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美术:小树叶去旅行 教学实践报告

日期:2022-04-0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美术:小树叶去旅行 教学实践报告,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大班美术:小树叶去旅行 教学实践报告

1、幼儿园大班美术:小树叶去旅行 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描述了一个诗情画意、色彩斑斓、生动有趣的秋天的画面,以孩子的视角将小树叶想象成小动物的游戏道具,充满了儿童情趣。作品不仅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想象到丰富的秋天的美景,又给幼儿留有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而在幼儿的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作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想象和童趣的散文诗来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将小树叶的旅行作为幼儿想象的线索,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美,创作美。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开拓生活的原动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大胆的想象,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对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而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启迪智慧,给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更能引发幼儿将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在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我尝试将美术活动《小树叶去旅行》与语言活动相整合渗透,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

  一、实践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秋叶》PPT,引出活动,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PPT中展示各种树叶)

  2.提问师: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还知道哪些树叶?

  幼:枫树的叶子、梧桐树的叶子、银杏的叶子、香樟的叶子、水杉的叶子……师:这些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配乐散文诗"秋天",引出主题绘画内容。

  师:小树叶飘到哪里,谁跟它做朋友,是怎么玩的?

  幼:小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把小树叶当成伞。

  幼:小树叶落到岸边,小蚂蚁,把小树叶当成运动场,跑步。

  幼:小树叶飘到空中,小燕子,把小树叶当成信。

  师:真有趣,没想到,小树叶去了不同的地方,开始了有趣的旅行。

  2.继续观看PPT,引发幼儿对色彩的联想与想像。

  师: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去旅行呢?会遇见谁呢?

  (树叶出现在蓝色画面中)师:秋叶飘到了哪里?你怎么知道的?

  幼:到天空了,因为天空是蓝颜色的。

  幼:到海里了,因为水是蓝的。

  师:在这里的旅行小树叶会碰见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它们在天上飞,碰到了云彩,然后就落到了草地上。

  幼:它在大海边遇到了小贝壳,小贝壳把它当成了小船,它们俩浮在水面上一起玩……(小树叶出现在绿色画面中)师:这次小树叶飘到了哪里,会发生了什么事?

  幼:他会遇到小松鼠,叫小松鼠赶快准备过冬的粮食。

  幼:它遇到了毛毛虫,和毛毛虫一起聊天,又在草地上遇到小鸟,小鸟带着它一起飞走了……(小树叶出现在白色画面中)幼:小树叶飞到了云上面,云带着它到了太阳那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

  幼:小树叶到了雪山上,它找到小海豹和它一起玩。

  幼:它到了北极的一棵树上,跟北极熊打招呼。

  ……(树叶出现在棕、黄、红、紫、桔、粉色画面中,引导幼儿对其他色彩进行联想。)师:这里有许多颜色,有这些颜色的地方,小树叶都想去。你们猜猜它想去哪里?在这些地方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3.幼儿自选颜色纸张,绘画《小树叶去旅行》的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你是一片小树叶,你想去哪里旅行?会遇到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选择你想用的的纸,把小树叶去旅行的故事画下来。

  创作要求: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合理设计自己的画面,主题突出,画面丰富。

  创作中随机讨论,发现好的及时生生互动,汲取好的经验,互相借鉴;对表现有困难的幼儿及时帮助,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特征去表现,表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可以翻阅动物画册;对作画简单的幼儿及时提醒,随机讨论,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得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像,使画面更丰满。

  绘画好以后,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装饰。

  4.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大幅的《秋天》背景图中,集体欣赏、讲评。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故事,让幼儿讨论:哪张画你最喜欢,为什么?哪张画最与众不同?哪个小朋友的画想象最有趣?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等等。

  师:在这个美丽的秋天,每片小树叶的旅行都是那么丰富有趣,你们的每幅作品都是那么独特,想象丰富、色彩和谐、构图丰满。让我们一起扮做小树叶到外面旅行去吧。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幼儿扮演小树叶离开活动室。

  2.整理作画材料和工具。

  二、收获与体会

  1.教师评价(语言鼓励表扬、物质奖励)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达、恰当表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孩子会受同伴思想的影响,束缚想象力,也有的幼儿虽然有丰富的想象,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绘画表现力却不够,有的孩子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因此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大大表扬孩子的想象力、不断鼓励孩子的创造力、适当的给孩子一个小贴花、一个赞许的拥抱或抚摸等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好方法好手段,为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提供尝试创作的条件、引导孩子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等过程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之间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幼儿之间的互相评价在活动的第二部分中得到体现,幼儿在聆听同伴讲述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同伴的作品中都能进行自由评价,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幼儿之间可以汲取好的经验,互相借鉴,引起共鸣,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让孩子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3.幼儿的自我评价在美术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通过幼儿的自我介绍、自我认定、自由表达,让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自信心也逐步加强。因为孩子只有在表现创作的亲身体验中才能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才能亲身领悟美的真谛;只有在自我评价中才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幼儿的自我评价中老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孩子美的表现力、想象创造力的理解,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的真善美。

  伟大的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独具慧眼,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为孩子的心灵开启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三、问题与建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观:感受与创造并重,即强调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在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教育理念,但是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往往在用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以及自我想象创造时明显有些词不达意,欲言又止,这一状况又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成为我们今后的努力的方向。

  2.本次艺术活动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孩子,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孩子的艺术活动充满了生机和趣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教学媒介的多样化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明显感到孩子的技能表现与想象之间的差距。虽然想象力是幼儿绘画的关键,但缺少了技能技巧,就会影响幼儿的表现力,所以教师应在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同时,教给幼儿行之有效的技法,如造型、色彩、构图等,调整其综合绘画表现能力,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之间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小树叶

一、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勇敢了,树妈妈很高兴。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幼儿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幼儿对“喜怒哀乐”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重点)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

  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这些材料来创设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呼应,同时为最后的表演环节提供材料)。

  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这是作品欣赏的重要媒介,它将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创设意境,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幼儿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律动进场,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活泼诙谐的《小毛驴》进入课堂,通过老师的主唱,幼儿用弹舌等方法与老师进行互动,营造了一种活泼、宽松的活动气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二)练声

  1、气息练习

  调整幼儿气息,为练声做好准备。

  2、练声曲

  有助于练习幼儿的音准、节奏。练声曲里包含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唱法,非常有趣,为幼儿领会歌曲《小树叶》两段轻缓连贯、欢快跳跃的不同旋律风格做好铺垫。

  (三)学习歌曲

  1、设置情境 感受旋律

  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样子,以及树叶在风中飘舞的情景。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对秋天落叶情景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树叶》的音乐旋律,并由此而导入故事《小树叶》。

  2、欣赏童话 理解作品

  在此环节中,我运用了欣赏法、示范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开放式的问题(你们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你们伤心时会怎样呢?等等),给了幼儿一个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回忆自己伤心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将老师的范唱溶入到童话欣赏中,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为下面理解歌曲《小树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该环节使各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赏 感受音乐

  此环节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和整曲欣赏法。课件将生动的画面与歌曲《小树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将幼儿带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现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在这里采用整曲欣赏法,是因为幼儿正处在整体模式识别阶段,大脑总是不加思索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进行完整地摄取,所以让幼儿整曲欣赏,可使幼儿对曲子获得更加完整的审美享受。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此环节借助了多媒体课件,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幼儿对比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启发引导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树叶、树妈妈的内部心理活动,探索思考什么样的歌声适合体现该段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5、学唱歌曲

  旋律和节奏是歌曲的灵魂,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朗诵歌词,接着用单音“啦”来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线条,最后,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等表现出来。这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自由表现 体验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结束部分,所有的幼儿与老师一起手拿小树叶扮演树叶娃娃,与所设置的场景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幼儿置身于角色中,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3、幼儿园大班美术:小树叶去旅行 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描述了一个诗情画意、色彩斑斓、生动有趣的秋天的画面,以孩子的视角将小树叶想象成小动物的游戏道具,充满了儿童情趣。作品不仅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想象到丰富的秋天的美景,又给幼儿留有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而在幼儿的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作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想象和童趣的散文诗来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将小树叶的旅行作为幼儿想象的线索,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美,创作美。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开拓生活的原动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大胆的想象,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对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而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启迪智慧,给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更能引发幼儿将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在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我尝试将美术活动《小树叶去旅行》与语言活动相整合渗透,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

  一、实践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秋叶》PPT,引出活动,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PPT中展示各种树叶)

  2.提问师: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还知道哪些树叶?

  幼:枫树的叶子、梧桐树的叶子、银杏的叶子、香樟的叶子、水杉的叶子……师:这些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配乐散文诗"秋天",引出主题绘画内容。

  师:小树叶飘到哪里,谁跟它做朋友,是怎么玩的?

  幼:小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把小树叶当成伞。

  幼:小树叶落到岸边,小蚂蚁,把小树叶当成运动场,跑步。

  幼:小树叶飘到空中,小燕子,把小树叶当成信。

  师:真有趣,没想到,小树叶去了不同的地方,开始了有趣的旅行。

  2.继续观看PPT,引发幼儿对色彩的联想与想像。

  师: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去旅行呢?会遇见谁呢?

  (树叶出现在蓝色画面中)师:秋叶飘到了哪里?你怎么知道的?

  幼:到天空了,因为天空是蓝颜色的。

  幼:到海里了,因为水是蓝的。

  师:在这里的旅行小树叶会碰见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它们在天上飞,碰到了云彩,然后就落到了草地上。

  幼:它在大海边遇到了小贝壳,小贝壳把它当成了小船,它们俩浮在水面上一起玩……(小树叶出现在绿色画面中)师:这次小树叶飘到了哪里,会发生了什么事?

  幼:他会遇到小松鼠,叫小松鼠赶快准备过冬的粮食。

  幼:它遇到了毛毛虫,和毛毛虫一起聊天,又在草地上遇到小鸟,小鸟带着它一起飞走了……(小树叶出现在白色画面中)幼:小树叶飞到了云上面,云带着它到了太阳那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

  幼:小树叶到了雪山上,它找到小海豹和它一起玩。

  幼:它到了北极的一棵树上,跟北极熊打招呼。

  ……(树叶出现在棕、黄、红、紫、桔、粉色画面中,引导幼儿对其他色彩进行联想。)师:这里有许多颜色,有这些颜色的地方,小树叶都想去。你们猜猜它想去哪里?在这些地方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3.幼儿自选颜色纸张,绘画《小树叶去旅行》的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你是一片小树叶,你想去哪里旅行?会遇到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选择你想用的的纸,把小树叶去旅行的故事画下来。

  创作要求: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合理设计自己的画面,主题突出,画面丰富。

  创作中随机讨论,发现好的及时生生互动,汲取好的经验,互相借鉴;对表现有困难的幼儿及时帮助,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特征去表现,表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可以翻阅动物画册;对作画简单的幼儿及时提醒,随机讨论,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得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像,使画面更丰满。

  绘画好以后,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装饰。

  4.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大幅的《秋天》背景图中,集体欣赏、讲评。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故事,让幼儿讨论:哪张画你最喜欢,为什么?哪张画最与众不同?哪个小朋友的画想象最有趣?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等等。

  师:在这个美丽的秋天,每片小树叶的旅行都是那么丰富有趣,你们的每幅作品都是那么独特,想象丰富、色彩和谐、构图丰满。让我们一起扮做小树叶到外面旅行去吧。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幼儿扮演小树叶离开活动室。

  2.整理作画材料和工具。

  二、收获与体会

  1.教师评价(语言鼓励表扬、物质奖励)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达、恰当表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孩子会受同伴思想的影响,束缚想象力,也有的幼儿虽然有丰富的想象,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绘画表现力却不够,有的孩子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因此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大大表扬孩子的想象力、不断鼓励孩子的创造力、适当的给孩子一个小贴花、一个赞许的拥抱或抚摸等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好方法好手段,为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提供尝试创作的条件、引导孩子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等过程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之间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幼儿之间的互相评价在活动的第二部分中得到体现,幼儿在聆听同伴讲述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同伴的作品中都能进行自由评价,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幼儿之间可以汲取好的经验,互相借鉴,引起共鸣,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让孩子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3.幼儿的自我评价在美术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通过幼儿的自我介绍、自我认定、自由表达,让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自信心也逐步加强。因为孩子只有在表现创作的亲身体验中才能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才能亲身领悟美的真谛;只有在自我评价中才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幼儿的自我评价中老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孩子美的表现力、想象创造力的理解,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的真善美。

  伟大的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独具慧眼,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为孩子的心灵开启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三、问题与建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观:感受与创造并重,即强调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在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教育理念,但是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往往在用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以及自我想象创造时明显有些词不达意,欲言又止,这一状况又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成为我们今后的努力的方向。

  2.本次艺术活动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孩子,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孩子的艺术活动充满了生机和趣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教学媒介的多样化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明显感到孩子的技能表现与想象之间的差距。虽然想象力是幼儿绘画的关键,但缺少了技能技巧,就会影响幼儿的表现力,所以教师应在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同时,教给幼儿行之有效的技法,如造型、色彩、构图等,调整其综合绘画表现能力,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之间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4、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小树叶

  一、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勇敢了,树妈妈很高兴。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幼儿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幼儿对"喜怒哀乐"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重点)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

  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

  是在对歌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这些材料来创设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呼应,同时为最后的表演环节提供材料)。

  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这是作品欣赏的重要媒介,它将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创设意境,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幼儿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律动进场,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活泼诙谐的《小毛驴》进入课堂,通过老师的主唱,幼儿用弹舌等方法与老师进行互动,营造了一种活泼、宽松的活动气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二)练声

  1、气息练习

  调整幼儿气息,为练声做好准备。

  2、练声曲

  有助于练习幼儿的音准、节奏。练声曲里包含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唱法,非常有趣,为幼儿领会歌曲《小树叶》两段轻缓连贯、欢快跳跃的不同旋律风格做好铺垫。

  (三)学习歌曲

  1、设置情境 感受旋律

  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样子,以及树叶在风中飘舞的情景。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对秋天落叶情景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树叶》的音乐旋律,并由此而导入故事《小树叶》。

  2、欣赏童话 理解作品

  在此环节中,我运用了欣赏法、示范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开放式的问题(你们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你们伤心时会怎样呢?等等),给了幼儿一个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回忆自己伤心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将老师的范唱溶入到童话欣赏中,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为下面理解歌曲《小树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该环节使各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赏 感受音乐

  此环节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和整曲欣赏法。课件将生动的画面与歌曲《小树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将幼儿带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现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在这里采用整曲欣赏法,是因为幼儿正处在整体模式识别阶段,大脑总是不加思索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进行完整地摄取,所以让幼儿整曲欣赏,可使幼儿对曲子获得更加完整的审美享受。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此环节借助了多媒体课件,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幼儿对比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启发引导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树叶、树妈妈的内部心理活动,探索思考什么样的歌声适合体现该段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5、学唱歌曲

  旋律和节奏是歌曲的灵魂,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朗诵歌词,接着用单音"啦"来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线条,最后,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等表现出来。这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自由表现 体验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结束部分,所有的幼儿与老师一起手拿小树叶扮演树叶娃娃,与所设置的场景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幼儿置身于角色中,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教音乐教育领域中掀起热潮,已被有些教师运用于教学,而且越来越受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我学习后,受益匪浅。所以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同时,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对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和运用,致力通过游戏式,即兴行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唱唱跳跳,拍拍奏奏,敲敲打打中学习音乐,愉悦身心培养其活泼的个性。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勇敢了,树妈妈很高兴。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幼儿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幼儿对"喜怒哀乐"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体验歌曲中小树叶依恋大树妈妈的情感,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重点)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演奏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创设秋天落叶的场景,有光秃秃的大树在哭泣和落叶。(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2、树叶手套(若干)。

  3、多媒体音乐课件《小树叶》,歌曲图谱,各种乐器。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操作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幼儿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学习形式,让幼儿溶入游戏角色中,能使他们更自由地表现自己。

  (二)通过谈话,帮助幼儿体会小树叶依恋树妈妈的情感。

  1、观察场景以树妈妈为什么哭为引,发散幼儿的思维。

  2、感情迁移:你离开妈妈会怎么想3、倾听音乐,看动画。

  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三)欣赏音乐,畅谈感受。看图谱,学唱歌曲。

  我在此环节中,与幼儿一起听听说说,看看做做,唱唱跳跳。运用了欣赏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开放式的问题,给了幼儿一个较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幼儿回忆自己伤心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歌曲。该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多感官的参与,使各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元化的整合。

  在此环节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歌曲,还借助了图谱,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幼儿对比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启发引导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树叶、树妈妈的内部心理活动,探索思考什么样的歌声适合体现该段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四)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学习演奏乐器1,尝试演奏乐器旋律和节奏是歌曲的灵魂,为进一步熟悉旋律线条,最后,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再通过乐器的演奏,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力度等表现出来。这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2,自由表现 体验乐趣此环节是本活动的结束部分,所有的幼儿与老师一起扮演树叶娃娃,与所设置的场景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幼儿置身于角色中,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结束)

5、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一、说教材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活动中的"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指南》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大班幼儿会有条理细致的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也很会用语言及绘画的形式表达动物的外形。而且他们已经听过了相关的故事,歌曲,对《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很感兴趣,如果通过"认识故事--想象发展--创作绘画"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这样不但可以延续幼儿的兴趣,想象力的发展,还可以结合课题,发展幼儿在童话阅读中表现力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绘画连环画的技能,能根据故事内容合理的分配画面主要动物的位置和大小,并表现出情景中动物对话时面对面的动态。  2、在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线索创编出新的故事内容。  3、鼓励幼儿交流协商,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连环画。  三、说重点和难点:  大班幼儿在绘画个体动物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了,但是孩子们才创设情境时,绘画出的动物也都是个体的,在画面中缺乏交流,对此我把培养幼儿绘画连环画的技能,能根据故事内容合理的分配画面主要动物的位置和大小,并表现出情景中动物对话时面对面的动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图片的对比放大,让幼儿了解情景绘画时,要加强画面中主体物的联系。此外我还将在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线索创编出新的故事内容。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但是如果加上了已有经验的枷锁,大部分幼儿都会照搬经验回忆,而不愿动脑筋创新。对此我将通过提示引导的方式抛砖引玉,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四、说经验准备:  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图书中的故事动物的个体形态及主要线索"如: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白肚皮"等。  五、说教具及材料准备: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独立动物若干和故事情节的背景图若干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勾线笔,油画棒,衬板。  六、说活动过程:  1、以课件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主要情节。  出示青蛙妈妈,抛出问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妈妈,看看它是谁的妈妈?"以此来引出本次活动。  教师说:"昨天我们听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小蝌蚪们都遇到了哪些妈妈呢?"教师边演示ppt,边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主要线索"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白肚皮"为创编故事做准备。  用ppt排列出金鱼,乌龟,白鹅说的特征,引导幼儿根据特征猜想类似的动物,创编新的故事情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提醒和帮助)。  2、了解连环画的情节性,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小蝌蚪与其他几只动物的交流是面对面的。  教师说:"连环画真好看,我们也来画一画《小蝌蚪找妈妈》好吗?"教师再通过语言引导说:"那你们发现这个故事中,小蝌蚪和其他动物是怎么交流的吗?"(教师演示ppt,放大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出它们是面对面交流的)3、教师示范,引导幼儿了解画面的布局的大小,位置要合理。  出示背景图和独立的动物卡片。  教师说:"连环画要注意点什么呢?老师这有一个小池塘,一群小蝌蚪,两只鸭妈妈,谁来摆一摆,要怎样放在画面中。"通过此环节复习巩固知识点:动物交流时要面对面。  再用同样的方法出示三条不同大小的金鱼,让幼儿来摆放,以此来了解画面中的动物大小要适中。  4、幼儿绘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选择的画面来绘画故事情节,故事内容可以自己创新,根据线索要求绘画出不同的动物。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小蝌蚪整体游动的方向是一致的。(2)每个人要确认自己绘画的画面中,小蝌蚪遇到对象的特征是什么。(3)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5、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画出来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贴到教室的展板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按顺序排列好。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说说哪组绘画的连环画故事有创新,最精彩。然后,教师结合动物的动态和整体画面的布局进行适当的鼓励和点评。最后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活动延伸:  在接下来有关"春天在哪里"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师生共同布置的"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板块,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创编出更多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6、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向日葵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然而对于城市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真实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而这些恰恰正是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经验基础。新《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另外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向日葵”这种植物,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经验。那么我相信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欣赏活动会更加生动独特。观察认识:向日葵

  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

  基于两种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围绕“向日葵”的欣赏活动构建这样一个主题:

  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

  实地参观:向日葵园地

  认识凡高

  生活经验

  美术经验

  种植向日葵

  这个主题中包括: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地实物的参观、认识,建立对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认识。然后认识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义,帮助幼儿建立对向日葵的完整认识。还有一个种植

二、设计理念:

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的要素,这样幼儿就建立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另外教师还通过欣赏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画特点、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儿有关的美术经验也随之形成。 1、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在欣赏活动之前教师注重幼儿有关美术经验的积累,如,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了解凡高绘画的特色及笔触。同时教师还发现幼儿有关“向日葵”的生活经验不足,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

  2、欣赏活动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的运用恰到好处。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

  3、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现。因此在欣赏中教师和幼儿的对话是平等的,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4、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对话法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教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教师还运用幻灯片的放映给幼儿一个完整美丽的感受,同时欣赏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 作品。

  5、欣赏活动注重幼儿情感的激发,画面中,鲜艳亮丽的黄色和橙色以及大胆夸张扭曲的线条充分流露出创作者强烈和炙热的感情、流露出对向日葵的热爱。教师从色彩、线条等入手,运用对话、对比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目标重点:欣赏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目标难点:了解画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

  目标(1)综合了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认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标。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习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其中“了解画面中的情感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对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从而更好的体验作品、更好的体验创作者的情感是比较难的。

四、教学流程:

目标(2)是能力目标,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会促进幼儿的创作。 前承:经验丰富:实地参观向日葵种植园地,给向日葵拍照、观察认识向日葵;欣赏有关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建构有关于向日葵的认知经验及美术欣赏经验。

  环境创设提供: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环节一

具体流程见图: 活动环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见附图1)

环节二

在幼儿的自由欣赏讨论中引出今天的教学,同时给了幼儿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赏的机会,为目标1的完成拉开序幕。 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线条的感受: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

  构图的感受: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教师通过和幼儿的对话: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通过这些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教师通过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初步解决重点目标。

环节三

活动环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第二次对比欣赏,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儿理解到画出来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画面中充满了创作者的感情——对向日葵的热爱。

  通过对比欣赏,进一步使幼儿领悟到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区别。这一环节使重难点得以突破。

环节四

教师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见附图2)

  最后通过欣赏、师生共同谈话,探讨、分享,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使活动目标得以提升。

  延伸:“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相关文章

《大班教育随笔《大班吹牛大王》》:整个课程的孩子们都画得很认真,很认真,达到了这个课程的目标。放学后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拿着自己画的作品向父母们说话的时候,看到他们天真可爱的样子,我也很高兴!

《大班10月份教育随笔200篇》:大班10月份教育随笔第1篇  1、有趣的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自由分散活动,我刚走出活动室,就听到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大声地说:“哇塞!好漂亮呀!”“对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50篇》: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第1篇大班教育随笔记录【1】把机会给每一位孩子每一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