故事中心
  1、想飞的小象—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小结:小象一开始总是羡慕别人,后来小象知道自己的本领后变得看的起自己,而且感到很幸福。小朋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要相互学习,都是最棒的!

  四、活动延伸 设疑 激发下节课兴趣
  小象回到森林,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森林看看吧

  教学反思
  活动的导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接下的环节顺利的展开。幼儿通过对动物的了解,用不同的声音、表情、模仿故事对话内容,想象、思维、语言得到发展。本课结束后,平时也要多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为幼儿树立信心,并善于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游戏让课堂变得活跃,体现教学游戏化、故事化。

第29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熊过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很好的面对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父母的保护。因此本次在让幼儿学习儿歌的同时知道应该怎样面对困难,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体验对比小熊从不敢走过桥到勇敢过桥的心理活动。
  2、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碰到困难要勇敢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3、培养幼儿用音乐形式将儿歌表达出来。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理解并感受小熊过桥当时的心理变化。并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解在小熊遇到困难时乌鸦、鲤鱼分别是怎样做的。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又应该怎样做。

  活动准备
  1、背景图,小熊、鲤鱼、乌鸦图片。
  2、小熊、鲤鱼、乌鸦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看过什么样的桥呀?大家去走过桥吗?”请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桥和走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背景图。“今天有只小熊要过桥,可它要过的是一座小竹桥。”教师提问:(1)小竹桥是什么样的桥?(很窄、没有栏杆)(2)如果走在这座小竹桥上感觉怎样?(摇摇晃晃的)(3)小熊过桥时心里会怎样想呢?老师讲一个《小熊过桥》的故事给大家听一听。

  二、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的内容,并认读汉字:
  1、教师出示字卡,告诉幼儿故事里有这些动物,并引导幼儿认读字卡。
  2、操作字卡,讲故事再朗读儿歌一遍。
  3、提问引导幼儿说说小熊过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儿歌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说出(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让幼儿与教师一起用害怕的声音来念一念。再次提问:小熊不敢过桥,乌鸦和流水是怎么做的?(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并让幼儿说一说,你们觉得它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它们在笑话小熊)
  4、幼儿跟念儿歌一遍(注意用害怕的声音,语气来朗诵这一段)提问:如果你们是小熊你们敢过桥吗?你会怎么做?小熊到最后到底有没有过桥呢?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三、欣赏儿歌第二段:
  出示图片一边操作,一边有感情的朗诵第二段。提问:谁听到小熊的声音跳出来啦?(鲤鱼。学习念:河里鲤鱼跳出水)小鲤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着前面瞧!)鲤鱼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它在鼓励小熊过桥)在鲤鱼的帮助下小熊过桥了吗?学习(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后心里是怎样的?(很高兴,开心,学习念。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小熊过桥后你们高兴吗?(高兴)请幼儿用高兴的语气来念这段儿歌。

  四、完整欣赏儿歌:
  1、小熊开始很害怕,不敢走过桥,后来在鲤鱼的帮助下勇敢走过桥。那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儿歌取个好听的名字:《小熊过桥》
  2、教师完整的朗诵儿歌,幼儿有感情的跟念。

  五、讨论: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六、教师总结:
  小熊在第一次过桥时很害怕,它后来克服了困难,勇敢地走过了小竹桥。以后,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也要勇敢地克服,要做一个不怕困难,勇敢的孩子。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本班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好。但本班幼儿年龄偏小,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以及对小熊的心理变化不是很理解,也不能较好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以故事的形式和情景表示的方式方法上我也没有较好的让幼儿充分了解小熊在过桥时的心理变化,由于没有实物体验,因此幼儿也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小熊当时的心理变化。本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在对乌鸦、流水、鲤鱼的做法上让幼儿说说谁对谁不对时,本班的幼儿基本能判断谁对谁错,但是却不能完整的说出为什么。在活动过程中互动的环节也是没有较好的考虑,互动的环节较少,没有让幼儿自己亲身体会小熊在过小竹桥时的心情,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多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会,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第30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熊过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这是一首情节性的诗歌,关于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讲述了一只小熊从最初害怕走竹桥到后来勇敢前进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困难源于生活,借助《小熊过桥》这一载体回到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活动贴进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许多幼儿会选择放弃或寻找他人的帮助,还有许多幼儿需要老师家长不断的鼓励和劝说才能做好。这首诗歌针对这一现象启迪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执着于自己的努力,怀着“我能行”的信念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2、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并尝试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中小熊敢于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小熊走上小竹桥(面对挑战时)的心理。

  活动准备
  1、有走独木桥的经验
  2、课件
  3、小熊和熊妈妈图片、小木桥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与幼儿谈话,理解、感知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朗诵儿歌的内容,进一步体验儿歌的情感。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根据图片学习儿歌。A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B学习儿歌中的对话: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好孩子,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够走过桥。

  三、朗诵儿歌,创编动作。
  1、集体朗诵儿歌。
  2、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励孩子们做勇敢的好孩子。教师: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过桥》因为有很多人都喜欢这首好听的儿歌,有人把它编出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活动的准备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恰倒好处的运用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实物的小木桥,使孩子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小木桥的特性,加上可插图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们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始终是开放式的,例如在问到怎样能够帮助小熊过桥时,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说拿绳子绑着过去,有的说爬过去,还有的说问小鸟借个翅膀飞过去等等。正是因为提问的开放,孩子们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胆的想象。
  4、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主体的地位。在活动中教师遵循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听从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让孩子们自主的选择表演的角色,使孩子们活动的更加自由,更加开心。
  5、本次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掌握得也非常熟练。显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时对于幼儿的回答可以让孩子们充分的用动作和表情表演出来。为了怕后面的学习时间不够,教师对此方面的内容有所忽略,如果在这部分能够放手大胆的让孩子们发挥的话,效果还会更加明显。

第31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只蝴蝶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在阅读故事后也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三只蝴蝶》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自由游戏,自行分工,扮演角色。使幼儿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和中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所以,根据我班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于是预设了《三只蝴蝶》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共同翻阅大图书,角色扮演等形式,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和短句。
  (2)体会好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3)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构、预测故事的结局。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幼儿初步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难点: 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构、预测故事的结局。

  活动准备
  (1)图画书《三只蝴蝶》
  (2)道具:蝴蝶头饰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阅读图画书《三只蝴蝶》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再次阅读故事,边讲边和幼儿讨论。
  (3)请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蝴蝶有哪几种,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当它们飞到红(黄)(白)花那里时,红(黄)(白)花姐姐是怎么说的,红(黄)(白)蝴蝶又是怎么做的?;它们最后分开了么?
  (4)引导幼儿说出其它带翅膀的动物。
  (5)和幼儿一起分析故事中的红黄白蝴蝶形象:你喜欢红黄白蝴蝶么?你喜欢红黄白花姐姐么?为什么?
  (6)教师指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假如你是红黄白花,你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
  在感知三只蝴蝶相互关心、相互关爱的形象时,我即兴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红花,你该怎样做?有的小朋友说:“如果我是红花,我会让三只蝴蝶全进来。”有的回答是:“如果我是红花,我会让黄蝴蝶和白蝴蝶先进来,最后让红花进来。”整个活动显得紧凑,有序,目标完成得很好,做到了动静相互结合,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然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由三只蝴蝶相互关心、关爱的形象,延伸到幼儿日常活动,玩游戏,积木,吃东西时,怎样做才是友好的?应该多让幼儿多说,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创造机会,让幼儿多说。

第32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水滴旅行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 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3. 在参与小水滴旅行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活动准备:
  1.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2.小水滴图片若干;4幅小水滴旅行图片若干份3. 音乐《去郊游》 《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出活动内容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郊行吗?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去郊游》的音乐响起,老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进入活动室。)师;哇,小朋友们快来看这是什么呀?
  (老师带幼儿到事先设计好的场地,有许多的小水滴。)师:小水滴你在这干什么?
  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幼:自由回答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
  1. 讲述故事师提问:
  a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d 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2.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师: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师幼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3.游戏(1)角色表演游戏a 师:哎,这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谁愿意做小水滴,和我这个水滴妈妈一块旅行去。
  b 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滴变化过程的状态。(还可以给幼儿拍照)(2)操作游戏师: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块旅行快乐吗?(快乐)小水滴也很开心。可她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我们帮忙,我们安静下来听听看,好吗?
  师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时拍了4张好看的照片,我想把这4张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这张贺卡的1.2.3.4框中,贴好后送给我们的好朋友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次和小水滴旅行的快乐好吗?请小朋友帮我一起贴。"(小朋友们搬上自己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轻轻坐好。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标有1.2.3.4的贺卡框中)(幼儿自由贴,教师巡视指导)三、结束部分:听音乐,小朋友贴的真不错,(放《火车开了》的音乐)火车开来了,我们坐上火车,帮小水滴送贺卡给它的好朋友吧!
  (带幼儿开火车随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小水滴旅行记》这个活动它即属于科学领域,有属于语言领域。孩子们从小就对水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我们直接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他们一定不感兴趣。大班的幼儿处于探索期,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能很好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语言故事中掌握水与水蒸气互变的浅显的科学道理。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设计了形象的场景和许多图片,其次就是师幼互动。形象的场景和图片激发了幼儿幼儿活动探究的兴趣,同时师幼之间适时互动为幼儿的感情交流提供了平台,也有了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念的碰撞与提升。
  作为中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如果我能在讲述故事中多多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并把游戏参与到故事中,多与他们建立互动的空间,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在提问中,多引发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整节课上下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从这堂课的教学当中,我深刻的领悟到了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那么孩子习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33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树真好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欣赏散文诗,并尝试创编。
  2、了解树木的用途与好处,体验树木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感受、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学用散文诗中的句式有序、连贯、清楚地进行表达。(模仿、根据提示图创编)
  活动难点:
  创编散文诗(凭空创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看看、说说幼儿园里的各种树木、看看树木的不同叶子
  材料准备:PPT、背景音乐、录音、图片、照片

  活动过程:
  一、聊树(知道因果关系,为理解、创编散文诗做铺垫)
  重点提问:
  1、你见过什么树?它是什么样的?(预设图片:柳树、枫树、铁树、银杏树、椰子树、桑树、橘子树。幼儿说到哪里点哪里)
  【回应:长长的柳枝像小姑娘的辫子;火红火红的枫叶;尖尖的像针一样的叶子;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扇子;椰子树像一把又高又大的伞;桑叶是蚕宝宝的食物;橘子树是一棵会开花结果的果树】
  2、你喜欢树吗?为什么?(幼儿随意说喜欢的理由)
  3、还有谁会喜欢树?为什么?
  小结: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离不开树,树真是大家的好朋友。

  二、感受、欣赏散文诗(片段欣赏、分段欣赏、完整欣赏)
  1、(出示大图片)让我们听听散文诗里是怎么说的。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吵吵闹闹,到处乱跑;树真好,我家屋子里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重点提问:树真好,好在哪里?(让幼儿充分说:①引导幼儿用散文句式回答,有序、连贯、清楚表达即可,不一定要与原文相同。②幼儿回答可能是这三句内容,也有可能已出现创编。)
  2、(提供图片)在后面桌子上有一些图片,请你们两个人选一张,试着模仿散文诗说说看。“树真好,……”
  幼儿说到一张,贴一张(第三列)
  3、完整欣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散文诗,听听散文诗中是怎么说的(播放PPT)

  三、尝试创编(句式:树真好,谁喜欢树,为什么?)
  放轻音乐,老师示范说第一句,引导幼儿有感情的用散文句式创编(幼儿一边说教师一边贴,并引导其他幼儿一起说)
  小结:原来树有那么多的好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活动反思:
  在第一个环节聊树时,我的PPT中没有预设到所有孩子可能说到的树,影响了孩子们的关注点,打乱了孩子们的思路,其实这里完全可以不使用PPT,而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凭空说。
  在感受、欣赏散文诗的环节中我还可以多让孩子欣赏几遍,把这一环节放大,并提供一些讲述性的提问,如我家屋子里为什么会清清爽爽?天热了我和我的小猫咪为什么喜欢躺在树下睡午觉?等等,帮助幼儿理解、丰富记忆散文内容。
  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我竟可能丰富了孩子们关于树的形容词,及时帮幼儿提炼语句,使幼儿的表达更有序、连贯、生动。在散文诗的处理上我们也打破了常规的学念散文诗内容,而是更尊重幼儿,提供一些图片、简笔画,提示幼儿完整、清晰地表述散文内容,并不要求幼儿的回答与散文诗内容一模一样。另外在创编环节我在想假如我不给孩子们提供固定的句式,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孩子们会更有话可说。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老师及时帮助幼儿提炼语句、丰富词汇,让幼儿的创编更有价值。

第34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冬天到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年龄小,现在的孩子又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
  一到冬天就怕冷不愿意出门。为了使幼儿了解冬季的特征,感受冬季愉快的游戏,锻炼幼儿不怕冷的精神,我特别设计了《儿歌:冬天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
  2、教育幼儿做一个勇敢不怕冷的孩子。
  3、幼儿能积极的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了解冬季并使 幼儿体会冬季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挂图。
  2、小猫头饰一个。
  3、小兔头饰六个。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老师戴上小猫头饰讲故事(要求幼儿记下故事中谁怕冷,谁不怕冷):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不一会儿,雪花飘了下来,没多久房子白了,小树白了,地上白了。小动物们都说好冷好冷,我们赶快藏起来吧,小动物们都怕冷不愿意出来了。可是,我们的小朋友,小刚和小明却不怕冷,他们穿上了小棉袄,戴上了小手套,不怕风也不怕冷,在雪地上玩。不一会儿,他们在门口堆了一个雪宝宝,他们和雪宝宝一起开心的玩,玩的可高兴了。
  2、 老师出示儿歌图(1)
  幼儿看图说说:图中有什么 ,美吗,想象它是怎样飘落下来的?那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张燕说:图上有雪花飘下来,它象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林天羽说:雪花像一朵朵的小花,美丽极了。幼儿发言积极,有许多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老师说出了儿歌的第一句:冬天到,雪花飘。
  提问:冬天很冷,小动物们不愿意出来了,那我们要向小动物们学习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去看看我们的小刚和小明是怎样做的。
  3、出示图(2)、(3)
  幼儿看图自己说出了儿歌第二句:穿上小棉袄,戴上小手套。第三句:门口堆个雪宝宝。
  4、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和雪宝宝玩的高兴吗?通过图上那里可以看出?你们想和雪宝宝一起玩吗? 幼儿发言很积极,连平时班里从不见发言的幼儿蒋浩博都说:老师,我很喜欢雪花,我想和雪宝宝一起玩。
  5、师:小朋友要勇敢,不怕冷才能和雪宝宝一起玩。
  6、幼儿跟老师读儿歌三遍,体会儿歌。
  7、表演儿歌。分两组比赛读儿歌。(戴上小猫头饰)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读儿歌两遍。

  教学反思
  1、这节课上完,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我编的故事很感兴趣,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我想,今后上语言课可以尝试把儿歌先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出儿歌内容,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这样上儿歌就不用领着孩子死读了。
  2、这节课上时天气虽然已经很冷了,但还没下雪,孩子们没有能在雪地上体验游戏的快乐是很遗憾的。

第35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自己去吧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这首诗歌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用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形象,用拟人的手法,用对话的形式告诉了孩子们,遇到事情和困难要自己去尝试、积极的面对,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因为中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如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生活自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他们更需要外界的精神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独立、放手的去尝试,为大班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角色对话,初步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体验儿童诗的情趣。
  2.知道遇到事情要自己独立的尝试才能获得成功。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诗歌图谱(小猴、小鸭、小鹰、果树、池塘、大山)、配乐诗、山、池塘、树的场景布置,小猴、小鸭、小鹰、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的胸饰。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图谱引入诗歌名称,猜想诗歌内容。(老师和孩子的互动中可以用诗歌中的语言回应幼儿)
  师: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树上的果子熟了,小猴子和妈妈来到果树下,小猴想吃果子,他会对妈妈怎样说?(对了,小猴说“妈妈我要吃果子)妈妈会怎么回答(妈妈说: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这样,小猴学会了什么本领?(暗示,爬树)
  师:天气真好,鸭妈妈带着小鸭来到池塘边,小鸭想洗澡,它会对妈妈怎么说呢?猜猜妈妈又会怎么说(妈妈是这样说的)?这样,小鸭子学会了什么本领?
  师:鹰妈妈带着小鹰大山下,小鹰想知道山那边有些什么,它会怎么问妈妈的?妈妈会带它去还是让它自己去?(对了,妈妈说……),这样,小鹰学会了什么本领?
  师:老师把这几个故事编成一首诗歌,名字叫《自己去吧》,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学习朗诵诗歌。
  1.完整欣赏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师:诗歌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都学会了什么本领?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动物宝宝们是怎样对妈妈说的?(让幼儿带着目的欣赏)。
  2.再次欣赏诗歌,引导幼儿掌握动物妈妈和宝宝们的语言。
  以游戏的形式学习动物妈妈和宝宝的对话。(老师分别出示小猴子、小鸭子、小鹰图片与幼儿互动)
  (1)学习动物宝宝对话。游戏一“看谁学得对”
  指导语:你听清了动物宝宝对妈妈说的话吗?大家来玩游戏“看谁学得对”,你们来当小动物,老师当妈妈,我指着哪只小动物,你就变成这个小动物,还要用诗歌里的话对妈妈说。(这一环节老师可提示幼儿)
  小猴说……,小鸭说……。小鹰说……
  (2)学习动物妈妈对话。游戏二“我来当妈妈”。
  指导语:你们太棒了,如果请你来当妈妈会吗?
  幼儿当妈妈,教师当动物宝宝,在互动中完整欣赏诗歌。

  三、表演诗歌。
  1.尝试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
  师:诗歌里的动物宝宝和他妈妈的声音一样?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示范一句)一起来学一学动物宝宝和它妈妈的声音,(完整朗诵诗歌)
  2.布置场景,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戴上胸饰,分别表演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对话。跟着配乐诗表演。
  师: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森林里去玩,这是果树、池塘、大山,老师准备了动物宝宝和妈妈的胸饰,我们用诗歌里的语言表演一次,表演时一定要注意,宝宝和妈妈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3.互换角色表演诗歌。
  师:现在我们换一下角色,刚才当动物宝宝换成当妈妈,当妈妈的换成当动物宝宝表演诗歌。

  四、迁移经验
  师:小朋友们表演真棒,诗歌的名字什么?诗歌里的小动物没有妈妈的帮助,小动物学会本领了吗?为什么?没有妈妈的帮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结:我们要像小动物一样,自己学本领,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大胆尝试、独立完成。

  五、延伸活动
  师:回家后请小朋友尝试一件新的本领,要自己独立完成,然后把它编到诗歌里或者画在画纸上。

  活动反思:
  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朗读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第36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们在一次谈话中在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是说不出在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针对这个现象,我结合主题准备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一家人”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使幼儿乐意参与个别交谈与集体谈话活动。
  3、培养幼儿爱家庭的情感,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实物玩具:小兔。
  2、每个幼儿一张“全家福”照片。
  3、照相机(请一名老师帮忙拍照)磁带。
  4、让幼儿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平时在家主要做些什么事。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1)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家里有谁”要求语句完整。 教师利用相片,让幼儿看着照片讲,教师重复幼儿的话,练习说话的完整性。(有……有……还有)
  (3)请其余小朋友拿照片,自由交谈“照片上有谁?”
  (4)了解、丰富词汇“全家福”的含义。 刚才,小朋友们介绍的很好。谁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什么?(丰富词汇“全家福”幼儿学说)拿出一张全家福请幼儿说:“这是谁家的全家福?”
  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交谈,集体讨论,要求声音响亮地表述。
  (1)老师以小动物的语气回答问题,起示范作用。 师:看!老师请来了大家认识的客人小兔白白.。师:小兔与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小朋友怎么说?(幼儿回答) 师:它很能干,能大胆地说出爸爸妈妈的工作? 老师以小动物的语气回答问题: 听!小朋友我叫白白,我的爸爸在动物医院当医生,妈妈在做法给我吃。
  (2)请幼儿回答提问。 小兔白白:“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请幼儿回答。
  (3)段落性小结。 (师:现在老师要请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照片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家有谁?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经常在家做什么事?”)让幼儿注意倾听,把话说完整。 (师:“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喜欢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给你们买好吃的,买好玩的,帮你们做了许多事情,爸爸妈妈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他们,希望他们天天开心,永远年轻、漂亮,对吗?我们在家的时候也应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对吗?
  4、延伸活动
  (1)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人,那你们能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句“甜甜”的话吗?
  (2) 我们小五班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也照照全家福。

  教学反思
  通过主题活动,充分让幼儿了解、感受到家人为自己劳动的辛苦。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家庭”这甜蜜蜜的含义也在不断扩展、深化;幼儿与同伴、父母、教师之间的关心和爱护,也是甜蜜美好的。引导幼儿在体会成人、同伴关爱的同时,学习表达自己对成人同伴的爱。

第37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秋的画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学习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替换诗歌中的水果,进行简单的仿编。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的?秋天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又是什么颜色的?
  2、学习诗歌
  (1) 师:老师把小朋友讲的这些水果,编成了一首美丽的诗歌,在这美丽的画报里呢!
  (2)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投影仪上的图片,朗诵诗歌,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感知诗歌的内容。
  (3)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朗诵诗歌。
  3、进一步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 师:在秋天的画报里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 教师帮幼儿理解,并学说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3) 教师:是谁钻进了果园,为什么说风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画报呢?
  (4)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诗歌。
  4、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1)师:秋天的树林里还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启发幼儿替换诗歌中的水果的名称。
  附诗歌: 秋的画报
  黄澄澄的梨,
  红彤彤的枣,
  金灿灿的苹果,
  亮晶晶的葡萄,
  风娃娃钻进树林,
  在翻着——
  彩色的画报。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诗歌《秋的画报》内容清新简短,它用鲜艳的色彩和好吃的水果来描述秋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秋天。它以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到让幼儿感受到了秋天特有的美,感受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整个活动下来,总体环节上都很流畅的下来,幼儿基本上都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同时也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创编诗歌。

第38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猪变干净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喜欢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简短对话。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3、学习词汇:洗澡、干净。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简短对话。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才是人见人爱的好宝宝。
  活动难点:
  学说故事里的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本班幼儿喜欢听故事,个别幼儿能简单叙述故事情节。
  物质准备: 课件 PPT、教学图片、字卡:洗澡、干净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动画软件—小猪)
  提问:小朋友这是谁?(小猪)
  小猪今天想找朋友做游戏,那它找到朋友了吗?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二、欣赏故事
  1、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一次。
  提问:
  小朋友刚才老师讲了个什么?故事里有谁?(小猪、大白鹅、小白兔)
  刚开始,小猪找到朋友了吗?(没有)
  小猪想和谁做朋友?(小白兔、大白鹅)
  他们为什么不和小猪做朋友呢?(小猪太脏了)
  最后,小猪找到朋友了吗?(找到了,小猪变干净了,所以小白兔、大白鹅就和它一起玩了)

  三、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学说对话
  (重点出示对话段让幼儿边看边听边学对话,并学习词汇:脏、洗澡、干净)
  设计提问:
  小猪第一次在路上碰到谁?(小白兔)它怎么对小白兔说的?(小白兔,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小白兔又怎么回答小猪的?(哟!是小猪,看你多脏啊!快去洗个澡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
  小猪第二次在路上碰到谁?(小白鹅)它怎么对小白鹅说的?(小白鹅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小白鹅又怎么回答小猪的?(“哟!是小猪,看你多脏啊!快去洗个澡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
  最后小白鹅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走,我带你到河边去洗个澡吧!”)
  小猪洗干净后大家都高兴地说:“小猪变干净了,我们一起玩吧!”

  四、小朋友你们喜欢谁呀?
  你喜欢什么样的小猪?(大白鹅、小白兔、干净的小猪)你们也要爱干净哦,这样老师才会喜欢你的哦!

  五、音乐游戏《猪小弟》
  听谁来了?我们也跟干净的小猪玩游戏吧!(幼儿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故事教学《小猪变干净了》,孩子们很喜欢小猪这个形象,因此今天的故事教学充满了乐趣。首先活动我制定了3条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简短对话。 2、懂得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3、学习词汇:洗澡、干净。围绕着这三条目标我设计了一下活动环节:出示动画软件,引导幼儿认识小猪,而且小猪身上脏脏的。那么久可以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为什么小猪这么脏?”那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充分调起孩子们的兴趣。接着再以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一次,再一步一步的设计提问,让孩子们明白故事的人物对话,…在过程中我适时进行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思索,并学习词汇。接着再完整听一遍PPT动画视频,这样孩子们对于故事的掌握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了。本次活动的教育意义在于让孩子们知道平时要注意卫生、爱干净。这样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会来和你一起玩耍。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故事,同时对于故事的掌握也很不错,并且也达到了所制定的目标。
  附本次活动的故事:
  小猪变干净了
  有一只小猪,它长着圆圆的脑袋,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翘翘的鼻子,胖乎乎的身体,真有趣!可就是不爱清洁。它常常到垃圾堆旁找东西吃,吃饱了就在泥坑里滚来滚去,滚得身上都是泥浆。小猪想去找朋友。它一面走,一面“哼哼哼,哼哼哼”地叫着。小猪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只小白兔,长着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真好 看!小猪高兴地叫:“小白兔,我和你一块儿玩好吗?”小白兔回头一看,原来是小猪,就说:“哟,是小猪呀,看你多脏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小猪不愿意洗澡,只好走开了。
  它 走着,走着,走到草地上,碰到一只小白鹅。小白鹅真美丽,红红的帽子,白白的羽毛。小猪高兴的说:“小白鹅,我和你一块儿玩好吗?”小白鹅说“哟,是小猪呀,看你多脏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小猪看了看自己的身上,满身都是泥。小白鹅又说:“走,我带你到河边去洗个澡吧!”
  小猪跟着小白鹅来到小河边,小白鹅跳进河里,用清清的水泼呀泼,泼在小猪的身上脸上。小猪用清清的水洗呀洗,洗得干干净净得。小白鹅高兴地说:“小猪变干净了,我们一起玩吧!”小猪和朋友们玩得可高兴啦!

第39篇、小班语言活动散文"两片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两片树叶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节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幅,图一画有两片树叶的树苗若干棵;图二表现两片树叶象眼睛的背景;图三是表现两片树叶象耳朵的背景。
  2、教师准备一些树林中的动植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一,激发幼儿想象。
  出示图一,问:图画上有什么?(小树苗)小树苗有几片树叶?(两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幼儿充分想象)老师这里有一篇散文,我们来听听散文里说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好吗?
  2、教师朗诵散文片断,引发幼儿想象。
  ①    教师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眼睛。(出示图二)提问:散文里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眼睛)小树的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一一贴入背景图)是啊,小树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东西,它心里怎么样?它觉得它看到的这个世界怎么样?
  ②    教师继续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耳朵。(出示图三)提问:散文里还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耳朵)小树的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它听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图片贴入背景图)
  ③    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发生什么事了?(幼儿想象后)教师讲述: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
  3、学习朗诵散文。
  教师完整朗诵散文一遍后,问:散文里讲了些什么?讨论后,教师放慢速度,以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4、幼儿讨论:学完这篇散文,你又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体验春天的美好。
  5、延伸活动:画小树苗。
  上面画上两片叶子,画好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树叶象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心里怎样想,你的小树苗长大了没有。  
 
  附 两片树叶
  小树苗种上没几天,就长出了两片树叶。
  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上的两只眼睛。两只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啊,世界多美丽!
  瞧!这两片新叶子,又象是小树上的两只耳朵。两只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嗬,这树林会唱歌!    
  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用途,并能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进行仿编,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根据目标,活动分为欣赏、朗诵、仿编几个环节,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抓住了语言活动的重点,节奏较为紧凑。

第40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节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 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 端午到
  赛龙舟, 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85313,195751,) limit 3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