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小班教育随笔

小班幼儿教师随笔19篇

日期:2021-12-1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小班幼儿教师随笔19篇,是优秀的小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幼儿教师随笔19篇

第1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园教育随笔:老师在小班游戏时最不应该做什么

  幼儿老师在与小班小朋友玩游戏时,最不应该做几件事情,幼教们必须掌握。那么到底幼儿在小班玩游戏时,不能做哪些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催促

  小孩子本身反应就慢,而且再加上有些孩子因为性格的原因,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立刻听懂老师的意思,如果老师一直催促小朋友的话,反而让小朋友心慌,害怕,担心,甚至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而不能主动融入到游戏里去。所以,建议老师要耐心,让活泼的孩子先游戏起来,然后慢性格的孩子再慢慢地融入其中。

  二,责骂

  孩子玩游戏,本身就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而且孩子好动,或者是没有完全掌握游戏的规则,出现问题这实在是太正常了。如果老师一看到孩子在玩游戏时出错,就给予责骂,孩子肯定不开心,不舒服,甚至会与你对着干。因此,建议幼教不厌其烦地给那些没有完全掌握游戏的小朋友反复地讲解,示范,也可以让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游戏规则的小朋友带领他们。

  三,阻止

  有些老师看到孩子玩游戏,不遵守规则,扰乱了其他小朋友的节奏时,就会冲上去把孩子从游戏里拉出来。这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讲,他也是有自尊,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如果这样当着众人面把孩子拉出来,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在这里建议老师在玩游戏时,看到孩子出错,可以在一旁用正确的动作来做示范和指导就可以。

  对于小班小朋友玩游戏来讲,老师尽量没有必要非得把游戏过程卡得那么死,要允许孩子们犯错误,只要保证游戏过程能顺利完成,而且没有小朋友受伤就很好。而小朋友自由发挥出来的行为和动作,有时候,反而会让整个游戏过程更丰富了。

第2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们中大多数孩子没有上过托班,乍然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进入幼儿园这么一个全新的环境,有多么的不适应。

  看,几个性格内向、胆怯的孩子从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环抱中被"抢"过来,哇哇地哭个不停,不时地从小椅子上走出来,追着老师边哭边问:"妈妈怎么还没来?""奶奶什么时候来接我?""我不要睡觉。"……"等吃过饭,睡好觉,妈妈奶奶就会来接宝宝了。"老师边给孩子擦眼泪边不住地给孩子们做着解释。

  忽然,看到佳祺从桌子上拿来一张纸巾走到正站着哭的豆豆面前,用纸巾为豆豆擦去脸上的泪水,边擦边说:"不要哭,不要哭了,妈妈会来的。""哎,佳祺真乖,会帮小朋友擦眼泪叫她不哭的喏。"老师及时地表扬了佳祺。孩子听到老师的表扬更起劲了,又去拿了张纸巾帮脸上挂满泪水的霖霖使劲地擦了起来。冰悦、豪豪听到了也过来拿了张纸巾帮助旁边在哭的小朋友擦起了泪水。老师又及时地表扬了他们:"哎,冰悦和豪豪也真乖,也会帮小朋友擦眼泪的喏。"

  再看被佳祺擦干眼泪的霖霖,听见老师说话,好奇地看着冰悦和豪豪,停止了哭泣。老师忙说;"快点,你也去拿张纸巾来,帮高彦擦掉眼泪呀。""噢。"孩子应答着,并马上去拿了张纸巾帮高彦认真地擦着眼泪。看着霖霖泪水斑斑的脸和那专注的神情,老师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入园一周,对班中小朋友有点熟悉后,初入园的佳祺在没有大人提醒下表现出对同伴的关爱,是多么难能可贵!现代以独生子女为主的中国家庭结构,孩子们被大人包围住,缺少同伴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孤立的个性。他们中多数表现出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没有感情付出的意识。佳祺的行为让我看到了幼儿关爱情感培养的良好开端。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关爱情感是现代儿童缺失的人文精神之一,它的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因此,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结合偶发事件,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加强情感的随机教育,树立典型榜样,进行正面积极的教育,能让幼儿在幼儿园和谐的关爱氛围中,感受到人与人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感乐趣。

第3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叫粼粼的孩子,在刚开学的时候他是最能哭的孩子,而现在他是最能闹腾的孩子,而他又比较有领导力,宝宝们都喜欢跟他玩。对他的这种情况,老师们都很无奈。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去小便,出来站队的时候粼粼到处乱跑,一会去玩滑梯,一会去玩轮胎秋千,到处乱跑一个劲闹腾,我叫他"粼粼,来排队了,我们回教室了"他会看你一眼,然后继续乱跑,其他的孩子看见了,也会跟着他到处闹。我看见这种情况突发奇想,"粼粼,到老师这里来,老师有话对你说。"当粼粼过来的时候,我对他说:"粼粼,如果你表现得好,老师让你当班长好不好。"粼粼痛快地答应了。我又告诉他"那你帮老师把小朋友集合起来,我们回教室吧。"不一会的功夫,孩子们排好队随着我回教室里去了。

  对于这种爱表现想让老师注意他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与他合适的机会对于像林林这种爱闹腾但有号召力的孩子老师应给与其发展的空间。

第4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园教育随笔:幼儿教师需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开学一个多星期了,燕琼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一个星期来,她的情绪特别不稳定,在园表现:来园不让妈妈走,一直哭着抱着妈妈;班级组织的活动不愿参加,哭着对你说“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我要给妈妈打个电话”;午睡也在哭泣,眼睛都哭得红肿了。

  我认为大班的孩子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最多是前两天的返园生活一下子没有调整过来,情绪有点低落。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说理的方法,试图说服燕琼,行不通;通过分散注意力,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对她特殊照顾也是行不通。最后我开始反思:她为什么哭泣?并私下找她聊天,得出:1.很久没来幼儿园,很紧张。2.害怕做数学作业(这是她说的)。在我看来燕琼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从没见过她如此伤心的哭泣。所以与家长配合共同帮助燕琼改变这种现象,回到以前开心上学的状态。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每天微笑迎接燕琼,可以抱抱她,稳定她情绪的同时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帮助她处理、解决一些问题,使其更加信任老师。2.在活动中估计并激发她参与的积极性,并对她的进步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3.让家长与其建立家里的作息时间,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4.让父母在家里多带孩子出去散步,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减少和改善与妈妈的分离焦虑。5.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不能一刀切对待所有幼儿,对能力差但上进心强的燕琼要特别关注,私下可以单独教她,对她的要求也适当降低,多采取激、肯定的方式,提高她的自信心。6.帮助燕琼提高情绪的控制能力(如,当你想妈妈的时候,要放在心里想,不能用眼泪来解决噢)。7.在集体面前多加肯定燕琼的优点,并强调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希望对燕琼的哭泣和分离焦虑行为有所帮助。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自己的一个行为或者是语言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内心呢?所以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多么的重要!

第5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周四吃过下午点后,班里的肖俊龙走到跟前对我说:“老师,垃圾桶里有一个苹果,不知是谁扔掉的。”“只咬了一口,多可惜。”邱雨小朋友也随声说道。我拾起来一看,果然是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只咬了一小口就扔进了垃圾桶,我顿时有点生气了:“这是谁扔的?”我大声问向孩子们,孩子们猛然瞪着眼睛看着我,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看到孩子们惊愕、害怕的眼神,我忽然感觉到自己有些失态,行为太粗暴了。我立刻换了缓和的语气问道:“哪个宝宝不小心丢了这个苹果?”孩子们还是没有吱声的,谁也不敢承认。放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但扔苹果的事却使我放心不下。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说明孩子有顾虑,这件事应当从正面积极引导,并且要在全体孩子面前解决,因为许多孩子都看见了。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有关果农种植苹果的资料,让孩子们了解果农种植苹果的经过。通过视频观察及图片了解苹果的生长过程,感知果农们的辛苦。孩子们了解了果农要经过“嫁接、剪枝、喷药、打叉、施肥、浇水”等劳动,要经过2年多的培育,苹果树才能结出又红又大的苹果来,大家看后纷纷说道:“苹果来得实在不易,我们要爱惜苹果,不能浪费。”

  然后我和孩子用橡皮泥一起制作成苹果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我表扬了肖俊龙小朋友:“俊龙小朋友,过去不喜欢吃苹果,现在喜欢吃了,苹果含有许多维生素,长个子需要他们。你看俊龙小朋友比去年又高了。”孩子们羡慕地看着他,我又问:“小朋友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们多吃水果了吗?”“知道,多吃水果身体好!”

  “嗯,对,孩子们回答地都很对!”我赞许道。这时我留心观察到一个叫张军小朋友,回答时有点勉强。我就紧跟着问道:“我们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时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告诉老师不吃了,或者就要一小半苹果。”我称赞他们真聪明,说得对,这时张军小朋友反而不出声了,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看这个,听听那个,脸上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垃圾桶里的那苹果多半是他扔的。我又及时问道:“就像昨天下午垃圾桶里就有一个苹果,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掉进去的?或许这个小朋友喜欢吃苹果,,但是又有不能吃的原因,也没有告诉老师,自己悄悄处理了”张军小朋友脸有点红了,好半天鼓足勇气说:“老师,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也不扔苹果了。”看到孩子终于鼓足勇气承认了错误,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张军,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面对孩子的过错,应该“不惊”、“不怒”,更不能怒气冲天大声训斥或者放大孩子的过错,让孩子不敢承认或面对自己的“过错”,应当多从正面积极引导,让孩子明白道理,比点名批评会更有效果。

  幼儿教师面对孩子隐瞒自己的“过错”时,要看到孩子错误的“美丽”,把他们一次小小的“过错”当作“美丽”看待,教师就会多了些处理的冷静,多了些教育方法的思考,多了些爱心。这种爱心既让你懂得宽容,又让你明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技巧,在保护孩子幼小心灵的前提下,多了一些教育的艺术。

第6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在周三的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玩得很投入,忙得也不亦乐乎,心情愉快的我在每个小组里指导着。

  忽然,王俊龙对我说:“老师,她不肯给我积木,我搭不出好看的房子了。”邱雨也抢着说:“他一直问我要,我自己都搭不好了。”

  原来,邱雨和王俊龙在认真的玩建构区,邱雨想搭一个漂亮的花园,王俊龙想搭建一座小房子。但是由于材料比较有限,所以他们在玩的时候感觉自己少了一些可以操作的积木,于是王俊龙只好问对方要一些积木,但是要了几次,邱雨也不愿意给他了,因为自己也越来越少了,感觉自己要完不成漂亮的花园了。看到邱雨不愿意给自己积木了,王俊龙只好向我“求救”了。

  了解了情况后,我问:“你们搭的一个是花园,一个是房子,那么,房子可以不可以建在花园里呢?”“可以!”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那你们能不能合作呢?王俊龙可以在邱雨的花园里搭建房子,邱雨可以在王俊龙的房子外面搭建围墙和一些玩的地方,邱雨也可以用雪花片来装饰花园,做出各种花朵了呀!”

  听完了我的话语,他们想了想说:“对呀,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这样子就可以变成更大更好看的花园了呢。”说完,两个孩子开始合作起来,一个做房子,一个搭围墙、做花朵,很快就有了更好看的花园了,邱雨开心地把自己做出来的花朵装饰进去,一下子他们就完成了。他们一起欣赏自己的杰作,感觉特别的满意。也在一边观察的我,心里也快乐极了。

  在解说时,我请他们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也非常自信地介绍了他们的作品,还同时强调了他们刚开始抢积木,导致自己都搭不好,后来他们合作起来就变成了更好看的花园。

  孩子的快乐往往来自他们自己的成就,自己的成就又往往来自他们的合作!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平时我们也要多设计一些让孩子们亲密合作的活动,在他们动手又动脑的同时,也加强了交流、理解与合作,孩子们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第7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一个人的“教养”这件事真的要从小就开始培养,长大后乃至成人才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正确的行为规范。中国学前教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美国父母网站总结发表了25条注意事项,只要孩子在九岁前学会这些礼貌语言和行为,他们就会成为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1.如果孩子要什么,要很有礼貌地请求,一定能够要加个“请”字。“我要吃糖”不行,应该说“请给我一点糖”。最好还能面带友好的微笑。

  2.人家给你什么,不要马上离开,给东西的人会感觉被冒犯了,一定要说声“谢谢”。也可以很有创意地道谢,比如说画张画,或者回送张卡片。

  3.孩子不能随便打断父母的对话,等大人说完话了,他们会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如果是个紧急情况,那么允许马上发言。

  4.如果需要发言,那么要有礼貌地引起别人注意力,比如说“对不起,我能够说点什么吗?”

  5.如果孩子不清楚什么事情是被允许的,那么问一下父母就清楚了。

  6.一个人应该说实话,但是没有人喜欢听反面意见,太伤感情。你可能有自己的意见,但是为了顾全别人的感受,最好不要说出来。

  7.不能随便评论别人的外表,可能会伤人感情。但是表扬人家外表的话一般很受欢迎。

  8.如果别人向你问好,你要有礼貌地回答,然后问一下对方好不好。

  9.上朋友家去玩,离开的时候要谢谢人家父母,“多谢让我在这里玩”。

  10.不要随便闯入房间,也许人家正在忙碌,敲敲门,得到许可再进去。

  11.打电话的时候说一句“和您说话的是……”,加上一句打电话原因,对方就会很友好地回答你。

  12.不要说脏话,不管感觉怎么糟糕。

  13.收到礼物都要表示高兴,不要马上开始抱怨礼物。

  14.不要骂别人,不要对别人说你自己不想听到的话。别的小朋友和你一样,也有感情,不喜欢被伤害,不喜欢哭泣。

  15.不要欺负别人,这反而表明你的弱小。多一点同情心,你的朋友会更多。

  16.“真无聊”,一个人一生中有很多时刻会感到无聊,但是不需要故意捣乱。

  17.如果和别人撞到,马上要说“对不起”。你可以问一下对方疼不疼,说你不是故意撞上去的。

  18.不要掏鼻子,也许觉得好玩,但是这不是礼貌的行为。如果你咳嗽或者打喷嚏,要把嘴捂着。

  19.进门的时候回头看看,后面有人的话就把门开着等他们进来,不要看也不看就关门。

  20.如果你看到邻居、老师、家长在忙碌,询问一下你还能帮忙。如果他们让你帮忙,你能够学到一些东西。

  21.如果父母叫你做什么事情,不要抱怨,好好做好,脸上还要微笑。

  22.如果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那么下次人家也愿意来帮你的忙。

  23.吃饭的时候不要玩刀叉,这不是玩具。

  24.吃饭的时候不要把衣服搞脏,胸前放一块餐巾。

  25.吃饭的时候需要盐,但是够不到,那么就很礼貌地向别人请求把盐递过来。

第8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现在的幼儿园的孩子,一批不如一批好管理,主要是在家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宠爱孙子孙女,爸爸妈妈娇惯宝贝子女,谁也舍不得让孩子哭一声。来到幼儿园,老师更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因为作为幼儿教师,母爱是她们的职责,比亲妈还难。可不是吗?当孩子调皮时,说说他们就哭,要不就是得到孩子的不满:我让爸爸来揍你,不说吧,孩子有错,吃饭时孩子偏食,进园来挑小朋友就坐,挑座位挑椅子。正好好的一对小朋友,互相让着吃零食,一会儿又翻脸了,非得要把零食再夺回来,一会因为争夺一张废纸,谁也不让谁,老师在跟前看着,眼睛也不如他们的手迅速,不是掐一把就是咬一口,各说各有理,有的孩子见别的孩子吃零食,就去抢,老师说说,就去打老师,这些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说深了,回家就学舌学错怪了,老师若不管,可就失去教育的意义,孩子从小就养成对错不分,你我不分,个人与集体不分的坏习气。知情达理的家长,应当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管教,和苦口婆心的说教,只有家长与教师携起手来,积极配合,才能更好的共育新苗。

  想想自己年年轻时,两三个老师看100个孩子,孩子们都乖乖的很听话,下了课,老师也不用时时刻刻盯着,也许那个年代,孩子多数都不是独生子女,在家养成了自立自强的习惯,家长也不那么娇惯孩子,再加上他们入园的年龄三四岁的很少,不像现在的孩子,不是让家长抱着就是让老师揽着抱着,那时,老师还能下课备点课,看一眼书,现在可好,整天瞪着眼睛看着,不哭闹也行,就是备课也得晚上备。可哪位家长能体谅幼儿老师的工资一直都是低等的,许多人不愿意干幼儿教师,就是因为家长的小皇上不好教,且难被人理解,收入又低,责任又大。

  哎……面对现实,常使我唉声叹气。可又抵不住我对孩子们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爱戴。

第9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现在的幼儿园的孩子,一批不如一批好管理,主要是在家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宠爱孙子孙女,爸爸妈妈娇惯宝贝子女,谁也舍不得让孩子哭一声。来到幼儿园,老师更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因为作为幼儿教师,母爱是她们的职责,比亲妈还难。可不是吗?当孩子调皮时,说说他们就哭,要不就是得到孩子的不满:我让爸爸来揍你,不说吧,孩子有错,吃饭时孩子偏食,进园来挑小朋友就坐,挑座位挑椅子。正好好的一对小朋友,互相让着吃零食,一会儿又翻脸了,非得要把零食再夺回来,一会因为争夺一张废纸,谁也不让谁,老师在跟前看着,眼睛也不如他们的手迅速,不是掐一把就是咬一口,各说各有理,有的孩子见别的孩子吃零食,就去抢,老师说说,就去打老师,这些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说深了,回家就学舌学错怪了,老师若不管,可就失去教育的意义,孩子从小就养成对错不分,你我不分,个人与集体不分的坏习气。知情达理的家长,应当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管教,和苦口婆心的说教,只有家长与教师携起手来,积极配合,才能更好的共育新苗。

  想想自己年年轻时,两三个老师看100个孩子,孩子们都乖乖的很听话,下了课,老师也不用时时刻刻盯着,也许那个年代,孩子多数都不是独生子女,在家养成了自立自强的习惯,家长也不那么娇惯孩子,再加上他们入园的年龄三四岁的很少,不像现在的孩子,不是让家长抱着就是让老师揽着抱着,那时,老师还能下课备点课,看一眼书,现在可好,整天瞪着眼睛看着,不哭闹也行,就是备课也得晚上备。可哪位家长能体谅幼儿老师的工资一直都是低等的,许多人不愿意干幼儿教师,就是因为家长的小皇上不好教,且难被人理解,收入又低,责任又大。

  哎……面对现实,常使我唉声叹气。可又抵不住我对孩子们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爱戴。

第10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园教师随笔:我为什么推荐儿童多玩积木

  一些来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家长老是给我提意见,他说孩子们给他们说我总是让孩子们玩积木,不喜欢让孩子们玩其他的玩具。一部分家长还建议我,不要乱给孩子们玩积木,也可以让孩子玩玩其他的玩具。

  想了一下,确实我让孩子们玩积木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我确实是有我个人的理解和想法。

  我个人觉得孩子玩积木有玩积木的好处,要比其他的玩具更实在,更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空间感。

  积木有形状多变,而且颜色多变,对于孩子来讲,一是可以搭建他们的空间感,二是可以通过积木让孩子们有一定的审美感。当然了,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另一个还可以让孩子们对颜色的配合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积木可以让孩子们意识到颜色的搭配的重要性。积木有很多种颜色可以选择,同一个形状也会有不同的颜色的选择。这样孩子们在搭建的时候,可以通过老师的带动思考何种颜色放在一起会让建筑物更漂亮,更和谐。从而增加了孩子对颜色搭配的认识。

  再次,积木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审美度。积木搭的好不好,形状完美不完美,结构合理不合理,这都是让孩子们去提高审美的地方。例如,你积木虽然搭起来了,但是却很丑,没有一定的审美度,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积木不仅要搭起来,而且要有漂亮的外观,这才是重要的。

  还有,积木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有极强的空间感。有时候孩子面对一个建筑物时,根本不了解这个建筑物到底为什么是这样。所以,通过搭积木可以让孩子了解这些空间的结构,到底是实的还是虚的,建筑的圆的,还是方的等等。

  除此之外,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就更重要了。这点大家都知道,就不再重复。

  除了以上的几点外,最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搭积木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搭积木的过程,其实是开发孩子的空间思维的一种方式,从而能激发或者是刺激了孩子的空间推理能力,这是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商的。

  当然,既然孩子们已经提出玩积木的次数和时间过多,小鱼哥哥也得考虑他们的感受,以后可以多加入其他的玩具或者是游戏,帮助孩子们丰富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第11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性的创新精神。

  本学期我班根据幼儿园班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创设了形式多样自主性区域活动,运用了一定的空间和活动器具作支撑,我们精心设置自主性活动区域,创设游戏环境。将活动区域开设美工区、智能区、探索区,建构区、表演区、语言交往区等。活动区域的建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刚玩的一段时间幼儿很感兴趣,能主动的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积极参加活动兴趣和活动欲望。可一段时间后幼儿兴趣没有了,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想玩娃娃家;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要玩小超市等。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更新活动材料。小朋友又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

  从此案例活动中感知,活动材料是吸引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重要因素。老师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及幼儿家长的积极性,共同收集或制作游戏材料。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存在个别差异,教师在各个区域放置活动器材时应注意难易结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是要有新鲜感。幼儿每天要到活动区活动,如材料一层不变,幼儿对区域活动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因些,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更新活动材料。

第12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自由活动时间无疑是孩子们的天堂,美丽可爱的抱枕几乎成了阅读前必争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开始不久,随着一阵惊呼声,我连忙向声源望去:只见那只企鹅抱枕,挂在了区角挂饰顶端的钢丝上,霖霖在一旁哭,寰寰急得赶紧伸手拿,可是怎么也够不着,急得满头大汗,我连忙拿了一个小凳子,帮他们拿下,区角活动似乎又进入了正轨。

  过了会儿,寰寰走过来说道:“老师,老师,企鹅又飞上去了。”我看着他眼中闪烁的狡狭,明白他是故意的,于是假装抱怨到:“这只企鹅真调皮,怎么又飞上去了。你去把它弄下来好吗?”寰寰端了一个小凳子,大步走去,爬上凳子,自信的伸出小手。够,够,再够,可是怎么也够不着。于是满脸疑惑的望着我说:“老师,为什么你刚才拿到了,我怎么拿不到呀?”我忍着笑,刚要开口,燕燕忙说道:“因为你没老师高呀!”寰寰视乎想到了什么,连忙又端来了一个小凳子重叠上,便向上爬。看着他摇摇晃晃的身影,我急忙要走去帮忙。突然有股力量阻止了我前进的步伐。侧身看去,康老师对我摇了摇头说,“没事,他们会想到办法解决的!”

  是呀,没有尝试又如何能否定。没有经过挫折又如何能真正的成长。年龄的小常常牵制了我的情感及思维,怕他们受伤,怕他们沮丧,仿佛只有一切在我的视线下,一切困难为他们解决,一切的不定因素为他们排除,才得以安心。却忘了在更早以前,那跌跌碰碰和那早以褪去的,青青紫紫的伤痕,正是有了那些摔倒,才有了今日的稳步向前;正是因为不断的重复纠正,才有了牙牙学语成就了今天的滔滔不绝。可如今,我怎能瞻前顾后的阻止,他们尝试的权利,思考,进步呢?

  望向寰寰,我静静地看着他,努力的一次次尝试着爬上,尝试着向上够。又一次一次的失败,有种似乎叫感动,又似感染的名词拨动了我的心弦。又有一群孩子去帮忙,叽叽喳喳的提出着自己的建议。霖霖说“还是不够,要再加高”;瑜瑜说“不行,不行,再高就爬不上去了。”;有人道“那怎么办呀?”;坤坤想了想说“我们再拿个抱枕,把他撞下来就可以了”燕燕疑惑道:“要是企鹅没撞下来,这个抱枕又挂上去了怎么办?”孩子们又陷入了片刻的宁静。

  看到这,我也陷入了深思:真不能低估孩子的智慧,只要我们放手,收获的会是惊喜;也不能低估了孩子的耐心,只要放手,收获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

  收理了思绪,再次望向那群不知放弃为何物的孩子。不知道他们已经尝试了多少方法,而屡败屡战的尝试着,努力着。只见寰寰找李老师借来了撑衣干,站在小凳子上,努力的够着企鹅。有的孩子扶着凳子,有的孩子在旁指挥着:“向上”,“向右点”,“对,再向右点。”,“呀,动了,再向上用点力。“飞下来了,飞下来了……”相拥,拍手,欢呼,跳跃,仿佛所有的动作都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喜悦。我看到了那洋溢的自豪,那因为自信而更美丽的色彩。

  这样的故事,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尊重孩子思考的权利,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害怕他们受伤害;就是没有耐心等待。殊不知,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它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探究的权利,熄灭了他们创新的火花。学习,生活应该是孩子的自主行为,自主探究是孩子的权利,我们无权剥夺!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创造,哪怕是一丁点的成功,也将会成为他们自豪的资本,自信的源泉。没错“思维的信心来源于自身成功的内在体验”,只有舍得放手,孩子才能更加独立,快乐的成长!

  如果说课堂教育是你成长的阶梯,那么独立思考的空间,更是你自信、健康,成长的前提。给你独立思考空间,让你更自豪,信心。这个舞台是你的,由你做主!

第13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提到教研,你是什么感觉?害怕,得过且过,“怎么又教研?”是的,很多教师害怕教研、应付教研。

  因为教研不是老师发起的也就是说教研没有关注教师的兴趣与需要。大多数园所的教研活动多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教研内容、形式由管理者决定,教研活动发起者通常是园长或保教主任,教师更多处于被动服从的状态,而不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兴趣与需要。

  长期下来,教师们形成了领导安排就参与、不安排就等待的心理,很多教师一到教研活动时间,拿着本子和笔就去了,不知道去干什么,更别说事先有思考了。久而久之,教师自主的问题意识淡了,参与教研也是被动应付的状态。

 

  教研走过场对老师帮助有限你所在的幼儿园教研,是不是由管理者选择一个话题,围绕要解决的问题,主持人预设一些观点和问题,教研过程中逐一抛出,教师根据问题调动自己的塬有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主持人进行小结。

  这样的教研存在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当前教师需要的?现在很多幼儿园一次教研活动针对一个问题,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前后不连接,每次讨论又没真正解决问题,走过场的教研对教师帮助并不大。

  对老师没有实际帮助的教研,难怪会发出“怎么又教研”的抱怨。

  教研与老师的教学割裂教研活动是基于本园实践,以教师为主体的,是为了把问题解决而进行的研究, 教研活动与园所课题、课程脱节,教研主题与教学中的问题联系又不紧密,对教师帮助不大,势必加重老师的负担,难怪老师会怕教研。

 

  提高老师的教研能力,入手点在……从“筛选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入手

 

  提升疏理问题的能力教师的问题从哪里来?面对那么多问题怎么选择?幼儿园有想解决的问题,教师自己又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交叉重复的内容,这几年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围绕着幼儿园品牌建设、幼儿园课程及特色课程的建设、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优化、幼儿园环境建设等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很大、很多,交织重叠,大家心又急,导致教研内容很散乱。当你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旨,但缺乏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疏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脑中依然是“茫然”。

 

  专家引领,将现实问题上升为研究问题听说过“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这样的教研取得的成效不明显。教研中要解决有普遍价值的研究问题,你的教师习惯于理解型的思维方式,很难将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升为教研研究的问题,因此讨论往往是停留在现实的问题层面。举个例子,教师的现实问题是“班中某某孩子常常会与同伴起冲突,我如何引导?”研究问题是“教师对研究主体的多种具体问题的概括”,上述问题可被抽象为“教师有效帮助幼儿解决常见冲突的策略”。现实问题往往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感知到的困惑,但研究的问题则需教师结合已有知识经验,从现实问题中提炼出来。

 

  教师如何在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让教研活动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还老师主体地位幼儿园园长或保教主任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整合,以教师自己的问题为核心,整合幼儿园要解决的问题和教育局的任务。教师的问题往往比较具体详细,幼儿园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提炼变成研究的问题。整合提炼后把这些问题还给教师,让教师自愿选择进行教研,人员也可以由教师自愿组合,再给教师时间和引领,让教师自己做主人完成自己的教研问题。

 

  教研和课题研究一体化其实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是可以一体化的,课题不是从专家那儿来,不是从上级主管部门那儿来,是从教师自己的教学问题中来,从幼儿园的教研过程中来,对教研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形成课题。比如幼儿园很多教师关注自主游戏中如何介入指导提高游戏水平的问题,很多年级组从案例入手发现一些介入引导孩子的策略。如果我们把这些案例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总结,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引导的策略研究。从中可概括出一些语言引导策略:角色式、邀请式、询问式、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等。

 

  真正关注专业成长新教师成长需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现实中,教研活动可能会更注重问题的解决,能让班级工作顺利展开就行。举个例子,关于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很多园领导会推出一个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讨论稿,教研活动时让老师们讨论,老师们会就事论事地讨论,确定后再遵照执行。但是,园长并没有意识到,合理安排和组织各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教研内容让教师更好地思考与实践。

 

  园长可先让教师学习先进的理念和调动塬有专业知识,设计自己的一日活动安排,再以同伴互助的方式设计一个大家认同的一日生活时间安排表,关键是要引发教师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做对儿童发展有啥意义。时间安排表运行后还要再进行教研活动,请教师反馈使用情况,调整出更好的方案。到此并未结束,更要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融入一日生活,这才是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

 

  提供适当的专业支持幼儿教师参与教研非常需要外部支持,作为管理者要想方设法引入专家资源,如果能给每个研究小组配上合适的指导专家是最好的,但专家从头到尾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只要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给予支持引导就行。此外,幼儿园管理者应努力让自己成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研的专家,还要努力培养一支能带领教师研究、组织教师合作、吸引新成员的教研骨干团队。

 

第14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园教育随笔:老师,没有人和我交朋友

  早操过后,我带着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滑梯,孩子们都非常高兴!一个个像小鸟一样飞了出去,看到孩子们愉悦的神情,我的心里也非常欢畅,为了照顾到每个孩子,我不时的走过来看看这个小朋友,走过去瞧瞧那个小朋友,看到他们一个个灿烂的笑容,放心的认为他们现在玩得都非常开心,非常快乐!

  这时,乐乐小朋友朝我走过来,“老师……”,“嗯,什么事,宝贝”我高兴的问,他支支吾吾的回答:“老师,没有人和我交朋友,”我感到很奇怪,“刚刚看到你玩的挺高兴的呀!为什么会没有朋友?”因为,乐乐平时是一个聪明、活泼又调皮的男孩,所以这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真让人诧异,但看到他此时认真而沮丧的神情,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我突然意识到,孩子长大了,不再像小班、托班的时候盲目而无目的玩了,这时他可能需要更深沉、更固定的朋友交往了,但孩子也许还不知道怎样表达或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所以,需要老师的帮助。

  于是,我摸了一下他的头关切的问:“你想和谁玩?”“尘尘,”乐乐说出了他的名字,我把尘尘叫过来,可尘尘却不情愿从滑梯上下来,终于尘尘被叫过来了,他说出了不愿意和小乐乐玩的原因:他调皮,爱打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只愿意和自己玩,而不愿意和他的两位好朋友玩,哦,原来是这样……

  课上,我特意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小牛为什么没有朋友玩?》,大概意思就是:小牛脾气倔,小山羊脾气好,小牛喜欢和小山羊玩,而小山羊呢还喜欢和小公鸡和小兔子玩。一天,小牛来找小山羊玩,发现小鸡和小兔已经先来找小羊玩了,小羊让小牛和它们一起玩,小牛不愿意,也不让小羊和他们玩,小羊也不愿意,就这样,小牛只好一个人回家了,它感到很孤单……

  我让小朋友们讨论并回答:小牛为什么没有朋友玩?你要是小羊你会和谁玩?孩子们都听的非常认真,一个个瞪着小眼睛,有的孩子回答小羊会和小牛玩,但多数孩子还是说小羊会和小鸡和小兔玩,“为什么呢?”我问小朋友,大家都说,“因为小公鸡和小兔子先来找小山羊玩的,”我非常高兴!接着,我把今天,发现的这件事情给小朋友们讲了,让孩子们一起动脑筋帮助乐乐想办法!最后,我还把乐乐叫上来问他知道怎么做了吗?乐乐高兴的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我要和尘尘、洪焜、泽绪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我们一起做朋友!”孩子们都高兴的为乐乐鼓起了掌!

  课上,我还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出了会结交朋友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她们大多开朗活泼、不计较小事,宽容友好、喜欢分享;而不会结交朋友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小事太多,爱告状,或性格太内向不爱说话,以及太自私或说脏话的原因而没有朋友的。

  课下,我们还和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希望父母在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交往习惯,不要太溺爱和娇惯孩子。

  通过老师和家长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肯定和帮助,现在班上的孩子基本上都会交朋友了。乐乐会把喜欢的贴画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了;睿睿不再总是对着玩具狗狗自言自语了;而思羽也不再总是缠着老师会和小朋友们一块玩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一个个默契的玩在一起了,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第15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兴趣班,希望能让他学到各种本领。其实,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能力的培养源于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但家长往往忽视这一点,不经意间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下面就分享一个发生在我们班的真实故事。

  我们幼儿园每周一都会举行游戏大会,全园小朋友要到操场上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大班的小朋友则承担了和老师一起摆放器械的任务。

  恰逢上周末刮了一场大风,操场上满地的落叶妨碍了孩子们摆放器械。看到这么多树叶,欣欣说:“要不我们直接把器械放在树叶上吧?”亮亮说:“不行,树叶上都是土,大家的衣服该脏了。”欣欣说:“这里叶子这么多,没法玩,让弟弟妹妹去别的地方玩吧。”亮亮忙打断他的话说:“那可不行,上周弟弟妹妹们在这里玩得可好了,今天游戏大会他们肯定还会来,我们一定要在这里摆好玩具器械。”

  “这可怎么办呀?“

  尽管满操场的叶子成了难题,但孩子们很清楚自己的任务是摆放器械,让大家能顺利地参与游戏。看到大家这样有责任感,我十分欣慰。

  这时,布鲁指着远处的老师大声喊:“你们看!老师们在收叶子呢,咱们一起收吧,一会儿这里就能干净了。”这一想法似乎说到了大家心里,大家赶紧学着老师的做法,找来大黑塑料袋装叶子。

  孩子们按照以往的经验,有的几片几片地捡;有的大把抓起叶子扔到垃圾袋中;有的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捏住几片往袋子里扔。

  正当大家干劲十足地用自己的方法收着叶子时,保洁老师提醒道:“孩子们小心,别划伤手。”小谦连忙说:“放心吧,我们的手没事,不过要是能找到保护手的工具,不让手直接触碰到叶子就太好了。”

  此时,大家并没有向老师求助,而是各自在尝试解决问题。欣欣提出:“要不咱们在操场上找找,有没有不让手碰到这些叶子的工具?”大家表示同意。不一会儿,依依得意地举起两只手说:“你看我用两个泡沫板,两手一张一合收集起叶子,不会散落多少,还不会伤着手。”有的孩子模仿她的动作,并改用两个簸箕一张一合地收集叶子;有的找来了硬纸板、小铲子模仿着;有的向传达室的老师要了一些塑料袋套在手上;有的把塑料袋直接罩在叶子堆上,一下就能收起一袋子的叶子。

  干着干着,布鲁着急地喊道:“咱们得快一点儿,要不游戏大会开始之前就干不完了!”欣欣说道:”哎,你们快看呀,我用球拍铲一下,能铲到好多叶子!”

  亮亮着急地说:“我试了,这样是能收集很多,可叶子很轻,一走动叶子就都飞了!”听了他的话,欣欣把垃圾袋拉到他身边说:“你在垃圾袋子旁边铲.铲完赶紧放进去,叶子就飞不了。”这时和他一起收叶子的小谦说:“你铲起来之后用手在上面压着点儿,赶紧倒进垃圾袋里,这样速度还快。”亮亮把两个人的方法都试了试,觉得还是在垃圾袋旁边铲更节省时间。

  亮亮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听取同伴的建议,又亲自尝试,最终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快速收集树叶的好方法。

  干着干着,大家又发现了新方法。邝邝拿起保洁老师的大笤帚,把分散的树叶扫成了树叶堆。

  见此情景,几个孩子立马向他跑去,把他扫来的叶子运到垃圾袋中。就这样,孩子们的分工合作开始了。大家用笤帚、小铲子、簸箕、纸板把叶子堆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一起干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场地在游戏大会前被顺利地清扫干净了。

  看着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收集树叶,还能相互帮助,主动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同时又通过亲身实践,将同伴传授的经验不断内化,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新经验,我真替孩子们高兴。

  回到班中,我继续观察着孩子们的发现。布鲁说:“我的白羽绒服上有一层土,都是刚才铲叶子时蹭脏的。”邝邝说:“我的手上都是黑泥汤.以后不能直接用手收树叶了,那样容易把手划伤。”

  见孩子们讨论得兴致正高,我把刚才大家收叶子活动的记录讲给大家听,还给他们展示了记录的照片。

  孩子们边欣赏照片,边不断提出新的建议:“下次不能再用玩具收叶子啦,玩具该坏了!”“塑料袋套在手上也可以收叶子,这样手就不冷了,还不会扎伤。”“用笤帚把叶子堆一起好收,但笤帚好长、好沉。用起来不方便。”“娃娃家的小笤帚、小簸箕就挺好的,长短挺合适的。”最后孩子们约定,每天晨间劳动时,承担清扫班级平台和外接楼梯的落叶的任务。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秋天的变化,分享探究发现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想法,大家在一起不断碰撞,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最终孩子们将扫落叶所需的工具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记录了下来。

  大家发现,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方法,但并不是每种方法都好用。有的方法能够完成任务,但费时费劲;有的方法既节省力气又节省时间,并且有的事情大家合作的效果也非常好,能够提高效率。在不断讨论中,孩子们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意见,也使自己的经验更加的丰富、充实。小小的收落叶事件,能看到孩子们诸多的成长。

  由此看来.家庭生活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也应该尽量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日常的家务劳动,和孩子一起制订家庭劳动公约,划分自己的责任区以及任务。让孩子用易懂的方式记录,培养前书写能力。同时培养他遵守承诺的规则意识以及认识时间、合理分工等统筹的能力。通过劳动,孩子不但可以认识各种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更能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实践、去成长吧。

第16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这是我工作的第三年。之前的两年里,我体验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以班长的角色面对家长,第一次召开学期初的家长会,第一次用比较严厉的口吻对待孩子们"犯错",第一次将自己的很多想法融入教学计划中……这些第一次给我的工作增添了很多的新奇体验,有时会被孩子一个肯定的笑容融化,有时会因为自己的教育活动很成功而自豪,有时也会因为自己和家长说了哪些话觉得自己很有方法,有时会因为自己的方法不奏效而失落,但这都是我的宝贵经验,也是值得我收藏的经验。

  马上九月了,新的一个学期又要开始了,之前好像听领导们说过,在新的学期里,会再给我一个大班,让稍稍积累了一些经验的我再巩固一下。其实,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虽然换了一批新的孩子,但其他的东西应该是我相对熟悉的,所以我也认定了会是这样的结果。可是,晴天霹雳,就在开学前两周的班长会中,通知我下个学期带新的婴班,同时还要担任班长职务。

  婴班,一群两岁半的孩子,刚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2O多个孩子在班里的状况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婴班,一个新到我完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班级。比起之前重新带大班的那次经历,这一次更让我陌生。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班长会后,我对着主任哭了,哭得很伤心,完全说不出心里的感受,特别没底。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格直爽、行动麻利的老师,大一些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我的这种个性。对于两岁半的孩子们,我到底要怎样和他们相处呢?我说的话他们能听懂吗?他们不太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会穿衣服,不会吃饭,不懂得如何和好朋友玩……我到底要怎么办呢?

  这样的安排又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怀疑我可能做不好婴班的班长。现在回想起来,当一个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其实是自我保护的一个方法吧。也许我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在之后的工作中出更多的乱子,所以才哭泣,所以才不想面对。事情总会有矛盾的两个方面,对于新的安排也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呢。

  婴班开学的第一天是入园适应,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幼儿园的半天生活。当孩子和家长们都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已经调整好了自己。这是一个新的集体,我只有接纳,不能排斥。孩子们跨进幼儿园,如果面对他们,我不自信,我不确定,那么家长和孩子们又该怎样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呢?看到入园适应中家长们看待老师的眼神,想起新生家访时家长们因各种担心和不熟悉而问的问题,之前的班长的话在我耳边响起:"在他们面前你就是老师。"对,在家长面前我就是老师。

  入园适应结束之后,我多次出现了细声细语、温柔可人的一面。记得一天,我带着孩子们爬楼梯,去认识幼儿园的班级,因为幼儿园每一个班级门口都会有一只小动物代表着他们是什么班,走到了中二班门口的时候,我超级温柔地说:"请看,这里是小鹿班。"话刚说完,中二班的老师们纷纷追出来,确认刚刚说话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当他们发现是我的时候,惊呆了:雷厉风行的马静,原来也会这样温柔地说话。

  这样的体验让我发现了另一个我,等到我习惯了婴班的生活,我的一切细声细语都变得自然了。当我讲故事的时候,所有好奇、稚嫩的小眼睛都盯着我,我再次被融化。这是一个多么有成就感的时刻啊。现在,我相信这是一次非凡的体验,我也感谢幼儿园这样的安排,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自己。

  摘自:《学前教育》2016.10

第17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孩子,老师向你道歉

  记得今年小班招生时,正赶上我孩子病了,我的心里非常的烦躁,当时班里有个特别爱哭的孩子叫雨涵,任你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一哭起来就没完没了。我的耐心防线终于被冲破,简单粗暴的批评了雨涵,也一时制止了雨涵的哭闹。然而过后家长来送雨涵入园时,孩子哭得更厉害了,一边哭一边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我、躲着我。看着雨涵惊恐的眼神和那委曲的表情,想起了从前多少哭闹不止的孩子,在我的亲切关爱和拥抱中顺利渡过人园关的往事,我感到无比惭愧,我决心向孩子道歉。

 

  我把孩子抱起来,抚摸着她的头,柔声细语地问她:“雨涵,妈妈爸爸爱你吗?”雨涵肯定地点点头。我接着说:“老师也有孩子,我也很爱他。前几天他病了,老师当时很着急,也没顾得上抱你、没有跟你玩、有时还不理你、甚至跟你生气,真是对不起雨涵,老师向你道歉,原谅老师好吗?”听着我的话,雨涵的脸开始由阴转晴,显然,现在他已经开始接纳我、原谅我了。

 

  这件事后,我想到了很多,孩子的眼睛是一面透明的一尘不染的镜子,成人的任何言行、情绪,都能从镜子里毫无保留地折射出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一定不能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只有把欢笑的阳光,母爱的温暖留给孩子,把和蔼可亲的美好形象留给孩子,才能获得孩子对我们的认可和尊重,才能真正赢得童心。

第18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园教师随笔:怕冷的小手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吹,我们成年人都怕冷,更何况是小孩子呢。所以一到早上晨间锻炼去小学操场跑步时,就有很多小朋友把手插在口袋里,不愿拿出来。如果在平时走路,手插在口袋里并无大碍,但是在跑步的时候手插口袋里就非常危险,万一跑步时摔倒了,小手来不及从口袋里伸出来撑着,受伤的就是小脑袋。但是跟孩子们这样说,只有个别几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会乖乖从口袋里把小手伸出来,其他孩子仍旧把手插在口袋里。

  为了让孩子改正跑步时把手插在口袋里的坏习惯,我在早上教室里的时候就强调孩子们不要把手插在口袋里跑步,他们也很坚定地回答我说好的。但是一到操场上,北风呼呼一吹,孩子们就又把刚才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继续把小手插在口袋里跑步了,这时我只能再次强调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这个现象连着好久天都不见孩子们改正,看来强制性的办法已经没有用了,我得想一个孩子们能够主动、心甘情愿地把手从口袋里伸出来的方法。之前孩子们在玩自由活动的时候极少数有孩子会把手插在口袋里的,都很乐意地拿出小手去玩体育器械,看来要让孩子们的小手有“用武之地”,这样孩子们才会主动地把小手从口袋里拿出来。

  有了!让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到了操场上,我带领孩子们热身完了之后,没有马上请孩子们跑步,而是请孩子们学习小兔跳,跳的时候要学小兔子的长耳朵——把小手放到头上当做兔子的长耳朵,这时孩子们都很乐意地从口袋里把小手伸出来,跟着我学小兔跳。这次所有的孩子们都把小手从口袋里伸出来了。但是好景不长,第二天学小兔跳,孩子们不在那么积极了,有个别孩子只是象征性地跳几下,小手依旧在口袋里。看来孩子们已经厌烦了小兔跳,于是我重新想了一个运动,学螃蟹走路——身体侧过来慢慢走,两手模仿螃蟹的两只大钳子,这时孩子们的兴趣又提起来了,都纷纷学做小螃蟹跟着我横着走路。于是我每天变换着小动物的模仿动作:螃蟹走、青蛙跳、小马跑等等,孩子们乐在其中,每次到了操场就会主动把手伸出来问我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小动物啦。再也没孩子把手插到口袋里了。

  作为老师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们的一些坏习惯改正过来,虽然强制性可以起到暂时改正的作用,但这个方法不是孩子们主动去改正的,“复发”的可能性极高。老师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不好的习惯是非常危险的,要让孩子从内心主动去改正,有时也可以运用转移的方法把坏习惯改正过来,就像这次小手插在口袋里的事情一样,我就是请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在不知不觉中把坏习惯改正过来了。

第19篇小班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园教师随笔:当小朋友与教师顶嘴时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与你顶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好些教师会处以严厉的说教,甚至有些教师会用轻暴力来解决。这是不对的。那么到底小朋友与你顶嘴时,你要怎么处理呢?

  一,冷静,冷静,再冷静

  小朋友爱闹事,这是他们年龄所致,是无法改变的。毕竟孩子们小,自制力弱,而且好动活泼,这本就是孩子的天性。既然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就要理解并懂得这些。在遇到孩子出现错误,或者是顶嘴时,一定要记得,冷静冷静再冷静,只有你冷静了,才不会冤枉小朋友。等事情冷静下来,再做处理,而且处理时,千万不要提以前的事情,否则只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二,追究原责,赏罚有度

  这点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孩子出现矛盾,或者是顶嘴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追究一下原责,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顶嘴的,一般这个时候,来龙去脉问清楚了,再做处治,这是十分明知的选择。而且赏罚必须有度,不能过度宠溺,也不至于一棍子把孩子打死。

  三,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你虽然是成年人,是孩子们的教师,但是记得,你并不是事件事情的权威,而且也不是唯一能下结论的人。在任何事情发生时,都需要给每一个参与到的小朋友申辩的机会。要耐心地听他们的辩解,解释,如果有孩子顽固不化,就要给予引导和指导,只有这样,孩子在辩解的过程中才会更加了解自己错在哪里,加以改正。

  当然,还有一点也十分重要,那就是身传言教。对于孩子来讲,模仿的天性是无法改变的。成年人只有给他们做好充分的榜样,才会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领域随笔30篇短篇》:幼儿园科学领域随笔第1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育随笔【第一篇】: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索操作  我园是一所科技特色幼儿园,每周有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作为教师在设计活动

《幼儿园随笔托班50篇》:幼儿园随笔托班第1篇幼儿园托班教育随笔(一):稳定情绪,树常规看着已经入园一个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见全神贯注的在听明老师讲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习惯的重要

《幼儿园教师随笔小班17篇》:第1篇幼儿园教师随笔小班  幼儿园教育随笔:老师在小班游戏时最不应该做什么  幼儿老师在与小班小朋友玩游戏时,最不应该做几件事情,幼教们必须掌握。那么到底幼儿在小班玩游戏时,不能做哪些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