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邓稼先》公开课演讲稿案例

日期:2022-05-23

这是《邓稼先》公开课演讲稿案例,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2012年3月16日,鲁迅中学孙健老师第一次试讲《邓稼先》。

  从前两周的学情调查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篇长文读起来有些难度,不仅因为它长,还因为其中涉及了一些复杂的情感和写法,比如:同样对于“奥本海默”这一内容,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比例都很大;而同样对于邓稼先的精神追求,学生受启发和有疑惑的比例也都很大。我想,这正体现出了学生对某种文学写法、某种人生价值的认可度的多元化倾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也要有内容上的多元包容性,但同时必须对能够明确的问题作更深入精细的指导,以便厘清是非,避免盲目草率的好恶判断,这既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要增长点。

  孙老师根据那次学情调查做了第一次试讲的教学设计,制定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感觉是做了充分的调研准备,今天算是付诸课堂实践尝试了。

  但第一次试讲并如预想的那么不顺利,学生表现沉默,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下课也没有太多的兴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课后我们一起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我和孙老师交流认为,这节课有这样几个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一、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零碎,学生通过表面浅层次的预习阅读和课上略读就可以回答,比如:“邓稼先做出了哪些贡献”“是一个怎样人”“他这样的人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等;二、而一些深层次有难度的问题,老师急于课时推进,自己直接就讲授出来了,没有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没有感受到文章写法的特色以及作者对邓稼先的深情;三、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发现本设计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还存在问题,知识能力目标分散,过程方法目标不够具体,学生问题不突出不集中,活动设计不充分,所以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

  于是我们连同鲁迅中学初一备课组对文本的结构、写法、作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对如何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体验、发表个人看法等进行了研讨,同时也对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出了建议。最终我们把课堂研究的问题集中到了这样三个问题上:课文六部分为什么用这样六个小标题?其主要内容与邓稼先和作者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六部分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就这三个问题反观上次设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发现上次目标设计的零散化问题了。这样,本节课应该集中达成的是什么样的目标渐渐清晰起来了。

  附:

  第一次设计(目标部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剖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⑵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朗读、合作探究、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4.教学重点:

  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5.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