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教案解析

日期:2022-05-22

这是《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教案解析,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2、能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解读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例谈

  (一)、语境分析法

  根据实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1)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 (2007广东卷)

  (2)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2007广东卷)

  (3)(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 (2002全国题)

  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

  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同时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

  (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行旅:旅行,游览 (04山东、河北)

  “行旅”解释为“旅行、游览”是否正确?

  (3)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05北京卷)

  (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紧扣人物进行分析推断

  (1)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理解为“以……为王”还是“让……为王”?

  (2)谭谢不纳,母大困(06年广东卷)谢:道歉

  “谢”理解为“道歉”是否正确?

  谢:拒绝。人物比较,谭敬先是允恭的朋友,不接纳允恭的母亲,而杜环只是允恭的朋友的儿子,却收留,可见其善良厚道。

  (二)、课文迁移法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07年广东卷)

  “善”理解为“友好”是否正确?

  再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7年山东卷)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阮)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年11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三)、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成分是基本固定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也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1“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2000年)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

  【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它的宾语,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打柴”显然不当。

  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城:构筑城墙

  (07年海南、宁夏卷)这个选项中,“城”解释为“构筑城墙”对不对?

  【推断】“城”后面是名词“州”, “城”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作动词用。词义“筑城墙”显然是正确的。

  例2:怎样理解下列句中的三个“意”呢?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例3:2001年全国题第14题。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四)、字形推断法

  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

  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I)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句: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心)、(言)——与人的行为有关。

  (五)、通假代入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如:1、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5年全国II卷)

  A.(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刺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六)、联想推断词义法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如“不以外夷见忽”的“见”,我们可联想课文中“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不以外夷见忽”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七)、辨析词性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如“据肴(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八)、利用排除法(语境检验法)

  由易到难,逐步确定。还可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当。

  二、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 “以身徇国”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三、练习。借助推断法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横线的词或短语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

  服食器用,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

  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

  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

  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

  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

  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

  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