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望庐山瀑布》审美赏析解析

日期:2022-06-07

这是《望庐山瀑布》审美赏析解析,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其诗中常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从而表现出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风格。《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香炉峰。根据乐史《太平寰宇记》中的记载,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紫烟”就是日照下的烟云。这句很有一种气势: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烟云迷蒙的景象,不但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样,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遥望”即远望。“遥望”中的“望”不但照应题目中的“望”,也离开诗人的视线,空间距离拉大,从而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境界。接着的“挂前川”,是“望”的对象,也就是诗人所见之景。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川(“川”即瀑布之下的平地。)前。其中的“挂”字,不但化动为静,而且表现出倾泻的瀑布的形象之美。

  紧接着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对“瀑布”的描写。其中的“飞”字,不但表明了瀑布之高,好似在天空中飞出来一样,而且把瀑布的流动的气势给表现出来。。“飞流直下”是诗人眼见,既是实写瀑布之态,也表明了瀑布的流向。一个“下”字,给“挂前川”的瀑布以无穷动态。“三千尺”不是实数,而是虚数,是从数量上说明瀑布之高。“直下”即笔直而下,这不但表明了瀑水之急,具有势不可挡之状,而且也暗示了庐山之高,山势笔直险峻。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和势不可挡的力量。

  如此壮观的瀑布,是怎么来的?诗人在最后一句写道:“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似”即类似,近似。“银河”即天河。就是阻隔牛郎织女的天河。“九天”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也就是指天的最高处,往往用来形容极高。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这一句是紧承上一句而来。诗人运用比喻,把高高的“瀑布”喻为天上的银河,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也直观地说明了“瀑布”之高,气势之壮,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无穷的魅力。同时,诗歌的空间距离拉大,提升了审美境界,其中不乏诗人的生命领域的扩大,政治理想的高远。

  整个诗歌内容,都表现出磅礴的气势。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言”即是言语,说出来的话,当然也指写出来的语句。就李白来说,心中充满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当然也会产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的高远志向,在其笔下自然就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做的五言古诗《寄李太白二十韵》。这首诗是李白被放逐后,杜甫思念李白时所做的诗)的艺术效果。所以,在李白的诗歌,在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中,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反叛。也就是说,李白是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也不例外。

  在艺术上,除了以上所说的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之外,更为主要的是用词生动、形象,富有化静为动,或者化动为静的审美艺术效果。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不但把静态的庐山香炉峰写活了,而且也把山间烟云缭绕之景象表现出来。又如,“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不但是化静为动,凝定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而且也表现出瀑布的雄伟气势。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