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咏柳》教学教案案例

日期:2022-05-31

这是《咏柳》教学教案案例,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赞美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咏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满人间,婀娜多姿”的画面。

  这首诗旨在赞颂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而这种美好、蓬勃何尝不体现在夏天,秋天,冬天。《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赞颂其他的景物,既承接了课堂中的知识,又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精炼的语言组织能力。新教学大纲提倡:古诗教学应以吟诵为主。

  【案例】

  师:春,是苏醒,是温暖,是成长,是绿色,是生命。《咏柳》这首诗把“沐浴在春风中的柳树想象成经过巧手裁剪的艺术品”这是一幅生机蓬勃的画面。学习了这首诗,在你的头脑中会形成怎样的画面,能试着画一画吗? 给学生时间给画面涂色。

  师:春天,生机盎然,除了柳树之外,还有许多美好的景物,你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画上填上自己观察到的美景?再接着画一画。

  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回忆,体会大自然的美。诵诗成画,渗透美术素养于古诗课堂,陶冶孩子的情操。

  师:同学们眼中的春天多美啊!其实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不是吗?在春天里,我们咏柳,在夏天里我们……

  生:在夏天里,我们赞荷。

  师:夏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我国古代许许多多的诗人也曾用他们的精妙之笔,写下诸多的“夏”的诗篇,不知在你的记忆宝库里,保存着哪些夏之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诗人笔下的夏热情,向上,火红,毫不逊色于春,不知其他季节如何?有没有令我们的心为之一颤的东西呢?

  生:在秋风里,我们赏菊。  生:在秋天里,我们颂丰收。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我们咏梅。“梅花香自苦寒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师: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风貌。大自然是美好的,多彩的,只要我们留意,学会欣赏,还要学会歌咏,才能把这美好的事物描画下来,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去欣赏。我们的古人,他们写出了这千古绝唱,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学会欣赏。

  在比较中再次欣赏两首诗  : 咏柳 咏梅

  碧玉妆成一树高, 墙角数枝梅,

  万条垂下绿丝绦。 凌寒独自开。

  不知细叶谁裁出? 遥知不是雪,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为有暗香来。

  理念: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围绕“吟”“画”展开教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除了借助自身的语言优势创设学习情境外,没有加给学生一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自主选材,合作吟诗作画,效果甚是理想。

  【教学后记】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我以为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得到情感的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

  教学古诗《咏柳》,我拓宽了学生的视眼,激起学生心中原有的古诗底蕴,重组教学,跨越美术学科,通过吟诗作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所谓诗,诗情画意;若单单诗文无画又何来情、意?诗歌是以悟诗情为主,学生品读为重;立足读出韵味,悟出品味,达到出神入化的描绘。古诗意境多半渗透于字里行间,并非斟字酌句所能领会。把诗韵、诗情、诗景统一起来,让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作者、环境实现对话,完成诗歌教学特有的多因素交融的目的。

  古诗文教学有传承民族文化、铸造青少年灵魂的重大 古诗文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民族文化。准确掌握和坚持小学语文新课程古诗教学的基本原则,对于搞好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顺利实现语文课程规范所期望的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

  一. 以阅读和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教学讲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古诗教学尤为如此。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诵读对于古诗学习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古诗有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在古诗方面的素养,并非学生深刻理解几首古诗就行,而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所以,教师对古诗的教学就大可不必在某首古诗教学的得失上斤斤计较,而应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良好氛围,以此让学生耳濡目染,提高素养。

  在古诗的课堂教学中,40分钟读上个十余遍的已比比皆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游园不值》时,在课堂上就引导学生读了二十余遍。

  二、以想象与情境相结合的原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人们对王维诗歌的评价。其实,并非仅仅王维的诗歌具有这个特点,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可以“还原”成一幅画,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斜风细雨中,西塞山的白鹭在自由的飞翔,河里的水在缓缓的流动着,凋落在水面上的桃花漂动着,肥美的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着,河中停留着一舟小船,一位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静静地垂钓。好一幅悠闲自在的垂钓图。古代诗词的这个特点,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还原画面,在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感受思想,体悟情感。例如诵读《渔歌子》一词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词意的同时,把整首词变成一幅江南水乡优美的垂钓图,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江南水乡悠闲垂钓的情景。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垂钓人,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我描绘词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

  师:远看西塞山……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近看江水……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渔人......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同学说说这幅画和这首词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怎么样的情感?

  生:一副浓郁的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鱼翁形象,表达了作者淡泊明智和热爱大自然景物的思想感情。

  师:嗯,说得真棒!

  三、以循序渐进和 积累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教法。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选取从上古至而今的诗、词,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古诗的学习尤为如此。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深刻地道出了积累在古诗教学中重要作用。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爱诗、读诗、背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飞心灵。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