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更衣记》主题反思

日期:2022-05-31

这是《更衣记》主题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一切问题与矛盾都凸显了出来,张爱玲将这些细细看来。

  从清末到民国,很多东西被舍弃,也有很多东西被追逐。这些东西中大到制度,信仰,小到衣服,鞋袜。随着西方思想的渐入人心,西方服饰也被很多国人所接受,在民国建立后,曾与封建等级相关的服饰,纹样,色彩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来自西洋的摩登女装开始在上海等大都市流行。西方的服饰一直很强调结构,强调人体自身的线条美,服饰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为人体自身服务,因此西方的女人们都穿着紧身衣,垫着臀垫,架着裙撑,借此以突出她们身上的每一条曲线;中国的服饰正好相反,“只注重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于是,那些极具美感服饰细节就成了纯粹的装饰,做起来繁琐,欣赏起来也同样繁琐。

  两种服饰的不同恰好反映了两种文化,两种思想。西方的思想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当这些传入还处在封建制度下的中国时,势必要引起人们的天翻地覆。平等不仅仅是上下层之间的平等,同时也是男女之间的平等。女权兴起,女子要求一切与男子平等,抛弃“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我认同张爱玲的说法,这是种细微的差别,穿一件与穿两件真没什么不同,不过,也许也像张爱玲说的,“一九二○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

  在女装日新月异的同时,男装稍显平淡,不仅以前是,现在也是。正如老师所说,男性的身体很少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更多的是作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因此,对身体的修饰不及女子那么重视。我个人认为,男装的平淡也是相对女装的繁复而言的,自古以来,女性多作为男子的陪衬出现,既然是陪衬,多花些心思在外表上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多养在深闺女子,大多同时具有从众和出众的心理,不断变化服饰正好可以满足她们。

  专制的时代,人们严守穿衣规则,不敢越池,自由的时代,人们争相创新,力求不同,衣袖长了,又短了,衣领高了又低了,款式松了,又紧了,时代在不断变更,服饰也在不断变化,由此可见,时代精神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时装,同时,时装也在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不仅仅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颖与创新,还体现时代精神的呆滞或退后。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