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卧薪尝胆》解读反思

日期:2022-06-14

这是 《卧薪尝胆》解读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我一向比较喜欢陈道明,绝对的实力派,看到他咄咄逼人的眼神,就知道君王已经动了杀气。从《围城》到《康熙王朝》,以及《中国式离婚》,都让我看得意犹未尽。当然,现在也有了陈宝国,《大宅门》、《汉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也深深吸引了我。陈道明总算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观众之福啊。呵。

  卧薪尝胆的故事早就读过了,这次看陈道明的电视剧(陈宝国竟然也出演了一部《越王勾践》,让我不知道选哪部好),顺便也学了点历史知识,看了之后,也有一些感想或疑惑:

  1、说来惭愧,看电视剧之后,我查了些资料,才明白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秦朝统一之前数百年的事了,也就是公元前N百年的事情。难怪现在对西施的存在与否仍存疑问呢。

  2、原来,俺老乡伍子胥也卷进了这件历史事件中。真是惭愧,我们老家也是有点历史的,名人还是有些,代表人物就是伍子胥,张居正则因为与临县江陵有争议未能明说。县里面有一座伍子胥的雕塑,80%的人都以为是屈原。我历来也是比较尊敬伍子胥,但的确也从未对他做过什么研究,他做过啥事情都不清楚的。看了电视剧,顺便看了点资料,原来他参与了这么多事情,而且曾与大名鼎鼎的孙武共同辅佐吴王阖闾、成就霸业;扶夫差为王,助夫差伐越,并明智的屡次劝夫差杀勾践。看过之后,我对伍子胥更加肃然起敬了,真的是一个大战略家。

  3、对吴越之争起重大作用的谋臣竟然都是楚人。吴国的相国伍子胥也是从楚国逃离的,越王勾践的重臣范蠡、文种都是楚人。NND,也就是说,当时的争霸,楚国的谋臣曾在各国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虽然这也说明了“唯楚有才”自古已然,但楚国人才的流失也是惊人。

  如果我没记错,当时楚国的都城应该是郢都(遗址在现在荆州城外不远,我读高中时,学校就在郢都路,所以才记住了,真是羞愧),也就是说,楚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现荆州为圆心的,而且边界竟然与楚国相接,那也是相当的大(后来的项羽也只是“西楚”霸王)。现在说到“楚”,还有湖南湖北之争,嗨!

  4、我一直很好奇,那时的普通百姓,究竟穿啥样的衣服?

  当时写字都不是写在竹简上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布类是稀有之物,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一般老百姓恐怕棉啊布啊之类的衣服是穿不起的。那究竟穿啥呢?

  俺小时候,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服装制造基地,买衣服、做衣服成本都还是非常高的,所以穿的多是俺哥哥的(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嘛),经常是穿着打了几块补丁的,同学中也有不少都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的,大家也都觉得很正常的。想想看,我们20世纪80年代老百姓的穿着,还不如公元前数百年的祖先们呢,他们布料是差点,可没有一个老百姓穿打补丁的啊!我相信,春秋时候,很多大臣恐怕都穿不起布料衣服,打补丁的布料都没啊。

  5、平时,说话是不是之乎者也(当时老百姓们的“白话”究竟是咋样的)?

  讲起说话,我实在是很奇怪,究竟商朝、周朝、春秋时候、秦朝时候、汉朝。。。那时候的老百姓们说什么话的?真的说的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的“白话”?《诗经》记载的是当时的“白话”吗?还是因为当时写一个字的成本太高(无方便的书写工具、没有发明便宜的纸张)而惜墨如金,所以才这么少字?

  6、现在的成语、词语究竟是在哪个历史时间段产生的?各种兵器、生活用品究竟是在什么时间段产生的?

  看到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嘴里每蹦出一个成语、词语,我就会想:那个时候这个成语、词语产生了吗?

  各种兵器、各种金属、各种生活用品,究竟是在那个历史时间段发明的?在哪个朝代开始普及的?

  我甚至想,有时候的话,我会专门找资料,查一查这些东西,编成一本书,把每个朝代产生的词语、成语、生活用品列出来,导演、编辑、读者只要看书,就知道了,这个朝代以后的哪些词语成语千万不能说,以免遭人耻笑。

  7、当时文字、语言未统一,为什么反而有这么多谋臣到文字、语言不同的他国谋生?

  好像到秦朝才统一文字、语言、度量衡,难道当时的“学校”会教各诸侯国的语言、文字?否则,怎么有这么多名人周游列国,并能和各地的大王沟通?

  8、我坚决相信:古人的记忆力,应该是惊人的。

  因为这是他们谋生最重要的手段,而且,因为竹简等书写工具太珍贵,保存的成本太高,而且经常有辩论、讲理的时候,翻阅竹简是来不及的,只有保存在大脑里,这样逼迫他们提高记忆力。

  9、当时的姓是如何传下来的?阖闾的儿子叫夫差,勾践的兄弟叫稽会、儿子叫与夷,也就是说,那时候也还没有明确的“姓”。为什么,同一时代的孔子的“孔”姓能够一直传下来?

  10、古人很讲“道理”,喜欢论理、论礼、较真。

  越王后雅鱼因为与夫差讲“礼”而保存了王宫,因为如果少了后宫,就失了礼,就会被各诸侯国耻笑。这要放在如今,算哪门子道理啊?可在那时候,这还真管用,我真相信这一点。这也是那个无权的周王室一直保存、无人敢动的原因,也是后来连项羽也要利用周王室的一点血脉来造反的原因,凡事讲礼、将理、事必有因,这样百姓、将士才能跟随。看来,那时候的百姓们也还挺较真的,够可爱。这样也就造就了一批能言善辩,也就是能讲大道理的“谋士”。

  我之所以相信,是因为现在咱老家,还存有这种“古风”。老人们吵架,吵得脸红脖子粗,都是要争个似是而非的“理”。

  11、那时候还算是比较开放的。范蠡的女人,夫差也可公然纳之。和成吉思汗喜欢到处抢女人一样,大家也都觉得没啥的。吕不韦把自己的女人给秦王,秦王也很开心。这种事情,到了明清,好像就没有了,隋唐也很少,即使有,也是偷偷摸摸的。也可能是那时候女人的地位过于低,男“人”可能都不在乎。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