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中班教育随笔

中班教育教学随笔17篇

日期:2021-12-1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教育教学随笔17篇,是优秀的中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教育教学随笔17篇

第1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教学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于是,有效教学便成了一线教师的专业追求。

  渐渐地,我们发现:逻辑性较强的活动往往都不怎么好玩。于是,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还未下“眉头”,对活动趣味性的关注便又上“心头”。一些对教育负有强烈“使命感”的教师认为:教学只有有效,才不枉费自己的良苦用心,因此,应该追求绝对的有效。

  在课堂里,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会自寻乐趣,如当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熊打了个喷嚏”时,孩子们往往不约而同地集体模仿“阿嚏——阿嚏——”起来;教师教孩子手工打结,男孩竟然将结打在前排女孩的后脑勺上,接着,便响起了“小兔子、长耳朵、跳跳跳”的童谣……其实,成人在冗长的会议中,有时也免不了会说个笑话、递个零食等。成人如此,更何况孩子。

  由此,教师意识到从孩子的特点出发,为孩子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一些教师免不了又在有效和有趣之间斟酌:有趣是需要的,但是否还是应该在有效的前提下考虑有趣呢?于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我们便严谨地在完成目标之余发现孩子的兴趣。

  不久前我观摩了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儿歌《鱼游》。该活动以“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为句型,引导中班孩子通过创编儿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是在活动中,孩子们口里唱着“两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三条小鱼水里游,手拉手地跳个舞”……情绪却有点低落。

  我总觉得现场缺少点什么。

  忽然我的脑海里蹦出了幼教前辈李慰宜老师的口头禅:“好玩!”

  对,缺的就是“好玩”!

  我的徒弟何洁建议在这句儿歌后面再加一句“呦——呦——,在发愁”,将句型变成: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呦——呦——,在发愁。

  短短的一句重复,将原本已朗朗上口的儿歌变成了节奏感灵活的时尚说唱。结果,孩子们创编儿歌的智慧,在“呦呦”声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激发。

  因为发现了孩子的乐趣所在,教学便变得生动与完美。但是必须承认,教师可以把握教学的有效,却无法掌控活动的有趣。往往教师觉得好玩的,孩子却大多提不起精神。

  一天,文文老师头上戴着一个大大的蝴蝶结发夹进了中班教室,一个男孩皱着眉说:“你怎么这么搞笑的样子来上班啊!”我在一旁说:“这不是挺可爱的吗?”周围的几个男孩竟然一起摇头:“不!搞笑!”

  可见,尽管我们努力地靠近,孩子们的心思我们还是未必全懂。

  何洁对此却另有一番思考:我通常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里,寻找有效的教育契机,如看见孩子们嬉闹着玩“摸瞎”,我就会思考还可以怎样让孩子玩得更开心。

  接着,何洁便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太阳和小鱼”。

  这是一个太阳公公小时候的故事:顽皮的太阳宝宝落到海底睡觉去了,大地一片漆黑,人们想尽办法都没有把太阳宝宝请回天空。这时,一条小鱼游来了,它什么也看不见……

  在接下来的活动环节中,孩子们开始帮助小鱼找太阳。

第2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幼儿园教育随笔:科学活动中营造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在心理环境中,支持是帮助幼儿实现交流的保障,而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有趣的内容,丰富的材料,在和谐、宽松、愉快的环境氛围里,心理上有了安全感,能使他们无拘无束的集中精力探索和发现。即使在探索中遇到失败,教师也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而要在某些科学意义上给予支持,以免挫伤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科学探索本身就难免失败,而正确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成功才会更加珍贵和让人兴奋。如在自然角种植“蚕豆”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把蚕豆放在泥土表面上、有的把蚕豆倒插在泥土里、也有的把蚕豆浸泡在一大杯水中,对于他们不同的种植方法,我们教师可不必急于训斥,而是要在以后引导幼儿观察蚕豆的生长变化中让幼儿了解正确的种植方法,让幼儿在自己观察中发现自己种植蚕豆中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活动中有时还常会遇到一些爱提问的孩子,对于他们五花八门的提问,不能胡乱的解释搪塞,不能一口回绝,教师要有耐心,要认真、正确地解答,并引导他们探索和参与活动,通过自己的操作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多用“你能行”“让我们一起试一试” “你想用什么办法?”“你说呢?”等鼓励启发的语言,从心理上支持和鼓励幼儿,树立自信,成为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坚实后盾。

第3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幼儿园教育随笔:革命传统教育对提高幼儿学习品质的意义

  革命传统教育是我们学校近几年开展的课题研究,从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变化都可以显现出这一教育的深远意义。下面我针对我们班级一名幼儿的情况简单分析一下革命传统教育对提高幼儿学习品质的意义。

  一 幼儿基本情况

  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第一眼就记住了这名孩子,原因有几个,第一孩子的名字是四个字的,第二孩子自身能说会道,天资聪慧,第三上课老是插嘴,第四以自我为中心。顺着孩子的这些优点与缺点,我继续观察。一天两天的过去,孩子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无可否认的是孩子十分的聪明,也很有创造力,从故事的编讲再到歌曲的编唱,都喜欢原创。但是孩子上课老插嘴,其他人回答正确后会对着人家做不屑的表情动作,上学也是天天迟到,每次问其他原因都是我爸怎么了我妈怎么了。每一次画画都是草草几笔,颜色简单的一涂就结束了,唱歌更是不喜欢唱,他觉得学校所学的歌曲唱着没有意思。与家长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些无奈,原因是孩子太有自己的想法。

  二 指导花絮,情感交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好奇与兴趣,主动,坚持与专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这五块内容,整合这些,我也精选了一些活动希望孩子有所感悟,有所进步。

  片段一《弟子规》

  动画片是孩子最为感兴趣的。《弟子规》在我们班级很受欢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片断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讲有着深远的意义,从一开始子润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会跟我反映在家里出现叫他不答应,父母讲话还要顶嘴的情况,其实孩子在班级里面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上个厕所都是话语不断,但是让他跟你交流的时候就是寥寥几语,或者看看东看看西,聪明的他总是理由十足。观看此动画片后,给子润的触动还是很大的,慢慢的他喜欢跟我们讲话,在谈话之中我们也谈论到相互尊重的问题,他还跟我说:“老师就是妈妈,当长辈叫你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答应,要认真的听讲话,要相互尊重的。”我想这就是孩子的进步,革命传统的教育意义还是存在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所以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我也建议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此动画片。

  片段二:《放牛郎王二小》

  《放牛郎王二小》这个故事也给子润带来了很多的感触,比他大几岁的哥哥在那个年代就可以帮助红军放哨,为了全村人民的安全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感动。最后延伸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我提问到:看到了王二小的勇敢,机智,为了大家牺牲自己的表现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子润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用生命换取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每一天,上课要认真的上,学习更多的本领。我以前吃饭总是挑食,从今天起我要都吃掉,王二小那时候想吃没得吃,我现在有很多好吃的,所以要好好的吃。”孩子的话语让我又一次震撼。子润在以后的上课表现中真的耶越来越进步,插嘴的次数少了,而且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也很有耐心的听其他幼儿进行回答。吃饭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而且还会鼓励同组的小伙伴把饭菜吃掉。

  音乐课上也不再是那个懒得唱的子润,积极的和我一起做歌唱游戏。那天我转过身弹琴的时候子润跟旁边的孩子悄悄的说了一句:“我现在好喜欢唱歌,好喜欢上音乐课哦,”我听了感到很欣慰。在星光剧场表演的时候,孩子们也是把王二小的故事大概的表演出来了,子润也担当了一回王二小,看着孩子的表现,我想正能量也在班级蔓延。

  片段三:《红星闪闪》

  《红星闪闪》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爱国电影,电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勇敢、坚强、不怕吃苦,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像他爸爸那样的红军战士,亲手打败坏蛋们。子润看了以后尤为的气氛,他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我们祖国做点事情”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一首歌曲也成为了我们学校的午间操,在带领孩子们表演器械操的时候,子润十分的神气,每一个动作都很到位。子润说:我们现在是小红军,要拿出红军的样子,所以我一定要很神气。不仅操做的神气了,从孩子原先上课时不时会跪在椅子上到现在能神气的坐着听我上课,从之前站着总是要靠桌子或靠墙到现在能像小红军一样神气。这些都是红军故事给他带来的正能量吧。

  综合这些片段,我们可以发现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重大。孩子们以红军为榜样,王二小等小英雄人物也激发着孩子更坚强,更勇敢,遇到困难不退缩。也更深入的让孩子了解到今天的快乐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需要珍惜!

第4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亲子运动会”的比赛真刺激,孩子和家长们卖力地表演,赢得了老师和同伴的掌声,也正因为有比赛性质的游戏,让部分幼儿遭遇到别人的责怪,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班上也精彩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喊小朋友起来回答问题,答的好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会表扬“嘿嘿嘿,你真棒!”,可回答不起来的小朋友,别的同伴总会发出唏嘘声,甚至有时候会听见“小笨蛋”的声音,我感慨这些人小鬼大的家伙是从哪儿学来这样的语言。

  教育孩子这样那样,那也该适时地提醒幼儿,要考虑别的小朋友的感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最棒的地方,都有值得别的小朋友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学会理解同伴,在别人回答不上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而不是笑话他人,要学会理解同伴,替同伴着想,要有宽容的心。

第5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3~5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即此时更容易习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如何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行为以及情绪等。不能很好自我控制的幼儿,规则感差,人际关系受影响,较难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往往缺乏耐心,做什么事情都很着急,不能等待,这就是与幼儿的自我控制心理社会能力发展不足有关。尤其在一些公众场所,孩子更容易兴奋、着急,比如等公交车时,会一直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车才能来啊,我都等不及了,太没意思了。”这个时候往往成人也没有耐心引导孩子等待,或是没有关注到孩子因为等待而产生的情绪,都是以命令的口气或批评的方法让孩子坐好、别吵。而成人在否定孩子因等待而出现的情绪和感受时,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自信心、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

  因此,在中班下学期,我们开展了“学会等待”的主题活动,希望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等待的心情,理解等待的意义,并知道在等待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让等待变得容易,从而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升自我控制的心理社会能力。

  活动1等待时的心情

  此活动通过情景导入、经验学习、经验体验、经验拓展4个大的环节,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等待的心情,理解等待的意义。

  情景导入:这是一颗什么蛋

  出示图片,设置情景,并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

  提问:丹尼尔和他的伙伴们在观察什么?这是一颗什么蛋呢?发生了什么事?

  经验学习:丹尼尔等待小鸭孵化

  通过播放动画课件,给孩子讲述故事《丹尼尔等待小鸭孵化》:丹尼尔和他的伙伴们从农场带回来一颗鸭蛋,要孵化小鸭。可是海莉老师说,小鸭要从蛋壳里出来,就必须要等待,这个过程叫孵化。丹尼尔和伙伴们一开始很兴奋,可是等了一会儿后鸭蛋还是一动不动,他们都感到沮丧、无聊,觉得等待很艰难。

  提问1:你们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有的小朋友说:“等待小鸭孵化心情很着急。”还有的小朋友说:“等待小鸭孵化,也很高兴,因为就要能看到小鸭子出来了。”不管孩子们在等待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都要表示接纳和理解,不去否定孩子的情绪。

  提问2:那如果我们把蛋壳打破,让小鸭快点出来可以吗?

  小朋友说:“老师,这样不行,如果我们把蛋壳打破,那就孵不出小鸭啦,就只能是蛋清和蛋黄啦。”

  讨论过后,继续讲述故事:丹尼尔耐心等待,一直观察鸭蛋的变化,终于等到小鸭孵化出来。此时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兴奋。我们和丹尼尔一起体验了等待的心情,也初步了解了等待的意义。

  经验体验:魔法扣游戏

  此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体验等待的心情。游戏简单又有趣:老师扮演巫婆给小朋友们施了魔法,小朋友们都被冻住了,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等待同伴找到魔法扣、并打开魔法扣来解救自己。善良的仙子会用魔法棒解救几名小朋友,这几名小朋友就开始寻找魔法扣。就这样有的小朋友先被解救了,有的小朋友仍然保持一个姿势耐心等待伙伴的解救。

  游戏结束后,我们采访了几名最后被解救的小朋友的心情。有的小朋友说:“等待朋友来解救自己的时候,有点着急,因为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被解救了。”还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在等待的过程中很高兴,因为我知道朋友一定会来救我。”老师由衷地表扬了一直在坚持等待朋友解救的小朋友,肯定了他们的耐心等待。

  经验拓展: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等待

  有的小朋友说:“我和妈妈去游乐园玩,有个游戏项目每次只能进lO个人,我排了很久的队,结果我是第11个,我就一直等他们玩完以后才能玩。虽然有点着急,但是我可以先去玩别的,再回来。”

  有的小朋友说:“我第一次去北京玩,在高铁站等了很久才上车,我又高兴又有点着急。”

  还有的小朋友说:“去超市买东西,要排队交钱,有时候要等很久呢。”

  孩子们说了很多在生活中需要我们等待的场景,而且还知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耐心等待。从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等待的心情和等待的意义。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等待的场景,孩子们也会把自己等待的心情说出来,并愿意耐心去等待,而不是急躁或发脾气。

  活动2等待时的游戏

  此活动分为情景导入、经验学习、经验体验3个大的环节。

  情景导入:等待快递的礼物

  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买了礼物,快递就要送来了,可是还要等20分钟礼物才能到呢”,自然地把孩子们带入等待的情境中。接着老师和孩子们开始坐着等待礼物。刚开始1分钟,孩子们还都坐得很好;1分钟过去了,孩子们开始觉得无聊,坐不住。这时,老师又报了一次时间:“刚刚过去1分钟。”孩子们都说:“啊,才1分钟啊?”老师又问:“你们觉得等待容易吗?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

  经验学习:丹尼尔在餐厅的等待

  老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说:“等待确实很不容易,那我们做点什么?一起来看动画片《丹尼尔在餐厅的等待》吧。”丹尼尔一家等待去餐厅的铛铛车,丹尼尔在等待的时候也觉得很无聊,老虎爸爸说:“我知道等待很艰难,我们可以玩_些什么游戏让等待变得容易。”就这样他们玩起了猜动物的游戏,一会铛铛车就到了。

  到了餐厅,点完餐后要等待上餐,他和伙伴都觉得很无聊。老虎爸爸说:“你可以玩游

  戏,只要是安静的就可以。”丹尼尔和伙伴一起想办法,他们一起想到了玩“什么不见了”的游戏,丹尼尔还想到了可以玩想象游戏。

  经验体验:等待时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呢

  提问1:“那我们等待礼物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呢?”

  小朋友们纷纷说:“我们玩个手指游戏。”“我们来讲个故事。”“我们也来玩个想象游戏。”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等待时可以玩的游戏。

  提问2:“为什么老虎爸爸说在餐厅要玩安静的游戏呢?如果不玩安静的游戏会怎样?”

  有的小朋友说:“如果不玩安静的游戏,乱跑乱跳就会打碎盘子,是要赔钱的。”有的小朋友说“如果不玩安静的游戏,会打扰到别人吃饭。”

  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不同的等待场景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最后选出了适合这次活动场地的游戏。

  这时等待的时间已经接近20分钟,一位老师送来了他们的礼物,孩子们欢呼起来……

  整个活动都是在等待的情境中进行,生动又深刻地让孩子们体会到等待的不易,同时,也掌握了让等待变得容易的方法。

  核心提示

  孩子做不到耐心等待,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等待的心情,不理解等待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等待。只有我们做到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因此,当幼儿在等待的时候感到很难受、着急,表现出没有耐心时,我们可以试试以下3条原则。

  1.接纳和理解幼儿等待时的感受,并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从而愿意表达出自己等待时的心情。

  2.引导幼儿发现和理解等待的意义,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3.鼓励幼儿找到让等待变得容易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等待。

  摘自:《学前教育》2016.12

第6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今天上午,我教幼儿学习儿歌《小雪花》,我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请幼儿欣赏挂图,然后进行了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小雪花这首儿歌,还请孩子们带上小雪花头饰一边说儿歌一边表演,孩子们兴趣很高。多数幼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但是还有少部分幼儿对儿歌没有掌握好,我想:这怎么办呢?继续学吧,学会了的孩子没了兴趣,不学吧,还有部分幼儿不会。

  我正在犹豫,陈天祥小朋友的话传入了我的耳朵:"老师,李健全不会我教他。"这句话点醒了我:何不用孩子好胜的童心……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你们愿意当小老师吗?""愿意。""好,现在我们学会儿歌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把每学会的小朋友教会好吗?如果教会了,老师就给你戴上小老师的标志。"孩子的兴趣顿时激发起来了。会背的小朋友纷纷争着去教不会的小朋友,不会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劲积极地背,准备去教其他小朋友。问题迎刃而解,原来会背的小朋友在教别的小朋友背诵时知识得到了巩固,不会背的小朋友在别人的帮助下掌握了知识,同时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真可谓一举两得。

  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如果能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随时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育会取得真正有意义的效果。

第7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露琪小朋友的父母都很忙,有时连早晨为她梳小辫子的功夫都没有,所以拿来一袋皮筋,请老师给她梳。每天早餐前我都很认真地为她梳小辫。一天幼儿离园时,露琪的爸爸感激地说:“老师,真麻烦你了,天天为孩子梳小辫。”并转身为露琪说:“老师梳的小辫真好看,连妈妈也梳不了这么漂亮。”露琪忙说:“妈妈和老师梳得一样好。”从她稚嫩的言语中流露出对妈妈的爱和维护。我想,母爱是谁也无法替代的。“谁说的,我看老师扎得更好。”爸爸说。露琪斜眼看了看我,嘟着小嘴说:“老师梳得疼,妈妈梳得不疼。”这一句话触动了我,是呀,为了梳得整齐,老师努力把辫子扎紧,而忽视了她的感受。看来老师为孩子做的每件事都要耐心仔细,使孩子在老师这里能享受到真正的母爱。我又想,问题还不只是耐心仔细,更重要还是爱心。

第8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闲暇时,和孩子们唠唠家常,听听他们的小秘密,既可以分享着孩子们的快乐,又可以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午饭后,和孩子们在走廊上沐浴着冬日里的暖阳。这段时光,是最惬意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拿着心爱的玩具一起分享、有的结伴做做安静游戏,而这时,也总会有几个孩子围在我的身边,和我“没大没小”地闲聊。一次,“小大人”似的婷婷则一边摸摸我的手,一边“甜言蜜语”地说:“老师,你像牛奶白!我很喜欢你。”听着这广告词般的夸奖,我顿时忍俊不禁地对她说:“你也挺白的啊!”“哪里呀,我一点也不白。我爸爸也很黑,妈妈说他黑得像墨水(他爸爸是自己做小生意的,经常在外地跑),所以我也不白了。我妈妈还说我要能再白一点就好了!”婷婷有些愤懑却又充满期待地说。原来,小姑娘的心愿是能像童话里的公主那么皮肤白皙啊!瞧,这孩子的话,说的多好。我想,这真是个可爱而美好的秘密,我也由衷地和她一起期待这个秘密能慢慢成真。……这些小话题经常会出现在和孩子们的谈话、交流中,却令我印象深刻。集体活动中、区域游戏时,老师都不可能与孩子闲谈这些家常琐事。而利用这些闲暇时光和孩子们好好聊聊,你会看到很多平日里看不到的画面、听到平日里听不到的话语、发现平日里不容易被发现的“秘密”——有孩子们的忧虑、有孩子们的心愿、有孩子们的喜好、有孩子们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和孩子们聊聊,听听他们的“小秘密”,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会使我们越来越了解和理解孩子,使我们的心离得更近,也能使孩子们越来越能说会道。

第9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刚开学,一个叫小凯的小男孩分到了我们班,看着他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真让人喜欢。可是没过几天,却让我们有了这样的发现:小凯喜欢用命令的口气对别人说话、从来不说“请”“谢谢”,和孩子玩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其实小凯只不过是这样的孩子中的一个,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不知道什么叫谦让,什么叫礼貌。许多孩子把这些不好的习惯带到了班里来,让我们费劲脑汁教育的同时,也反应了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带给孩子负面。现在的孩子多数的独生子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不会替别人考虑事情,在家里与父母长辈的教官与任从,让孩说话就认为自己的话别人都要听。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配合家长,把孩子教育成落落大方、良好修养的好宝宝。所以我提出了两点建议:

  1、幼儿园教育。首先,应该在幼儿园里与孩子相处中,以平等地态度对待他们,避免用命令、居高临下的语气与他们交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地班级氛围。尽量不说反话,比如:你这样做会让小朋友不喜欢、会没有伙伴跟你玩、你是个坏孩子等。注意说话的口气和礼貌用语的运用,将更多的关怀、爱护传递给孩子们。

  2、家庭教育。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品格,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勤劳、勇敢、信任、忠诚等,这些都是从小具有良好的教育而循序渐进养成的。这个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更取决于家庭教育。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其实不外乎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也就是说,家庭环境的影响更为关键。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在孩子小时候,这种好品格的养成,更取决于家长在平时处事态度给子女的渗透,就像有的妈妈特别喜欢抱怨,经常皱眉头,这种“示范”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平时点点滴滴不被注意的小事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性格,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所以,为了孩子,家长也应该在孩子面前作正面的示范。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首先要懂得运用科学的育儿方法,还要具备良好的形象,懂得关爱、乐于帮助和独立、自信的态度。要知道,一个美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所以,为了孩子让我们双方共同努力,让优秀品格伴随孩子一生。

第10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都会听到孩子们问“老师早上好”,可自从我来到这个班,坤坤从没叫过老师好,更别说老师早上好了。今天我问坤坤“为什么不叫老师好?”他不语。不管我怎么反复问,他就是不说话。旁边有小朋友说“他从小班就不问老师好”。我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也不说话,最后我让圆圆问他为什么,圆圆说:“他害羞……”是啊,这么长时间里,坤坤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除非我硬把他叫起来。说是因为害羞也很正常。 针对坤坤的这种问题,我开始了我的计划,首先,是让他觉得老师是平易近人的,游戏时间我主动加入他们这一组,开始坤坤还有些拘谨,不过看着大家玩的这么欢乐,他也就放开了。其次,上课我鼓励所有的小朋友举手回答问题,特别是坤坤。每次看到坤坤,我都会鼓励他,我相信不久,他就会主动问老师好的。对待孩子有什么不能硬来,要把握好分寸,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第11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在《蝴蝶》活动中,让幼儿画蝴蝶对称的翅膀时,发现陆姚画的蝴蝶“两边不对称”问题。我便问:“有什么好办法在画蝴蝶时使两边一样?”引发孩子的思考。引出此活动的难点:表现对称的方法。 师: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可以使画的蝴蝶翅膀两边一样,(出示范画)你们想知道吗?师:可以用对印的方法画一个蝴蝶。我便演示绘画过程。先将纸左右对折,打开后在一边用颜料画出蝴蝶的一只翅膀,待颜料未干时将另一面压到有颜色的一面上,再打开另一面就印上了蝴蝶的翅膀,这样蝴蝶就有了一对一样大小的翅膀。当我打开对印的蝴蝶时全体孩子“哇——”的叫出了声音。这样的结果令他们很意外,这个对印方法对他们来说也很新奇。于是趁势又问:蝴蝶两边的花纹怎样画一样的?谁来帮我画?来到前面用我刚才的方法给蝴蝶添上了花纹。请到了沙一鸣,他的成功赢得了全班的掌声。(师生共同完成“花蝴蝶”)。分析:在孩子画蝴蝶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顺水推舟进行了对印的教学。这一环节是以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为依据进行的。 1、在动手制作的环节中,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大胆创新进行再创作活动,从动手制作中了解形态对称的特点和色彩协调要素,激发孩子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兴趣。2、在评价的环节,采取过程性评价、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收获,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第12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幼儿园教育随笔:小班数学活动中的语言艺术

  今天的活动是一节数学活动:找相同。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为了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我把活动预设为三个大环节:先出示水果宝宝,知道什么是相同,并了解找相同的方法,然后让孩子去操作,----“给水果宝宝送礼物”。在第一次的操作中,操作的材料是孩子们每天都接触的积木,最后一个环节是用蒙氏数学中衣服的卡片来操作,本以为从实物到卡片,这样的环节设计层层递进,以给水果宝宝送礼物的游戏情景,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的表现应该是不错的。

  案例描述:

  活动开始了,第一环节,就在我预想环节中,一步一步进行着,第二环节开始了,我先交代操作要求:“请你到箩筐中找两个相同的积木送给水果宝宝。”孩子们听到我的要求赶紧去行动。可是不一会儿,孩子们两手空空的回到座位上,只有几个小朋友拿着两个相同的积木给我看,看到这样的结果,出人意料!天哪!接下来我该怎么进行下面的环节呢?无奈,我觉得孩子们也许还不知道相同的感念,重新开始从“找相同的水果宝宝”开始,可我刚开始讲时,孩子们开始坐不住了,头一转向窗外,根本没心思听我讲了……

  案例反思:

  活动结束了,我不禁反思起我的活动,预想时,我已经把枯燥的数学活动创设成有趣的游戏了,为什么孩子到后来还是没有兴趣了呢?于是,我总结出以下两个原因:

  1、受到旁边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只入园了两个星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他们都好动,对事物的兴趣不长久,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转移,这是由于幼儿的注意保持时间短暂这一特点决定的。在活动开始之后旁边小(二)班的孩子都在走廊里玩皮球,当皮球发出“嘭嘭嘭”的声音孩子们自然就会被这嘈杂的环境所影响。所以导致孩子们在听我的操作要求没有理解,注意力集中在外面别的班级的皮球上。

  2、规则意识不够强。

  孩子们刚进入幼儿园,从家庭个体活动进入集体活动的开始,是他们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孩子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受到的启蒙教育不尽相同。他们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对老师提出的规则往往不能很好的接受。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所以当窗外有别的事情时,有的孩子会离开位子,去观察周围的事情。

  3、老师的语言不够简洁明了。

  细细回味我在活动中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为,突然发现在给水果宝宝送积木之前的操作要求似乎太过繁杂。虽然我已经把任务“找两个相同的积木”已经告诉给了孩子,但是在完成任务后,孩子们该怎么送?我都没交代,难怪孩子们会空手回到活动室,失去后面学习的兴趣,都怪我的语言不够简洁,导致这节数学活动的失败,如果,我在操作要求上能够再细致些,活动细节上考虑周全些,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活动钱准备几个箩筐,告诉孩子找到相同的积木放入相同积木的箩筐里。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语言的艺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活动中去,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具有趣味性。因为教师的语言表达上是够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发展。

第13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离园前,我组织幼儿看动画片。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却不喜欢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动画片,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电视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电视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电视机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电视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14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在课间活动时,孩子们正用一张报纸卷起来做纸棒,发现这根纸棒一夹就弯了。“为什么会弯呢?”这个问题使孩子们开始了新的尝试:有的将一张报纸扭曲但发现还是会弯曲;有的将一张纸做纸棒轻轻夹着玩,但发现一不小心纸棒就弯了;少威用几张报纸卷起来粘住,这次终于成功了,棒子没有弯。孩子们兴奋地欢呼。 杨月和武彤在玩游戏“乘风破浪”时,杨月选择了纸张比较厚的杂志封页,武彤选择了一张普通的旧报纸。在玩的过程中,武彤发现她的报纸总是要掉下来,杨月的却不会掉下来。她在多次的尝试后换了一张和杨月一样的报纸,发现报纸始终贴在她的胸口,她开心的笑了。老师:“为什么那张报纸老是要掉?”贝贝:“大概是太重了吧。”老师:“重的报纸一定会掉下来吗?”……

  四个孩子又开始了尝试。自由活动时,贝贝开心地来告诉我,她们发现的秘密,还将自己的发现介绍给了大家:“报纸越重,跑的速度就要越快。”在对孩子尝试游戏的观察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孩子的力量。他们有探究勇气、发现未知的能力。旧报纸的游戏给孩子们一个整合学习的机会,孩子们在其中接触到的厚度——力度——速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眼中可能是高深的,但孩子却通过自己的方式触摸到了这些未知,并在其中获得了宝贵的体验。

第15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新琦,动手能力非常差,据了解,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样样都有人代替包办。就这样,在幼儿园也要靠老师。每天下午起床后自己不会穿鞋,总是等着老师给穿。刚开始,给他穿上吧,别耽误了他小便,否则更麻烦。每次都这样迁就他后来越来越觉得,这样下去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将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对他开始了另一种方法:那天,当新琦起床后,他和原来一样,提着两只鞋子在我身后等我。我整理完床铺后,接过他手中的鞋子直接放在地上,对他说:“今天自己穿一次吧?来,我教你。”我一边手动一边嘴说:“一双小鞋先放好,小脚丫子往里钻,钻呀钻呀钻到头,再用小手钩后面。”我和他穿上一只,另一只我让他自己穿,最后终于穿上了,我们两个都高兴的笑了。然后领他走出休息室,走到小朋友中间,让他讲讲自己是怎么穿上鞋子的,还让小朋友拍手鼓励他。新琦可高兴啦!第二天,新琦来幼儿园就自豪的告诉我,“老师,在家里我也自己穿鞋。”我摸了摸他的头说,“你真棒!”

第16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一般来说,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重责其事、轻责其人,使孩子真正了解自己错在哪里,从而进一步检讨自己的错误。“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一些美国老师的成功经验是:

  1、要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a、要让孩子感受自己的不悦:使孩子由老师的神情与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老师的情绪,能够促进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进行反思。

  b、在批评孩子时,应该使孩子感受到:爸妈讨厌我的缺点,但却非常喜欢我这个人。这样,孩子才能乐意听取批评,勇于改正错误。

  2、让孩子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老师往往由他去,等到他饿了再吃东西时,告诉他不好好吃饭与挨饿的联系。许多老师抱怨孩子吃饭的同时,又给他们零食吃,孩子们感觉不到不吃饱饭挨饿的后果,老师的批评也是徒劳的。

  3、在批评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我国有句古语:“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美国人也认为,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4、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老师与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也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老师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5、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老师所讲的道理,批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6、批评要把握好时候,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此,老师在跟孩子讲理时,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他情绪较好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批评就象武士手中的利剑,不到情非得已时,不要拔剑相向。一把好剑,只有在懂得它性情的人手中,才能发挥它极致的功力。

第17篇中班教育教学随笔

  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是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积极的合理因素,假如不给孩子机会,而是一味地帮他或严声怒骂地制止,非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方法的乐趣,也会使孩子们变得懒于动手,不敢尝试,习惯依赖成人。如:当四五岁的孩子还经常要成人喂饭,跟他讲道理,鼓励、表扬等等很多办法都用尽后还没效果时,我们可采取不喂饭,让其知道饿肚子的感受,孩子肚饿了,不用你喂,自然会找东西吃,多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犯错误”中正常地成长吧!

相关文章

《中班游戏随笔3篇》:中班游戏随笔第1篇  今天上午的小游戏时段,我组织孩子玩“开飞机”的游戏。首先,我邀请班级里各方面表现都较为出色的慧慧小朋友当一号飞机,当她的飞机顺利地起飞

《教师随笔中班3篇》:教师随笔中班第1篇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老师要时常观察幼儿,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发现污点,不要怕孩子笑话,主动承认不足之处,及时擦掉污点,擦亮镜子,让孩子们在老

《幼儿园中班教师随笔3篇》:幼儿园中班教师随笔第1篇  对孩子多一些鼓励  幼儿园中班教师随笔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这天你学什么了?你怎样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