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日期:2022-06-13

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 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 点、难 点

  重点:1、过渡段的作用及划分原则 ;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

  难点: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学法指导

  童年像一支动听的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童年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学习本文是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的表现出来的写法。从而启示同学们讲一讲他们自己的童年趣事。我们可以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先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

  教 学 活 动

  教(学)手记

  资料收集: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预习平台:1、读准下列字音

  确凿( )菜畦( )桑椹( ) 轻捷 ( ) 油蛉( )斑蝥( )

  缠络( ) 攒( )珊瑚( )高枕而卧( ) 豁( )敛( )

  脑髓( )陌生( )鉴( )人迹罕至( ) 觅食( )竹筛( )秕谷( ) 系上( ) 传授( ) 书塾( )渊博( ) 蝉蜕( ) 拗过去 ( ) 盔甲( )东方朔( )倜傥 ( )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 攒—— 敛 ——

  人迹罕至—— 鼎沸—— 方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你阅读时的困难和疑惑写在下面。

  整体感知 读课文,然后自由读课文。

  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如何划分文章结构。可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

  研读课文 跳读课文,体会感情,合作学习。

  1、 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说出理由。

  温馨提示:用我认为 ——————最精彩,因为——————————。

  例:第二自然段(1)、“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2)、“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3)、“单是”领起的内容中描写了哪些有趣的活动,表达作者怎样感情?

  2.文章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4.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品味语句 找出自己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

  我认为 词语(句子)用的好,因为

  拓展延伸 回忆自己的童年,联系当前的教育背景,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达标训练

  (一)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____,后写___,再写____;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再写____;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答:

  5.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三)熟读下边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对你写作有什么启示?

  2.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

  3.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

  4.三个“也许”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收获平台 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质疑平台

  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划分原则为“划下不划上”

  补充材料:

  1、“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出自《论语 · 述而》,应读作: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身体》,应读作: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就说‘(那个缺口)就像一个狗洞大开着’。”

  3、“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 · 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

  “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

  “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摘自中国古代典藉文献中最艰涩难懂的《尚书》中的《禹贡》篇。

  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为下等里最上的一级,好坏交错;那 进贡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

  我们可以如下断句:“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5、“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引文中的声浪号表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

  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

  (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铁如意”原作“玉如意”;“颠倒”原作“倾倒”。)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