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赏析解读

日期:2022-06-01

这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赏析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每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也是非常丰富,瑰丽多彩的,而且多数神话都含有十分高贵的理想和积极的意义。

  《山海经》是保存我国古代神话最多,而且也是更多地保留着古代神话原始面貌的一部书,因此在神话的研究上,它有较高的价值。

  《夸父逐日》的故事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古代有位英雄夸父与太阳竞走、赛跑,当他进入到太阳火热的光圈内,眼看就要赶上太阳的时候,却突然感到口渴的厉害想要喝水。于是就去喝黄河、渭水的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喝,又想到北方大泽去喝,还未走到中途口渴而死了。临死时,他把手中的拄杖抛在地上,这木杖变成了一片桃树林。

  这个神话塑造了一个英雄夸父的形象,非常生动感人。故事说英雄夸父,追逐太阳,竟敢与日竞走。夸父为何追赶太阳,故事没说,这是古代原始人的神话。我们可以推想,原始人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用火十分不易,漫长而寒冷的黑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威胁。照原始人看来,太阳神如果忠于职守的话,就应该照明送暖,而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来去匆匆,正是故意向人类刁难,或者就为如此而幻想出一个逐日的故事。

  故事中在写夸父接近成功的时候,由于干渴,体力不支而失败,牺牲了。但我们的原始人,却通过这个悲剧故事,写出了他们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故事写夸父在他牺牲后,还“弃其杖,化为邓林”,把他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这种至死不忘为后人造福的精神,以自我牺牲为后继者开拓成功之路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伟大斗争精神的反映。

  这个神话在描述夸父这个形象时,无疑是十分夸张的。如说他接近太阳时,被烤灼得十分干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即说他一口气把黄河、渭水两条巨川大河的水一下子饮干了。这样一形容,充分表现了夸父与日逐走的劳苦和挥汗如雨的巨大体力消耗。同时,用吞河饮渭的神奇描写,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愧能够敢于和日逐走的巨人的形象。故事最后,“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想象,更把夸父至死不忘后人的高贵品德和心灵之美表现了出来。英雄夸父留下了一片桃林以供给后人纳凉、赏花、食果,也给逐日的后继者有一个歇息之所,以及润喉解渴的果子。

  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的普鲁米修斯》一书中称:夸父逐日是为了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和温暖。夸父是盗火的英雄,是中国的普鲁米修斯。

  《精卫填海》的神话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在发鸠之山上(古代神话中的山名)上,生长着许多柘木(桑树之一种)那里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嘴巴,红色的爪子,名字叫“精卫”,它的鸣叫的声音和它的名字一样。这种鸟乃是炎帝的少女女娃的精灵所变。这是因为女娃生前曾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淹死在东海里,永远回不来了,因此就变化了这种精卫鸟。这种鸟常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石子,飞到大海的上空,投进大海里去,要想把大海填平,向大海报仇。

  《精卫填海》的故事,可能产生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原始部落。由于海浪的袭击,生命受到威胁,于是人们便产生了填平大海的愿望。这则神话刻画了一个意志顽强、英勇不屈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远古人民在征服自然、与自然作斗争时的百折不回的坚毅精神。

  据六朝人纂辑的《述异记》记载,精卫鸟“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所谓誓鸟,是说它对危害自己生命的自然力,发誓报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冤禽,是说它在盲目的自然力下,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加强,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别名表现了古人对精卫精神的赞扬和对威胁他们生存的盲目自然力的仇恨,以及他们誓死要与自然进行斗争的决心。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这首诗中,曾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虽是简短的诗句,但是一种悲壮、赞美的感情,跃然纸上。一个体小力弱的小鸟对苍茫无际的大海进行斗争,从理智上看,显然是徒劳的。但从精神上看,那种坚韧不拔的志气,不服输的英雄气概,却十分令人同情、钦佩和赞叹。这则简短的神话,洋溢着一种悲壮的气氛,具有巨大的感人力量。

  这个故事和《夸父逐日》一样,都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它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斗争精神的结束。人死化鸟,这是幻想,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是一种教育后人、永远鼓舞人心的力量。

  这两个神话故事表现了原始人类不怕牺牲,为生存而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了原始人类要求认识自然、改变自然,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积极态度;表现了他们在反抗中求生存,在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对后世积极浪漫主义的形成,对后世作家起着积极影响。

  附录:《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 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附录:《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