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日期:2022-06-06

这是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曹刿论战》是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曹刿论战》记录了春秋时期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齐鲁长勺之战,但文章重点不是记录长勺之战的经过,主旨是论述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思想。文章紧扣“论战”,取材精到,剪裁得当,突出中心,阐明战争的取胜之道,首先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其次在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语言精练有味,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平民政治家和军事家形象曹刿的“远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士人那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心,赞扬之情蕴含其中。本文选自于《左传》,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史家笔法,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文言知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篇幅短小,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难做到。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翻译,及时总结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不懂之处,教师要给予指导,提醒学生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并进行新旧知识勾连,复习旧知,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牺牲、可以、再、狱”等古今异义词。

  2.探讨鲁国取胜的原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3.品味简练有韵味的语言,把握曹刿人物形象,感受中国传统士人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因是线上学习,这部分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知识点,在课前以“导学案”的形式下发,课上教师在屏幕上展示提问,学生线上回答,教师线上讲解。学生不懂之处,可线上讨论。

  2.朗读文本,理解内容,学习写法。线上学习,朗读环节不易完成,可将此环节与“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环节结合完成。名家朗读完成示范听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山东简称“鲁”,人称“齐鲁大地”,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在长勺交战,史称长勺之战。这是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三万的鲁军战胜了30万的齐军。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让我们走进《左传》,学习《曹刿论战》 。

  二、解题

  曹刿:春秋时期鲁国人,

  论:“谈论”,分析和说明事理,

  战:指“长勺之战”

  三、活动一:读准字音

  1.听读——读准字音

  曹刿 又何间焉 弗敢加也 小信未孚公与之乘 望其旗靡

  2.听名家朗读、跟读——读清句读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下视其辙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听朗读)

  四、活动二:疏通文意

  1.以“课前发放的文言知识积累”导学案为主,线上讨论,师指导讲析。

  重要实词:伐、加、情、属

  重要虚词:其、以、之、焉

  古今异义:、鄙、间、牺牲、可以、案、再

  词类活用:公将鼓之

  特殊句式:何以战? (倒装句)

  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句)

  (注:联系旧知,结合本文,做一梳理,温故知新,新学与复习融合。)

  2.学生提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五、复述课文 理清思路

  角度一,以曹刿的角度复述:请见---论战---参战---释战

  角度二,以第三者的角度复述: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注:线上学习,学生无法复述,以图表留空形式设计此活动)

  第二课时

  一、 检测导入

  出示链接本课的文言知识中考题,学生线上作答。

  二、出示课时目标

  1.探讨取胜的原因,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品味语言,把握曹刿、鲁庄公人物形象。

  3.了解《左传》的精炼笔法与详略安排。

  三、活动一:以弱胜强 究其根源

  长勺之战,兵力悬殊,但鲁国仅凭三万人就取得了胜利,战胜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曹刿作为指挥官,为这次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指挥作战和战后的释战看出,他能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时机,化劣势为优势,谨慎果断出击,这是直接原因,学生容易找出(课前学生做的练习题可以看出来)。

  面对强大的齐军,曹刿和三万鲁军为什么愿意跟随鲁庄公出战呢?

  师屏显战役的背景材料,并且图显长勺的位置,看出齐军已深深侵入鲁国国境,即将兵临鲁国国都,文中“伐”字就点出战争性质。从战前准备看,对曹刿提出的“何以战?”鲁庄公三答,而曹刿两否定一肯定,得出战争取胜的根本根源是: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拥有“人和”。

  四、活动二:品味语言 把握人物形象

  1.结合文本,说说你眼中的曹刿

  明确: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行可看出他是一个具有高超指挥才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虽是平民,但有卓越的政治远见,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才是取胜的根本;他能把军事理论和实际指挥相联系,认识到士气的重要性,战场上指挥若定,细致观察,谨慎果断出击。更可贵的是他有责任心,有担当,充满自信。主动奔赴战场,为国解难,紧扣“远谋”,这是作者极力称赞的对象。朗读相关语句时需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2.结合文本,说说你眼中的鲁庄公

  明确:分析其言行辩证看,鲁庄公是庸君而非昏君。朗读相关语句时需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为什么要写曹刿的同乡?

  小结:言行描写中刻画性格 对比中凸显人物性格

  (注:线下学习,提前布置成思考题,让学生做,线上讨论明确。)

  五、明写法 了解《左传》

  思考: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作为标题,又改用《曹刿论战》,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为什么?

  明确:文本详写曹刿战前之论:‘何以战?和战后论取胜之道,略写“长勺之战”的经过,且侧重于曹刿的战场指挥。由此确定文章的主旨是论述曹刿的战争理论,标题契合主旨。

  六、小结《左传》:“长于记事”,“叙事”实录,采用“春秋笔法”。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结果,叙事剪裁得当。语言简练有韵味,凸显人物性格。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