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04

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第下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课,对于乡村中的孩子来说,是对他们生活的再现,也是对处于乡村边缘孩子们的一种鼓动,让他们走进乡村感受那美好的情景。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本组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生活”。这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质朴自然的乡村生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我班有80%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对乡村生活并不陌生。所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脑中勾勒出田园美景图。

  1、轻声读,想像画面。

  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音的综合活动。而要很好地调动人脑的思维, 就必须在比较 “静” 中进行, 实践证明, 学生专心听, 小声读, 就能很好地进入角色, 读得投入。在轻声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像画面。

  在学生轻声读的过程中,巡视,关注上课时爱溜号的孩子。

  2、联系实际,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说了下自己生活中有没有与课文相同或相似之处。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兴奋剂。高高举起的小手告诉我,他们是田园生活的主人。

  其次,谈感受。一幅幅画面出现在眼前时,你仿佛看到了——,你仿佛看到了——,你还仿佛看到了——。用这样的排比句,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场面,加深印象。

  小组讨论,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己的语言谈对乡下人家生活的感受汇报总结,引出最后一自然段。同时,提出问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课文。为第二课时品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做下铺垫。

  二、品读课文,总结写作手法。

  语文的“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就本课而言,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乡村田园生活产生热爱之情,产生向往之情。“工具性”着眼于语文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1、“数学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做到一课一得。所以,在人文性与工具性上,本课,我要达到工具“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就本课而言,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对乡下田园生活产生热爱之情,也产生向往之情。“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性为主,人文性为辅的目的。所以,在第二时,首先设置问题:本课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很快,学生回答是按“春、夏、秋”三个季节来写下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的。立即板书,以此做为切入点,让学生齐读描写三个季节的文字。

  2、品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想像和感受“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反复读第五自然段,意在让学生感受这幅景儿是在傍晚时“屋前”乡下人吃饭。

  品读春景图和秋景图,同时,提示学生这两幅图的是画的是什么地方,让学生悟出这三幅图都是在房前屋后。

  3、总结写法:这三幅图都没离开房前屋后,板书“房前屋后”。进一步提示,房前屋后是——,有了前边的季节——时间提示,学生们会迅速答后“房前屋后”是空间。这时,学生会产生疑惑——这篇课文怎么会是按空间和时间顺序写的呢?这是四年学生质疑的最可贵之处。

  提示: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与建筑有关的词有哪些?从这些词上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找出这些都与“房前屋后”有关时,文章的写法也就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了概念——空间里有时间,时间里有空间,这就叫时空交错(叉)的写作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因为学生熟乡村生活,通过朗读已起到升华情感的目的。所以,本课,在人文性中紧紧扣住工具性,让学生初识“时间交错(叉)”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中的不足。

  在第一课时当中,没有帮助学生巩固字词,我感觉不踏实,也感觉不“扎实”。这是我以后教学中在高度重视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教《乡下人家》一课的一点体会,还望同行们,尤其是四年级的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初稿)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