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计划总结

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目标及组织

日期:2022-06-15

这是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目标及组织,是优秀的幼儿园计划总结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目标及组织

1、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目标及组织

  一、幼儿、内容健康教育分类目标

  幼儿健康领域内容的选择 "既适合幼儿身心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事件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健康的经验和视野"。

  1.生活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卫生习惯。

  (2)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卫生常识和遵守有规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

  (3)帮助幼儿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 逐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饮食与营养

  (1)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名称、种类及其特点, 知道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3)帮助幼儿了解膳食均衡的简单知识及其意义, 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3.人体认识与保护

  (1)帮助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2)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 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 度及行为。

  (3)帮助幼儿理解心情愉快对身体有好处。

  (4)帮助幼儿学习保护身体主要器官的最基本的方法。

  4.保护自身安全

  (1)帮助幼儿了解水、火、电、煤气、刀具、 常用药物的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

  (2)帮助幼儿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

  (3)帮助幼儿获得应付意外事故(尤其是火灾、雷击、地震、 台风等)的常识,懂得要及时避开危险场所。

  5.运动能力

  (1)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

  (2)引导幼儿乐意参加尝试着玩各种小型运动器材并能玩出花样,

  (3)冬季,引导幼儿乐意参与室内热身活动,坚持在户外进行短时间运动。

  (4)在教师、保育员的提醒,帮助下,注意随时增减衣服,知道用毛巾擦汗。

  二、幼儿健康教育组织方法

  幼儿的认知、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操作材料、情景而获得,也需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因此, 幼儿健康教育中"幼儿园的空间、卫生设施、活动材料、体育器材和卫生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对健康活动的探索;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健康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儿童主动的去思考、去推理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健康教育的组织方法、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1.健康生活、健康心理活动的组织方法

  (1)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经学过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如盥洗的顺序和方法,衣服的穿脱与整理,持筷的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师和家长的具体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2)讲解演示:具体形象地向幼儿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实物或模型加以演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这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另一种方法。

  (3)情境表演:教师或幼儿就特设的生活情境加以表现,然后让幼儿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由于情境表演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故能较好地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了解应该做出的合乎健康要求的行为。

  (4)讨论评议:让幼儿参与健康教育评议,为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自己得出结论提供机会。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鼓励幼儿对他人的思想加以评价,从而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例如:夏季,教师就多吃冷饮的害处让幼儿进行讨论,从而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5)感知体验:让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特性。这种方法能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同时由于加入了身体动作,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

  2.采取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方法

  (1)自由活动。(户外活动、活动区活动常用)由于不同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幼儿园教师不强迫幼儿参加某项活动,而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活动。

  (2)游戏。幼儿园教师一般都给幼儿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通过游戏获得身体各方面的发展。

  体育活动游戏化,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体育兴趣,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也培养了幼儿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 良好品质。

  (3)模仿活动。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模仿力很强,据此,幼儿园教师就把各种动物图片悬挂或张贴在活动室四周,让幼儿任选一种动物作为模仿对象,如模仿正准备跳跃的小袋鼠,正在攀缘的树袋熊等,或模仿同一动物的不同姿势。此外,她们还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行为,

  (4)音乐律动。教师弹奏乐器或播放磁带,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韵律性活动,比如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树,起伏不定的海浪,暴风雨中的闪电等。通过轻重缓急不同的音乐节奏,使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优美性都得 到发展。

  (5)松弛活动。幼儿神经系统比较柔弱,大脑皮层容易疲劳,机体容易受损伤,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时注意动静交替、合理搭配。此外,她们还注意教给幼儿放松自己身体的办法。

  (6)感觉训练。感觉统合理论于七十年代,由美国Ayres博士提出后,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器材:滑板、滑板滑梯、布袋、平衡台、晃动平衡木、独脚椅、蹦蹦床、脚步器、皮球(趴地推球)、羊角球、吊缆插棍、旋转吊缆等,用于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临床治疗和行为矫治;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将感觉统合训练置于幼儿园教育中。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心理学、医学专家,正在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感觉统合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既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天性,有利于其感受环境的刺激,发展、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及感觉综合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幼儿将来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其行为素质发展打基础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

  现在,"感觉统合"正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和接受,"感觉统合矫治"也正逐渐转变为"感觉统合活动"。

  (7)想象活动。根据幼儿喜欢想象、富于幻想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想象自己正在乘电梯,做上升或下降动作,或想象自己正在钉铁钉,做把铁钉钉入木板里然后又拔出来的动作。

  "运动教育"--让幼儿自我去探索

  提倡"让孩子来决定怎样运动","做他们想做的事"教师则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加强孩子们对自身运动潜力的了解,培养他们探索事物的旺盛好奇心和最佳的自学能力。

2、幼儿园大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幼儿园健康领域

  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

  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健康生活部分

  1.情绪与适应

  (1)遵守幼儿园生活常规和秩序,情绪愉快、稳定,能有规律地生活。

  (2)能识别自己、他人的情绪变化,能主动表达并调控自己的情绪。

  2.生活卫生习惯

  (1)不挑食,不偏食,懂得基本的进餐礼仪。

  (2)保持服装整洁,逐步学会根据气温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冷热感觉主动增减衣服。

  3.安全与自护

  (1)初步了解骨骼、眼睛等器官和组织的保健常识和方法。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会安全地使用易于操作的劳动工具和用具。

  (3)了解自己身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及保护器官的基本方法。懂得预防龋齿和换牙的卫生常识(牙齿和消化系统)。

  (二)体育部分

  1.基本动作与游戏

  (1)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有自主、合作、坚强、勇敢的意识,遵守纪律。

  (2)能自如地绕过障碍、变换方向走和跑,快跑和接力跑,走跑交替。

  (3)能熟练地纵跳触物,双脚改变方向跳。

  (4)学习肩上挥臂投准,互相抛接高球。

  (5)能熟练地进行各种钻、爬活动,学习前滚翻、侧滚翻等。

  2.体操与队列

  (1)有队形、队列等团队意识,会左右分队走。

  (2)会听口令做相应的动作,做操动作到位有力。

  3.器械活动

  (1)能动作较灵活地跳绳。

  (2)能利用多种运动器械(轮胎、布袋、纸箱等)和辅助材料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活动。

  二: 幼儿园语言领域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

  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幼儿园语言领域大班教育内容与要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五种类型,不同的活动类型具有不同的语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谈话活动

  1.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迅速掌握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能主动地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态度自然、大方。

  3.能围绕话题谈话,会用轮流的方式交谈,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伴分享感受。

  4.逐步学会用修补的方法延续谈话,进一步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二)讲述活动

  1.通过观察,理解图片、情景中蕴涵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思想感情倾向。

  2.能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

  3.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讲话的音量和语速。

  4.讲话时语言表达流畅,不停顿,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三)听说游戏

  1.在游戏中学习正确运用反义词、量词和连词等,并能说完整的合成句。

  2.养成积极倾听的习惯,迅速把握和理解游戏中较复杂的多重指令。

  3.不断提高幼儿倾听的精确程度,准确掌握和传递有细微差别的信息。

  4.在游戏中按照规则迅速调动个人已有语言经验编码,并进行迅速的语言表达。

  (四)文学活动

  1.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积累文学语言,并尝试在适当场合运用。

  2.在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或画面情景的基础上,学习理解作品的主题或感受作品的情感脉络。

  3.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构成方式。

  4.依据文学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扩展想象,并创造性地进行表述。

  (五)早期阅读

  1.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

  2.知道图画书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简单的文字。

  3.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提高观察、模拟的能力,并注意在生活中运用已获得的书面语言。

  4.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在有趣的图形练习中作好写字的准备。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自我意识

  1.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愿望和活动计划,体验自我价值感。

  2.能发现并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

  3.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人际交往

  1.能理解、关注他人的情绪情感,主动关心和安慰他人。

  2.能主动、友好地与他人交往,体验分享、互助、合作的快乐和意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能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3.能接纳、原谅他人。

  (三)社会学习

  1.学习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技能,增强遵守规则的能力。

  2.能够理解和遵守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社会行为规则,做到初步自律,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3.在活动中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有始有终,形成初步的责任感。

  4.能主动为集体和他人做事。

  5.通过不同层次的团体活动,获得集体荣誉感。

  6.认识社区中的设施、公共场所及在那里为大家服务的人,懂得尊重他们及他们的劳动,理解人们在互相服务。

  7.能够关注周围的社会生活,了解和喜爱自己家乡的文化。

  8.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并尊重国旗、国徽,能够积极参加升国旗活动,学唱国歌。

  9.认识和了解中国主要的风景名胜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10.能够关注周围的环境状况,体会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

  11.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和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12.了解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民族,知道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体态、服饰、语言和风俗,懂得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

  13.了解多种通讯方式(如邮寄、打电话、网络通讯等),知道通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14.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座谈等活动,萌发喜欢上小学的愿望,做好进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四:幼儿园科学领域

  教育目标,主要在于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解决简单的问题,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关系的粗浅经验。

  1.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

  2.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学习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借助具体的活动和形象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通过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关系的粗浅知识和经验。

  6.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逻辑与关系、数、量、图形与空间等感性经验。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大班教育内容包括科学(自然、科技)和数学两大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既有共同点也有独特之处,下面分别介绍。

  (一)科学部分

  1.喜欢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进一步积累植物多样性的经验。

  2.在对比观察和实验种植中,探索植物的生长条件,初步了解植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3.观察和感知动物的多样性,主动饲养小动物。

  4.体会动物与人和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动物的生存、生长及繁殖、繁衍方式。

  5.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感知四季对动植物生长变化及人们生活的影响,观察、发现它们与四季的关系,主动适应天气变化。

  6.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技术,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7.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8.知道通过探究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尝试制订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方案,能搜集并用适宜的方式记录数据和事实。

  9.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

  10.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1.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2.有好奇心,乐于参与并能主动发起探究活动,能进行合作探究。

  13.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体验表达和发现的愉快。

  14.知道要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积极进行力所能及的关爱自然和生命、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活动。

  (二)数学部分

  逻辑与关系

  (1)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会按两个特征组图;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并理解包含关系。

  (2)辨认图形中的序列关系,按其规律进行排列,并会自创规律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排序。

  (3)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关系。

  (4)理解生活中互为的因果的事件,讲述事件发生的经过,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

  (1)学习30以内点数,学习顺着数、倒着数,两个两个和五个五个数。

  (2)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3)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4)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习用加减法解答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量

  (1)学习自然测量和用测量工具(尺子、天平)进行测量。

  (2)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建立对事物的长短、高矮、面积、体积守恒的观念。

  (3)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相同的。

  (4)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学习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5)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6)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五:幼儿园艺术领域

  教育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艺术领域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幼儿园艺术领域大班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两大部分。下面分别介绍。

  (一)音乐部分

  1.歌唱活动

  (1)学习运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

  (2)学会逐句唱歌,吐字基本清楚、节奏基本正确,并逐步做到唱准曲调。

  (3)能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4)能使自己的歌声与琴声、或共同歌唱的其他人的歌声相一致,初步学会分小组接唱、对唱。

  (5)喜欢自己歌唱,也喜欢和别人一起歌唱。知道不能长时间地大声歌唱。

  2.韵律活动

  (1)学习按照音乐的基本拍子自然、均匀地做上肢和下肢的简(2)本动作和模仿动作,基本能随音乐变化改变动作。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内容、情感等,体验随音乐运动中的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

  (3)在没有队形规定的情况下能够自由选择活动空间,移动时能够不能与他人碰撞。

  (4)愿意参加由教师发起的韵律活动。

  3.打击乐活动

  (l)学习几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在集体中随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演奏。

  (2)初步学习看指挥的动作开始和结束演奏。

  (3)不演奏时不随便玩弄乐器,按要求取放、交换和收拾乐器。

  (4)喜欢操作打击乐器,喜欢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4.欣赏活动

  (1)初步感受性质鲜明单纯、结构短小明晰的歌曲和有标题的器乐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2)在感受的同时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体验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歌曲的不同情趣。

  (3)喜欢倾听、观赏他人表演的音乐、舞蹈,并喜欢进行模仿。

  (4)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倾听或观看自己所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二)美术部分

  1.欣赏

  (1)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的快乐,逐步产生欣赏美的兴趣。

  (2)欣赏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造型简单的、色彩鲜艳的物品和作品。

  (3)初步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工艺美术品、影视作品、教师的范例以及同伴的作品,感知美的形式和内容。

  2.绘画

  (1)乐意参加绘画活动,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

  (2)认识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水粉笔、棉签棒、画纸等绘画工具、材料,掌握其基本的使用方法,有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

  (3)在游戏中学习点、线、圆形、方形和简单物体的画法及涂色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表现日常生活中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

  (4)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认识8~10种颜色,能说出色彩的名称,能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对色彩游戏感兴趣。

  (5)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大胆地安排主要形象。

  3.手工

  (1)愿意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及创作的快乐,愿意尝试操作各种简单的工具、材料表现简单事物的形象。

  (2)学习用撕、剪、折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简单形象。

  (3)喜欢玩泥游戏,能用团圆、压扁、搓长等方法塑造简单事物的立体形象。尝试使用泥工板、模具等泥工工具,能将用剩下的泥自觉放回泥盒中。

  (4)愿意参加纸工制作玩具的活动,能体验到制作活动和玩自制玩具的快乐。

  幼儿园艺术领域大班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两大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各有特点,下面分别介绍。

  (一)音乐部分

  1.歌唱活动

  (1)根据不同的合作歌唱的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2)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

  (3)学习使用不同咬字、吐字及气息断连方法表现歌曲的不同意境。

  (4)在集体歌唱活动中建立默契感,体验配合默契的快乐。

  2.韵律活动

  (1)能比较准确地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

  (2)进一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丰富自己的动作表达语汇。

  (3)能使用已经掌握的空间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独立动作表现和人际动作交流与配合。

  (4)能为不同的舞蹈表演选择不同的道具和服装。

  3.打击乐活动

  (1)学习使用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2)为求得新颖的音色而探索熟悉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

  (3)学习制造简单的打击乐器,并按照音乐的性质提出配乐的建议。

  (4)学习即兴指挥,并按照他人即兴指挥的手势迅速、准确、积极热情地作出演奏反应。

  4.欣赏活动

  (1)进一步学习使用其他各种非音乐的艺术手段,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

  (2)更加细致地感知和体验音乐舞蹈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

  (3)逐步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活动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

  (二)美术部分

  1.欣赏

  (1)主动发现并体验生活和环境中的美,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及创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2)通过美术欣赏,理解作品的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3)能感受自然风景、节日景象、人文景观和各种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

  2.绘画

  (1)学习独立构思画面的内容,富有想象地表现事物的情节及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图画形象与具体事物建立起联系。

  (2)能根据创作的需要选择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并大胆尝试选用不同绘画形式进行表现。

  (3)学习根据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或根据一定的主题创作意愿画。

  (4)学习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独立的构思与构图,并选用和调换适宜的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手工

  (1)能熟练地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相应的手工工具和材料,体验手工制作及创作成果的快乐。

  (2)能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各种有使用价值的作品,如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环境布置等。

  (3)感受、实践多种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用法,学习借用能表现点、线、面、体的多种材料(包括专门材料、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并利用它们的形状与质地等特点大胆创作,添加、组合、设计和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玩具。

  (4)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逐步形成用美术手段大胆表现的习惯,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养成分类、整理、存放物品的良好活动习惯。

3、幼儿园大班运动课程---健康教育目标及实施措施

  目标一:促进动作发展

  1、走:听信号变换方向走;一对一对整齐地走。

  2、跑:听信号变速跑或改变方向跑;四散追逐跑,躲闪跑;跑、走交替,距离为200---300米。

  3、跳跃:双脚原地纵跳触物;双脚立定跳远;助跑跨跳过两条50厘米的平行线。

  4、平衡:两臂侧平举,单腿站立5---10秒钟;两臂侧平举,闭眼起踵转5圈左右;在有间隔的物体上(砖头、木块、硬纸等)上;在高30---40厘米、宽15---2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走时还可以变换手臂动作,如叉腰、侧平举、前平举、上举等。

  5、投掷:两人相距2---4米抛接大皮球;肩上挥臂掷远;肩上挥臂投准(距离3米左右,标靶直径约60厘米左右)。

  6、钻爬攀登:协调灵活地钻爬攀登障碍物,练习侧滚。

  7、基本体操:

  (1)轻器械操。 (2)队列队形练习。口令 :向左(右)转;原地踏步;便步走;左(右)转弯走;立定;分队走

  措施:1、通过每天至少一次的运动课,根据基本动作目标的指导要点,培养幼儿听口令行动的习惯;利用各种运动游戏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平衡、投掷等基本技能;

  2、在日常的晨间、户外游戏等活动时,通过走梅花桩、拍皮球、滚铁环等体育活动和游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3、通过使用小剪刀、铅笔书写等发展幼儿的小肌肉。

  目标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具有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

  2、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餐良好的饮食习惯,懂得简单的营养知识。

  3、了解眼睛、牙齿的功能,养成正确用眼、刷牙的习惯。

  4、 学习预防感冒的简单常识和方法,知道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

  5、 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逐步提高对寒冷、炎热的适应能力,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措施:1、通过平时的生活活动,引导幼儿注意仪表整洁(头发、服装、鞋袜),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幼儿独自、按时入睡,会脱简单衣物,并放在固定位置。学习系鞋带、整理床铺,参与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整洁活动。

  2、通过故事、谈话、儿歌、情景表演、多媒体等,引导幼儿愿意吃各种食物,对食物营养有初步的认识,具有初步自我控制饮食的意识;了解眼睛、牙齿的功能,养成正确用眼、刷牙的习惯;学习预防感冒的简单常识和方法,知道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

  目标三:注意安全保护

  1、初步掌握自我保健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有关常识和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

  2、懂得在危险场所、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办法,学会关心和保护自己。

  3、安全使用常用工具、认识有关安全的标志,学习交通规则和用水、用电、用火的安全知识。

  措施:1、通过讲故事、看课件、组织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明白: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跟陌生人走。

  3、日常活动中进行的安全教育,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

4、幼儿园中班幼儿健康发展目标

  通过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发展大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参与集体游戏,发展身体的协调运动能力;通过制作动物模型,发展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学习收拾、整理玩具,培养自理能力;能积极、勇敢地参加体育游戏;尝试钻、爬、跑等活动,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能随着音乐的节奏,灵活地控制肢体做出适宜的动作;能通过拼摆物品等活动,发展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能力。学习自己制作食物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培养收拾整理餐具的能力,发展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进行防火演习,辨认应急路线,学习在危急的情况下安全逃离的方法和知识;了解电源等安全知识,知道不能玩火。知道水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和几种补充水分的方法,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学习洗手帕和擦桌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会做简单的清洁工作;懂得保持家居卫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注意饮食卫生,养成勤洗手、不吃不洁或变质食物的好习惯;知道注重个人卫生、食物营养以及运动都是保持健康的方法。

5、幼儿园小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幼儿园健康领域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一)健康生活部分1.情绪与适应(1)情绪稳定不哭闹,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愿意来幼儿园。

  (2)识别他人明显的情绪,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调控情绪。

  2.生活卫生习惯(1)学习如厕,不憋大小便,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2)掌握正确的盥洗方法,早晚刷牙,勤洗澡。

  (3)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清洁的手绢或纸巾。

  (4)掌握基本的用餐方法,喜欢吃健康的食物。

  (5)在成人的提醒下,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

  3.安全与自护(1)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 生人走。

  (2)不做危险的事,知道不攀爬阳台,不玩火,不动电源、开水壶、煤气灶等。

  (3)能有秩序地上下楼梯,能玩大型运动器械。

  (4)不随便吃东西,身体不舒服时能告诉成人。

  (5)认识五官,了解主要保护方法。

  (二)体育部分1.基本动作与游戏(l)喜欢参加身体锻炼,感受运动游戏的快乐。

  (2)能上体正直、自然地走和跑,能听信号走和跑。

  (3)双脚自然地向上跳、向前跳、从25厘米高处向下跳。

  (4)能在平行线(或窄道)中间走,能在宽25厘米、高2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

  (5)能灵活地正面钻高65~70厘米的障碍物和手膝着地爬,在钻、爬、平衡游戏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方向。

  2.体操与队列(1)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

  (2)学习模仿操和简单的徒手操。

  3.器械活动尝试玩各种小型运动器材(球、绳、棒、圈等)以及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玩具,体验运动的快乐。

  二、幼儿园语言领域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五种类型,不同的活动类型具有不同的语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谈话活动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

  2.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

  3.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5.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二)讲述活动1.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

  2.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

  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4.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

  5.能安静地听教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三)听说游戏1.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

  2.练习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

  3.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

  4.养成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

  (四)文学活动1.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

  2.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4.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五)早期阅读1.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2.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

  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

  4.在活动中以描画图形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一)自我意识1.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自己选择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从而感受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

  3.当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够向成人寻求帮助。

  4.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够坚持做完一件事,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人际交往1.知道父母的姓名,了解他们喜欢做的事,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知道不打扰父母的工作和休息。

  2.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人打招呼。

  3.逐渐熟悉老师,喜欢与老师交往。

  4.愿意与同伴交往,知道同伴的名字,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

  5.能用适宜的行为与同伴交往(如不打人、不咬人、不抓人等),并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

  (三)社会学习1.逐渐熟悉班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逐步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知道班级常规,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3.认识经常接触的成人,感知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初步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

  4.初步认识幼儿园和家庭周围的环境。

  5.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

  6.乐于参加各种丰富有趣的节日活动。

  四、幼儿园科学领域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在于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解决简单的问题,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关系的粗浅经验。

  1.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

  2.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学习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借助具体的活动和形象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通过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关系的粗浅知识和经验。

  6.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逻辑与关系、数、量、图形与空间等感性经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包括科学(自然、科技)和数学两大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既有共同点也有独特之处,下面分别介绍。

  (一)科学部分1.观察一些常见小动物的突出特征,关注它们的生长变化。

  2.对植物的突出特征及变化感兴趣,感知植物在季节变化中的典型特征。

  3.在观察和简单照料小动物和小植物的过程中,培养关爱动植物的情感。

  4.观察和摆弄周围常见的玩具和材料,感知其突出特征,如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获取粗浅的经验。

  5.初步感知周围的物质和材料与自己的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6.感知地球物质如沙、土、石、水的基本性质和明显特征。

  7.观察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简单科学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得初步的感性经验,感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8.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9.敢于提出问题,学习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描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10.学习正确使用感官感知事物,发展观察和感知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较为细致的观察。

  (二)数学部分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和取放操作材料。

  2.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愿意认识它们。

  3.能感知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比较它们的多少。

  4.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5.能初步区分事物的大小、高矮等。

  6.能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和空间方位。

  五、幼儿园艺术领域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艺术领域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幼儿园小班艺术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两大部分。下面分别介绍。

  (一)音乐部分1.歌唱活动(1)学习运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

  (2)学会逐句唱歌,吐字基本清楚、节奏基本正确,并逐步做到唱准曲调。

  (3)能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4)能使自己的歌声与琴声、或共同歌唱的其他人的歌声相一致,初步学会分小组接唱、对唱。

  (5)喜欢自己歌唱,也喜欢和别人一起歌唱。知道不能长时间地大声歌唱。

  2.韵律活动(1)学习按照音乐的基本拍子自然、均匀地做上肢和下肢的简(2)本动作和模仿动作,基本能随音乐变化改变动作。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内容、情感等,体验随音乐运动中的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

  (3)在没有队形规定的情况下能够自由选择活动空间,移动时能够不能与他人碰撞。

  (4)愿意参加由教师发起的韵律活动。

  3.打击乐活动(l)学习几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在集体中随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演奏。

  (2)初步学习看指挥的动作开始和结束演奏。

  (3)不演奏时不随便玩弄乐器,按要求取放、交换和收拾乐器。

  (4)喜欢操作打击乐器,喜欢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4.欣赏活动(1)初步感受性质鲜明单纯、结构短小明晰的歌曲和有标题的器乐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2)在感受的同时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体验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歌曲的不同情趣。

  (3)喜欢倾听、观赏他人表演的音乐、舞蹈,并喜欢进行模仿。

  (4)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倾听或观看自己所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二)美术部分1.欣赏(1)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的快乐,逐步产生欣赏美的兴趣。

  (2)欣赏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造型简单的、色彩鲜艳的物品和作品。

  (3)初步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工艺美术品、影视作品、教师的范例以及同伴的作品,感知美的形式和内容。

  2.绘画(1)乐意参加绘画活动,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

  (2)认识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水粉笔、棉签棒、画纸等绘画工具、材料,掌握其基本的使用方法,有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

  (3)在游戏中学习点、线、圆形、方形和简单物体的画法及涂色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表现日常生活中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

  (4)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认识8~10种颜色,能说出色彩的名称,能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对色彩游戏感兴趣。

  (5)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大胆地安排主要形象。

  3.手工(1)愿意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及创作的快乐,愿意尝试操作各种简单的工具、材料表现简单事物的形象。

  (2)学习用撕、剪、折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简单形象。

  (3)喜欢玩泥游戏,能用团圆、压扁、搓长等方法塑造简单事物的立体形象。尝试使用泥工板、模具等泥工工具,能将用剩下的泥自觉放回泥盒中。

  (4)愿意参加纸工制作玩具的活动,能体验到制作活动和玩自制玩具的快乐。

6、幼儿园小班学期教育目标

  一、 健康㈠动作发展1.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2. 学习模仿操及简单的徒手操,动作到位,注意力集中。

  3. 自然协调地走、跑、跳、钻,能熟练掌握手膝爬和手脚爬,钻时知道低头弯腰,初步掌握平衡要点。

  4. 学习滚球、抛接球;学习单手肩上投掷。

  ㈡生活自理能力1、 能自己喝水、进餐,会正确使用勺;不挑食。

  2、 懂得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擦嘴。

  3、 学习自己洗脸、洗手,早晚刷牙;正确使用毛巾和手绢;正确入厕。

  4、 逐步学会穿、脱衣服、鞋袜;养成按时入睡、独立睡眠的习惯。

  ㈢安全自我保护1、 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 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地方。

  3、 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

  4、 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

  5、 身体不适时知道主动告诉成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防病。

  二、 语言1、 会倾听别人讲话,能听懂普通话,并能根据简单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2、 会观察图片,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理解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3、 能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和少量的数量词,会说短句,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

  4、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进行迁移,尝试简单仿编;能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并能体验创造的乐趣。

  5、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欣赏能力;喜欢听故事、说儿歌,并能复述简短的故事。

  6、 引导幼儿对图书及阅读感兴趣。

  三、 社会1、 培养幼儿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乐于在幼儿园、家中及其他社会场所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尊重成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 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的行为习惯。

  3、 学会分辨简单的是非,有初步的是非感。

  4、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制力、自尊心、同情心和诚实、勇敢、不怕困难与挫折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 能将玩具、用具等物品与人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6、 知道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初步学会自我保护。

  7、 认识"六一"国际儿童节,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

  8、 教育幼儿爱家庭、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初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四、 科学1、 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喜欢触摸、摆弄、观察物体。

  2、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环境和现象。

  3、 能发现自然环境的明显变化,感知天气和季节的明显特征。

  4、 学习饲养和种植,能观察动物、植物的明显特征,感受事物的多样性。

  5、 能正确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实物、范例、点子卡片等标示的数量取出相等的实物。

  6、 能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会按图形的形状进行分类,会制作图形标记。

  7、 知道早晨、晚上、白天和夜里的时间概念。

  8、 能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把4个物体按长短排序。

  五、 艺术㈠美术1、 绘画活动⑴会使用蜡笔、彩色铅笔、棉签、印章等工具进行绘画,会正确地涂色。

  ⑵会辨别红、黄、蓝、绿、橙、黑等基本色彩,能用两种以上的颜色画物体。

  ⑶让幼儿初步体验装饰美,并能创作简单的装饰。

  ⑷学会用直线、斜线、弧线、几何图形等画出简单的人物和物体形象。

  ⑸会欣赏画面的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2、 手工活动⑴泥工① 学会用团、搓、捏、连接等技能和简单的辅助材料塑造物体的形象。

  ② 在玩泥中体验泥的可变性和泥工活动的乐趣。

  ⑵纸工①学会用圆形、三角形等拼贴物体,并添画相关的内容。

  ②能沿轮廓线撕出简单的物体形象。

  ③ 会正确使用剪刀,能剪直线。

  ④ 能用正方形、三角形折叠简单的物体。

  ⑶自制玩具能运用穿、连接、粘贴等技能制作简单的玩具。

  ㈡音乐1、 能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能分辨音乐中差别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初步分辨音乐的节拍、节奏。

  2、 歌唱时发音自然、音调准确,能理解和表现不同性质的音乐作品,学会听间奏进行演唱,并能根据歌曲创编歌词。

  3、 学习简单的模仿动作和基本动作,学会用表情、动作和姿势与人沟通的方法,体验创编动作的乐趣。

  4 、了解简单乐器的音色特征,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创造性变化演奏方法的乐趣,能独立随熟悉的乐曲或歌曲有节奏的演奏。

  5、 区分并感受2/4、3/4拍音乐,观察、倾听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并会用动作和嗓音表现。

7、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工作总结:重视小班幼儿的健康教育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全面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将为幼儿的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创建班级健康特色。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班级健康特色项目和实施计划,利用多种形式,确保计划落到实处。如晨间活动、户外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球类运动,凸现班级健康特色。此外,利用体育活动进行各项基本技能的练习;定期进行混龄、跨班户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

  二、将健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无时无刻不与健康发生着联系。教师应抓住契机,及时地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对幼儿的日常行为我们教师做到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健康有利的行为,使幼儿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行为,并逐步养成有利于健康的好习惯。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如,可针对社会治安问题,适时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教给幼儿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策略,如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随便跟人走等等。

  三、开展教学活动渗透健康教育。

  从两个方面考虑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1、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连。例如:幼儿中存在爱哭、胆小等现象,就可以选择有关的资料,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育。2、与幼儿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理解接受能力,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我们要求幼儿"不偏食,不挑食",实际上要说明"膳食均衡"有利于健康,但我们不能直接对幼儿讲"膳食均衡"的大道理,只能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幼儿了解到每一种食物的主要特点,从而感受到只有样样食物都吃才会身体健康。本学期我们已开展了《请谢谢对不起》,《安全法制教育》、《白牙和黑牙》、《我会洗手》等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活泼健康成长。

  四、利用亲子游戏,携手家长共同参与健康教育。

  结合课题的实施,在班级中开展亲子游戏和竞赛活动,提高孩子的活动兴趣,鼓励家长和孩子都积极参与,不但让孩子在活动中施展出自己的水平,也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动作发展方面的能力。十月份开展的体操比赛。十二月举行的穿衣分豆比赛。通过活动逐渐引起家长对体育活动的重视,也使家长积极支持孩子所在班级的教师开展安全有意义的户外体育活动。

  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但愿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激发起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从而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8、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各阶段的教育目标

  小班:

  1、萌发幼儿对结构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感知材料特征,初步掌握材料的操作方法。

  3、指导幼儿学习用铺平、延长、围合、垒高、、拼插等技能,搭建物体简单造型。

  4、在建构中培养感知能力,如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等。

  5、要经常有意识的让幼儿说出自己结构的物体名称。

  6、引导幼儿明确建构的目的性,发展想象力,锻炼小手肌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7、让幼儿学习与同伴使用建构材料。

  8、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

  中班:

  1、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在建构中继续指导学习各种建构技能如:延长、拼合、搭高、镶嵌等表现物体的特征和某些细节。

  3、引导幼儿有目的地选材,学会设计某一主题方案。

  4、学会看平面结构图,按图纸进行建构。

  5、组织小型的集体结构活动3-4人,教会讨论分工,友好合作。

  6、培养幼儿互帮互让玩家,爱惜材料等良好行为习惯和不怕困难、耐心。细致等品质。

  7、引导幼儿大胆介绍作品,鼓励幼儿独立主动发表意见,学会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伴作品,分享成功的体验。

  大班:

  1、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分析结构特征,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细节和特征,体验造型美。

  2、学习运用排列、围合、垒高、连接、镶嵌等技能,搭建较复杂的建构主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幼儿认真、有始有终。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等良好品质。

  4、培养合作意识。共同协商确定主题,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幼儿材料的整理。学会有条理地归类收拾整理材料的良好习惯。

  6、懂得介绍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建构作品。

  结构游戏指导中存在三大错误的做法:

  1、过于关注建构作品的逼真或造型的美观,从而导致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创造性"的缺失。

  2、片面要求幼儿必须完成教师提出的建构任务或者只能使用教师提供的建构材料,从而导致幼儿结构游戏中"自主性"的缺失。

  3、认为结构游戏纯粹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提供材料,只要幼儿不争吵就行,从而导致幼儿园结构游戏"教育性"的缺失。

9、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活动计划

  一、指导目标:

  1、本学期将继续按照每周一班式活动形式,对全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心理辅导活动,让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进一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促使幼儿在其它方面也能得到不错的发展。

  2、针对特殊幼儿(如:留守儿童、离异儿童等),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通过多种方式的个别辅导(如:沙盘、绘画、音乐等),使他们尽快摆脱内心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以面向全园幼儿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有效的融入课堂,与日常教学相辅相成,通过轻松、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获得心理体验来提升、转变自我。

  4、对全园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减轻教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够相互理解、真诚合作、释放自我,在有助教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提升快乐指数!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多与各班老师交流,分享;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幼儿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做好幼儿园心理专栏的更新、教师与家长的培训工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1、教师方面:

  (1)、对教师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培训。

  (2)、为幼儿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请各班的老师随堂听课。

  2、幼儿方面:

  (1)、通过心理活动,幼儿知道情绪的变化,掌握自乐助乐的妙方。

  (2)、让幼儿懂得互帮互助,愿与他人合作,知道团结力量大。

  (3)、让幼儿学会控制自我,知道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3、家长方面:

  与家长多沟通;为全园家长组织两次培训(以家长会的形式),并举行一次全园家长讲座。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专责心理教师:高兰 活动从第四周开始,若因幼儿园有其他活动,活动将会做临时的调整。)

10、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目标及组织

  一、幼儿、内容健康教育分类目标

  幼儿健康领域内容的选择 "既适合幼儿身心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事件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健康的经验和视野"。

  1.生活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卫生习惯。

  (2)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卫生常识和遵守有规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

  (3)帮助幼儿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 逐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饮食与营养

  (1)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名称、种类及其特点, 知道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3)帮助幼儿了解膳食均衡的简单知识及其意义, 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3.人体认识与保护

  (1)帮助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2)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 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 度及行为。

  (3)帮助幼儿理解心情愉快对身体有好处。

  (4)帮助幼儿学习保护身体主要器官的最基本的方法。

  4.保护自身安全

  (1)帮助幼儿了解水、火、电、煤气、刀具、 常用药物的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

  (2)帮助幼儿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

  (3)帮助幼儿获得应付意外事故(尤其是火灾、雷击、地震、 台风等)的常识,懂得要及时避开危险场所。

  5.运动能力

  (1)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

  (2)引导幼儿乐意参加尝试着玩各种小型运动器材并能玩出花样,

  (3)冬季,引导幼儿乐意参与室内热身活动,坚持在户外进行短时间运动。

  (4)在教师、保育员的提醒,帮助下,注意随时增减衣服,知道用毛巾擦汗。

  二、幼儿健康教育组织方法

  幼儿的认知、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操作材料、情景而获得,也需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因此, 幼儿健康教育中"幼儿园的空间、卫生设施、活动材料、体育器材和卫生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对健康活动的探索;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健康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儿童主动的去思考、去推理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健康教育的组织方法、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1.健康生活、健康心理活动的组织方法

  (1)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经学过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如盥洗的顺序和方法,衣服的穿脱与整理,持筷的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师和家长的具体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2)讲解演示:具体形象地向幼儿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实物或模型加以演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这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另一种方法。

  (3)情境表演:教师或幼儿就特设的生活情境加以表现,然后让幼儿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由于情境表演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故能较好地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了解应该做出的合乎健康要求的行为。

  (4)讨论评议:让幼儿参与健康教育评议,为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自己得出结论提供机会。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鼓励幼儿对他人的思想加以评价,从而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例如:夏季,教师就多吃冷饮的害处让幼儿进行讨论,从而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5)感知体验:让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特性。这种方法能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同时由于加入了身体动作,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

  2.采取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方法

  (1)自由活动。(户外活动、活动区活动常用)由于不同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幼儿园教师不强迫幼儿参加某项活动,而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活动。

  (2)游戏。幼儿园教师一般都给幼儿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通过游戏获得身体各方面的发展。

  体育活动游戏化,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体育兴趣,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也培养了幼儿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 良好品质。

  (3)模仿活动。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模仿力很强,据此,幼儿园教师就把各种动物图片悬挂或张贴在活动室四周,让幼儿任选一种动物作为模仿对象,如模仿正准备跳跃的小袋鼠,正在攀缘的树袋熊等,或模仿同一动物的不同姿势。此外,她们还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行为,

  (4)音乐律动。教师弹奏乐器或播放磁带,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韵律性活动,比如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树,起伏不定的海浪,暴风雨中的闪电等。通过轻重缓急不同的音乐节奏,使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优美性都得 到发展。

  (5)松弛活动。幼儿神经系统比较柔弱,大脑皮层容易疲劳,机体容易受损伤,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时注意动静交替、合理搭配。此外,她们还注意教给幼儿放松自己身体的办法。

  (6)感觉训练。感觉统合理论于七十年代,由美国Ayres博士提出后,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器材:滑板、滑板滑梯、布袋、平衡台、晃动平衡木、独脚椅、蹦蹦床、脚步器、皮球(趴地推球)、羊角球、吊缆插棍、旋转吊缆等,用于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临床治疗和行为矫治;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将感觉统合训练置于幼儿园教育中。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心理学、医学专家,正在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感觉统合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既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天性,有利于其感受环境的刺激,发展、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及感觉综合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幼儿将来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其行为素质发展打基础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

  现在,"感觉统合"正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和接受,"感觉统合矫治"也正逐渐转变为"感觉统合活动"。

  (7)想象活动。根据幼儿喜欢想象、富于幻想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想象自己正在乘电梯,做上升或下降动作,或想象自己正在钉铁钉,做把铁钉钉入木板里然后又拔出来的动作。

  "运动教育"--让幼儿自我去探索

  提倡"让孩子来决定怎样运动","做他们想做的事"教师则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加强孩子们对自身运动潜力的了解,培养他们探索事物的旺盛好奇心和最佳的自学能力。

11、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内容、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目标制定的依据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在自身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即生命个体从呱呱附地的那一刻起,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其施加影响,期待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幼儿为了自己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也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社会,逐渐接受与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个性中显现出来。这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学科本身等几个方面。

  1. 社会的要求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宗旨,这一宗旨要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贯彻落实。未来的一代应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是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担负的责任。所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如对对话、沟通、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态势,全球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人类间的物理距离相对缩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制约性正在加强,人类的命运日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制约,"地球村"、"地球公民"等名词反映了人类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社会的发展突出了学会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这些社会的变化势必要求幼儿园社会教育作出调整(有的可能是低层目标的调整,有的是总目标的调整),使得人类的下一代了解这个世界、关注这个世界,进而理解这个世界。

  2.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社会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发展,虽然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因而至关重要。幼儿的发展,尤其是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许多重要品质,都与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塑造,都与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培养紧密相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表现出大致的规律和特点,这些反映了某个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大致特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学科本身幼儿社会教育涉及的学科众多,如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等。每一个学科中的基本目标或启蒙性目标,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如社会学中关于了解和理解一定的社会角色,参与社会交往等目标,都将以最基本、最启蒙的形式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确定。又如人类学中关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应理解其民族文化自身的合理性,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这也会以最基本、最启蒙的形式体现在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体系中。

  当然,从以上三个根据出发,无论是社会的、儿童的还是学科的等方面都可列出许多教育目标。因此,在具体制定社会教育目标时,应从我国教育的现实及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上,审慎考虑。

  (二)目标的结构及其分析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结构,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较为稳定的组织形式。它包括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以社会教育目标的概括性程度高低加以区分的。即越上层的目标概括性越高,越下层的目标概括性越低,越具体。

  1.总目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是对《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关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目标的阐发,主要是关于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方面。这一目标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最概括的表述。

  2.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1)分类目标,是对社会教育不同的侧面、类别确定目标,即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的目标。不同类别的目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自然地衔接和连续。

  (2)阶段目标,是把社会教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年龄阶段,是各个年龄阶段社会教育应达成的最终结果的表述。它依据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和深入。不同的阶段目标之间是连续的、衔接的。

  社会教育的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都属于第二层次的目标,这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社会教育方案中,社会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对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处理上是有差别的。有的先有分类目标,然后才有阶段目标;有的先有阶段目标,然后表现各阶段的分类目标;有的把两者结合起来,只呈现阶段目标,分类目标融于阶段目标之中。

  (3)单元目标,既可指时间单元目标,也可指内容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如按学年、学期、月等划分的,称时间单元;以内容为单位,如按主题、中心划分的,称内容单元。两者都是把阶段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单元之中,是对阶段目标的具体化,即多个以时间或以内容为单元的目标的相互联系、逐步递进,便构成年龄阶段目标。同时,单元目标为具体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4)教育活动目标,是最具体的目标,它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和展开,必须与前三个层次的目标保持一致性、对应性。教育活动目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和学的行为,通过师生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如大班活动"国戏--京剧"的目标为"使幼儿大致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初步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这一目标与总目标中"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以及分类目标的"社会文化"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精品"及阶段目标中大班的"引导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是一致的,相对应的,它把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了具体化。通过这一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这里未提及单元目标,因为单元目标可由各个幼儿园依据以上两个层次的目标自行制定,教材附录中也无法具体到这一层次。但不管怎样,有了单元目标,就使得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有了更直接的依据。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是指幼儿园社会领域所包含的特定现象、事实、规则及问题等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依照一定的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实现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对社会教育内容的分析在教材附录中,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

  人际关系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家长、老师、小朋友等)的交往过程形成的相互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规则、交往技能,以及交往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他人意识和相互关系。这些教育内容主要存在于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中。如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同伴间的交往,与教师的师生交往,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交往所提供的榜样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相比,有着进行人际交往教育的诸多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帮助幼儿从小学习如何积极地对待别人、认识自己,如何与人和睦快乐相处,懂得分享和尊重别人,如何正确处理分歧和纠纷。

  社会环境指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社会组织形态、社会机构和其中的社会角色。如家庭和家庭成员,幼儿园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小朋友,商店和售货员、顾客,医院和医生、病人,以及家乡(城市、农村)、祖国和她的建设者、保卫者等等。选择这方面内容,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和熟悉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及他们的劳动,从而丰富其生活经验,扩大视野,初步感受人们(包括自己)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社会行为规范指幼儿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行为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不随便打扰别人,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举止要文明,待人有礼貌,诚实、守信等。选择这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作为教育内容,是为了使幼儿从小就懂得社会生活是有一定的规则的。通过学习,习惯于按照这些准则去行动,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按道德标准行动的自觉性。

  社会文化指幼儿需要了解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包括:社区文化,我国主要的文化精品、民间节日、民间艺术,世界着名的人文景观、优秀的艺术作品等。选择社会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为的是引导幼儿从小熟悉民族的优秀文化,认同它们,使爱国主义情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深深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同时,世界优秀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学会尊重它们,鉴赏它们,有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广阔的胸怀。

  (二)选择和组织社会教育内容遵循的原则1.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厂由近趋远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首先应从幼儿生活周围的知识开始,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易于幼儿理解的内容,挖掘其教育价值,逐步向四周延伸和扩展,以保证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相应的经验支持。这一原则主要运用于幼儿社会环境方面的认知学习。如自己--家庭--幼儿园--社区(城市、农村)--祖国--世界。这样的教育内容选择与组织就体现了这一原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能起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作用。当然,由近趋远的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应根据幼儿的现实水平加以灵活把握,尤其是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远近显然已大大不同于以前的概念。

  2.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安排应以比较简单容易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幼儿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些内容应该安排在最后。如了解与自己有关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大致遵循这样一个顺序:父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亲属及其他伦理关系。同时,这一原则还是对由近趋远原则的补充。如按照由近趋远是家庭--社会,但在由易至难的原则指导下,认识社区中与儿童有关的社会机构,如儿童医院、儿童活动中心等,则可以早于"初步理解家庭的基本伦理关系"。我们知道,社会教育的内容来源于众多的学科,是从众多的学科知识中吸取而来的,这些知识本身有难易之别。因此,这一原则是就一个教育内容体系而言的,不同于从学科逻辑上所言的由易至难。

  3. 关联与系统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社会教育内容之间应该相互联系,使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提高社会的成效。社会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与众多的学科相关,又跨及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特点决定了社会教育内容的整合和系统化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整合和系统化,才有可能使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这些知识之间产生多种联系,才能使它们对幼儿产生一致的、整体的影响。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小、中、大班中所列的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了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以相互联系的活动内容交替出现。这样的组织安排,能使幼儿获得深刻、正确的理解,容易牢固掌握,并成为统一的形成人格的力量。

  4. 渗透性原则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因此,凡是有利于达到增进幼儿社会认知,培养社会情感,促使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目标的,均可以被看作是社会教育的内容。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渗透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学习之中,互相结合,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整体的影响。做到正规社会课程内容与非正规课程内容协调一致,显性社会课程和潜在的社会课程内容协调一致。

  同时,选择和组织的教育内容还要做到具有时代感,即使是民族传统化方面的内容,也要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去挖掘其积极意义,使之符合现代先进的价值观。做到所选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发展价值,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包括一般的教育方法和专门的教育方法。

  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1)语言传递教育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①讲解法。它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明辨是非,懂得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方法。讲解法是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的方法,无论是幼儿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还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社会文化的吸取,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浅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引导。

  ②谈话法。就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的教育方法。谈话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借助恰当的问题,帮助幼儿分拣、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谈话法中幼儿的提问与回答是其真实思想活动的反映,有利于教师把握其思想实质。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提问的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社会认识经验为主;2)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发散性;提出问题后应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3)如果是集体谈话,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幼儿的提问以及幼儿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论是简单幼稚,还是复杂成熟,教师都应耐心倾听,并用发展的眼光作适当小结。

  ⑧讨论法。它是教师指导幼儿就教育活动中,对某些具有社会性的问题、观点及认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交流意见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懂得不同的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使用时应注意:

  1)幼儿有足够的社会知识经验,并已具备交谈的基本技能;2)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3)教师要通过提问调节讨论的节奏,使讨论不走题;4)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简单评价,鼓励幼儿对问题以及其他幼儿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5)讨论结束时,教师简明阐述正确的观点,引导幼儿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小结。

  (2)直接知觉教育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①演示法。它是指教师将实物、教具直接展示给幼儿看,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思考或表现对社会知识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明白一些道理。社会教育活动中常用情景演示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社会情景,让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白社会规范。展示给幼儿的情景可以是图片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的情景。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增进幼儿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

  ②参观法。即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与其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得到教育。

  (3)行为练习法行为练习法即组织幼儿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进行实践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幼儿明白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行为习惯。行为练习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教师人为创设特定的情景,也有教师组织的多种实践活动,如修补图书、做值日生、劳动等,还有在各种生活情景中教师组织的幼儿行为练习,如来园和离园的礼貌行为练习,文明用餐的行为练习等。运用行为练习法时要注意,教师要让幼儿明确行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练习的内容应是幼儿可以接受的,做到循序渐进;行为练习的要求应前后一致,长期坚持以便幼儿能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行为练习,都要注意激发幼儿练习的愿望,发挥其主动性;活动中应给每个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时间不宜太仓促,要让幼儿真正在练习中体验到快乐,达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

  (4)行为评价法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符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从而使幼儿受到教育。行为评价法可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前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亲社会的言行出现;后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负强化作用,能纠正和制止幼儿不良的社会行为和后果。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纵向评价,注意及时评价。

  (5)陶冶法陶冶法主要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它包括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法。

  ①环境陶冶法,即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景,对幼儿进行社会化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事物、问题尚未形成积极稳定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外部环境的熏陶,并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社会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陶冶。

  ②艺术感染法,即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感染力,渗透幼儿心灵,使幼儿得到心灵的感染与熏陶,激发幼儿的情感,并使之化作行动的一种教育方法。艺术感染法主要运用于社会领域教育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中,因为社会文化中的人文景观、文化精品、优秀的艺术作品等,本身就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幼儿在学习、观赏中获得了直接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社会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选择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潜力的作品,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与社会性发展有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2.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1)移情训练法这里的移情,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它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法。在移情训练中,教师往往通过让幼儿想象、表演,以及实际地作用于被理解对象的行为等方式,使幼儿介入对被理解对象特殊情绪反应的关心、安慰等过程。这样,一方面强化对特定情绪的理解和分享,另一方面使移情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出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教育活动"他为什么哭?"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展开讨论"小明、小华为什么会哭?"进而提出"你什么时候会哭?""你哭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让幼儿进行回忆、想象,以唤起自己伤心、委屈、不被他人尊重时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理解小明、小华不愉快的感受;接着提出"我们该怎么做?"使幼儿产生愿意关心、帮助别人的社会行为;最后让幼儿分组商量设定情景:"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该怎么关心、帮助?结果如何?"以巩固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产生。移情训练的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续编故事、情景表演、生活情景体验、开展游戏等。

  (2)角色扮演法这里所说的角色,指社会中有相应职位、承担一定责任且遵守特定社会规范的个体。角色扮演法即教师创设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情景,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活动"我是小记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通过让幼儿自己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知道与人交往时要态度诚恳,使用礼貌用语,提出一些他人感兴趣的问题等。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往往十分投入,故而能够体验到新角色应有的情感,学到相应的行为模式。

  3.观察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指幼儿通过模式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幼儿立即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可以激励将隐藏在内心的行为倾向变为外部的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对行为模式的模仿,改变、消除或强化个体原有的行为模式。它的核心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即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直接习得新的行为模式;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避开负强化。即如果学习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与他人出现相同行为的欲望;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削弱或抑制产生这种有可能受罚行为的欲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教师应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还要根据模仿内容所涉及的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正确选择与灵活运用,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力地实现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上课、游戏、劳动等。这里着重探讨有目的有计划地按集体形式组织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拟定活动目标及策划活动过程几个部分。设计则是将以上思考的过程文字化,即写成教案。一份完整的社会教育活动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几个部分。活动的指导则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方式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实施文案的过程。下面分别阐述。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拟定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最直接的依据是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一般是根据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本园同年龄班教师一起讨论制定的。通过哪些课题的活动来实施这一目标,也是各班基本统一的。而具体的每个教育活动目标,则需要每位带班教师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据本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包括近来幼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来拟定。一般要考虑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发展几方面的情况。当然,根据具体活动,目标会有所侧重,有的是潜在隐性的。表述时应做到简洁、明了,可操作。如中班活动"我们的国旗"目标的设计,可依据总目标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及分类目标中"引导幼儿感知我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激发幼儿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制定为"让幼儿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培养幼儿初步的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这里主要表述为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的目的,社会行为的目标是潜在的,即通过类似主题的活动,幼儿在生活中能做到尊重国旗,升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等。这个活动的目标就是幼儿能掌握有关的社会认知,从而激发出初步的社会情感。

  二、活动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幼儿社会认知的增加,社会情感的激发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空口说教就能达到的。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因此,活动的准备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不是一个辅助的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实现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有力保证。在中班"我们的国旗"活动中需要考虑的准备,包括一面国旗、有关升国旗仪式的资料、图片或录像;当然幼儿如有参加升旗仪式的经验则更好。活动准备中的有些材料是现成的,有些则需要教师进行绘制,有的情景表演准备需要教师事先安排好,保证能为活动所用。

  三、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活动的指导(一)在活动的目标确定后,就要思考通过哪些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来实施目标。活动过程的设计则是将这种思考书面化与细致化,一般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活动的开始部分,是引导幼儿活动的第一个步骤,起到初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的作用。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一般有讲故事、引导幼儿看图片、欣赏录像资料、情景表演等。如是外出参观活动,则在开始部分告诉幼儿参观何处,提出参观的要求等。

  2.活动的基本部分。这是完成目标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学习和练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应放在这里。

  3.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可改变原先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通过其他符号系统的参与(如音乐、美术、身体动作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结束。如要在结束部分对活动进行小结评价,应做到简洁、精练,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宽容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价,对问题本身应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使得活动能够有效地延伸,幼儿能够保留对活动的兴趣,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以企盼的心情和态度等待下次活动的到来。

  (二)活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应是实实在在地为达到目标服务的。

  活动过程的设计只是静态地保证了活动目标的实现。真正能够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作用,还有赖于对活动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指导是关键。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各个活动步骤、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灵活地运用。通常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以发挥其综合作用。活动过程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的或大组的集体活动,也可是教师指导下的比较松散的小班活动和个别活动。通常是几种组织形式交替综合使用。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大班的"今天我是值日生"活动中,第一步骤是引导幼儿"说说值日生该做哪些事?应该怎么做?"是全班集体活动;第二步骤是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当好值日生?"则可以按固定小组活动;第三步骤是"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值日生的职责",又是全班集体活动;第四步骤是"分组练习做值日生,体验为班级服务的快乐",则可以让幼儿自选活动内容,以自选小组的形式活动。

  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时"有环顾左右而言他"的现象,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活动的目标把握不透,在设计时心中无目标。这种缺点是务必要克服的。在活动步骤的安排中,要十分重视前一步骤向后一步骤环节的过渡,使内容和目标自然连贯,促进幼儿的学习从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发展,保证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活动的延伸。符合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社会行为技能的产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幼儿情感上是不够的。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的产生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通过某一个活动就能形成的。为此,社会教育活动的活动延伸的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延伸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游戏或其他形式的活动,让幼儿继续学习巩固活动中所了解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利用家庭、社区条件,帮助幼儿学习社会知识,锻炼社会技能等。

  附录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一、总目标(一)引导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二)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规则,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技能。

  (三)引导幼儿初步接触、观察和关心周围的社会环境及社会活动。

  (四)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产生初步的爱集体的(五)初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以及初步的爱好和平的情感。

  (七)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优秀文化,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分类目标(一)人际关系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自己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2.初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性,以及最基本的自我控制和应变的能力。

  3.使幼儿逐渐了解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激发幼儿初步的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的情感。

  4.引导幼儿积极地同他人交往,并培养幼儿合作、交往、分享、谦让等方面的基本社会技能。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使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初步产生对集体的关心、喜欢之情。

  6.初步培养幼儿的诚挚、勇敢、守纪律等基本品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社会环境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家庭、幼儿园,初步认识主要的生活机构和设施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主要自然景观,初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名称。

  4.引导幼儿感知我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初步了解我国几个主要的民族及几个主要的风景名胜区。激发幼儿初步的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和重大的社会事件。

  6.使幼儿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民族,激发幼儿爱和平的情感。

  (三)社会行为规范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规则,并初步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公共交通规则。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各种学习活动的规则。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6.引导幼儿初步懂得要保护环境。

  7.引导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劳动的情感。

  8.引导幼儿初步懂得正确与错误,激发幼儿初步的是非感、爱憎感。

  (四)社会文化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文化。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人文景观、文化精品和民间节日等。

  3.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世界着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发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三、阶段目标(一)小班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分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初步学会自我保护。

  2.使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

  3.引导幼儿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幼儿园中的同伴和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使幼儿初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4.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与他人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使幼儿初步学会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见了老师和长辈会鞠躬、问好。

  6.使幼儿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要求,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7.使幼儿初步懂得最主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8.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初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9.激发幼儿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父母和老师的劳动。

  10.使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11.教育幼儿与同伴共同活动时不争夺或独占玩具。

  (二)中班1. 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异同。

  2.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3. 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幼儿初步懂得不侵犯同伴的道理。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社区设施,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最初步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感受节日的快乐。

  6.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引导幼儿在与同伴或成人交往时,学习使用准确的礼貌用语。

  7.引导幼儿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学会分享和谦让。

  8.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鼓励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初步学会克服困难;鼓励幼儿坚持有始有终地做一件事。

  10.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评价自己与同伴,并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11.引导幼儿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1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晶。

  (三)大班1.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成人为此付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及其他长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学会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方法。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初步懂得应为幼儿园做有益的事;培养幼儿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引导幼儿主动、准确地使用礼貌用语,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5.引导幼儿主动照顾、关心中班和小班的小朋友。

  6.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初步了解各社会机构成员的劳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尊敬、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7.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物产,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8.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引发幼儿爱好和平的情感。

  9.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初步懂得应向好的榜样学习,激发幼儿初步的爱憎感。

  10.使幼儿能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初步学会以规则的要求对照自已或他人的行为;使幼儿喜欢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初步懂得爱惜劳动成果,爱惜公物。

  1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保护自然、社会环境的初步意识。

  1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世界着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艺术精晶,培养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教育内容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1. 自己自己的姓名、性别及年龄;眼睛、耳朵的作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在家里及在幼儿园的不同活动;不说谎,不怕困难,遵守规则,说话算数。

  2. 同伴及同伴交往同伴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同伴的外貌特征;同伴的爱好;同伴的优点和缺点;与同伴愉快地从事共同的活动;与同伴友好地讨论和商量事情;同伴间轮流游戏、阅读、玩玩具;同伴间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及高兴的事;关心有困难的同伴或比自己小的同伴;能用礼貌的语言与同伴交谈,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话;与同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会讲道理,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会帮助同伴改正缺点。

  3.集体自己所在的小组、班级及幼儿园的名称;小组成员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小组长及值日生的姓名及职责;小组经常进行的集体活动;自己小组的优点和不足;班级的环境特点;幼儿园的环境特点;幼儿园其他班级的名称;幼儿园里工作人员的称呼以及他(她)们的活动。

  (二) 社会环境1. 家庭家庭的住址、电话;有关自我安全保护的知识;家里主要的生活用品、娱乐工具和学习用品;家庭成员与自己、邻里的关系。

  2. 幼儿园幼儿园的名称、地址;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集体活动的基本规范;自己的班级和小组,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

  3.社区社会主要机构(如银行、商店、邮局、政府部门、消防站、体育馆文化站、图书馆、农贸市场、学校、敬老院等)的名称、工作人员、主要活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社区的交通设施,包括码头、桥梁、车站等。

  4.行政区划所在省(市)、区(县)、街道(乡、镇)、街(村)的名称,家庭和幼儿园的门牌号。

  5.祖国国名、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我国的人种特征;主要的民族,如汉、藏、蒙、维吾尔、回、满族等;一些主要的风景名胜,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一些主要的特产,如茶叶、文房四宝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等。

  6.世界知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有关世界和平的最粗浅的知识。

  7.重大节日和重大社会事件知道一些重大节日的名称、时间、意义及庆祝方式,如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以及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及其影响,如抗洪救灾,大型运动会等。

  (三)社会行为规范1.公共规则公共惜物规则,如爱护公共财物、节约粮食和水电、保护植物、动物及环境等;公共卫生规则,如不随地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等;公共交通规则,如走人行道、看红绿灯等。

  2.集体规则集体活动的一般规则,如服从集体意见、遵守集体指令、愿为集体服务等;学校活动规则,如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会同他人合作、勇于发表意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等。

  3.交往规则使用礼貌用语;对老师、长辈行鞠躬礼;礼貌待客,礼貌做客;注意倾听他人说话,不无故打断他人说话,会合作和谦让。

  4.甚本道德准则知道别人的和集体的东西不能占为已有;能分清是非;诚实、守信;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四)社会文化1.社区人文景观所在社区着名人文景观的名称、特征及有关的故事、传说。

  2.民间节日一些重要的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它们的名称、时间、主要特点。

  3.民间艺术本地的一些主要工艺品,它们的名称、用材及简单的制作方法;本地的一些天然工艺品;本地主要的地方剧种及其韵调;一些健康有益的民间歌谣、故事等。

  4.文化精品本民族的文字,中国书法;我国的1~2个主要剧种;有关中国民乐、国画等方面的最基础知识。

  5.世界文化世界主要着名文化胜地,如敦煌莫高窟、金字塔、凡尔赛宫等;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艺术形式,如油画、雕塑等;世界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等。

  以上四方面内容,大部分被系统组织在社会教育课程中,也有一部分渗透在语言、音乐、美术等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中。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