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

日期:2022-05-26

这是《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导入

  师:世界上总会有痛苦的感情,在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里漂流,我们今天就要去聆听一段忧伤的吟唱,那是一千八百年前的一声叹息,是一朵忧郁的苦痛的花朵。

  二、作家作品

  师:下面请大家聊一聊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知识。

  生1: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作品的合集,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生2:这些作品的作者是无名作家。

  师: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作者并不是萧统,萧统只是一个整理者。哪位同学还能补充说明一下《古诗十九首》写了哪些内容。

  生3:它深刻的再现了文人在那个时代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师:补充的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PPT展示)

  1.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2.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炎凉与人生冷暖。3.游子思妇们的离别相思之苦。

  三、诗歌赏析

  师:了解完了常识之后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歌,我们把赏析分成了三个层次:(PPT展示)解读诗歌的三个层次:

  1.诵读—疏通—感受。

  2.意象—意境—情感。

  3.手法—效果—主旨。

  (一)诵读—疏通—感受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读的时候首先注意要读准字音,然后注意节奏,五言诗的断句:二三节拍或二一二节拍,本诗采用二三节拍断句,但在朗读时可适当延长第三个字的发音时间。

  生:自由诵读,自主感知。

  师:可以再慢一点,注意一下“遗”的读音。

  师:下来再请大家动动口,结合课下注释,有尽量准确而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诗歌。

  生: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沼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师:把“兰泽”的“泽”翻译成了“沼泽”我感觉不太有美感,翻译成水中或者想象成黄河湿地可能更美,对吧!所以,大家翻译的时候要尽量去寻找一些更恰当更有美感的语言。

  师: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四言诗,比如诗经里边的句子,在脑子里搜索一下,看看还记得哪些?

  生1:关关雎鸠……

  生2:蒹葭苍苍……

  师:那就再请大家动动手:将这首五言诗诗歌改成四言诗歌,不改变诗歌原意。

  生1:涉江采荷,兰泽多草,采之遗谁?所思远道。还顾望乡,长路漫浩。

  同心离居,忧伤终老。

  师:大家觉得她改的好不好呢?

  生:很好!

  师:那哪位同学改的不一样,还可以来展示展示。

  生2:江采芙蓉,兰泽多草。

  师:大家觉得“涉江采荷”和“江采芙蓉”哪个更好一些呢?

  生:涉江采荷

  师:嗯,“涉”字去掉少了一个动作,就没有那么生动,有画面感了。

  师:老师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改的版本。(PPT)

  涉江采莲,兰泽多草。

  采之遗谁?思在远道。

  还顾旧乡,长路漫浩。

  同心离居,忧伤终老。

  师:为什么让你改呢?现在请大家将你所改编的四言诗与原诗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觉得“长路漫浩浩”改成“长路漫浩”的节奏感不强了,并且没有以前有感情了。

  师:对,为什么没有感情不强烈了?

  生:少了一个“浩”字我们感觉路好像没有那么长了。

  生2:我感觉“同心而离居”如果去掉“而”就没有那种无奈的感觉了。

  师:对,我也感觉,去掉“而”就是讲述了一种事实,忧伤好像没有那么明显了。再比如“兰泽多草”去掉了一个“芳”字就少了一个意象特征,从读的角度五言诗可以用“二一二”节奏,也可以“二二一”节奏,节奏感强一些。我们来总结一下五言诗的特点:

  五言的特点:容纳更多词汇,突显意象特点,细致抒情叙事,富于音乐美感。

  刘勰:“五言之冠冕。”钟嵘:“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师:体味完了,就让我们再次带着对诗歌的想象,轻声慢读这首诗歌。试着去体味文字本后的深情,再次感受这种一字千金,惊心动魄的力量。

  师:我们继续来悟读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情。用一个字形容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并说出你的依据。完成下面填空。这份感情很(),因()。

  生1:很“忧伤”,因为“同心而离居”。

  生2:很“失意”,因为采了芙蓉不知道送给谁。

  师:我们还想听到更多的答案。

  生3:很“无奈”。

  生4:我觉得很“深刻”,但是我说不出来为什么。

  师:那我们交流一下,我觉得是不是“不思量,自难忘”的感觉。

  生:是的。

  师:老师再来跟大家交流交流我的感觉。

  很美,因为芙蓉、兰泽、芳草、思念等充满诗意的元素,营造了非常美好的意境。

  很深,因为故事中主人公的“忧伤”绵绵无期,一直到老难以释怀。

  很真、很甜、很忧伤……

  师:我想大家已经抓住了这首诗的诗眼——

  生:诗眼:忧伤

  小结:在文学的世界里,往往越是个人的,越是普遍的,《涉江采芙蓉》中的思念,忧伤是作者的,更是每一位读者的。

  (二)意象—意境—情感

  师:作者传递这份忧伤,却选择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意象,这个意象是什么?

  生:芙蓉。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芙蓉这个意象呢?下面我们就用一些诗歌来解读这个意象。

  师:荷花(莲花、芙蕖、菡萏),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周敦颐:“莲,花之君子者也”(PPT)。

  生:荷花是君子之花。

  师: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PPT)

  生:荷花还是佳人之花。

  师: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莲谐音“怜”是爱的意思。“芙蓉”谐音“夫容”。可见它还是什么花呢?

  生:爱情之花。

  师:所以,作者选取了莲作为他赠送的礼物。古人常以花草赠亲朋,表达纯洁美好的情感。

  小结:花香日暖,江上芙蓉朵朵,赏心悦目,一幅纯美静谧的画面,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意在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三)手法—效果—主旨

  师:议一议:你认为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是思妇还是游子呢?说说你的理由。

  请大家发挥想象,诗画结合,加上主语,用诗意的语言讲述诗歌传达的情感。

  你可以描摹环境,描绘神情,刻画动作,想象语言,揣摩心理……

  方法上你可以试着在每句前边加一个主语,看看加“他”还是“她”。

  生1:我觉得是游子,因为只有男性给女性送花。

  生2:我觉得是游子,因为古代一般只有男性外出,思妇肯定在家里边。

  生3:我觉得是思妇,因为整首诗的感觉比较细腻,婉约。

  生4:我感觉前四句像是思妇,动作和情感都比较女性化。后两句感觉是外出的游子。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看看古代一些评论家的理解。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PPT)

  1.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2.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3.《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师:关于“悬想”,我们再来重点了解一下。

  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延伸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思考:诗人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

  生:前两句写自己思乡的画面,后两句想象家人思念自己的画面,把两幅画面融合在了一起。

  师:请男女分读,悟主旨

  女生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生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男女齐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旨:思妇怀远,游子思乡。

  四、作业:比较阅读

  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并体会其情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