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语文七下《邓稼先》教学设计

日期:2022-05-23

这是语文七下《邓稼先》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2012年3月28日,孙健老师在鲁迅中学北楼四楼报告厅做全区语文公开研究课《邓稼先》,西城区初一年级的全体语文教师到校观摩研讨。

  这次课上得更加自如顺畅,面对上百人听课,学生自然紧张,老师却游刃有余,调动有方,表现出不俗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这当然也得益于反复磨课的锻炼,但教学目标的集中清晰,课堂提问的有效指引,却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方面。

  三次教学设计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牵涉的问题错综复杂,方方面面都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比如,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一项里,呈现出越来越集中的倾向,由“句段及篇章的理解”向“篇章结构的理解”集中;而“过程与方法”一项里,呈现出越来越精细化的倾向,具体的研讨内容、步骤、方法越来越清晰;教学重点难点也与之适应,相关度越来越紧密。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变化最小的,可以看出这类目标比较好确定,不容易出问题,但难在落实、解决上,在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当今社会,如何保持优秀品质在课堂上的说服力,是另一个严峻的课题了,这恐怕不是一堂课可以达成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从学情调查出发,在不断深入的教学研究中发现最先要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能够在一堂课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带来有效的解疑授业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尊重多元发展,倡导积极向上的主流道德情操,把难以一时解决的问题做好长期研究的准备,这是我们当前教学研究可以遵循的一种范式。

  我们的教育要研究的应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比如,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基础普及教育要兼顾专门特殊教育,否则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机械化教育倾向。因材施教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包括有扬长教育和补短教育、兴趣教育和需求教育等,而需求教育本身还有自身需求、社会需求、家长需求之分,所谓优质教育应该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兼顾孩子和家长的需要,让有兴趣有特长的孩子因这样的教育而发挥其特长以至极致,同时还因这样的教育而补救致命之短,从而能适应社会,能让家长满意,这才能算是一个优质教育——可见这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啊,我们对教育的研究也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化。怎样有效地进行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呢?从这次研修过程中,我们得出的一点启示就是:内容多元化,指导精细化,目标集中化,研究案例化,总结系列化。

  附:

  第三次设计(目标及问题设计部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全篇、各节自成一体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提高阅读此类文章的技能。

  (2)能够辨别出人物特写类文章的横式、纵式结构,提高阅读、写作此类文章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文章各节的内容,整体感知文章要点、写作特色、作者情感,熟习筛选、梳理、提炼文章信息的方法。

  (2)通过查找背景知识、课外延伸阅读等,拓展学习视野,比较不同写法,丰富阅读、写作人物特写类文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邓稼先不计个人名利,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4.学习重点

  (1)本文以小标题连缀全篇、各节自成一体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人物特写类文章的横式、纵式结构,写作此类文章时如何选择结构类型。

  5.学习难点

  研讨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利用精选横断面及评论来表现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的写法及其作用效果。

  二、问题设计

  导入

  1.听《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听了这首歌你对歌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最深?这首歌的歌词你见过没有?那它出现在课文的哪一节呢?

  2.展示幻灯片,指出杨振宁和邓稼先的关系,并提出问题:当我们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你是否有疑问?(世界名人给一位无名英雄做传)

  研读第一节

  1.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样的时代?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2.为什么不用一句话交待,而列举了1898年各国强占中国的史实?

  3.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写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研读第二节

  1.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

  2.重点放在简介他哪一段人生经历上?

  3.为什么重点放在后28年的人生经历上?

  研读第三节

  1.第三节写了什么内容?

  2.对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哪方面进行了比较?

  3.邓稼先具有怎样的气质、品格?

  4.为什么邓稼先具有这样的气质、品格?

  5.写邓稼先的气质品格,为什么写奥本海默,直接写邓稼先不行吗?

  研读第四节

  1.第四节写的什么内容?

  2.为什么写这件事?

  3.为什么看到信后杨振宁先生会“热泪盈眶”?

  研读第五节

  1.用一句话概括“我不能走”这节的内容?

  2.写这部分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歌曲”?

  3.邓稼先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可以工作,靠什么精神支撑?

  研读第六节

  1.第六节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杨振宁先生用四句话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四句话是从哪些方面做了评价?

  3.对邓稼先的这些方面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拓展阅读

  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

  1.概括每部分内容。

  2.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

  《邓稼先》——横式结构:按照事物的几方面的内在联系,组织材料,分设标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纵式结构: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分设标题。

  为什么写的是同一个人,可是却采用不同的方法呢?

  布置作业:

  搜集你所敬佩的一位名人的典型材料,为写名人传记作准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